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腐败原因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共产党腐败原因范文

腐败原因与遏制

腐败

腐败是世界各国无一例外要面对的一大难题。联合国某年测算表明,“政府的腐败”每年使世界约损失资金6000多亿美元,腐败已经成为不少国家执政党丧失政权,领导人下台的直接原因。腐败是一个世界通病,也是一个历史通病。翻阅自古至今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人类自从出现了阶级,就有了腐败现象,过去有,现在有,甚至可以说将来可能还会有。中央有,地方有。政府有,基层也有。所谓腐败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地滋长着。官场、商场、考场无孔不入。腐败活动的猖獗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每年得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从事反腐败活动。究其原因,腐败发生主要是因为法律的不完善、反贪机制的不健全和官员的权力过大、不受约束等。而最根本的就是他们的观念变质,产生了私人的贪欲。

何谓腐败?就语义而言,是谓腐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1中的腐败即为此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它是指一个社会像一个有机体那样腐烂、变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在现象层面上,腐败意味着一个社会充斥着公务人员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挥霍浪费社会公共财物、假公济私等丑恶现象,以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贯彻,官僚主义严重,思想滑坡、道德失衡,

社会风气败坏;2从实质上看,腐败是权力变质和异化的产物,是权力的腐化,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偏离既定的目的,不再为公共利益服务,而是被用来换取个人利益,成为社会上少数拥有权力者或集团攫取私人、局部利益的手段或工具。因此,腐败实际上是权力和金钱的交换,或者说是权力的商品化与金钱的权力化。

腐败现象给一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浪费了社会财富,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破坏了经济建设,阻碍了经济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政府形象,败坏了政治的清正廉明;更有甚者,它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以致社会呈病态化,道德水准下降,是非正义感丧失。社会为腐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英国学者保罗。哈里森指出的那样:行贿受贿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恶性肿瘤,它蚕食着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使国家无力实施自己的法律和法规。改革即使通过了也很难实施。4腐败对于一个正在变革中的社会确实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能否抑制腐败,消除腐败现象,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成了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关键。对于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的话可谓一针见血:“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腐败的实质是权钱交易,是权力异化的结果,这是由权力的性质所决定的。政治学中的权力理论认为:在权力不受限制或社会控制薄弱,而行使权力者自身又缺乏道德约束力的情况下,就会走向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这是为阶级社会的历史所证明了的真理。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腐败现象的伴生具有某种必然性。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以市场配臵资源,以市场调节经济生活。而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只具有雏形。与市场相配套的一系列体制还没有建立完备,市场机制远未完善。前述政府庞大的权力仍然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政府在体制、职能、机构、人员、运作等诸方面仍然紊乱、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在这种新旧体制并存的情形下,社会管理出现许多盲点、空点,例如价格双轨制、行政管理高度集权与供求矛盾突出的并存就易于产生为紧缺物资而行贿受贿、“官倒”等腐败现象。这样,权力更易于与金钱相结合,“寻租”更为容易,腐败现象因此大量发生。由此可见,“腐败程度与社会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速度确实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

法制不健全,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就法制建设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没有一套完备的反腐败的法律体系。权力需要制约,没有制约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况且人性中本有趋利避害的因素,更须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和引导。我国近年来法制建设固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法律制度还欠完善,没有系统的关于权力的设立、运行、行使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更缺少专门遏止政府官员腐败的法律如“反贪污法”、“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等。经济立法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行政权力在市场中的运行没有充分的规范约束,经济运行无充分的法律依据,利益归属没有明确的划分,各类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失控的状态。国有资产产权界限不明,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无有效的法律控制手段,等等。在这样一个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控制的、法律秩序紊乱的经济环境中,权钱交易、不正当竞争之类的腐败现象就势所必然了。其二,执法行为缺乏力度,不能有效地实现法律的目的。许多领域并非无法可依,而往往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党纪、政纪代替法律制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原因是执法环节缺乏有效的程序规范和责任机制,执法者往往可以为所欲为,不受追究。其后果是法律的权威荡然无存,民众对法制建设丧失信心,无法建设良好的法治秩序。而执法过程中的交易更成为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之一。就监督机制而言,主要表

现为:没有完备的权力监督机制。行政权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膨胀,这是社会的需要,本来无可厚非,可相应的监督制度却没有得到发展,以致行政权力失控,滥用权力成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固有的权力机关对行政权等权力的监督,由于没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而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实际作用,现有的一些监督机构如行政监察机关等,其职权手段都不够强大有力,不能满足需要。社会监督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明确赋予公民以监督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除了“信访”等有名无实的途径之外,公民的监督权力没有法律制度予以保证;新闻舆论的监督也是无法可依,更因为权力机构行使权力的透明度不高,一般不为社会所知晓,极有限的社会舆论监督也往往无从着手。

