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2024-04-16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共8篇)

篇1: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创新建设 转变职能 提升服务

——碧溪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做法

变,为了百姓之便!2013年,为了改变我镇原有便民服务中心场所狭小、位置难找给前来办事群众造成不便的现状,我镇主要领导通过多次多地考察学习,整合各类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结合本镇整体规划,放弃2万余元租金,收回归属镇政府的6间临街店面,投入20余万元,“严设计、重功能、高档次”打造了一个极具“中国风”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管理服务模式,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及时有效地为群众服务,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便捷和实惠。真正把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转变职能的示范工程。在实践中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为建设和谐、幸福新碧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一流平台。

碧溪镇社会管理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宽松舒适、大小适宜、整洁明亮、方便群众的环境,将服务场所建设一流的综合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目前中心占地120余平方米,内部采用复古装饰配以红色调,采用复古雕刻形式设置了综治、财政、民政、计生、国土、规划、农业、劳动保障、农医、公共资源交 易等12个木质红棕底色金字的窗口吊牌。整个中心透露着典雅温馨气息,给前来办事的群众传递着宾至如归的感觉。为确保社会管理中心高效运转,内部添置了 26个档案柜、30个资料柜、18套办公桌椅、12张椅子、10台电脑、12个垃圾桶、12盆小盆景、9盆大盆景、6台打印机、3台饮水机、1部电话,并配有办公人员19名,其中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财政、民政、社保、计生、社保、农经、农医、水利、统计、国土、规划、综治等12个公共服务事项窗口于2013年12月20日集体入驻办公,亮证上岗,认真履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承诺,协助党委政府统筹抓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等工作,架起了政府与百姓沟通的“连心桥”。中心自投入运行以来,已受理群众咨询243余人次,代办事项34余件,办结率达90 %,接待群众来访174人次,化解矛盾48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 %。其一流的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交口称赞,切实方便了我镇两万群众。

(二)规范办事程序,服务广大群众

为了规划办事程序,优化办理时限,中心制定了《AB岗制度》、《工作承诺制度》、《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职责》、《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制度》、《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职权》、《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9项制度,严格考勤制度,明确值班人员。同时做到“一栏、两有、三挂、四上墙”即:设立公开栏;有监督电话、有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成员单位职责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去向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台;挂牌办公、挂牌上岗、挂牌收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服务指南、办事时限上墙。

镇社会管理中心是政府为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服务到位不到位、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败的根本标准。我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认真开展“五个一”服务方式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让、一杯热茶相待、一片真情相交、一个明确答复相告的优质服务活动,实行“一站式”办理、“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并做到服务内容精细化:一是服务内容力求“一眼清”。服务中心办事项目、内容、条件、流程全部上墙告知,服务人员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台和桌牌内公示并亮证上岗,统一印制办事须知和便民服务卡,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二是面对咨询力求“一口清”。加强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并要求熟记各服务事项所涉的承办单位、申请条件、办事程序、收费标准、联系部门等内容。目前,中心工作人员面对群众咨询,基本都能做到“一口清”。三是群众办事力求“一趟清”。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尽进”的要求,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保障、计生服务、民政救济、土地审批、合作医疗等涉及12个部门51项重点审批和服务事项纳入到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服务范围。

此外,还建立了18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建成镇、村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设置了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员,负责为群众免费代办 相关事项,各村民小组还设置了便民服务代办联络员,负责做好村民与村代办员之间的联系,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指导监督村便民服务站发挥其作用。

(三)强化监督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我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内各窗口都准备了一本《受理事项登记薄》,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要详细登记备查,并向群众公布为民服务监督电话,建立为民服务质量和成效的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咨询和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及时制止和纠正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镇纪委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督导服务中心的工作情况,对作风飘浮、敷衍应付、服务不力的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进行限期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实行待岗处理,确保大厅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取得的成效

(一)成为了转变干部作风的“廉政工程”。推行便民服务工作,从机制上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不仅改变了部分干部“高高在上”的衙门作风,也使“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还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违规操作,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推进了源头治腐工作。许多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和干部威信。

(二)成为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程”。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自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成 以来,由于周一到周日都有干部轮流值班,各类矛盾纠纷基本都能在镇、村级得到解决,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成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民生工程”。推行便民服务工作,将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联系电话和办事流程明明白白地公开,使群众办事该找谁、该怎么办一目了然,不跑冤枉路、不找错人、不办错事、不耽误时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成为了密切干群关系的“鱼水工程”。社会管理中心最大的特点是,拆掉“围墙”敞开式办公,拉近“距离”平等式服务。建立了方便群众办事的服务网络,打通了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群众要跑的路都由干部来跑,群众要办的事由干部来办,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和办事不方便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由管理到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给群众带来了方便和实惠,让他们少跑路、快办事。镇村干部也通过实地为群众解决问题、面对面答疑解惑,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有事找中心、有事找干部蔚然成风,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得以提高,良好形象和威信得以进一步树立。这样无形中拉近了党委、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使政府的服务延伸到基层,温暖在群众心里。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领导坐班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职位代理制、便民代理制、定时回访制、考勤请假制等制度的建立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严格考核都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规范管理,服务周到。深化“一站式”服务,将民政、计生、农业、司法、土地等部门集中设置服务,充分体现便民、为民。规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严格执行四职干部轮班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干部坐岗。

