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理解

2022-10-13

第一篇: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理解

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由外而内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前三者都已消亡唯存中国。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自古注重教育,圣哲辈出,故文化绵延千古而不绝。 国运家道

从尧舜设立司徒主管教育注重伦理道德到清朝一共四千多年,其中虽有元朝蒙古人、清朝满洲人入主中国,但都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未曾中断。特别是清朝前期的几位帝王积极弘扬传统教育,雍正帝自身更是儒释道三教的大通家,所以清朝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年,并非没有道理,但末代帝王疏忽教育,因此国势日衰,最终导致国家败亡。

由国到家。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家训最多的国家,例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太傅仔钧公家训》、《温公家范》等等,这些家庭教育菁华录无疑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古语道“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看到如今的社会现实我们都感触良深,昨日一夜暴富,今日却成阶下囚,表面上有各种各样原因,但实际都是缺少教育使然。再看一下家运不衰的人,第一位是孔子,不管怎么样改朝换代,孔子的后代始终都受到人民恭敬,不但中国人恭敬,连外国人都恭敬,孔德成到了美国,也受到美国政府的特别礼遇;第二位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家的后裔代代都出人才,从宋朝到现在九百多年家道不衰。如此天壤之别难道不是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吗? 出将入相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渴望成就一番事业,教育是入世前必经的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各类基础与专业知识,丰富见闻,增长学识,在此所体现的便是教育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塑造作用。

如果“将”比作大刀阔斧的管理者,“相”比作心思缜密的领导者,能够兼具管理者和领导者思维才是综合人才,自古出将入相的典型人物有诸葛亮、范仲淹、曾国藩,无疑都震古烁今,心揣家国天下的情怀。

西城区教研员在描述考生选拔标准时曾言“度众生登彼觉岸,抱寰宇入我襟怀”,国家希望考生都能够成为施惠众生弘扬正道,心量广阔怀揣天下的人才,无疑这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更者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美国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一世纪无疑是中国人的,但中国需要“产出”什么才能使“四海讴歌,荫受其福”呢?

决定是教育。 内圣外王

“淡然于心内,超然于物外”。林语堂先生曾说:“每一个中国人的社会人格理想都是儒家,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当我们实现了自己“出将入相”的社会人格,更不能忘记另一个作为自然人的我。

“教育”成就完全的人格。按照《说文解字》的定义,“教”为“上所施下所效”,“育”为“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自始由终“道一以贯之”。但当教育没能回归本源,没能开发孩子自心的真意纯善,没能使学人找到真正的自我,那么无疑培养出的学生就只是做题工具而已。若泯灭本心,没有思考和探索,“教育业”显然退落为“畜牧业”。

教育具体如何影响人呢?在物外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在心内

完成“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自我超脱,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用《庄子》的话概括为:

内圣外王。

第二篇: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孙丽霞

(佛山市博物馆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提高展览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和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入手,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事业发展到今天,它已不是一个单单的收藏、研究、陈列的科研单位,更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一个承担了“终生教育”、“素质教育”的社会教育机构,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博物馆的这一功能,是我们目前博物馆人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认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世界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国际博物馆学研究的重心也逐渐由“物”的收藏保护转向了“物”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博物馆开始由收藏中心向传播知识文化的教育中心转变。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一直被忽视的社会教育功能成为了当今博物馆的一个核心职能。这一变化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全球一体化的速度加快,所有这些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要不断地提升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几年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长期的教育需求。同时这种社会形势也要求博物馆从“曲高和寡‘中走出来,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的方向,融入社会飞速前进的大潮中。这样博物馆和其它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的公益机构一样就必然要承担起其社会教育的职责。博物馆拥有的教育资源就是它拥有既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物”,这些“物”经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研究发掘,陈列展示,具有了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以其特有的直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向人们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教育,培养民众的公共意识。这些方面,博物馆事业一直比较发达的欧美、日本发展得更为迅速。近些年来,我国的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许多博物馆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品德教育基地,成了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了民众自我学习,文化休闲的场所。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不断创造条件,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博物馆教育成为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推动博物馆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提高展览水平,是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关键环节。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如何办好一个展览,较好地完成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首先从展览选题和内容上讲,展览的主题要与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当地的民俗、艺术、文化活动相结合,不是象以前有什么文物、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办什么样的展览,而是要贴近社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展览,我们就办什么样的展览。2005年11月亚洲艺术盛会---亚洲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市举办。佛山市博物馆结合盛会“弘扬亚洲艺术”的主题,推出了反映佛山地方民间艺术的“佛山木版年画剪纸专题展”不仅吸引了与会的各国高级文化官员和演艺人士,也吸引了当地广大群众的关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个性化的需求,展品的布置、陈列的形式、手段等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除了运用传统的文物、图片、文字说明、模型、局部场景复原等来布置展览外,许多的声、光、电技术、多媒体技术、数码技术都运用到了陈列展示之中,这些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加全面的、准确的展示展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展品与观众的交流程度,也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地方历史博物馆展览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能够真实再现历史。英国的约克市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发掘了约克市铜门区一处十世纪的街区遗址后,以创造性的思维,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作了全面的复原,人们通过“时光隧道”来到这里,可以看到十世纪的街道、房屋、渔夫、商人等生产生活场景和用具,听到当时生活在这里的维京人的语言,甚至曾飞翔在这片天空中的小鸟的歌声。这种极富创造性的展示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独特而新颖思维,以及其它许许多多国内的国外的有益的经验与方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用以提升我们博物馆陈列工作的水平。