反对腐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国共产党走的另一条长征之路。夺取反腐败斗争的胜利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反复之所以显现出长期性,是因为反腐败斗争本质上是反对剥削阶级的思想与行为的斗争,他与中国共产党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的目的相一致,在党的最高纲领实现之前,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剥削阶级及其思想意识,那么其派生物——贪污腐败行为就会存在。实现党的最终奋斗目

标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持久性。 腐败现象的发生除了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作祟外,还与革命与建设事业中体制,机制,法制上的完善与否有关。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在新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过程中,在新机制的创建运行过程中,难免有“疏漏”、“缝隙”、“漏洞”和“时间差”,有些人就利用它,大肆贪污,搞投机活动,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所以反腐倡廉的根本措施之一是深化改革,健全机制,体制,法制,但要做到这些,向其他新生事物的成长一样,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治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作为祖国后备力量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认识到今天的局面,认识到“廉洁”所面临的挑战,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带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正所谓:欲廉洁,先修身。对处在社会化重要时期的大学生来说,修身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廉洁修身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已经由人民赋予,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使命,既是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大学生的崇高使命。而致力于中华名族崛起和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使命;科技创新是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使

命;此外,大学生还肩负着名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文化使命。这些使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提出了具体的人才规格要求,其中廉洁修身就是其核心内容之一。社会腐败现象一直是大学生廉洁修身的主要制约因素,其负面影响既体现在大学校园之内,更多体现在大学生走出校园之后。有些腐败分子在大学阶段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步入社会以后,廉洁修身的道德免疫力在强大的腐败面前瓦解。尽管很多大学生知道腐败可能破坏廉洁的美德,可能伤害自己的荣誉,甚至可能剥夺自己的自由,但也有一种可能,如果腐败不被追究,却可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利益。在思想上的利益博弈中,一旦腐败的合理性占了上风,腐败便由可能走向了现实。所以引导大学生抵御来自社会腐败的侵扰,是廉洁教育的根本目的。

第二篇:腐败现象增多的原因:

1、 制度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客观上导致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见缝插针、伺机而动——利令智昏、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坠入犯罪深渊。

2、 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上级不易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管监督、群众不能监督、体制不利监督——导致权力成为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搞腐败的工具——最终锒铛入狱。

3、 选人用人风气不够端正——选拔和任用干部过程中——推荐不公、考察不严、选拔不准、任用不当——人情风、关系网、走后门风气不正——缺乏公平、公开、公正、民主、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为跑官要官、卖官鬻爵留下了空间。

4、 腐朽文化涤荡不够彻底——陈旧腐朽封建残渣泛起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涌入——意志薄弱,蜕化变质。

如何治理腐败

一、 强化一个能力建设——反腐倡廉能力——控制腐败的能力

二、 健全两方面的体系

预防 和 惩治

三、 抓住三大关键环节

1、 加强教育引导,筑牢“不想贪”的防线

抓好全党全社会的教育也抓好重点对象的教育

长——推荐、考察、选拔、任用、考核全过程

宽——廉政进社区、学校、家庭、企业、农村等

高——高危人群与高位领导,人事权、财权、物权的领导和公职人员

深远——重点行业、岗位、人员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

既要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又要推动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 健全制度体制,扎进“不能贪”的篱笆

基本制度——前(报告制度、收入申报制度、行为规范)中(权力制约监督)后(惩处追究) 配套制度——配套体制改革、公开制度、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 落实制度——制度重在落实、关键在落实。

3、 强化监督惩处,高悬“不敢贪”的利剑——改变“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法纪监督太晚”的局面——克服监督乏力的弊端,实现监督合力、重点环节监督、重点部位、薄弱环节、高危职位的监管——法律的震慑力,杀一儆百。

四、 牢记四句话方针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第三篇:谈腐败原因与整治措施

一个阶段以来,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反腐倡廉,反腐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然而,贪官抓了一批又一批,杀了一个又一个,贪污腐败仍然难以遏制,并且包括我们各种 专业监督机构,如监察机关,反贪局,纪委中的一些人也被金钱俘虏,被腐败之风吹倒。习近平同志加大反腐整风力度,体现了党和政府治理腐败现象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起中国官场的腐败,中国老百姓可以说个个咬牙切齿和深恶痛绝。目前中国官场腐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基本公开化了。中国官场腐败的猖獗可以说是真的已经病入膏肓了。因此,我们应该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这是铲除腐败的关键环节。

