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医学发展论文

2022-04-15

【摘要】国家对康复医学的发展日益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和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政策支持不够,制约康复医学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疼痛医学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疼痛医学发展论文 篇1:

化学与麻醉剂

(1.上海职工医学院 上海 200237; 2.江苏姜堰第八中学 225700)

摘 要:麻醉剂是现代临床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化学物质,它在减轻患者痛苦,推动外科医学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从临床常见麻醉剂的类型、化学组成与结构等方面予以简单介绍。

关键词:麻醉剂 化学组成 医学

没有麻醉剂的手术无论对医生还是病人,都令人望而生畏。如何消除病人在手术时的疼痛,成为外科医学发展道路上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据记载历史上最早使用麻醉剂的要算我国东汉和三国时代的华佗了,他曾用一种名叫“麻沸散”的中药为病人做过腹腔肿瘤切除术,肠、骨部分切除吻合术等。可惜“麻沸散”的配方后来失传了,但是这对外科医学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后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笑气(N2O)、乙醚、含氟类化合物等麻醉剂。进入20世纪麻醉剂如雨后春笋般被合成出来,最典型的就是“卡因”类麻醉剂,迄今为止仍是手术中使用最广泛的麻醉剂之一。合成出安全、副作用小、效果好的麻醉剂是科学家努力的目标。

麻醉剂的作用机制都是通过抑制并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其种类较多,按麻醉药的作用部位分为全身麻醉剂和局部麻醉剂;按给药方式分为吸入性麻醉剂和静脉麻醉剂等。本文就常见的麻醉剂的类型、组成、结构等方面作一些介绍。

1 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可使用药者在一定时间内丧失意识、反应和感觉。全身麻醉药又按照给药方式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1.1 吸入性麻醉剂

吸入性药物是一类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和沸点低、易挥发的液体,脂溶性大,水溶性小。例如:

N2O 一氧化二氮

CH3CH2OCH2CH3 乙醚

这2种麻醉剂因其有许多局限性,目前临床上已很少使用。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含氟化合物。如:氟烷、恩氟烷(多卤代低级烷烃或低级烷基醚类)[1]。他们的系统名分别是

氟烷恩氟烷

多卤代低级烷基醚类是临床上较为优秀的吸入性全身麻醉药。

1.2 静脉麻醉药

通常是水溶性有机物或有机盐类化合物,典型代表为丙泊酚。结构上是以苯酚为母体,在酚羟基的2个邻位上连有2个异丙基[1],其系统名为2,6二异丙基苯酚。

静脉注射,麻醉活性较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代谢快,毒副作用小,但有呼吸暂停、抑制循环系统等副作用,目前仍是临床使用较广的全身麻药物。

2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外周神经,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用药者在意识保持清醒的情况下,局部组织失去痛觉。根据其结构可分为:苯甲酸酯类和酰胺类等。

2.1 苯甲酸酯类

盐酸普鲁卡因简称普鲁卡因[1],系统名4氨

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其结构是以苯甲酸为母体,在羧基的对位连有1个氨基,羧基与被2二乙胺基取代的乙醇通过酯化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其形成盐酸盐后易溶于水中,但其酯键易水解,且分子中苯胺部分易被氧化变色。因此,保存要求较高。

普鲁卡因基本组成

临床上主要作为硬膜外麻醉、腰椎麻醉以及用于某些疾病的局部封闭治疗。

2.2 酰胺类

盐酸利多卡因简称利多卡因[1],系统名为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可看作以乙酰胺盐酸利多卡因

其分子中含酰胺键,比苯甲酸酯类局麻醉药稳定,不易水解,加之苯环上连有2个甲基,空间位阻效应,使其更为稳定。其代谢较普鲁卡因慢,因而,作用强度和时间均较普鲁卡因强,但毒副作用也增大。

局部麻醉剂需经穿透神经细胞膜而产生麻醉作用,细胞膜由脂类物质构成,因此局部麻醉剂在组成上必须具有亲脂性基团。另外,又必须有一定的亲水性,才可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便于临床使用。所以还应具有亲水性基团。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的分子结构均是由含苯环的亲脂部分、含叔胺的亲水部分和中间连接部分组成。

参 考 文 献

[1] [美]达里尔•克赖斯特著.药理学.薛明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4550

作者:刘德智 刘翠萍

疼痛医学发展论文 篇2:

康复医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摘 要】国家对康复医学的发展日益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和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政策支持不够,制约康复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康复医学;基本医保

