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大学论文

2022-05-11

小编精心整理了《机械工程大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阐述了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分析了专业英语本身具有的特点,介绍了一些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自觉地培养兴趣,把握专业知识,联系生产实际,积累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加强阅读,掌握翻译技巧等多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方面取得进步的有效途径。

第一篇:机械工程大学论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校简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设有松江、长宁和虹口等校区,主校区坐落于上海松江大学城。松江校区占地近1400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一座现代化、信息化、人文化、园林化的美丽校园矗立在浦江上游,镶嵌在佘山之侧,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经过近4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学校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及全国十二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示范建设高校之一,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坚持建设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办学定位,构建了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办学模式。学校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育人理念,按照德才兼备、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卓越工程教育为引领,构筑了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着力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综合能力,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成为优秀工程师、经济师和设计师的摇篮。

录取原则(节选)

(一)普通类专业

1.调档比例: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生源情况和当地高招办规定确定。

2.普通本、专科:在录取时,对进档考生,根据招生计划,采用“分数优先”原则,按高考文化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间无级差分。学校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招办计入高考文化投档成绩的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的高考政策加分。

(二)艺术类专业

1.文化及专业成绩要求:高考文化成绩和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成绩均须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本科最低录取控制线,并符合其有关报考规定。

2.录取原则:对进档考生,按高考文化投档成绩和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成绩合成录取总分,根据“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按录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综合考核,择优录取。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按录取总分,划定最低录取资格线,资格线上考生方能取得录取资格;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设最低录取资格线。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上海考生,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成绩达到全市前80名者,在满足“文化及专业成绩要求”的前提下,可不参加排序,直接录取。

录取总分=高考文化投档成绩+(高考文化满分÷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满分)×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成绩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招办投档时,如文理计划单列的,则按文理分别排序录取,如对合成录取总分有统一折算办法的,则按其折算成绩排序录取,不再另行计算“录取总分”。

(三)同分情况

进档考生如遇同分情况,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成绩顺序,分高者优先安排专业。

具体办法详见我校2017年招生章程

新增专业

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交通管理

专科:工业机器人技术

卓越工程师培养:我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是全国十二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之一。拥有机械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车辆工程、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飞行技术、广播电视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服装设计与工程等8个试点专业(10个专业方向)。采用“3+1”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侧重理论学习;在企业累计学习一年,采取校企双导师指导模式,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项目等。在培养过程中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届时毕业生将具备更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就业优势更为凸显,成为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后备人才。

学校特色:学校建设了一批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被列入上海市教委“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中心”和“高强激光智能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学研开发中心”被列为上海市地方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现代民航工程及管理”等学科先后被确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学科;“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现代交通工程”学科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会展艺术与技术创新中心”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上海创意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上海市科委确定为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服装创意设计与数字化技术现代公共服务平台”被列为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产学合作教育作为学校多年来凝练形成的办学特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全国率先构建并推进了“一学年三学期五学段,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模式。2006年学校被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学会授予“中国产学合作教育示范基地”。

学生就业:学校毕业生具有较强就业竞争优势,活跃在全国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歡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

摘要:阐述了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分析了专业英语本身具有的特点,介绍了一些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自觉地培养兴趣,把握专业知识,联系生产实际,积累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加强阅读,掌握翻译技巧等多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方面取得进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机械工程;专业英语;专业知识;兴趣;翻译

专业英语又称专业科技英语,随着科学技术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一门重要的学科。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和要求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机械工程专业英文资料的训练,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了解科技应用常用的表达和科技英语的特点,能初步具备阅读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学完基础英语后学习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笔译速度为每小时250个左右单词,译文基本准确、通顺。”所以,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深入学习机械工程知识的英语版的课程[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用英语组织表达机械工程、机械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语句、描述专业英语语句的基本格式和主要的语法,通过课本中选编的原版教材的学习,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机械工程专业发展的动态和方向,为将来阅读机械工程英语文献资料和书籍,进一步交流和学习国外机械工程先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1.岗位需要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随着我国机械行业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正在加速产品与设备的更新与改造,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各技术领域也正在实现进一步的合作,许多企业引进了很多进口设备,大量资料是英文原版的。因此,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否读懂这些资料就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实际中碰到现场实际问题的时候,很可能需要查阅原版英文资料或与相关专家用英语交流专业技术来谋取解决途径,所以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掌握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教育部为使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适应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提出今后部分专业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2.进一步发展需要

