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2022-07-14

第一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写作的源泉

邱天玉

很多同学存在这样的疑问: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身处学校和家庭之中,生活圈子太狭窄了,接触了解的人和事十分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作文时究竟应该写什么?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尽量扩大自己的生活面,力争对现实生活了解得更多些。日常在同街坊邻居的相处中,在和亲戚朋友的交往中,在公共场所的耳闻目睹中,都可以了解许多生活内容,这些会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丰厚的写作材料。也许有同学会问:邱老师,我们天天在教室上课,这样的生活也能成为作文的素材?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生活圈子的确不广,一般都在家庭学校之间转悠,但即使这些有限的生活,也不是世外桃源,还是有它独特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不断跳动的时代脉搏,对于这些习见习闻的生活,如果我们细致观察和深入体味,也能成为作文的好素材。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我上过这样一节语文课——

课前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同标点符号有关的故事。这次课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的:

一进教室,我就说:大家都很爱听故事吧?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脱稿后, 他寄给了一家出版社。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没有音讯。雨果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全部内容就是一个“?”。心有灵犀的出版社编辑先生立即给雨果回了一封信,雨果拆开一看,会心地笑了。原来,回信也仅有一个标点符号:“!”。可以说,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我的稿件收到了吗?你们看后有何意见?这么长时间不给个回信也未免太“那个”了吧?而一个“!”同“?”的对仗竟是那般工整:稿件收到了,请放心!这部作品太精彩了,我们正在加紧排印!迟复为歉,请你多多包涵!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短而又称得上绝妙的信件了。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也很想听听同学们说的故事。我要求同学们课余收集同标点符号有关的故事,现在就请几位同学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几位同学兴致很高地交流了几则故事后,我又说:大家说的故事很有情趣, 也很有意义。有些同学收集的故事还来不及交流,以后我们再采用别的方式交流吧。下面我们变换一种形式,改说为写。每位同学写一段话,100字左右,时间10分钟。内容上只有一个要求:这段话必须同标点符号有关,换句话说,你写的这段话必须以标点符号为对象或者话题。至于写什么文体,写什么内容,悉听尊便。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说明文也行,还可以写寓言、童话。等等,等等,不受限制。同刚才的讲述故事相比,这可以看作是大家的创作活动,请抓紧时间完成。

我在教室里巡视,了解完成情况。10分钟后,我说:大家完成得差不多了。我们知道,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所以应该发表出来。朗读也是一种“发表”。下面请同学朗读自己写的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品味,听完后对这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简要评析。

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析。之后,我又开口了:听了同学们的佳作,老师也想发表自己的作品,我把自己写的一段话也读给大家听听,敬请指正—— 我用“,.。” 三个标点符号来描绘人生:“,”形似婴儿吮吸母奶,我用它

来代指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理所当然应该渴饮知识的甘乳,多方面吸取营养,让自己健康成长。青壮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季节,难道不值得加着重号么?老年虽说已近黄昏,但“落红不是无情物”,他们化作春泥护鲜花,所以,我要用句号来表示他们完美的归宿。

同学们评析完后,我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以今天这节语文课作为作文的题材,可以写怎样的作文?请大家拟出一些作文题来。同学们讨论。归纳起来有如下看法:

可写记叙文——《一次语文课纪实》《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一次让我失望的语文课》《漫话标点》等;

可写议论文——《语文课该怎么上》《这是作文训练课吗》《一次语文课的得与失》《标点符号的价值》等;

