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对新疆的意义

2023-01-23

第一篇:民族团结对新疆的意义

民族团结为新疆干杯

为新疆干杯

从前有一个地方,那里有一条悠长的丝绸古道,在这条古道上从中原来的满载货物的驼队一步一步的朝着中亚的方向走去,系在脖子上的驼铃叮当叮当地响着,远远地,留下了千年的印迹;从前有个地方,那里有着热情好客的人们,他们热情欢迎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从前有个地方,那里有壮观的喀纳斯湖、神秘的天池、还有盛产葡萄的吐鲁番,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就是美丽的新疆。

我们就生活在这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我们深深的依恋,也饱含着我们她美好的祝福。谈起新疆,就不能不谈她这些年巨大的变化,而这与每一个新疆人的努力与付出是分不开的。这些年来,自治区政府立足新疆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张工作,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农业上,粮食自给自余,特色林果发展迅速,农民增效明显。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工业只一张白纸,近年来,自治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集团化战略,依托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优质矿产资源,推动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等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新疆开发。同时国家对新疆的铁路、公路、民航、水利、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相继在新疆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随着兰新铁路复线、北疆铁路的建成通车,新疆向东、向西开放的重要交通运输瓶颈被打破,公路、民航、水利、通信、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为加快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年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一系列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决策,在发展经济,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始终把群众看病、就业、“双语”教学、抗震安居、饮水安全、防病改厕、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和边远贫困地区孩子上学“两免一补”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各族群众已从中得到实惠。政府实施抗震安居工程,新建的抗震安居房历经多次5级以上地震考验仍安然无恙,广大农牧民从世代居住的土坯房搬进能抗7级地震的砖混结构新房,不仅居住条件大为改善,而且消除了地震威胁。

与此同时,一系列有关民族团结的先进事例也在感动着每一个新疆人。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大爱无疆的爱心妈妈——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马洪。今年69岁的新疆奇台县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阿尼帕夫妇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2009年2月28日,阿尼帕获得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称号。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哈萨克谚语

这段感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23岁的阿尼帕年轻漂亮,与丈夫阿比包养育着自己的2个孩子,加上因父母去世一起生活的3个妹妹,一家7口人过着虽清淡却很幸福的生活。 1963年,她们的哈萨克族邻居牙和甫夫妇相继去世,撇下了三个半大孩子。看着这三个没了爹娘的孩子,阿尼帕想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在那个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年代,家家都是节衣缩食,全家人的生活仅靠丈夫阿比包每月47元的工资,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这多一张嘴就是多一份生活的艰难呀。然而,生性善良的阿尼帕深知孩子失去父母的辛酸和孤单,没有利益的驱使,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种人性最本能的选择:“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3个娃娃饿死……”

一句再简朴不过却掷地有声的话语,让阿尼帕的一生与人间大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劳苦艰辛。

时隔14年后的1977年,阿尼帕又收养了王淑珍兄妹4个汉族孤儿。在回忆起被领回阿尼帕家第一天的情景时,已是中年的王淑珍每每总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那是特别寒冷的一个冬日,11岁的王淑珍兄妹四人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到了回族金学军家,不久,母亲又撒手人寰,兄妹几个便流浪街头。阿尼帕的妹妹在天寒地冬的医院门口发现了冻饿交加的小淑珍,便将她领回家。小淑珍一进家门,屋里正在玩耍的其他孩子全都捂着鼻子跑了出去,因为小淑珍身上衣服又破又脏,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流着散着臭味的脓水,满脸污垢,整个人乍一看上去,没有一处是完整的。

看到小淑珍这个样子,阿尼帕那作为女人最原始的母性,最自然的舐犊之情油然而生,她心疼地一把把小淑珍揽在怀里,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可怜的孩子呀,你原本该是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呀,为什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呀,要是妈妈看到这样,会心疼的。”

阿尼帕烧了一锅热水,轻轻地将小淑珍浑身上下搓洗干净,换上暖和的衣服,给小淑珍做了一盘香喷喷的拌面。为了治好小淑珍头上的头癣和癞疮,阿尼帕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带小淑珍去医院上药。两个月后,小淑珍长出了浓密的黑发,复原了她那张清秀的脸。就这样,在阿尼帕这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维吾尔妈妈的一抱一洗一治疗后,改变了王淑珍一生的命运,让这个街头流浪没人疼的孤儿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份胜似亲生母亲的爱。

直到现在,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依然留着过膝的长发,她说,是妈妈给了她这头青丝,她要用这长发见证和铭记这份无私博大的母爱。如今,王淑珍和女儿的户口还在阿尼帕妈妈的户口本上,结婚十几年了,丈夫的户口本上还是一个人,她真不想把自己的户口从这个大家庭中迁走,在妈妈这里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回顾过去,我们感谢那些为新疆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展望未来,我们将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将建设新疆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同时从自己做起,维护好民族团结,我相信未来的新疆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就让我们为新疆干杯吧!

