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023-02-21

第一篇: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世界卫生资源配置发展概述

卫生资源配置(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HRA)是指政府或市场如何使卫生资源公平且有效率地在不同的领域、地区、部门、项目、人群中分配,从而实现卫生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应包括卫生资源的增量与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两个方面。卫生资源的增量配置,又称为初配置,如当年计划投入的卫生经费等;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又称为存量再分配,是指通过对原有卫生资源的重新分配改变分配不合理的现状,达到优化的目的[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科技广泛的应用、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等,对卫生服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成为目前困扰各国的难题。因此,各国都在致力于各自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更注重资源分配、卫生保健费用的控制,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2]。在世界范围内,卫生资源配置经历了从主观性强、公平性低、低效能到兼顾服务供给、需求与利用的公平高效的过程。

1) 英国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制(NHS)的发展大约经过四个阶段[3]。从1948年NHS建立到1970年,其卫生资源地区间的分配缺乏客观标准和依据,卫生资源配置的格局取决于人为的主观因素。1971年NHS将Crossman公式引入其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1971~1995年的25年间,英国一直采用Crossman公式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由于Crossman公式进行资源配置的效果与NHS的根本原则相悖,同时许多研究表明,英国地区间卫生服务的供给、费用分布的不公平现象严重且仍在加剧,改善NHS公平性的呼声越来越高。1975年,时任卫生部长的Barbara Castle下令组建了“资源配置工作组”(Resource Allocation Working Party, RAWP),研究并提出一个能够根据人群健康需要公平地分配NHS资源的公式,并利用这一公式进行资源配置。1991年4月英国开始了从根本上推翻传统的公费医疗供给体系的NHS改革,引进了依据市场原则的内部市场,下放决策权力。在资源配置的公式上不断考虑和调整了许多测算要素,提出了卫生服务利用、供给和卫生保健需要三者相互作用的模型(后称York模式)。

英国在制订卫生计划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计划的方法和卫生资源分配的技术,也十分重视制定计划的指导原则和目标。NHS总部计划司每年都修订和出版“计划与优先选择领域指导原则”,作为国家一级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另外,他们还十分重视优先选择、计划与资源分配的重点突出,集中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一些关键的领域上。

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卫生保健服务主要是按英国的模式发展,其卫生资源的分配公式也主要参考英国的方法,许多州都通过运用资源配置的公式来进行卫生资源的分配[4.5]。1989年,新南威尔士州开始采用了资源配置公式,作为地区间卫生经费分配的依据。八十年代后期,在借鉴英国RAWP公式[6]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基础上,新南威尔士州采用了相对健康需要指数公式作为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式,以保证具有相同健康需要的人群具有同等的获得卫生保健的机会和同等的卫生资金分配机会。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其分配公式不断调整和修改,使其能够促进公平性目标的实现。澳大利亚在制定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投入与产出分析,以追求实现健康投资的最佳收益目标。他们制定卫生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决策者实现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健康收益达到最大化的目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主要通过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两个原则来体现。机会成本原则就是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更好的项目和活动中,使机会成本达到最小

化。

3) 瑞典

瑞典在近几十年来随着卫生改革的进程,制定卫生计划的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七十年代,瑞典通过长期规划来制定卫生计划,并据此来制定预算。进入八十年代后,其卫生计划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特别在卫生服务计划和卫生计划制定方法上有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比如从过去的“以医疗为依据”变为“以居民需要为依据”,其目标是使“全人口良好的健康水平提高和获得公平的卫生保健服务”。资源配置的具体方法被称为“斯德哥尔模式”,其与英国的York模式有很大的区别[7]。

其他国家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故也开展了相应的卫生改革,提出不同的卫生资源配置方法。

