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2022-10-13

第一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浅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通过最近的学习,我的观念转变了,认识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应该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其自我发展,,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且是参与者和创造者。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思维的权力还给学生。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思考,交流及展示的机会。欢迎,提倡,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于想像。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说,敢问,敢争论。还要允许学生说错,答错,允许他们改变观点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绝不能轻易的一句话就把学生闪烁着创新意识的火花否定掉,而是要善于点燃这些小花,使之成为创新的火种,经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不断传递,最终将创新的火炬点燃,迸发出极高的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动活泼,思维活跃。情绪高昂,气氛热烈的课堂。所以我

们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第二篇:如何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教育所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领导作用,现在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是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的表现。如何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要摆正教师位置,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先要在思想上改变“教师是权威,是知识代表“的观念,学会走下讲台,俯下身子,倾听学生,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对于过去教师以教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而言,教师要正确地发挥其点拨的作用,在课堂上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发挥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作用

先让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学,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汇报交流,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充满了自豪感,可以在同学面前滔滔不绝,展示自己的学识。

四.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

上台展示一来不仅能展现学生的风采,二来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来还能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尝试,希望通过这学习平台,得到更好的提高。

第三篇:把班级交给学生

从去年9月份开学开始,我接任了班主任的工作。做为一个英语老师,在从教十几年的生涯里,做班主任的时间也不是很长。

刚一接这个班级的时候,我怀着很大的热情,觉得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管理四十几个小孩子还是应该没有问题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发现,自己把这些孩子们想的太简单了。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愿意接受,接受的也快,好动,不听话。做班主任的头一个月,每天我都事必躬亲,忙前忙后,结果累得筋疲力尽,嗓子都喊哑了,但孩子们似乎不是很“领情”,好像也不是很喜欢我这个新班主任。为此,我感觉很头痛。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想想自己努力的工作得不到肯定,我觉得很苦恼。

后来,就这种情况,我请教了学校的一位老班主任,她告诉我,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应该把班级的事情多交给孩子来做,不要事必躬亲。班主任只是做一个管理协调的工作就可以了。她的一番话,极大增加了我的信心。我把班级的工作分成了四十几份,大到班长管理整个班级,小到图书管理员、课代表,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工作,自己准备竞选演讲稿,专门拿出几节自习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自由竞选。由孩子们投票选择,整个过程,班主任和家长都不能参与,全部由孩子们自己完成。这个时候,孩子们真正成了主角,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为了自己竞选能够成功,平时调皮的那些孩子也表现好了。当选以后,表现不好,会被撤掉。所以,每个孩子也都尽量好好表现自己,班级的纪律更好了,孩子们的学习也更努力了。

一个简简单单的措施,彻底地改变了班级的状况,我也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每当我踏进菁菁校园,听那一声声真挚的问候,看那一双双求知的双眸,顿觉一股活力注入心田,一份责任感油然而生。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到:学校是我的舞台,学生是我的最爱。

第四篇:把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

——一节公开课引发的反思

几年前,我听了六年级的一节语文公开课《三克镭》。授课老师精心准备,很顺利地授课,但当老师解释“为什么说‘这三克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时,一位学生手举得很高,不愿放下来,这老师很不情愿地请他发言:“老师,居里夫人一生只提炼出一克镭,其他两克都是别人给的,怎么能说她伟大呢?我觉得她很平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该老师感到无所适从,小学生竟敢提出如此奇怪的问题,敢顶撞老师,敢否定教材。但这毕竟是公开课,随便应付一下是行不通的,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也只好搁下来。她便顺水推舟地说:“同学们,可课文中明明写着‘这三克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呀!”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学生说:“居里夫人是第一个提炼出镭的人,本来她可以借这个机会大捞一把,成为富翁,可她没有这么做,而是毫无保留地把镭的提炼方法奉献出去,这是她的伟大之处。”有的学生说:“居里夫人太傻了,她应该申请专利,这样她就不会那么穷了。”还有的学生说:“居里夫人应该保留镭的提纯方法,这样她能提炼出很多镭,把一些卖了挣钱,然后把钱和镭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吗?”……争辩声、讨论声、称赞声连绵不断,教室里沸沸扬扬。老师面对学生大胆的质疑,无所适从,又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只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同

1 学们,我们不要尽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要沿着课文的思路走下去。”此时,学生高涨的情绪被“这盆冰冷的水”泼灭了,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正好,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失望地离开了教室。

课后我不断深思:这节课无疑是失败的,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没有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课文写的、教师讲的。老师因怕被学生问住,面子上不好看,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与老师争辩问题,是对老师权威的冒犯和不尊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即使是对的,也要顶回。这样就会很大程度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整个教学关系变成: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决裂,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把质疑当作治学的一项基本功,当作学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即使问错了也不要紧。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很显然,这位老师做不到。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善于质疑的学生学习