可写说明文——《简介一次作文指导课》《说说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自述》等。

最后,我小结本课:看来可以写很多很多文章! 平常经常听到一些同学抱怨:写作文太难了,让我们写什么内容啊!客观地说,大家的生活天地是受到了一些限制,接触社会、深入生活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是请记住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歌德的话:“如果你每天写一些小题目,抓住日常生活提供给你的材料,趁热打铁,你总会写出一点好作品来。这样,你就会每天都感到乐趣。”“如果作者每天都抓住现实生活,经常以新鲜的心情未处理眼前事物,也就总可以写出一点好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我只劝你坚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顷刻,都有无限的价值,都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看来“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米下炊了。刚才大家以这次语文课为写作素材,说出了那么多的文章题目,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后来,同学们写出了大量的作文,质量也比较高。这节语文课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本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反映学校生活的文章,也照样会很有意义。从这一点看,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学生就缺少生活,学校家庭就没有写作的材料,学校家庭里也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矿藏”。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身边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作文的题材,作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重视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学生就会从一个误区走出来——老是认为作文就是要写那些所谓的典型事件,就是要阐发大道理,就是要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值得写的东西,于是,怪现象出现了:纵向看,一个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写的记叙文尽管题目不同,内容都几乎一律,议论文始终是那几句陈旧的套话;横向看,不同学生写的作文千人一面,从内容到形式甚至到话语都是大一统。出现这种弊端,不应该一味责怪学生, 我们语 文老师应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必须学会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积极思考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用手中的笔描绘属于我们大家的灿烂生活,使我们的世界更为绚丽多姿!

第二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这一观念,长期以来,教育界是有共识的。早在1924年,叶圣陶 先生就以格言式的语言概括了他的作文教学思想:“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生 活是作文的前提,观察生活,获得实感,是作文的先决条件,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根本途径, 自然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最让学生头疼的便是写作文,而最让教师头疼的,也是作文教学。有 的学生视作文课为猛兽洪水,纵使绞尽脑汁,咬断笔杆,也只是写出一些索然无味、面目可 憎的东西敷衍交差;有的学生写作文只会依葫芦画瓢,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空喊口号,没 有新意;也有的学生,作文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独守心灵,孤芳自赏,多一己之悲,少关 注大局之感。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校园生活单调乏味,这是造成 学生作文脱离生活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作文教学没有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这是造成 学生作文脱离生活的主观原因。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学生缺乏生活的阅历,莫如说学生缺 乏生活的体验。学生作文缺乏生活气息,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敏感不无关系。作文教学的一 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敏感地体验生活并养成体验生活的习惯。在对生活的体 验中,获得充沛的情感和深刻的认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有充实的内容,更会充溢着 鲜活的灵性。总之,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文和生活结合的途径具体说来就是感悟自然、社会和人生。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 是升华。

感悟自然。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 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 深思和遐想中,应该会有所感悟。我们应该积极地启迪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没有写作素 材,试想,人为万物之灵,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灵性呢?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 然 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我 们要善于从虚到实,化概念为万象,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感悟美、表达美。例如 :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哪怕只写流星,也会 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力量的无穷;哪怕是耳边的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 ”;哪怕是写小草,也会感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雨中行,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 的情趣;山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奔 放,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总 之,启迪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努力让“学问”在自己的作文中展示给人看。

感悟社会。感悟社会是开拓学生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社会 ,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譬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 环境问题、科技发展问题、就业问题等。这些都是作文的现实题材,可是长期以来,并没 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也包括社 会生活,否则,作文教学的视野就狭窄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 、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不仅是做人的原则,也应该是我们做文的原则。让学生用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代替孤芳自赏的无病呻吟;用对社会深沉、真情的关注代替空洞无聊的口号;用 积极参与社会,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阳刚代替浅吟低唱、柔婉缠绵的浅薄。总之, 我们要启迪学生“事事在意皆文章”,要把自己的“文章”表达出来。

感悟人生。感悟人生就是认识别人,认识自己。交际和阅历是人生的财富,具有对人生较深 的体验,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人生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是作文 的丰富矿藏。问题在于人们每天都在生活,却很少留心去观察,从丰富的人生矿藏中去感受 。要引导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呼唤学生的人生信念和理想。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 敏感,提炼作文题材。

总之,作文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认为加强 作文和生活的联系是最重要、最便捷的提高作文质量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强调感悟自然、 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是尤为重要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第三篇: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我们要从组织儿童感兴趣的观察活动入手,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从而展开作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细摸,用鼻子嗅,用心灵感悟,即引导学生用全部感官和心灵去触觉情境美的存在。

我想,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寻找到时机,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我以重视学生写观察日记为突破口,平时总是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一些自己身边的事、景……

