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2023-02-19

作为一名社会人,我们必然要与组织成员,或者组织外部进行交流,而汇报则是与组织内外部进行交流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写好汇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创新建设 转变职能 提升服务

——碧溪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做法

变,为了百姓之便!2013年,为了改变我镇原有便民服务中心场所狭小、位置难找给前来办事群众造成不便的现状,我镇主要领导通过多次多地考察学习,整合各类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结合本镇整体规划,放弃2万余元租金,收回归属镇政府的6间临街店面,投入20余万元,“严设计、重功能、高档次”打造了一个极具“中国风”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管理服务模式,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及时有效地为群众服务,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便捷和实惠。真正把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转变职能的示范工程。在实践中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为建设和谐、幸福新碧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一流平台。

碧溪镇社会管理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宽松舒适、大小适宜、整洁明亮、方便群众的环境,将服务场所建设一流的综合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目前中心占地120余平方米,内部采用复古装饰配以红色调,采用复古雕刻形式设置了综治、财政、民政、计生、国土、规划、农业、劳动保障、农医、公共资源交

1 易等12个木质红棕底色金字的窗口吊牌。整个中心透露着典雅温馨气息,给前来办事的群众传递着宾至如归的感觉。为确保社会管理中心高效运转,内部添置了 26个档案柜、30个资料柜、18套办公桌椅、12张椅子、10台电脑、12个垃圾桶、12盆小盆景、9盆大盆景、6台打印机、3台饮水机、1部电话,并配有办公人员19名,其中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财政、民政、社保、计生、社保、农经、农医、水利、统计、国土、规划、综治等12个公共服务事项窗口于2013年12月20日集体入驻办公,亮证上岗,认真履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承诺,协助党委政府统筹抓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等工作,架起了政府与百姓沟通的“连心桥”。中心自投入运行以来,已受理群众咨询243余人次,代办事项34余件,办结率达90 %,接待群众来访174人次,化解矛盾48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 %。其一流的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交口称赞,切实方便了我镇两万群众。

(二)规范办事程序,服务广大群众

为了规划办事程序,优化办理时限,中心制定了《AB岗制度》、《工作承诺制度》、《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职责》、《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制度》、《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职权》、《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9项制度,严格考勤制度,明确值班人员。同时做到“一栏、两有、三挂、四上墙”即:设立公开栏;有监督电话、有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2 成员单位职责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去向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台;挂牌办公、挂牌上岗、挂牌收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服务指南、办事时限上墙。

镇社会管理中心是政府为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服务到位不到位、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败的根本标准。我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认真开展“五个一”服务方式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让、一杯热茶相待、一片真情相交、一个明确答复相告的优质服务活动,实行“一站式”办理、“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并做到服务内容精细化:一是服务内容力求“一眼清”。服务中心办事项目、内容、条件、流程全部上墙告知,服务人员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台和桌牌内公示并亮证上岗,统一印制办事须知和便民服务卡,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二是面对咨询力求“一口清”。加强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并要求熟记各服务事项所涉的承办单位、申请条件、办事程序、收费标准、联系部门等内容。目前,中心工作人员面对群众咨询,基本都能做到“一口清”。三是群众办事力求“一趟清”。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尽进”的要求,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保障、计生服务、民政救济、土地审批、合作医疗等涉及12个部门51项重点审批和服务事项纳入到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服务范围。

此外,还建立了18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建成镇、村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设置了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员,负责为群众免费代办

3 相关事项,各村民小组还设置了便民服务代办联络员,负责做好村民与村代办员之间的联系,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指导监督村便民服务站发挥其作用。

(三)强化监督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我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内各窗口都准备了一本《受理事项登记薄》,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要详细登记备查,并向群众公布为民服务监督电话,建立为民服务质量和成效的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咨询和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及时制止和纠正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镇纪委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督导服务中心的工作情况,对作风飘浮、敷衍应付、服务不力的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进行限期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实行待岗处理,确保大厅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取得的成效

