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腐败现象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秘书腐败现象范文

反腐败论文腐败现象论文

腐败产生的文化心理分析

摘 要:对于腐败问题的研究,研究者展开了多视角的研究。有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但是无论哪一方面的研究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腐败产生的文化原因进行分析,从官本位、从众心理、人情文化和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等四个角度展开讨论。

关键词:官本位;从众心理;人情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文化影响着人的生存状态,也影响着由人组成的政府。任何一个政府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人设计的,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里运行的。我国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所以一定的社会的文化对腐败的产生、认定和预防及解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如此,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不利于腐败形成的文化对防止、减少和消除腐败是重要的。

1 官本位文化与腐败

以官为本、以官为尊、以官为荣、以官为求,是官本位文化的特征。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是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价值。在以官为本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官就是人们评价人成败、荣辱的准绳、尺度。官成为了全社会价值判断的中心。这种文化在中国的根深蒂固,带来的是人的价值取向的扭曲,也是造成官场腐败、官员堕落的原因之一。中国不断产生的官场腐败,原因正在于官位的有限性。越高级别的官位越少,但谋求者却是人数众多。

在这种极为不平衡的供求关系下,为了某个官位,人们是不折手段,滋生了官场的各种腐败和习气。官文化提倡的“官尊民卑”导致两种意识的产生。官尊产生了官员的特权意识,民卑导致了公民权利意识的淡薄。这两种意识都不利于反腐败。

(1)官尊—官员特权意识。特权意识是官本位文化中官尊思想的必然产物。从官与民两个方面不同的心理得以表现。就官员而言,各级的官员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权力,他们把这些权力看成是官职赋予的,而不是人民赋予的,把权力看成是官员所特有的,理所当然的。正是这种特权意识的存在,他们就把用特权追求来的利益也看成是天经地义,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腐败行为。在当代中国实行的是退休制,到了一定的年龄就的退休。而当他们鉴于对权力的即将丧失,将原则、纪律等统统置之度外,进而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出现了不少的“59”现象。这种现象其本质还是对于特权的依恋,把权势的损失,用金钱来弥补,追求心理平衡。当这种意识在官场中蔓延开来时,做官不谋私成为让人不可理解的怪事,做官不摆谱,不铺张,反而有失官威。正是基于上述的种种认识,腐败便在官场中蔓延开来。从民众的方面来看,由于官员特权的存在,官员的特权往往凌驾于法律之上,使得民众长期以来是信官不信法,遇事求官,层层上访,而不是诉诸于法律。这样官员的权力便有了发挥的余地。遇事的求官不求法,强化了官员的特权,也巩固了官员的特权。

(2)民卑—民众权利意识的淡薄。由于“官本位”文化在中国的

根深蒂固,人们视地方官员为“父母官”。地方上的首席官员就是地域内辈分最高的家长,是绝对的权威。而广大的子民服从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在未经过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让人们接受官与民平等的这样的意识是十分困难的。正是这种民卑意识的影响下,人们对政府官员的行为在毫无意识、从不质疑的态度中接受。人们并未意识到政府的行为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政府的腐败是对社会、对公民权利的严重侵犯。基于上述的认识,当腐败产生时,腐败很难遭到社会力量的抑制。虽然人们也是很痛恨腐败,但是人们仅仅把反腐败当成是政府的事情。即便是有人对腐败进行揭发,很可能是石沉大海,甚至很快就会遭到一连串的打击报复。在西方国家公民和社会团体在纠正政府行为、防止腐败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已成为了宗教般坚定的信仰。当整个社会都自觉的起来反腐败,那么腐败的行为也将不得不有所收敛。

2 人情文化与腐败

在中国,一个人从生的一刻起,就决定了他一生存在于至亲、宗族、姻亲、师生、朋友等种种关系之中。这些关系相互交织,相互连接,构成了如同蜘蛛网般牢不可破的关系网。而我们做人、处世都很难离开它,否则我们很难立足于这个社会。这本是一个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在一个法制比较不完善的社会时,关系网则在腐败形成中成为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在我国人情文化特别的浓厚,人们常常把人情看得高于一切,即使是法律、制度、纪律也在人情面前显得软弱无