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

博物馆的服务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识到我们不是观众的管理者,而是观众的服务员,从一个关心观众、理解观众、帮助观众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让观众看到我们的展览是多么得吸引人,也要让观众感到我们的服务是多么得主动热情、耐心细致。让观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成为一次身心愉悦的体验和休闲。

讲解员是观众跨入博物馆首先面对的人,做好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讲解员首先要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真正了解博物馆陈列的主题、内容、目的,了解展品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要了解观众,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使用不同的讲解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讲解起来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也才能吸引观众,启发观众,教育观众。讲解员要争取做专家型的讲解员,这已经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

新形势下,除了做好基本服务工作外,新技术手段的服务也要跟得上去。例如展厅的语音导览系统、电脑触屏查询系统、博物馆网上的咨询和意见回馈及其它网上服务、多媒体演示系统,这些现代化设施既可自助使用,又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能够为观众参观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让他们能更充分享受博物馆的展览资源。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文化休闲的潮流,其中博物馆成为了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面对这一社会需求,博物馆应该抓住机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设施,让观众不仅能在展览厅轻松自如地学习,还可以在展厅外的休闲场所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就设立了文化服务处,其宗旨就是支援博物馆展览、典藏,推广教育等业务,扩展博物馆文化影响层面,为社会大众提供具有文化艺术气息的休闲场所,并借此争取较充裕的经济来源,协助博物馆发挥整体作用。为此相应增加了咖啡厅、茶坊、休息长廊等设施,供民众休闲放松。国内许多博物馆,尤其是新建和扩建的博物馆都十分重视文化休闲环境的建设,馆区宽敞优雅、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寄存服务、文物鉴赏服务、纪念品服务、餐饮服务配套齐全。上海博物馆、湖南博物馆还尝试在博物馆展览开放区域引进国际通行的五星服务标准,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

三、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工作,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赢得全社会的认知

博物馆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教育资源,但是如何让社会了解博物馆,让广大民众接受博物馆的教育呢?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请观众走进来,博物馆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就是我们要主动用多种形式或手段推广宣传博物馆,推广博物馆内的种种展览、文化活动;同时博物馆的展览要紧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的热点、焦点相结合。请进来就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将观众吸引到博物馆来。

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文博知识普及、当地博物馆概况介绍、陈列展览的推荐,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让博物馆贴近社会,贴近民众,让民众有了解博物馆,了解自己生活地区的历史文化的愿望,也就是接受教育的愿望。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国博物馆》、《故宫》及专栏节目《国宝档案》等播出之后,社会反响非常大,非常受欢迎,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博物馆的教育空间,也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上海博物馆就十分重视展览的宣传工作,每个专题展览他们都要做周密的宣传策划,展览信息频繁出现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吸引了观众,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也是博物馆宣传工作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不仅要结合专题展览举办相关的讲座,请知名专家的学术性讲座,还应该定期举办文博知识普及讲座,文物鉴赏讲座、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活动举办种种讲座。这种讲座应该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成为百姓文化生活中重要内容,成为百姓自觉接受社会教育的一种途径。