(一)成为了转变干部作风的“廉政工程”。推行便民服务工作,从机制上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不仅改变了部分干部“高高在上”的衙门作风,也使“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还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违规操作,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推进了源头治腐工作。许多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和干部威信。

(二)成为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程”。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自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成

4 以来,由于周一到周日都有干部轮流值班,各类矛盾纠纷基本都能在镇、村级得到解决,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成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民生工程”。推行便民服务工作,将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联系电话和办事流程明明白白地公开,使群众办事该找谁、该怎么办一目了然,不跑冤枉路、不找错人、不办错事、不耽误时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成为了密切干群关系的“鱼水工程”。社会管理中心最大的特点是,拆掉“围墙”敞开式办公,拉近“距离”平等式服务。建立了方便群众办事的服务网络,打通了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群众要跑的路都由干部来跑,群众要办的事由干部来办,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和办事不方便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由管理到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给群众带来了方便和实惠,让他们少跑路、快办事。镇村干部也通过实地为群众解决问题、面对面答疑解惑,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有事找中心、有事找干部蔚然成风,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得以提高,良好形象和威信得以进一步树立。这样无形中拉近了党委、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使政府的服务延伸到基层,温暖在群众心里。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领导坐班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职位代理制、便民代理制、定时回访制、

5 考勤请假制等制度的建立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严格考核都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规范管理,服务周到。深化“一站式”服务,将民政、计生、农业、司法、土地等部门集中设置服务,充分体现便民、为民。规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严格执行四职干部轮班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干部坐岗。

三是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根据镇情实际,将“突出重点、创新形式、规范程序”作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来抓,把便民服务工作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与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相结合,提高全镇便民服务水平。

实现跨越式发展,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真正把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成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转变职能的示范工程,为全镇人民创造更加幸福自豪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温岭市城东街道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创新路径 注重实效

积极探索“三化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城东街道党工委 2011年7月19日

城东街道成立于2001年,由原岩下乡、肖村乡、田洋乡合并而成,区域面积42.6平方公里,辖44个村、4个居,常住人口5.3万,外来人口约7万。2011年上半年街道规模上工业总产值25.76亿元,增幅为10.51%,财政总收入8461.9万元,同比增长55.9%。

近年来,随着城东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治安问题越显突出。为创新管理路径,破解综治难题,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市政法委、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街道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积极探索“三化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即重点区域集约化管理、工业园区社会化管理、接边地区一体化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1至6月份,综治主要指标实现“三降三升”,即两抢案件同比下降80%,盗窃案件下降11%,打架斗殴案件下降47%,流动人口登记同比上升29%,出租房屋登记同比上升3358%,群众满意度也明显上升。今年6月份,我街道被列为台州市社会管理创新现场会三个参观点之一。下面我就此项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转变理念,探索建立重点区域综治工作站,实现集约化管理

以万昌北路为主轴,南至商港大酒店,北至总部经济的沿线是城东的重点区域,这里餐饮、旅馆、娱乐、休闲等各类业态交 1 / 7 错发展,单位众多、场所密集、人员庞杂,历来是维稳的难点、管理的重点。2010年该区域的总发案量占全街道的50%,群众反响强烈。如何使该区域管而不死、治而不乱。对此,我们以“一二三四五”的工作体系为抓手,做到发展与稳定齐抓,管理和服务并重。

1、一套组织机构:我们把该区域内涉及的三村一居一街,作为一个社区,在汇头王村专门建立综治工作站,并由该村无偿提供4间办公用房,投资80万多元用于硬件建设。站长由汇头王村书记担任,副站长由一名警长和三村一居的主任担任,吸收辖区内相关单位人员参加。

2、二个科技系统: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和治保地理信息系统开展综治工作。我们把商业街管委会、汇头王村以及沿线娱乐场的83只探头视频监控设施统一整合到综治工作站,组成一个全方位监控系统。同时,绘制了一张高精度的三维立体防控图,标注了重点部位、重点设施等信息,便于即时管理。