社会迫切需要复合型、实用型和技术型的人才。目前,机械工程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非常紧缺,而懂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个人读懂外文说明书、图纸以及其他资料,快速、准确地获取国外最新机械工程技术、动态信息的必备语言工具,所以学习这门学科是学生提高发展潜质、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谋求发展的需要。我们经常能听到毕业学生反馈回这方面的问题,从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感叹可以看出,越往上走,对英语的要求就越高。所以,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对一个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与推动作用[2]。

二、专业英语的特点

1.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多

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是专业英语这间大厦的砖瓦,掌握它们是学好专业英语的基础之一。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所涉及的大多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在翻译的时候能准确使用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术语。有些词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但在专业领域内的含义却完全不同,比如spring,bearing,bar等等。并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往往有不同的含义,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领域,也可能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而具有不用的含义。因此,判断某个词的词义时,必须根据文章想要阐述的内容、概念、知识点,以及上下文联系、专业特点和具体语境的来判断其确切含义。

2.大量使用名词性词汇

在基础英语中,多用名词是英语的一个特点,在专业英语中这方面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专业英语文献大多以以原理为依据,以事实为基础来叙事说理,作者在遣词造句时力求见事见物,而名词正是表示人、事、物的词汇,而且在专业英语中,名词性词汇能使得句式简练,结构紧凑,表意清晰[3]。

3.长句多

为了阐述清楚,句意表达严谨准确,科技文献一般用陈述句,且长句较多,一句话可能要包含几个分句。长句中的定语多,从句多,包含的信息量大,翻译时不易处理,所以如何理顺逻辑关系,再恰当准确地表述出来,让读者获得原文的准确信息显得至关重要[3][4]。

4.被动语态多

机械工程英语使用被动语态的占l/3以上,在专业文献中,叙事推理强调的是客观准确,而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可能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并且有时叙事还不需要指出动作的执行者或者无法指出动作执行者,所以通常以非人称的语气作客观陈述,从而较多地使用被动语态;还有,使用被动语态可以把需要强调的内容(受动者)前置于主语部分,这样可以使读者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广泛使用被动语态的主要原因,而专业英语的这个特点是与汉语言的的表述习惯截然不同的。

三、大学生学习机械专业英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没必要

许多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认为自己以后在工作岗位上一般用不上,学起来又不容易,不想花功夫去学习和加强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即便有专业英语课程也是抱着及格万岁的思想,敷衍了事。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作为一名操作工,也有很大可能要面对纯英文的说明书、加工图纸等专业文献,更无须说将来担任管理和领导岗位对专业英语的需求了。

2.感觉自己的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有排斥和畏惧心理

部分学生在高中英语成绩不理想,自述基础差。其实,事在人为,任何事情,肯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机械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老师带领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学习,逐步积累专业词汇。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并努力在其中寻找乐趣,使学习的过程愉快起来,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让自己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成功,你就会感觉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令人望而止步了,这样积极的心态也一定会引领你取得最后的成功。

3.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的缺乏是专业英语学习和翻译的一大障碍。只有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人才能适应全面的对外开放,

4.无法适应专业英语本身的特点

专业英语一般内容较为枯燥,阐述的是原理概念,结构严谨,不注重文字修饰,重在客观事实;专业词汇多,逻辑性强,理论推导多,有独特的文体形式和表达方式。部分学生可能不太适应,特别是初学者[5][6]。

四、大学生学好机械专业英语的方法

1.把握专业知识

必须将机械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结合。缺乏专业知识,翻译专业文献就没有了根基,成了无本之末。也许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对翻译出来的东西拿捏不稳,或者自己都不明白,更不能保证对错了。所以,学生必须加强开设本课程前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这方面的阻碍,减轻负担。也有学生反映,专业英语学完以后,英语和专业两方面都有所巩固和加强,所以学生要做的仍旧是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2.积累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

