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发展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自由行发展范文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自由主义

1 自由主义的渊源 通常情况下,一般以17世纪英国革命1作为起点,特别是洛克作为第一个真正具备自由主义特征的思想家。到19世纪“自由主义”才第一次被用来称呼一种政治运动或者一种政治派别。

传统自由主义

2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历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著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国家实行法治和分权,推行代议制民主。

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强调健全法律制度,保证公民的各项自由,认为对自由的侵害最甚的莫过于专制制度,基于此提出了分权的理论。

这些思想与1789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8世纪最典型的自由主义宣言)一起,促进了近代自由主义的形成。

美国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宪政主义。在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诞生的1776《独立宣言》和1787《联邦宪法》1789《权利法案》,先后以政治纲领及法律形式确立并阐述了自由主义原则。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传统自由主义者对政府权力抱着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认为政府管得越少,个人自由就越多。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 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到19世纪中期,欧洲的主要国家和美国大致完成了政治自由主义的任务,建立了宪政政府,对个人的基本权利有了法律上的保障。人民逐步享有了选举和参与政治的权利。代议制民主在西方主要国家建立并得到巩固。

3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如果允许个人自由地去追逐利润,从长远观点看,这种利润是国民财富总增加的一部分。虽然个人追求的是个人利益,但最终的结果是带来了社会的普遍福利。因此,一个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是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

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认为个人有生产与消费的权利,有缔结契约关系的权利,有购买出售产品的权利。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自由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政策非常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4)理论进一步的发展(传统自由主义向格林的新自由主义过渡)

经济自由主义打破了封建经济的封闭格局,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过分强调放任主义,限制政府的调节职能,私营经济盲目发展,宏观调节失灵,也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背景:到19世纪中期,经济自由主义者所倡导的放任经济的弊端逐步暴露。 在生产领域,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状态 在分配方面,资产阶级聚敛了巨额财富—工人群众遭受残酷剥削

自由主义思想家注意到自由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问题 对传统自由主义的原则进行重大修正的是约翰·密尔。 1 维护和实现个人自由。与自然法学派不同,密尔将个人自由成为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人总是要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因此人需要服从某种权力以维持社会的存在和福利。合理划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至关重要。 2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但国家也必须发挥一定作用,即实行有限度的放任主义。开明国家的职能是积极的,但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也需防止权力的专断。应建立代议制的立法机构,约束行政机构。 3 代议制政府理论。

在自由主义历史中,密尔的思想具有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意义,为新自由主义开辟了道路,他的主张成为传统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过渡的桥梁。

4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

英、法、美、德在19世纪末期都完成了由自由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187

3、188

2、1890、1900连续四次发生经济危机。

传统自由主义已经不再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以格林为代表的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提出了“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于19世纪末形成于英国,在20世纪30-40年代,由美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罗斯福和杜威发扬光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70年代以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盛极一时。

英国的新自由主义:从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修正自由主义理论,调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提出国家干预经济以限制垄断资本的发展,给劳动者以适当权利,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格林的“新自由主义”

1) 重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

2) 重新认识自由:自由是积极的,自由不再是天赋权利,也不再是实现功利原则的手段,而是一种目的,是人和社会的自我完善。

3) 重新认识国家干预理论:国家是保护和维持个人自由的条件,国家的职能是拆除对自由的各种障碍。

英国新自由主义的其他代表人物还有:约翰·凯恩斯、约翰·霍布斯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

1 提倡“新个人主义”和“积极的自由”

2 没有经济上的安全、独立、和平等,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3 强调“积极国家”,反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 4 强调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

5 二战后初期的新自由主义

二战后,新自由主义发展到一种鼎盛状态,为了实现战后复兴,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国家作用,建设“福利国家”,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成为“福利国家”理论的重要基础。

福利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降低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消灭贫困。提供全面的社会服务,提高全社会的普遍福利。

新自由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极一时的发展,保证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50-70年代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埋下了经济危机的祸根。

新自由主义随着西方“福利国家”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兴盛而不断扩大影响,也随着“福利国家”政策在70年代的破产而渐趋衰微。