力。人情文化通过以下三个层次作用于腐败。

第一层是纯粹是由围绕在官职周围的各级官员所组成的“官网”。对于官员个人来讲,他们牢牢的缠绕在网中,使得各自的权利在此得到维系和保护。首先,通过此网他们可以谋求升迁,使得自己的权力进一步增强。靠“官网”得到的升迁,就破坏了用人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原则,使有才能的人不能到岗上任,影响到政府办事效率。而在这些靠“官网”谋求升迁常常涉及到一些金钱和利益的互相交换,也导致腐败的产生。其次,当他们腐败或其它的违法行为被发现时,也可以通过“官网”来保护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免于处罚或减轻处罚。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许多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同这种“官网”的强大保护是分不开的。

第二层是以官员的权力为中心,由血缘关系为准绳构成的“情网”。先天血液关系,加上 “官官相护”的后天网络,衍生了由官员和他们的亲戚、子女形成的特殊阶层。这样血缘关系和官职的相互结合,权力通过血缘宗法的网络进行流通,扩大了权力的辐射范围。同时把法律对官员的人事管理等权力架空,利用职权为亲戚、子女谋官职,它本身就是腐败,还导致了进一步的腐败。许多人手中没有权力,没有官职,但照样呼风唤雨,具有无可限量的隐性权力。由此导致的是当官成为了有势力宗族的特权,利用官职维护本宗族的利益。在这种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况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向心力。这也给反腐带来很大的困

难。

第三层是由以官僚为核心,由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的“社会资源网”。建立此网的目的是把官员的权力同其它行业和职业资源相结合。在这个资源网里,有官员、教师、商人、律师、记者等。他们一般都掌握着某些社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的相互补充势必带来更多的利益。他们把这些社会资源当成追求个人利益的工具,必定损害到其他人的利益,从而产生种种的腐败现象。比如,官商结合,官员把他们的权力转化成财富,商人则通过官员权力的保护来获得更多的利益,造成了商业腐败。官员的权力同教育资源的相结合,官员可能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为他们的子女谋求更多的教育机会或者为他们自己继续教育深造提供方便。他们的挤占更多教育资源的行为,在当前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也是教育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当前中国法制体系不完善,社会资源的关系网势必会把腐败现象渗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

3 从众文化心理与腐败

从众心理是指人的认识行为由于受到所在群体及社会环境有形无形的影响或压力,往往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原则以顺从环境,保持与众人的一致。这种心理实际上会对某些不良社会现象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的泛化与社会从众心理就有密切的联系。有些腐败现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团体压力所造成的。从众心理是以下方式作用于腐败。

(1)仿效方式。“随大流”、“法不责众”等等,都是对仿效从众心理的一种真实写照。根据人际影响的社会心理原理学,社会地位高者的行为常常成为社会地位低者学习、参照和仿效的榜样。前者的榜样行为大大的加强了后者模仿的动机,并促使仿效行为的形成。一方面当上下级都具有腐败的行为时,当下级发现上级的腐败行为时,他们会理解成为上级对自己的腐败行为的认同感,就更加肆无忌惮的腐败。另一方面,有些下级刚开始也许并没有存在着腐败的现象,他们起初对不正之风也十分反感并进行了抵制,但是在上级的腐败行为的影响下,这种正常的行为带来的却是不正常的后果,即得罪了上下左右处于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各色人等。久而久之,也就入乡随俗、习以为常。也造成一些人“别人如此,我也可以如此”的心理,觉得别人如此,自己不如此就是吃亏,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怪圈,由此“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前“腐”后继者,强化腐败扩展的势头。