三是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根据镇情实际,将“突出重点、创新形式、规范程序”作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来抓,把便民服务工作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与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相结合,提高全镇便民服务水平。

实现跨越式发展,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真正把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成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转变职能的示范工程,为全镇人民创造更加幸福自豪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篇2: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东坪中心学校是2003年由东坪中心小学和中学合并而成的,是全县最早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校园三面环山,芳草茵茵,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这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既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又有益于智力发展。全乡教职工60人,在校学生635人,今后预计全乡在校学生将达到700人,中心学校校园内将达到600人。

东坪中心学校成立六年来,并没有真正合并为一家,造成很多工作难以协调开展以及重复工作,极大浪费资源和精力。校园这几年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自2009年9月新校长万方彬调任后,通过学校现状的了解,制定了2010—2013年的三年发展规划纲要,为东坪中心学校描绘了今后的发展蓝图。

一、教育管理

1、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者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与信任,同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我校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教师自身形象修养,杜绝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塑学校与教师的良好形象。同时我校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进一步对学生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这一宗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学检查力度,实行定期检查与专题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教学情况实行动态监控。我校采用早布置、勤检查、多抽查的方法,随时了解教师教学常规的操作情况,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工作,加大对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督查力度。在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切实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申报课题,参加教学比武、说课、评课等形式的竞赛。

二、办学条件

我校将建设富有教育性、安全、优美与学校层次相协调的校舍条件与校园环境,在保证教学需要的前提下,不断改善师生的工作、生活条件。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使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条件达到县一流标准。优化校园环境,制定整体规划,逐年提高校园环境的教育性,同时使绿化、美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现在我校正在兴建一栋现代化食堂、宣传长廊及改造造大门,预计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

2、由于我校建造在一个山包上,四周无围墙,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明后年我校将争取项目建造绿色围墙,并投入一定资金绿化校园。

三、校园文化管理

多年以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校园常规管理工作。现在,我们更是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了事关学校外在形象、养成学生内在素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校德智美体劳五育并举的战略高度。

1、在走廊和过道,悬挂激励性的名人名言,形成走廊文化。在教室,悬挂国旗,张贴体现班级特色的格言、两条激励性的语言条幅,布置学习园地,形成教室文化。在实验室与图书室等功能室,布置与功能室有关的格言警句,形成功能室文化。

2、正在兴建的文化宣传长廊,我们将规划为五个文化版块,即第一块《校园风采》,介绍师生书画作品、学生中的“文明礼貌之星”等。通过展示师生的书画作品,使师生有成功感;通过宣传身边的人和事,树立身边的典型,增强榜样可学的亲切感。第二块《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介绍我国故宫、长城等29处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景观,对师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和人文教育。第三块《美术长廊》,介绍国画、书法,介绍徐悲鸿、齐白石等中国的画家。第四块《革命英雄》,介绍为建立新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领袖、元帅、战斗英雄,为建设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劳动模范等。第五块《音乐长廊》,介绍聂耳、田汉、冼星海等民族音乐家,介绍黄河大合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族音乐,介绍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介绍京剧、脸谱等民族戏剧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今年六一儿童节,我校将开展师生同台文艺活动汇演。下半年将开展中小学生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4、为了打造“绿化校园、立德树人”的人文环境,促进人与校园生态环境关系的和谐,今年植树节期间,我校组织了学生在校园四周栽种柏树苗,并提倡“我与小树同长大”

五、学生管理

我校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拖鞋上课,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等。

六、办学特色

我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以人为本、严谨治学、创办特色、科研兴校”的办学宗旨。自2009年9月来,我校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今年三月中旬,我校已购置了一套鼓乐器材,由专业音乐教师陈辉担任教练,组合一支鼓乐队和合唱团。另外由专业体育教师姚胜根和黄永盛担任教练,分别成立一支中高年级武术队、篮球队、韵律操队。

七、立足学校实际,加强校本教研

今年我校确定“五个一”校本教研工程,本着从学校、学生、教师实际出发,进行校本研究。即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从规范学生写规范字入手,使学生人人都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字;从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入手,使学生人人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从规范学生语言入手,使学生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从陶冶学生的艺术兴趣入手,使绝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就是所谓的“五个一”工程。

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各方面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展望未来,仍任重而道远。我校教师必定本着服务于教育事业的信念,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篇3: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1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新要求