6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自由主义1(主张回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

1也有人把“新古典自由主义”称为“自由至上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潮发展史,通常把他们称为自由保守主义,而西方经济学界则多把他们称为新自由主义者。

 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滞涨,阶级矛盾激化。  罗尔斯《正义论》,自由主义内部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分裂,罗尔斯等继续坚持积极的自由主义立场,并致力于政治理论的重构工作,被称为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者。

 以回复古典自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新古典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后被简称为新自由主义(也可称为保守自由主义或自由保守主义) 大体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以保守自由市场为重点的经济学家,如F·哈耶克、M·弗里德曼、J·布坎南等,另一类是以保守一般意义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为特色的哲学家、政治家,如伯林、诺齐克

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 (市场原教旨主义) 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

实质上是撇开人们的社会属性和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谈,脱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制造一种抽象的“理想市场”作为理论前提。 倡导个人主义

认为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的,其次才是利他的动机和行为。 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认为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应当自由地拥有私人财产,自由地交易、消费和自由地就业。 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认为市场的自动调节是最优越和最完善的机制,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惟一途径。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认为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济人”的积极性,只有让市场自行其是才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因此,只要有可能,私人活动都应该取代公共行为,政府不要干预。 主张私有化

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私人企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要求对现有公共资源进行私有化改革。

第二篇:《以自由看待发展》读书笔记

初次听说《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本书大概是在大一上政治经济学的时候老是提及到了,后来舍友买到了这本书,我边有幸拜读。我读完这一本书,感觉好像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了老年的样子,好的东西总是一直会喜欢,就像无论人的地位如何,或贫穷或富裕,总是充满对自由的向往。

这本书的影响已经不光在经济学,甚至扩展到了政治哲学和其他社会学科,作者阿马蒂亚。森被誉为是“经济学的良心”,尽管一直认为学者研究学术不能被自己的感情冲动所左右,但是还是觉得一流的社会学术里应该有许多的终极的关怀,是对正义,自由的寻求,是对人类此岸困境的解答,是对彼岸的希望。森是一个重新回归传统经济学到道德哲学的大师,这样的回归是重新把在道德哲学分野下的伦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回归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最为根本但是常常却被忽视的问题――发展究竟为了什么,它的目的何在?

自己的藏书里大概是可以列出森的一些中文译著有《理性与自由》,《后果评介与实践理性》,《以自由看待发展》,《贫困与饥荒》, 《饥荒与公共行为》,《经济学和伦理学》,《生活水准》,森是1998的诺奖得主――因为他开创了供后来好几代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新领域,结合了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重大经济学问题讨论中重建了伦理层面。

阿玛蒂亚·森曾经多次提到童年的一件事,十岁时亲眼看到一个叫卡德尔。米亚的穆斯林,为了生计――因为家里没有任何吃的,不得不去印度教的社区打工(当时是印巴冲突),被暴徒刺了一刀,,最后死在医院,经济上的不自由带来的惩罚竟然是死亡,森亲眼目睹的这件事对他感触很大,想想大概也是因为这样的激情促使他毕生研究福址经济学,饥荒,不平等,公共选择,伦理学尽管他是个数理经济学的高手

森从这件童年对他触动极大的事,得出――“由于极端贫困而造成的经济不自由,会使一个人在其他形式的自由受到侵犯时成为一个弱小的牺牲品。。。经济不自由可以助长社会不自由,正如社会和政治不自由也会助长经济不自由一样”。

我们大概已经尝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因此发展就成为了硬道理,成为了一个终极的目标,社会的领袖,领导者为了这个乌托邦的梦,设计了美好的蓝图,却没有停下来想一想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单单GDP的增长和加强自己的统治的合法性,还是有其他更美好的深意。

