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管理标准

2022-07-12

第一篇:企业档案管理标准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标准

生产计划标准指标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与产值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经济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企业计划期内生产活动的要求。

一、产品品种指标。产品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该生产的品种、规格的名称和数目。品种指标表明企业在品种方面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反映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发展新品种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对于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质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各种产品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反映着产品的内在质量(如机械性能、工作精度、使用寿命,使用经济性等)及外观质量(如产品的外形、颜色、装潢等)。产品质量是衡量产品使用价值的重要标志。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实现生产任务、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企业的产品质量,也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产品产量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可供销售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和工业性劳务的数量。产品产量指标通常采用实物单位或假定实物单位来计量。产品产量指标是表示企业生产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国家进行物资平衡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进行供、产、销平衡和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组织日常生产的重要依据。

四、产值指标。为了计算不同品种的产品总量,需要运用综合反映企业生产成果的价值指标,即产值指标。企业产值指标有商品产值、总产值与净产值等三种形式。

1、商品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和工业性劳务的价值。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在计算商品产值时,工业性劳务对象的价值和订货者自备材料的价值不应该包括在内。商品产值是反映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企业在计划期内向社会提供的商品总量。

2、总产值。它是用货币表现的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该完成的工作总量。它一般按不变价格计算。总产值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总的规模和水平;是计算企业生产发展速度及劳动生产率指标的重要依据。总产值中除包括商品产值外,还包括在制品、半成品、自制工具、模型的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的价值,以及订货者来料的价值。

3、净产值。净产值指标表明企业在计划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工业净产值,可采用生产法与分配法。按生产法计算净产值,是以总产值为基础的。其计算公式为:

净产值*总产值#物质消耗价值物质消耗价值是指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外购动力、固定资产折旧价值以及其他物质消耗费用。

按分配法计算净产值,是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出发,将构成净产值的各项要素,如工资、利润、税金等直接加总。其计算方法为:

净产值*工资+税金+利润+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

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主要包括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员工培养费、利息支出、罚金支出等。

生产计划编制标准步骤

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1、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是: ⑴、企业长远发展规划、长期经济协议; ⑵、国内外市场的经济技术情报及市场预测资料; ⑶、计划期产品销售量、上期合同执行情况及成品库存量; ⑷、上期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 ⑸、技术措施计划与执行情况; ⑹、计划生产能力与产品工时定额;

⑺、产品试制、物资供应、设备检修、劳动力调配等方面的资料等。

2、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还要认真总结上期计划执行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在生产计划中贯彻企业经营方针的具体措施。

二、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应着眼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和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对全年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其中包括:产量指标的选优和确定;产品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

各个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生产;将企业的生产指标分解为各个分厂、车间的生产指标等工作。这些工作,相互联系,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

三、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把需要同可能结合起来,将初步提出的生产计划指标同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平衡,使生产任务得到落实。综合平衡内容主要包括:

1、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测算企业设备、生产面积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

2、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测算劳动力的工种、数量以检查劳动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

3、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测算劳动力的工种、数量以检查劳动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是否适应;

4、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验算主要原材料、动力、工具、外协件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及生产任务同材料消耗水平的适应程度;

5、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测算产品试制、工艺准备、设备维修、技术措施等与生产任务的适应和衔接程度;

6、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测算流动资金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和合理性,等等。

生产计划安排标准

一、产量优选

企业的产量任务的确定,首先应该服从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应考虑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增加利润。产量与利润的关系,可以运用盈亏平衡点法来衡量。所谓盈亏平衡点,就是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界限时,产品生产所支付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才能为销售收入所抵偿;产品产量小于这个界限,企业就要亏损;产品产量大于这个界限,企业才有盈利。这个界限就叫盈亏平衡点。

二、产品生产进度安排

1、编制生产计划,不仅要确定全年总的产量任务,而且要进一步将全年生产任务具体安排到各个

季度和各个月份,这就是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合理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可以使企业的销售计划进一步落实,为完成计划与用户订货合同提供数量和交货期限上的保证。合理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也有助于有效地运用企业的人力和设备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流动资金,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果。

2、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方法。

⑴、有的企业,其产品的各季、各月的市场需求量比较稳定,或者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这类企业的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应当实行均衡生产的方针。这就是把全年的产量任务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季度和各个月份,以便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增加产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所谓生产进度的均衡安排,并不等于各季、各月的平均日产量绝对相等,而是可以有以下多种分配形式:

①、平均分配。即全年生产任务等量分配,各季各月的平均日产量相等。

②、分期递增。即产量分期分阶段增长,每隔一段时间平均日产水平有所增长,而在该段时期内平均日产水平大致相同。

③、小幅度连续增长。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工人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季、各月的产量逐渐地、小幅度地不断上升。

④、抛物线形递增。主要指新产品,开始是小批生产,然后逐渐扩大批量以至大量生产。由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开始日产量提高较快,以后逐渐趋于稳定。

⑵、有些企业,其产品的需求具有季节性,例如某些农业机械和农药、某些人民消费用品等。这时,全年任务的进度安排,就可以有多种方式供我们选择:

①、均衡安排方式。各月产量相等或基本相等。这样,有的月份产量大于销售需要,就有一部分产品作为库存储备起来,以供旺季时的需要,而有的月份则产量小于销售需求,则动用原有库存,如尚不足,为了不致脱销,还需要组织外协。

②、变动安排的方式。各月生产量的安排,随着市场销售量的变动而变动。销售量增长,生产量也随之增长;销售量下降,生产量也随之下降。其累计的产量线与需求线基本重合,基本上没有库存和脱销现象。

③、折衷方式。这是上述两种安排方式的结合。将全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采取三个不同的月产水平。为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5-8月的月产水平最高, 1-4月次之,9-12月的月产水平最低。这种方式,全年的进度安排变动三次,少于变动安排方式,而其库存水平又低于均衡安排方式,所以是介乎前两种方式之间的一种折衷方式。