(2)互励攀比方式。这种方式是指人们思想的相互激励、相互攀比,他促使人们的动机在强大上相互助长、强化。其直接结果就是腐败的横向扩展。当腐败在全社会形成一定气候时,腐败行为将相互强化形成腐败的链环助长和攀比助长。当腐败发生在其它个人身上,比如当他们看到同学、同事、战友、朋友因腐败而富裕起来了,吃的、穿的、住的、行的、用的都比自己好,自己什么说也是个有权力的人,岂能落他人之后,心理上总觉得不舒服、不体面、不风光。于是他们开始追求衣食住行的高档化,穿名牌、住豪宅、坐好车、喝美酒、抽

洋烟。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当腐败发生在某一具体单位内时,他们就认为大家都腐败了,我也腐败,责任能有多大。法律只是惩罚个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就很难被处罚。这种腐败的风气相互感染、激励可以使人更大胆腐败,腐败的程度日益严重。

(3)逼压强迫方式。逼压强迫是指群体在发现有人意见与群体不相一致时,会努力施加影响,促使其与群体取得一致,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即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制裁。在具体的单位内部,当腐败成风时,受群体压力的作用,廉洁的个体将承受难以忍受的心理疏远和孤立。一些人刚开始也不愿意涉足贪污,但是面对来自周围的各种压力又不得不屈服,尤其是对来自上级或领导的压力更是无力承受与抵制,因此,放弃自己的原则,而同流合污。另一些人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很快的就遭到冷眼、讽刺、挖苦,甚至挨整、被挤出官员的队伍。在现实社会中,这已经不是个例了。

4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腐败

每个民族的 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腐败得于产生、盛行的温床。

(1)“中庸”的思维方式。

“中庸”具有严谨的科学含义,一般指人们思考和行为时,要考虑

事物的“度”。但是,由于人情文化的社会基础的影响,“中庸”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所谓中庸思维方式就是人们在做事时,认为许多事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许多立场可坚持可不坚持,甚至不置可否,冷眼相看;在看待事物时,采取不偏不倚、骑墙善变的态度。在中庸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为官者不思进取,畏于创新。民众把政府的腐败视为自然之事。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的百姓走中庸之道,在问题面前采取骑墙的态度,明哲保身,或随势附和,见风使舵。明知某些官员有腐败行为,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而助长了腐败的风气,腐败之风也长期得不到整治。

(2)“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传统中国人同自然界的未分化状态与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心态,塑造出国人普遍的整体主义、经验主义、行为主义的方式。无论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非日常生活中,国人都习惯于对整体的直觉的把握和经验的体会。即没有培养起自己的主体性和个体性的自我意识。它强调严密的等级结构下的和谐——百姓对政府绝对的服从和上下级官吏的绝对服从。也因对“和谐”或“团结”强调,即使出了什么乱子,也不能捅出去,即所谓的“家丑不可外扬”。由此,这种气氛成为腐败的温床。

第二篇: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读后感

近日我阅读了《如何看待腐败现象》这篇文章,并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明白了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监管和牵制,当权者在运用人民赋予其的公共权力分配社会各项资源的时候,由于人性上的弱点,导致资源分配丧失公平。在未完全消灭私有制,消灭国家机器,实现共产主义的情况下腐败是永远不可能被消灭的,它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直到实现共产主义。腐败作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其发生和发展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和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的。认为腐败只有中国才有或者说中国最严重是一种偏激的认识,其实世界上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腐败比中国严重的都大量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与成熟阶段,各种观念的入侵与交织,经济的高速发展,反腐制度措施的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的综合原因导致我国的腐败发生率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有了相当大增加。但是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这种腐败的增加是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纵观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经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时基本都出现了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包括腐败在内的各种问题。同时,我学会了正确看待我党在反腐败工作上的决心和成效。第一我们要看到党中央对于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这些年,党中央每年都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国务院每年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项制度措施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腐败现象将会从根本上得到抑制。

