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

2024-05-03

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精选6篇)

篇1: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

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

戴广美

生活是一首歌,激情、快乐是生活的高昂旋律;生活如一杯酒,清甜、甘醇是生活的美好滋味;生活是一条河,奔腾、汹涌是生活的紧张节奏,生活如一本书,现实、历史是生活的丰富内涵。毛主席老人家曾说过,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土壤,文艺创作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段富有哲理话告诉我们: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一切文学作品的素材都是来自于生活。反过来,文学作品又是生活素材的精心提炼,它要能高度反映生活的本质,歌颂生活的主旋律。

今天镇文联邀请了市里几位名家来为拙作《心海浪花》和居老师散文集《爱然后教》开个作品研讨会,实为惶恐不安。本人才疏学浅,胡乱涂鸦,写了个所谓“诗集”,可能要贻笑大方了,下面就本人十多年来,坚持古典诗词业余创作谈一点体会:

(一)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讴歌伟大时代。

开拓创新,经济繁荣,国运昌盛,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百年不遇的大事接踵而至,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神七飞天等都成了亿万人民关注的焦点,一次又一次震撼我的心灵。作为一名业余诗人,我也要为这个变革的伟大时代鼓与呼。我密切关注火热的生活,关注国家的时事,紧跟时代节拍,用手中的笔把内心最真切感受写出来。如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期间,我一直处于精神亢奋状态,每天看专题报道,密切关注中国体育健儿比赛情况。有人失利,我与他们一样难过;有人夺冠,我与他们一样感到无比自豪。不仅写了《七律〃北京奥运会赞歌》,还为杜丽、邹凯、郭金晶等写了《北京奥运会群英谱组诗八首,以表达自己对奥运英雄们的赞美与崇敬。

港澳回归上海世博会、汶川大地震、国庆60周年盛典、神七飞天,都是牵动亿万人心的大事,我都或诗或词把它们记录下来,让这些具有时代风采和中国特色的大事件在诗词作品中熠熠生辉。

(二)融入生活,捕捉创作灵感,描绘锦绣山河。

投身于火热的生活,并将自己融入生活,让心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走进祖国的名山大川,俯仰天地之间,呼吸自然之气,放飞自己的心灵,你会被伟大祖国壮丽河山锦绣风光所倾倒、所迷醉。捕捉住一瞬间的闪动的灵感,用笔把美景描绘出来,用诗把情感抒发出来,成了我旅游的最大乐趣。

96年我送女儿到连云港市上大学,应朋友的热情邀请。第一次游览了位于东海之滨的花果山。花果山海拔虽不高,主峰玉女峰只有740多米,据说是江苏境内第一高山。因它濒临大海,山势突兀高耸,爬倒一半便是云雾缭绕,颇有登临仙境之感。再加上《西游记》的传说,更觉得飘飘欲仙。回来后创作一首律诗《登花果山玉女峰》“濒海巍然望翠峦,通幽曲径入云端”写登山之乐,“奇花异果灵猴跃,迷雾穿云峭壁间”写山景之奇,“玉女峰中寻玉女,水帘洞里看水帘,写传说之美”,“岩巅俯瞰众山小,虚无缥缈若登仙”写观感之深。03年夏游黄山之后更是大开眼界,古人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

不看岳”之说,将黄山魅力推崇到极致。很多名人名家写过黄山,但我要将自己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回来后认真构思,抓住黄山奇、秀、灵、险的特点,把石松谷峰的奇幻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飞来石”是黄山的一大奇观,“迎客松”是黄山的独特标志,“白鹅岭峻观灵石,翠壑屏围迎客松。”我抓住“一松一石”,写出了黄山神韵。十多年来,我有机会先后游历过黄山、泰山、崂山、花果山、云台山、淮河、黄河、长江、富春江、钱塘江,先后游览长城、故宫、孔府、古城楼、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秦皇兵马俑、浙东地下溶洞等。祖国的山山水水如一幅幅秀美画卷,我都用笔写出山的巍峨高大,水的灵动秀美。例如:“夹岸青峰相映远,从林百鸟竞翱翔。”这是富春江两岸秀美风景。“仰视峰峦千壁峭,俯观飞瀑万泉流。”这是云台山小寨沟的壮丽奇观。“海底风光任俺留,竹涛低唱鸟声稠”这是海上第一仙山崂山的迷人风光“古木凌霄云聚雨,清泉落涧水生烟”这是浙江野槠林的独特魅力。“花港观鱼鱼逗趣,三潭印月月无月”这是杭州西湖的景趣。“喷泉灯景芙蓉绽,雕塑芳园锦绣铺”这是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的人工杰作。