三、品种搭配

多品种生产的企业,生产任务的安排不仅要合理安排产品的出产进度,而且要搞好品种搭配工作。所谓多品种生产的品种搭配,就是在同一时期内,将哪些品种搭配在一起进行生产。合理组织各种产品的搭配生产,有利于按期、按品种完成订货合同,有利于稳定企业的生产秩序,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果。因此,品种搭配是多品种企业安排生产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搞好品种搭配,一般应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要首先安排经常生产的和产量较大的产品。

对于这种产品,应该在符合订货合同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细水长流”的办法,尽可能在全年作比较均衡的安排,使各个季度、月度都能生产一些这种产品。这样可以保持企业生产上的稳定性。

2、对于企业生产的其他品种,实行“集中轮番”的安排方式,加大产品的生产批量,在较短时间完成全年任务,然后轮换别的品种,对于同类型(同系列)的产品,宜采用这种方式,它能够在不

减少全年产品品种的前提下,减少各季、各月同期生产的品种数,从而简化生产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3、新老产品交替要有一定的交叉时间。在交叉时间内,新产品产量逐渐增加,老产品产量逐渐减少。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齐上齐下”带来产量的过大波动,也有利于工人逐步提高生产新产品的熟练程度。

4、尖端产品与一般产品、复杂产品与简单产品、大型产品与小型产品等,均应合理搭配,使各个工种、设备及生产面积得到均衡负荷。

5、各个品种轮番时,谁先谁后,应当考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完成期限、关键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期限等因素。

四、安排车间任务

1、生产任务的安排,不仅要对企业总的生产任务作出进度安排,而且要将整个企业的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个车间(或分厂),规定车间的生产任务。安排车间任务的作用在于:更具体地进行平衡工作,使企业的生产任务得到落实和保证;使各车间明确计划期内产品生产方面的经济责任,更好地调动车间的积极性,并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2、安排车间生产任务,应该实现下列要求:

⑴必须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得到实现。为此,规定给各个车间的生产任务,应当在品种、数量和进度上相互衔接,以保证企业计划的按期完成。

⑵要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⑶要充分利用车间的生产能力。规定给各个车间的任务应当适合这个车间的机器性能和设备条件,并能充分利用这些机器设备,不要有的车间过忙,有的过闲。

3、安排车间任务的方法,一般是首先安排基本车间的生产任务,然后安排辅助车间的生产任务。

4、规定基本车间生产任务的方法,取决于各基本生产车间的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的基本生产车间。各车间是平行地完成相同或不同产品的生产任务,各个车间之间没有依次提供半成品的关系。

5、工艺专业化的基本生产车间,各车间之间有着依次提供半成品的关系。

6、关于辅助生产车间的任务安排,也有几种情况。有些辅助车间,它的任务同基本生产车间的任务有着明显的、直接的联系。

这些车间的任务,就要根据基本生产车间的任务来规定。

生产能力指标标准

一、企业的生产能力指标,一般有设计能力、查定能力、计划能力三种。

二、设计能力,是指工业企业设计任务书与技术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按照设计中规定的产品方案和各种设计数据来确定的,在企业建成投产后,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一般均需经过一

定时间后才能达到。

三、查定能力,是指企业生产了一段时期以后,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当原设计能力水平已经明显落后,或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后,企业需要重新查定生产能力。查定能力是根据查定内可能实现的先进的组织技术措施来计算确定的。

四、计划能力(或现有能力),是指工业企业在计划内依据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实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五、设计或查定生产能力同计划(或现有)生产能力指标,在水平上是存在差异的,它们各有不同的用途。新建和改建的企业,由于基建工程竣工后刚投入生产,需要有一个熟悉和掌握技术的过程,因而这时的计划能力水平要低于设计能力,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以后,才能逐渐接近或达到。查定能力也不是企业当时就能达到的能力,一般应高于计划能力,只有当企业实现了先进的组织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查定的生产能力。设计能力和查定能力,可以作为确定企业生产规模、编制企业长远规划、安排企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计划的依据。而计划能力则是企业编制计划、确定生产指标的依据。

决定生产能力标准因素

一、查定的企业生产能力水平,是由生产中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和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三个因素所决定的。

二、生产中固定资产的数量,是指企业在查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的面积。机器设备包括正在运转、正在修理、正在安装或者等待修理的机器设备,以及因生产任务变化而暂时停止使用的机器设备。对于因为损坏严重,已丧失了原有生产能力,而在计划期内不能修复使用的机器设备,以及企业留作备用的、封存待调的机器设备,则不应计算在内。

三、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是指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不同企业的工作制度不同,其工作时间也不同。在连续性生产的企业里,机器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一般等于日历时间减去计划停修时间;在间断生产的企业里,机器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是在日历天数中扣除节假日之后,按照企业规定的工作班次来计算,其中也要扣除计划修理时间。生产面积的利用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停修时间。

四、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对于机器设备来说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对于生产面积来说是指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同前两项因素相比,它是核定生产能力时最难确定的一项因素,它受各种条件影响。而生产能力大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定额水平是否先进合理。影响定额水平的各种条件有:产品结构与质量要求,原材料成分和质量,技术设备使用年限及其状况,工艺操作方法,工人技术水平,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状况以及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等。

五、核定生产能力,就是通过对上述因素的调查,在查清现状的基础上,将这些因素加以确定,从而计算出企业的查定能力。这一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与定企业生产方向、定企业外部供应条件、定企业专业化水平等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生产能力计算标准

企业查定能力的核定,应该从基层开始。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各个生产车间内部生产能力的核算根据因素,计算一组同类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其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小时)*单位时间产量定额(实物量/台时) 或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小时)/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台时+单位产品)式中:

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全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工作小时数*(1--设备修理必要停工率) 在生产能力主要决定于生产面积的条件下,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生产面积数量(平方米)*生产面积利用的延续时间(小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生产定额(实物量/平方米/小时)

二、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1、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核定,还要进一步加以综合平衡,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也称综合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的能力综合;二是查明辅助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对基本生产部门的配合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当各个基本生产车间(或生产环节)之间的能力不一致时,整个基本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通常按主导的生产环节来核定。