最后我清醒的认识到目前腐败现象的严重性、案件类型多样性、作案手段复杂性以及反腐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肌体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近年来腐败形象屡禁不止,腐败活动向一些关键领域、社会领域扩散,中高级干部违法现象严重,一些腐败分子集政治蜕变、经济腐败、生活腐化于一身,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坏了党的形象,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毒瘤。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当前严峻的反腐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

正确的认识腐败与反腐败之后我们就要着手解决目前在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当前反腐败工作的要点,这个体系既要包括从严惩治措施,又要包括着力治本的内容,这个体系必须要把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统一起来,在思想教育、法律法规、权力监控、源头治理等方面多管齐下打出 “组合拳” 。光有制度没有落实,一切制度都将是空壳。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在利用群众监督时,必须拓宽监督渠道,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水平,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得到行使。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腐败问题会得到解决。

第三篇:怎样预防腐败现象

对腐败现象的分析

摘要:

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本文仅对当今政治场上以金钱和房产等为主的钱权腐败和以女色为主的权色腐败加以简单的分析,在前人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腐败现象 原因 权力 监督

从古至今的学者对腐败的定义数不胜数,本文结合我们此次的研究自己给腐败做了一个定义,即是:指国家公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或与自己有关人员的利益而滥用公职权力在行政、财务、公共事业以及其他方面进行的不良的社会行为和现象

腐败,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自从私有制出现以后,人类社会就有了腐败,只是这种现象在每一个国家的表现不尽相同罢了。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贪污腐败的现象并不少见,譬如唐朝的杨国忠、清朝著名的和珅之类的人,建国初期的“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之类的。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贪污现象不但无所收敛,反而愈演愈烈,动辄上千万、几个亿的贪污。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又要怎么样才能遏制这种不良之风的盛行,正如我们在研究中所讨论的那样:腐败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的结果,由人的自然性决定,只要人类还存于世上,那么任何措施都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现象,而不能完全根除它。在此仅结合我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1、道德观念淡薄

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处在社会的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道德理想迷失、道德观念错位、道德准则失范引起人们行为的失范,这种失范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就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

2、权力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监督失去了一定的控制。自古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对法律的蔑视,认为不管怎么做反正都没有人去管,为所欲为,

1

甚至是无恶不作。

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没有一套系统、有效的法律规范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罚。从建国到现在已经六十多年了,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

4、国家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也在快速的发展中,货币也跟着不断地贬值,但是公务员的工资并没有相应的跟上这个变化。目前我国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5、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特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竞争性,在市场中必然有对经济的追求,这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它的消极之处就在于它对于官员的腐败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总的来说,私有制是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它是一种追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错误价值取向;是一种无视法律权威和伦理道德的错误行为;是阻碍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多种蠹虫中较为肥大的一只;是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给予他的信任的公然抛弃和蔑视;是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亵渎和败坏。遏制腐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遏制腐败的方法

1、加强制度建设,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

制度是关于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它规定和塑造着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制度作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是社会秩序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利于人或者组织获取一种共识信念,从而使得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对于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同时,要加强反腐倡廉方面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

2、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筑牢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防线

现在不少领导干部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也缺乏廉洁自律和风险防范意识。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促进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廉洁从政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秉公用权、

2

廉洁从政、抵御风险、拒腐防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

3、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监督是关键。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当前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建设要突出四个重点:第一,加强党内监督。党内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都要加强,要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第二,加强人大监督。要合理界定党委、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职能,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人大和政府的职权界线,完善人大监督政府的法律、制度和程序。第三,加强法律监督。第四,加强舆论监督。当前,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并在推进改革、防止腐败和保护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新闻立法工作,推动舆论监督法治化,完善舆论监督外部环境的制度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总之,要使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紧密配合,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监督体系和网络,完善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

4、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重要作用

惩治腐败,必须从严。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威慑力。严格依法办案,提高执法水平。要健全查处案件的协调机制,加大查处案件的组织协调力度。要坚持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

5、合理调整公务员的工资标准

公务员的待遇低是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我们可以对公务员的工资进行一定的调整,完善职工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对遏制腐败问题的产生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6、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腐败现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跟政府工作的保密性有关,我们无法及时地了解到政府的工作动态信息,让一部分官员误以为无论他干了什么别人都不知道。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反腐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 3

有那么一些人顶风作案,对此我们应该坚决的查处,但是对于这样的行动应该在私底下进行,不要再大肆宣扬了,不然共产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完全的被毁了呢!