三、观察生活,细致写景状物,抒发内心感悟。

在诗人的眼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皆有灵性,一花一草、一鱼一鸟、一木一石、一山一水都充满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美。梅、兰、竹、菊,各有神韵,木、石、虫、鱼各有精神。我写梅花主要抓住它不畏严寒雪中怒放的精神“峥嵘傲霜雪,含蕊报春光”。写牡丹重点抓住它雍容华贵的气质“卓然百娇媚,自照亦光辉。”

写荷花主要抓住它的纯洁特征“品行清雅花君子,甘把馨香付清风。”写菊花主要抓住它凌零傲霜骨气“霜寒犹有花枝俏,依然香溢满园中”。

写鸟也要写出各种鸟的灵性与特征。“千里飞行传信号,和平使者喜鸣哨”这是可爱的信鸽;“音喉婉转自成调,顿挫抑扬曲曲娇”这是善歌百灵鸟;“啼叫殷勤停不住,声声催唤快播种”这是农家“布谷鸟”;“如炬双眸洞万物,长空万里翱云霄”这是人人喜爱雄鹰。

状物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是诗人创作最高境界。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无怨无悔在教坛奉献了四十年。为表达这种情感,春蚕、山泉、红烛、路灯、雪松等全成了我托物言志的意象。“千丝万缕为谁织,甘替他人作衣裳”《春蚕》,“赤胆红心写忠忱,燃烧自己为他人”《红烛》,这是我借春蚕、红烛来抒发自己为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豪迈情怀。“干挺虬枝动,色凝翠叶新,傲立扬正气,凌空铸魂灵”这是我借雪松写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的傲然正气。“山泉飞下奔小溪,一路暗礁何惧之”这是我借山泉写自己的坚毅性格和远大抱负。

四、热爱生活,保持阳光心情,畅享美好人生。

正如后金山先生所说“生活的本质是人的心情在装扮着,只要心情阳光,浪漫无处不在。”我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有乐观开朗的性格,也有一个宽厚待人的开阔胸怀。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美好时代,是幸运的。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家园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在我诗集每首作品中都能感

受到。06年参加省会诗人作家在高邮湖举办的“渔家乐”诗会,我即席赋诗《湖畔放歌》就充分表达这种快乐心情。“珠湖碧浪荡轻舟,隋堤烟柳叠翠芳。船头吟诗扬国粹,湖畔放歌谱新章。”07年应邀到宝应“水上人家作客”更是奏响品味快乐生活乐章。“主人盛摆鱼虾宴,宾客喜尝野味香”。界首初中获“省示范初中”荣誉称号,扬州获联合国颁发“人居”奖,我都按捺不住激动心情去赞美、去歌唱。

家庭幸福美满,妻贤子孝,让我尽享天伦之乐。为孙儿孙女题字填词,为爱妻生日写诗作贺,诗中充满温馨与幸福。老师、同事生日送上一首小诗祝福,既助雅兴,又添温馨。“景仰吾师仁者寿,老骥伏枥志更遒”这是送给老师的祝福。“且趁流云登五岳,还着余兴赋诗文”这是我对诗友的勉励。“梅生傲骨君子德,兰吐幽情众人香”这是我对德高望重长者由衷赞美,“天骄浩运栋梁志,立业建功展宏图”这是我对两位双胞胎兄弟考上大学学子的祝愿。“宽厚待人胸襟阔,清廉自律浩气存”这是我对一位敬重的领导的颂扬。“诗笺代作千里雁,思绪散为九秋蓬”这是对知心友人的思念。

常言说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送人祝福,口留诗香。从这些诗篇中既可以看出我为人率真、善良、宽厚、坦诚的品质,也可以洞悉我和谐的人际关系。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心情阳光,感悟生活美好,畅享快乐人生。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篇2: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

试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07110614美院11油画(6)班刘东阳

摘要:欧美现代派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心灵的表现,“表现派”说艺术是纯粹的主观精神表现,“超现实主义”甚至说创作灵感来源于人的幻觉和梦。“弗洛伊德主义”认为文艺创作是受潜意识支配的人的本能欲望的表现。“意识”也是具有物质属性的精神现象,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离开人群生活的“狼孩”是不可能“自动写作”的。梦依然是耕植于现实生活的,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人的愿望的形象展现,是人的潜意识的精神酝酿。