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巩固基础词汇,也要学习专业词汇,更要注重基础词汇的习惯用法、含义和在专业英语中的特殊用法、含义,同时,学生还需要在识记专业词汇的同时,掌握一定量的词根、词缀[7]。提高专业英语资料的阅读能力必须扩大词汇量,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如果词汇量掌握得不够,阅读时就会感到生词多,障碍大,不但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影响理解的程度,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还容易使人产生挫败感。而学生要想扩大词汇量,就必须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识记,并扩大阅读范围。

3.加强阅读,掌握翻译技巧

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必须对每个句子作出正确的语法分析,这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

(1)翻译的一般原则。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完整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包括原文的思想、精神和风格)。译文不得随意对原文的思想加以歪曲、删除,也不得有遗漏和篡改。译文语言必须符合规范、符合译文民族语言的习惯;要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以求通顺、畅达。在翻译科技文献时,译文应力求逻辑正确、术语定名准确、语言简洁明确、数据无误。

(2)虽然被动语态经常出现在科技类英语文章当中,但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为了符合汉语言的习惯,便于理解,被动句往往不直译为被动式,而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3)专业文献中长句一般较多,要做到长句译文准确,首先要弄清楚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即找出句子的骨架,抓住最重要的主体成分,再将每一层意思分清,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再用中文表述出来。中文表述时,还要考虑到一些机械工程上的规范专业词汇和汉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但也不要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完全直译,这样翻译的内容看起来才一目了然,避免了直译可能造成的意思混乱或词不达意[7][8]。

对于长句翻译方法一般有三种:顺译法、逆译法、分译法。

其它还有许多翻译技巧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学生需要在巩固英语基本语法的基础上,掌握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

(4)联系生产实际。第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密切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联系”。“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形势下教学与科研、生产劳动的结合”。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翻译,也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生产实习、实训是学生掌握好专业技能的关键,所以学生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学习实机,提高自己的专业认知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机会还要多深入生产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知识,这样才会使得专业英语的学习少走弯路,翻译的内容也更贴合生产现场和实际。

翻译举例:

例1:Machine steel and cold-rolled steel,which contain from 0.08 to 0.30 percent carbon,are the most common low-carbon steels.

全句可译为:含碳0.08%-0.3%的机件钢和冷轧钢是最常见的低碳钢。

*which引导一个非限制性的定语从句,修辞Machine steel and cold-rolled steel。

*全句为主语+名词性谓语的结构。

例2:The sizes and locations are all correct so that the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later to create a program to machine the part.

这些尺寸和定位都是准确的,这样这些信息随后可以被用来编制加工该零件的程序。

*so that引导一目的状语从句。

*machine:在这儿是动词,意为加工。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英语专业文献的翻译必须利用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才能准确表述原文的含义。

4.培养浓厚兴趣

培养对英语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必须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多让自己去尝试,通过努力让自己体会成功的愉悦。

在实际的学习中,学习的过程就是巩固、复习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过程,这是一种愉快的经历。翻译专业文献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慢慢量变到质变,就会很轻松了。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英语的一种,所以对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大学生来说,在进行专业英语学习的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基础英语的学习,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练的训练同样不能放松和忽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五、结语

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是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由于翻译过程是个创造性的、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只有具备刻苦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一定的英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汉语表达水平,才能充分理解原专业文献的含义,把握原文的想要表述的实质内容,运用种种表达手段和翻译技巧,用准确流畅的符合汉语言习惯的语言生动地再现原文[8]。所以,为把自己培养成为复合型、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大学生必须把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积累专业英语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加强英文原始专业文献的阅读,扩大知识面,迅速而切实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高素质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丹,卢珊.基于学术英语的机械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32):311-312.

[2] Orr,T..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for specific professional needs[C].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2001,44(3):207-211.

[3] 颜科红,殷蕾.结合专业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2):140-141.

[4] 秦艳.浅谈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5,(3):38-40.

[5] 郑勇,阚子振,吴传山.浅谈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翻译方法及技巧[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1):158-159.

[6]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 韩其顺,王学铭.英汉科技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8] Li,Guoting;Chen,Dong;Zhu,Meiya.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nhanc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C].OPEE 2010-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cs,Photonics and Energy Engineering,v 2,2010:415-417.