3、三项工作机制:在综治工作站的运行上,主要实行三项机制。一是治保防控机制。我们将商业街警务室和110接警处设在站内,在重点娱乐场所设臵了两个长期执勤点。并按照“专群结合,防控并重”的要求,建立了五支约90人的巡防队伍,全天候开展网格化防巡工作。二是矛盾化解机制。将驻村干部、村居干部、公检法司、法律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工会、行业调解员组织起来,同时把流动人口的代表组织起来,变“对手”为“帮手”参与调解,定期到工作站开展矛盾化解,做到“小事即时化解、大事限期化解、复杂事件会商化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服务管理机制。设臵办事窗口,集中村居各线工作人员,为本地和外地人员提供计生、就业、维权、综治等方面的一站式服 2 / 7 务。同时将商业街区细分四个片,由八名出租私房协管员进行网格化管理,编制了《出租房屋便民申报手册》,开通出租房屋网上申报腾讯QQ,方便群众申报。

4、四诊工作方法:一是门诊。综治工作站每天有人上班,警务室和视频监控系统做到24小时全天候服务。二是出诊。各巡查中队、护村队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深入第一线工作。三是坐诊。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在站接待群众,群众有需求,就提供服务。四是会诊。综治工作站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社区民主恳谈;每季党代表工作室组织一次“有话找党说、有事找党帮”的互动对话;警务室不定期召开复杂事件会商化解会。

5、五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巡查队伍、护村队伍、内保组织、治保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开展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查处各类治安案件,组织开展法制宣传、巡逻防范等群防群治工作,真正建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局面。

二、创新手段,探索建立工业园区综治工作站,实现社会化管理

城东街道行业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纠纷案件多,如何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呼声强烈。去年6月我们在召开规模上企业安全发展恳谈会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捐资、市新区办支持、派出所出力的办法,投资180多万元,建立了工业园区综治工作站,设立专门警务室,还面向全社会招收了35名企业巡查队员,在具体运行上主要是着力打造“四大平台”。

1、预警联网平台。开发了短信提醒系统,建立“预警信息直通车”,重点围绕涉企矛盾纠纷、周边治安状况,企业内部防范等进行研判,将研判结果以及最新的发案信息、防范措施通过短信 3 / 7 通报给相关企业。

2、区域联巡平台。警务室设立专门的企业巡查大队,24小时不间断地在各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开展巡逻防控,整合企业安保力量,由队员带领在企业周边开展巡逻,排除各类治安隐患,组织指导安保力量对企业货物库房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查。

3、邻里联守平台。建立企业邻里联守制度,在综合考虑企业所处位臵,规模大小及周边治安状况等要素的基础上,将企业列入相应的联防区域,要求企业安保人员采用邻里守望的方式,共同关注相邻企业的治安情况,主动向警务室提供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信息。

4、处警联动平台。在日常处臵突发性事件中,实行三级联动,即:发生一般群体性事件,由警务室及发生地企业安保力量现场处臵;发生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由派出所组织,警务室及企业安保力量参加行动;发生重大急性案件或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由派出所组织,警务室和各企业安保力量参加,必要时报告市局增加警力参与处臵。

自工作站建立以来,共发生治安刑事案件12起,同比下降86%,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人,刑事拘留3人,治安拘留5人,抓获逃犯2人,化解矛盾纠纷52起,同比下降59%,调解成功率为100%,有力地维护了园区内的社会稳定。

三、完善制度,探索建立接边地区综治工作站,实现一体化管理

城东街道有十个村与周边街道(镇)接边,治安状况复杂,为此,首先抓点上行动,接边村中流动人口最多的有三个村,其中下蒋、山南前聚集大多是与横峰、城北产业趋同的鞋厂人员,横湖桥村靠近太平,主要聚集第三产业人员,我们在这三个村分 4 / 7

别设立了综治工作站,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打防控等各项工作。其次抓线上发动,我们将以鞋业为主的五个村作为网格化管理的重点,每个村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名村干部牵头,一名党员协助,一名协管员负责,以企业为单元,每个企业都有一名企业主和流动人口骨干来配合。再次抓块上联动,接边地界是社会管理的“盲区”、“死角”,稍不注意,往往会酿成大的问题。我们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基础上,辅于“苗头性”打击(或化解)之手段,具体落实“四项制度”。