4) 中国

中国对卫生资源配置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8]。1981年中美两国科学家在科技合作计划中对上海县卫生服务进行描述研究,随后许多省市相继开展卫生人力资源预测。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省也相继开展了卫生人力需求量的预测研究。而全面、系统地开展卫生资源配置研究是从九十年代中期, 1997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1999年国家计生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掀起了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研究的高潮。现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主要包括卫生机构的设置、各级各类医院床位的配置、各类卫生人力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卫生事业经费等内容,它是指导各地各级政府开展区域卫生规划,检查、监督、评价各地卫生事业发展的依据。

在各国开展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方法研究中,较多使用的主要有以下11种[9-11]:1.人口比值法;2.卫生服务需要法;3.卫生服务需求法;4.服务目标法;5.趋势外推法;6.专家咨询法;7.医院规划模式法;8.灰色模型法;9.地图法;10.多元线性回归法;11.时间序列计算法(如ARIMA 模型等)。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倪建,黄高明.卫生资源配置研究进展.医学文选,2002,21(6):933-935

[3]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Security, Review of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Working

[4] Party Formula. Report by the NHS Management Board, 1986: 86

Mooney G. Vertical equity in health care resource allocation. Health Policy,1997,39(1):79~87

[5] Mooney G.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aboriginal health. Aust N Z J Public Health,1996, 20(1):9

[6] Jan S. Institutional considerations in priority setting: transactions cost perspective on PBMA Health Econ,2000,9(7):631~641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 Care Systems in Transition Sweden, 1996:86

[8] 杨仁聪. 卫生资源配置研究概况. 医学文选,2006,25(2):351-353

[9]吕东彪,陈莹,万崇华.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现状卫生资源,2010,24(1):11-13

[10]冯毅,罗娅.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概述.社区医学杂志,2008,6(3):60-62

[11]吴国安,雷海潮,杨炳生等.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的方法学评述.中国卫生资源,2001,4(6):271-274

第二篇: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录讲稿

一、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北京工业大学)

1、夏、商、西周时期(形成期)(插5) (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以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思想 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 以“礼”和“弄”为治军基础 主要军事文献:《军志》、《军政》

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首先是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期,这个时期是公元前21世纪到前771年,是夏商西周时期,这个时候的军事特点呢,他是以军事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争非常的少,侵略也非常的少。他的军队实际上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武装警察这样的功能,他呢处于统治者对内来统治诸侯来振压奴隶反抗和起义的主要的这样一个手段。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这个时候是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思想,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主要的武装设备,实际上就是战车。如果哪个国家战车多了,实际上呢他的军队就比较强大,就容易取得战争的胜利,第三个特点是以天命观为核心的这种战争观,也就是在每次战争的开始,他们都要到祖庙里面烧香拜佛,祁导祖宗的保佑,祁导神的保佑,甚至对战争出发的时间,什么时候开始进攻,都是通过占卜来决定的,因此他们认为战争的胜利是由天来决定的,第四个特点是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军队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主要的是采取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然后加强军纪军规这样的一个教育,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治军,而在古代主要是以礼和刑这样的形式来治军。我们来看一下在周朝,就是对于这种五刑就有三千多条,非常的殘酷,比如说有这个黥面,害割鼻,断足,去势,杀头,举一个例了,如果集合的时候,你迟到了,那没什么可商量的,立马杀头,所以他这个刑法是非常这个严厉的,但是他有一个特点,他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是什么意思呢,他的刑都是对老百姓的,而这个礼是对达官贵人的,所以呢这个礼只能相对来说呢,他要轻一点,所以他对老百姓还是非常严厉的。这是这个第一个时期,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第二个时候,我们称之为成熟期,是公元前七百七十一年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频繁的战争实践和频繁活跃的学术气氛,使许多代表封建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菱不断涌现 ,军事论著比较全面、深刻地从战争论、治兵论,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军事活动规律,也标志着其已基本成熟。这个时候呢,军事思想基本成熟,这里有一个例子,也就是说我们古代称之为精典的七部兵书。其中五部都是在这个成熟期这时产生的,比如说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他们是《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等这五部著名的兵书都是在这段时间产生的,第三个阶段呢我们称之为发展期,这个时间是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到公元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前期,这个是秦至前清时期,这个时期战略思想成熟,兵法研究深逐,军事理论形成体系,举几个例子,在这个时期我们就出现了,两位由农民领袖最后做上皇帝宝坐的这样的战例,一个是刘邦,刘邦战胜了项羽,最后他当上了皇帝,另外还有朱原章。他由于听取了他的大臣朱升这个建议,造高筑墙,缓称王这样等等这样的毛略,最后他也成为中国的皇帝,还有这个时候大家知道,由于刘备有了诸葛亮,也使他呢在三国立足,所以呢为什么刘邦和朱原章,能够最后做上皇帝宝坐呢,就是因为他们要比别人这个战略思想要成熟。他有很多这种毛略,所以呢这个时候呢,从军事思想上来说呢,除了这些综合性论著呢,出现了专题性的兵书就比较增多了。