近年来,国家对康复医学发展日益重视,加大了对康复医学领域的投入,卫生部相继出台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尤其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落实将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一系列措施,大大规范和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建设和发展。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大量伤员集中发生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社会关注度急剧提升成为中国康复发展的推动力。中央政府的政策要落到实处,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可能是对康复这门学科的了解不够有关。因此需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支持康复医学发展。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更具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一医学,预防医学为第二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以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现代康复医学是近半个世纪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術进步的结果。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的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宗旨是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损伤、畸形等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功能障碍。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损伤及疾患康复(脑血管病、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伤病围手术期、骨性关节炎、脊柱伤病、骨折后、截肢、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本《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规范》要求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1】而一般情况下,综合医院康复科以开展神经疾病康复、骨与关节疾病康复为主,内脏疾病在相应的内科治疗。由于受医保支付的限制,商业保险的限制,车祸伤、外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往往留下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康复医学始于战争,发展于灾难,汶川大地震催生康复需求,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根据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人员死亡达67183人,受伤人数达361822人,失踪人数达20790人,住院人数合计达84810人。数以万计的幸存者遗留永久性残疾(如截瘫),需要长期康复医疗服务,而幸存者在震后也会出现许多新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抑郁症、心脑血管病等),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2】“5·12汶川大地震”催生了巨大康复需求,然而,当时四川全省所有的康复从业人员不足2000人,其中有执业资格的康复专业医师563人。在灾后四川通过各种努力,培养了大批的康复人才,在全省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了康复科,使大批伤员得到了康复治疗,当时卫生部长陈竺给予高度评价:“康复医疗的实施将使伤员功能恢复到最高水平并重返社会,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第一阶段的医疗救治已经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善和大爱,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加强领导,发挥优势,全力以赴,再创康复医学奇迹”。灾后大量伤员的康复需求和政府的资金保障推动了四川康复医学的跨越式发展。

然而,攀枝花市的康复医学发展却落后于四川整体发展水平,各大医院康复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攀枝花市从业的康复医师不足40人,有高级职称的不足10人,人才的缺乏本已制约我市康复事业的发展,而市医保对支付康复治疗项目的限制更是阻碍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使大批病伤残患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尤其是中风偏瘫患者,工伤、骨折患者因支付不起康复费用,不能进行康复治疗而留下后遗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负担。如果此时,面对有如此康复需求的患者,医保在治疗费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使他们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康复医疗的重要性勿容质疑,它在预防残疾、治疗残疾、改善功能、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减轻临床医疗负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康复措施如何才能落到实处,给病、伤、残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呢?如果有专业的康复机构和康复人才,有医疗经费的保障,康复医师早期介入,将治疗前移,就能发挥作用,并挑起重任。早在5.12地震灾害中,一套灾害康复临床模式也随之初具雏形。在地震伊始,华西医院就派出从事康复的医务人员进入到骨科等病房进行早期康复,打破了学科之间界限,多学科共同协作,完成对地震伤员的抢救与治疗,事后据统计得到早期康复的伤员预后比没有得到早期康复的伤员恢复情况要好。这一经验也值得我们在中风偏瘫病人和普通骨伤病人的治疗中推广。首先对偏瘫患者入院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在住院过程中及出院时也进行评估。住院期间根据患者损伤平面及残留功能,确定康复训练目标,针对Barthel指数涉及的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及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步行、轮椅操作、上下楼梯等10个方面制定训练计划,治疗师、护士、医生在治疗上互相配合,使用传统的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尽可能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凡是偏瘫患者、外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康复治疗的比没有治疗生活质量要好,通过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的比传统康复治疗的更好。因此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作业疗法、神经发育疗法、吞咽功能障碍检查及训练、言语能力评定及言语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等都应该纳入基本医保,取消限制,造福于广大患者。

我市的康复治疗项目对职工医保、对工伤患者是完全受到限制的,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职工都不能享受现代康复治疗,这对广大参保职工来说是绝不公平的。