第二篇:新疆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1.团省委班子(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此项工作的情况,会议纪要的主要内容

团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青发〔2011〕3号)下发后,新疆团区委迅速行动起来,由团委组织部牵头,农村青年工作部、城市青年工作部分别负责,对事先制定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规范,于2011年3月21日召开书记办公会议进行研究,确定了年内力争100%完成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目标,形成了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进度计划,确定所有的班子成员分头联系地州的联系点制度,将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列为新疆共青团系统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3月22日向各地州市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开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2.和省委组织部门沟通情况,取得的成效,是联合发文还是单独发文,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是否有专门批示或者讲话,与地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的整体情况

在自治区团委《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印发的过程中,自治区团委组织部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积极联系、争取联合发文,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领导认为正在审定《自治区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

1意见》,在此《意见》中将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提出原则要求,不再另行发文。后经争取,于4月26日以自治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了《关于以纪念“五四”运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对地州、县市党委组织部门指导、支持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地州、县市积极争取当地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全区14个地州中有9个地州党委组织部和团委联发了推进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的通知,98个县(市、区)全部与组织部们联发了通知或者成立了由组织部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

3.部署此项工作的会议形式、名称和参会范围

自治区团委于2011年1月24—25召开了十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全委各族150名委员和团干部参会,会议对全力推进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行了部署。《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后,农村青年工作部与地州市团委主要领导分别电话联系,讲明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高位推动。5月18日,自治区团委召开近期重点工作视频汇报会,自治区团委书记阿依努尔·买合赛提,工农部门的负责人听取了各地州市团委书记关于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由工农部门对全区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行了通报。

4.本省推进此项工作建立的具体工作机制,取得的效果

建立的主要机制有:团委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联系点制度、工作进展情况周报制度、隔层级电话抽查制度、督查通报制度和实地调研督查制度。要求区、地、县三级团委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全部参与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联系指导工作,形成全团推进的态势;要求地州市团委不定期直接电话抽查乡镇工作情况,自治区团委农村青年工作部直接电话抽查县市工作情况;要求县市团委对乡镇实地指导和督查面要达到100%,地州团委实地指导和督查面要达到50%,自治区团委实地指导和督查面要达到30%;及时通报全区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展情况,自治区已制发督查通报3期,通报直发地州市分管共青团工作领导,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区各地、各县市工作进展较为平衡,已总体完成宣传发动和物色人选工作,为6月初召开会议选举打好了基础。

5.开展业务培训的基本情况,培训范围、人数、讲课人员和培训内容

我们在自治区团校举办地州、县市和乡镇团干部组织格局创新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各级团干部231人,由自治区团委党组书记和工、农部门负责人授课;举办下基层举办共青团工作培训班2期,培训县市、乡镇团干部265人,由团校教师和地州团委业务干部授课;各地州市举办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培训班4人,培训各级团干部510人,由地州市团委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授课。三类培训主要均是围绕乡镇、

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开展的,注重讨论和体验,使基层县市和乡镇的团干部对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办法、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全面推开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联系点制度建立情况,分管书记和农村部长到联系点实地调研督导的情况

自治区区、地、县三级团组织全部建立了联系点制度。自治区团委书记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个地州,农村青年工作部副处级以上干部联系两个地州的2个县市,地州团委书记班子成员和内容机构的中层干部分别联系2—3个县市,在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各级团干部分头采取电话联系、实地指导和督查的方式,督导联系点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质上将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工作作为自治区团委中心工作来综合推动,效果明显。

7.乡镇团情调查表汇总情况、县级团委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汇总情况

乡镇团情调查表已经发至各基层乡镇,正在填报当中。 目前,全区绝大多数县市已经按照自治区、地州团委的部署印发了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行政管理模式由地州团委汇总,区级只汇总了地州的实施方案。