腐败问题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存在的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如果处理不当或放任自流,就可能会造成亡党亡国的严重后果。因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大学生要学会廉洁自律,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1.许洪刚. 浅析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趋向、成因及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6). 2.李洁. 构建我国腐败预防体系的思考.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2-01-15 3. 李中东.我国当前反腐败体系中的制度建设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2-04-01

第四篇:警察权力腐败现象透析

警察权力腐败现象透析 (题号147 管理学)

摘要:近年来,大批警察因权力腐败的问题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也给了我们很多反思,警察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警察权力运行与公民权益保障密切相关,警察权力依法运行,则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民的自由和权力,少部分警察的特权思想突出和滥用权力,导致权力腐败,则使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警察机关的形象受到损害,国家政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根基受到动摇。我们十分有必要对这警察权力腐败现象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通过现象看到警察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以便防微杜渐、标本兼治,确保警察权力的健康和良性运行。

主题词:警察权力腐败

腐败现象

现象透析

警察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

、贪污受贿等经济违法违纪问题严重,徇私枉法案件时有发生。公

(一)安机关内部一些管财、管物人员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私分公款,中饱私囊。一些人利用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权利,肆意向当事人收受、索要钱物,接受贿赂,有的地方公安部门集体违法违纪案件突出。徇私枉法案件主要反映在公安机关一些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有的不讲原则,置法纪于脑后,受利益驱动,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公正执法。有的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泄露工作秘密。有的为犯罪分子四处说情,开脱罪责,帮助其逃避打击。甚至还有少数干警制造假证据,毁灭、隐匿证据,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共同犯罪。

2010年7月7日,文强在重庆市某刑场被执行注射死刑。作为新中国第

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正厅局级高级警官,客观上说,文强在前期还是想干事,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先后主持侦破了张君案等多个大案,也得到了不少荣誉。但后来他完全蜕变了,成为一个霸气、匪气十足的人物,最终发展至大肆收受贿赂,生活腐化,包庇、纵容黑社会,由一个立过功的人变成了罪犯。 文强的蜕变有几点:一是理想信念垮塌,由追求事业成功到追求个人名利,从而导致;二是放松思想改造,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三是居功自傲,官欲无度,得不到满足,就牢骚满腹、放纵自己,直至滥用权力、违法犯罪;四是侥幸心理严重,自以为位置特殊,资格老、贡献大,而且是“办案专家”,就算违法乱纪,也轻易查不到;五是是非不分,滥交“朋友”,收钱就帮忙,帮商人赚钱,帮部下升官,帮黑社会藏垢纳污,最后帮上了不归路。正是由于有了以上几点从而导致文强贪污腐败,徇私枉法。文强的蜕变告诉我们,不管当了多大的官,还是百姓之一,不能搞任何特殊,否则,就离犯错乃至犯罪不远了,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遵纪守法的观念,想清楚“谁给的权,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才能始终保持本色,敬畏法律和制度。用薄熙来书记的话说,党员干部要始终与群众“一样”又“不一样”,这其中的“一样”就是,不管当了多大的官,还是百姓之一,不能搞任何特殊。文强做过一些贡献,但也得到了组织认可,多次提拔。但文强却觉得立了天大的功劳,谁都看不起,官欲无度,不得满足,就放纵自己,直至犯罪。文强在公安局副局长任上,一干就是16年,后来又做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局长,这主要因为他有一定的专长。但任职过久,呼风唤雨,对他的监督和约束就会困难,再加上个性张狂,作风霸道,同级、下级对其敢怒不敢言。市里已采取措施,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实行 2