主导环节一般是指产品生产的主要工艺加工环节,当企业的主导生产环节同时有几个时,如果它们之间的能力不一致,它们之间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定,则应当同上级主管部门结合起来研究,主要根据今后的市场需求量来确定。如果该产品需要量大,则可以按较高能力的主导生产环节来定,其他能力不足的环节,可以组织外部生产协作或进行技术改造来解决。否则,可以按薄弱环节的能力来核定。对于能力富裕的环节,可以将多余的设备调出,或者可以较长期接受外协订货。

3、当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与辅助生产部门的能力不一致时,一般 地说,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应当按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来定。

⑴、查定、验算辅助、附属部门的生产能力还是必要的。如果辅助生产部门能力低于基本生产部门能力,要采取措施,提高其供应和服务能力,以保证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⑵、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富裕的辅助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计算辅助生产环节能力的方法原理同基本生产环节的能力计算一样。企业中有时常用概略验算的方法来检查它们对基本生产部门的保证程度。

生产计划内容标准

一、编制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内部的生产作业计划。这就是把企业的生产计划(一般是分季)具体分解(一般是按月编制),并进一步规定车间、工段、班组在短时期内(月、旬、周等)的

具体生产任务。

二、编制生产准备计划。根据生产作业计划任务,规定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设备维修和工具准备、技术文件的准备、劳动力的调配等生产准备工作要求,以保障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

三、进行设备和生产面积的负荷核算和平衡。这就是要使生产任务在生产能力方面得到落实,并

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日常生产派工。这就是依据工段和班组的作业计划任务,在更短的时间内具体安排每个工作地和工人的生产任务和进度,做好作业前准备,下达生产指令,使作业计划任务开始执行。

五、制定或修改期量标准。这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所依据的一些定额和标准资料,需要首先加以确定。有关这些标准的制定或修改,也是作业计划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确定标准

一、批量,就是相同产品(或零件)一次投入和出产的数量。按照批量分批地生产产品,这是成批轮番生产类型的主要特征。生产间隔期(又称生产周期),就是前后两批产品(或零件)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二、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生产任务确定以后,如果批量大了,生产间隔期就会相应延长;反之,批量小了,生产间隔期就相应缩短。

三、批量大小,生产间隔期长短,对生产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加大批量的好处是:设备调整次数减少,设备调整费就相应减少,设备利用率就能提高;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稳定产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简化生产的组织管理工作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但是批量大了也有坏处:产品的生产周期延长,交货期推迟;在制品储备量增大,占用流动资金和生产面积增多。因此,要权衡利弊,合理地确定生产的批量。

四、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主要方法有:

1、经济批量法。这是一种根据费用来确定合理批量的方法。批量大小对费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因素:设备调整费用和库存保管费用。批量越大,设备调整的次数就越少,分摊到每个产品(零件)的调整费用也就越小;批量越小,设备调整的次数就越多,分摊到每个产品的调整费用也就越大。但是,批量大,库存的保管费用会相应增加;批量小则保管费用也相应减少。

求经济批量的原理就是用数学方法求得这两项费用之和为最小时的批量,即为经济批量。

2、以期定量法。这种方法就是首先确定生产间隔期,然后再据以确定相应的批量。

⑴、为了简化生产管理,不仅应当使同一批制品在各车间的批量相等或成简单的倍数关系;而且应当使各制品的批量能与企业的月计划任务相等或成简单的倍数关系;还应当使企业使用的各种批量的数值种类不要太多。因此,企业应统一规定为数不多、互为倍数的几个标准生产间隔期。企业中通常采用的生产间隔期有一季、两个月、一个月、半个月、一周、五天、两天、一天等等。

⑵、采用这种方法时,要对各种产品和零件进行分类,分别归入不同的批类。在分类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单位产品或零件的价值、体积、工艺复杂程度、生产周期等。一般说来,凡是价值贵、体积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的产品或零件,生产间隔期应短一些,批量小一些;反之,生产间隔期就长一些,批量大一些。

3、以期定量法的主要出发点是管理方便,而在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较少,缺乏细致的数量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它同经济批量法结合起来运用。这就是首先计算产品(或零件)的经济批量,然后以计算出来的经济批量为基础,归入同它相接近的标准批类,以便既考虑经济效益,又简化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实施标准

一、生产期限

在考虑预定的加工传票及订货传票有关工程结束期限的要求和物资进货日期的基础上,确定结束设计及结束工程的时间。

二、生产实施计划

计划部要每月召开一次与生产加工有关部门的联合会议,以季度生产预算为基准,考虑营业部的要求,制订目标预算:

1、采购物资:按照一季中不同品种产品加工生产所需而进行,具体分解到各月。

2、接受订货:按照一季度实有时间(全部工作时间减去为完成以前的订货任务必须占用的时间)安排,具体分解到各月。

三、完成报告

1、在产品加工生产结束并作为成品进入成品库后,就要办理规定的手续,手续完成后,即要填写完成报告。

2、企划部要每月汇总各工厂、车间的完成报告书,并写成综合的完成报告书,向有关部门分发通报。

四、中间日程计划

1、中间日程计划是以每月生产实行计划为基础的不同部门、不同零件的工程计划。它是日程管理的基准。

2、中间日程计划对偶发性事故要进行调查,作出处理。

五、基准日程表

基准日程表因产品、型号、马力等等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需要设定以下的内容:

1、制造过程所需开动的机器台数;

2、材料的下料时间;

3、主要工程的开始与完成的时间;

4、试验的时间;

5、完成与入库的时间。

六、能力调查表

能力调查表主要为了解工厂中劳动力的情况而制作。通过算出不同职业工种、不同工程部门保有的劳动力,算出根据生产计划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而算出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并据此编制中间日程,进行人员配置。

保有劳动力=(1-无效作业率)*作业效率*工作天数*出勤率*有效人员说明:

1、单个劳动力为1天8小时的劳动时间,以P代之;

2、作业效率=P/A(实际劳动时间)

3、出勤率=出勤人数/(出勤人数+缺勤人数)

出勤天数为除掉休息日后的预定出勤天数。有效人员为扣除长期缺勤者、预定调走者以外的实有

作业人员。

4、无效作业率=无效作业时间/作业时间

无效作业时间是直接动员、间接动员、不良作业、修正作业、组织活动等所需时间的总和,其中实际完成为哪些项目,根据过去的实绩而定。

5、所需劳动力的计算

在每月实行计划时,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所需的劳动力: 所需劳动力=生产计划台数*P /480(分数)