8.全省的乡镇数量,目前已完成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乡镇数量,二者比例,到今年年末的完成目标

全区有乡镇858个,目前已经完成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乡镇有121个乡镇,占总数的14%。目前,绝大多数乡镇已经完成了宣传发动、人选物色工作,全区各乡镇将于6月30日前完成选举工作,力争年底前100%完成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9.目前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推进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各地推进工作的特点有:一是争取党政支持,提供组织保障。各地(州市)、县(市)团委认真贯彻自治区团委关于乡镇格局创新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争取党政支持,高位推动工作开展。二是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各地(州市)、县(市)团委采取每周督查、及时通报、电话抽查、实地调研指导、现场观摩、QQ交流等切实有效的方式推动工作开展。一些县市团委书记能够保持与乡镇党委领导的经常性联系,深入乡镇具体协调、指导开展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认真摸底调研,全面熟悉底数。各基层团组织认真开展摸底调研工作,全面掌握乡镇经济社会及团工作现状,为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打好基础。四是整合社会资源,广泛物色人选。通过公开招募、走访交流和组织推荐、团员青年联名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开展人选推荐和资格审查工作,力争使更多领域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乡镇团组织,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取得的经验

可以概括为:高位推动、党建带动、积极主动、社会互动。

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地州之间、各县市之间、各乡镇之间普遍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理解、认识上的不平衡,工作推进质量上的不平衡,工作效果的不平衡。二是“建”与“发挥作用”高度统一不够。部分基层团组织将“建”与“作用发挥”割裂考虑,分开进行,一哄而上,只想着赶紧完成“建”的任务,“建”完了再思考怎么“发挥作用”;对怎么发挥作用,需要怎样的格局思考不深,停留在以前的框架和模式中。三是团的领导机关指导不够。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需要县团委、乡镇党委、乡镇团委三者全力配合才能做好做实。部分地州、县市团委对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指导不够深入,缺乏对基层一对一的联系和指导。

第三篇:新疆民族团结的法制化建设

摘 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融合从未停止,民族团结在多民族地区显得极为重要,民族团结的法制化建设为民族团结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民族团结;法制化建设

一、新疆民族团结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民族团结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鲜卑族入主中原时还处于游牧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文化落后。进入中原后,由于受到先进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开始向封建制转化。鲜卑族大规模的军事征服和经济掠夺以及对其他民族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不断起义; 随着北魏的发展,在鲜卑统治集团内部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北魏政权矛盾重重,处于落后状态的鲜卑人统治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汉族,矛盾冲突很多。孝文帝改革就在此背景之下发生。改革内容有推行均田制、迁都洛阳、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等措施。特别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孝文帝率先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又为其弟弟们都聘中原汉族高门士族之女为妻。使两族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联姻扩大了门阀基础,促进了民族融合。此外孝文帝还建立门阀制度,孝文帝制定种姓,建立门阀制度。门阀制度是汉族士族地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等级制度。鲜卑门阀贵族有八姓,即穆、陆、贺、刘、楼、于、嵇、尉,称为“异姓元功上勋”的“勋臣八姓”。在八姓之上还有宗室十姓。这十姓是:拓拔(元)、回骨(胡)、普(周)、拔拔(长孙)、达奚(奚)、伊娄(伊)、丘敦(丘)、侯(亥)、乙(叔孙)、车熴(车)。门阀制度促进了鲜卑

贵族和汉族士族之间的联合,拓拔贵族的勋臣八姓与汉族四姓取得了同等地位,双方关系的密切有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 从姓氏上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加速鲜卑贵族的汉化; 使鲜卑民族与汉族具有同样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及共同的民族心理; 逐渐接受汉文化,加速民族融合。

孝文帝的改革通过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从而促使了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鲜卑和其他民族的加入,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可以这样说,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文化主动汉化的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使汉文化鲜卑化或胡化了。”“正因为鲜卑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汉民族的人口大大增加。”

(二)新疆民族团结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

乌鲁木齐“7·5”事件,不仅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干扰和影响,而且对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带来了一定创伤。《刑法》中关于恐怖主义的适用法律是《刑法》的第一百二十条“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和第一百二十一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在此次事件中,策划、利用网络造谣、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街、制造骚乱的三股势力分子由于没有严惩的法律规定,使部分犯罪分子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刑法》对有关恐怖主义犯罪,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界定过于粗疏,对如何认定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缺乏明确、权威的法律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把握和认定。“9·11”事件后,美国迅速通过了新的反恐法,俄罗斯1998年通