常常在我们生活的概念里有些缺乏常识却因为经常灌输而习以为常的观念,森却一点点把我们带到常识里,告诉我们有些观念不仅可笑浅薄,而且往往带来的结果很残忍。

森认为,扩展自由才是发展的首要目的,有是发展的主要手段。自由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因为1,评价性原因-对进步的评判必须以人们拥有的自由是否得到增进为首要标准。2,实效性原因-发展的实现全面的取决于人们的自由的主体地位。森也因此把“工具性”视角的自由分为五种,1政治自由,2经济条件,3社会机会,4透明性保证5防护性保障。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认为民主只是富人或有钱国家的奢侈品,一个贫穷的国家,因该先有经济发展,过早的民主会导致社会不能发展,首要的问题是多快好省的加快经济发展,也有认为,民主自由这些是西方的东西,我们有自己的传统。正如森指出,说出这样观点的常常是政客和官僚,却很少拿出证据证明这些观点。

森毕生研究的一个领域贫困和饥荒,成了证伪民主只有富有国才有用,穷人首先要求的是温饱和衣食,但是森研究饥荒问题时发现,饥荒形成的原因通常不是因为粮食的歉收,而是通常发生在缺乏民主,极权的国家――如在1959-1961年的中国,但是尽管在印度等一些国家也发生过粮食大规模歉收,却没有饿死上千万的人,只有几十甚至更少。正如森所说,权威主义的统治者自己不会受到饥荒的影响,因而他们通常缺乏采取及时防范措施的动力。与此相反,民主政府需要赢得选举并面对公共批评。因此,防止饥荒较积极。

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根深蒂固的有种理念,如果民主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搞,但是森却通过数据和事实告诉我们,民主常常会带来经济增长,而且是对一个社会起到保护的作用。森提出,“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人们可能不大在意民主的可能性作用,但当政策大失误发生时,民主的空白将是灾难性的。”我们也许经历了太多神话以后也就会相信,但是一个历史的常识是,无论那个国家他的经济增长从来没有千秋万代,无论那个时代那个国家总有经济增长停滞的那一天,一个民主政府可以被民选下台替换一个,可是如果是一个合法性全部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权威国家,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呢?

许多反驳自由民主只是西方的东西,东方有自己的传统的人,特别是李光耀命题,森也给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给予了有力的反驳指出亚洲文化里历史上有很多的包容和自由。无论是从孔子,还是从阿育王森都被森很好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特有的,对自由的珍视不限于一种文化。

记得近几年中国提倡复古国学的话题似乎多了起来,反对过西方的节日,要求保存中国传统,甚至要求公共权利的干涉,但是当我们知道对于生活方式,传统的保存,“最重要的是人们能够参加这个问题的公共讨论,社会上不同群体的人(不仅仅是有社会特权的人)都应该能够积极的参与制定应该保存什么,放弃什么”。

传统上对贫穷的定义,就是收入很低,但是森对贫困这个习以为常的词进行了新的定义――以可行能力剥夺看待贫困。贫困不光因为收入低, 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是因为行政或其他手段,缺乏民主和自由的不公平剥夺了一个人的能力,突然想到最近大家一直讨论的城管问题,对于这件事在这里暂不评论,但是是否只是任意由政府下令,缺乏公共讨论本身的合法性在哪里呢?发现一个好的学者不是只是喊喊口号,而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对弱者正真的帮助――说弱者似乎太狭隘了,应该是对人的尊严的捍卫,记得森在谈到,在工业化时代的英国一个工人没有一件亚麻衬衣是一件丧失尊严的事,贫困的人同样应该有尊严,而不是每天在夜间辛苦摆摊还要像牲畜一样被驱赶,被打骂。

森的关怀是对人的自由尊严的捍卫,也像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捍卫着市场,也对罗尔斯,诺齐克,哈耶克等善意的批评,对自由观的梳理,重新使经济学中的终极关怀大放异彩,让我们从一个缺乏常识的环境里知道自由和民主的宝贵,哪怕是在最贫穷的地方,自由本身就是权利,发展的目的是自由,而不是发展本身。