正值秋末,一天下午下课时候,外面刮起了大风,而此时校园中的情景不正是很好的观察素材吗?于是,我马上组织学生来到室外,让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利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有的写道:“今天的风可真大呀,让我觉得有点冷。只见大风把树上的叶子呼呼地刮下来,叶子手牵着手在操场上飞舞。有的翻着跟头,好像在赛跑,真好看!”有的写道:“风把我们的卫生区的叶子堆了三个大堆,我高兴地想,这下好了,不用我们扫了,我应该怎么谢谢风伯伯呀。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呼‟地一声,把小树都刮倒了。幸亏,旁边的一棵大树支住了它。那么,我就替他谢谢比它大的大树吧。”……学生的想象力和他们独特的观察视角是我之前所未料到的,我真心地为他们喝彩,我深深地被他们感动!这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学生们来说是多么珍贵的感受,是多么珍贵的经历,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哪!

我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社区资源开掘素材,带着学生们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比如,让学生们观察校内的爬山虎;校外的小河、田野、庄稼;王老师养的鱼、小鸟、各种各样的花都成了我班的小客人;每当下雾、雨、雪,我都带领学生到外观察。每当有精彩之作(哪怕是一句话)诞生,我都要让小作者朗诵给大家听,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作文的需要。这样,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写作的距离,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后来,我总能欣慰听到学生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你看今天的太阳……”“老师,你看杨帆家的小狗……”“老师,你看……”

只有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原来活生生的形象是这样的迷人,学习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本身是这么的有趣,才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说写兴趣。

二、真实是作文的灵魂

现在的学生作文由于引导不当,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只好选编空洞的、虚假的内容。因此出现了写好事一个班捡到二三十个钱包等许多笑话;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干脆东拼西凑,我们一定要重视这样的写作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作文的真实性,只要学生写的是真实的事,真实的感受,即使文章不是很好,也要及时地予以鼓励。

事实上,学生如果有东西可写,写作难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所以,使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必要。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的学生们,千万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束缚他们,因为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让学生从怕写到爱写,让学生的写作从此变得轻松起来首先是低年级习作是写话而不是作文。新课程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称为习作,是说学生是学习作文,练习作文,而不是在做文章。低年级只是写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其次,根据课标,

1、2年级的写话有三条目标,一是强调有兴趣、想写,写想象、写认识和感受;二是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三是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如此而已。

一、二两条都强调乐于写,这是最主要的,是我们教学写话第一位要下功夫的。学生不爱写了,这一辈子都会受到影响。周老师的话很对。

再次,“写自己想说的话”,这个目标是达到三条目标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生活来去定练习的内容,甚至可以不限定内容,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就像云端老师说的那样,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把他们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写一些,就很好。一定不要用写什么记叙文之类的东西框住学生。

第四,不要一开始就提出什么“提高写作水平”,而要想到写话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是比较困难的。要好好打好习作的基础,也就是“乐于写”,至于写的方法,是次要的。不要受作文书的影响。书店里买的作文书,几乎没有一本不是只讲写法的。他只能那么写,因为兴趣和乐于写有很强的情景性,没办法具体讲。个何况大家都习惯于讲写法,因为那里边的“知识”多呀。

第五,要多夸奖、多鼓励学生,要承认差异。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几年时间里,对于学生,特别是写不好的学生,只要愿意写,能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是好作文,并鼓励他再上一层楼。要让每个写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绝对不要因为我们的一句话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如何抓住细节表现人物

要想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反映出人物的心灵、性格,就要很好地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形象的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细节描写的特点是:

第一、“细”就是细节,要求具体,细小。细节描写就是因为具体、细小才使人物更具形象性。

第二、要有典型性,要能体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细节描写就是因为具有了典型性,才使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

例如:孔乙己“之乎者也”的语言表现了他处处以读书人自居,以自己是读书人而

自命清高,却让人感到了他的迂腐不堪和可悲。藤野先生“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的服饰反映了藤野先生不修边幅只顾做学问的性格。无声的教诲