第三篇:“协同教育”理论概述

“协同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学术文献中出现最早是1996年刘纯娇的《学校家庭协同教育构想》。文中指出,将这协同理论移植于教育领域,就是要探索教育系统(特指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的教育系统)中两个主要子系统即学校教育系统与家庭教育系统怎样发挥其各自的自组织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协同、同步、互补的“协同效应”。

随后1997年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会议、2002年孙庆耀学者、2006年南国农教授、2007年李运林教授分别就自己的观点对协同教育进行了阐述。 李运林教授就其对协同教育产生过程的理解,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系统与另一系统的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影响了该系统的教育功能,这种现象称为协同教育。并进一步依据系统独有要素的相互渗透对协同教育进行分类,包括协同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教育和协同社会教育等多种类型的协同教育,

协同教育产生原理图

第四篇:励志教育;——学校特色教育概述;

一、指导思想;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励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

二、主题;“励志、赏识、关注”;励志使人进步,赏识使人自信,关注使人成功,以励志;

三、总体思路;“励志是一盏灯,点亮老师,点亮学生,照亮我们农村;开展励志教育总的愿景和思路;两条基本途径来展开励志教育:一条是主题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母初中励志教育 ——学校特色教育概述

一、指导思想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战胜挫折,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励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广义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的道德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意志战胜挫折的赏识教育。

二、主题

“励志、赏识、关注”

励志使人进步,赏识使人自信,关注使人成功,以励志教育来关注与赏识每一位学生。

三、总体思路

“励志是一盏灯,点亮老师,点亮学生,照亮我们农村学校”。 教育就是在我们的孩子心中留下美丽的痕迹。创建励志教育特色就是想把励志这种品质扎根在学生心中。把励志这颗种子,在小学六年当中深深的埋藏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一辈子都能享用的一种财富。 开展励志教育总的愿景和思路。

两条基本途径来展开励志教育:一条是主题活动的路径。通过阅读励志类的书籍,诵读励志名言名句,聆听励志报告,观看励志电影,还有一些励志实践活动,开展励志文化节,以及开展励志之星的多元评价。

第二条路径是课堂。课堂是孩子们生活的主阵地,把励志这个主题演绎到我们课堂中,从教材中挖掘励志资源。第一个是教材背后的励志人物和励志故事,我们好好的梳理一下语文、数学、品社、体育、科学等课程里面的励志人物、励志故事,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可以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人物、故事来开展励志教育。第二个是这门学科本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说数学课中让学生每日口算练习,天天坚持,这就是一种励志教学活动。再如写字,天天坚持练字,也是一种励志类的实践活动。还有体育、艺术等都可以选择一些项目,让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很多的励志名言,如何每节英语课开始用一分种的时间说一句励志名言,一周熟练记住一句就可以,一年下来就能记住四五十句,既培养了励志品质,又提高的英语水平。

