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功能社会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展示地,是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在社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蕴含各式各样的具有特色的社会文化发展轨迹。如何利用好博物馆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哪些改变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文章结合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加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博物馆功能社会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物馆功能社会教育论文 篇1:

民族地区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功能的开展与推介

摘 要:博物馆是开展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宣传窗口,青少年是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主力军。如何利用馆藏文物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博物馆社教功能,是当前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文博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主要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为例,浅析民族地区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有效举措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

1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基本情况介绍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2009年以新馆新貌屹立于张家川镇滨河西路。作为反映区域文明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众多,文化底蕴丰厚,现有历史文物陈列、民俗文物陈列、马家塬遗址及墓葬出土文物陈列和馆藏书画精品陈列四个展厅,馆内现有各类藏品2511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9件/组,二级文物61件/组,三级文物279件/组。其中有仰韶文化、常山下层文化、齐家文化的陶器,秦汉时期纹饰精美的青铜器,宋、元、明、清时期盈润秀美的瓷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作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2011年对外免费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各类游客逾82万人次,常年开展各类社教活动、四进活动、临时展览和馆际交流活动,学术研究不断提升,文物影响力持续扩大,服务水平更加优化,已成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最具文化气息的城市名片。

2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提升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就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对青少年教育教学提出新的建设性意见,提出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展了一系列适合中小学社会教育的实践活动。

2.1 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丰富社会教育实践内容,利用传统节日将青少年“迎进来”

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工作、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开放以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先后与全县30多所学校建立馆校合作关系,在春节、母亲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传统节日主动与学校对接,共接待青少年50多万人次,开展系列社教活动100余次,近20000名青少年参加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图1)。

2.2 建立馆校合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四进活动,加强馆际交流,让历史文化“走出去”

为加深青少年对张家川县域文物资源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积极主动联系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的中小学,将“流动博物馆”带到学校,将历史知识带进课堂,通过现场讲解、课堂教学、趣味互动等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拉近博物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让那些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有了近距离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机会(图2)。

2.3 充分发掘馆藏资源,积极开展进课堂活动,让文物资源“活起来”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文化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让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2016年“六一儿童节”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走进张家川镇沟口小学开展“阿阳讲堂”,为青少年零距离传授地域文化和文博知识,使文博知识从以前的“进校园”逐步转变为现在的“进课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以基本陈列为出发点,将历史知识和馆藏资源、传统文化和马家塬西戎文化相结合,采用PPT课件教学形式,选派优秀讲解员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向同学们介绍张家川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博物馆文物知识,在讲解过程中穿插寓教于乐的互动环节,短短一节课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受益匪浅。此项活动在全县中小学陆续開展,截至2020年,该活动走进了20余所学校,共开展了50余次,使全县10000余名青少年从中获益(图3)。

2.4 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互动体验活动,让文化遗产“火起来”

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成为人们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偏远地区,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社会百态。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文物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更应该利用新媒体,增强与青少年线上交流互动,针对这一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成效明显。自2019年以来,我们陆续开通快手、抖音等官方账号,推出了一系列线上互动活动,系统介绍了如弧边三角圆点纹彩陶盆、清代书画作品张锐花鸟通顶屏、国宝文物青铜茧型壶等各类文物资源,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快手和抖音平台上发布精品文物视频和专题社教互动活动30余场(图4),累计播放量300万人次,尤其是元宵节猜灯谜线上活动,关注度非常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3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面临的问题

3.1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模式相对单一

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博物馆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博物馆教育包含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思维和艺术素养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国家的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鼓励青少年主动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是培养青少年爱国思想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博物馆教育模式单一,在教学方式上,只重视被动教学,而忽视因材施教和主动性;在教育内容上,只重视知识体系建立,而忽视综合运用;在培养目标上,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思维创新发展能力;在宣传服务上,只重视灌输思维,而忽视主动引领。这些教育方式和博物馆社会教育格格不入,而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殿堂,采用的是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形式,是青少年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有场所。在目前灌输式教育为主的模式下,怎样建立青少年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博物馆社会教育需要考虑的,在博物馆开放式的教育学习中,开发科学合理的教育项目和多元化的模式,让每一位青少年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讨论、互动、交流,从而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博物馆体验式和探索式教育价值更加凸显。