博物馆既是积累人类历史文明的殿堂,也是建设人类现代文明的基地。我们现代博物馆的定位就是社会公益性机构。走到社会中去,开展公益性活动是博物馆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博物馆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必由之路。从对青少年,对老年人免费开放,到定期对全社会免费开放,最后全部免费开放,这是一条现代博物馆应该走的路,是最实惠、最彻底的公益行为,这样才真正能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走上街头的免费咨询,派送文博宣传资料,免费组织的收藏培训、文物鉴赏活动,出版地方考古、历史、民俗文化教育书籍,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等等这些公益活动的开展,就是在架起一座座博物馆与社会,与广大民众沟通的桥梁,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做好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

对青少年的教育是我们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的旺盛期,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进行的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博物馆向他们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这项工作在全社会来讲,博物馆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博物馆每年都应该和当地学校联合为学生制定一套详细的参观学习计划,根据他们的特点,引导他们参观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展览。引导他们参观时,要结合孩子的好奇、好动等特点,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为他们讲解,与他们沟通;特别要注意给他们多一些参与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国已有数百个博物馆、纪念馆被各级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它们在青少年的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可以把流动展览、文博知识讲座、文博知识竞赛、文博图书推荐活动办到学校中去,学校也可以在博物馆开辟第二课堂,利用博物馆真实直观的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教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很多学校的课程都是在博物馆完成的。我国南通博物苑、镇江市博物馆都与市内的许多中、小学签订了教育基地协议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也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这些年来,我国博物馆界对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这还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把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让全社会认识博物馆,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资源有一个更广阔的发挥天地。 参考文献:

1. 李萍 高清 《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 《南方文物》 2004. 1 2. 张誉腾《当代博物馆探索》 台北南天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3. 郑海燕 《浅谈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审美教育作用》 《中国文物报》 2005.7.29 4. 李琴 《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博物馆印象》河南省博物院网站“文物之旅” 5. 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调研课题组 《东南地区博物馆新思维撮录》 《中国文物报》2005.8.18 6. 王文建 《台湾历史博物馆工作初探》

7. 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调研课题组 《政府、社会、博物馆人:携手打造新时期的文化殿堂》 《中国文物报》 2005.7.29

第三篇:对开放教育的理解

(1)开放教育学生应该怎样学习?

答:通过《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的学习,使我了解到电大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大与普通高校一起承担着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国家承认电大学历,电大学生的毕业证书得到教育部电子注册。电大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多快好省地培养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大批专门人才。作为专门举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电大也有区别于普通高校和其他成人高校的特点。( 1 )具有远程教育特征。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地异步或异地同步进行,学生主要分散在各地自主学习。( 2 )采用多种媒体教学。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较多地利用音像教材、 CAI 课件和计算机网络等学习媒体。( 3 )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汇集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教师和专家,由他们担任课程的主课教师和教材的主编,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及其教材。( 4 )开放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媒体教材、时间地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2)青田电大为学生安排的面授辅导,一般是双休日的白天,如果不能参加面授辅导,请说出你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答:我是在私营企业上班的,平时都是单休的,所以有时候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就不能参加面授辅导了,如果真不能参加面授辅导,过后会向同学要笔记或是自己通过电大的教材有文字材料、音像教材、 CAI 课件等类型来补习。

(3)对于开放教育学习,你是如何处理工学矛盾的?

答:

1、计划好时间

2、保持旺盛的精力

3、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运用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4)你是如何理解“终身学习”理念的?

答:终身学习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习使人不断成长,如果终身学习,我们就会时刻的完善着自己,找到更多的生活乐趣。学习是无止境的,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还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有限的生命延长。 终身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把学习视为与空气一样,是生命不可缺少的。

不爱学习或以学习为负担的人,必定会在很多方面输给以学习为乐的人。学习是人一生都不能停止的活动,是适应现代化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

(5)请你分别写出中央电大在线域名、浙江省电大在线域名、青田电大域名、青田电大在线域名;登录上述三级电大在线的用户名;所在班级QQ群号和你本人的QQ号。 答:中央电大

浙江省电大http://open.zjtvu.edu.cn/

青田电大http://.cn/

用户名:1233001215147

QQ群号:221968316

本人QQ号:45154247

第四篇:关于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参观常州博物馆观后感

在我们班长的组织之下,我们于上个周末参观了常州博物馆。 常州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是集收藏、研究、陈列展览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含全省唯一的一家少儿自然博物馆)。下设办公室、考古部、保管部、陈列部、开放部、自然部、信息部、保卫部八个部门。馆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7件(国宝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66件、三级文物3129件,国家