关键词:艺术创作,审美关系,生活,再现现实,意识,灵感源泉

艺术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西方早在古希腊文明开始就承认生活与艺术的客观关系。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古希腊的宗教雕塑中见到人类生活现实的影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本无上帝,也更不会有人看到到神的形象特征,古时的人们只能依据自己生活的原型通过想象刻画着自己心目中神界的诸神面目神态形象。因此,我们往往能在迄今残留的神像雕塑中隐约猜测到古代人们生活的场景。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可能是促成了今天考古学发展的缘由之一。诸如此类的文化艺术遗址还有很多,譬如埃及金字塔,罗马大校场,印度佛像„„这些文明是人类时代岁月的象征,同时也论证了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本源。

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许多艺术家热爱自然,因为在自然世界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创作灵感,他们能从一切自然存在中发现美。艺术家们常能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的东西,可以说艺术家死具有特别的敏感的人物,也可以说这是他们善于观察的结果。生活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家通过仔细观察事物的因由变化,得事物之真,感事物之骨。现事物之原。

艺术的创作灵感即为生活。艺术家深入生活,随时留心观察自然景色·周围环境·各阶层人物·各民族风情·各种建筑·社会现象·特别是人情世故·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的信息储存在脑海中,形成许多艺术呈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生活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因此,生活的积累是产生创作灵感的基础源泉。

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一切艺术作品的第一作用,普遍的作用,是再现现实生活中使人感到兴趣的现象。从某些层面来说,一切艺术都做得到说明生活。艺术比普通的纪事,特别是比学术性的纪事,更有把握达到它的目的;当事物被赋予活生生的形式的时候,我们就比看到事物的枯燥的记述时更易于认识它,更易于对它发生兴趣。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活动被由于观察生活而产生的问题所激发,而他又赋有艺术才能的话,他的作品必将变为有意识生动的客观思想产物。由此可得出,艺术又是记述人的生活的一种方式。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比较两者之美。当下的美学体系十分明确的区别了没得存在第 1 页1共 2 页

试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的三种形式,并且把崇高与滑稽当作美的变形,包括在美的概念之内。现在美的存在形式分为三类:现实的美,想象中的美,艺术的美。在对现实和艺术的美的关系阐述中是这样写的:客观现实中的美有缺点,这破坏了美,因此我们的想象就不得不来修改在客观现实中间到的美,为的是要除去那些与它的现实的存在分不开的缺点,使它真正地美。现实的美是由自然产生的,是与人对美的愿望无关的。反观艺术的美则是对活的现实的再现甚至于升华。我认为二者存在的承接的关系(即本原与再加工二者的关系)。

艺术与意识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相关的,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几乎成为半个多世纪中国学界的“共识”。其实,作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重要范畴的“意识形态”,具有四个基本品质:利益、价值的判断性,思想观念的倾向性,领域广泛的统领性,精神文化的引导性。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看,艺术与意识形态都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同样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彼此可以互为对象———艺术可以反映意识形态的内容,意识形态可以反映艺术活动的规律;彼此可以互相影响———各种思想理论,如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宗教思想,包括艺术思想理论,可以影响艺术活动,而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也可以影响各种思想观念的形成。因此,意识可以是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倾向,是构成艺术特殊性质的元素之一。换言之,我们也可理解为艺术创作与意识之间密不可分。

艺术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艺术的创作灵感即为生活,而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艺术的美和活现实二者存在的承接关系。意识可以是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倾向,是构成艺术特殊性质的元素之一。综上看来,生活不愧为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它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艺术概论》

《倪贻德艺术随笔》

《林风眠艺术随笔》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瞬间的永恒—走进绘画艺术世界》

篇3: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一、通过艺术, 表达对生活的追求: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 不仅产生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而且还凝聚着艺术家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就比如说《红楼梦》这部宏伟巨作, 在我国封建社会生活中, 统治阶级历来就把一些具有民主性精华的艺术创作列为禁书, 《红楼梦》就未能逃脱这样的厄运, 而受到极力排斥。即使受到排斥、打压、攻击, 依然有许多人追崇它, 欣赏它, 传播它, 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黑暗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痛楚, 以及人民渴望美好生活的到来。

二、生活是美的再现:

生活, 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意境美。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给我们再现的就是意境美。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寒冷冬日的画卷, “千山”、“鸟”、“万径”、“人”、“舟”、“笠”、“钓”、“雪”等描写, 仿佛就是一种空旷深远的意境, 使我们身临其境, 切身体会了那空旷渺茫之感。