3.2 博物馆参观学习流于形式

现阶段,博物馆与学校大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系统的统筹、协调、共赢关系,无法形成固定的常规化模式,缺乏对博物馆系统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像县级博物馆只是单方面主动联系、组织,学校只是被动接受,有学校甚至从未组织过校外教育活动,尤其是偏远山区的中小学。当前,唯分数论依然在学校、家长中存在,青少年面临着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家长就对一切课外活动进行“封杀”。而学生参观博物馆只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博物馆教育没有了生存空间,无法真正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这也是今后博物馆和学校在教育领域需要考虑的问题。

3.3 陈展能力不高,社教项目单一

由于基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比较固定,形式单一,更新较少,不能适应新时代观众的需要。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致使陈展策划能力不高,进而导致教育项目单一,这就需要基层博物馆规划长远目标,转换工作思维,引进专业人才,打造精品展览,依靠适宜的展览活动方案,给予视觉冲击,提升展览内容,创新展览形式,让青少年充分理解展览文化价值和内涵,深度结合思想和艺术增加社会效益。这是博物馆,尤其是偏远地区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也是博物馆创新发展的一个趋势。

4 建议及思考

4.1 提升博物馆“第二课堂”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多场合就青少年教育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他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博物馆是青少年与社会互动的最佳场所,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博物馆教育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一种主要的历史知识传播途径,更是一种更加生动的学习方式,从而让青少年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功能,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社教活动,在协同完成一项活动或一件作品的过程中,青少年学生切身感受到同伴的需求,可以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慢慢学会尊重、包容和理解。

4.2 加强馆校合作,建立规范化教育体系

目前,博物馆建立规范化的教育体系,是社会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有效方法。博物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与学校搭建良好平台,共同促进馆校之间的联动,充分利用馆藏文化文物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加强研学活动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开发一批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构建博物馆研学资源网络,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4.3 策划适合青少年的博物馆展览和社教活动

针对青少年开展的博物馆教育展览和活动,是在博物馆藏品、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确定特定主题、展览和方式来开展,在活动中,教育人员应与参与者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互动,以保证教育效果,这就需要对展览和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策划和组织。前期对观众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中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展陈质量的改善、服务水平的提升、展览形式的满意度、互动体验的增设、观展的目的和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次数的要求等,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馆藏特色延伸教育活动,密切联系相关展览,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让青少年在参观和体验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文物背后蕴藏的故事和内涵,进而拉近文物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

4.4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教育品牌

当前,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方式大多以静态模式展示,观众很难直观了解展品的深层次内涵。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为例,县级博物馆应从实际出发,找准地域特色品牌,将博物馆馆藏资源深层次融入青少年教育中,博物馆要双管齐下,把展览和教育相结合,策划适合青少年的特色教育活动,动员博物馆策展人员、文物保护人员、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参与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发,定期组织馆长讲解、专家讲解,策划进校园、下基层的流动展览和教育项目,尤其是到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开展教育活动。实施精品战略,将其做精、做强、做大,形成独特优势和较大影响,使之能够为該馆创造社会效益。从当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发展实际来看,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开展研学教育活动,需要研发相对应的系列活动项目,从学校教育教学入手,研究开发历史、科技、自然的系列活动项目,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用好用活馆藏资源,取其精华,使县级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品牌落地开花。

5 结语

博物馆教育是当今博物馆行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博物馆社教人员需要在最新政策的指引下,进行深层次理解,策划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开展有价值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寻找适合当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优化博物馆社会教育效果,将祖国的未来培养成具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高尚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小博.我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9(2):9-19.

[2]毛维维.盘活馆藏文物资源创新社会教育方式—浅谈十堰市博物馆“十博课堂”活动[J].青年时代,2018(34):71-72.

[3]景泽时.县级博物馆如何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以古浪县博物馆为例[J].丝绸之路,2020(3):160-163.

[4]周明.浅析博物馆对青少年课外教育功能的拓展 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J].上海教育,2020(1):62-63.

[5]苏佳.浅谈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以福建博物院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3):34-35.

[6]曹丽芳.浅议青少年教育在博物馆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23-224.

[7]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首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0(1):70-73.

[8]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R/OL].[2020-10-19].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9/content_5552487.htm.