沿着这两条线索去挖掘励志资源,孩子们的收获一定是丰富的。通过一系列的励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拥有坚信、坚强、坚持等励志的核心品质,每门学科的老师都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励志的孩子同样需要具有励志品质的老师来陪养,期望更多的老师从自我做起,每个人成为励志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带出励志型的学生。

四、校情分析

学校目前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教师层面:教师职业倦怠明显;多侧重学习层面,关注学习成绩,忽略思想交流,教师的教育德育职责比较缺失。

学生层面:

1.学生人生无规划、无目标。 2.缺少为理想奋斗的信念。 3.生活、学习压抑,幸福感缺失。 4.大部分学生自由散慢,得过且过。 学校层面:

我校师资紧缺,一个教师教着多个班,多门学科,顾及不到学生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层面:

农村教育观念落后,家长整体教育程度偏低,对教育认识肤浅,分数至上,重分轻德;疲于生计,荒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隔代抚养,管教无力或放任自流;缺乏沟通,教育问题简单化,教育目标不明。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连基本的检查和签字都做不到。 教育背景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比较单一化、机械化,特别是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更是盲目和无序。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确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创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鼓励农村学生发奋图强,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办学理念: 为健康成长服务,为未来幸福奠基

办学目标:德育为先,质量立校;坏境育人,和谐治校 校训:勤奋严谨,厚德博学 校风: 敬业 高效 励志 自强

励志总目标: 志存高远, 品学兼优 励志阶段目标:

初级—— 触动心灵,唤醒励志意识 中级—— 激发自信,形成励志品质 高级—— 强化品质,践行励志行动

第五篇:1、幼儿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幼儿教育学概说之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学”“幼儿教育学”等概念;理解“幼儿教育”概念;掌握幼儿教育的意义。

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准备: 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古今中外教育家论教育,幼儿教育案例);各种版本的《幼儿教育学》教材。

教学重点:理解幼儿教育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教育

广义: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它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因此一般来说效率、效果也更好。

问题:教育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动物性生存活动吗?

分析: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是两种表面类似而本质不同的活动。因为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活动只能停留在个体的层次上,不能类化;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所以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幼儿教育

(一)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学习幼儿教育学首先必须理解“幼儿教育是什么”?以此为基础,由事实层面的概念了解过渡、升华到一种价值层面的理想追求,追求一种好的或者说真正的幼儿教育,才是我们理解幼儿教育,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真正目的。

1、人的年龄分段与对应的教育分段。

2、幼儿教育的概念。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奠基的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活动,如幼儿的家庭生活的形态,父母养育他的态度和方式,幼儿周围的人和事,他所读的书,接触

他的人,看电影、电视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

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教机构的教育。

3、幼儿教育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案例3: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评述。

案例4:父母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认为不适合他,不给他买。于是孩子往地上一躺,哭闹起来,父母怎么劝告都无效,场面难以收拾……

——幼儿的任性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家庭教育方式一贯不当造成的恶果。父母不从根本上改变“溺爱”、“专横”等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孩子的任性是难以纠正过来的,孩子个性健康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 提问讨论:

(1)个人经验陈述:你上过幼儿园吗?对幼儿园生活还有印象吗?

(2)了解上面的案例后,你觉得幼儿教育有怎样的地位?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幼儿教育的性质与地位——基础教育的基础,非义务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 “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五岁前奠定的。你们对五岁前儿童所做的一切,就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而以后就是继续教育人、造就人的过程。”

——马卡连柯

三、教育学及幼儿教育学

问题: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你们能根据前面的学习讨论给幼儿教育学下定义,并描述它的主要内容吗?

