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2023-02-10

第一篇: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让学生拥有幸福的教育

——《让人幸福的教育》读书心得

知道孙云晓老师是因为1993年的那篇让中国人感到震惊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中日两国国民对待孩子及教育的态度的差异让我有所感悟。也因为那篇文章我现在在网上经常光顾孙老师的的blog。孙云晓老师的一些观点——“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 “教育是爱的事业,可爱心既能造就未来,也能葬送未来,两种爱心,两种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根。” 令我十分信服。“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教育就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又让我感叹。

面对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作为我们普通的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呢?今天的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的优点,又表现出明显的弱点。许多孩子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刻苦磨练、战胜困难的勇气,再加上中国人则唯恐孩子发生意外,不仅不敢让孩子走向大自然探险,就连孩子上学放学过马路都不放心。每逢放学的时候,多少学校的门口围满了焦急等待的家长,多少白发人用车子驮着胖胖的孩子„„自己是一名体育教师,明白体育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锻炼的是学生的体质,培养的是学生的坚强、勇敢、合作意识,体验的是失败和成功、挫折和抗挫折,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要在体育课堂上来引导学生慢慢感悟生命,让他们的人生脚步更加坚实而宽广。但中国的家长,只要孩子在学校出现意外,家长就会将学校和教师告上法庭,学校和教师就必须承担责任这样的现实却又让我犹豫。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很少见到学校和老师组织过学生春游和秋游,体育课堂上单杠、双杠、跳箱,甚至足球等危险项目也渐渐退隐,如此现象会让学校和教师组织活动的经验越少,青少年的生存能力越差。

这一段时间又读了孙老师的一本书——《让人幸福的教育》。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的两句话:“童年是心灵的故乡,是幸福的源泉”、“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是成年人的神圣责任”。面对这两句话,我感到了心情的沉重。中国教育的现实,中国的教师和家长剥夺孩子童年快乐的现象却愈来越多。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在学校里为了让学生取得眼前的成绩,每天加班加点,没完没了的作业。中国的传统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一直挂在教师和家长的嘴上。

其实,要让学生幸福很难也很简单,关键是看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眼前的成绩,还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孙云晓老师给我们明确的答案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感受到学习的幸福,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健全的人格。

读到《良好的习惯缔造健康人格》一章,孙老师一句“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让我想到了很多。书中说到要养成一个习惯要把它坚持二十一天,要养成一个成熟的习惯则要坚持九十天。所以学生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我们老师的坚持。其实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的过程,所以培养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是终身的事。著名的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为孩子播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塑造他们的性格,成就他们美好的人生吧。

《惩罚是高难度的教育手段》一章,对于惩罚在教育中的地位,我赞成孙老师的观点:将惩罚作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但惩罚绝不是简单的体罚,更不是侮辱人格。越是要惩罚孩子,越是要尊重孩子。“教育时评”中也指出,教育也需要适度惩罚,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但批评与惩罚一定要建立在尊重与爱的基础上,因为惩罚的目标

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学会赏识教育,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学生犯错时,必须有适度的批评与惩罚,但批评一定要在尊重与爱的基础上实施,不能有任何歧视和侮辱人格的成分,在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欣然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这样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否则,一定会适得其反。读后回想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所作所为,似乎偏离了轨道,学生出现错误时会严厉斥责,有恨铁不成钢之感,还心想学生因此感激自己,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在学生无声的反抗中,已经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必须允许其犯错误,并引导其步入正轨。

总之,读过《让人幸福的教育》一书,我发现:知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首先要让人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能够处理自己的烦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最后才是让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慢慢转变观念,在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核心,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愉快地学习和锻炼,幸福地享受在校生活。

第二篇:让孩子拥有一个温馨的班级家园

让一个温馨的班级家园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更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班级所取得的成绩与班主任的辛勤工作分不开 。而班主任能否让学生拥有一个温馨的班级家园,能否在这个摇篮中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就对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由于小学生年龄等多方面的因素促使小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总是缺乏独立学习和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教师,特别是对班主任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他们需要也欢迎班主任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在平时应当主动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努力给予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教育。教师要做他们的朋友,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言语、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有信任感和安全感。班主任工作是心对心的工作,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爱。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使班主任容易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保持沟通,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并能相互接纳,消除学生的恐惧、焦虑等心理负担。没有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相互理解与亲密合作,便不会有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巩固。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把自己置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应、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设美好的班集体。