作者:马苹菓

博物馆功能社会教育论文 篇2:

刍议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摘 要: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展示地,是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在社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蕴含各式各样的具有特色的社会文化发展轨迹。如何利用好博物馆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哪些改变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文章结合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加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郭守敬纪念馆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我国文物保护、文物研究、陈列展览和教育宣传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文化、教育、旅游等事业的迅速发展,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被大力提倡下,博物馆成为人们接受文化教育的选择之一。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为适应当前社会的教育需求,博物馆应进行适当创新改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本文对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当前现状简单介绍,并提出几点博物馆改进方法。

1 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概况

郭守敬,中国元代杰出的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专家,河北邢台人。1984年,为纪念先人、勉励后人,邢台市为郭守敬建造专门的纪念馆。

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达活泉公园内,主要建筑为郭守敬铜像、观星台、天文观测台、青少年科普活动室以及四个开放展厅,占地50000平方米。展厅陈列以“郭守敬生平业绩展览”为主,分为“巨星耀神州”“治水树丰碑”“天文建奇功”“伟业照千秋”四个大部分,共300余件珍贵展品。对郭守敬创造或使用过的简仪、浑仪、赤道式日晷等大型仪器运用现在手段工艺进行复制,还对郭守敬进行天文观测、水利建设的情景进行沙盘场景的复原制作。整个展览以突出郭守敬对我国及全人类的科学发展的卓越贡献为主题,展示郭守敬伟大一生。

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现如今已成为全国郭守敬研究中心,先后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 博物馆如何更好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2.1 改善陈列展示手段,增强吸引力

陈列与展示是博物馆当前运用的主要教育手段,对文物藏品的陈列设计直接反映出该博物馆的管理水平、藏品品质。所以,作为博物馆工作的核心,陈列的精心设计尤为重要。

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在展品固定陈列基础上进行精品化、精细化、优良化。以往的博物馆展览、陈列形式多为上面陈列文物,下面配以图片和文字,展品千篇一律,容易使参观者相互混淆,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参观兴趣。这在一些重要的有关郭守敬的历史文物的展示上更为明显,展示中有展柜、橱窗、玻璃罩等安全措施,所有的有关介绍全凭旁边的一张小卡片、小标签,对于参观者来说既不能详细观察展品,说明文又不方便、不深刻,实际的体验效果非常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情况,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对展品陈列及展品说明进行优化,陈列有规划,有层次感,丰富参观者在馆内的体验感,展品文化的呈现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进行。特别是在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免费开放以后,来参观的人群参观目的不一,有学习求知的,有猎奇观看的,展品陈列的精心设计有利于激发参观人群对展品文化、知识的兴趣,实现更好的文化教育效果。

首先,丰富陈列展览内容的同时,需要将社会时事热点融入陈列中,利用邢台特色地区文化、社会热点事件为展品增加吸引力,改变过去人们对博物馆呆板陈列形式的印象。其次,现代化科技产品的加入能更好地展示藏品文化。将藏品通过3D打印的方式,放大或缩小藏品方便进行情境展示,让游客可以通过模型的展示了解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最后,通过多媒体投影以动画的形式为游客播放郭守敬文化短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为游客答疑解惑,增加展品吸引力。

2.2 提高服务水准,完善服务设施

博物馆建立的目的就是服务大众,提高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完善服务设施是优化大众参观体验的最佳途径。

提高博物馆内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将“管理”的工作性质转化为“服务”,将对参观者的“规定”转化为“引导”,将对参观者因不知情出现的有可能违规的行为的“呵斥”转化为“劝诫、建议”,用热情、细致的服务使参观者感到亲切与愉悦。在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的入口处通过免费发放参观手册、滚动播放视频的形式,对馆内重点、热门展览内容进行简单讲解与宣传,提高对参观者的吸引力。在参观区设置少量的、与陈列展品有一定距离的休息位,在为参观者提供暂时休息场所的同时,避免游客堆积引起的不必要麻烦。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在个别有特色的展品周围可设置有关模型供游客模拟场景、体验文化。每一位参观者都是博物馆的宣传者,优秀的参观体验是对博物馆的最好宣传。