马少宏

夕阳西坠,晚霞已布满天空,整个天际一片通红。

那水汪汪的田埂上——父亲扛着犁走在前面,我牵着大水牛跟在后面。

父亲的步子矫健、平稳,且有节奏;我牵着水牛,哼着小调儿,欣赏着晚霞在天边编织的变幻离奇的图画;水牛边走边贪婪地啃着路边嫩绿的青草,间或发出几声劳累后那欢快的“哞哞”的叫声。

忽然走在前面的父亲“哎哟”了一声,并跷起了一只脚。我一惊,忙跑过去。父亲跷起的脚上扎着一块玻璃瓶碴儿,看上去扎得很深。我忙蹲下,把瓶碴儿慢慢拔了出来,一股殷红的血随着瓶碴儿也流了出来。我愤愤地骂了一句:“这该死的瓶碴儿!”随手一扔,瓶碴儿“嗖”地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后“叭嗒”一声掉进了田里,水面激起几道波痕,随后便平静了。

我站起身来准备扶父亲回去,不料父亲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一下,放下犁,转过身,走进水田里,弯下腰,伸出双手,在水里慢慢地摸着,摸得很认真,很小心。我迷惑而担心地问:“爸,您在摸什么呀?您的伤口会发炎的。”父亲没有应,仍在摸着。我困惑不解,站在田埂上呆呆地看着。大水牛这时也停止了吃草,望着父亲,大概也是对主人这种异常的举动感到不解吧!过了一会儿,父亲的双手慢慢从水里抽了出来,捧着一把稀泥,顿了顿,在水中洗了洗。这时,我看清了,父亲的手里捧着的是一块玻璃瓶碴儿,这不正是我刚才扔掉的那块吗?!父亲直起腰,慢慢挪着步了上了田埂。

刹那间,我的脸窘得发烫。父亲脸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把瓶碴儿放入了上衣口袋,用手轻轻按了按,然后扛起了犁。太阳平了山顶了,投向远方的影子已变得模糊不清。田埂上,仍走着父亲、我、大水牛。大水牛“嗒嗒”的蹄声敲击着我的心。

简评]:

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行动的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了“父亲”的高尚品格,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开头部分(1-3段),笔墨不多,却描写出了农家父子耕种归来时欢快的心情和美丽的田园景色。

中间部分(4-6段),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先写“父亲”被扎,“我”为“父亲”拔出瓶碴后,却随手一扔。接着便不惜笔墨对父亲带着脚伤走进水田再去摸那块瓶碴儿的情节,进行了细腻的描写,“父亲”的行动是无声的教诲,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在对父亲行动的细节描写中,作者精心选词,使描写准确、细腻、传神、发人深省。如:放、转、走、弯、伸、抽、捧、直、挪、放、按、扛等等,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结尾部分(第7段),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大水牛嗒嗒的蹄声敲击着我的心”

怎样做看图作文

http://edu.china228.com2007年1月25日来源:全程教育网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它能培养你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叙事的单幅图只展示了一件事的部分内容,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外,我们还要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视写好开头和结尾。

如果是多幅图,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要着重观察前一幅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人物,地点有什么变化等。即使是相同的画面,也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天气的变化等。从而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逐幅看完后,再连贯起来重看一遍,使画面上事物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果,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按每幅图的主要意思列出提纲,突出重点,注意详略,不要每幅图都平均使用力气。每幅图的叙述描写要注意连贯,互相衔接,不要变成图意的说明。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起来,如使人物开口说话,开展心理活动,使景物具有色彩等。看图写话的方法,简要地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顺序观察,尝试表达,合理想象。

怎样做看图作文

http://edu.china228.com2007年1月25日来源:全程教育网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它能培养你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叙事的单幅图只展示了一件事的部分内容,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外,我们还要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视写好开头和结尾。