三、提供好的素材:

生活, 是艺术创作的素材。如果我们把一些自然之景纳入生活, 那么, 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 (生卒年不详) , 在《天净沙∙秋思》中描写, 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把自我生命, 生活和自然界的构造统一起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的环境描写是凄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反衬羁旅之愁;“古道”、“西风”、“瘦马”便是一幅画卷。为了能够达到表达的效果, 作者很好的利用生活中自然之景的描写, 道出了惆怅之情, 这就是好的素材的体现。

四、生活是创作的情感基调:

生活, 为艺术创作奠定了情感基调。当我们欣赏罗中立 (1948—) 的油画《父亲》时, 老人昏花的双眼, 皴烈的嘴唇, 参差的牙齿, 古铜色的脸膛, 似乎在述说着老人生活的贫困与艰辛, 倾诉出老人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交付给了祖祖辈辈劳作生息的土地, 作者通过画抒发对父亲“勤劳”、“忠厚”、“善良”、“慈祥”等中华民族美德的赞誉的同时, 暗含了对现实社会和人民命运的思考。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艺术创作的与众不同:

生活, 通过艺术创作表现独特的想象力。诗人写诗抓住“诗眼”, 文人写作抓住“文眼”, 而艺术家创作抓住生活的点滴。郑燮 (1693—1765) , 字克柔, 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郑板桥长期在扬州卖画, 以画兰竹著名于世, 并以诗、书、画三绝著称, 为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有人说郑公的竹叶与生活中的竹叶差别很大, 而真正懂得艺术的人, 便会看出作家的高贵气节。这就是在创作上, 通过大胆创新, 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六、创作的意图:

虽说,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但也要从中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因此, 便与生活紧密相连。明末清初杰出画家朱耷约 (1626-1705年) 是明朝宗室。明之后, 变易姓名, 出家做了和尚, 而他的画具有很高的造诣, 以水墨写意花鸟画著称;画风笔墨简括, 形象夸张, 影射富意, 别具一格, 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一副画, 叫《孔雀图》, 具有明显地针对性, 讽刺了那些对清朝统治者摇尾乞怜、谄媚阿谀的人, 尤其“三根花翎”影射了那些高级官吏的, 花翎的多少表示官职的高低, 显然是讽刺最高级官吏的奴才相。作者朱耷这种感受、经历、思想, 往往成为他创作的前提。所以前人说, 朱耷作画不是为作画而作画的, 而是把自己那种悲与恨的复杂心情寄托于画里。

七、创作中的趣味:

同时, 艺术创作也是生活中自然之趣的体现。就书法而言, 中国古代艺术家既注重“形似”, 又注重“神似”, 提出了“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的理论。其实, 就是自然的体现。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字逸少, 琅琊临昕人) , 在书法上的丰厚成就, 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兰亭序》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 贵在于自然、灵动、意趣的艺术创作手法。自然之趣源于生活, 而艺术创作恰恰体现了这点。

八、生活与创作紧密相连:

换言之, 脱离了现实生活, 艺术创作将会怎么样?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如果说, 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蛇这种动物, 在画蛇是, 艺术家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 给蛇添上足还情有所缘, 但是, 现实中就存在着这样的动物, 添上足, 岂不是多此一举。所以,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 而且更贴近于生活。

九、结语:

艺术是迷人的, 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人生, 或者是一个社会的影响是无尽的, 永恒的。当你漫步于璀璨夺目的艺术长廊中, 深深地被艺术吸引时, 艺术征服了你, 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 不管生活的状况如何, 也许是哀怨悲愁, 也许是欣喜愉悦, 它会使我们驻足思考, 启迪人生。艺术家通过生活, 创造出更多的作品!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 基本上在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 内心生活的实际和热情的世界。作家用沉静的心态, 敏锐的思维, 写出意义深刻的作品;艺术家用个性思维, 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不得不让我们去赞叹这就是艺术价值的体现, 生活的真谛所在!