过联邦反恐法,2004年又提出根据新的形势对该法作进一步的修改,此外,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自己的反恐法。虽然我国高度重视反恐工作,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以适应国内外反恐斗争需要,但现有法律尚不足以达到惩处、威慑恐怖分子的目的,非常有必要制定反恐法。

同时在新疆维族和汉族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争吵时偶尔带有民族情绪,比如维族会说汉族“黑答义”、“让汉族人滚出新疆”,而汉族会说维族“缠头”,或者内地的汉族见到维族人就称其为“小偷”、“扒手”等。这些现象都真实的反映了汉族与维族间的互相不尊重,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引发大的问题。《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的认定和把握是比较困难的。

因而,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法制化建设,对于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新疆长治久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新疆民族团结法制化建设的现状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自实施以来规范了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坚持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标志。但在民族区域自治不断法制化的同时,随着我经济体制的转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这一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已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实施细则》,但是《自治条例》和《补充规定》、《变通规定》方面的立法还很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治条例严重滞后。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全面调整自治地方事务的综合性法律法规文件。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有26 个民族自治地方没有制定自治条例,5 个自治区无一出台自治区自治条例。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缺憾。二是《变通规定》、《补充规定》没有用足用活。一些民族自治地方对上级国家机关制定的不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决定,照抄、照搬、照办的多,有针对性地作出变通规定的少。

2、立法质量不高,内容缺乏特色

已有的民族地区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仅数量少,而且其质量不高。一是追求“大而全”,不管是否需要一律分章、分节地表述,或者设“总则”和“附则”等,完全不顾及内容的实际需要而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二是过多地照抄照搬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性有关条文和规定,没有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三是针对性不强,导致民族法律法规效力有限。这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自治权以及55个少数民族充分发挥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社会风俗习惯的多样性,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从而促进155 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3、没有重视和发挥民族习惯法的重要作用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乃至习惯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习惯法及法文化传统的存在,是中国多元法律文化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而其存在是构成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依据。因此,民族法制自然应该兼容习惯法。诚然,在国家法制的贯彻中,不可避免地与各种习惯法会有抵触,摩擦和冲突,但也有两者相互分工、默契配合及相得益彰的可能。“民族法制”应该能够发挥两者间桥梁的作用,尤其是基层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更应

发挥积极沟通以促成彼此良性互动的功能。目前,我国民族法没有切实发挥民族习惯法应有的作用。与此相联系,导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够到位,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还有待加强。

(二)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建立后,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蓬勃开展,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支持。当前民族问题的严峻形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解决民族问题要采取谨慎认真的态度,逐步培养公民的民族团结意识,让每个公民理解国家有关民族问题的政策法规,减少误解带来的种种偏见和矛盾。近年来中国民族团结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3·14”事件和“7·5”事件的发生,说明在新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民族团结教育有效地公民中培养了民族团结意识,普及了民族历史知识,然而在民族团结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不强,民众认知度不高在实践中,民族团结教育仍存在社会动员力不强,人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社会领域的民族团结教育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并形成了采取大规模表彰和社会突击宣传的模式。然而,这一模式的缺陷是,表彰大会和民族团结宣传月一结束,相关活动很快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一些社区组织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大多是蜻蜓点水。这种重过场、轻实效的教育方式的效果有限。同时,由于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非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再加上其民族知识的匮乏,影响了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的效度。而广大百姓的参与机制和渠道的有限性,也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深厚的社会支持。另外,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学校系统的民族团结教育,一系列举措即将付诸行动。不过,从现阶段来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期以来是以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为主,中东部地区的学校虽也在小范围内开展

过民族团结教育,但主要还是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内地的藏族班、新疆班以及民族学校,总的说来其影响面小。不少汉族学生对于少数民族不理解,对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尊重,甚至对国家实施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颇有微词也就难免了。