服务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议与意见,郭守敬纪念馆通过设立博物馆意见建议箱、馆长信箱、专家信箱、网站留言板等意见收集媒介,倾听群众意见,了解需求,并做出合理改善措施。还可以开展不定期问卷调查,摸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参观群众的真正需求,及时收集群众反馈,积极交流,只有在不断的良好的沟通下,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各项工作才能得到不断完善。

2.3 开发创意产品

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可以针对自身情况,开发符合自己的文化产品。对馆内珍藏文物与展览内容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创意创新进行重新设计,制作出丰富而有内涵的文化产品,使博物馆更加大众化、普及化。针对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对开发的过程及方向应有较为严格的基本标准。虽然目前有部分博物馆已经实施免票制度,参观者可以免费参观,但还有许多高票价的博物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应以社会教育功能作为实际需求,以参观者的实际体验感作为开发目标,用过高的票价来凸显自身文化价值会令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止步于门前,没有参观者参观,博物馆便失去了建设的初衷,这样是不合理的。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根据展品特色,开发有关展品历史、文化、产地等特色的纪念品,这样的纪念品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既满足了参观者对文化产品的收藏欲望,又为博物馆增添了经济效益,一举两得。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研发的四款专属印章,采用本地原料与现代工艺,这样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广受人们喜爱。同时,特色文化产品开发成功后,还可以当作一件文化商品进行销售。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级”纪念品通过电子商务手段进行网上销售,既对博物馆文化有良好的宣传效果,又为喜欢博物館文化及产品的参观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消费通道。

2.4 提高讲解员水平

讲解员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的执行者,讲解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博物馆的水平。提高讲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语言功底是必须的。在对博物馆内文物藏品进行讲解时,清晰的发音与专业的用词可以让参观者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对珍贵藏品肃然起敬。判断讲解员的专业水平高低不是看讲解词背得熟练与否,而是是否对文化藏品的历史渊源、实际用途、收藏价值有着深刻理解,这样的讲解工作才算是合格的。综合来说,讲解员水平的提高需要以下面几个点来当作标准:讲解内容正确客观,讲解方式灵活变化,讲解深度适应参观者的实际年龄与文化水平,讲解过程有起伏变化、发音需要抑扬顿挫,当然适当的幽默也是讲解员调节参观者身心体验的有效方法。专业的讲解可以让参观者在心情愉悦的同时对藏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讲解员水平的提高还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外出深造、技能竞赛等方式。对初进岗位的讲解员进行集中培训,对基础的专业知识、讲解技巧及服务宗旨进行系统化学习,由优秀讲解员一带一,帮助新人快速成长。对于讲解模式、流程、方法的改进创新,可以外出深造,向办馆水平高的博物馆学习,取长补短。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利用讲解技能竞赛活动激发讲解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对讲解员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可向广大喜欢历史文化、文物知识的群众敞开大门,提供义务岗位,既满足博物馆人员需求,又为广大文化、文物爱好者提供锻炼机会,这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2.5 信息技术加持,加大宣传力度

为更好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必须加强加大社会宣传的力度。

互联网是当前宣传的有效手段。互聯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建设、宣传文稿发送及宣传视频上传等手段,将博物馆的特色、藏品、服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广大网民面前。现如今手机网络已经非常成熟,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宣传效果极佳。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开通了当前最热门的微信官方公众号,在公众号内定期发送郭守敬人物简介、生平业绩、藏品介绍与视频,通过每日文化学习签到打卡、转发推文奖励等,激发大众对博物馆的兴趣,发动大众进行宣传。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微信小程序设置有文化教育意义和历史教育意义的互动小游戏,以游戏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与藏品特色。短视频平台是当前手机端最热门的新媒体平台,热门短视频平台提供了热门音乐、特效、滤镜等功能,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开设了官方短视频账号,制作与文物藏品的征集、展示、修复、文化内涵相关的精品短视频进行宣传。以上都是利用互联网对博物馆进行宣传的有效路径。

2.6 开拓教育传播渠道

“终身教育”盛行的当前,为更好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应抓住机遇广开门路,开拓多元化的教育传播渠道。与社会各界联合举办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和出版科普类读物等都是当前良好的教育传播渠道。