每个人更应该对自己的自由权利负责,以为不是给予的,而是争取得,我们常常抱怨我们周遭的环境,但正如森所说“人们自己必须承担起发展和改变他们生活的世界的责任。一个人,不管他信教与否,都因该能接受这一事实。当人们生活在一起时,我们不可能逃避这样的想法:我们所看到的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可怕的事情,本质上是我们的问题”。如胡适先生所说:。“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记得遇罗克在《出*生*论》里说,凡是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达到的权利我们一概不承认,知道今天我们却还是常常缺乏一个在自由民主社会里早就因该有的常识,想想中国的读书人探求真理的艰难,也就明白当我们用观念的死亡代替我们自己探求真理的死亡时,也许才是个正常的社会,想想森是第一个亚洲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而我们的思想家还没出声就已经消失的连肉体都没有,有些感慨。

发展确实是对自由的各种可能性的一种重要承诺――这是该书的最后一句话。

第三篇: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交流

吕亚杰

学习绝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儿,更不是学生自己的事儿,老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孩子要好学乐学。没有谁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儿,也没有人愿意总是被人强迫着做这做那。所以呢,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并开发出自身的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和好奇心,有挑战困难和自我的勇气,老师要善于让学生自觉的、自然的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生活中去。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艺术的精妙。这个学期在学习第三组课文的时候,着力引导让学生注意到:杨氏之子巧妙婉转智慧的应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晏子使楚》中,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勇敢的胆识与气魄、犀利的语言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半截蜡烛》中,危险面前杰奎琳镇定自若表现出来的若无其事天真活泼可爱的神态表情、语言的甜美等。老师绘形绘声的表演给学生看,学生被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吸引,加强了语言表现力的学习。进而使学生在“快乐晚间,”——他们自己的时间空间,班级不少学生,开始主动积累风趣精妙的语言,如歇后语、对联、相声等。尹佳雪组、修佳俊组的课本剧表演与改编是那么富有创意、富有表现力;许悦然、王艳娇的相声表演是那样的全身心的投入,毫无顾忌的声情并茂地表演。一旦发现语言的魅力,学生们真的是喜欢感悟揣摩语言带给他们的心灵上的欣快感。我们能看到他们一遍一遍的在座位上练,一次一次地来到讲台上表演,力求使自己的语速适中、语调自然、字正腔圆、情感真挚、

1 表演自然、仪态大方等。这收获这结果不正是我们作为师者所追求的吗?

说到学生对语言的热衷与表现,还得感谢去年高主任组织的那次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正是这次比赛,因为有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耐心地指导,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大大地提高了班级学生对语文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当时我准备了两篇演讲稿,还没有选定谁来参赛。可是那几天早晨,班级有几个学生在老师还没有来到班级的时候,就拿着演讲稿轮番在讲台上一遍一遍地读。小学生就是这样,热情高兴又竞争,也许对他们来说,去参加比赛当然很重要,能在学校领导老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以锻炼自身的能力和勇气。不过即使不能参赛,参与尝试了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过程。最终对尹佳雪、许悦然两个参赛选手的指导上,也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怎样朗诵语言具有感染力,而且表情自然、仪态大方,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的融合等,来升华演讲的效果。两个学生的确也很卖力。老师的指导,参赛选手的努力,同学的羡慕和参与,更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在班级也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模范效果。大家都不甘落后,班级语文课的有感情朗读方面,很多学生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去年年终教育局综合检查中,教研室陈英金老师在我班看了综合实践展示课,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在演讲比赛中取得成绩的许悦然同学有声有色的演讲《拖着破吉他的小男孩》升华了这个感恩的主题,也给这次综合实践推向了高潮。她的演讲震撼着每一个学生与老师。从中感悟到了回报、温暖、互助,用双手捂热对方的双手,既温暖了他

2 人,也温暖了自己。这也更坚定了我对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感悟语言艺术的信心。同时也用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有效果的。

现在班级每节语文课课前的三分钟“说话”栏目,学生的语感、语言表现力有了一个很好地提高平台。每天保证一组学生(6名)分布在每天两节语文课前露脸。为了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表现。我听出来学生课下一定下了很大功夫,他们的“说话”,决不是讲看过故事的大致内容,而是几乎把看过的文章背下来,可却看不出背得生硬与古板,而是在表演,可见学生课下真的下功夫了,真的按照老师告诉的方法,有感情地读,照着镜子读,练口型、练语气、练表情等。这样坚持经常学生的语感真的上来了。班级朗读好的不再是屈指可数的三五个,而是整整齐齐一大片。