1、工作例会制度。城东派出所与接边街道派出所积极开展联谊活动,定期沟通,每月5号召开例会,街道综治办召开季例会,接边各村召开半例会,同时根据情况,及时沟通。

2、信息互通制度。建立治安信息共享制度,加强信息互通,及时掌握双边地区的各类治安信息和纠纷苗头,特别是对各自掌握的边际矛盾纠纷动态和突出治安问题,及时进行交流,以便及早采取应对之策。

3、矛盾联解制度。对涉及接边地界双边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本着“诚信和睦、互谅互让”的原则,实行联合调处化解。力求小事村牵头,一般问题所牵头,重大问题街道牵头解决。

4、治安共防制度。建立健全治安防范、堵卡守候的组织形式,开展正常性的协作共防活动,协同组织开展治安巡逻,共同预防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

以上就是我街道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工作中仍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东虽然是城市新区,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村发展落差较大,有的村年收入2000多万,有的村年收入仅20多万,甚至更少由于利益心智的不平衡,导致矛盾纠纷的 5 / 7 增多,同时,随着新城东人的不断涌入,面对繁华的城市发展景象与其际遇、内心的落差,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多,比如上半年“我的家”酒店杀人案等。

二是保障不到位问题。面对社会管理的新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财权事权不匹配。城东实行部门预算后,财权被进一步制约,但工作任务更加艰巨、难度更大,特别是在完成市委市政府交代的急难险重任务、处臵突发事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由于经费问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弱化了社会管理功能。如去年卫片执法造田复耕,花费的几十万经费无法到位;今年城市防洪月洞桥拆迁任务,几万元的补偿经费,街道无权拍板;以及教育投入、清洁家园、便民服务中心1/3配套经费等滞后或无法落实,这些预算外资金都需要妥善解决。其次,管理力量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随着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事件频繁发生,城市管理难度逐步加大。与此同时,城东干部队伍的结构、素质、能力等方面迫切需要优化和加强。

三是权责不清晰问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区域内的企业、单位的归属、税收等问题尚比较模糊,比如岩下管理区的一些企业单位在统计上仍属于太平,导致管理上难度增加。同时在难点问题上仍感到方法手段不多。表现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特别是出租房屋管理由于类型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责任落实难;因征地拆迁、社会矛盾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日益增多,部门应急协同和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等等。

根据存在问题,我们建议三点:

一是增强权责的一致性。对解决城东的均衡发展问题,我们去年专门提出了“城山一体化”的思路,重点加大对岩下、肖村沿山区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希望市委、市政府在规划制定、立项、 6 / 7 用地等方面给予倾力支持,能够将沿山区发展纳入整个城市统筹发展大盘子之内,同时,建议市财政要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建议在征地拆迁工作过程中,留取适当比例的收益金作为街道发展基金,重点用于预算外的民生项目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在人员编制上要倾斜,根据城东发展和产业特色实际,进一步优化街道干部结构,增加人编制,推动工作顺利高效开展。二是增强属地管理的统一性。建议市里牵头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相关单位的归属、权责、统计等问题予以进一步明晰,以使相关管理工作能够协调顺畅开展。三是增强源头管理的针对性。要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健全基层组织网格。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温岭网络论坛 的管理,形成良性的舆论监督氛围。

7 / 7

第三篇:乡镇村社会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乡××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简介

(2012年7月24日)

在桦林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牛庄村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以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了以“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方式精细化、责任体系网格化、防控体系立体化”为内容的社会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理念、新举措、新办法、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建设水平,有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基本情况

牛庄村地处桦林乡中部,渭水河畔,陇海铁路和天定高速公路依村而过,交通通讯便利。现有3个村民小组,190户,913人,有村干部3人,党员21名。总耕地1975亩,其中山地1515亩,川地350亩,水浇地31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55元。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主体作用,营造平安和谐环境

