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2022-07-19

它是实施某些管理行为的基础,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合理的管理体系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作者:汪越)

内容摘要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法制建设,做实个人账户,强化政府职责,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制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索引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完善

养 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 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 各国普遍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德国于1889年颁布了《残废和老年保险法》,是最早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随后许多国家相继颁布养老保险法规和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迄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养老保险法规。

我 国政府高度重视公民的养老问题。我国现行宪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 家发展为公民享有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现行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 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明确要求,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建国之初。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第3章第15条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1955年又将养老保险范围扩大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之中。该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险法规,也是建国后40多年我国企业职工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法律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进行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在模式的选择、过渡期办法与国际惯例接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成功的经验。199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对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行了分工。进入90年代中后期,由于企业改制等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兵突进,国务院 1

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等法规政策。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保险费征收暂行条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等方面原因,1999年宣告停止发展新业务。随后虽然有部分地区陆续进行了试点,但从全国来看,基本上进入了停滞期。目前,我国已开展的社会养老保险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约2亿人、农村参保人数约1.5亿人。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员并未真正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因为这部分参保农民的保险费用几乎全部由个人缴纳,各级政府及集体并未投入资金。

几十年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落实计划生育国策,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在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保险制度尚未作出统一法律规定,且立法滞后。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历的三次改革,即20世纪80年代初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90年代初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些通知、决定针对的仅仅是城镇企业职工,缺乏整体性与权威性。我国的养老保险虽然已经开展了50多年,但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保险法》尚未出台,从立法的角度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覆盖面太窄,农村的社会成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6%。长期以来,农村老人主要由家庭养老,农民未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障的范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计划生育使得家庭小型化,4-2-1家庭结构难以维系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人均耕地的日益减少使得土地的保障作用逐步削弱,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凸显。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体系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农村的集体经济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提供保障,很难满足农民养老的需要。

(三)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的层次低,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等级和筹资比例各有不同,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负担水平悬殊,不利于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企业职工个人帐户有名无实的空账问题普遍存在,给未来支付养老金埋下了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金的筹集和政府的信誉。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单一。国务院在1995年明文规定,养老基金只能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不得进行其它投资。2002年开始,允许基金进入证券市场。保值增值的渠道仍然单一。在目前有关法律尚未完善,执法、监管都还存在很大薄弱环节,允许养老基金进行投资确实会冒很大风险。但从长期看,这种

政府管制型投资政策无法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伴随着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在所难免,而通货膨胀会造成已积累的养老金贬值和养老金支出的增加。如果不通过养老基金自身的保值、增值,最终会影响未来退休职工的老年生活。

(五)现行养老保险运行中,法律的强制作用和约束力不够。养老保险实施机制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备,参保随意性大,抵制参保、逃避参保现象普遍存在;拖欠、不缴或少缴统筹金的现象屡禁不止;挪用、侵占、截留养老保险资金的行为时有发生,法律的约束力亟待加强。

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任务,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尽早出台《社会保险法》,在法律的保障下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养老问题,关键是要将社会养老纳入法制轨道,依法养老,依法保障。200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国社会保险法》征求意见稿,对如何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保险费征缴、基金管理、社会保险监督、经办、法律责任等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对《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也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些都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举措。建议尽早出台《社会保险法》,只有有法可依,才能做到保障有力,在法律的保障下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二)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按照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在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养老保险应逐步覆盖全体公民。一是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要覆盖所有城镇企业职工和城镇中自由择业者(含农民工);二是制定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三是要加快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四是要改变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的体制,统一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三)提高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做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加快实现养老保险资金全国统筹的步伐。当前,要进一步加强省级基金预算管理,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加大基金调剂力度。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早日实现全国统筹,为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创造条件。针对目 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个人账户空转、资金统筹层次偏低的实际,现阶段必须利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增速较快这一有 利时机,抓紧做实个人账户,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以应对老年高峰期的到来,同时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减轻压力。

(四)加快制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是当前涉及人口最多、最需要关注的民生工程。社会保险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必须将农村的养老保险纳入整个社会保

险法制体系统筹规划。鉴于当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建议国家采取分别立法的办法进行规 范。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农村社会保险制 度建设。逐步形成以在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养老保险为主,辅之以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五)强化政府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职责。在养 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首先,公共财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有一定比例的投入,体现政府在养老保险中的职责。其次,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全部由 政府承担的现行办法,依法向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征收养老保险费,以适度削减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费用的投入。同时,强化政府的监管作用。在目前我国市场机制 尚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应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监控,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当前,可设立养 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由政府部门主管、社会保险机构牵头,由审计、工会和有关金融部门以及专家参加,通过定期的报表和不定期的抽查方式,检查基金投 资经营状况,以保障基金营运的安全性、盈利性、合法性。