博物馆可与政府、企业、学校或其他民间组织联合举办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达到教育传播的目的。例如:以“建立民族文化自信”为主题与高校、中小学进行联合,进行主题宣讲活动;以“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为主题和各教育培训机构、文物保护相关组织进行联合,举办开设文物、文化科普课堂,在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公开授课,既达到宣传博物馆的效果,又为全民的博物馆科普做出了贡献。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积极在学校、工厂、部队等单位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主题讲座,对社会大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教育,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此外,还可以同出版社合作,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通过对馆内文物特点进行分类、归纳、重点筛检,出版特色博物百科、图册等。可以将博物百科作为主要内容图书,其他图册作为附属补充,将博物馆内文物蕴含的文化与内涵都纳入其中,方便参观者翻阅、收藏,这也是博物馆教育传播的有效渠道。

2.7 重视教育意义,丰富教育内容

青少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集结地应做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建立文化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学习“走出去、引进来”的精神,“引进来”可以通过与学校联合教育的方式邀请各学校学生来馆参观,制定与历史文化、文物文化相关的学习计划,在学生参观后还可以举行有关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游历、文物解说、见证历史等主题的征文竞赛、知识竞赛、主题画报等有意义的活动,调动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乐在其中。“走出去”是以博物馆组织的主题宣讲为主要手段,演讲、解说为主要形式,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历史舞台剧、话剧在学校间巡回演出,独特的宣传形式可以获取社会关注度,有利于青少年历史文化知识普及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有利于青少年高尚品德、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宣扬博物馆文化,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3 结语

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需要与社会接轨,发挥创新精神才能重新进入大众视线。博物馆是国家文化、历史的收藏地,社会教育是博物馆肩负的神圣使命,虽然目前对教育标准没有明确界定,但博物馆应竭尽全力发挥自身功效。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是一个市级博物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影响,上面提出的有些策略与方法可能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具体适合自身的改良办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讨论。未来还需不断进行尝试,将博物馆打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宝库,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高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素养,为国人树立民族自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楠楠.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科学之友,2012(17):115-116.

[2]孙鹏飞.浅议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职能[J].博物馆研究,2009(3):20-23.

[3]陈亚珍.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J].南方论刊,2007(9):88,112.

[4]陈燕.浅谈博物馆的推广与教育[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4):58-59.

[5]程铁军.浅谈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25.

作者:张宇

博物馆功能社会教育论文 篇3:

浅谈怎样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摘 要:社会教育是教育类型中一种最直接、接受范围最广的教育形式,和其他类型的教育方式相比,社会教育所涉及的知识面覆盖更广,相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文物陈列和历史文化知识,能够给参观者传递关于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众多信息。在社會教育方面,如何充分的发挥博物馆的科普作用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文章围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展开研究,关注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具体作用和教育方式,以及如何最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在刚刚提出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到了文化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民族的脊梁,承载着文明兴衰的变迁历程,记录着历史沧桑、风云变幻的时代变化。如今的人们学习、了解历史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直观、最直接了解历史的方式一定是参观博物馆。博物馆是收集、陈列和典藏那些能够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文物的公共场所。它能够为公众汲取历史文化知识提供便利的条件,丰富的文物收藏使其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欣赏价值。博物馆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引领参观者对历史文化进行感知的方式,可身临其境的感受时代的变化所带来的生命真谛。可以说,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功能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面向社会教育的主要基地,专门负责陈列和展示历史文化的遗存,为公众了解历史、接触文明提供有效的渠道。馆中藏品的陈列方式和相关服务设施能够直接影响到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也关系到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保障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同时使公众最大限度地汲取精神文明营养,就需要对博物馆的文物陈列重新进行设计和规划,还要加强服务设施的相关投入并拓宽教育宣传途径,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特性。

1 优化创新文物陈列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首先应从博物馆本身的文物陈列方式入手。优化创新文物和藏品的陈列方法,提高其对公众的吸引力,具体来说,文物和藏品的陈列设计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1 博物馆藏品陈列要独具特色