摘要:生活, 艺术;艺术, 生活, 二者是紧紧相扣的话题。因此,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是生活的再现。

关键词:生活,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刘坤媛, 艺术诗意地栖居[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篇4:基层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第一,要吃透"上头",给思想装上"指南针",宣传报道才不会偏离全党工作大局这个方向。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多种原因,使我们目前的环境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一些地方还呈现恶化趋势。如何搞好这项宣传,既能准确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唤起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又避免引发矛盾,利于人心稳定,这是个重要问题。为了把握好宣传的分寸和角度,我们把有关环保宣传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汇编带在身边,在采访前和采访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样,有了政策指导和理论知识的铺垫,使我们的采访思路、报道目的、选择问题的角度始终比较清晰,确保了采制的正面报道既符合政策要求,又生动活泼;批评报道既不诱发矛盾,又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引导出积极的效果。

第二,只有深入采访、贴近生活,才能搞出鲜活的有说服力的报道。"中原环保世纪行"的一个特点,就是到治污有效、群众满意的单位去总结经验;到污染严重、危害很大、群众受害的地方找问题。这就要求搞出翔实的、有典型、有分析、有说服力的报道来。说实在的,过去也做过大量的采访报道,不过采制的动态新闻偏多,采访对象领导层偏多,大多数以表扬报道为主。大家都知道,作为领导层,采访时讲起话来自然条理性较强,思路清晰,作为表扬式报道,对象愿意谈 ,情况易摸到,这对组织起稿件来相对较容易。而这次采访则相对难度要大得多,如果不深入基层,不接触群众,不到现场去亲眼看看,不做过细的调查研究工作,不仅搞不出好的报道,而且可能出现失误。因此我们这次采访采取的是"一竿子插到底"的方法,到生产车间、到污染源头、到群众家里,把情况的根根梢梢看个明明白白,摸个清清楚楚。由于真正深入了生活,亲眼目睹群众受水污染所带来的身心痛苦的事实,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所以写起稿件来就不再是事物表象的一般反映,而是由现象到本质,对事物规律性的深刻揭示。比如,我们了解到平顶山环保工作做得很好,在全国、全省评比中都获得了名次。我们在报道时并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措施加数据"的泛泛表扬上,而是深入挖掘它的内涵,并把平顶山的做法同其他地方的情况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比较、分析,终于抓住了平顶山经验的实质,这就是对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认识到位,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坚持落实好,使这篇表扬性的报道角度鲜明、开掘深刻,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正如一些观众反映的那样"你们不光是敢于揭露反面的典型,对好的经验的报道也能使那些差的单位受到教育,有学头,有出路"。又比如,汤阴县伏道村一位老大娘向我们哭诉她的儿子、儿媳因饮用污染水而患了癌症,在半月之内相继死去。当时这位老大娘由于过度悲伤,只知道哭,连话也说不成了,还有许多群众围上来,把我们当亲人一样,诉说水污染给他们造成的危害,那种场面令人心酸。但是我们的采访并未到此为止,而是追本溯源,由下而上找到了造成危害的县造纸厂,继而又采访汤阴县委、县政府,所以回来之后写出了《大家都来救救伏道村》的报道,这篇报道在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后反响强烈。当时副省长张洪华还在全省防治污染工作会议上给予了充分肯定,说这篇电视报道有力度、有深度。张洪华副省长又亲自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实地察看了汤阴县伏道村,督促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践证明,要想写出群众爱听、爱看、真实、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来,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贴近群众,使自己与生活、与群众融为一体,这样产生的报道就不会再是我播你听、我播你看的两张皮,而是领导重视和群众关心相融合的人民心声的共鸣。

第三,要有全身心投入、敢于吃苦、不怕吃苦的精神。"世纪行"的特点是点多线长、纵横南北、长途奔波,而且是哪里越臭越脏越到哪里去,特别是那些色如酱油散发出恶臭的污水,那些充斥着怪味的生产车间,闻见看见令人作呕,这对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女同志来说更是一种考验。要想搞出富有现场感的报道,必须身临其境,在镜头前容不得你掩鼻作态。比如,在沈丘槐店大闸采访,那里蓄积着上亿立方米的污水,刺鼻刺眼的恶臭和氨气味使人恶心胸闷,眼睛发酸;在项城市丁集镇采访正赶上下小雨,为了寻找排污口,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奔走在崎岖不平的泥泞路上,当时我的皮鞋也被弄坏了,也顾不上斯文了,趿拉着鞋照样采访。