据统计,1995年五万元以上的贪污受贿案件有7725件,到2011年,查办数量36447件,大幅度上升的同时,数额100万以上的案件就有1319起。而且腐败案件是上下串通,内外勾结,纵横交错的。如沈阳的马向东案,16个一把手全部翻船,百余干部涉及其中;赖昌星案,设计28个单位;东方锅炉集团4名主要负责人集体作案,涉及2046人,其中地厅级76人。不仅如此,腐败群体开始由低层向高层发展。2003年高职务腐败案件涉及22986人,纵观改革开放的这30年中国共有420余万党政人员受处分,其中465人是省部级官员,包括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陈希同、陈良宇和薄熙来。单是从2007至2012年五年间被处分的就有66万人。 我认为产生这些贪污腐败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腐败分子只信仰金钱和利益,他们不是共产主义者。和平年代少数中国共产党员是投机分子,他们入党的动机就是不纯的。他们入党为了提干,提干为了有权,有了权力就有了自己荣华富贵的资本,总之入党是为了个人名利,这些人一开始就没有共产主义信仰。也有一些党员,入党时是满怀抱负,为国为民,立党为公的,然而经不起物欲的诱惑,动摇了当初的信仰,他们成为腐败分子,他们也就不再是共产主义者了,他们的信仰被金钱迷失。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我们党当前和今后的一件大事,是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根本所在,切不可有丝毫含糊或疏忽。没有信仰的组织不可能有凝聚力、战斗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已经成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手段,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空前强烈,加之一些理论家崇尚西方国家的政治,贬低共产主义价值观,推波助澜,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对我们的思想形成冲击,使一部分人思想迷惘、信仰迷失、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祸国殃民。

二、迷失了信仰,心目没有了共产主义道德防线,一些人的思想行为就失去了准则。比如,一些党员干部公开说什么,为了搞活经济,只要不违法的事都可以做。号召人们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消弱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教导人们实用主义、本位主义和自私自利,这些实际是极端腐朽的世界观,连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都不齿。君不见资本主义国家还在讲诚信和道义、讲社会责任感、讲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并不是不违法的事,只要对自己有利,不管多么不道德都可以做。

三、信仰迷失造成意识形态的浑噩,是一些党员干部行为不端的根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可想而知,什么荒唐的事都可能做的出来。贪污腐败,追求浮华,对一些没有灵魂的人来说就并不奇怪了。因此,我们的党应该坚持党的经典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绝对不能丢。如果在理论上摇摆不定,看不出理论是强大的精神武器,在理论上搞实用主义,就很容易导致信仰不坚定。现在一些贪污腐败分子,不信仰共产主义,去信仰封建迷信,求巫婆神汉,烧香拜佛,为自己消灾,从他们的行为中已经没有一点共产党人的样子。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大旗,宣传共产主义信仰,在全党全国大力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宣传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通过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落实到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

四、说到信仰问题,有人就会提出市场经济体制与共产主义世界观能否相容的问题。有一部分人认为现在我们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与共产主义思想是相互排斥的,一个讲公而忘私,一个讲利益机制,因此,市场经济阶段共产主义思想显得较遥远。实际绝非如此,因为人类活动的进步动因从来就是利益机制在起作用,没有利益机制人类就不会有发展进步。共产主义思想也是一种利益机制,只不过这种利益机制是把人类原始的为个体物欲满足的生存需要,转化为贡献社会为大众谋利益,从而为个人获得组织归属、社会尊重和自身价值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级论认为,人类皆有五种基本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及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层次递升,前两个层次是较低级的个人基本生存需要,后三个层次是较高级的社会心理需要。对社会事业的追求主要源于社会心理需要。因此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应该正确把握组织成员的需要,采取有效激励方式,使组织成员为组织总体目标服务。这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激励方式,激发共产党人的高层次需要,及 高尚的追求,树立起全党共同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科学的激励方式,组织的功效将大打折扣。只要激励手段科学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能用共产主义世界观激发全体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性。

针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领导贪污腐败现象 。整治措施如下:

一、加强与完善反腐败立法,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之下反腐倡廉的法律秩序与环境。首先,需要加强反腐败犯罪的立法,当前要尽快制定一 部专门的反贪污贿赂法。其次,要改革和调整惩治腐败犯罪的刑罚方法。第三,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反腐败犯罪的专门机构,并相应扩大其独立性和权能。 第四,改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法,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坚持严格执法。