(注: 480为一个劳动力一天工作的时间,即8小时。)

七、标准作业时间表

标准作业时间是不同零件、不同作业的标准作业时间,它以所需劳动力计算为基础。

八、月实行计划

月实行计划以在生产部门联合会议所定的生产计划为基础而制订,制订每月制造预定表后,要向各有关部门下达。

九、期限

1、本单位作业的日程

中间日程计划的期限根据进度表而定。工程期限要向材料、零件、焊接、组装等各作业部门下达。

2、订货日程

按照能力调查表,制作订货卡片,按卡片所填的日程执行。

十、材料零部件的数量确定

1、仓库常备物资、零部件的数量仓库常备物资、零件,要根据下面的资料确定: ⑴、每月制造实行计划表; ⑵、库存余额表; ⑶、其他。

2、半成品生产所需物料

公司半成品生产所需物资按照以下资料确定: ⑴、半成品余额表; ⑵、每月制造实行计划表; ⑶、库存余额表; ⑶、其他。 十

一、零部件半成品

零部件半成品的管理按零部件半成品管理规定办理。 十

二、自制零部件的订货

1、订货分配表

自己生产的半成品零部件,要以每月生产实行计划表、每月现货库存余额、半成品、订货余额的调查为基础,制订订货分配表,并以此确定每月的订货数量。

2、订货基准表

订货基准表是规定各种零部件的订货时间必须先于工程进行时间的一种标准。由于从订货到进货有一个间隔时间,但如果订货时间太早,又会占用仓库面积,占用资金。订货标准表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制订的。

3、订货单的制作和发送

在公司生产半成品零部件时,要根据订货分配表及订货时间基准表,决定订货数量以及到货日期,并把必要的事项记入所定的订货单中,作好订货安排。

十三、作业传票

1、轮班作业时,要根据各班的特点,发出相应的作业传票。

2、综合管理作业传票。

综合管理作业要在综合管理表上记入每天作业的实绩,在截止时间发出不同级别、不同工程的作业传票。

十四、调查

调查每天作业量、生产进度的迟缓时间,分析资料,整理成适合统计管理要求的基础性资料。每天作业量实绩调查根据作业传票掌握每天各级的作业量,调查作业的进度。每月计算与劳动时间相对应的作业实绩,通报各有关部门。

十五、半成品调查

每天调查作业过程中的半成品,并把控制半成品、掌握进度、对迟缓采取的对策的资料合在一起,作为半成品余额报告的原始资料。

十六、成本资料

每月25日截止,制作以下的成本计算资料:

1、综合半成品余额报告书

综合管理机种的半成品评价,要以下列资料来制作半成品余额报告书: ⑴、工程管理表; ⑵、半成品余额调查表。

1、零件进出余额月报

综合管理机种的材料、零件的进出余额表按以下资料制作: ⑴、材料进行卡; ⑵、现货卡。

2、其余材料进出余额报告

当月使用的其他材料,按以下资料制成进出余额报告书: ⑴、其余材料进出表; ⑵、现货卡。 十

七、统计

制作工程管理上必要的各种统计有固定格式,包括:资产量统计;不良产品统计;作业实绩统计;

有关材料统计;外购材料统计;半成品余额统计;生产延期统计;有关生产的其他统计。

第二篇:发电厂企业档案管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长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档案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长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档案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国家档案局 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档案局 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 国家档案局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原能源部 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及分类表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实施档案法办法 浙江省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

浙江省电力工业局部室关于照片档案管理的若干意见 3 管理职能

档案室是公司档案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公司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定密、鉴定、销毁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人事档案由总经理工作部负责,会计档案由经营工作部(财务)负责。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材料的积累、整理、归档等具体工作,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员,对管理范围档案的形成及其完整性负责。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归档原则

4.1.1 公司在基本建设、改建、扩建、生产、科研、技改、经营、党群、外事、后勤等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查考、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材料(文件、合同、资料、联系单、图纸、报表、凭证等)及电子媒体(录音、录像磁带、磁盘等)、胶片、照片和荣誉实物(获奖证书、奖状、奖杯、奖牌、锦旗等),由各部门负责人指定有关人员负责积累、整理后立卷归档。

4.1.2 设备变更异动后,工程技术人员应及时将设备异动申请单、异动执行报告单等文件资料和相关的图纸移交档案室。

4.1.3 外购设备(固定资产)在开箱前,必须通知档案人员,在供应人员、使用部门技术人员、档案人员到场后方能开箱,否则发生文件材料丢失、损坏或留在个人手中,均由经营工作部(物资)负责。特殊情况下,随机设备资料由经营工作部(物资)保存,并及时通知档案人员领取。

4.1.4 凡涉及生产技术工作的科研成果鉴定、技改及合理化建议项目评奖、基建工程竣工验收等必须有档案人员参加,并根据科技档案管理要求审核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如发现科技文件材料不完整、不准确、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档案人员通知有关部门限期改正。

4.1.5 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应列入生产、管理、经营、科研、基建等工作计划。 4.1.6 职工因公外出(包括出境)学习、参观、考察和参加各种专业会议,收集获得的各种文件材料应及时向档案室归档。

4.1.7 各部门向外单位购买图纸及技术资料时,必须经总经理工作部审核后,由档案室统一办理,归档后提供部门使用。

4.1.8 各部门购买胶卷、录像带、录音带等特种档案载体材料以及冲印照片的费用应由总经理工作部审批。

4.2 归档范围

4.2.1 综合档案的归档范围: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审计、劳动人事、电力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基本建设、设备等十大类,还包括会计档案、特种档案、科技图书、电传、传真、联系单、其它资料等。

4.2.2 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公司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工资单、财务计划单位预算和重要经济合同以及其它各类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外部审计有关资料(指审计报告、审计决定或结论,并附整改情况)。 4.2.3 特种档案的归档范围