(六)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加强养老保险实施机制。我 国现行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企业拖欠、拒交和隐瞒职工工资的问题严重。因此,应改变现行的社会保险费缴费方式,一是增设社会保险 税,通过开征社会保险税的方式筹集社会保险资金比现行缴费方式具有更强的约束机制,也更能体现出养老保险资金筹集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二是开征一些新税种, 如遗产税、赠与税、奢侈品的消费税等,不但可以充实养老保险基金,还可以防止两级分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更好地完成财政的收入分配功 能。此外,还可以考虑发行一些长期国债补充养老保险资金的不足。目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庭,对侵犯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各种行为,依 法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条件成熟后,可以借鉴国外普遍实行的专门法院审判方式,建立我国专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院,以更好地发挥法律的强 制作用。

社会保险乃民生之基。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深远。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政府的职责,科学规范管理;扩大覆盖面,尤其要关注农民,关注农村老年群体。同时,也要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 “社会保险—养老保

险”

(http://w1.mohrss.gov.cn/gb/ywzn/2005-12/02/content_95209.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章第七十条

4、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八部分第四项的部分摘要

5、徐智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立法的再思考》,《人权》 2005年5期

6、黄劲松,《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政策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2期

7、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1日

第二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内容摘要: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经过多次的摸索、实践,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为提高统筹管理效率,均衡离退休费用负担,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了养老保队省级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既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前进的道路是十分曲折、困难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借鉴国外的一些经过实践而逐渐成熟的经验,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关键字: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完善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养老保险计划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于保障受保人养老基本生活需要的专用基金。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50年代初期建立的,以后在1958年和1978年两次做了修改,1991年各地区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又进行了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制定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1995年3月和1997年7月又分别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文件,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经过多次的摸索、实践,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为提高统筹管理效率,均衡离退休费用负担,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了养老保队省级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使养老保险更合理地收缴及使用,养老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实行省级统筹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管理服务社会化,在全省范围内调剂和管理基金,以确保离退休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养老保险体系。我省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据这个目标,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逐步做到统一缴费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剂使用基金,统一养老金的发放办法和标准,通过规范和调整,逐步统一企业缴费基数和比率。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1、在实践中,社会统筹常常只能顾及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而无法顾及到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风险,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平衡是社会统筹的难题。而大数额的人口进入养老金领取者的行列,这无疑会给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带来巨大的压力。由于积累的个人帐户由于要求收支平衡的期间过长,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一旦遇到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养老金个人帐户的贬值风险无法抵御;而且,单纯以个人交纳的保险费数额来决定养老金给付数额的模式下,社会的低收入者或负担重的劳动者往往难以通过自身预提积累的保险金满足维持退休后最基本生活水平的需求。

2、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转向“社会统

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来看,新制度下的劳动者除了要为自己缴费之外,还必须为退休的上一代再交一次费用。现收现付模式向积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一代人必须养活两代人的难题,即当代劳动者在为自己积累资金、充实自己的“个人帐户”之外,还必须缴纳足够的基金养活上一代人。

3、在社会极度进步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企业破产导致下岗职工增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加困难。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经营不景气、频临倒闭或破产的企业很多,同时,下岗职工的人数也因此而增多。虽然企业破产了,职工下岗了,但时间不会停止,由此产生的养老保险基金还得继续交,但下岗的职工拿不出这部分资金,但退休的那部分职工的退休工资还得继续发放,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只出不进,社会统筹的入不敷出就将不可避免。不仅如此,一方面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又需要被迫不断地提高缴费率去应付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不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由此也导致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乃至进一步拉大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即使是在省市级“社会统筹”的范围内,不同县市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盈亏也涉及到当地的人口结构、制度的覆盖范围、企业的缴费能力、社会养老金的替代水平和基金征缴到位率等诸多因素,差距过大也会造成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和调节的困难和压力。

4、缺乏政府的财政投入。在1995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支持的手段、力度、范围和财政基金的来源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此种支持很难到位。

综上所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既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前进的道路是十分曲折、困难的。

六、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1997年7 月国务院领导在全国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深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多种养老保险办法并行,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二是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差距过大,存在攀比待遇水平的现象;三是基金统筹层次过低,调剂能力弱,少数经济效益不好的地区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四是个人缴费到位的速度慢,个人帐户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五是国家关于基金管理的规定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挤占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使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的环境风险和目标风险都在加大。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化解风险,保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能够顺利地运行,是目前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1、加强养老保险制度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且经营管理的期限长达数十年,因此应当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分别完善几个层次的立法,如社会保险(障)法、养老保险管理办法等,规范筹资方式,明确管理机构和经办机构,规范资金的运用与投资,加大处理违规行为的力度,统一监管标准,保障资金的安全,促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发展。

2、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一般来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最终实现目标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能够建立充分的基金储备,以保证国家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顺利运转,实现保险功能,这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运行的根本目标。其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保证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性,而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障碍。第三,通过其特有的财富转移机制,达成社会收入第二次分配的目标,努力做到社会公平。“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既能够通过统筹机制照顾退休人员的现实利益,保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现收现付功能的实现,又设立个人帐户着眼于工作着的现在一代人的长远利益。在实践中它既能够发挥现收现付模式和完全积累模式的长处,又在一定程度上互补了二者的缺陷。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的关键是基金的来源。只有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

