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疑似麻疹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监测疑似麻疹范文

疑似麻疹处置流调报告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于1例麻疹病例调查处置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x,男,6月龄/出生2011年12月9日,现住址西安

市xxx小区,联系电话:xxxxx 。 全小区648户,人口数1944 人,15岁以下儿童 212 人,该小区近年来无麻疹病例发生。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一)患者基本情况

1、发病情况

2012年5月中旬,患儿xxx因拉肚子断断续续就诊于附近xx医院,xx医院,xxxx儿童医院,症状时好时坏。6月22日晚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8.5。6月23日早上去xxx院门诊就诊。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留观输液三天,症状有所好转。6月26日晚 患儿再度出现发热,体温38.5。6月27日早上即去xxx院就诊,以“支气管炎”收住院。28日早上患儿烧未退,并口腔内及额头上出现疹子,xxxx院随即会诊,疑似麻疹病例建议家属转院。28日下午14时转入xxx儿童医院。在儿童医院住院治疗。

2、既往接种史

据调查,患者不足8月龄未接种麻疹疫苗,未接触过发热、出疹患者。

(二)密切接触者调查

6月28日我社区中心对xxx小区逐门逐户进行地毯式摸

底调查,确定11 人为密切接触者。

(三)15岁以下人群的免疫史状况

xxxx小区15岁以下儿童 212人,其中8月龄以下儿童

19 人,8月龄-14岁儿童193人,均有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

三、采取措施

1、在xxx小区及患儿居住周围开展了发热、出疹病例主动搜

索,共发现 0 例发热病例,确诊为0,现 0。

2、对xxxx小区及患儿居住周围开展了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共接种麻疹疫苗164 人,1人因禁忌症未接种麻疹疫苗。3人已

出过麻疹拒绝接种。12个未到月龄。

3、指导患儿家属及xxxx小区对 11 名密切接触者居家进行

医学观察。要求近期加强发热、出疹病例主动监测,发现病例及

时报告。

4、指导密切接触者、及患儿家中进行终末消毒,用84消毒

液对地面、桌面、门窗进行喷洒、擦拭。

5、在xxx小区对辖区居民开展了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提醒居

民加强卫生,注意开窗通风,密切观察,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

及时就医。

四、实验室结果及结论

经麻疹血清学实验检测,根据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

结果,经专家诊断排除麻疹。

附:麻疹疫情应急调查处置表

二○一二年六 月 二十八 日

附件1麻疹疫情应急调查处置表

病例报告单位: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时间:2012. 06.28

病例现住址: xx街道阳光假日小区

1、麻疹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姓名 xxxxx性别 男年龄 6月龄家长姓名 xxxx

电话xxxxxxxx工作单位:无

2、该病例所在村(居委会)发热、出疹病例的主动搜索情况

本辖区总共 648户,搜索户120户

1月内有0例发热出疹病例

3、病例所在地的接种率评估和补种

密切接触者11人,密切接触者接种11人,

辖区内15岁以下儿童212人,

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212人,无免疫史0人,

免疫史不祥 0人,本次接种164人,

8月龄-6周岁接种98人,7岁及以上接种4人。15岁以上62人

4.采取措施

住院隔离治疗 1人,居家隔离观察 11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1

人,对疫源地和群众所采取的消毒、宣传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84

消毒液按1:200比例进行消毒,病例所在地发放麻疹防病知识宣传单,对

周围人群进行发热、出疹病例主动搜索并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调查处置单位: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处置时间:2012年 6 月28日

第二篇:疑似接种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1、预防接种人员要主动监测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现预防接种副反应时,除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进行登记并立即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填写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卡;

2、需要报告的预防接种副反应:

(1)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腋温大于等于38.5摄氏度,主诉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

(2)免疫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继续性(3小时以上)哭闹;昏厥;中毒性休克综合症(TSS);癔病或群发性癔病。

(3)免疫接种后5天内发生:严重局部反应;浓毒血症;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细菌性);

(4)免疫接种后15天内发生: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过敏性紫癜。

(5)免疫接种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臂丛神经炎;血小板减少。

(6)卡介苗免疫接种后1——12个月发生:淋巴结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炎/骨髓炎。

(7)无时间限制:任何引起死亡、住院治疗和医生或公众认为与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或罕见的健康损害。

3、责任报告人发现预防接种副反应后,城镇在6小时内、农村在12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如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副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接种人员妥善保存与接种反应及事故有关物证和接种资料,积极配合上级的调查,提供有关情况。

第三篇:麻疹监测培训试题

麻疹防控培训测试题

苏木镇卫生院:姓名:

1.通过开展麻疹监测,可以()

A.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B.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C.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D.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E.可以监测和记录消除麻疹的进程

2. 现阶段,我国麻疹监测病例方案中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为:()