4.2.3.1 上级领导视察公司工作或其它有关活动所形成的声像材料。

4.2.3.2 反映公司主要工作成果、企业形象的声像资料、电子文件;公司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以及各种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中形成的声像材料;先进集体或个人的声像材料、实物。 4.2.3.3 公司在组织和参加的外事活动中形成的声像、电子文件材料。

4.2.3.4 公司在基建、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重要的操作、试验等形成的声像、电子材料。 4.2.3.5 公司拥有的计算机软件、保存资料的磁盘和光盘等。

4.2.3.6 公司发生重大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事故、质量事故、火灾事故及重大事件的现场照片、底片、录像带等材料。

4.2.3.7 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声像资料、电子文件材料。 4.3 保管期限。见资料性附录A、资料性附录B。

4.3.1永久保管期限(50年以上),凡是属于方针政策性,反映公司主要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公司的生产、管理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永久保管。

4.3.2 长期保管期限(16~50年),凡是属于业务性、一般工作中形成的,在相当长时间内对公司工作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长期保管。列入长期保管的文件材料,实际保管期限不得短于该项目设备的实际寿命。

4.3.3 短期保管期限(15年及以下),凡是属于事务性、临时性活动形成的,在较短时间内对公司工作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短期保管。

4.3.4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管期限见规范性附录C。 4.3.5 特种档案的保管期限与相对应或相关内容的纸质载体档案相同。 4.4 归档要求

4.4.1 各部门列入归档范围的档案材料,由相关专业人员、兼职档案员确认材料完整准确,并根据归档范围进行立卷,统一由兼职档案员到档案室办理移交手续。归档时间不能超过次年三月。

4.4.2 归档的文件材料能准确地反映公司生产、经营、基建、科研等各项活动中的真实内容和历史过程。文件材料应将正本和底稿一并归档。

4.4.3 书写材料要求规格统一,字迹工整,图样清晰;签字等书写文字必须使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复写应使用黑色复写纸。

4.4.4 公司文件归档份数一般为一式两份,并保证一份是原件(底图可以移交一份)。经济合同、各类报表、会议记录必须是正本或原稿归档。

4.4.5 归档材料在向档案室移交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经清点无误后双方在移交者和接收者处签名,清单由双方各自保存一份备查。 4.4.6 会计档案

4.4.6.1 当年会计档案,在年底终了后,由财务保管一年,六月底前,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系统排列,并编好案卷目录和说明。期满之后,三月底之前,财务部门编造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一式两份,移交公司档案室。

4.4.6.2 财会部门和经办人必须将应归档的会计档案全部移交公司档案室,不得自行封存。 4.4.7 特种档案

4.4.7.1 凡是归档的声像材料,必须图像清晰、声音清楚、文字说明齐全。其中,照片档案的照片与底片应相符。

4.4.7.2 凡是归档的光盘、磁盘等电子文件,必须由形成部门编写必要的文字说明(软件名称和内容说明、相应的计算机操作平台和应用软件环境条件说明、形成的时间和版本、加密的密码、原作者、与之相联系的其它说明等)。

4.4.7.3 归档的特种档案必须是可读文件,能在有关规定的设备上演示或检测,反映文件的完整性和所记载内容的准确性。

4.4.7.4 归档的特种档案材料必须是原版、原件;荣誉实物档案应有获奖者、获奖项目、主要事迹、获奖时间、获奖级别等文字说明。

4.4.7.5 特种档案材料整理归档时,应按规定向公司档案室办理移交手续。

4.4.8 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应退回重新整理。档案移交登记表和接收登记表见资料性附录D、资料性附录E。 4.5 归档时间

4.5.1 0—5大类档案和发电运行形成的部分技术文件(如典型日运行日志、值长运行调度记录、设备运行时数统计、运行分析记录等资料)每年归档一次,于次年三月底前移交公司档案室。 4.5.2 生产技术管理月报、运行分析、安全简报等,次月送公司档案室归档。

4.5.3 发电机组大、小修的施工计划、技术监督报告、效率测试报告、总结等文件材料在设备复役后一个月内向公司档案室移交。

4.5.4 设备改造、新设备安装、外包工程项目竣工后,有关技术文件材料和竣工图,应于设备投运后一个月内向公司档案室移交。

4.5.5 改建、扩建和小型基建项目竣工后,有关文件材料和竣工图,应由该项目负责人审定,并于工程竣工后一个半月内向公司档案室移交。

4.5.6 科研项目完成后,从科研到竣工阶段形成的资料、图纸(包括底图),于竣工验收后一个半月内向公司档案室移交;从竣工到鉴定阶段形成的资料,在项目鉴定后一个月内向公司档案室移交。 4.5.7 规模较大、文件较多、图纸较复杂的项目,按期归档确有困难的,经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同意,可延长归档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4.5.8 规模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为防止档案失散,经主办部门与总经理工作部协商后可采取分阶段归档。

4.5.9 临时性工作部门,也应设立专职或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登记、整理、保管该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和图纸等,并按规定向公司档案室移交。

4.5.10 机构撤销,除随工作需要移交有关文件材料、图纸给接收部门外,有保存价值的图纸、资料应全部清理造册,向公司档案室移交。

4.5.11 特种档案要求随时归档,即在档案形成后就收集、整理、归档。对工程、科研项目形成的特种档案可在项目结束后三个月以内归档。荣誉实物档案在一个月内归档。 4.6 收集、分类、整理、立卷

4.6.1 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由项目负责人或工作承办人负责,从制定项目或工作计划开始,有关工作人员负责及时积累、收集、整理各类文件材料。

4.6.2 企业档案的分类,按《火电企业档案分类大纲》(0—9大类)进行分类,见资料性附录F。 4.6.3 对残破档案要进行修补,去除金属装订物,装订要结实、整齐、不压字,案卷要便于阅读、有利于长期保存。

4.6.4 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由财务部门完成。财务部门档案整理的工作流程为:收集材料→分类→组卷→拟写案卷标题→划定保管期限→粘贴凭证封签→案卷排列、编号→编张(页)号→填写卷内目录→案卷装订→填写案卷目录→编写会计档案整理说明。