2、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单调,针对性不强,民族团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有多种形式来推进。但现阶段,学校系统的民族团结教育仅仅以建设一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为主要形式,并以纳入高考、中考体系来强调其作用。但应试教育类型的民族团结教育有很大局限性。有调查显示,有一些学生仅仅是为了升学而背诵民族知识。当然,学校系统中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还有一些,但总的说来其成效不显著,社会影响力不大。就社会领域的民族团结教育而言,除政府举办的各种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和民族宣传月之外,其他教育活动开展得较少,即便开展也最多是一些座谈会、少数民族风情展览等,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单调乏味使其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民族团结教育的绩效也大打折扣了。

3、国家观、中华民族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到位,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国家认塑造和谐的民族关系。中国的民族团结教育应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现阶段明显存在不足。比如升国旗、唱国歌、悬挂国旗等都是公民教育的基础内容,而新疆是在“7·5”事件之后才强制推行,可见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疆是相当滞后的。还有政府长期以来倡导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分校教育,也诱发了各民族间的区隔,阻碍了民族间的交融没有了相互理解与认同,那么中华民族意识的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列宁曾经呼吁“铲除民族之间的种种隔膜,使各民族的儿童在共同的学校里打成一片”,就是强调各民族的共同性教育。另外,在 强调国家观、中华民族意识教育时,一些地方一味强调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华夏民族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

三、对于新疆民族团结法制化建设的思考:

新疆古代称为西域,意为中国西部的疆域,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且民族关系复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宗教立法和司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政府当前在制定新疆的民族政策所首先需要考虑问题。在此对于民族团结法制化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1、进一步提高对民族立法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民族法制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和民族法制工作者要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加快民族立法步伐。

2、不断完善民族法规体系抓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改,由于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的,一些条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行修改,民族立法、政法工作部门和民族法学研究人员要把修改自治法当作一项迫切和重要的任务,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认真总结自治法实施十几年的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为自治法的修改提供建议。加快散居民族法制建设,尽快制定《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我国民族关系中的有些不安定因素,往往因为不尊重散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侵害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益,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趋活跃,交往日益增多,因此应尽快制定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基本法,使散居少数民族工作基本作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快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步伐。民族自治地方要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因俗而治”,进一步制定自治条例。

3、建立健全对民族法规实施的监督机制。要加强民族立法的监督,主要是对

民族立法内容的监督,要看民族立法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否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是否明确了具体的限制性、惩罚性的条文。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机构。要赋予民族事务部门在监督民族法制实施中应有的权利,要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民族法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从而保障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4、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形成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新局面要推动民族团结教育逐渐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和民间并重的模式发展,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把中央精神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社会民间力量也得发力。此外,民族团结教育应该注入新的元素,成为人人愿学、人人想学、人人乐学的新知识、 新体会。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则要加强中东部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改变民族团结教育的不均衡现状。

第四篇: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稳定是新疆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更不可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新疆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事实再一次证明,分裂**是阻碍新疆发展的绊脚石,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新疆的发展进步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新疆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祖国六分之一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保卫、建设着西部边陲这块辽阔富饶的疆土,形成了各民族间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和兄弟情谊。艾提尕尔清真寺住持居玛•塔伊尔大毛拉阿吉坦言:“新疆自古以来就有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民族更是亲如手足,互帮互助,即使不断有分裂破坏,也都无法改变各民族一家亲的现实。”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谱写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壮丽乐章:2008年新疆工业增加值达1790.7亿元,比1952年增长274倍;粮食产量突破1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1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解放初的166元提高到19893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内地各兄弟省市、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持、支援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下,新疆激情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跨越。2007年GDP比1978年增长16.7倍;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9.5倍;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比1978年增长141.4倍; 2007年财政收入比1978年增长39倍; 200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25.7倍;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31.3倍。与此同时,扶贫攻坚、抗震安居、防病改水、牧民定居、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网络、粮棉直补等一系列造福人民群众的重大举措,使新疆各族人民广泛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充分表明,新疆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是历史的最好时期,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既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福祉所在,更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二、事实再次证明: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