如果是多幅图,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要着重观察前一幅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人物,地点有什么变化等。即使是相同的画面,也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天气的变化等。从而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逐幅看完后,再连贯起来重看一遍,使画面上事物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果,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按每幅图的主要意思列出提纲,突出重点,注意详略,不要每幅图都平均使用力气。每幅图的叙述描写要注意连贯,互相衔接,不要变成图意的说明。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起来,如使人物开口说话,开展心理活动,使景物具有色彩等。看图写话的方法,简要地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顺序观察,尝试表达,合理想象。

第四篇:写作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生命之源,生活之源,写作之源》

赵益民

1、 问题的提出

2003年我承接了《写作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初期,我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目的开展实践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上报总课题组(《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随笔》获课题组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我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提出了“走出校园,重返家庭,迈向社会,徜徉历史,漫步自然”的选材指导研究方向。在研究实践中,我注意与各学科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力图拓展学生写作的选材范围。但在研究的深入发展中,我发现鉴于学生学识、生活经历和心理成长的现状,在诸多选材领域的拓展研究中很难取得深入性的进展,而家庭生活这一领域仍有可以深入的空间。于是,我转为以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的切入点,经过历时一年的实践证明:家庭生活具备广阔的挖掘空间,是学习写作的不竭之源,同时,在感悟家庭生活的基础上拓展感悟其他领域的选材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理论依据

把家庭生活作为学生取材的源泉,这一方面源于研究实践中结合了学生发展的实际,更重要的原因是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语文)》的编写规律。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联系生活(即第一册、第二册),而第一册的第一单元就是联系家庭生活。其原因不言而喻,家庭生活是学生最为熟知,也最能直接感受的到的。这是充分考虑了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而编排的。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更容易,也更愿意从学校或其他领域找到感觉。这一现状的原因暂不赘述。我们只是依据阅读与写作同步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把家庭生活作为我们首先开掘的第一个矿藏。

3、 实践过程

《课程标准》对写作要求是“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未来的憧憬;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怎样从家庭生活中挖掘写作的素材呢?培养学生感觉到生活的“好”(学生的认识现状:生活没什么,原本就是这样);学会感受家庭的“爱”(通过事情的现象感受这是一种爱的表现);最后感悟出这所有一切“爱的根源”。

文如其人,有感情的文章往往出自有感情的人之手,而感情是根源于家庭生活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不爱父母,不爱自己家庭的人,怎么可能真正的体会出友情、社会情的真谛呢?因为亲情(尤其是母爱)是人的本能。《论语》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只有在深

入体会家庭亲情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体会出各种情的真谛。正是源于这样一个想法,我们才把家庭生活的亲情作为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的起点。那怎样去培养呢?依据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实际,我们从感觉、感受、感悟这三个层次加以引导,而在材料的选取上,我们则把“母亲”作为第一个关注的对象。通过内省、外察的手段感觉、感受、感悟母亲和家庭的情。

说到母亲,每一个学生都会自然的说出“好”来,但母亲的“好”表现在哪里呢?每个学生说(写)出来的就各不相同了。我们要说,学生此时仅仅停留在“感觉”的层次上。能感觉出母亲的好,也能举出一些“刻骨铭心”的事情来,但这在自己十几年的生活中毕竟是少数,(诸如生病、考试失利等)而更多的在生活中的平平常常的小事才是我们生活的主体。在这些平常的小事当中,你能“感觉”出母亲的“好”来吗?恐怕不能,这就要求你得用心去“感受”母亲所做的这一些最普通的小事。随着研究层次的加深,写小事、感受小事已经成为学生写作的新的选材领域。相继有学生写出“自己写作业时关上门,不愿让母亲进来,实际上是隔开了母亲和自己心灵的交流”,“自己写作业时,母亲在一旁织毛衣打发时间,实际这是母亲在牵挂自己学习中的孩子”„„能从平常的小事当中感受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来,这才是新颖的选材和立意。