4.6.5 特种档案的整理:电子文件和录音带、录像带的整理一般以为界,按内容、用途分类,按规定编号,每盘的外壳贴上标签,注明软件名称、保管期限、密级等,并填写卷内目录和案卷标题。 4.7 保管、统计

4.7.1 为了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档案库房必须装安全门锁和通风设备,库房必须和办公室、阅览室分开。

4.7.2 档案库房必须有“八防”保护设备(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温、防虫、防尘、防有害气体)。 4.7.3 档案库房必须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每天定时记录两次,温度14℃—24℃,相对湿度为45%—60%。 4.7.4 档案库房内严禁烟火,动火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库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

4.7.5 档案存放以定置管理为原则,做到排列有序,便于查找。定期检查、清点、核对库存档案,做到卷、帐相符。发现档案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修复和复制。

4.7.6 根据档案的保密制度,对保管的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特种档案准确划分案卷密级并盖上密级签戳,非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库房。

4.7.7 档案必须具备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全引目录等三种以上的检索工具。

4.7.8 工作人员离开库房,要关闭库房门窗、切断电源;档案库房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扫。 4.7.9 会计档案的保管,应保持卷册的原封装,需要拆封重新整理时,应会同财会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重新整理装订后,双方加盖印章,以分清责任。

4.7.10 特种档案的保管,保存特种档案必须有专门库房,有专用的防磁声像柜、冰箱等设备。底片的温度控制在13—15℃,相对湿度35—45%;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和电子文件的温度控制在14—18℃,相对湿度35—45%。录音带、录像带和电子文件每半年检测一次;照片、底片每季检查一次。

4.7.11 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登记和统计制度,对档案接收、移出、借阅、利用效果、鉴定、销毁等项分别进行统计,按规定要求编制档案统计报表。 4.8 鉴定和销毁

4.8.1 公司成立档案鉴定委员会及其工作小组,负责对档案的鉴定。

4.8.2 档案应定期组织鉴定,由档案产生部门专业人员和档案专职人员共同进行,鉴定结果报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审核。科技档案不定期鉴定,新老资料替换归档,并在档案备考表中注明。对保管到期的会计档案,提出鉴定意见。

4.8.3 可销毁的档案,由档案人员编制销毁清单,经鉴定人及专业主管签字,经总经理工作部领导审核,报公司档案鉴定委员会批准,同时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可销毁的会计档案由会计部门编制销毁清册,报公司档案鉴定委员会审批,经批准后方可执行。对工资发放单、未终结的原始凭证以及土地征用、交通工伤事故处理、政策处理、涉外等会计材料,应抽出另行组卷,作定期或永久保存。

4.8.4 销毁档案要严格执行保密的规定,销毁时应在指定地点,并指定两名监销人,销毁人、监销人必须在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字。会计档案销毁,应由档案、财务、审计共同派员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共同签名盖章。特殊档案的销毁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4.8.5 在档案鉴定中替换下来的图纸、资料由档案室保管五年,到期后档案人员可自行销毁。 4.9 借阅和利用

4.9.1 公司职工因工作需要借阅档案时,须出示岗位证,填写借阅登记表,记录借阅原因和利用效果。借阅人对借出的档案必须妥善保管,并负保密责任。归还时,当面清点卷、份、页数,若损坏、丢失或泄密按有关规定处理。

4.9.2 借阅人不准擅自进入库房内查阅、翻阅。独份、重要或密级的档案只能在阅览室查阅,确需借出的须按有关程序审批。

4.9.3 外单位查阅0—5大类文书档案需持有县级及以上单位介绍信,经公司领导批准,在指定的范围内查阅。外单位查阅6—9大类科技档案需持有单位介绍信和个人身份证明,须经总经理工作部领导批准,确需借出,须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底图一般不得外借。

4.9.4 0--5大类文书档案中属于业务性的文件、密级文件,一般不得借出。如确需借出时,须办理借用手续,并经公司领导批准,借阅密级文件须当日归还。 4.9.5 特种档案,一般不得借出。借阅记录重大事故的特种档案,须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4.9.6 会计档案一般不借阅。公司职工因工作需要借阅会计档案,须经公司领导批准;外单位查阅会计档案,须持单位正式介绍信,经公司领导批准;财务部门因工作需要利用部分会计档案资料,经总经理工作部领导同意,可指定人员复印该部分会计档案资料,将复印件借出利用,最长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天。会计档案一般只准在档案室内查阅。

4.9.7 档案借出后应准时归还,借期不得超过一个月,特殊情况可办理续借。出差出境或请假超过一个月、离退休或调离公司的职工借阅的以及档案室认为有必要提前索还的档案应立即归还档案室。 4.10 图纸档案的管理 4.10.1 复印

4.10.1.1 图纸的复印,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填写图纸复印登记表,重要的及复印份数较多的需填写图纸复印申请单,经总经理工作部领导批准。

4.10.1.2 图纸复印一般不超过三份。若复印外单位提供的图纸需留一份归档案室,复印公司平面图、电气一次系统图、底图等,需经公司总工程师(助理)批准。 4.10.2 底图

4.10.2.1 公司的底图统一由档案室保管。移交档案室的底图必须符合绘图规定要求,内容齐全、完整,备有底图目录,底图尺寸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4.10.2.2 底图接收后应编制底图档案号,妥善保管。 4.10.3 图纸修改、补充、异动项目竣工图编制规定

4.10.3.1 设备检修后,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分级管理标准的要求负责修改、核对、审核管辖范围内的设备底图和蓝图,保证图纸的正确性。

4.10.3.2 电气一次系统及热力系统变更,由发电部根据设备异动管理标准在两周内修改系统图,并送档案室。

4.10.3.3 底图修改内容较少的可直接在底图上“刮改”,并做上修改标志,写明修改日期、签名。修改面较大的应重新绘制。

4.10.3.4 图纸修改替换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修改时,根据“修改—审核—修改—批准”的程序,在标准本的竣工图上修改,制作新的竣工图,并将该图纸送档案室。档案室对修改后的图纸盖红色“浙江长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竣工图”章,编上相应的流水页码,替换归档的旧版本竣工图;同时,分发新的竣工图替换旧版本的竣工图,收回的竣工图必须是盖有竣工章的原标准图,按规定销毁。