基金筹集的责任,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相互协调才可能保证财源的稳定性。传统的体制下,国家已经无力继续支撑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用,实际上现收现付模式已经破产。但是国家作为社会保障的主体,组织、协调并保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是其根本的权利和义务。推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是创新性的尝试,在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国家需要加大参与和干预的力度。

3、国家对上一代人的债务,可以寻求一定的补偿办法:一是从现有的国有资产存量中取一部分补充其漏缺。我国在对国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改组,自然要涉及对国有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可以结合这一过程,划出部分国有资产补充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中去;二是国家财政应划拨资金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援助。比如为按时按数额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因为,养老费用应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范畴,这笔费用本来可以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发给职工个人支配,职工用这笔费用选择如何进行养老。现在国家从社会安全的需要出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代替职工个人缴纳了用于职工养老的费用的一部分,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显然,这部分费用本来就不构成企业的利润部分,不存在纳税的问题。因此,所谓财政让利只是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激励模式。

如果国家财政不投入,靠企业和劳动者个人是不可能承担得了的。再者,政府财政承担部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不仅有利于企业改革,更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解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危机的合理、公平的做法就是政府财政及时注入资金实施援助。

4、应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中,社会收入有从下向上、从贫向富流的倾向。对生活困难的企业下岗职工征收社会养老保险费不利于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若对他们免征费用,首先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承受不了,再者不出力而吃饭的局面会难以控制,而且对缴费者也构成了不公平。因此,建立一个社会最低养老金,维持低收入者养老生活,使人人都有饭吃。

5、确保保险基金的增值。可以通过把死的那部分资金投入运营的方式来增加基金的收入,利用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购买国债或者存入国有商业银行等。这样一来,国家长期建设需要的资金可以依赖于此而解决一点,因此,承着金融风险的逐步解决,国内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应积极开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市场,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着眼于建设周期较长、有稳定回报的长期投资领域。以真正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将直接对国民经济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又间接实现了基金收入的稳步增加。

6、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我国是农业大国,应加大力度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制定出适用于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依法监督、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并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① 童星《摘自社会保障与管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第191页 ② 中国法制出版社《劳动法一本通》 第200页

③ 河南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劳动争议处理法规汇编》 第254页

④ 郑州市市人民政府郑政文〔2005〕105号文件

⑤ 经济管理出版社《各国社会保障制度》 第83页

⑥ 张彦、陈红霞《社会保障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166页

第三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目 录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2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 .................................... 3

(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 .................... 3

(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 4

(三)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 5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6

(一)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 ........................................ 6

(二)企业养老保险金收缴困难 .................................... 6

(三)国家对企业养老保险只出政策不出钱 .......................... 7

(四)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 ................................ 7

(五)养老保险金支付的正常调整机制还不完善 ...................... 7

(六)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混乱 ...................................... 8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 8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重点 ...................... 9

1.实行城镇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 9 2.采取多层次的退休养老保险措施 ............................. 9 3.实行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 ............ 10 4.以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重点 .......................... 10 5.确立退休人员部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调整机制 .............. 11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11 1.各级政府齐抓共管制定出台指导性文件 ...................... 11 2.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扩大覆盖面 .............................. 12 3.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 12 4.妥善解决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 .................... 13 5.切实解决好新农保制度中各级财政责任分担问题 .............. 13 6.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监管 ............................ 14 7.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组织机构 ............................ 14 参考文献 ......................................................... 16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50年代初期建立的,在1958年和1978年两次做了修改,1991年各地区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又进行了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制定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1995年3月和1997年7月又分别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文件,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经过多次的摸索、实践,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为提高统筹管理效率,均衡离退休费用负担,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了养老保队省级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仍处于城乡二元制,导致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了城镇和乡村不同的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城镇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家庭养老养是老保险的主要形式。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为现收现付制。养老费用完全由政府财政或单位统包,实行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发办法。职工退休时按照本人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与在职人员调整工资同步进行。

企业养老保险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又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

2 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既是第一层次的,也是最高层次的制度,在财政上,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负有最终的责任;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近些年来,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在政府的引导下正在试办农村养老保险。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在应对制度运行中的各种困难,维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务院提出多项发展完善企业职工养老制度的对策,要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变;为进一步完善鼓励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相应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积极发展企业年金,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快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我国政府积极探索规范化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方式,努力调整政府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加大对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资金的投入,确保养老金正常发放。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分开、1958年的合并、改革开放又分开的调整变化以后,基本固定下来,即使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没有涉及。

现行退休制度是197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

3 岁。退休待遇是,离休金为离休时工资的100%;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以后,其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按本人原标准的全额计发,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规定比例计发,即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88%计发,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2%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75%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以后,按本人职务工资和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即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实施了20多年的退休制度,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它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第一,覆盖范围太广,将国家公务员以外的党派团体、事业单位等不应包括在内的人都包括了进来,这无疑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1993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费用高达222亿元;第二,养老金待遇明显高于企业职工,为劳动力合理流动设置了障碍;第三,离退休人员仍由原单位管理,这样在成立比较早、离退休人员数量比较多的单位,增加了单位的工作负担,影响单位工作效率。基于此,也必须进行改革。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出台总体改革方案,只有一些省市按照中央有关精神,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探索,只能说是为以后的改革积累了一点经验,而且各地进展也不平衡。所以,真正的改革只能在中央有关法规出台以后才能开始。