牛庄村着眼于加强民主管理,着力于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和谐 1

稳定。

1、实行服务与管理关口前移。推行村干部包保责任管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位村干部包保1个村民小组,把人、地、物、事纳入跟踪管理;实行服务与管理关口前移,贴近群众,增近了解,减少了到村委会反映问题、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服务管理的全天候、零距离。

2、加强公益项目监督管理。凡涉及到公益事业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惠农补贴的审核、施工、监管,以及农村低保、危房改造等关系群众利益的推荐评选,必须认真落实“四议三双”制度,必须要有村民代表的全程监督和表决方可实行。民主管理得到真正落实,村民代表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3、落实舆情信息管理。一是全面掌握人口动态,为群众服务管理提供基础性资料,减少管理盲区,同时又能及时向群众传达政策、法规,提供各种惠民信息,便利了群众办事。二是确定舆情信息员2名,负责各类民情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及时收集关系社会稳定的民情信息,视情况轻重缓急,定期反馈汇报,突发情况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4、做好矛盾纠纷调处。一是村上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闫爱芳任组长,主任牛双有、文书刘金定任副组长的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并聘请了3名调解员,他们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在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参与纠纷调解,对调解提出合理化意见建

议,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今年来,全村共调解矛盾纠纷2起,其中邻里纠纷1起,拆迁纠纷1起。二是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建立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台账和高危特殊人群个人档案,采取“零距离”、“结对子”等帮教方式,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除心结、顺利转化、妥善安置、融入社会。

(二)凸显稳定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牛庄村村干部充分利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大好时机,与“双联”行动牛庄村联系单位甘肃省中医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帮扶互动,充分利用学院优势,为群众开展义诊活动7次,同时开展了少年励志教育、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

2、牛庄村通过民主管理,基本做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村干部积极处理社会管理事务,努力谋求发展。

3、基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居住环境,鲍湾村刘家湾、角毛屲2自然村30户易地搬迁项目就落址牛庄村,该项目已完成立项、省上评审和征地工作,近期内将开工建设。

(三)引导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全村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上升,引导村开展科学合理的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牛庄村一方面加强了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来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引导村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积极向上,勤俭节约

的生活方式。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同步并进,力争在2018年与全乡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牛庄村以民主管理为切入点,切实落实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职能,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人人参与、共谋发展,逐步实现村民代表、村委会、党委政府三级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汇报会上的发言材料

下城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下城区委政法委 2011年3月9日

2010年7月以来,我区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以社会管理“351”工程为核心(落实治安防范“一道门、一把锁、一件器、一双眼、一张网”;探索矛盾化解“明确一个目标、推广一个协会、建设一个中心、构建一个体系、总结一套模式”;夯实基层基础的“打造一个平台、拓展一个网络、服务一类群体、建设一支队伍、营造一个环境”),按照“统一领导、综治协调、分类试点、分步实施、由下而上、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细化职责任务,在辖区8个街道和15家职能部门全面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基层组织网络不断健全。重点以“四统一五到位”为标准,抓好综治工作中心(站、室)规范化和示范化建设,目前,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成率达到100%,武林、朝晖街道综治中心被评为省、市示范综治中心。二是社会矛盾化解能力不断增强。在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解决机制方面,我们按照社会矛盾化解“五个一”的要求,即将出版《和谐365——城区矛盾多元化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工具书,并以此书指导做好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工作实践;三是治安防控体系不断严密。坚持多管齐下,人防上,加强专管员、协管员、巡防员、片管员、保序员、信息员、调解员、联络员“八大员”为主体的群防体系建设,做到警民互动,专群结合;物防上,重点