团结就稳定,就繁荣;分裂就**,就衰败。回顾新疆的历史,凡是社会稳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凡是社会动荡时期,经济发展就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普遍遭殃。从新疆历史上看,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战乱和纷争;无论是外国势力侵略导致还是境内民族分裂势力分裂破坏活动导致的**和破坏,都给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和不幸。在血淋淋的7〃5事件后,人心思定、人心思稳的愿望也就更为强烈;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认识也就更为深刻。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保持了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新疆的经济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一跃步入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数不胜数的实惠。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稳定,人民的幸福生活更离不开稳定,稳定是最大的民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的稳定,则需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维护。纵观上个世纪及当今世界,凡是民族问题层出不穷、矛盾尖锐的时期和地区,无不战乱不断、生灵涂炭、国家分裂,何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安康。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一次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族团结则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分裂与**则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国家和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我国有1亿多少数民族,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有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复兴繁荣之路上越走越宽。如果我们的民族关系产生裂痕、民族团结遭到破坏、民族感情产生疏远,民族复兴之路不仅会越走越窄,而且我们的民族必将一盘散沙、遭受欺侮,我们的国家也会变的孱弱可欺、四分五裂。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基础,维护民族团结,需要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入于心、践于行,需要各族干部群众从我做起、点滴积累、持之以恒。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点滴培养,需要我们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生活工作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在点滴中积累信任、积累理解、积累团结、积聚向心力。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国内外分裂势力一直在伺机破坏我们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我们与敌人的斗争是争夺民心的斗争,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斗争,我们珍视什么,敌人就想方设法去污蔑什么;我们维护什么,敌人就想方设法去破坏什么。对此,各族人民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民族团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要研究制定开展民族团结的长远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民族团结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和量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工作落实不力或出现民族团结问题的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虽然“7〃5”事件的发生对民族团结大好局面造成创伤,但却阻挡不了新疆改革、发展的步伐,动摇不了各族干部群众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经历过风雨的新疆各族人民,必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新疆上千年的民族团结历史不容篡改,新疆各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不容破坏,只要各民族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各民族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就谁也扭转不了,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社会稳定,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坚决同“三股势力”破坏新疆繁荣稳定、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图谋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绝不让制造民族仇恨、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和分裂祖国的图谋有可乘之机。

三、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措施防范,努力营造维护社会稳定的大环境

维吾尔族谚语说:一块石头挡不住山洪,团结起来就能众志成城。哈萨克族谚语说:水珠投进海子,生命就会无限,各民族团结起来,就能勇往直前。“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这句在新疆广为传唱的歌词,形象地道出了新疆各族人民渴望团结的心声,体现了各民族守望相助的优秀品质和各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传统。血的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紧迫,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必须继续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的反分裂教育。广泛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揭露和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谬论,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使各族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只有保持社会的稳定,各族人民才有可能安居乐业,新疆的各项事业才有可能繁荣发展,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之所在。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倍加珍惜各民族的大团结,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大局。

切实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义。加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工作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士。

(一)全面提高党组织掌控社区的能力。深入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突出抓好重点复杂地段及城乡结合部的稳定工作,对辖区内各类人群、各种组织、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出租房屋等情况了如指掌,能够敏锐地发现、及时反映并协助解决好社区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二)强化社区党组织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社区干部要及时走访居民,发挥居民小组长、巷长、楼长的作用,及时排查各种矛盾纠纷,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社区。

(三)完善群防群治、警民联防机制,建立广泛的社会治安信息员队伍。每个基层单位都要建立健全群众联防队伍,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邻里守望、互防联动、协作共防、覆盖全面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紧紧抓住“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指导思想,夯实维护稳定的物质基础。维护稳定人人有责,切实维护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是当前新疆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但是强调稳定压倒一切,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经济工作。越是维护稳定任务繁重,就越要抓紧抓好经济建设。只有保持经济较好较快发展的势头,社会稳定工作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一手抓社会稳定,一手抓经济发展,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各族人民群众,新疆才能呈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群众是“反对分裂,维护稳定”斗争中最强大的力量和最牢靠的基础,我们要紧紧依靠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在当前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各族群众都要擦亮眼睛、站稳立场,明辨是非、认清敌我,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上当,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大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模范家庭和先进个人活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家家争做民族团结的榜样,努力形成人人宣传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局面,努力把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旗帜鲜明地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暴力犯罪活动”这一政治立场,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三股势力”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敌人,其分裂图谋是各族人民群众绝不答应的,是永远不能得逞的,是注定要失败的。各族人民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以坚如磐石的团结彻底粉碎境内外一切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维护新疆稳定大局,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是新疆2100万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我们坚信,新疆各族人民经受过共同捍卫祖国统一的风雨历程,有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有坚如磐石的团结基础,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任何敌人分裂破坏的图谋都不会得逞!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这对新疆来说尤为重要。只要新疆各族人民人人讲团结、顾大局,齐心协力反对民族分裂,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的发展指日可待,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五篇: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年论文