4.10.3.5 竣工蓝图的编制应以设计修改单及施工记录为依据。工程竣工时应由施工部门编制竣工蓝图及竣工资料,并经负责施工的专业人员审核签字。竣工底图的编制应由设计人员负责,修改以竣工蓝图为依据。

4.11 运行档案管理,运行管理标准、规程、规定、图纸、整定书、通知单、报告单、技术文件、运行日志、运行报表、异常情况记录、设备缺陷、检修试验记录、运行培训等都属于运行档案管理的内容,应按归档要求及时向公司档案室办理移交。 4.12 科技图书、资料、刊物、规程的管理

4.12.1 各部门积累的科技图书、资料须有专人负责,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应建立台帐和借阅制度,做到帐物相符。 4.12.2 订购和保管

4.12.2.1 科技图书、资料、刊物、规程由公司档案室统一征订、购买和保管。档案室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定期编制科技图书、资料、刊物、规程的订购计划,经总经理工作部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4.12.2.2 职工因公外出开会、学习和培训,期间由主办单位统一发放的图书、资料、刊物等资料,应移交公司档案室。凡发生费用的,报销之前应到档案室办理归档手续。

4.12.2.3 确因工作需要购买外单位参考资料的,须经公司领导批准,购买后到档案室办理归档、借阅手续。

4.12.2.4 对外单位交流的资料等一律由公司档案室归口管理,部门或个人不准私自向外单位或个人赠送、复制。 4.12.3 借阅

4.12.3.1 公司职工均可向档案室借阅有关科技图书、资料、刊物。借期以一个月为限,确因工作需要而不能按期归还的,可办续借,续借期为一个月。每人每次借阅图书、刊物不超过三本(套)。 4.12.3.2 集体长期借阅必须以部门为单位,由部门兼职档案员负责,并建立借阅台账。 4.12.4 发放规定

4.12.4.1 因工作需要发给班组或个人的规程,建立发放登记台账。职工调离公司时,应将规程交回原部门。

4.12.4.2 专业书籍,根据专业特点发放给部门,由部门发给个人使用。常用的工具书、标准、专业刊物,放阅览室供查阅,如确因工作需要,应由部门提出申请,经总经理工作部领导批准后,发给使用部门。 4.12.4.3 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统一在档案阅览室供查阅。少量特殊专业的、共享性差的刊物,可发放到使用部门。

4.12.5 借阅者对所借的图书、刊物、资料应妥善保管。发现损坏,要酌情赔偿;遗失的,按书价3—5倍赔偿;逾期不还的,每月按书价的100%扣款。 4.13 电传、传真按档案分类管理规定移交档案室。 4.14 档案利用的奖励

4.14.1 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作用,调动档案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档案在生产、经营、科研等领域充分发挥作用。根据利用档案后产生的效益大小给档案人员和档案利用人员奖励。

4.14.2 档案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中,起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节约原材料等效果显著。 4.14.3 每年公司组织对档案利用产生显著效果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三篇:生产企业7S管理及标准

7S管理内容及培训

一、“7S”活动的含义

“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速度/节约(speed/saving)这7个词的缩写。因为这7个词日语和英文中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7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内容的活动,称为“7S”活动。

二、“7S”活动的内容

(一)整理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这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其要点是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坚决做好这一步,是树立好作风的开始。 整理的目的是:增加作业面积;物流畅通、防止误用等。

(二)整顿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整顿活动的目的是工作场所整洁明了,一目了然,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

(三)清扫 .

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生产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脏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目的是使员工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并保证稳定产品的品质,最终达到企业生产零故障和零损耗

(四)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洁活动的目的是:使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形成企业文化的开始。

(五)素养

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7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7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目的:通过素养让员工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并具有一个良好工作素养习惯的人 .

(六)安全

清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

目的是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正常的进行,同时减少因安全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七)节约

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实施时应该秉持三个观念: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态对待企业的资源;切勿随意丢弃,丢弃前要思考其剩余之使用价值。

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在我国,由于资源相对不足,更应该在企业中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三、公司生产过程中7S的应用

1 对员工着装和工作牌的管理和要求,规范制度,对执行不到位者做出相应的处罚。 2 拖鞋管理 对号入座,每个员工对自己的拖鞋更换和摆放按要求做到位。 3 部门责任区环境卫生 窗户保证干净明亮、台面整齐干净、地面清洁干净。

4 部门责任区设备保养维护 每日是否有保养,润滑油干净是否达标。废料是否及时清理。

5 部门责任区安全 消防设备的清洁,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前是否有杂物。 6 部门责任区节能 是否做到人走灯灭,台面整洁。

7 部门责任区设施 是否按要求放在规定位置。物品有无归类存放。物品架物品箱是否整齐。

深圳市科华盛硅胶材料有限公司

人事行政部

2011-9-15

第四篇:企业标准化管理方法

冠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化管理方法

A版

主题: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文件编号:

签发者:签发日期:

执行部门:抄送部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为了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标准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

第三条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

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第四条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应当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第二章企业标准的制定

第五条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由

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

第六条企业标准有以下几种:

(一)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的企业产品

标准;

(二) 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

企业产品标准;

(三) 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

(四) 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标准;

(五) 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第七条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

(一)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二)保证安全、卫生,充分考虑使用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

(三)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

效益;

(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五)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

符合使用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六)有利于对外经济济书合作和对外贸易;

(七)本企业内的企业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第八条制定企业标准的一半程序是:编制计划、调查研究,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

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验证,审查、批准、编号、发布。

第五篇:供电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标准

Q/

GXD

广西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供电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标准

广西电网公司发 布

Q/ GXD216.03-2009

目次

前言 ................. 422 1 范围 .................... 42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23 3术语和定义 ..................... 423 4总则 .................... 423 5职能职责 ................ 423 6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 423 7统计与报表 ..................... 424 8检查与考核 ..................... 425 9回顾与改进 ..................... 42

5

421Q/ GXD 216.03-2009

前言

为加强和规范广西电网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全面提高公司的供电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水平,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广西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电网公司物资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林华