二、以爱感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要关爱,要宽容,要耐心,这样才能体贴入微,把他们教育好。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老师必须有崇高的道德。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培养学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具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一般比较自卑,人际关系较差,但他们自尊心强。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使他们产生"自新"的愿望,帮助他们树立改变自己的信心。达到这个目的,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消除情绪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品德不良的学生,一般都经常受到家长与教师的训斥和惩罚、同学的指责和嘲笑。他们对教师、家长、同学存在着疑惧的心理,对立的情绪,不信任的态度;家长、教师应该关心爱护他们,改善与他们的人际关系,用诚心、爱心去感化学生,消除情绪对立;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自尊心与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教师还应运用集体的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来影响并教育产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

三、以情动人,用心感化每一位学生。

我一直认为,要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班集体,喜欢学习,喜欢上你教的这门学科,让学生尊敬你,就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这种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它是神圣的无私的。班主任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群孩子,由于环境、家庭等各种原因,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够认真,一切感到无所谓„„作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会尽可能的改变这种困境。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做到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而在班级里,班主任可让学生充当小助手,参与班级的管理:既能使同学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能使小助手得以自我表现,体现自我价值。当然,参与班级管理的同学应该是广泛的,绝不能把差生冷落到一边,而要让其充分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内心深处迸出进步的火花。

四、以言行指导学生,为学生做出榜样。

作为班主任更要有崇高的道德水准,以德育人。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师德,重品行,作表率。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在生活中,通过与老师面对面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因为,从一定程度上讲,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这份职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我们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敬重这样的老师。当然,教师的师德和师风,是在一点一滴中体现的。

五、以激烈的竞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主任应掀起激烈竞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竞争意识。在班内,实行“一帮

一、一盯一”,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每个学生自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对手。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清洁、比体育、比纪律等。每次比赛之后,给予一定的奖惩。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六、以积极地表扬,巧妙地批评,促进学困生的成长。

积极的表扬和暗示,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力量。这种方式对于转化学困生和提高中等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

一般来说,学困生在班级中都会有一种自卑感,特别是在课堂上,看着别人侃侃而谈,做题神速,消极情绪便会袭来,犯困、溜号、搞小动作,便也在所难 免,这就造成了越学习不好越不学,越不学越学习不好的恶性循环。这时,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效果不但不会好,还可能造成学生情绪上的对立,甚至产生一种逆 反心理,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形成。要全身心地接纳孩子,对他们在感情上,行为上都要接纳,不要因为他们学习不好或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讨厌他们,要像对待其他同学那样一视同仁, 甚至用更多的爱去关注他们;课下多和他们的交流,关心他们的的生活、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感情上与他们拉近距离。恰当地运用表扬的手段,并且表扬要不失时机,看到优点长处,就要及时表扬,及时让孩子感受到被赞扬的喜悦,更是让孩子建立起努力向上的信心,大多数孩子在被夸讲时,都会萌发起继续 努力的劲头。

七、以培养充满活力的班干部为基础,搞好班级建设。

一个好的班干部,就是班主任的一个得力助手。在组建班委会时,教师应广泛听取学生意见,运用民主方式,让学生们参加竞选,这样选出的班委干部有一定的威信,同学们信任,有号召力,班干部做起事来也积极。班干部既要有管理能力,又要民主管理。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沮丧,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锻炼他们的胆量,杜绝傲气,与同学建立良好的感情,以此提高他们的威信。经常召开班干会议,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八、以畅通的家校联系,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家访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工作及班级工作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能让学生更深刻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加深了师生的感情。它能从内心深处感动家长和学生,使学生更自觉地服从老师的管理,更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

三尺讲台,一方黑板。在这我拥有一颗颗活泼的心灵,在这个家园中我将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真诚、善良、正直的种子,即使有的孩子成不了参天大树,但也是百花园里一棵葱绿的小草,我愿意用爱的阳光雨露,洒向孩子们的心田,在这片教育乐土上不断耕耘,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之家。

第三篇:《让孩子拥有感恩的心》读后感

王浩丞(妈妈指导)

我想成为一个会感恩的孩子,不会感恩的孩子会变得冷漠、自私。

文章说:“如果父母非让孩子学他自己不愿易学的东西,就会成为苦差,就会把抱怨和不满带给孩子。”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我不愿学,可是妈妈非让我学,我现在就感到了不满。我希望妈妈让我参加机器人培训班。