制度性交流,这样既可预防腐败,又为领导干部多岗位锻炼提供了机会,也应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

(二)、非法刑讯逼供普遍。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贯反对法西斯式的审查方法,三令五申严格禁止,并将其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事实上,警察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且相当普遍,最近赵作海冤案的曝光,就是公安机关急功近利,为破案子从主观出发大搞刑讯逼供造成的,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刑讯逼供作为封建办案遗毒,至今仍普遍存在,毋庸置疑是警察职权腐败的一个缩影。刑讯逼供的消亡,有待于法制的健全和人民警察素质的提高。

(三)、重点岗位,要害部门的职务违法犯罪问题严重。近年来,一些缉私、车管、出入境、边防检查等重点岗位,要害部门的民警,利用手中的职权,给走私、非法越境、盗买机动车等违法犯罪分子开绿灯,当保护伞,从中获取非法利益等职务犯罪问题严重。有的地方整个领导班子和单位都烂掉了。

(四)、消极不作为,弄权渎职现象仍较大范围存在。一般的认为贪污受贿是警察权力的腐败,但是消极不作为也是警察权力的另一种形式的腐败。一些警察机关和警察人眼受特权思想和“法律虚无主义”的观念左右,在执法办案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工作作风简单粗暴,耍特权,抖威风,动辄以“管人者”自居,对待群众冷硬横推,漠视群众疾苦和公民合法权益。

警察权力腐败的原因的分析

警察权力腐败,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 3

质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紧密相联,警察权力腐败现象也不例外。

(一)、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为警察职权与私利的结合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警察是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国家机器中具有武装性的刑事执法和治安行政力量,承担着打击犯罪和管理社会的天职,这种性质决定了警察职业的与众不同。

1、权力集中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职权的多样性,即集武装、刑事、治安行政职权于一体,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机关都难以享有的。因此,警察不论职务高低,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权力过于集中就增加了腐败的机会和条件。一方面,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拉拢、贿赂、威胁警察;另一方面,中国有以吏为师的传统,警察的权力腐败必然败坏社会风气,由于社会风气的日益腐败,迫使部分群众为了办事方便,送给或许诺给警察种种好处,导致权钱交易的产生。

2、环境特殊。警察为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经常需要出入于一些藏污纳垢的场所,尤其是外勤警察,接触的社会黑暗面更多,极易受封建遗毒、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因为警察的腐败是对犯罪分子、犯罪团伙犯罪的支持,所以警察往往成为被拉拢、贿赂的对象,若不注意自己的修养,极易陷入腐败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由于警察经常要进行独立性活动,同时还要经常接触一些贵重物品和金钱,缺乏相对透明度和必要的监督,这势必为警察的腐败开了方便之门,导致类似于顺手牵羊式的挪用、侵吞钱财等腐现象的滋生乃至泛滥。

(二)、管理体制的弊端诱发着警察腐败的产生。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沿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警察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却成为诱发警察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管人管事相脱节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决定了警察人事权在“块”上,即地方组织人事部门,“条”即公安机关无权把握进人关、无权把握出人关,任免干部也困难重重。这样,形成管人的组织人事部门对于警察的德才了解不足,而了解警察德才的管事的直属领导部门无权管人。这让少数动机不纯、素质不好的人钻了空子,当了警察,继而违法犯罪,成为警察中的害群之马;这也极大地挫伤了一些有上进心的警察的积极性;警察违法违纪的案件,公安机关往往只有调查权而没有处理权,削弱了警察内部的反腐败力度,客观上助长了警察腐败的恶性发展。