(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传统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国营企业职工退休金可以达到退休前工资额的70%左右,集体企业职工退休金为退休前工资额的40%-60%,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金为退休前工资额的60%。在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的情况下,领取到的退休金解除了人们在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基本保证人们能够颐养天年。而且当时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得到切实地贯彻实施,人们能够及时足额地领到自己的退休金。这种立而有信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使得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稳定机制的内在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而且极大地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这种完全由国家和企业承担养老保险责任、由单位和企业办养老保险事业的制度安排,不仅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将职工与企业死死地捆在了一起,职工将终身在一个企业工作和在退休以后从这个企业领取退休金。结果,在企业不断吸收新职工的情况下,职工队伍越来越庞大,退休职工的 4 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使得企业不堪重负,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减弱,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后日益显露出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为了推动国企改革,国家必须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三)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待完善,存在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民群体多样性、农民日常支出、用资需求、养老支出四个不匹配的问题。制度设计的不完善是造成农民参保人数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

1.现行制度设计未考虑到农民群体角色的多样化的问题。由于农民的身份、职业、收入水平的差异性,不可能推行一套整体划一的制度方案。迄今,农村养老保险主要适用的仍是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其内容规定滞后、不完善,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现行制度设计与农民现实的日常支出预算有差距。《基本方案》规定,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集体补助几乎落空,政府扶持缺乏强制性,国家和集体的责任义务不明确,最终使保障变为一种“个人储蓄保险”。而在农民现实的日常家庭预算支出中,养老保障并非是大多数农民目前最紧迫的需要,发展生产、子女教育、疾病治疗等项目支出均位列养老保险之前。

3.个人账户资金长期封闭闲置与农民个人用资需求不匹配。《基本方案》规定,实行个人账户储备积累制,农民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个人养老账户属于农民个人所有。但实际情况是,参保农民对账户资产的控制权极为有限。除个别特殊情况(如死亡等),在达到规定年龄之前,参保农民只有缴费的义务。并无实质的控制权力和投资选择权。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农民个人账户上的资金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4.农保资金增值有限,到期领取的资金难以满足农村农民“养老”支出。一是农保资金增值有限。按照现行制度设计,农保基金保值增值方式为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两种方式,资金增值有限;二是到期兑付的农村养老保险资金难“养老”。《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 5 6元、8元……20元等10个档次缴费。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这点钱对于农民养老来说,几乎不起作用。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

不仅表现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制度不统一, 也表现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制度不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统一,又集中 表现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率与支付标准上不统一;我国现阶段各地区、各行业养老保险基金缴费率在20%-30%之间不等,例如,煤炭部门缴费 率高达24.5%,各省之间缴费率差别也较大,广东省为19%,湖南省则达 25%,养老保险金支付标准上基本采用按职工退休前月工资的一定比例计 发办法,但计发比例各地相差较大。这种制度的不统一,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后果,一是制度不统一,使制度本身缺乏严肃性,使人们产生养老保险是地区或行业的政策,而不是国家政策的错觉,影响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进行;二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由于属于不同地区,养老保险金的缴费率不同,生产的产品成本费用不等,竞争能力不同,使养老保险制度给企业人为创造了一个不公平竞争的场所;三是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和支付水准不统一,给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带来困难,使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二)企业养老保险金收缴困难

足额征收养老保险金,是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所在,而企业养老保险金收缴极其困难,表现为拖欠企业户数多,拖欠金额大,拖欠时间长,致使许多地方养老保险金收不 抵支,严重影响养老金的发放。分析其原因,一是少数效益好、离退休人员少的企业领导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不足,不从长远利益出发,不从大局出发,不愿交纳,甚至有些企业领导短期行为严重;二是少数企业有能力缴而不缴,认为离退休职工保险费直接由养老保险机构发放,离退休职工领不到退休金只会找养老保险机构,不会找企业,所以对养老保险金的缴纳采取

6 拖、欠政策,而养老保险部门则缺乏制约手段,无法收取;三是企业亏损较大,职工工资都无法发放,更无力承担养老保险金缴纳的义务;四是 企业负担过重,影响养老保险金的缴纳,据有关资料表明,一些地区企业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和工伤基金等占整个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企业难以承受, 而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等则仅占个人工资收入的6%左右,这不仅没有达到养老保险要消除企业包袱的目的,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企业的当期投入。

(三)国家对企业养老保险只出政策不出钱

养老保险基金应是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但现实情况是三方出资都较困难,而国家财政出资更加困难,这是由于近十年来各地财政收支状况较差,财政入不敷出,财政收入都难以维持经常性支出,不少地区自开办养老保险业务以来财政未曾向养老保险基金投入一分钱,致使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自主管理权,将养老保险基金用于投资于地方性建设项目,效益低,回报率低,或者干脆将养老保险基金用来暂时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使养老保险基金不断地被蚕食。