爸爸妈妈很爱我,我要感恩父母的爱。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挣钱给老爸买一辆奥迪车,给妈妈买一对手镯。等他们老的走不动了。我会陪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给他们做饭、洗衣服…

《让孩子拥有感恩的心》读后感

王浩丞

(妈妈指导)

我想成为一个会感恩的孩子,不会感恩的孩子会变得冷漠、自私。

文章说:“如果父母非让孩子学他自己不愿易学的东西,就会成为苦差,就会把抱怨和不满带给孩子。”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我不愿学,可是妈妈非让我学,我现在就感到了不满。我希望妈妈让我参加机器人培训班。

爸爸妈妈很爱我,我要感恩父母的爱。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挣钱给老爸买一辆奥迪车,给妈妈买一对手镯。等他们老的走不动了。我会陪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给他们做饭、洗衣服…

第四篇: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让 孩 子 有 一 颗 感 恩 的 心

作者姓名:时宝梅

单 位:新野县幼儿园

职 务:教师

职 称:小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新野县幼儿园

邮 编:473500 联系电话:15839933039

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幕与感恩不相符的画面:妈妈在给孩子好吃的东西前,试吃了一口,孩子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下雨天,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没有一声“谢谢”。孩子大小便在身上,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我们的孩子很多都缺乏感恩意识。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 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积极地展开了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

所谓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就是在幼儿园阶段,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中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从而产生感激和报恩的意识,并主动地去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一种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从家庭教育入手,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并将家庭视为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就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1)开展——礼貌用语教育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要让他们学习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习尊重家人。因此,我们指导家长首先要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知道长幼之分,礼貌的招呼。

(2)开展——谢谢教育

接受别人的帮助就要记在心里,发自内心的说谢谢。因此,我们指导家长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当孩子接受到礼物或帮助时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3)开展——谦让教育

在孩子逐渐的有了一定的意识后,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想法,我们指导家长这时应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4)开展——互助教育

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也不要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我们指导家长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你帮我穿衣服,我帮你拿拖鞋,你帮我盛饭,我帮你拿筷子,这样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从家庭教育入手,开展感恩教育,使幼儿形成了初步的感恩意识。

二、以幼儿园教育为抓手,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让孩子学会做人则成为了更重要的任务。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幼儿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因此,将“感恩教育有效的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也成为了我们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1)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

“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一次,我带孩子们到户外参观,途中恰逢看见一个工人叔叔在疏通下水道,周围一带都散发着作呕的臭味。“老师,那位叔叔在干什么啊?”“站在那么脏那么臭的地方,他真不讲卫生!”……一些好问的孩子拉开了话匣子。 我和孩子们商量后决定让他们自己去问叔叔。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走到那位叔叔的身边。孩子们捏着鼻子问:“叔叔,这这么脏,你在这干什么呢?”那位叔叔说:“下水道堵了,我得把它通一通,这样下雨时,雨水就不会把马路给淹了,行人走路就方便了。”我也及时加入了他们对话,进行引导……经过一番交流,孩子们都被感动了,争着拉着叔叔说:“谢谢你,叔叔。”“叔叔你辛苦了。”“我长大也要来和叔叔一样。” ……这是一次多么棒的爱心教育现场啊!

“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教师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这是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感激别人。

(2)利用节日活动,开展感恩教育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许多传统的节日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如: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元宵节等等,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妇女节,我们请来了孩子们的妈妈,让妈妈们说说自己的工作,说说自己养育孩子的辛苦,帮助孩子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谢之情,通过送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通过一个个的节日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了幼儿的感恩意识,也让孩子初步地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回报。