A. 发热、出疹患者B. 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

C. 发热、出疹患者,且与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接触者

D.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3. 麻疹疑似病例在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作为麻疹临床诊断病例:()

A.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B.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C.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D.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4.麻疹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

A.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B.出疹后3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C.出疹后3-28天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D.出疹后3天后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5. 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____________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A.12小时B. 24小时C. 48 小时D. 3天

6. 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以省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同时的县区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

A. 1/10万,80%B. 2/10万,80%C. 1/10万,90%D. 2/10万,90%

7. 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要求在7天内及时报告,这里“7天”的含义是指()

A.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发病日期的时间间隔

B.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出疹日期的时间间隔

C.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发热日期的时间间隔

D.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采样日期的时间间隔

8. 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疑似病例“发热”是指()

A.腋温≥37.5℃B.腋温≥38℃C.腋温≥38.5℃D.腋温≥39℃

9.麻疹疑似病例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可以从以下哪个途径初次报告?()1

A.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B.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专病系统)

C.二者皆可D.二者皆不能

10.全年所有麻疹疑似病例的订正截止时间为?()

A.当年12月31日24时B.次年1月1日24时

C.次年1月31日24时D.次年2月1日24时

11.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指标的统计口径为:()

A.按报告地区统计B.按现住址统计

C.按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地区统计D.按户籍地统计

12.麻疹病例病原学标本应该尽量在出疹后内采集()

A. 5天B. 6天C. 7天D. 8天

13.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应达到()

A. 80%B. 85%C.90%D.95%

14.疑似麻疹病例“现住址”归属原则为:()

A.病例感染麻疹病毒时实际居住的地址B.病例户籍地址

C.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D.病例出现出疹症状时居住的地址

1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为哪项?()

A.对麻疹病例应自前驱期出现卡他症状时开始隔离至出疹后4天;

B.麻疹暴发时应获取暴发地人口构成、社会经济状况和近5-10年麻疹流行情况;

C.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限为开始接触病例后21天;

D.对麻疹病例居住内环境可开窗通风,但随时消毒并无必要。

16.学校出现麻疹疫情时,可开展以下哪些控制措施。()

A.病例应离开学校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B.开展学校应急接种,接种对象包括教职工和学生;

C.开展晨检,因病缺勤应追查和登记;

D.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调查。

17.按照现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暴发的定义以下描述正确的为()

A.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7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B.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7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C.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D.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8. 麻疹暴发疫情应在医疗机构开展病例主动搜索,搜索范围应包括医院内哪些科室?()

A.内科B.产科C.儿科D.皮肤科

19 下面那些人群属于麻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A.患者的看护人员B.患者的家庭成员C.患者同班同学D.患者单位同事

20.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A.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B.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

C.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

体阳转者。

D.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

第四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云南省疾控系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实施方案》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人。

四、责任报告人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填写《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报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五、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应当按上述要求逐级上报上级业务部门。

七、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八、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九、接种门诊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门报告应当及时向上级领导会同相关人员作出报告决定,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三、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防保科、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人。

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领导小组: 组 长: 姚俊祥(院长)

副组长: 刘永勤(副院长)、侍晓红(免疫规划科长)

成 员: 余仕芬、李左娣、何瑞、姚七萍、姚春红、王鸿雁(防保科、预防接种门诊相关人员)

四、责任报告人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填写《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报送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五、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八、本单位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并按规定程序及时向上级报告。

彩云卫生院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村级卫生室监测登记

报告制度

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监测,简称AEFI,分为主动监测,被动监测。

主动监测接种疫苗是指乙肝疫苗,含有麻疹成分的减毒活疫苗;

被动监测的接种疫苗是指除过主动监测疫苗的计划免疫疫苗和一些二类疫苗。

主动监测要求接种报告2日内主动上报,被动监测疫苗在当天接种后汇总上报。

彩云卫生院根据县疾控具体要求,对乡、村两级接种点制定了详细的登记报告制度: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领导小组: 组长:卫生所所长 成员:预防接种员

第一、 在每次接种后,各接种点准确上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第二、 报告方式采用书面方式,或手机直报(有记录),短信方式上报, 并做好记录;

第三、 报告内容包括该接种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家长联系电话,家长姓名。该儿童接种的疫苗名称,具体反应类型,是否就医等。

四、 村级接种点如果发生较多儿童疑似接种反应,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卫生院,详细记录发生反应时的具体时间、情况。

各接种点要加强业务学习,上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记录有登记,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工作。

第五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四川省疾控系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实施方案》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人。

四、责任报告人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填写《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报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五、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应当按上述要求逐级上报上级业务部门。

七、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八、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九、接种门诊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部门报告应当及时向上级领导会同相关人员作出报告决定,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

上一篇:家长学校体会范文下一篇:奖惩制度修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