好文章是要有新奇的创新的,而那种盲目的为了求新而编造出来的种种家庭悲剧的做法是我们所不齿的。因为那种为了求得高分而歪曲家庭生活实际的做法足以可见其用心不轨。作文是应该与做人一脉相通的。培养一个正直的有感情的孩子,应该先从写母亲开始,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用得高分来肯定他们的作文(肯定他们的做法)。让他们习惯于写母亲,观察母亲,体会母亲的一举一动。当他们能够轻而易举的把母亲的一个举动写到文章里面并能够得到高分的时候,我要说,看吧,你再看看这个孩子对他母亲的言行,你看他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没有礼貌。我们教作文收到了教做人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指导他来写历史,写自然,并用“分”这个指挥棒引导他。但所有这一切都要以“母爱”为基础,即使他一无所成,但他至少学会了爱他的母亲,他可以不是人才,但他至少是一个孝敬母亲的人,那他就一定不会是危害社会的人。因为他心中有他的母亲,所以,教孩子写作文就先教他“写你的母亲”。口号式的教育最不值钱,口号式的作文也最不值分,由口号转为行动并最终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动,这样,教育的效果就出来了。由口号转为用故事说话,最终成为从小事中体会出感情、感受、感悟,那作品的深刻领悟能力就表现出来了。用小事表现大主题比用大事表现大主题更见功力。注意小事,注意细节,写作选材从小事写起,让学生学会关注小事,注意细节,当这些行为成为习惯的时候,好的品质也就培养出来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好的立意,好的选材,表现在作文中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但是决不能为了“写好故事”而去选“好写的故事”。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故事”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小事情,这些被我们认为不算是“故事”的小事情,常见而被我们忽略的小事情。(如:洗手、散步、关门等)而生病、考试没考好等专门为写故事而

选出来的“故事”,反而显得做作了。我们的选材能够从“为写故事而选故事”发展为“从平常小事中悟出故事”。这将是一个不小的飞跃。

真实的内容是与诚实的做人相连的。有感而发自主的写作与为了得高分而编造故事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单纯因为“新鲜”所以只记住了它的好,这是不成熟的心理表现,“总是在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瞬间感受、浅尝是学生心理现状的必然结果。而深悟不仅需要静下心来想,更需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去积淀,而写小事,从平凡的小事中悟出不平凡的道理正是我们为了实现文章的与众不同(创新)所遵循的途径。“真实”是作文的根本,“创新”是作文的特点。“新”是来源于“真实”的感悟,并不是故事本身的新奇。我们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就是力求达到作文的新的层次——感悟。能够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是需要一定的生活、学习的思想基础作为支撑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去积淀感受,也要在学习中去在名家的名篇中汲取营养,我们从中要学习的不仅是他们的感悟,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得出这种感悟的途径和方法并把这种方法途径能够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来,实践证明,我们还要进一步努力。

如何立足于感悟家庭生活,进而拓展为对其他生活领域的感悟呢?以亲情为基点,超越亲情的就是美德,母爱源于本性,由此爱别人则是一种美德,能够超越亲情的“情”就是最可贵的“情”,而要体会这一层次的情,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家庭的亲情去用心感悟。

4、 结论

家庭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源也是写作之源,只有当学生能够细心的感受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才可能真正领悟出其他生活领域所蕴藏的真谛。而所有这一切,都要立足于家庭生活的感悟,伴随着自己学习、生活的实际的增长而不断的提高的。只有立足于家庭才可能“身未动,心已远”,把周围的一切都融入到自己的感悟中去。而所有这一切的感悟都是源于对家庭的感悟,也只有这样才可能领悟出“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应该把写作的根扎在家庭的这片沃土上。

5、 附:研究的推广与发展

写作的提高并不是独立的,它要与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其衔接点就是“主题先行”。作文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说什么,然后再明确怎么把自己想说的东西写出来。写作是构思、组合信息的过程,而学习别人的方法并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就是阅读对写作的最大的帮助;阅读则首先要明确别人要说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然后明确作者怎样(围绕中心)把想说的东西写出来,阅读的过程是分析、提取信息的过程。利用它们之间的辅成关系是我们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作文教学不应该是阶段性的工作,应该是一项长期发展的工作,内省外察应该是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培养的内容,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立足于家庭生活,才可能进一步在新的领域中也有所感悟,而为了提高领悟的能力,培养思辩(思维方式)也是势在必行的。

第五篇:生活是小学生作文的源泉(推荐)