(3)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开展感恩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束,要将“感恩”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实践中,我们还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说教的呆板,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也一点点地渗入孩子的心灵。听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并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师能够应用的方法。比如:请幼儿表演故事《狼和小羊》使他们进行角色表演的同时,体验对小羊表示同情的情感,愿意主动去帮助他,从而使他们懂得,生活中应该同情弱者,使他们明白自己也常会受到别人的帮助,当自己有能力时应主动地去帮助需要的人。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该角色特征,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4)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充分地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活动中,让孩子了解了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产生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在中班主题活动“周围的人”的活动中,孩子们又了解了除了家人之外,还有许多不认识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小朋友马上就要毕业了,我针对这一情况,开展《我要感谢的人》这一主题活动。我告诉幼儿:“马上就要毕业了,在这三年里你最想感谢的是谁呢?你怎样来表示感谢呢?”有的小朋友说要感谢老师、有的说要感谢阿姨,还有的说要感谢自己的小伙伴;他们折了千纸鹤送给老师,画了最美的画献给阿姨,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最喜欢的玩具。最让我感动的是:两个小朋友互相抱在一起,悄悄地说:“你要常给我打电话。”天真稚嫩的话语,留下了多少孩子对老师、阿姨和小朋友的爱。总之,结合幼儿园的各个主题活动

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教育效果。

(5)利用情境教学,开展感恩教育

最近,我园正在进行“幼儿园情境体验教育”的研究,因此,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效地利用“情景教学”,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例如:为了让小班幼儿知道有了好吃的东西要与长辈分享,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妈妈买回了一篮桔子,这时该怎么分呢?小芊蔚选择了一人一个,多出来的留给了自己。徐子彦选择了一个人独自享用,而朱敏妍则选择了先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己留下了最小的。谁的做法最好呢?孩子们展开了积极地讨论,最终一致认为朱敏妍的做法最好。借助类似的情境教学,我逐步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去回报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关心自己的人。由此可见,利用情境教学开展感恩教育,可以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他们有一种更直接的感知和体验。

三、以社会实践教育为契机,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

随着感恩教育的深入,我们的教育从家庭、幼儿园逐渐地延伸到了社会。为了让幼儿能真正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去学习主动地关爱和帮助他人。例如,我门的孩子省下了自己的零食,亲手制作了充满爱心的礼物,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敬老院”,他们和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一起做游戏,和他们聊天,还给他们敲背、按摩,使爷爷奶奶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再如,今年上半年扬州电视台举办了“爱心洒满人间”的活动,为了表达对“福利院”孩子的关心,孩子们拿出了自己的玩具,走上街头进行义卖,虽然钱不多,但是他们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感恩意识,使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学会了关心人、帮助人。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使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就能更好的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未来社会充满爱和希望!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我们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吧!

2010年8月

第五篇: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摘要】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活动抓住时机采取各种技巧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懂得以一颗感恩之心对待身边的人。

【关键词】幼儿感恩环境活动家园共育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歌曲《感恩的心》曾经以它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多少听众的心,同时它也在呼吁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会感恩于人,感恩于社会。感恩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德。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古人有许多描述感恩的语句,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的感恩之情,也是对知恩图报这种美德的最好阐释,但当前多数独生子女由于种种原因都存在以下的不良倾向: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在幼儿园里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奶奶冒雨来接孩子,孩子却怪奶奶来迟了;老师清洗了孩子拉脏的裤子,孩子毫无感觉,一声谢谢也没有。如果孩子从小就缺乏感恩意识,长大后又怎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呢?《纲要》中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感恩教育是最基本的体现。有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时期,更是塑造良好品质的关键期,所以,在幼儿期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学期,我班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整理出适合幼儿的感恩教育内容,初步探索开展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 创设环境、感染幼儿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的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新学期,我们同孩子一起在班级最显眼的位置布置了一面心形的感恩墙,下方是红、黄、蓝、紫四种不同颜色的爱心花,他们分别表示关爱家庭、关爱老师同伴、关爱他人、关爱动植物。我们把每位幼儿的照片贴在心形感恩墙里,当他们有了感恩的言行时我们会及时在他的照片旁贴上相应颜色的爱心花。这面爱心墙深深吸引了幼儿,为了让自己的爱心花盛开的更漂亮,他们个争当当感恩明星。倒在地上的椅子有人主动扶起了,小朋友有困难有人帮了,老师累了有孩子上前捶背,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对感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还在班级开辟了一个“爱心礼品屋”,小朋友利用各种装饰物制作成各种小礼物,在需要的时候去送给想感谢的人。另外,为幼儿创设一个爱的心理环境也很重要,作为教师要用多种爱的方式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如:微笑、点头、拥抱等等都可以感染孩子,让孩子自觉的产生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一、 树立榜样、激励幼儿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教师必需是一个懂得有感恩的人,因为我们整天与孩子在一起,一言一行是孩子们直接模仿的对象,我们应给每一个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让孩子们学会知恩和感恩。孩子递给我一杯水时,连忙对他说声“谢谢你!”;孩子生病时对他说:“现在好些了吗?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看见受伤的小鸟:“呀,小鸟好疼啊,快帮帮它吧”在潜移默化中触动孩子的爱心萌芽。其次,在班级中树立感恩明星榜样,也能激发幼儿的模仿意识,因为孩子们都有渴求赞扬的心理,他们会因同伴的模范作用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久而久之,他们的感恩意识从外在动力的驱使下逐渐转化为内心的自愿行为。第