(四)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

一方面,现阶段养老保险费几乎被用于支付现期的退休金,因通货膨胀使养老保险金结余所获取的利息也是名义的,这种状况导致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大多数是空账户,账户上几乎没有什么实际资产,这种空帐户不能使养老保险金能有所积累、有所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现行制度要求养老保险金余额除满足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80%左右要用于购买政府债券或存入银行,由于近期银行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导致养老保险金的结余在不断地贬值,这势必加重未来时期养老保险的负担,也会增加国家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支出负担。

(五)养老保险金支付的正常调整机制还不完善

合理的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应该建立在一个规范的养老金调整机制上。我国现行制度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以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为参数的 7 正常调整机制,但也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反映在养老保险金计发调整参数选择上,通常养老保险金调整参数主要由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生活费价格指数和综合指数三种;单纯用平均工资增长率作为参数来调整养老金计发,不能解决养老金保值问题,也难以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单纯地用生活费价格指数作参数来调整养老保险金计发,虽然解决了养老金保值问题,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但不利于处理工资收入与养老金的分配关系,在物价指数较高时,对养老金基金压力过大,为了吸收这两种指数的优点,克服其缺点,通常将这两种指数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出一个综合指数对养老金进行调整,而我国现行制度单纯以职工工资增长率为参数,未将生活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考虑。二是反映在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口径不统一,根据现行制度规定,“养老金可按当地职工上一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进行调整”,而“当地职工”究竟是指全省范围的职工?是市或县范围内的职工?是全体职工还是仅指企业职工?由于理解不一致,各地方案各异,导致地区间的养老金水平出现不平衡。

(六)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混乱

主要表现在:一是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不统一,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管理是按照养老保险的不同对象分部门、分行业进行,既有劳动部门、人事部门、民政部门进行管理,也有煤炭部门、邮电部门、金融部门以及供电部门等分行业进行管理,使养老保险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政策不协调现象极为严重,也使养老保险资金分散,调剂性较差,不利于充分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二是养老保险机构既是行政管理机构,又是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集三权于一体,不利于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的国情出发,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既要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又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安定。本文除了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改革思路进行论述之外,特别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出有效的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重点 1.实行城镇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要受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无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招用人员和劳动者自主择业都通过市场进行选择。正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劳动力吸引到效益较好的单位和岗位上,从而提高了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活力。这种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基础的劳动力管理方式,可以使各类人员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之间,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之间合理地流动。尤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重新选择职业以及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将十分普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覆盖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类职工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城镇所有职工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目前,养老保险已覆盖全部职工的90.7%,只有不到10%的私营企业和区县以下集体企业职工还没有养老保险。在区县以下集体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职工是回城知青和保留全民或区县以上集体职工身份,他们已经实行或参照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从数量上分析,建立统一的保险制度是可行的,如果我们不抓住现在的有利时机,若干年后这个问题将更加难以解决,统一制度难度会更大。

2.采取多层次的退休养老保险措施

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的国情出发,为了使养老保险既能发挥保障生活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又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以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宜实行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核心,由国家立法在全国统一强制实施,适用于城镇各类职工。第二层次是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即根据单位的经济实力确定待遇水平和发放方式,经济效益好的多补充,以体现不同单位在经济条件上的差别。第三层次是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个人根据经济能力和不同需求自愿参加,国家在政策上应给予引导,在储蓄利率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实行多层次养老保险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可以适量控制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增长。我国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水平还很

9 低,与此相适应,养老保险待遇的水平不可能很高。实行多层次养老保险可以使职工在整个工作期间逐步积累基金,以保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又使基本养老金水平得到控制。二是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平等竞争,单位之间经济条件的差别是必然结果,单位为了增强凝聚力,吸引优秀人才,除了对在职期间给予优厚报酬之外,还会靠长远的吸引手段来稳定所需人员,手段之一就是为职工举办补充养老保险。这样做,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激励职工多做贡献。三是可以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大多是完全积累的方式,一般储蓄数十年后才支付,这一方面可以抑制消费基金的膨胀,另一方面可形成一笔数量可观的长期可运用资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3.实行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

实行个人缴费,是深化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个人缴费已有所认识,考虑到这一制度的实施与职工直接的利益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在国家统一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内的所有职工都应实行个人缴费制度。目前,各地在试行个人缴费过程中,只在企业职工中进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实行,这一做法,已引起企业部分职工的抵触情绪。为了避免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之间出现不平衡,机关、事业单位的个人缴费应尽快实行。二是考虑到目前职工的工资收入还不高,开始时可以在增加工资的基础上实行,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职工工资的调整再逐步提高。三是个人缴费要进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调剂使用,否则就不能体现三方负担,起不到个人缴费应发挥的作用。

4.以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重点

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计发基数;二是计发标准。随着经济体制和工资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分配自主权的确立,出现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了以标准工资为主体的等级工:资制的分配格局,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已成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原则:一是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法定的养老保

10 险,必须实行统一的计发基数、计发标准。因此,选择的计发基数应适应各种工资分配形式。二是要全面客观地反映职工一生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以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三是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差别过大和不公因素能够尽量缩小,以利于生产,保障生活。