本标准主要审核人:邢建、王伯杨、张晓沙、陈

本标准审定人:李弛

本标准批准人:何朝阳

本标准由广西电网公司物资公司负责解释。

422丹、张近胜、何基斌

Q/ GXD 216.03-2009

供电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西电网公司供电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职责、管理内容与考核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供电企业,代管供电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 月)

广西电网公司物资阳光采购实施细则(桂电物〔2007〕3号)

Q/GXD 216.01—2005设备材料招标管理标准

供应商管理标准(桂电企〔2009〕13号)

设备材料评标专家库及评标专家管理办法(桂电物〔2006〕1号)

上述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颁布时,所列文件版本均为有效。有修订时按最新版本执行。

3术语和定义

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其他物料物品。

4总则

为规范供电企业物资管理,提高物资使用效率,实现物流畅通,控制生产成本,保证供应、优质服务。促进物资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完善物资采购管理标准。提高供电企业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5 职能职责

5.1 物资职能部门

5.1.1 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公司有关规定,负责制(修)订本企业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履行物资管理职责;

5.1.1 负责本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负有组织、协调的职能;

5.1.1 负责物资采购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建立和管理本企业物资信息系统。

5.2 财务部

5.2.1负责在其职责管理范围内协助物资职能部门做好物资采购工作,参与相关项目设备材料招标活动;

5.2.2 落实项目资金,按工程进度、合同拨付项目款项,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

5.3生产技术部

5.3.1负责在其职责管理范围内协助物资职能部门做好物资采购工作,参与相关项目设备材料招标活动。

5.4 市场营销部

5.4.1负责在其职责管理范围内协助物资职能部门做好物资采购工作;参与相关项目设备材料招标活动。

5.5 工程建设部门物资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入的原材料、燃料、辅料、零部件、设备、配件、办公用品、

42

3Q/ GXD 216.03-2009

5.5.1负责在其职责管理范围内协助物资职能部门做好物资采购工作;参与相关项目设备材料招标活动。

5.6 监察部门

5.6.1按照监察相关规定,有权对本企业物资采购活动全过程实施监督和必要的责任追究。

5.7 审计部门

5.7.1按照审计相关规定,有权对本企业物资采购活动全过程实施审计、监督和必要的责任追究。

6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6.1 物资采购管理原则

6.1.1物资采购应遵循计划采购原则;物资采购坚持先利库、后采购和直达、短距、批量的原则,适用、及时、经济原则。减少中间环节,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库存积压;

6.1.2 在物资采购工作中,要坚持比质比价、择优采购的原则。坚决杜绝人情货、关系货,确保物资采购质量。必须坚持按计划采购,实行采购责任制,责任到人,谁采购谁负责;

6.1.3物资采购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6.1.4 招标工作应遵循“三分离”原则:推荐投标人与评标与定标分离。

6.2 物资采购管理内容

6.2.1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包括:选择采购方式,选择供应商,选择评标专家、采购实施、合同管理和采购档案管理。

6.2.2 选择采购方式采购方式包括招标采购与非招标采购两种方式。

6.2.3建立健全本企业招投标组织机构,成立本企业招标采购领导小组和招标采购工作组。

6.2.4按照广西电网公司《供应商管理标准》及有关规定选择供应商。

6.2.5 参照广西电网公司《设备材料评标专家库及评标专家管理办法》制定本企业的评标专家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物资招投标活动的评审工作。

6.3招标采购

6.3.1由本企业组织采购的大宗设备材料且金额较大的物资,具备招标条件的应实行招标采购,报本企业招标机构组织招投标。招投标工作须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及广西电网公司《设备材料招标管理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贯彻执行供应商推荐、评标、定标三分离。

6.3.2对同一批次且同一类型的物资采购金额达到10万元及以上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广西电网公司《设备材料招标管理标准》有关规定,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进行采购。

6.3.3非招标采购可采取以下方式: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

6.3.3.1竞争性谈判采购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

a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

b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

c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

6.3.3.2单一来源采购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42

4Q/ GXD 216.03-2009

a、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

b、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

c、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的。

6.3.3.3询价采购

对同一批次或同一类型的物资采购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公司规定需要招标的设备除外),采购的型号规格、标准统

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物资,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3年)进行询价采购,实行集体会审(会签)制度。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除仅有唯一供货单位或企业生产有特殊要求外,物资采购应当选择三个以上的供货商,从质量、价格、信誉等方面择优采购。由物资职能部门根据询价采购情况,编制采购清单,注明设备材料的生产厂家、数量、价格,经相关部门(生技、工程、营销)、财务、审计会签,经本企业领导批准后进行采购。

6.4 采购人员要做好采购物资的提货、结算、运输、进库验收工作。提货过程中,按提货单验明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及参数是否符合,同时与供方及时进行结算,在设备材料进库验收后7天内与财务进行报账,不得拖延。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设备材料安全运输,严防丢失。设备材料进库后3天内配合保管员完成设备材料的验收工作。

6. 5 合同管理

6.5.1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条款与供应商签订物资买卖合同,杜绝口头协议或不规范的订货行为;

6.5.2对合同的履行和执行情况要及时跟踪,及时与供货方联系,对已履行的合同要及时注销,装订归档保存;

6.5.3建立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的催交、付款和合同质保金的管理工作并做好记录。

6.6 采购档案管理

6.6.1在物资采购活动中,对采购文件应当妥善保存,不得伪造、变造、隐匿或者销毁。采购文件的保存期限为从采购结束之日起至少保存十五年。

6.6.2采购文件包括采购活动记录、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标准、评标报告、定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质疑答复、投诉处理决定及采用非招标采购方式其他有关文件、资料。7统计与报表

7.1收集、汇总、整理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资料,按有关规定及时统计编制报表,按要求按时逐级上报。

8检查与考核

8.1按照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考核办法对物资采购管理进行年终考核。

9回顾与改进

本标准由供电企业物资职能部门针对执行情况按照每年一次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改进或修订意见报广西电网公司物资分公司。

━━━━━━━━━━━━

425

上一篇:企业财务制度流程下一篇:青协部门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