深化以电控防盗门安装为重点的治安防范“五个一”工程建设,在老旧小区中深入推进“八大件”建设,去年完成了25个,今年计划完成17个,使老旧小区物防建设全部达标;技防上,按照《下城区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三年规划》的要求,完成了650个监控探头的安装任务,做好监控室的兼并整合,今年主要在监控资源的完善和整合上做文章。四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断深化。在建立完善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新机制方面,我们在流动人口宾馆式管理的基础上,探索推广了“新市民之家”的服务管理模式,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多样化;五是“两新组织”管理服务不断延伸。在探索“两新组织”管理服务方式方面,我们在楼宇内部单位“建室用人定制度”(建立综治工作室、用好专职联络员、设定制度强化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六是舆情应对水平不断提升。在探索建立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方面,我们重点建立一支舆情应对专业队伍,同时做好信息情报的收集、预警、引导和处置工作;七是是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在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方面,我们启动以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建立了“66810”综治工作基础平台,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信息平台、社区警务主动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八是社会管理法治化不断完善。我们重点在全区政法各部门推广区公安分局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经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今年区委、区政府计划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有效提高全区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351”工程是2011年政法、综治的工作重点,也符合上级“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年”的活动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在原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拓宽思路、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确保实效,走出一条符合下城实际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推进“新市民之家”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近几年,我区在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教育、维权方面创新探索了不少灵活务实的方法,也提炼积累了不少新鲜管用的经验,有些做法如“出租房宾馆式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受到上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充分肯定。今年,我们主要想在推进“新市民之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上更进一步提升、规范。建立“新市民之家”能使散居的外来流动人口居住集中、管理规范、提升服务、整合资源,也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一种模式。目前在我区北部街道在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全部承包、物业承包、联合管理),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由街道明确星级(共分五星)标准,比如,硬件设施配备,管理人员配备、规章制度、治安要求等等。指导思想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管理规范、统一高效”的原则,注意改变主要靠行政手段实施管理的方法,学会更多地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规范行为,化解矛盾,平衡利益,疏导情绪,稳定社会。教育维权方面,设计更多的载体,加强集中居住人员的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思想教育,在“新市民之家”开展劳动技能、公民道德、法律知识培训,设立“司法信箱”、网站、QQ群、电

话专线等媒介,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机制创新方面,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坚持做到出租房宾馆式管理、出租房备案管理、出租房星级评定、“五好出租户”评选、“新市民之家”集中管理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五项举措”齐头并进。硬件建设方面,至今年年底,全区“新市民之家”建设规模扩大至30家,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覆盖,使数万流动人口从中受益。

二是拓展“66810”为民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和利用“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平台,实现社区楼道、地区楼宇综治资源共联共建共享共用,做好“楼宇”、“楼道”服务管理两篇文章。在地区楼宇做好拓展文章。按照省、市综治部门的要求,辖区内200人以上的规模企业要求建立综治工作室,由辖区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指导,强化服务管理,目前我区有14家这样的规模企业全部建立了规范综治工作室,但涉及2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大多数是非公制“两新组织”)往往是没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娘家),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不健全、不完善,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更由于这些企业点多面广,所辖街道综治工作中心难以牵头协调。因此,我们针对楼宇经济发达和现代楼宇内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人数少(普遍200人以下)、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协调难度大且具有需求多样性、复杂性、时效性的特点,我们通过在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建室用人定制度”,促进对非公有制经济“两新组织”有序、有效、科学管理。一是在亿元楼宇中建立楼宇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全区12处亿元楼宇,已建立9处楼宇综合服务中心,推进以

经济服务、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党群建设、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楼宇工作;二是在亿元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建立综治工作室,在9处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内部建立了9家综治工作室,健全了保卫、调解、帮教、安全生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反邪教等组织网络,促进了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特别是在潮鸣街道楼宇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环北楼宇社区(片区),挂牌成立了环北楼宇社区促进会、环北楼宇综合党委、环北楼宇社区等组织,落实“一楼六员八人”服务管理体系,即:楼宇指导员(街道干部)、招商员(街道招商人员)、管理员(物管)、办事员(国税、地税、工商各1人)、安全员(片警)、协管员(社区综治干部),为楼宇内224家企业和1万余名员工提供服务,提高管理实效。目前,环北楼宇社区运行情况良好,各项制度规范,台帐资料健全,功能基本完备,赢得了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好评;三是制定《下城区楼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提升对楼宇经济的服务管理水平。在社区楼道做好深化文章。把“66810”为民服务基础平台与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信息平台、社区警务主动信息平台对接,进一步发挥民情预警服务功能,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及时收集全区涉及公共安全、治安秩序、道路秩序、矛盾调处、社会稳定、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实现三个工作平台资源共享、处置互帮、实效互评、优势互补。最近,潮鸣街道在“66810”为民服务绩效跟踪平台的基础上,适时开发了“数字潮鸣、民生服务热线”,完善了情况报送、掌上办公、特殊人群的GPS定位等功能,待条件成熟时在全区全面推广。