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化石标本103件。其中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器、宋元时期的漆器与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书画等,都是常州博物馆颇具特色的馆藏文物精品。

常州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12月落成,2007年4月2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新馆地处市民广场西侧,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外观新颖、设施齐全、功能先进、富有时代气息。总体建筑分为五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一层到三层为陈列展览区,地下室和四层为库房和办公区域。新馆展区面积近10000平方米,主要陈列展览有:常州历史文化陈列以常州文物精品为特色,彰显地方文化底蕴;自然陈列是全省综合性博物馆中的特色展览;谢稚柳艺术馆展示谢稚柳先生的艺术生涯及艺术成就;刘国钧捐献红木家具陈列展陈稀有珍贵的整套红木家具。同时可以承接各种不同类型和题材的临时展览。

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视野很开阔,我们从东大门入口,博物馆门前都是很宽阔的水面.进入馆内后我们领了票进入展馆: 第一站常州历史文化陈列馆.里面字画及各种古代的玉器,瓷器,石器及铜器等.展示出了常州的悠久文化底蕴. 在二楼展览的内容很丰富,有装米的船,富饶的鱼米之乡,西仓桥就是常州的一个重要的码头.在近代以前人们都是靠水路来运输的.西仓桥是的现在是那么破旧让人无法想象以前她是城市的最繁华喧哗吧区域.看到了常州的手工业梳子,在没有机械的时代做一把梳子要几十道工序吧.心灵手巧来形容这个地方的人民吧.还有织布业,也是常州的特色产业.当然也有文化遗产常州评书还有唱戏的吧.还有许多出土的雕刻.常州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孕育的季札、萧统、唐荆川、赵翼、盛宣怀、瞿秋白等一批英才人杰.延陵、毗陵、晋陵、兰陵是不同历史时期常州的称呼。龙城则是常州的别称,是由六朝萧梁时的六龙城引申而来. 又来到了谢稚柳艺术馆. 谢稚柳先生1910年出生于常州武进一个书香世家,名稚,字稚柳,晚号壮暮翁,卒于1997年。谢稚柳先生是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古书画鉴定家。展示谢稚柳走过的艰辛道路和取得的艺术成就以此缅怀乡贤,激励后学.鼓舞同人.增辉乡梓. 三楼的看到了少儿自然陈列馆,展示内容主要分:“地球生命的进化的故事”、“纷繁多样的美丽自然”、“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秀丽多姿的故乡大地”四大部分。当看到那里有一个仿制的海底世界时,我通过一个眼镜看到了大海,真的好蔚蓝,纯净.一共有10幅图,每一张都是那么美,不由惊叹大自然的奇妙.还有那么多真的动物的标本,老虎.狮子,熊,猴子,袋鼠.骆驼.斑马.还有有多鸟类,从没见过那么多种类的鸟,还可以对着话和筒按键就可以听到各种鸟的叫声.出了少儿自然博物馆门就来到下个刘国钧捐献红木家具陈列.先看看刘国钧介绍吧.刘国钧先生,1887年出生于常州府靖江县。自幼家境贫寒, 依靠在常州奔牛、埠头等地做学徒、当跑街积累最初的资本,逐步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五十年的风雨兼程,他的足迹遍布全中国乃至海内外,不仅首创了常州机器印花技术,还试制成功平绒、灯芯绒,成为常州近代机器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现代民族织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红木是质地优良的硬木树种,在清朝中后期开始受到国人的偏爱。刘国钧先生捐赠的这批红木家具做工非常精湛,纹饰十分优美,材质以老红木为主,大多为清末至民国初的产品。这些家具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只好放在展览馆里供人们参观我,笨重也不够美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了.当然它的存在有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了.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足够的文化内涵。有一种“民众需求”说认为博物馆是为了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需求。博物馆可以满足民众不同形式的需求,如观赏艺术品、鉴赏历史文物、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等;博物馆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如科研人员的专业研究需求,在校学生“实物教学”的需求,儿童接触世界、启迪智力的需求等;博物馆还可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需求,如18世纪后期中国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将博物馆视为学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工具,如本世纪60年代摆脱殖民统治的亚非国家将博物馆做为树立国家形象、维护国家统一的机构。博物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这些社会需求是通过民众对博物馆的具体要求体现出来的。