二、继续建立、改革和完善反腐倡廉的公职人员队伍,提高公务人员自身的免疫力。(1)改革原有的干部制度,建立严格的公职人员选拔任用、考核和罢。(2)严格实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严格限制公务人员接受馈赠和额外报酬。(3)实行干部回避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4)提高公职人员的薪俸待遇,严禁公职人员经商和兼职。(5)加强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继续建立和完善反腐败犯罪的监察和监督机制,预防和控制腐败犯罪的产生。①我们要继续加强监督立法,把监督机关的权力法制化;②要强化监督机关的职能,加大监督力度;③要提高监督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意识,树立监督观念;④要建立健全行政、经济等有关监督制度,完善约束防范机制;⑤要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网络。

四、继续开展对腐败犯罪原因和对策的深层理论探讨,不拘泥于对东西方现有理论的解释与说明,争取创新与突破,为反腐倡廉提供新的理论武器。

总之,只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了,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够在全体党员心目中确立,共产党人才能够自觉地在自身行为上体现共产主义道德。那些与党离心离德、贪污腐败的人才会没有市场。党的整个执政体系才会进入健康状态,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才会得到加强。只有把党自身建设好了,执政能力提高了,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固,我们党才能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第四篇:“一把手”腐败:原因与防治

于学强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聊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山东聊城 252059) [提要]长期以来,对“一把手”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一直是个焦点、难点甚至是盲点问题。导致“一把手”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于“一把手”自身素养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基于权力的膨胀性与对“一把手”监控不力等客观因素。防治“一把手”腐败问题,重在防。为此,既要合理分解和配置“一把手”的权力,又要加大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的监管力度,加大群众监控,通过推进信息公开为媒体与群众监督提供条件。

[关键词]一把手;腐败;原因;治理

“一把手”指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班子中担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一把手”居于核心地位,起着重要作用,是第一责任人。长期以来,对“一把手”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一直是个焦点、难点甚至是盲点问题。从2009年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目前最重要的趋势是“一把手”成为贪污腐败渎职犯罪的重灾区,一些资料数据显示,

[1]“一把手”犯案比例超过50%。基于此,分析“一把手”腐败原因,探讨解决策略相当重要。

一、“一把手”腐败的原因分析

导致“一把手”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于“一把手”自身素养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基于权力的膨胀性与对“一把手”监控不力等客观因素。深入剖析“一把手”腐败的原因,既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内因与外因的基本原理,也要结合特殊场景下的中国实际。

(一)导致“一把手”腐败的主体素养因素

从一般意义上讲,一个社会的政治腐败是由于当权者的行为腐败,而当权者的行为腐败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腐败,之所以出现思想腐败还是由于自身素养不高,无以驾驭利益诱惑下的膨胀的权力。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的“一把手”腐败,也是基于此。纵观“一把手”思想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公仆意识差。马克思曾针对巴黎公社的职员,提出过官员应是社会公仆的思想。而后,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老一辈革命家一直强调公仆精神。但是,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表明,在既往的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确保所有干部成为人民的或社会的公仆。“一把手”之所以变为腐败分子,主要是因为没有摆正公仆和主人的关系,把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权力变成为攫取私利的工具。正如邓小平所言,“当前,也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2](p332)二是官本位意识强。虽然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拥有近90年历史,执政60余年的大党,但官本位的封建意识、家长制作风从来都没有荡涤干净过。邓小平指出:“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2](p331)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一把手”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的私利,凡事都尊崇上级的等级观念,同时注重自己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苛求下级对上级的唯命是从,特别是不允许下级与民众监督自己。实践表明,死死抱守官本位思想,不将被监督培养成一种习惯是导致“一把手”腐败的重要原因。三是法制观念弱。很多“一

1 把手”腐败之前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法不责众心理、随波逐流心理,认为自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所以才敢置党规国法不顾,归结原由还是法律意识薄弱。“重庆聂江桥垮塌案中负主要责任的原县委书记张开科在位时,工作人员找他学法律,他竟然说:‘学法,学法,学啥[3](P328)子法,我就是法。’”作不“一把手”对法律的漠视,自然是导致违法乱纪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而现实政治社会中法制执行力不足,违法乱纪惩治不力则使原本法制观念就淡薄的情况雪上加霜。四是理想信念淡。有些干部虽然身居高位,是某一层级的“一把手”,但他们理想信念淡薄,根本不相信马克思主义,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对社会主义不抱希望,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认为这些都是虚的,只有金钱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他拼命将自己手中的权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钱。成克杰、胡长清、程维高等都是党政“一把手”,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却早已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出路。胡长清曾对对移居国外的儿子透露心迹说:“总