淮河水系上游之一的双洎河,上世纪60年代以前,河水清澈见底,沿河两岸百姓靠它淘米洗菜、洗衣灌溉。进入80年代后期,双洎河却失去了一切使用功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得到这一情况反映时,只有半天采访时间,因为第二天一早还要赶往中牟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分别走访了新密市卷烟纸厂、通达造纸厂、关寨村造纸厂、大隗镇双洎河造纸厂和大隗镇人大主席李银森。新密市大隗镇方圆50平方公里,就有着268家大小造纸厂,每天有1.5万多吨的废水排入双洎河,使河水污染、鱼虾绝迹,由此发出了"环保世纪行"的第一篇报道《双洎河何时变清》。这篇批评报道采用了同期声,利用现场实况讲出了目前双洎河污染的严重性,但又使人看到,只要加强治理,我们的蓝天碧水还是可以找回来的,做到了批评报道帮忙不添乱。新闻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新密市马上积极行动起来,关停限排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

篇5:感受生活 激起学生创作的源泉

双柏县妥甸小学

陈勇

摘要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在于观察和表现,它的点滴都离不开生活。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去学会观察、学会感知、学会审美。小学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职业的画手,而在于培养素质全面、精神健康、积极向上的合格公民。小学美术教育的确在很多领域都正面促进了人的发展,它不只传授绘画技巧,而且促进了儿童各方面全面发展。这既涉及其直接的作用,也涉及包裹美育作用在内的间接衍生作用,感受生活中不同的美,对他们观察到的东西有一种很强的表现欲,从而点燃孩子们艺术的火花。

关键字: 观察

感受

理解

欣赏

创作

小学美术教育,特别在文化艺术资源较为匮乏的农村地区,在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完善人的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辅推作用。儿时的教育,一生中影响持续而深远。为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国民现代素养为和谐文明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小学美术教育有其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从人全面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小学美术教育所负载的对儿童智力开发、个性发展与创造品质的激发与养成等影响,漫长人生之素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实然联系。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的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来看待教育,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明确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只有内因得到充分的调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下面就结合我的一些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功或失败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

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 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很多学生都是生活在城市里,对交通工具应该说已经很熟悉,然而他们却缺乏观察,致使让他们在画这些交通工具时都突然间感到了很陌生,部件、构造都不明确了。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成了闭门造车吗?

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要善于从生活中去捕捉。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就像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二、激起创作的兴趣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上好每一节课,和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四年级的《用色彩画风景》等,如果教师只在教室中讲,该画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子是一幅完整的画。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提高了。

三、营造创新氛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亦有资料显示,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是最富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在这种环境里,人的情绪和心智达到最佳状态,感性和理性思维在急速运转,极力想超越经验的世界。此时,一个小小的暗示,都能使灵感之泉喷涌。美术本身就给人以快乐和享受,如果教师在实施教学之时,能很好地利用美术的“愉悦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那么他们的创作灵感将很容易被激发。教学中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的思维和情绪在期间纵横千里,乐此不疲。

在美术教学中,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的。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教师不能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用信心架起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美术课上,我经常发现,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创作上比较欠缺,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于是,那个孩子自信的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这至少是个好的开端。

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这样去画”“不能胡思乱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这样学生作画紧张,感到美术课枯燥,观察迟钝、思维滞塞、作画小心,颇有弗感越雷池一步之感。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许能有创新。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

十一、二岁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如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未来的学校》,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上,他理直气壮的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增加,地球有一天会承受不了„„”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认为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即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我就会很高兴地接受这个结果。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教师不要把知识技能看作僵死的东西,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五、注重教学评价,营造轻松氛围。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美术新课标指出,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单用一个“好”字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是比较笼统的。在一些课堂上,有些教师一味地进行“肯定性”评价,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行为,甚至常采用少评价或者不评价的态度。显然,这是对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一种模糊或片面的认识,这种认识直接导致课堂上“好”声一片。这些现象客观上造成了一些知识误区和科学陷阱,致使一些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观不能准确地取向。所以本人采用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例:在《分蛋糕》的教学中,每当学生表演或回答问题时,我会给他们 “好,大胆一些,教师和你一起合作表演!”“你回答得出乎我意料!”等欣赏性、激励性的话语,体现出对学生成功的赞赏和对过失的宽容,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愉快和乐学的情绪;当他们完成自己设计的“生日蛋糕”我会让他们自评,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当把所有的“蛋糕”打散构成,请学生板演拼贴造型新颖的“新蛋糕”时,我就把整个舞台让给学生,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以儿童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学习表现和创造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更使他们清楚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同时又增强了判断力,自信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其中,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特别重要,要引导学生说出“棒在哪里”,“优秀在哪里”,“哪些方面比你稍逊色一些”?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弥补不足,共同进步。

六、结语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美术教学的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老师不可替代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而且,相互的评价是随时随地的,他不但是对其作品的评价,还能对其行为过程、想法进行评价。同学们的肯定和夸奖对每位学生的前进、获得自信,培养对美术的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证明:在美术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我们适逢美术新的课程改革时期,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课堂。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去感受艺术,体验生活,创造人生!