现代的展览馆充满现代与科技的气息.而且这个参观是免费的.常州近年来加速和加大了对城市的建设,从BRT的运行大型开放式青枫公园的开张,以及常州博物馆对外开放.市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参观完常州博物馆,我感叹常州这座美丽城市的深厚文化内涵,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这座城市。真心希望常州的明天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

第五篇: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摘 要】馆校结合的模式在国外盛行已久,在我国,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早已成为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点并纳入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可是在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重视这一块。

【关键词】博物馆;馆校结合;教育

近年来,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7年新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这一定义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功能的首位。而我国2008年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在其第一章第二条对博物馆的概念所做的界定为:“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虽然在这里教育功能没有被放在首位,但也说明了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在西方很多国家,由于博物馆在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移动的百科全书”以及“终身学校”,很多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此外博物馆内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还拥有庞大系统的志愿者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进行讲解。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博物馆在国民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多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达国家,大多强调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甚至于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并由政府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如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景观法》规定“博物馆有义务为学校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片、标本和模型等教学参考材料,传播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日本的《社会教育法》、《博物馆法》就规定了博物馆归属于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管理;而美国早已成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21世纪以来,美国不断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针对中小学生教育,仅据2001年的统计,美国博物馆总计为6617家,其中有88%的博物馆提供“K一12”(即“从幼儿到少年”)教育计划。馆校结合的模式在国外盛行已久,在我国,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早已成为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点并纳入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可是在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重视这一块。

“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宗旨,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博物馆作为拥有丰富资源的文化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大程度的发挥博物馆的价值的重要手段。馆校结合不仅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一)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本身的历史渊源

从历史上看,最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是埃及亚历山大市的古典知识中心,始建于公元前280年左右,由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费斯和他的父亲托勒密一世索塔尔修造,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学校,很多年轻人在此学习,“由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一名首席教士负责,聘任学者的工资初由埃及国王继由罗马皇帝支付,博物馆的建筑在公元270年被人摧毁了,不过该机构的教育兼研究功能似乎一直持续到5世纪”。而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由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张謇1950年创办,当时的办苑宗旨就是“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追溯博物馆的发展历史,近现代的博物馆的发展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之后,博物馆开始对公众开放,成为民众教育的场所,博物馆才开始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和支持,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显而易见,所以,重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重视馆校结合在实践中的运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

(二)博物馆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

学校属于正规教育场所,按照国家课程大纲直接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教育素质的职责,学校教育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内完成有计划的重复性的学习,但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难以做到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学校教育多强调传统,强调传统知识的系统性,而博物馆教育则比较注重观念,这个观念必须是被实践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观念,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个观念还可以继续被创新。”对于博物馆而言,它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内容和形式都多样的展品和展览;有自由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博物馆既有展览,也有相对应的体验游戏、讲座等,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索。

博物馆教育具有主动性,开放性,趣味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它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的书本知识以一种更直观,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进步,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viii,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青少年的学习成长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历史类博物馆反映了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制度,生产生活,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比如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则是关于自然和科学,从人类史,生物史到天体史都囊括其中,对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还可以通过馆内实验器具和原理介绍,参与其中,亲自动手演示,体验和学习,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正确的运用博物院的资源,对于新的人才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在我国的博物馆接待的观众群体中,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观众都有,学生群体可谓是以学习为目的来博物馆参观的最大一部分群体,很多家长也是陪同孩子来的,所以,博物馆如果能与学校合作,更广泛深入的将博物馆需要传播的信息传播到学生中间去,吸引更多的人对博物馆产生兴趣,也能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价值。

目前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博物馆本身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实际工作中馆校合作并不被双方重视,我国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普遍脱节,可有可无。

博物馆虽然是为大众提供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但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是可以产生很大影响的,参与教育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形成良性合作关系,使博物馆教育活动可以被学校教育所借助,,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需现在急需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6.

[2]《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全文)[N]中国政府网,2008:2(29),转引自新华网,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 008-02/29/content_7692799.htm .

[3]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06).

[4] 刘婉珍.美术馆教育理念与实务[M]台北:南天书局:2002:98.

[5]田明.古埃及亚历山大博物馆[J].阿拉伯世界,2003(01)

[6] 王红媛.为教育的艺术空间―中美艺术博物馆教育研讨会综述[J].国际论坛,2008(10):127-131.

[7] 王晓东.“馆校结合”是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J].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论文集[M].2005:87.

上一篇:八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八项规定文件学习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