为了保证藏品和文物的展示方式对观众有足够的吸引力,博物馆方面应该保持陈列方式与时俱进,符合当前受众的审美体验,从最能够吸引人目光的方式进行陈列和布置。陈列内容的方式可以概括为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内容,如当今热门的社会热点,或者是短小精悍的评语论述等。从受众的角度考虑,在博物馆中如果随处可见都是比较陈旧的内容,一定不会提起兴趣,但令人耳目一新且具有较高新鲜感的文物和藏品,总会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此。为此,博物馆方面可以针对藏品种类仔细筛选,尽量多设置一些不常见或是独具特色的藏品文物,以供参观,时刻保证受众具有较高的参观兴致。其次,在博物馆文化展览内容上,应该以国家和当地的社会热点为主要展示内容。参观者对当今热门讨论的话题会比较敏感,一些关于国家和自身地区的社会新闻也容易引起共鸣,在保证当地社会热点新鲜度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对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热点关注度。最后,对于观众不熟悉的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物和藏品,可以利用短小精悍的简短介绍语吸引公众目光。在给文物起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标题之后,用简短的介绍语来介绍当地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让受众自然而然的去接受富有新鲜感的文化内容,潜移默化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1.2 提高陈列展览形式的观赏性

博物馆中藏品的陈列和展览形式是文物与参观者之间产生联系的唯一途径,藏品的展览形式吸引人,参观人员则会自然地被吸引过去,这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也就实现了。由此可见,博物馆中产品的陈列形式对于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能够吸引人眼球的无疑是让别人眼前一亮的独具观赏性的藏品陈列方式。现今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各种媒体平台时刻向我们传输着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博物馆中的藏品本身的样式可能过于陈旧,如果将其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就能够使有着厚重历史的文物和藏品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原本暗淡的色彩也会被明亮鲜艳的色彩所取代,这对受众来说无疑是更好的观赏体验。因此,博物馆陈列内容的展览形式应该结合多媒体技术,加强色彩的运用,从多个角度展示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繁衍过程。还可以设置一些与陈列主题相关的摄影作品,能够以现代文化的形式进行产品的展示,使其极富有历史也具有现代情怀。同时展现出浓厚的地域风情,参观者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些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所带来的文化熏陶。

1.3 陈列展示手段要先进

为了尽可能的突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就要让参观者对陈列展览的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这样在参观时才能足够投入。文物的陈列形式和展览手段这时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在如今这个高科技发达的时代,各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展览形式创造更多可能,真正做到锦上添花。除了图片、文字、实物这些传统的展览形式,通过声、光、电等多样性的展览方式,建立逼真的原始场景复原,能够为参观者提供多感官多角度的丰富参观体验,便于让参观者更近距离的接触文物和藏品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风貌。社会教育功能最终实现的目的就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仿佛触手可及,能和文物进行对话,让受众在博物馆中得到历史和科技的双重享受。

2 加大服务设施投入

博物馆中的主角永远是参观者,不管参观方式如何变化,博物馆都应该为博得受众的好感而努力,不仅要在展示的藏品和文物上做工作,还要不断在陈列的展览方式上推陈出新,相关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工作也要达到一定水平。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服务行业的平均水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博物馆作为为观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平台,如果没有一套服务标准,就无法保障观众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的舒适体验。忽视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方面,就无法为博物馆赢得生存机会。为此,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博物馆讲解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建立一支文化和思想素质都过硬的服务团队,并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讲解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和外语掌握情况要制定标准,讲解员是博物馆对外的展示窗口,在面向观众讲解时不仅要时刻面带微笑,还要扮演好作为文物与观众之间的历史文化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其服务态度和热情将直接感染到观众,令观众对文化知识内容产生兴趣,以此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博物馆的硬件设施设置方面,可以设置跨国语言自助服务系统,为观众提供多媒体自助式的展品了解方式,丰富参观体验。设置足够多的休憩空间,增加绿色植物的摆放。还可以为儿童提供游戏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场地,用一些文物模型来让观众触摸历史的沧桑。博物馆中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直接决定了观众的参观体验,在保证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博物馆更应对软件参观服务体系加强管理,培养专业的讲解员队伍,丰富展览形式,让观众多感官近距离接触历史,了解文化。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教育的实际意义远不是人们传统认知的以政治、经济为背景的教育方式。它更多关注的是人们在思想和人文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养成。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是实现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对此,可以通过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形式,加大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强化博物馆的文化传播特性,充分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巴蕾.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宣传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7.

[2]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城市文化[J].中原文物,2011(01):91-106.

[3]陈刚.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3(04):2-9.

[4]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J].四川文物,2011(01):3-18.

作者:王琦

上一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论文下一篇:地方工业化进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