虽然地震灾害对中国康复医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四川的康复医学也走到了全国的全面,但是各种挑战还是存在。首先是国家对康复医学建设投入方面不足,康复场地和康复医学设备不足,康复人员和技术难以进入社区。地区间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攀枝花市的康复医学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医院还没有像样的康复病房,而我院的三十多张病床往往不能满足患者对康复的需求。还有就是相关政策制定滞后,康复医疗没有纳入社保体系,将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同时对康复医学发展也极为不利。康复治疗项目不纳入基本医保支付,医院会认为投入康复科建设,是无利可图的,因为大多数患者是支付不起自费康复治疗的,患者也放弃康复治疗,医院就不愿加大对康复科的投入和建设,造成患者想康复治疗而没有能力支付费用而放弃治疗,医院想投入而又害怕没有病人而不敢投入康复科的建设,以致于我市各个医院的康复科建设都不成规模,限制了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已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试想一个关节附近骨折的患者,骨科医生将骨折固定愈合以后,而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这个病人算治好了吗?如果此时有康复医师介入,对其进行恢复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是另一番景象。国家已经在2012年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康复医疗能力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四川省在2013年成立了省级康复质量控制中心,以指导康复学科的建设和质量控制,省内的成都、南充、德阳已将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攀枝花市是否可以在国家大的政策启示下,先行调研,先行一步,借鉴外地的经验,将康复常规项目纳入医保,将工伤患者纳入综合医院的康复治疗,支持康复医学的发展,体现康复治疗的特色,使康复医学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三医学,造福于广大患者,同时也将减轻临床医疗的压力,节省医疗经费,促进社会和谐,康复医学在攀枝花的发展必将赢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春天,同时也将造福于广大伤病患者。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 何成奇 杨霖 汶川地震对中国康复的影响。

作者:李华明

疼痛医学发展论文 篇3:

基于精准医疗环境下肝叶切除病人病人的术后精细化护理

【摘 要】目的:顺应精准医学发展的趋势,为病人的快速康复提供术后后续护理支持,为病人节省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法:通过对我科室开展的精准肝叶切除术后病人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组病人提供肝胆外科常规护理,对实验组病人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还根据在肝胆外科肝叶切除术后病人表现最为明显的术后症状:腹胀、疼痛、术后口干、术后输液过程中的恶心、呕吐,通气延缓等现象提供精准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通气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腹胀情况以及病人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通过精准话有针对性的护理,病人术后疼痛、腹胀、口干、输液时间长、输液过程中的恶心、想吐症状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应该顺应精准医学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鼓励创新,通过研究和干预找到最有效的干预方法推广运用。

【关键词】精准医学;肝叶切除术后;精细化护理

精准医疗是指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的一种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的方法[1],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微创手术、微创外科迅速发展。由于手术方式、手术创伤的不同,对病人的护理治疗、健康教育内容、宣教手段和工具也有了变化。传统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方法已经在很多地方不能适应日新月异治疗和手术方式的变化后的护理,与此同时,病人在护理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为病人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护理势在必行。在精准医疗的驱动下,我科室也在不断和世界最新理念接轨,以最小的创、最小的痛苦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在微创治疗门类,不断的推广并完善到肝叶切除、脾切除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对精准肝叶切除病人进行精细化护理探索道理上的一些护理措施进行优化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3月到2016年9月,我科室的100例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发随机分成实验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56±7.55)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57例,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32例,左右肝切除7例,肝后叶切除4例。疾病类型:肝癌39例,肝内胆管结石27例,肝血管瘤24例,肝囊肿10例。纳入标准:病人都为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病人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经知情同意后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肝叶切除术后病人给予常规心电监护、吸氧,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和尿量、引流液引流情况等变化。实验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肝叶切除病人最主要的几个护理问题腹胀、疼痛年、输入营养液过程中反胃、呕吐,术后口干、睡眠情況紊乱、家属焦虑等情况给予实际干预和调节,让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术后身心情况。

1.2.1 腹胀护理 有关资料表明[2],胃肠道的通气情况与术前焦虑水平、术前卧床、手术方式、术后进饮食时间、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术后血钾水平、术后睡眠情况、社会支持情况等因素有关系。因此,我科室在病人手术回来之后给病人宣教:术后6-8小时后,指导患者创伤活动,翻身,抬脚,抬手,屈伸和握拳运动,并指导患者进食10ml左右的温水,给予肠道一种良性刺激,24小时后,在评估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床边活动,48小时后,进固态每次10ml左右的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三天之内拔出尿管。