[4](P110)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有两个国籍,将来就有余地了。”由此,“一把手”的思想信念动摇,是其堕落成贪官的最根本也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二)导致“一把手”腐败的监督体制因素

“一把手”腐败某种意义上是由于“一把手”体制所致。在“一把手”体制下,权力相对集中,造成了对“一把手”监管的真空。从纵向上看,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上级不想监督。在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下,上级组织的监督对“一把手”是最有权威和最有实效的监督。但是,由于特殊的干部选拔任用关系,作为上级的领导对下级“一把手”多重使用、轻监控。上级不想监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上级领导担心挫伤“一把手”从事主要工作的积极性,于是对其“细枝末节” 的违纪行为不再关注,导致他们在腐败的深渊中越陷越深;有的上级领导对下级“一把手”也搞“感情投资”,予以适当“照顾”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有的上级领导与下属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更不愿为之冒险。二是同级不能监督。我国的监督机关一般是实行双重领导的体制,既受上级监督机关的领导,又受各自所属系统的同级党委和行政首长的领导,这就使专门监督机构在实际的运行中成为当地党委或政府的一个工作机关,其权力和经济来源都会受到监督对象的直接影响和制约,在客观上使两者形成为一种附属型的隶属关系,缺乏独立性进而造成在监督环节上的“弱监”、“虚监”和不敢监督的状态。目前,同级监督中普遍存在着事前基本没有监督,事中基本难于监督,事后基本不能监督的弊端。三是下级不敢监督。现有的政治体制之下,下级的政治命运实际上不是在其服务的民众手中,而是在上级领导手中。按“经济人”假设,追求利益所得是人的本性,下级监督上级的成本高、风险大。为此,他们往往是由于受制于乌纱帽的利害关系而敢怒不敢言,这在现实中时常表现为下级的沉默。从横上看,虽然我国的监督体系包括了党的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形式,但各种监督之间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监督主体缺乏明确而规范的监督标准以及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配套措施等问题,执法监督机构相互配合不够的问题,各个监督机构各自为政且使具有互补功能的监督手段和权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都制约了监督的质量,导致了无法真正发挥监督体系应有的整体功能和作用。所有监督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党务政务公开、“一把手”工作的透明性。但是,我国不少地方和单位存在着党务政务透明度不高,“一把手”工作神秘化的问题。所以,这些监督类型很好地配合

2 还有待于政治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在民主政治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下,民众监督权利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公民的举报也举步维艰,更使监督成效大打折扣。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上看,监督“一把手”难方面的最终原因还是由于“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目前,“一把手”在党委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行政领导班子中处于统帅地位,在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实施决策中处于指挥地位,这种情况模糊了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等不同职能的权力界限,破坏了权力结构的科学性,实质上否认了权力内部的必要分工与行使的规范化,使“一把手”的权力绝对化,很容易滋生腐败。邓小平在分析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并进行了批评后,也曾严肃地指出:“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中心任务已经不同于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极为繁重复杂,权力过分集中,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p329)

(三)导致“一把手”腐败的管理体制因素

在现行的领导管理体制中,“一把手”的产生受制于上级,在其产生以后上级也非常“关爱”他们,但在具体的管理方面有时却鞭长莫及。而作为同级的领导成员中,“一把手”受的制约是非常小的。由此,在一级党政机关中,“一把手”拥有强势的人财物权,“一把手”负责制也使权力过分集中于主要领导人。这种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方式,使监督制度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权力的实际运行中,“一把手”负责制演变成为脱离民主集中制的家长制,进而形成了“‘一把手’是绝对真理,二把手是相对真理,三把手是没有真理”和“开支一支笔、用人一言堂、大权一把抓”的局面,其腐败正是由现行管理体制的这种缺失所造成的。一是“开支一支笔”。“一支笔审批”最大的制度缺失是对权力缺乏相应的制约和监督,使所有的计划、预算在权力者面前变成一纸空文和任意揉捏的橡皮泥。正是由此,从干部任免、工程招标到土地出让,从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到公费娱乐交际等,利用“一支笔”贪污腐败和中饱私囊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用人一言堂”。 全国人大代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余敏辉指出,“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其根源是个别主要领导干部高[5]度集权。”说人事权是“一把手”手中最强势力的权力,“一把手”之所以缺乏监督从某种意义上在于他手中拥有人事权,掌管着下级的政治命运。在“一把手”说了算的氛围中,用人大权的独揽导致了权力寻租的现象。“一把手”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不是按规则办事,而是违反组织程序进行专权、擅权,其个人意志常常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到权力运行的过程,以致任人唯亲或在选人用人中违法违纪的合法化。目前,有些地方政治社会出现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都是“用人一言堂”所致。三是“大权一把抓”。有些“一把手”喜好大权独揽,在权力占有方面有着强烈的欲望,好像大权独揽才能显得有地位、有权力、有威信。现实政治生活中,无论是对“一把手”决策方面的个人主义、长官意志,还是对他们在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方面的为所欲为、独断专行,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责任追究,这进一步助长了“一把手”独断专行的作风,导致“一把手”最终走向腐败。