闲暇时间也在思索,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学科知识吗?不是。要为学生的一生成长着想。想学生是不是自己在规划自己,那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由于我担任两个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及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面对一百个家庭的希望,怎么让学生有序主动地学习、生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经过半年多的思索与尝试,今年开学初在我们班级进行了小组捆绑式评价的尝试,还是有了一点效果。班级每六个人为一组,共八组,这一组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都捆绑在一起。如班级的值日共同负责一个区域。文明守纪也绑在一块儿,上课表现、作业、习作、

3 读书、积累、说话、测试等分成10项,每项各10分。如果课上课下,按规定完成任务及卫生纪律等做好了就得分,超额完成一项加10分。每天由小组长评、自评及老师评、同学评,小组内周评汇总,一个月总评,在八个小组内的分数与排名,并颁发优秀小组或组员、组长的奖状。这样下来,小组内成员的竞争,他们会比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谁的努力成绩最好;小组内互助,只有我们集体努力每个人的成绩都好,才能确保本组成绩最好;另外各组间的竞争评比,就会使班级形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主动了,因为他觉得那不是他个人的事了。他不得分,就影响组内总分,再说同组也会有意见,各组负责的卫生区域也有序地进行,否则学校给扣了分,哪组负责的,当然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扣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经常看到各组成员在组内的互助、鼓励,比如说每天有一组成员在班级语文课前的说话,对于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本来课堂发言就少,上台说话就更胆怯。每组的一两个这样的学生,组长和组员都会课下帮他找材料,帮其准备充分。到上台前的鼓励与支持非常热情。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不讲你不得分,本组总分也少。积累背诵课堂上老师在给定的时间内,每组总有两三个背不熟练,组长课下盯着背,背下来才给他加分。记得组长孙娇妍发现本组的修立君没有背下来,还满不在乎地出去玩了。她就拉着他的胳膊硬把他拉到座位上,看着他背。背好了,还把他拉到老师那检查。组长的责任心,组员的配合,真的让人感到学生是多么可爱,多么好学上进,多

4 么团结互助。让我们做老师的在此刻发现人性的美好之外,也更坚定了我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互相监督中团结、努力取得进步的信心。

常看到一些组长为了组员的进步煞费苦心。李英娇发现胡建波的日记比以前认真了,由原来的几行到现在的一页多,而且字也写得好了,清楚了。袁志广的字也不像以前那样小了,变得大气了。我听到组员袁志广一脸的笑容与满心的自豪说“老师,我现在在组长组员的影响下,愿意写日记了,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组长不仅给他们口头的表扬,甚至模仿老师用红花、奖状激励。那天我不经意间发现一个组长正给他们组内两个进步大的组员发奖状。我看了一下是用黑软笔手写的,一打听原来是家长看见孩子自己在那写着不太成熟的软笔字,就忙说:爸爸给你写吧,我写得总比你强点。并鼓励以后要努力起到表率的作用,这样组员才会跟你一起进步。有了家长的支持,学生更是信心百倍,干劲十足。看来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调动了部分家长的参与意识,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家校结合,师生互动,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的确是相当必要的。

对于组长及组员的评价,更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如一些学生间的习作评价“真奇妙啊!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这个奇思妙想的梦令我难以忘怀。对了,那个‘倦意袭来’用得好传神呀!”“虽然你输了这场比赛。可是让你知道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努力,成功就在眼前,胜利就在前方。” “你把春天的景物拟人化了,春风、春雨、

5 柳条、小草、小花等在你形象的比喻中是那么的顽皮亲切,富有朝气与生机。我仿佛也在春天的气息中陶醉了。”“你把弹玻璃球的过程写出来了,另外关联词用得恰到好处。加油,你会更棒!” “读了你的日记,也让我有同感。敬爱的老师,你是一个辛勤的园丁,栽培我们这幼小的花儿、草儿,我们也要努力绽放自己,来回报老师。”相信学生,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的创造会令我们叹服。