篇6: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我们要从组织儿童感兴趣的观察活动入手,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从而展开作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细摸,用鼻子嗅,用心灵感悟,即引导学生用全部感官和心灵去触觉情境美的存在。

我想,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寻找到时机,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我以重视学生写观察日记为突破口,平时总是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一些自己身边的事、景……

正值秋末,一天下午下课时候,外面刮起了大风,而此时校园中的情景不正是很好的观察素材吗?于是,我马上组织学生来到室外,让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利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有的写道:“今天的风可真大呀,让我觉得有点冷。只见大风把树上的叶子呼呼地刮下来,叶子手牵着手在操场上飞舞。有的翻着跟头,好像在赛跑,真好看!”有的写道:“风把我们的卫生区的叶子堆了三个大堆,我高兴地想,这下好了,不用我们扫了,我应该怎么谢谢风伯伯呀。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呼‟地一声,把小树都刮倒了。幸亏,旁边的一棵大树支住了它。那么,我就替他谢谢比它大的大树吧。”……学生的想象力和他们独特的观察视角是我之前所未料到的,我真心地为他们喝彩,我深深地被他们感动!这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学生们来说是多么珍贵的感受,是多么珍贵的经历,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哪!

我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社区资源开掘素材,带着学生们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比如,让学生们观察校内的爬山虎;校外的小河、田野、庄稼;王老师养的鱼、小鸟、各种各样的花都成了我班的小客人;每当下雾、雨、雪,我都带领学生到外观察。每当有精彩之作(哪怕是一句话)诞生,我都要让小作者朗诵给大家听,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作文的需要。这样,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写作的距离,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后来,我总能欣慰听到学生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你看今天的太阳……”“老师,你看杨帆家的小狗……”“老师,你看……”

只有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原来活生生的形象是这样的迷人,学习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本身是这么的有趣,才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说写兴趣。

二、真实是作文的灵魂

现在的学生作文由于引导不当,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只好选编空洞的、虚假的内容。因此出现了写好事一个班捡到二三十个钱包等许多笑话;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干脆东拼西凑,我们一定要重视这样的写作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作文的真实性,只要学生写的是真实的事,真实的感受,即使文章不是很好,也要及时地予以鼓励。

事实上,学生如果有东西可写,写作难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所以,使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必要。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的学生们,千万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束缚他们,因为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让学生从怕写到爱写,让学生的写作从此变得轻松起来首先是低年级习作是写话而不是作文。新课程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称为习作,是说学生是学习作文,练习作文,而不是在做文章。低年级只是写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其次,根据课标,1、2年级的写话有三条目标,一是强调有兴趣、想写,写想象、写认识和感受;二是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三是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如此而已。

一、二两条都强调乐于写,这是最主要的,是我们教学写话第一位要下功夫的。学生不爱写了,这一辈子都会受到影响。周老师的话很对。

再次,“写自己想说的话”,这个目标是达到三条目标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生活来去定练习的内容,甚至可以不限定内容,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就像云端老师说的那样,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把他们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写一些,就很好。一定不要用写什么记叙文之类的东西框住学生。

第四,不要一开始就提出什么“提高写作水平”,而要想到写话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是比较困难的。要好好打好习作的基础,也就是“乐于写”,至于写的方法,是次要的。不要受作文书的影响。书店里买的作文书,几乎没有一本不是只讲写法的。他只能那么写,因为兴趣和乐于写有很强的情景性,没办法具体讲。个何况大家都习惯于讲写法,因为那里边的“知识”多呀。

第五,要多夸奖、多鼓励学生,要承认差异。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几年时间里,对于学生,特别是写不好的学生,只要愿意写,能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是好作文,并鼓励他再上一层楼。要让每个写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绝对不要因为我们的一句话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如何抓住细节表现人物

要想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反映出人物的心灵、性格,就要很好地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形象的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细节描写的特点是:

第一、“细”就是细节,要求具体,细小。细节描写就是因为具体、细小才使人物更具形象性。

第二、要有典型性,要能体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细节描写就是因为具有了典型性,才使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