2、财权和事权相脱节 。尽管以“块”为主,但“块”的地方财政困难,对公安机关爱莫能助。这样,要么警察为履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天职,不得不“找米下锅”,拉赞助搞收费,甚至提成罚款。这种情况下,乱收费、乱罚款等等的警察腐败就不可避免了;要么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警察执法不完整,腐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3、内部管理体制不顺。由于警种设置欠科学,分工过细过多,造成职权交叉。以路面管理而言,交警、巡特警、公路巡逻警都可以管理,出现了“一路三警”,难免发生争权夺利或推诿失职等腐败现象.机关领导对警察队伍暴露出来的问题,借口影响整体形象而加以隐瞒,姑息迁就。这导致了警察腐败风气的蔓延。

(三)、法制不健全是滋生警察腐败的重要条件

由于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大转变的历史时期,与警务工作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就拿法律本身而言,规定过于原则,幅度太大,给警察的自由裁量权太大。同一违法行为,既可以警告,也可以罚款,且罚款幅度很大,也可以拘留,甚至劳改。如此大的自由裁量权,任何制约、监督都将无能为力。由于法制方面的漏洞、缺口、盲点较多,以至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同时,我国公安政策的科学性、规范性、严密性不够,且又常常因人因事而变,缺乏相对稳定性。这样,不仅会发生认识混乱,执行困难,而且常常是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同一个案子,巡特警处理了,派出所又在进行查处,而且处理大相径庭。由于政策、法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很容易形成行政、管理、执法的不公正,难免导致一些居心不良者打着各种幌子、旗号,干各种违规违法的勾当。

法制不健全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监督体系乏力。目前,尽管对警察的监督形式多样,党内党外,内部外部,监督的机构也不少,如人大、检察、纪委、审计、内部督查、社会舆论、人民群众等等,可以称的上强大有力。但正像整个社会监督体系远不够完善、有力、有效那样,对警察行使职权还缺乏足够强大有力的监督运作体系,不少警察腐败很轻易地从监督网络中“游离”出来。

预防警察权力腐败的对策

当前警察队伍中存在的权力腐败问题,是社会生活腐败现象的综合反映,防治警察权力腐败,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地抓落实。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教育,坚固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公安机关的反腐败斗争和队伍建设,必须把加强对广大民警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强化反腐倡廉意识,坚固道德防线。一要抓好宗旨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公仆的宗旨观。二是要抓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才能使广大民警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事各项公安工作。三要抓好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职业习惯,认真履行好警察职责。四要抓好纪律作风和法制教育,提高广大民警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五要抓好典型宣传,系统地对广大民警进行法律法规、党纪政纪、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的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强化管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关键在于强化对民警的管理,选好人,用好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公安系统的功能。一方面要严把“进口”,管住“楼梯口”,畅通“出口”。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树正气、奖能人、激发民警的竞争意识,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三)、落实警务公开制度,实现阳光行政。 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效能建设规定,落实警务公开,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效能。要明确公开审批项目的依据、条件、程序、对象、范围、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努力增强公安警务工作的透明度。在抓好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失职追究等制度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警务公开机制,实行网上信息发布、网上咨询、审批管理系统,综合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警务公开栏、公开电话、公开办事指南增强工作透明度。

(四)、建立严厉的惩处制度,促进制度的落实。 严厉打击、惩处腐败分子,虽为治标而非治本之策,但严厉的惩罚能有效地维护法律和制度的权威,警示和威慑其后的腐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几率。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威慑力。

(五)、改革公安管理和保障体制,使之与职责任务相适应,并实行从优待警。公安机关实行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的体制,在历史上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这一要求。作为担负国家重要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公安机关,也应论证考虑在坚持党委领导的原则下,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应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民警察编制,应根据职责任务的需要,分类提出经费标准,分别由国家财政和省级财务统一下拨,罚没收入一律上交省以上财政,不予返还。真正做到吃“皇粮”而不吃“杂粮”,从源头上杜绝产生消极腐败的物质因素。同时,对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广大民警,应提高生活待遇,在倡导讲奉献的同时,从物质利益上对公安干警付出的艰辛劳动予以补偿,实实在在地认同他们劳动的社会价值,真正地把公安机关与其他一般行政机关区别开来,实行从优待警。

.