参与实践活动、劳动,学生的经历、阅历、体验、感悟就会深刻、丰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促进着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书面习作的内容充实,语言真实自然,更重要的可能会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起到基奠作用。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参与经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搜素、查找与主题内容有关的资料中,在大量的信息中,他们了解掌握一定的筛选、提炼技能,找到能被我所用的信息。在观察中的有序、连续观察,学生的发现是那样的具有鲜明的个性。为了在汇报展示交流课上有一个出色的表现,小组内同学的合作研讨,课余时间的整理、演练、排练,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的收获感悟自然就是深刻的,内心也是丰富的、充实的、期待的、紧张的、自信的、自豪的、遗憾的、失落的、坚定地、收获的等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再习作时,怎会没话可写,怎愁没内容可写,怎愁语言单调呢?

有时也许我们给学生一个课堂以外的体验,就会从此改变他原来的学习生活状态。如尹光远在感恩父母的实践中,他竟然把自己在家摘菜、洗菜、炒菜的情景拍成照片,并配上自我感受及父母的评价。虽然是初次体验分担家务,还有些稚拙与不熟练。可是父母的评价显

6 然是给了他鼓励与自信,老师和同学也为他的创造力和爱心而喝彩。自那儿以后,该生在班级时脸上总洋溢着快乐、高兴与希望。由于这次的体验感恩父母,确实让这个孩子改变了不少,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就这样一个曾经对自己要求不高的学生,作业隔三差五的不写了,忘写了,上课也不主动参与,也不争取表现自己。现在变了,变得乐观多了,课堂总是面对笑容的听课,总是积极地发言表现自己,作业开始积极完成,而且质量也高了。

有句歌词唱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虽然这歌词不是用来激励学生学习、生活的,但是断章取义的来看也有一些道理。有时我们用我们本身不丰富的知识,不完善的人生经验去指导学生,又要求学生言听计从,这对学生健康成长也许会有副作用。给学生点自由发展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己多些感悟,受点挫折,阳光、乐观、积极一点儿,知道努力、吃苦、负责、拼搏、进取,懂得团结互助,懂得感恩、回报、奉献,这总是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育这条艰辛复杂充满希望的路上,需要我们的老师有心用心真正从学生的自身发展、甚至是终身发展着想。再去实践,我们肩负的民族的希望,才真正有希望,才真正能看到未来的曙光。

第四篇:思想汇报: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

敬爱的党组织:

在党课培训中,听了老师讲的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这一章后,我对共产党的认识更深刻了。实现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共产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联系老师讲的内容和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我想到了许多许多,如何才能使我国形成自由而全面发挥在哪的社会呢。

马克思认为共产党*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这里的自由的含义很广,不仅包括物质方面,更包括精神方面。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为了解决温饱而忙碌。那时候的人严重受到物质的制约,对物质有着强烈的依赖,根本无暇顾及其他的需求。现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我们基本上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转而去追求宝贵的精神层面的财富。这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主观需求的。

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赶超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这时候国家的“十二五”适时提出了要增加国民的幸福指数。共产党总理也说“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我们党和政府正一步一步按照这样的纲领要求去做,想努力实现每个公民自由全面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个社会还是存在很多不好的现象。虽然我们的物质条件提高了,但却有不少数人的思想并没有得到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增加了,但有些人民的素质却没有同步跟上。

他们的思想还是很狭隘,只关注到自己的利益或周围的小群体,而没有站在更高的位置。这样的根本原因在教育。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就是要培养个性独立,思想先进,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在教育方面更加重视,因为要做到精神自由思想自由必须要靠教育。

当全体社会成员都获得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城乡之间,各种不同阶级之间的差别不复存在时,每个人的思想和个性都不被其他因素束缚和限制,整个社会就是自由平等的,这时候人才是幸福的。我们党的纲领就是要实现共产党*,帮助人民逐步达到共产党*的状态。共产党主席就曾经在建党80周年时说“共产党*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认为当我们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做到了真正的自由,真正的不受其他因素的束缚和限制,我们就能做到像温总理说的活的幸福,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最终逐步实现共产党*!