例如:孔乙己“之乎者也”的语言表现了他处处以读书人自居,以自己是读书人而

自命清高,却让人感到了他的迂腐不堪和可悲。藤野先生“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的服饰反映了藤野先生不修边幅只顾做学问的性格。无声的教诲

马少宏

夕阳西坠,晚霞已布满天空,整个天际一片通红。

那水汪汪的田埂上——父亲扛着犁走在前面,我牵着大水牛跟在后面。

父亲的步子矫健、平稳,且有节奏;我牵着水牛,哼着小调儿,欣赏着晚霞在天边编织的变幻离奇的图画;水牛边走边贪婪地啃着路边嫩绿的青草,间或发出几声劳累后那欢快的“哞哞”的叫声。

忽然走在前面的父亲“哎哟”了一声,并跷起了一只脚。我一惊,忙跑过去。父亲跷起的脚上扎着一块玻璃瓶碴儿,看上去扎得很深。我忙蹲下,把瓶碴儿慢慢拔了出来,一股殷红的血随着瓶碴儿也流了出来。我愤愤地骂了一句:“这该死的瓶碴儿!”随手一扔,瓶碴儿“嗖”地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后“叭嗒”一声掉进了田里,水面激起几道波痕,随后便平静了。

我站起身来准备扶父亲回去,不料父亲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一下,放下犁,转过身,走进水田里,弯下腰,伸出双手,在水里慢慢地摸着,摸得很认真,很小心。我迷惑而担心地问:“爸,您在摸什么呀?您的伤口会发炎的。”父亲没有应,仍在摸着。我困惑不解,站在田埂上呆呆地看着。大水牛这时也停止了吃草,望着父亲,大概也是对主人这种异常的举动感到不解吧!过了一会儿,父亲的双手慢慢从水里抽了出来,捧着一把稀泥,顿了顿,在水中洗了洗。这时,我看清了,父亲的手里捧着的是一块玻璃瓶碴儿,这不正是我刚才扔掉的那块吗?!父亲直起腰,慢慢挪着步了上了田埂。

刹那间,我的脸窘得发烫。父亲脸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把瓶碴儿放入了上衣口袋,用手轻轻按了按,然后扛起了犁。太阳平了山顶了,投向远方的影子已变得模糊不清。田埂上,仍走着父亲、我、大水牛。大水牛“嗒嗒”的蹄声敲击着我的心。

简评]:

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行动的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了“父亲”的高尚品格,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开头部分(1-3段),笔墨不多,却描写出了农家父子耕种归来时欢快的心情和美丽的田园景色。

中间部分(4-6段),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先写“父亲”被扎,“我”为“父亲”拔出瓶碴后,却随手一扔。接着便不惜笔墨对父亲带着脚伤走进水田再去摸那块瓶碴儿的情节,进行了细腻的描写,“父亲”的行动是无声的教诲,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在对父亲行动的细节描写中,作者精心选词,使描写准确、细腻、传神、发人深省。如:放、转、走、弯、伸、抽、捧、直、挪、放、按、扛等等,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结尾部分(第7段),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大水牛嗒嗒的蹄声敲击着我的心”

怎样做看图作文

http://edu.china228.com2007年1月25日来源:全程教育网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它能培养你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叙事的单幅图只展示了一件事的部分内容,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外,我们还要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视写好开头和结尾。

如果是多幅图,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要着重观察前一幅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人物,地点有什么变化等。即使是相同的画面,也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天气的变化等。从而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逐幅看完后,再连贯起来重看一遍,使画面上事物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果,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按每幅图的主要意思列出提纲,突出重点,注意详略,不要每幅图都平均使用力气。每幅图的叙述描写要注意连贯,互相衔接,不要变成图意的说明。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起来,如使人物开口说话,开展心理活动,使景物具有色彩等。看图写话的方法,简要地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顺序观察,尝试表达,合理想象。

怎样做看图作文

http://edu.china228.com2007年1月25日来源:全程教育网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它能培养你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叙事的单幅图只展示了一件事的部分内容,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外,我们还要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视写好开头和结尾。

如果是多幅图,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要着重观察前一幅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人物,地点有什么变化等。即使是相同的画面,也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天气的变化等。从而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逐幅看完后,再连贯起来重看一遍,使画面上事物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果,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按每幅图的主要意思列出提纲,突出重点,注意详略,不要每幅图都平均使用力气。每幅图的叙述描写要注意连贯,互相衔接,不要变成图意的说明。

上一篇:2010年组织人事处工作计划下一篇:使自己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