1.2.2 疼痛护理 病人术前采用采用电刺激痛阈测试仪( 北京蓝格科技有限公司,EP601C) 术前痛阈和耐痛阈测试,根据没有人对疼痛敏感度特点给予药物剂量的调整。在术后一定会出现的疼痛科室给予病人术前特耐等对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小cox2-受体阻断剂进行超前镇痛,在术后也会给予常规甾体抗炎药物联合阿片内镇痛剂根据病人疼痛情况和药物半衰期情况给予术后2-3天的联合给药,逐渐递减。注意观察患者主诉,术后多组药物齐用的时候注意止痛药物的间隔时间,和给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2.3 睡眠形态紊乱护理,患者在术后由于麻醉原因,对时间空间概念模糊,经常有人问护士几点了,睡眠时候等等情况。护士病人术后护士应该评估患者麻醉清醒情况,告诉病人手术已经做完,手术经历了多久,现在什么时间,现在他在哪里等情况,有利于病人恢复自我。重塑时空概念,对于很多嗜睡病人,对患者的睡眠一定有干预,白天不睡,少睡。避免夜间睡眠不良情况。给予一个相对安静的睡眠环境,在调节不允许的情况可以用眼罩等工具辅助睡眠。评估患者夜间睡眠情况,对于晚上入睡困难的患者应该给予心理和药物干预、环境干预。干预内容主要有:消除焦虑,告诉患者现在已经安全返回病房,现在一般情况很好,这里的一切都是电脑机器控制,包括生命体征,输液情况,引流液情况医护人员也会不断巡视,让患者放心;药物干预,有些患者精神亢奋的患者遵医嘱给予药物镇静。保证患者睡眠良好。

1.2.4 输液呕吐,术后患者常规给予补充营养支持,护肝治疗,营养和护肝治疗会使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指导患者头偏向一侧,更换输液,剂量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管床医生调整输液,如果必须输注的情况下选着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慢滴。

1.2.5 口干护理 病人术后会不断的自诉进水意愿,口干。这种原因主要有患者在术前长时间进饮食,加上全麻药物作用,书中失血等原因。护士告知患者此种原因出现的原因,可用勺子蘸水之后用其背部给予湿润嘴唇。2小时一次。6小时后可以少量进水,一次20ml左右。

1.3 观察指标 主要比较患者术后前三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述疼痛腹胀的次数,睡眠小于5个小时的人数,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组和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以α<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术后前两天的自述疼痛次数、腹胀情况及患者睡眠<5小时的人数次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大于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由于实验组(P<0.05)见表3

3.3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4

3 讨论

3.1 精细化护理必然趋势 精準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模式。精准医学是通过基因组、蛋白组等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和特定疾病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鉴定,精确寻找疾病产生原因和治疗靶点,最终实现对疾病和患者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 Collins[4]指出,精准医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实质就是“个性化医疗”。精准医学是医学发展到一个时期必然的产物,而且精准医学还会不断的发展,精细化护理也应该不断的完善、发展。传统医学和护理粗狂式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2 我科室现状发展 肝叶切除术是我科室的常规手术,手术复杂,创伤面积大,手术后并发症多[5],其中肝叶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内出血、胆漏、胸腔积液等[6],其中疼痛、腹胀、睡眠紊乱[7]是与护理相关的几个与护理相关的几个重要并发症。精准肝癌切除术以其无瘤切缘、最大程度保留肝功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癌手术治疗中[8-11]。在精准肝叶切除术后,病人的这些并发症依然存在,护理服务质量也需要不断进步,精细化护理针对每个并发症形成的原因询证分析、干预,不断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以病人为中心,以最大限度满足病人需要降低病人痛苦为准则,使用超前镇痛、联合镇痛方法,关注病人,提醒医生。包括病人口干、术后呕吐对疾病本身没有特别大影响的并发症给予极大关注,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舒适感,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身心舒适的状态,早活动、早下床、早拔管。

3.3 干预意义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术后疼痛、腹胀、口干、术中呕吐、心理焦虑等情况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在术后常见的血栓、声音嘶哑、肺部感染、肠粘黏等并发症也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精准医疗介入病人在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时间也有了大幅度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颜巧云.精准医疗背景下护理学科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 2016. 10(30): 3713-3714.

[2] 刘钰.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J].华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12):22.

[3] 张佳星.专访曹雪涛院士: 推进精准医学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EB/OL].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 celebrity/117614.html.acce-ssed at 2015-03-09.

[4] Collins FS, Varmus H. A new initiative on precision medicine[J]. NEngl J Med, 2015, 372(9): 793-5

[5] 刘忠铭,李佑,龚建平.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5,7(20):556-557

[6] 李芳.护理干预对肝叶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使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58-59.

[7] 彭平娟.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护理[J].使用临床医学,2016,17(4) :79-80

[8] Qian N S,Liao Y H,Cai S W,et al.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ies in precise liver resection[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3,12( 3) : 244-250.

[9] Chen X P,Zhang W D,Wang D,et al.Image classificationof liver cancer surrounding right hepatic pedicle and its guideto precise liver resection[J].Int J Clin Exp Med,2015,08(7):11093-11100.

[10] 张松,潘树波,谢坤,等.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1) :94-97.

[11] 杨科,杨启.精准肝切除术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6) : 3990 -3993.

作者:龚祖华 冯德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