5.确立退休人员部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调整机制

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金在职工退休时一经确定就不再变动,受物价的影响很大,退休人员生活水平逐年下降。为解决因物价上涨而导致生活下降问题,国家采取定额物价生活补贴方式。从实行的结果看,这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退休人员的生活,稳定了社会。但这种办法利少弊多,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物价生活补贴不规范,补贴额度随意性强,而且往往滞后,群众意见大。二是各种补贴名目繁多,执行起来十分困难,不同时期、不同金额、不同名称,人们很难分清楚。三是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由于各项补贴都按人平均发放,表面上看很公平,其实蕴藏着很多不合理因素,基本养老金低的成倍增长,基本养老金高的补贴量相对不足,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逐渐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一些退休时待遇较高的同志反映强烈。四是补贴量相对偏低,赶不上物价的增长水平,更无法解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问题,形成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下降较多。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1.各级政府齐抓共管制定出台指导性文件

如何实现新农保制度的长期有效运营和管理,这是难度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新农保又与其他制度相交织的情况之下,其管理的难度更不应当低估。需要强化新农保的缴费管理、账户管理、基金管理、信息数据管理等等。明确政府责任,形成各级政府共同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格局。为此,要做到:第

一、各地细化制度设计,精心组织,积累经验,稳步推进。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当根据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导原则和国家总体方案的精神,各地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施分类保障,分级补贴,分层管理,稳步推进,需要强调政府扶持,农民自愿参保的原则,精心组织方案实施, 11 努力构建新农保制度的长效机制。第

二、需要强化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努力突破实施难点,推进新农保制度需要在财政补贴方式、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农民缴费机制,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等方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尤其需要强调政府财政补贴的可持续,农民长期参保意愿的可持续,管理运行的可持续,农民满意的可持续。

2.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扩大覆盖面

要结合农村养老面临的实际情况,加强宣传解释工作,做好示范,让农民充分理解参加新农保的好处,见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搞强迫命令,不片面追求参保率。在制度推进过程当中,要强调组织动员、优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各种方式向广大农民充分展示新农保制度的优越性,提升并稳定农民的参保意愿,通过制度和管理机制带来的优越性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自愿参保,逐步扩大新农保的覆盖范围。当前,要特别注意向农民说清楚社会养老保险的收益性、可靠性和规范性,让农民像了解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那样明白缴纳养老保险金的预期收益,特别注意向农民说清楚社会养老保险是对家庭养老的有益补充。

3.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是要根据农村现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险体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试点阶段,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因地制宜, 按人群和农村区域差异分类设计,制定具体办法和试点实施方案。在制度设计时,既要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本身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与城镇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将来接轨问题。制度的设计要针对三类对象:

一是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农民工已超过2亿人,妥善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要尽快出台能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同时鼓励相对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直接融入城镇职工的养老社会保险体系之中,享受与城镇职工相同的养老保险待遇。

二是乡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乡镇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副产品

12 加工型企业多,中小型企业多,原始积累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乡镇企业养老社会保险体系建立过程中不搞"一刀切",各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三是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对这部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养老保险基金可以由参加保险者交纳的投保费和政府补助金共同构成。考虑到我国农村农民的收入难以确定,农民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收入有差异的现实,对于要求农民个人交纳的养老保险费部分可以根据该地区上年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按一定比例等额上缴,缴费的比例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不同。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加上近几年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纯粹的农业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农民的养老问题政府应该承担责任,给予农民补贴,政府对收入水平不同地区的农民补贴水平应有区别,政府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使贫困地区农民养老有保障。

4.妥善解决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及时实现现行农村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接续并轨,解决地区间因利益关系而影响社保关系接续转移等问题,制定统

一、规范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规范转换、接续的操作办法,解决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同时要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农保关系接续转移提供技术支持,出台“社会保障全国一卡通”相关政策,提供缴费、支取、记录、转账、管理、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功能,卡随人走,方便管理。

5.切实解决好新农保制度中各级财政责任分担问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保障农村老年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保险制度,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为此,要妥善解决好新农保制度中各级财政责任分担问题,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贴要及时到位。政府资金的投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建立政府资金的引导机制,即为了鼓励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应由政府对参保人员根据年龄的不同给予适当的补贴。二是建立养老保障待遇调整的储备基金,以保证被保险人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同步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予资金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集体负担部分,可在乡村所办企业的利润、公益金和管理

13 费用中提取;没有集体经济的乡村,要根据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原则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来解决农民缴纳一部分养老保险费的问题;特别困难的农村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集体负担部分应由地方政府财政解决。

6.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监管

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开始缴费到领取养老金,实际上是一个跨度很长的制度安排,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如何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实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值得认真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农民的血汗钱、养命钱,既要确保安全,又要确保合理增值。农村养老保险实行“基础养老金加个人帐户”的模式,基础性养老金为非缴纳性养老金,由财政支付,60岁(或65岁)以上达到一定缴费年限的农民,加发一块基础性养老金,以体现参保优于未参保。个人帐户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投资收益构成,最终实现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负责、个人帐户养老金由地方管理的格局,省级统筹基金缺口主要由省政府负责,中央对困难省份提供补贴,提高统筹层次,集中管理运营基金,改变现有县级统筹,县级管理的模式,以市或省为统筹管理单位,省或市级建立基金运营中心,国家制定基金运营管理办法,运营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并对统筹单位负责。要切实维护参保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健全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审核制度,基金监督机构和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金收缴、管理、运营、支付监督检查,确保基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7.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组织机构