三、我们收集了许多传统的感恩人物故事的动画片,如《黄香温席》、《岳飞报国》、《羔羊跪乳》,这些故事里的人物、事例都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在爱心的洗礼下对感恩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二、 丰富活动、引导幼儿

1、充分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三八妇女节,我们请来了妈妈参加感恩活动,通过妈妈讲述孩子的成长故事使幼儿知道妈妈为了小朋友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辛,我们组织小朋友以唱歌、跳舞、制作爱心卡的形式向妈妈表示感谢和祝福;九九重阳节,我们组织小朋友排练了精彩的娱乐节目慰问老人们,他们有的给老人扫地,的有给老人捶背,敬老院里一片欢声笑语。教师节,我们和幼儿一起观看平时拍下的生活DV,孩子们从中看到了老师工作的辛劳,他们有的说:“老师每天给我们上课,又要为我们打扫卫生真的很辛苦。”有的说:“老师就象妈妈一样爱我们,我们也要爱老师。”接着,他们通过“给老师画张像”、“夸夸我的老师”等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不仅让孩子明白了知恩更要报恩的道理,同时也体验到感恩于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2、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孩子来说教育效果不够明显,于是我们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与情境表演,使幼儿在自觉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让座》的音乐到活动中,幼儿在懂得谦让互爱的道理后,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身临其境地表演使他们进一步体验到了同伴之间相互谦让、关爱的情感。如: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我们请小朋友玩“小鬼当家”的游戏,孩子都说:“当妈妈真辛苦呀,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还要烧饭洗衣服。”试想,如果不是孩子的亲身体验,他们又怎能知道当父母的艰辛呢?情境表演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健康的情感熏陶,也使得幼儿逐渐养成了关爱、富有同情心的美好情感。

3、利用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这句话告诉我们,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其中无处不蕴含着教育契机,。于是,我们把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和生活,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一次,我们组织幼儿春游,蓝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软软地

草坪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孩子们争相在此留影。这时,不知是谁将路边的一棵小树弄倒了,于是我以小树的口吻说:“喂,谁和我拍照?”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如果这里的树都到了,到处都是垃圾,你们还愿意来吗?”孩子们纷纷摇头。“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大家来保护,你有什么好办法?”我接着问,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找来了绳子等工具为小树“疗伤”,还制作了保护自然的爱心卡送给路边的行人,这一活动初步萌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我们的家乡--宝应是全国闻名的“荷藕之乡”,在带领孩子参观家乡的荷藕种植基地和藕制品加工厂的过程中,孩子们听叔叔说我们宝应的藕畅销世界各地时,个个兴奋地拍起手来,热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还说:“等我们长大了,一定要种出更好的藕,让全世界的人都来我们宝应参观。”秋天农忙之际,我们帮着农民伯伯一起收庄稼,孩子们知道了农民伯伯种田得来的粮食真是来之不易,他们说,如果不是农民伯伯种粮食,我们哪来吃的呀!以后一定要珍惜。

四、家园合力,教育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感恩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更加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的情感对子女有直接的强烈的感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儿童家里没有爱的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老师的话。”因此,我们的感恩教育总是努力争取家长的参与,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网上主题讨论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及班级的实施情况,使家园在幼儿感恩教育上和谐一致,同时要求家长在家中营造爱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为幼儿树立感恩的榜样,如,吃东西是对孩子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先送给他们吧。”以自己尊重长辈的行为来影响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爱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应以爱回报爱我们的每一个人。

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我们可采用实践法,即让幼儿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恩,如教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

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总之,幼儿感恩态度和行为,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情绪、实发事件等的变化而反复,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会将幼儿感恩教育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使幼儿真正成为一个知恩、感恩、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陶丽丽

上一篇:如何正确的表扬与批评下一篇: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四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