作者:冯锦春

第三篇: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研究

摘要: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结构设计竞赛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模拟和简化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工程问题,从而彰显出其在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方面的突出优势。文章针对工程综合意识的内涵和结构设计竞赛的自身特点,构建了包含工程应用意识、结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工作信心构建四个方面及其子项目在内的综合工程意识培养效果检验指标体系。以两年的校级结构设计竞赛调研数据为依托,对竞赛前后学生综合工程意识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多年组织和参加各类竞赛的经验,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工程意识培养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结构设计竞赛;土木工程;综合工程意识; 指标体系;改革方向

目前,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引领和带动下,各省市、地区以及高校内部的结构设计竞赛也在不断开展,竞赛对学生工程意识的促进作用已得到普遍认知,但现有文献均只进行了定性分析[2-3],量化分析的改革方向鲜有研究。鉴于此,文章针对工程综合意识培养的内涵和结构设计竞赛的自身特点,构建综合工程意识体系,根据连续两年的校内竞赛,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掌握竞赛前后学生综合工程意识的改善情况,将学生存在的共性薄弱点向理论教学反馈,并提出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培养大学生综合工程意识的改革方向。

一、综合工程意识的内涵及其体系构建

现代工程的本质在于将工程理论科学知识、安全环保知识、管理知识等应用于工程实际。所谓工程意识,是指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管理意识等。工程意识外化则构成工程能力,工程能力指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4]。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加载等一系列过程实际上就是上述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竞赛模型的设计几乎涵盖了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大部分内容,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模型的制作过程是动手操作并不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需要在团队的协作下实践和探索,模型的加载试验则是对这些能力的评判和检验。

根据工程综合意识培养的内涵,分为工程应用意识、结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工作信心构建四个方面,而基于结构设计竞赛自身的特点,这四个方面又包含若干子项目。结合多年组织、指导结构设计竞赛的实践经验,笔者构建了综合工程意识的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武贤慧 , 等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研究——以结构设计竞赛为例

二、 竞赛分析样本选择

长安大学从2005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的校级竞赛,学生参加积极性非常高,竞赛已成为校内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活动之一。笔者选择了2013年和2014年长安大学校级结构设计竞赛为分析样本,一是由于参赛学生人数多,样本具有广泛性;二是因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竞赛已经植根于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教学中,具有可靠性。

2013年竞赛题目为“重檐歇山式仿古殿宇结构模型制作与测试”,模型采用木质材料制作。2014年赛题为“多层塔式结构模型制作与测试”,采用竹质材料制作。两次竞赛分别“以歇山式仿古殿宇结构”和“多层建筑结构抵抗地震灾害”为主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

两次竞赛共收到调查问卷223份,有效问卷177份。2013年有效问卷64份。为区分不同年级的应用水平,2014年对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和大二分别进行统计,大三学生有效问卷44份,大二学生有效问卷69份。

三、结构设计竞赛对学生综合工程意识培养的成效分析

文章以上述两次长安大学校级竞赛为依托,将竞赛前后学生综合工程意识各调查子项均设定为无变化、有所改变、显著提高、根本性提高这四种情况,图2—图5为竞赛前后综合工程意识不同调查项目的统计结果。

(一)工程应用意识分析

可以看出,在工程应用意识方面,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竞赛前后在结构、构件及工艺的优化意识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构件截面优化和工艺制作方面,优化意识已经深植于参赛选手的设计和制作理念中。例如,在所提交的作品中,杆件类型有H型、圆形、箱型、三角形、T型等截面,结构类型包括空间桁架式、斜拉式、梁式、拱式结构等,而在制作工艺上,将木质材料进行了水泡等加工处理形成了预拱度,有的施加了预应力。这些结构细节方面的改进,充分体现了参赛学生的工程优化意识。

同时,2013年竞赛前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感性认识和即时学习-弥补-应用的应急思维有所改善的学生分别占67%和57%,而显著提高的学生为33%和42%,2014年显著提高的学生分别为45%和49%。在比较短的竞赛准备时间内,及时学习、弥补现有知识的不足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只能在赛后进一步完善,2014年较2013年有了一定提高即是很好的例证。

(二)结构创新意识分析

可以得出,在结构创新意识方面,2013年分别有68%和55%的学生在结构概念设计、结构优化创新思维上有所改善,有显著提高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28%和36%。2014年显著提高一项占有较大比例,根本性提高的比例也明显上升。