题 目: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 生 姓 名 :

扎吾任·江阿别克

号 :

1204010151 所 在 院 系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

小学教育

别 :

2012届

指 导 教 师 : 黄芳 职称(学位):

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1 前言................................................................ 1 双语教育的定义...................................................... 2 对新疆双语教育的调查问卷............................................ 3 调查结果............................................................ 3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3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 ...................................... 3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 ............................ 4

三、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 .............................. 4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 .................................... 4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 ...................................... 4

六、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 .......................... 5 面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5

一、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 ...................................... 5

二、鼓励学生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多用汉语 .......................... 5

三、提高学生兴趣,转变教学形式 .................................. 5

四、师生积极交流互动 ............................................ 5

五、养成听汉语的习惯 ............................................ 5

六、加强学生纪律意识 ............................................ 5 结语................................................................ 5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生:扎吾任·江阿别克(指导教师:黄芳)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融入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在教育方面汉语教育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共生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开设少数民族语言的学校,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受教育的权力,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双语教育,使少数民族不仅能学好自己的语言文字更能掌握作为我国通用语、官方用语的汉语。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双语教育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待完善之处,对双语教育国内外都有很多的研究,其目的就是完善双语教育。新疆是一个民族自治地区,生活着十多个少数民族,新疆的教育水平相对其他省份是落后的,发展新疆教育水平对于发展全国教育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新疆双语教育,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发挥双语教育的作用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的责任。本文将结合新疆双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完善新疆双语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新疆地区 双语教育 教育模式

Abstract: China is a multi-national state, with 56 nations living and developing together. The nation Han cannot live without the minorities, vice versa. In terms of education, teaching with mandarin and that with minor languages co-exist. Schools with minor-language-teaching were established in regions abundant in the minorities. The emergen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not only helped the minorities master their own mother tongue, but also assisted them in learning mandarin,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China. It normally takes some time to develop, so it is bilingual education. Xinjiang is a typical multi-national autonomy where more than 10 minorities live there. However, its education level is relatively behind that of the rest of provinces, and its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boosting education nationwide. It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to study and better exploit the potentials of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to further explore measures to enhance it. [Key words]: Xinjiang region, bilingu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mode

前言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和文字的不同。我国民族的分布基本上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肯定大多以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在这个地区也会有不少的汉族,如果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那么你很难与少数民族朋友交流,而少数民族不会说汉语也很难与汉族交流,毕竟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方式。在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特点下,同时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少数民族一定要掌握作为我国通用语和官方用语的汉语,新疆世居民族有十三个,除了回族没有自己的

语言文字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教育水平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反过来,不断的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的国家就会得到发展,所以发展、完善双语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像新疆这样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的地区,针对少数民族必然要开设双语学校,并且不断完善、改进,以达到最佳效果。新疆双语教育得到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双语教育的研究会使新疆的教育不断发展,会是教育事业上的最有意义的事儿。

双语教育的定义

双语教育广义上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上指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育。M.西格恩等在《教育与双语制》中提到:“双语教育,是描述各种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教育计划。在某一时期,同时或连续使用至少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这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并非一门学科”。在《双语制度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双语教育指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传授科学、数学、社会学科或人文学科的内容。当然我们不能不提国际著名的双语教育专家W.F.麦凯和M.西格恩在1987年写的《双语教育概论》一书,在国际双语教育界颇有影响。各国学者在对双语教育下定义时基本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将双语教育看作一种较特殊的教育体系或一种较特殊的教育制度;二是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同时或间隔性地使用两种语言教授非语言学科;三是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学生双语能力的发展。 综合上述,我对双语教育的理解是以至少两种语言教语言以外的科目,以达到更

好的学习语言能力的教学方式。

对新疆双语教育的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学生家长对哈巴河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见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群众的意见,可以更好的帮助双语教学的开展。 调查问卷总共6道选择题,3道简答题,以下是调查问卷的内容: 1.你认为双语教学:

A.没有必要 B.有必要,但必要性不大 C.有必要 D.非常有必要 2.你认为学校开设双语教学是:

A.闲的没事儿干 B.教育局规定 C.提高学生汉语水平 D.吸收国外先进教育 3.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没有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有帮助 D.很有帮助 4.你认为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阶段是: A.学前教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5.你认为双语教学应该采取的教学形式是:

A.汉语教学加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 B.部分课程汉语教学 C.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加设汉语语言课程

6.你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学: A.愿意 B.非常愿意 C.不愿意

7.你认为双语教学给孩子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8.你认为哈巴河县双语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调查结果

通过对哈巴河县100名学生家长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到的数据如下:

1.有63%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非常有必要,21%的家长认为有必要,9%的家长认为必要性不大,7%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

2.有28%的家长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局的规定,有69%家长认为是为了提高学生汉语水平,3%的家长认为是吸收国外先进教育。

3.有38%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43%家长认为有帮助,11%家长认为有一点帮助,8%家长认为没有帮助。

4.有88%家长认为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阶段是学前教育,有12%的家长认为是小学。

5.有72%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应该是汉语教学加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有21%的家长认为部分课程汉语教学的模式更适合,有7%的家长认为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加设汉语语文语言课程更适合。

6.有34%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64%的家长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2%的家长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 7.对于双语教学对孩子带来的最大收获,绝大部份家长的回答是提高汉语水平。 8.对于哈巴河县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家长认为哈巴河县目前只有双语幼儿园,没有双语小学、初中、高中,一部分家长提出教师水平差,汉语口语不标准等等问题。

9.对于改进哈巴河县双语教育家长们提出的意见是,加快建设更多的双语学校,提高双语教师的水平。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家长是支持双语教学的,家长们也提出了关于发展哈巴河县双语教育的不少意见。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

主要表现在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学生爱写错别字、多音字,碰上看拼音写汉字的题,往往都是错别字,要不然就写不出来,但如果给汉字注音则问题不大,说明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记忆较困难,对拼音容易记忆。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

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汉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有太多说汉语的机会,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汉语的人,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汉语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汉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

三、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

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些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差,一开始就没有学会简单的语句,到了高年级随着汉语词汇量和句型的增加越来越感觉学习汉语困难多,又没办法解决,于是就表现出干脆不学。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

表现在汉族教师用汉语教学,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基本听不懂,而汉族教师不会说维语只能照顾汉语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差生也很无奈。这里主要是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的学生,讲课时教师无法用维语进行解释,想教会这些学生很困难。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

主要表现在汉语拼音读法错误,音调不准。由于学生平时生活中不接触说汉语的人,至于音调是否准确,学生也不能确定,只能凭多数学生的读音为标准,这

样长期形成了习惯,显得说普通话不标准。

六、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

主要表现在个别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平时小声说话整个教室也会很吵。有些学生汉语很差,上课什么都听不懂,于是就思想不能集中上课打闹玩东西。

面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

针对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不牢靠,我采取的主要是在记忆中教会学生采用字形记忆法,如“语”字可以教给学生采用左右结构记忆出汉字的字形。平时组织学生多听写汉字,多听多写。

二、鼓励学生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多用汉语

教师和学生平时交流时用汉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增加学生主动表达的机会,多说多练,让学生养成说汉语用汉语交流的好习惯,这样以来,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提高学生兴趣,转变教学形式

针对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够,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那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我要你学,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而转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感受求知的乐趣,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欢乐。双语教学尤其如此,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课程,例如上课时给学生出字谜,让学生猜出来,这样就主动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四、师生积极交流互动

针对汉族教师只能用汉语教学不会说哈语,造成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汉族教师和民族教师一起上课,对于学生听不懂的内容,民族老师翻译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意思。这样可以照顾到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学。

五、养成听汉语的习惯

针对学生的汉语发音不标准,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教学中重视汉字拼音的练习,多让学生读课文,如果条件满足,可以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标准的汉字发音,平时休息时间可以放汉语广播,让学生逐渐掌握汉字发音的规律,养成好的习惯。

六、加强学生纪律意识

平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上课不说话,不吵闹的习惯,平时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慢慢意识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是可耻的行为,安静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

然而我认为随着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道路;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会懂得,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

结语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参与到其中,政府部门也应该大力支持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牵动着一个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双语人才,对于建设新疆有着很大的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能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是教育事业

的关键点,虽然偏远地区因各种因素会有不少的困难,但是,相信在政府、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会得到持续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上一篇:民族团结典型事迹材料下一篇:民政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