要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责任主体到位,将非城镇户口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促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应尽快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组织机构,理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履行政府社会保险职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建设,合理设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编制,配备与其业务相适应的管理和经办人员。

总之,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

14 实搞好试点工作。构建新农保制度对于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建立完善新农保制度,使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纳入到制度化的保障轨道,对于稳定社会公众的预期,减少对未来保障不确定性的压力,对于应对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对于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政策效益。所以,构建新农保制度,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有利于提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村消费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郭亚玲.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思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01). [2]宋桂红.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硕士).2006,(08). [3] 姚奕.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新制度评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4] 邢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与改革对策[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2007,(05). [5] 韩媛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创新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6] 何樟勇.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 2004 . [7] 刘雯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8] 陶正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9] 林怀宇.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世界经济情况, 2008,(04) . [10] 陆风雷.中国老年保障制度研究:理论基础、价值取向与制度选择[D].复旦大学, 2003 . [11] 杨辉,刘斌.新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2] 张琳,王慧萍.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与监管[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03) . [13] 刘俊霞.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多元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财政研究, 2003,(06) . [14] 王宗凡.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政策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01,(11) . [15] 肖迎春.论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和谐发展[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 [16] 逯子文.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途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6 [17] 苏爽.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 2008 [18] 张友鹏.关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融资模式和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 2007. [19] 陈水生.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 [20] 吴慧琼.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02). [21] 陶志勇.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科学发展的路径探析[J]社会保障研究, 2009,(04) . [22] 季晨.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协调发展问题浅析[J].当代经理人, 2006,(05) . [23] 颜娟.我国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24]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8 . [25] 谢金桃.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

第四篇:浅析如何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农村社会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养老保险又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才能彻底解决现存的养老存在的问题, 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完善措施;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被保险人身份最稳定、享受时间最长、费用开支最大的项目。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关于农村养老,许多地区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运行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体现出来。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1、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使得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的比例更大。据统计,2000年中国农村8.33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计占7.36%,到2030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7.39%为1.29亿。

2、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的功能减弱

家庭养老的实质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养老资源在家庭范围内的互助和代际交换。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形式,然而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人们受利益的驱动,传统的孝文化观念和家庭养老方式开始日益瓦解, 子女虐待老人和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不断上升,庭养老方式正在出现弱化的趋势。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偏小

据统计,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不到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0%。中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亿人,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现行保障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

4、农村养老难于完全依赖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近年来, 农产品的价格日益下降, 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十分微薄。而且农民的承包土地被大量征用,对价是极少的土地补偿费。所以完全依靠土地养老的模式也是不可行的。有的农民已经摆脱土地的束缚,参与到现实的社会保障中。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很重要的生产资料。

5、贫富差距日益增大

农村的发展一年不如一年,城市的发展却一年比一年好。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进城务工者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整体水平很低。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力度应加大,应该维护社会公正,切实地保障农民权益。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支持。这样,国家的财政投入就比较少,实际上是农民个人养老保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2.保障水平偏低

保障水平偏低,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民收入水平低,而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又是以个人缴纳为主,这使得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有心无力,不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少,缴纳的保险费也很低,根本无法满足年老时的生活所需。

3.资金筹集与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筹集资金使许多贫困村民无法投保,部分地区利用养老保险谋取私利,并且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影响了养老保险的运行和群众投保的积极性。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且不规范,保险基金很难实现保值增值,基金安全性和持续性得不到保障。

4.法律层次低, 缺乏约束力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都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实行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相对而言,在这方面中国没有统一的法律条文,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因此缺乏普遍的强制性和规范性。

5.参保人群不均衡。

中国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富不保贫”的倾向严重,目标人群的养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覆盖范围上看,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省市农民投保金额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三、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 1.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完善基本方案,研究制定非农就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修缮“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 的筹集原则,将主辅力度适当调整。加大财政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投入力度十分必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作为财政支农的项目之一。

2.加强基金的管理运用, 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建立较高层次的基金管理中心, 组建一支拥有专业技能的基金管理队伍, 由其进行科学管理使基金达到最大程度的增值。其次建议国家发行农保基金保值债券,加大基金参与股市的力度, 或尝试探索银行有偿使用农保基金的途径。

3.加快法制建设, 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

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证农村社会稳定,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对农村老年群体实施的社会保障, 是作为调节社会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步伐, 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各项措施制度都有法可依, 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 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的监督机制, 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 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 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 以更好的满足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

4.做足宣传工作,加强农民对农保工作的认识

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宣传上注意恰当合理, 这样才能稳定农民,稳定队伍, 稳住脚步, 稳住情绪, 以达到稳定之中求发展的目的。

5.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 这为家庭养老制度的实行和巩固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进步, 养老方式必然由家庭向社会过渡。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许多原因, 农民养老不可能完全依靠社会, 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 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 政府可以从制度上进行鼓励。

此外,消除城乡差别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公平待遇是发展趋势,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亟待完成的重要课题。只有农民的养老得以保障,农民生活质量才能真正提高,社会公平才能更全面的实现。要想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刘岚.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J]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 9) 【2】民政部办公厅. 县级农村社会养料保险基本方案(施行) [R]. 1992- 01- 03颁布

【3】王黎明.建立健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7,(6):19—24.