三是健全维稳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应急维稳要做到应而不急就必须加强基础性工作。一是借力“66810”信息网络,健全完善应急信息网络。发挥综治维稳社工、社区干部和楼道信息员等人员的主体作用,健全覆盖社区楼道、地区楼宇的信息“神经末梢网”,做到一有情况立即反馈,一有信息立即反应。二是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要以社区为单位,加强急情排查工作。对安全隐患、维稳隐患等要一一排查登记,并分类上报和提交各职能部门,敏感时期要求社区每天对排查不稳定因素做好《巡查日志》,每周报街道,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切实落实应急责任。对可能出现的治安公共应急事故、突发性群体事件等针对性地做出详细、可操作性系列《应急分预案》,并细化责任分工,并要求各单位以及具体人员要对各自的分组分工、职能、责任和操作细则要十分清楚,成竹于胸。四是强化经验库管理。不断在应急维稳工作中总结经验,将管理中出现的常态问题加以归纳,制定相应对策并固化下来,制作成经验库,形成管理长效机制。

当前实施社会管理“351”工程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范围广,协同难。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全区方方面面各方面的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协作配合,甚至需要上级部门的协调支持,但由于个别(单位)部门缺乏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在分工、协作、落实上都存有问题,仅靠政法(综治)部门一家或几家来牵头协同,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存在“单打一”的现象,亟需建立统

一、科学、高效、系统的创新管理联动机制。

二是投入大,保障难。社会管理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和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进行保障。同时,由于社会管理、特别是创新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强化宣传,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需建立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实施,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时间紧,持续难。社会管理工作涉及诸多制度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深化和完善,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一些长效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防范、矛盾化解和基层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部分基层单位对于社会管理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对于一些好的制度和机制难以长期坚持。

四是队伍杂,管理难。由于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基层干部中还存在工作不用心、不善管、不尽责等问题,再加上基层干部平时应酬较多和忙于日常事务,学习重视不够、抓的不紧,普遍还存在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强、遇事办法不多等突出问题,所以加强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第五篇:社会管理暨维稳工作务虚会汇报材料

严店乡社会管理暨稳定工作务虚会发言材料

今年以来,我乡以谋一方发展、树一方正气、保一方平安为重要责任,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问题入手,把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民忧、释民惑,促和谐,推动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主要做法有:

一、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着力构建大调解格局。 随着我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矛盾纠纷尤为突出。为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严店”,我乡从畅通信访渠道,听取群众诉求,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入手,不断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和积案清理停访息诉的工作机制。一是重源头排查。坚持矛盾纠纷抓小、抓早、抓苗头,争取早排查、早介入、早调解的工作原则。通过每周召开矛排、矛调例会,对全村(社区)矛盾纠纷进行动态排查、及时调解。截止11月底,全乡共排查矛盾纠纷146件,调处143件,化解率达98%。二是施良方化解。把综治工作中心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构建众部门协同参与的大调解机制,用活用足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调解手段,弥补了各种调解手段的不足,发挥出各种调解手段的互补优势。截止11月底,收到12345市长热线81件,合肥市政民直通车6件,县督办8件,全部给予及时化解答复。三是清信访积案。以“案结了事,停访息诉”为目标,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查根源, - 1 -