二、“一把手”腐败的防治策略

防治“一把手”腐败问题,重在防。因为“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减少腐败交易发生以前潜在的机会和受贿动机,而不是一味强化事后惩治。”[5](P7)若要遏制腐败于既成,不仅要加大教

3 育力度,惩治力度,还要加大监管力度。针对中国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分解“一把手”的权力,推进监督体系建设最为关键。

(一)合理分解配置“一把手”权力

鉴于“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缺陷,我们必须注重从体制上解决“一把手”责任无限和权力无边的状况,对其权力要进行科学的分解配置和制衡。为此可试行权力分治,对“一把手”的权力首先分清哪些是决策权、哪些是执行权、哪些是监督权,党内应分设党委会、执委会和监委会,将三种权力适当分解,在权力的构架上达到彼此大致的平衡。黄百炼认为要解决“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就要正确发挥“一把手”的决策作用,从决策权力的分解和制约、程序的规范、方式的变革、失误的追究等方面来完善和建构系统的、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机制,推进正确的集中。同时,必须对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建立完善的权力运用规范、控制和制约体系,使“一把手”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始终成为谋取公共利益服务的工具而不变质。现阶段,我国要实现“一把手”权力配置的规范化,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法从政的原则;实行权力的分散配置,防止少数机构或“一把手”过度集权和专权;正确赋予和及时剥夺“一把手”的权力;保持“一把手”权力和人民权利的对称,使人民权利能够制约“一把手”权力。[7]在政治实践中,2003年6月,神木县委将各单位“一把手”的财务权力分由副职分管,一些重大决策权也进行合理分解,既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一把手”腐败问题。2004年1月雅安市雨城区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党代表们选举了党代会内设的监督委员会,使党代会的监督职能实质化、日常化,是对监督全委、党委、纪委和“一把手”的制度创新。中共中央党校的任铁缨教授曾在《人民论坛》撰文《监督“一把手”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指出,应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基本环节,在领导班子讨论决定问题时,实行民主集中制,“一把手”同其他班子成员一样,只有一票的权利。这一票的权利之所以在有的时候被无限放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一把手”权力运行不规范。比如,在会议议题的确定上、在会议讨论的引导上、在表决方式和表决程序的选择上,“一把手”都有很大的操控权,可以设法让自己愿意通过的事项通过,让自己不愿意通过的事项被否决甚至根本拿不到会上讨论。要防止这种滥用权力,就得从“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具体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比如,在常委会议题的确定上,不能只由“一把手”说了算,可以规定只要有两名以上的常委同时提出,也必须列入会议议题。再比如,鉴于“一把手”的发言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应规定“一把手”“末位发言”制,禁止“一把手”以总结性发言代替表决。近年来浙江省余姚市在合理配置“一把手”权力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当然,仅用一种方式明确其权力范围显然是不现实的,无论以哪一种方式来明确“一把手”的权力,关键是要使“一把手”权力特别是用人权与财物权的内容和边界都很清楚,这样对“一把手”开展监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历史证明:“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8](P12)方才休止”。为此,加大对权力的监督是避免权力腐败的重要举措,而对于“一把手”的有效监督主要来自于上级。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重点应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要加

4 强巡视制度建设。目前党政“一把手”一般由上级提名,在这种权力授受的框架内最有力的监督只能来自上级。巡视组受上级党组织委派,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不受任何其他机关或个人的干涉,并且巡视组下去后的所有经费自理,巡视人员对于被巡视地区、单位的“一把手”而言也是“生面孔”,是一种有效的体外监督。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巡视组是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的措施之一。”[9]加强巡视建设,应关注以下五个主要方面:一要选好配强巡视干部,特别要选好巡视组长,保证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形象好的优秀干部参加巡视;二要加强对巡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认真研究相关激励机制,确保巡视人员的公正、清廉;三要把巡视置于党内监督的总体布局中把握,与其他监督制度有效结合,与各级党委、各个监督部门有效配合,保证监督工作的统一性、协调性,形成监督“一把手”合力;四要加大巡视次数与频率,使“一把手”经常有被监督的压力,不敢松懈,更不敢胡来;五要在扩大巡视力量的同时,加大巡视成果的运用,避免将巡视做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二要加大对“一把手”责任追究的力度。在现行体制下,“一把手”权力越来越集中,要使其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要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如果“一把手”在决策时搞“一言堂”,选人用人时搞暗箱操作、任人唯亲,在干部管理上放任甚至纵容干部违法违纪,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在的责任追究条规,散见在各个文件中,应该整合,专门出台一个针对“一把手”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个制度要细,更要具备可操作性,做到有责必究,防止出现能上不能下、易地做官现象。这样,就迫使“一把手”在决策时能发扬民主,三思而后行,尽量做到科学决策。也促使他们在用人上多听听不同方面的意见,对下属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出了问题就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而不致于带病提拔。