汇报人:好范文

第五篇:谁扼住了孩子们的自由发展

——浅谈如何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富裕县龙安桥中心幼儿园 汤先红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地受社会各界及家长的重视,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扼杀了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扼住了孩子们的自由发展。

一、家长幼教观念是主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不能以幼儿为本,不能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更没有重视教育方法上的统筹兼顾,也没有以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无奈而执着地进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那么,究竟在幼儿阶段实施小学化的教育是否真的有效果呢?曾有一位教育专家做了以下形象的描述——“单纯地识字、学算术不可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人生不是百米冲刺,比拼的不是一时成功而是长久的耐力。专家指出,幼教“小学化”现象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这些做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易使幼儿出现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易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呆板等不良情绪反应;易使幼儿握笔、写字以及用眼卫生等养成不良习惯。

因此,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首先应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儿童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许多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学的东西越多越好,而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小学化”的倾向非常严重。我也教过小学的低段年级,一年级的大部分知识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基本学过,大部分孩子自以为都学过,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了不专心的不良习惯,如:学习毫无兴趣,致使上课精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缺乏坚持性,怕困难等。可能大家就有过这样经历: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直接要求我们教授孩子一些小学知识,否则就给孩子转园。我园就有这样的例子:记得刚建园时,只有一个教学班,仅有三十个孩子。许多孩子在其它园里就读。我也私下问过一些家长,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到我们的幼儿园?一些家长就直截了当的告诉我说:“你们幼儿园啥也不教,就知道让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有的甚至说“孩子都快上一年级了认识字不多、做的数学题太少”,“孩子送去也是白花钱。”所有这些心声,反映出家长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阶段学到更多“知识”,他们渴望幼儿园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孩子在幼儿期就积累下他们认为的理想的知识储备。而早期智力开发,良好品质习惯的养成、健康的心理教育都被大大的忽略。

面对家长们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我没有盲目的迎合,而是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用幼儿园的先进理念、做法和教育成效改变家长们的错误认识。

首先我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活动环境,学习和研究最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策略,使幼儿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和发展手脑并用的能力、发展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如在环境的布置方面我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我通过观察、调查、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墙面装饰中体现幼儿认知特点,色彩上以艳丽的纯色为主;造型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主。环境布置还应注重幼儿的年龄差异。材料的选择尽量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装饰,如,大班我利用生活中废弃的纸杯制作成花饰来装饰墙壁,小班我利用收集到的废旧光盘来装饰班级,既环保用节约了资金,可以说一举两得。在班级环境布置的过程中,我鼓励幼儿也参与环境创设。环境创设我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而且发展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的环境布置大大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时刻净化着孩子们的心灵,美化着我们的环境。大门东墙绘制的白雪公主和小动物们立体图案,让家长、幼儿、教师领悟到幼儿园是孩子们放飞童心的世界,更深刻地领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成人必须对儿童的生命与发展加以尊重和关爱。海底世界的绘制更让孩子们有了理想,有了目标,我适时的会利用这些环境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潜移默化的接受环境教育。

为了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我园办园特色,我们每学期都召开家长见面会,会上我都要针对当前的“小学倾向化的危害”等一些问题与家长展开讨论,并让全体家长参观孩子的教室,画展,拼摆玩具、手工制作,最后再让每一位小朋友来上一个小节目,当每一位家长看到孩子们那一点点的成绩和收获时,一切疑惑和问题都已经不是任何问题了。要知道家长的这种教育观念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转变的,因此,我们趁热打铁,通过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活动,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相关知识以及讲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准备的讲座,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同时在园内,开展有关幼儿教育各方面的咨询活动,让家长把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碰到的疑惑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以平等友善、建议式口吻与家长共同商讨,找出问题的答案,以便“家”、“园”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工作中我还有针对性组织家长参加我们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利用“家园”共建宣传版,坚持每周为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相关知识,让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及时转变大部分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