2014年大二与大三学生相比,近30%大三学生在基于专业背景的合理创新思维一项上有根本性提高,而大二学生这一比例为18%,大二很多专业课刚开始,而大三已经学习了核心的专业课程,表明专业课程在其创新思维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构概念设计和结构优化设计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结构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在初步设计前为所设计的结构模型设想一个概念性的总体方案,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正确的思路。结构优化设计则是指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科学的计算论证、适度的构造措施,充分发挥材料性能,合理节约造价的设计方法。而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创新思维则是其核心竞争力,将已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大胆改进、创新是结构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在竞赛中,有的参赛队在传统榫卯连接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在节点制作上创新性强。然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讲,现阶段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在竞赛的培训中不断提高。同时可以看出,约50%的学生在创新探索精神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假以时日,通过结构设计竞赛培养的探索精神将会带入到工作实践中,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三)团队协作意识分析

调查显示,2013年和2014年将近60%的参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表明以团队为基本单元的结构设计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着先天的优势。具体原因在于,合作是团队项目的基石,结构设计竞赛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挑战。从拿到比赛题目到完成参赛作品,一般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这期间,参赛队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反复的试验、繁琐的计算和分析,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每一位学生需要有为集体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切从大局出发,能听取别人的意见。相应地,约56%的学生责任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工作信心变化分析

竞赛对学生工作信心的构建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4年数据明显优于2013年。这是因为结构设计竞赛相对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通过竞赛紧张的制作和加载过程,选手们经历了专业知识应用、思维拓展、动手操作等系列过程,对专业知识的应用从理论转向了实践,增强了信心。

(五)总体分析

对统计结果进行总体分析,可以得出:竞赛前后学生综合工程意识有所改善和显著提高占到了很大的比例,无变化或根本性提高所占的比例较小,这说明结构设计竞赛在培养学生综合工程意识方面具有一定成效。两年的数据结果表明,除工程应用意识外,2014年学生在结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工作信心构建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明显好于2013年,且各项指标有根本性提高的比例也明显增加。这与2013年竞赛后,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及时反馈有很大关系,说明反馈机制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应看到,各项指标中根本性提高所占比例较小,综合工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学生仅在指定时间段内参与竞赛,这是竞赛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工程意识的客观原因。

四、土木工程大学生综合工程意识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一)建立结构设计竞赛反馈指标体系,促进教学改革

目前,竞赛与常规教学之间的互动与互补模式尚未形成,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结构设计竞赛对专业课程的反馈指标体系,将竞赛中折射的问题向专业课程反馈,形成以专业知识指导结构设计竞赛,反过来以结构设计竞赛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互动模式,发挥结构设计竞赛对综合工程意识培养的促进作用。2014年的统计数据明显优于2013年,就是团队在竞赛反馈指标体系与教学改革互动模式方面研究和推广成果的例证,继续优化这一模式,并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将赛前培训作为常规课程体系的拓展

在结构设计竞赛的前期,各学校一般采取的做法是教师为参赛学生集中指导和答疑,但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效率不高,影响面较小。教师以专题讲座形式,紧密结合竞赛要求向学生传授材料性能利用、构件设计与制作、结构体系构建等相关知识,引导参赛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课堂走向实践创作,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起到积极作用。在当前全国土木类院校参赛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开设创新实践类系列课程将使绝大多数学生受益,也是发挥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三)进一步加强实验创新基地的开放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5]。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多表现为灌输式,偏重于所学知识的验证。由于实验内容都是设计好的,在专业应用上处在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而将实验室开放,学生按照创新实验的要求,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时间,选择题目,独立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由以前的灌输式“教” 改为启发式“导”,循循善诱,启迪思维。这种模式对创新意识乃至工程综合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克荣, 陈以一.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与创新意识境界[J].同济教育研究,2001(1):35-37.

[2]许昊,徐龙军,李洋,等.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挥[J].高等建筑教育,2011(5):121-124.

[3]王步,王毅红,袁卫宁,等.搭建模型竞赛平台,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C]//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7.

[4]王贵和,吕建国.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6(4):62-64.

[5]黄明奎,曾艳.对我国目前实验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0):120-121.

(编辑周沫)

作者:武贤慧 王步

上一篇:工艺美术专业论文下一篇:应用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