归纳总结:

幼儿教育学是研究3-6岁幼儿教育现象和它的规律以及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幼儿教育与幼儿发展;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与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原则、手段和方法;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幼小衔接等。

幼儿教育学属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19世纪后期才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的,因此,幼儿教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与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且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其他社会科学以及数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之间发生着渗透。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

(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问题:有些孩子可以不用接受幼儿教育。

分析:《儿童权利公约》明确宣布,幼儿教育不是少数天才儿童或家境富裕儿童的专利,而是面向社会全体儿童的,每个幼儿都拥有生存、学习和发展权利。

第二节

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

1、研究对象

幼儿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幼儿园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

2、研究任务P6

二、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意义P7-8

1、办好幼儿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 A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

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 。正常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美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是大脑生理发展的最快时期,一个成年人脑重约为1400克,其4岁时约为1000克,8岁时约为1300克。日本学者木树久一指出,儿童潜在能力遵循一种递减的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教育,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就只能具有60分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幼儿大脑发展速度之快。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也特别大,因为智力与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若在这个时期内,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B幼儿时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

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家长、老师说“好”,就是“好”,家长、老师说“坏”,就是“坏”。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相反若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些不好的个性品质或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C幼儿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

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如果男孩把自己看作是女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女孩,就成为女性化男孩。如果女孩把自己看作是男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男孩,就成为男性化女孩。这称为性角色畸形。

总之,幼儿是智力开发、人格健全、性教育的关键期。在幼儿教育上,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来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幼儿教育是决定人生命运与幸福的终身大事。

2、幼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反面案例:济南一幼儿教师被曝体罚孩子 园方拒赔偿 家长欲起诉

这天早上,省城几十位家长站在济南世纪佳园内大风车幼儿园门口维权。他们告诉记者,他们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遭到了一位季(音)姓老师的体罚和虐待, 孩子们被要求做金鸡独立、下跪、双手抱头蹲下等动作,还有的女孩被该老师抓头发,孩子们看的动画片居然是《鬼妈妈》。而在家长提供的录像里,季姓老师部分承认家长的指责。

【观点辨析】问题1:有人说,做幼儿教师,只要爱幼儿就够了,其他都不重要。

分析1: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只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许多特殊的条件。其中,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素养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减少教育的失误,提高教育质量,为此,不学习和研究根据前人经验总结提炼出的教育理论,就很难胜任教师的工作。 案例2: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3、坚定教育理念,忠诚于教育事业

反例:山西省太原市五岁女童,在幼儿园遭老师狂扇耳光70次,在四川宜宾,一名六岁的女童,被幼儿园的老师在其背部刺了个“田”字;同样在温州的鹿城,一名不满三岁的男童因为调皮被幼儿园老师扇了耳光,并拿胶带封住了嘴巴。党的教育事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教人民满意的书,当人民满意的教师,这是党的教育事业对我们的要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首先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教育事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事业,更是一个奉献的事业。尽管教师头上有许多耀眼夺目的光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园丁”等,可从实惠的角度讲远没有煤矿老板、企业高管等人的收获丰厚。选择教育事业不仅要安于清贫、耐得住寂寞更要有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教学相长、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P8-10 案例:有些人认为,小孩子爱唱歌跳舞,喜欢漂亮的人,当幼儿教师,只要会唱会跳,长得漂亮就可以了。

分析: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仅仅能唱会跳,能弹会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了解孩子的基本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会观察和了解幼儿、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他们交往、会设计和安排学习环境、会按照不同孩子的水平和特点来指导他们以多种方式来学习。 A纵向深入——认真读书,勤于思考,钻研幼儿教育学理论

B、横向联合——联系幼儿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一)联系幼儿教育实际

提问题:为什么要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案例】中班歌唱活动“迷路的小花鸭”片段。 分析讨论:从教师行为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并对因材施教有感性认识。 【归纳总结】教育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要深入领会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就必须接触实际,用理论解释幼教实践现象或用理论指导不同情境下的幼教实践。因此,根据学习需要,我们应经常下幼儿园见习、实习,开展调查研究和各种专业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会。

(二)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 从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看它的相邻学科: 幼儿发展—→生理学、心理学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各领域教育、语言学、数学、艺术学等 儿童观—→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

(三)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案例1:某家长冲进园长办公室,气冲冲地质问园长:“我邻居家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每天布置家庭作业,要孩子们背3首古诗,做30道计算题。你们幼儿园为什么不做?”