寻方法,充分利用当事人的社会关系,借助机关干部、领导干部和社会人士力量,集中开展积案清理工作。通过与县维权办合力,重点对苏小、西郑岗新农村建设工程18家承建单位拖欠的农民工工资进行清理,清理农民工资款达数百万元。对金帝公司老访对象,进行集中限时清理,成功化解了这一起压集多年的信访案件。

二、深入开展平安严店建设,着力构建社会稳定大局。 我乡把“平安严店”创建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要务,紧抓不放,强力推进。一是开展以平安示范村为主体的平安载体建设。今年我乡在平安严店创建活动中,突出抓好巩固提高、全面铺开和均衡发展三项工作。以平安示范村建设为带动,积极推进综治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能范围内相应开展“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企业”等平安载体创建工作。加大对平安创建工作的指导督查,经常开展平安创建业务指导,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年终进行考核验收。创建力度跟上,创建水平有了全面的提升。二是开展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针对校园校车安全倍受关注的社会现状。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校园校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明确责任、舍得投入、落实措施、经常排查,定期督察,确保校园校车安全。三是开展社会面防控工作。投入近2万元对已建成的21个视频监控点进行补光,弥补夜间监控盲点。投入3.7万元推广“十户联防”试点建设,在7个村实施综治中心户建设,引

导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在全乡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互补的社会面防控屏障,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综治工作站建设。 为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夯实基层综治工作基础。今年以来严店乡借机举措,全面启动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本着“标准化规划,特色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实效化运作”的建设思路,从综治工作站硬件配套、人员配备、运作管理和档案整理等方面入手,逐村进行调研,逐项进行细化、逐步进行落实,切实有效地推动了综治工作站建设。一是逐村定位,统一投入。我乡共有15个村(社区),各村(社区)在硬件设施、队伍建设、工作水平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启动建设综治工作站之初,乡对所有村(社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逐村(社区)调研分析,通过筛选,遴选出12个村(社区),对这12个村(社区)进行个性化量体裁衣,拿出针对不同村(社区)的一类、二类、三类三个标准的建设实施方案,由乡统一对拟建村(社区)进行硬件配套投入。目前我乡已投入10多万元,为各村(社区)配备了制度标牌、办公用品、巡逻器材等。 二是逐步细化,统一落实。综治工作站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建设的出发点是对村(社区)现有综治工作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村(社区)综治工作站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显现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合力。我乡在建设过程中,依据上级要求的建设标准,对建设过程制定出了详细的

分步建设实施方案,由乡指导组分别进行分类指导,定期对建设进程进行统一调度,督促统一落实到位,确保建设过程的标准化、实效化。三是逐项验收,统一考评。按照高标准、高定位、高实效的建设要求,乡成立由综治维稳办、司法所、派出所、团委、妇联等验收评比小组,对各村(社区)进行分项打分评比,进行定期通报,兑现奖惩,以先进促进后进。

在肯定过去一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工作中的诸多不足,主要有社会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得不到及时的体现,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跟不上,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群众不满意等。

2012年我乡将继续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求,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为目标,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加快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社会管理认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公平正义、维护合法权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社会管理创新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形成安定祥和、规范有序的社会管理秩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农村是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

也是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加强社会管理就是“权为群众用,利为群众谋、心为群众系”,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是强化公共服务。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不断提高便民惠民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切实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加强乡村干部思想、作风、能力建设,作为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乡村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和民主管理水平。

三、强化社会管理薄弱环节。一是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的帮教工作。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突出加强对青少年群体和高危人群的管理,扎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二是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逐步实现 “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工作局面,动态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切实做好外出流动人口服务。

四、突出社会管理的重点。推进社会管理,必须抓住重点、抓关键、以重点突破之功,收推进全面之效。当前正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果重视不到位,反应不灵敏、处置不得当,就会引发大矛盾、酿成大问题、所以必须超前防范,有效化解。一是抓源头。多做符合群众利益的事、多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

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做好深入过细的群众工作。二是清积案。全面认真细致地排查梳理信访积案,多举措,全力化解,避免矛盾积累激化。三是建机制。强化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导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及时有效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上一篇:上海高考不等式的证明下一篇:上海各高校就业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