【4】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Z].国发[1997]26号.

【5】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Z].国发[2009]32号.

第五篇: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建政函〔2014〕166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1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浙政发〔2014〕28号)、《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4〕93号)精神,原我市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更名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就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原则

坚持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坚持政府主导和城乡居民个人参保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保;坚持积极稳妥推进,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健全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完善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二、参保范围

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三、基金筹集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应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2015年1月1日起,缴费标准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200元、1500元、2000元十三个档次,市政府可根据本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及省市有关规定适当调整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筹集范围。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本市的最高缴费档次标准。

(三)政府补贴。社会统筹基金由财政提供,主要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参保人个人缴费补贴、缴费年限养老金和丧葬补助费等。市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2015年1月1日起,选择1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50元;选择2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60元;选择3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70元;选择4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80元;选择5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90元;选择6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100元;选择7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110元;选择8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120元;选择9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130元;选择10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140元;选择12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150元;选择15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180元;选择2000元缴费档次的,每人每年补贴250元。

持有效期内《建德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建德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证》或二级及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建德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户主,其个人缴费按最低档次缴费标准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四、个人账户

参保人参保缴费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本人身份证号码为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市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计息。浙政发〔2014〕28号文件下文之日起,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实际缴费年限财政缴费补贴资金余额及其利息可依法继承。

五、待遇标准和领取条件

(一)待遇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三部分组成,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标准目前定为每人每月130元,市政府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适时作出调整。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办理退休时的计发月数(与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

缴费年限养老金月计发标准根据长缴多得的原则,按缴费年限分段累加计发:缴费年限为15年的,其月缴费年限养老金为30元;缴费年限为16年以上的,其月缴费年限养老金在30元的基础上,从第16年起,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增发5元。

浙政发〔2014〕28号文件下文之日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待遇人员及参保缴费人员,死亡时可享受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一次性丧葬补助费标准为参保人死亡当月基础养老金标准的20个月金额。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复员退伍军人养老金计发办法和高龄老人补贴等按原规定执行。

(二)领取条件。具有本市户籍,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未享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离休、退休、退职待遇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

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离休、退休、退职待遇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本市户籍城乡居民,不用缴费,可以继续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15年以上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补缴部分政府不给予缴费补贴。浙政发〔2014〕28号文件下发前,已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其待遇领取可按原规定执行。 本市户籍人员年满60周岁,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申请延长缴费的,在职工养老保险延长缴费期间,可申请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金当月起停止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死亡,从次月起停止支付其养老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每年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核对;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工作,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领取记录进行比对,确保不重、不漏、不错。

六、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

(一)转移接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在参保缴费期间因户籍迁移需要跨统筹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按规定领取养老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二)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参保人员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停止缴费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达到符合领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可以申请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转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合并、不折算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也可以申请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实际缴费年限财政缴费补助及其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参保人员达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且不延长缴费的,可以申请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转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规定执行。

(三)与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凡已参加了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其老农保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合并享受,老农保个人账户余额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待遇不再重新计算;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未领取养老金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可将老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按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当年当地的平均缴费额折算缴费年限(折算的最长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并继续参保缴费,其老农保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计发待遇。

老农保参保人员可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老农保储存额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规定折算成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限,折算的最长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折算年限往前推。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已办理退保手续的老农保参保人员,也可参照执行。

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农保参保人,可将其老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退还给本人,并终止老农保参保关系。

(四)与其他保障待遇的衔接。符合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如符合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精减职工、计划外长期临时工、遗属生活补助等待遇条件,可同时叠加享受;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社会优抚、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的待遇衔接按相关规定执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如同时符合享受其他丧葬待遇条件的,其丧葬待遇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不重复享受。

七、基金管理和监督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也可以委托有关机构征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市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工作,优化银行存款结构,提高基金收益水平。

市人力社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监督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存储、管理等进行监控和检查,并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市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法违纪行为,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积极探索有村(居)民代表参加的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做到基金公开透明,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八、经办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

切实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充实基层经办力量,强化精确管理,便捷服务。要注重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认真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按规定长期妥善保存。要根据实际,为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设施设备、经费保障。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要配备专职人员,村、社区要落实代办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

将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实时联网;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的应用,方便参保人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九、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将其列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市人力社保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制订、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地宣传解读政策,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城乡居民踊跃参保、持续缴费、增加积累。

本意见自2014年7月11日起实施,其中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相关政策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已有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建德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19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纪委,市人武部,市各群众团体。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各民主党派。

建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2月19日印发

上一篇:微信爱情个性签名下一篇:我三下乡的感想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