案例2:某家长说,国外的东西就是好,国外的幼教肯定没错。我帮孩子选择幼儿园,就看它是不是弄了国外的理论。

分析研讨:在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尤其应注意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学习幼儿教育学,发挥幼儿教育学的鉴别和引导作用,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一是国外幼教理论的引进与本土化问题;一是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认识问题。

第三节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1、在了解幼儿教育的历史形态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幼儿教育与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幼儿教育的价值。

2、感受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对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所思考。

教学准备:《百年幼教》电视录像片;古今中外教育家论学前教育,各个时期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的照片;请分别查阅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做好发言准备。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学难点: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参与式学习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产生:幼儿教育是种社会现象,有人类社会,便出现幼儿教育。

(二)幼儿教育形态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受到的教育是平等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教育出现了阶级性和等级性、在家庭中进行

3、资本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 :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资本主义早期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欧文的“幼儿学校”; 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1840年,福禄培尔和他的“幼儿园”福禄培尔的幼稚园;蒙台梭利的“幼儿之家”)。 (2)十月革命后,苏联创建了社会主义的幼儿社会教育。

(3)现代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日趋多样:有由私人、国家、团体、企业等开办的各种托幼机构,如幼儿园(日托、寄宿)、托儿所、流动幼儿之家、社区托幼机构、游戏小组、假日儿童中心等,以及主张不同理论的幼儿园。

4、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

(1)旧中国幼儿教育(幼儿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幼儿社会教育)。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2)革命根据地的幼儿社会教育(解放区幼儿教育)。

(3)新中国成立后的幼儿教育(恢复、整顿、稳步发展的十七年;横遭破坏的十年;新时期的幼儿教育)。 【案例分析】

观看《百年幼教》电视片,思考讨论:中国幼儿教育从其产生之始就具有什么特点? 提问思考:为什么有人类社会,便出现幼儿教育,而幼儿社会教育机构直到近代才产生?

三、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家

1、古代欧洲哲学著作中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思想。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政治观》中对于学前教育的论述

2、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教育论著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和《世界图解》;裴斯泰洛齐的幼儿学校;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儿》;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的幼儿学校

3、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福禄培尔代表作《人的教育》的幼儿园

4、现代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

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法》(又名《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教育人类学》的幼儿之家;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弗洛伊德;成熟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格塞尔;社会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班杜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陶行知、陈鹤琴的幼教理论与实践。

三、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福禄培尔(1782~1852)主要理论: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2、游戏理论

3、协调原理

4、亲子教育

(二)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的儿童教育家 1907年在罗马平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法

教育理论的要点: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一个自由发展、生气勃勃、有秩序、愉快的环境

3、教师的作用: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结合的原则

★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缺点和贡献(简答):缺点:(1)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2)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等; 贡献: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台梭利时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三)陶行知(1891~1964)

教育贡献

1、开拓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2、重视幼儿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

(四)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3、幼儿园课程理论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经验陈述】请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介绍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归纳小结】我们在谈论、理解幼儿教育的时候,必然带着一种价值追求,将幼儿教育幻化为“理想的幼儿教育”,必然会从什么是“好的幼儿教育”、什么是人们理想的、期望的幼儿教育展开。当我们讨论“幼儿教育”是什么的时候,就必须要思考,“幼儿教育的理想是什么?好的幼儿教育是什么”?也就是要从价值层面来分析、理解“幼儿教育”这一概念。 从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来看,人们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变迁:追求工具性价值阶段—→重视学前教育内在价值的孕育阶段—→儿童中心价值的确立阶段—→儿童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的探索。

上一篇:暑假集中政治学习计划下一篇:守纪律讲规矩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