生活是小学生作文的源泉

楚雄市北浦小学甘清梅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但一提起作文,他们就会皱起眉头,觉得无话可说,教师也觉得难以教学。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会认识生活,这才是造成学生作文源泉不畅的重要原因。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他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基础要求,编造的作文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起来东拼西凑,空洞无物,缺乏真情,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留心生活,胡编乱造的习惯。如何才能写出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只有丰富小学生的生活,教育小学生热爱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才能描写出真人真事,抒发出真情实感。

一、丰富生活,热爱生活

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源头在于生活,若小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解放身心,投入生活。

(一)丰富学生生活有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直接的途径,让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

为了使之落到实处,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比赛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赛、小足球赛、查字典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清扫街道、清洗岗亭、隔离墩、为花草树木浇水、慰问孤寡老人等,从中培养小学生的服务意识;

3、带领学生看展览、郊游,有意识地去公园看花、看鸟、看鱼、看虫、看公园中植物的变化,看高楼、看大厦,看警察叔叔如何执勤,看清洁工人如何美容城市,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学生在看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4、课余时间,还可以搞一些小养殖、小种植、小实验、各类兴趣小组、墙报、小调查、小手抄报等。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体验,明白作文的材料来自于生活,只有亲自做的事,写出的作文才可能真实。

(二)丰富学生生活的第二条途径是间接的途径,是通过学生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不应走马观花,任凭自己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如:在读书的过程中摘录好词好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搜集一些科谱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搜集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笔记式、剪贴式、卡片式都行,只要自己使用起来方便就行;听广播、看电视之后,可让学生把听到的或看到的精彩片段讲给同学、老师或家长听,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写好作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无论是采用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生活,都会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丰富的生活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要使学生真正写出真情实感,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只有让学生满腔热忱地对待生活,被生活强烈吸引,他们才会产生把美妙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录下来的冲动,才会对写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观察生活

为了使学生保持对习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认识的前提。小学生的观察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参与性、兴趣性、无意性。这使他们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受情绪影响大,不能精细地观察。因此,为了把小学生作文能力进一步提高,着力点应放在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上,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培养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别强,但注意力却常常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常常出现无意观察,而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倾注极大的注意力,禁不住想亲自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甚至去试一试。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就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观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如眼看、手摸、鼻闻、舌尝等,让学生从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期稳定地集中在

观察对象上,从而提高观察的持久性。如:在教学观察一种水果时,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一种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辅导习作时,让学生努力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注意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想想它们“像什么?”,用恰当的比喻句或准确的形容词把它们的形象反映出来,之后可以亲口尝一尝,回味回味是什么滋味?由于学生带的水果是自己最喜爱的,又可以在课堂上亲口品尝,因此,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观察的兴趣,稳定了观察的持久性。

为了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运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时,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指导习作时,播放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小白兔,小白兔在青草上蹦来蹦去的可爱样子,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随着媒体播放观察小白兔,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按照先整体后部分、从头至尾的观察顺序来观察,边观察边说话,强调按观察的顺序来说,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2、掌握观察方法,养成习惯

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条理性,作文的思路也才会清晰。

我们知道的观察顺序很多,如: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由景及人、由人及景、由动到静、由静到动等等,但有一个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养成边看边想的习惯。事物有他的共性,也有他

的个性,而他的个性则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所在。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边看边想,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深刻的了解事物、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作文的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小学生观察事物大多是笼统的,不善于抓事物特点。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就要适时引导,如:前面提到的观察小白兔时,学生都能说出“小白兔全身雪白无暇,长着一双又长又大的耳朵,两颗红红的眼睛和一张三瓣嘴。”对于小白兔的三瓣嘴是什么形状的呢?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狗的嘴巴是 “Ⅴ”字形的,看一看,小白兔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得出“小白兔长着一张 “Y”字形的三瓣嘴。”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使观察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时时、事事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生的生活是多方位、立体的,现实生活可以说“无事不能入文”,让我们坚持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以生活需要为目的,仔细观察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真正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上一篇:社会工作个人总结下一篇:书画社团活动记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