参考文献:1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 《致命错误》公安政治部编

群众出版社

3 警察组织基本属性与警察腐败(王丽君 2009第91号)法制与经济http:///detail/articles/20090912171211/

5 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职业风险与工作状况调查――中国警察、检察官、法官、司法、律师的生存状态全记录(钱欧阳) http://www.bokee.net/newcirclemodule/article_viewEntry.do?circleId=100744&id=390064

第五篇:如何看待当前的腐败现象

一、腐败现象的定义与产生的原因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利(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行为,都可以称为之腐败。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从历史根源上看,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流毒没有根本肃清,官本位思想在人们心中还有很高的地位。封建社会一朝升官便能发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思想还残留并且影响着一部分人,一旦这些人当官,便会想方设法搜刮钱财。从思想根源上看,我国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改革开放使西方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流入,加上长期受封建思想影响,造成部分领导干部法纪意识淡薄,权利观异化,不能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利,把权力当作为个人、家庭、小集体谋取利益的工具,一旦这些人掌握权力,便造成腐败。从社会根源来看,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时期,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对公务人员监督体制还不健全,加上国有企业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给公务人员贪污受贿造成了可乘之机。权利对市场经济秩序干预过度,使权利腐败的机会增多。

二、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腐败问题及反腐败形势

如今的腐败范围越来越广。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纪检、宣传、反贪等部门,也发生了 1

不少买官卖官、贪污贿赂现象。腐败分子的职位越来越高。腐败也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我国的反腐败形势正呈现出逐步深入、健康发展的态势。从量化分析来看,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每年受党纪处分人数约站党员总数的比例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从民意调查的数据来看,国家统计局连续多年的调查显示,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成效满意度平稳上升,群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上升,这说明反腐败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从国际社会的评价来看,这几年不少国际人士对我国的反腐败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三、腐败带来的危害

腐败破坏经济建设。腐败分子不仅通过自己贪污受贿侵占国家资金,而且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使国家巨额资金和大量财产流入不法分子手里,1999年,全国法院依法严惩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5亿元。据胡鞍钢估计,腐败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9875亿——12570亿元之间,相当于GDP的13%——17%。若任其滋生蔓延,泛滥成灾,必将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腐败危害精神文明。腐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腐蚀性,如果不加严惩,就会像瘟疫一般迅速传播,腐化堕落、骄奢淫逸、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贪赃枉法等犯罪行为充斥整个社会,从而使封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污染社会风气。

腐败破坏社会稳定。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削弱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使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导致社会**纷争。“乱收费”“乱收摊”等行为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利益,

一定程度上激化社会矛盾,对社会长治久安构成威胁。

腐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腐败压制群众的民主权利,侵害群众的经济政治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腐败现象的防治措施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一是要完善教育制度。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以及基层党员轮训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思想教育,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政绩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使党员干部筑牢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要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保证权利依法运行,提高监督权威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完善预防制度。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深入查找容易诱发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构筑起制度防线。四是要完善惩治制度。遏制腐败,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完善举报人和证人的保护制度,拓展群众的监督渠道,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重视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

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的执行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严惩行规定,对制度落实的各项措施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落实时限和阶段性要求。增强制度意识。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加大对贪污贿

赂、渎职等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纪检监察检察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对腐败现象严厉打击,使腐败行为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腐败行为产生的收益,这样,公务人员在考虑到腐败要付出的代价后才能望而却步。

只有以上几方面多管齐下,构筑全社会健全有效的监督体系,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腐败斗争形势》上下册,中国方正出版社.

2.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第2-

3、272页.

上一篇:门卫管理制度范文下一篇:猫七年级学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