再如一年一度的幼儿园“六一亲子运动会”,是我们对家长进行幼儿教育知识传播的最好时机。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为家长发放了有关幼儿教育的传单及书籍,利用一定的时间为家长做了专题讲座,家长之间还就此机会认真地交流着育儿的经验,并诚挚地和老师探讨着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更好„„一时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共同目标得以体现,家园共育孩子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得到升华。大家真挚的话语,真诚的微笑把这次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 在活动期间,我们请家长必须参加,虽然是农忙时节,但每位儿童都有家长陪同参加活动,可以看出家长的意识提高了。当家长们看到在喧闹的集市上孩子们能歌善舞,校庆文艺演出上、每年的庆“六一”的活动中,都开展精彩的“环保服装秀”的比赛活动,小朋友们所展示的衣服全都是家长和孩子们平日收集的废旧物品所制成的,如旧草席裙、报纸衫、纸板盔甲、旧光盘、易拉罐披风等,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变的越来越聪慧时,他们都由衷的笑了;同时我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参加有关"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目前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改变了部分家长的育人观,实现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理念的一致,使广大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并支持我们的工作,一些邻村的孩子也来我园享受教育。可见,在工作中,抓住家长这一教育资源,是进一步搞好我们的幼儿教育有力保障。

其次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幼小衔接,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点早被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曾多次提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本”,避免小学化倾向。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一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和名牌小学的需要,把本来不应有的教育内容和小学教材纳入幼儿园课程,占用了幼儿园应有的教育内容。结果幼儿园是成名了,却给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带来了三大灾难: 一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的发育。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因为人的大脑的完整发展本身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有了多方面的刺激才能使各脑功能区的神经细胞不断地形成复杂的联系,单项内容的训练不利于大脑的完整发展。而幼儿园的小学化恰恰是只注重写字、算题这些单项内容的训练,剥夺了幼儿接受更多也是幼儿更需要的刺激的机会。原来该在幼儿园完成的良好习惯、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被有意的忽略;二是进入小学后,小学的课程已经读过,于是失去了学习兴趣,渐渐养成懒散、不专注学习的弊病;三是,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进入小学后赶不上其他学生,竞相把孩子送入幼儿园举办的特长班,把孩子搞的筋疲力尽,越来越讨厌学习。这样的幼儿园把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个地废掉了。这种思想和做法,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幼儿教育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目读书,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并从中获得他们感到高兴和有意义的生活经验”。因此,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不能以小学的模式和课程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接受机械式的知识灌输。

三、如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是一两个行政命令或红头文件就能解决的事情,这项工作需要家长及全社会的配合,家长懂得幼儿教育知识及社会上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发展观的氛围很重要,办园方一定要遵循幼教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纲要》中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学校方面的配合,“别人的孩子提前学了小学知识,我们的孩子不早学上学就会跟不上。”事实上,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也需要一年级老师的配合,比如对于刚入学的孩子,知识水平不一样,但不管学与没学,老师都能从头耐心地教起,不让没有提前学的孩子吃亏,让家长放心。同时为了避免“幼教”的小学化,我经常和小学的教师交流,了解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内容,而小学一年级的教师也到幼儿园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教学情况,学习相关的幼儿心理学、教育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杜绝小学化的研讨会,开展的教研活动,做到了互相听课,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有,一年级教师对新生作出分析,及时发现幼儿园工作出现的问题,将提出的有效的改进措施反馈与我,同时我也给小学教师提建议,使小学和幼儿园相互借鉴,从而达到有效衔接。

在保教工作中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做人, 在活动中健体,在探索中求知,在环境中审美”,注重活动和创造性游戏的开展。以五大领域为轴线,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科学启蒙教育特色;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面向全体幼儿,培养好奇、好问、好学、健康乐群、善于发现、勇于表达、全面和谐发展的有个性的接班人。我每学期根据计划组织幼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如:以“快乐六一”“为主题的文艺演出 、幼儿美术作品展等等,各项活动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展现全面发展的和谐之美。 同时我结合新编写的《黑龙江省幼儿园用书》,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学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通过园本教研、园本培训活动等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到了教育教学活动有计划、有反思。同时我园十分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总之,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如果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那就还停留在“小学化”的老路上。为此,幼儿园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的同时,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按照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上一篇:执行力文化范文下一篇:春天日志38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