(三)推进监督“一把手”体系

目前,专门监督机关、监督部门与民众监督职能发挥不力、协调配合不够,对“一把手”监督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有效预防“一把手”腐败的监督体系,是导致“一把手”腐败的体制因素。为此,必须推进监督“一把手”体系建设工程。一是加强专门机关监督的力度。以权制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不仅西方三权分立中体现了这种精神,列宁也曾经设想党代会产生监委会与执委会,以加强以权制权的力度。目前,推进以权制权应改变现有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由双重领导变为垂直领导。虽然纪委从党章的规定上有权监督同级党委和“一把手”,但实际上很难做到,由于实行双重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受同级“一把手”的制约很大。实行垂直领导后,纪检监察机关可放手开展工作,“一把手”的行为就会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同时,应结合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官员财产申报方面的规定,加强对“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审计,尤其要对“一把手”的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加强监督力度,对负有经济责任的“一把手”,进行任期内和晋升、调任、转任、退休、辞职等离任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按程序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并把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一方面对“一把手”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促其整改,另一方面促使审计部门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推进同级监督。同级监督,领导班子之间的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实施有力监督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在有些班子内部,缺乏必要的监督,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则掩盖矛盾和问题。这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同级班子成员特别是“班长”,一定

5 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班子成员既要自觉维护“一把手”、尊重“一把手”,又要大胆监督“一把手”。作为“一把手”,既要勇于监督班子成员,又要自觉接受班子成员的监督。三是推进信息公开,加大媒体与群众监督。扩大民主,公开“一把手”的公务活动、职权范围,逐步将监督延伸到干部工作的八小时以外,让广大民众知晓监督的内容,是发挥其有效监督作用的前提。“在政治领

[10](P72)域中民主越广泛,公众监督的机会就越多,抑制腐败滋生、蔓延的政治压力就越大。”从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发现案件的情况看,公众监督仍是重要渠道。引导公众监督,关键是要加大对其保护力度,这一点可以学习美国等国家的有益做法。①要关注网络监督,正确运用其监督主体虚拟化的实际,合理规范与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另外,还要加大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新闻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力度,特别应对国家新颁布的约束性文件、规范性文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信息的开放性。比如,当前通过加大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宣传,让民众更多的了解“8个禁止”“52个不准”,更好地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特别是“一把手”的从政行为。

另外,有效治理“一把手”腐败,离不开提高“一把手”的实际素养,监督作为外力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为此,黄百炼指出要通过建立对“一把手”培训的专门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一把手”参加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把手”任职资格认证制度[7]等方面工作提高“一把手”的内在素养,防止腐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晓,任雪.学者总结09年腐败现象:涉案人级别高向基层渗透[OB/BE].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fanfu.people.com.cn/GB/10553652.html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皮钧,高波.治政论制度化时期执政党建设核心问题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4. [4]金强.反腐镜鉴录60个贪官的真实案例[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5]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讯新闻网.[OB/BE].http://news.hexun.com/2008-03-16/104497503.html [6][美]苏珊·罗斯·埃克曼.腐败与政府[M].王江,成文浩译.新华出版社2000. [7]黄百炼.预防“一把手”腐败的若干思考.[J]广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8][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 [9]李龙云. 加强党内监督做好巡视工作.[R]贵州日报2008-02-26. [10]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于学强(1973-)男,汉,山东茌平人,博士,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聊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建研究。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聊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252059) 电话:06358238309(办),06358539505(宅),13581180248。 邮箱:yuxueqiang@lcu.edu.cn ①美国对检举人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依法责成打击报复的领导人停职,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2.雇主不能解雇有检举行为的雇员,也不能为他们创设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3.有检举行为的雇员有权对不合更年 工作安排提起诉讼。参见梁国庆主编《中外反腐实用全书》,新华出版社会1994年1月版,第124页。