2 态度消极,知识面窄,而那些善于发问的学生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我们不仅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还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师生“共同释疑”。教师的“精心设疑”可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诱发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索;学生的“大胆质疑”可使教师看到教学上的缺陷,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弥补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如上述案例中学生给老师提出的种种问题,就是向老师及时反馈信息,只是老师没有处理好罢了;师生的“共同释疑”旨在多向传递信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知识和问题得到深刻的理解。上述案例中,教师应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她该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问明白,领会透彻;学生对哪个问题似是而非,理解困难,需师生共同“释疑”,组织学生评评、讲讲、论是说非,开展讨论、答辩,使问题得到统一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我在《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站起了几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三个:

一、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

二、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战斗力。

三、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极小。双方争论得相当激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扬长避短。

3 总之,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虚心态度,自己一时不懂的问题,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直到把问题解决。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会到,只有把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大学生毕业实习资料把课堂交给学生

把课堂交给学生

把课堂交给学生

背景介绍:

半个学期以来,在我的大部分讲课时间里,都是我处在讲的位置,学生处在听的位置。我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讲课套路,每天备课、写教案、准备课件,一篇课文一般从课文背景、作家及作品、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几方面分析。学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听课套路,等着我一一的公布每一项的答案,然后将答案抄在书上的空白处。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把自己束缚在了一个套路里,失去了探究的能力;学生也失去了主动思考的欲望。因此,我打算改变一下课堂,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 案例描述:

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基本上都是事物说明文,我首先讲了第一课《蟋蟀》,主要从说明文的角度来介绍,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内容、文章中用到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顺序。学生一一的把这些要点都记在了书本上。之后又给他们讲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虽然是一篇古文,但也是说明文,因此还是以之前的套路来讲解的。我发现自己的讲课流程就像数学课一样严谨,失去了语文本身的那种文学性和美好,今天要讲周建人的《蜘蛛》,我便决定将主导权交给学生,我则处于辅助的地位。

上课之后,我便跟同学们说:“今天本来是要讲第17课《蜘蛛》的,但是我不打算讲了,这节课留给大家,让大家来分析这篇课文。”学生们纷纷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接着说:“同学们可以先将课文预习一下,然后可以随便提出问题,让其他的同学回答。”同学们这时便活跃了起来,纷纷举手,“老师,我有问题要问!”“老师,我也有!”“老师,我先问!”“老师,我想让他回答!”这时班里的气氛已经异常的活跃了,我让同学们先安静下来,接着说:“还没预习呢,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预习。”

同学们便安静下来开始认真看书,看的都比以往要认真一些,学生们一方面可以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一方面不想被其他的同学提问到,于是都变得积极起来。大概看同学们预习的差不多了,我便对同学们说道:“预习的差不多了吧,可以提出问题了。”

一位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举起了手,“好,你来提出问题。”

“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的?”

“好,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想让谁来回答?”她指了指和她玩的比较好的一位女同学,说“让她来回答。”

那位被提问的女同学好像被“暗算”一样,看了一眼正在偷笑的那位提问的女生,站了起来,说道:“这是一篇,呃……一篇说明文。”

“其他同学说她回答的正确吗?”

“正确!”

“好,还有谁想提出问题?”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男同学把手举得老高,问道:“作者是周建人,他跟周树人是什么亲戚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想让谁来回答?”“我想让老师你来回答!”我确实感到很意外,没想到我也“中枪”了,同学们有的开始窃笑,有的看着我,等我的回答。

“他们两个名字比较像,只差一个字,但并不是亲戚,周建人是一位生物学家;然而他们却又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浙江绍兴人,周建人也专门研究过鲁迅的文章。好,下一个问题。”

“文章开始部分谜语的答案是什么?”“是蜘蛛!题目就是!”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呃……逻辑顺序。”“回答正确。”

“文章中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你看倒数第二段!”“还有作比较,把蜘蛛丝和蚕丝作比较,突出蚕丝的细!”“还有打比方,把甲虫比作披甲的飞将!”“还有作比较呢!”现在已经不用学生点名其他同学了,大家都在积极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又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补充。“大家看第四段,这里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种说明方法我们之前可能没有遇到过。”同学们都不知道,于是我便做了补充,“第四段把蜘蛛体内的腺分成了这么多的种类,因此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可以让人很清楚的理解蜘蛛丝的种类和作用。好,下一个问题。”

“老师,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哪种蜘蛛?”这个问题确实把我难倒了,我便立即在多媒体上查了资料,找到了答案。平均体型最大的是亚马逊捕鸟蛛,足展28cm,并找了

一些图片供同学们观看,同学们都看的津津有味,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

这节课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提问题和回答问题都很积极,同学们不再是支着脑袋听老师讲,而是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基本上涵盖了本篇课文大部分的知识点,并且由自己解决的问题记忆的更加牢固。今后的一些篇目,也完全可以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案例反思:

现在的课堂,学生是主体。老师讲的再精彩,学生没有吸收消化,一切也是徒劳。之前的很多篇目完全可以让学生来主导,老师处于指导的位置,那样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今天的这节课,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完全被调动了起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也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举而多得。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交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敦促学生独立的思考和探究,而不是一味的听老师讲。这样,既可以给老师减少一些压力,让课堂更加活跃、更加精彩,也有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成长。

实习生:x专业:x学科:x实习学校:x

指导教师:x

上一篇:保研联系导师邮件写法下一篇:毕业聚会策划书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