第五篇:中国腐败原因及防治措施

徐州工程学院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措施主题班会总结

学 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2机制3班 姓 名:乔珍楼 学 号:20120607336

2012年12月06日

前言:

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加剧了官民的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一、 腐败的具体案例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涉嫌纵容包庇其弟贪污、杀人、自己贪占,受贿数10亿元

刘志军(1953.01—),男,汉族,湖北鄂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2011年2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免去其党组书记职务。2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免去其铁道部部长职务。2011年12月28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决定: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负主要责任,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另案一并处理。2012年11月4日,十七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中纪委关于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作出的给予、刘志军开除党籍的处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董事长陈同海受贿近2亿元

陈同海,男,汉族,大学文化。1963年3月参加工作,197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7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同海做出一审判决,认定陈同海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陈同海在担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和兼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钱款数额巨大;利用职权为情妇谋取巨额不正当利益;生活腐化。陈同海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其中受贿问题已涉嫌犯罪。

原广东省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主任罗荫国贪污、受贿5000余万元。

目前有关方面初步掌握的罗荫国犯罪证据颇为惊人,在罗荫国的办公室和家中仅仅现金就被搜出近1000万元,其中办公室所存放的现金约6万元,这些现金被初步认定为罗荫国在春节前后所收受,尚未来得及转移处理。除大量现金以外,在罗荫国的办公室和家中还搜出近百幅名贵字画,十多块劳力士手表,以及罗荫国和其他女人的大量出国合影照,其中包括若干女公务员。在接受调查期间共交代了100多名有问题的处级以上官员。

以上的案例让我们心惊,但这只是冰山一角,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官员腐败案件,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腐败官员,他们像蛀虫一样,蚕食着我们的国家根基,吞噬人民的利益,对国家、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滋生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

二、 原因分析

1、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我们的国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注重对经济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对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建设,致使,社会风气不走正轨,人心浮躁,充满功利。

2、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我国的各种监督机制并不完整,权利缺少有效的监督。人民维权意识不强。人民举报和监督渠道的匮乏,政府工作的不透明化都是导致腐败的原因。

3、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我国的法律起步较晚,在一些方面存在着盲点和空白。一些官员利用这个来为私人谋取利益。对腐败的处罚力度不大,从以上可以看出,贪污数十亿元的结果只是开出党籍。处罚的配套法律完善。

三、 解决方案

1、加强社会道德的建设

我们国家的政策应有所改变,不应继续把主要任务放在经济建设上,应关注我们的社会建设和民生工程。当然,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固然重要,可是当经济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协调时,必然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贪污腐败就是其中一例。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社会建设不能落后。加强对人民社会道德、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观。构建“以德倡廉,不想腐败”的道德防线。让社会消化一下我们经济发展成果。加强政治伦理建设,以德倡廉,强化公职人员的廉政、勤政意识,引导公职人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塑造一批廉政、勤政的道德楷模,发挥榜样的影响和辐射作用,通过树立公职人员廉洁公正的道德形象来形成全社会廉洁的风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2、完善法律运行机构

完善法律在处理贪污腐败问题上的盲点,加大处罚力度,让检查人员在处理腐败问题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法律可以上人民更好的监督官员的权利使用。让公职人员心有所忌惮。加大处理力度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威慑公职人员,让他们不敢贪污。当然,法律的完善更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

3、拓宽监督渠道

腐败问题的出现,和监督力度不大有直接的原因。目前在我国,人民的维权意识和参与国家管理意识证在逐步增强,然而,却缺少相应的渠道,让人们无所适从。我们可以设立群众意见箱来了解人民的看法,开通热线电话来关注人民的心声,开设网站来让人民参与到权利的监督中。当然,政府工作的透明化是必不可少的,那是人民监督的依据。近些年来,很多高官都落马于人民手中,也说明了人民的力量。在对权利的监督中,媒体也是一把利剑。所以,让媒体独立于政府之外,以方便其更好的表达人民的心声。

四、 总结

通过以德倡廉、监督保廉、以法护廉、俸禄养廉,为防范权力腐败筑起一道思想道德防线,提供一定的经济条件,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从而使为官者、掌权者“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愿腐败”,进而达到防止权力滥用、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目的。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主干力量,我们可以改变社会的发展轨迹。所以,我们要培养我们对社会关注的习惯。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国家事务管理、监督中。从自身做起,拒绝贪污腐败。做一名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针对腐败现象,我们应该不畏强权,声张正义,敢于同腐败的公职人员斗争。当然,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学习,只有掌握一定的能力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国家管理中去。

上一篇:古代诗歌的抒情范文下一篇:固定资产报废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