“十一五”期间, 全省各级动物疫控工作者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 认真贯彻落实“24字防控方针”, 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充分履行职责, 切实落实措施, 迄今为止全省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 防控成效显著。但是, 新时期我省动物疫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1 取得的显著成效

1.1.1 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

患病继续得到稳定控制。近年来, 四川省开展了以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主, 适时补免为辅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了应免尽免, 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 有效抗体合格率均高于农业部规定标准。同时, 组织开展了仔猪腹泻、猪链球菌病等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血吸虫病防治新增4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家畜布病和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 狂犬病阳性率较2010年大幅下降。继续保持了我省猪Ⅱ型链球菌病清净无疫, 无马鼻疽病和马传贫阳性, 保证了省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疫情发生, 实现了基本清净无疫。

1.1.2 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建立了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评估会商新机制。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 实现了将监测和流调成果应用于指导疫病防控工作的机制创新。二是设立了定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点。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完成了仔猪腹泻紧急调查工作, 为有效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举办了全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应急演练, 进一步提高了全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充分展现了四川兽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和业务水平。

1.1.3 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通过组织开展防疫技术、实验室操作技能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进一步规范了操作规程, 提升了全省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兽医体制改革以来, 通过公招, 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了各级疫控机构中, 提升了全省疫控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三是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结合四川省畜禽养殖现状和规模养殖场 (小区) 防疫技术从业人员实际, 启动实施了四川省规模养殖场 (小区) 万人培训行动计划, 健全了培训体系。四是完善和规范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规章制度, 并将相关程序固定下来, 转为常态化工作。

1.2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 随着形势的发展, 特别是新型兽医工作责任体系的构建和兽医职能的拓展,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暴露出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软肋”, 主要表现:一是对规模养殖场 (小区) 防控动态不能及时准确全面掌握, 影响了防控策略的有效转变和实施。二是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意识淡薄, 无法与规模养殖场主、养殖户和兽医从业者建立良好管理体系。这些问题制约了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三是县级兽医实验室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制约了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预警预报工作的开展。

经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有政策、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一是动物防疫工作观念跟不上形势的转变。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四川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序越来越高, 规模养殖场的防疫已逐渐成为疫控部门工作的重点。然而, 许多基层防疫工作依然采用以前的管理模式, 对规模养殖场防疫工作管理不能真正到位, 使疫病防控工作难度加大。二是基层疫控机构改革后职能职责履行尚不够到位。兽医体制改革后, 疫控机构的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 但许多地方的防疫工作依然局限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而对非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指导不足, 不履行其他职能职责或只履行部分, 不能真正体现疫控机构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基层兽医实验室没有真正发挥好作用。由于基层兽医实验室经费保障不足, 除完成定期监测、检测任务外, 不能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和病原学诊断, 导致疫控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各养殖场的免疫抗体水平, 也就不能指导养殖场进行及时的补免或加强免疫。1.3新时期对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要求按照《农业部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 要积极构建新型兽医工作责任体系, 以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为落足点, 调整目标、策略、布局, 紧紧围绕“两大任务”, 着力提高“两个水平”的新要求, 各级疫控机构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 从防控科学化、服务多样化、机制创新化、队伍专业化四个方面着手, 全力提升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水平。

1.3.1 防控科学化。

以各级疫控机构为依托, 依靠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 依据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真正做好科学防控。1.3.2服务多样化。要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公益性服务工作的基础上,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工作。各级疫控机构应围绕防疫技术的宣传推广、疫病诊断、免疫抗体监测和驻场兽医的技术指导培训等全方位地开展社会化服务, 真正地满足基层动物疫病防疫需要。

1.3.3 机制创新化。

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 全方位地调动疫控机构、养殖企业 (户) 、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 整合服务资源, 做到设备、人才、信息、成果共享, 使各方资源、力量都主动参与到社会化服务中。

1.3.4 队伍专业化。各级疫控机

各级疫控机构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的社会化服务队伍。

2 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2.1 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时代赋予的新任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 兽医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0年世界兽医协会提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理念, OIE和FAO也将兽医服务定位为全球性公共产品。我国先后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 也时刻提醒只有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才能保障动物源性食品有效供应和食物安全。面对新的形势, 我们要理清思路, 转变工作方式, 创造性地推进工作, 既要做到管理创新, 也要做好服务创新, 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2.2 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

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化水平, 就是要求动物防疫工作要加强政策引导, 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着力提高行业自主服务水平。落实各方责任, 构建兽医工作责任体系, 着力提高兽医工作管理水平。只有积极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把管理融入服务中, 在服务中创新管理, 变发现问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解决问题, 才能切实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科学化水平, 推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发展。

2.3 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养殖结构变化后的新举措

四川是全国规模养殖大省, 随着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发展, 禽畜规模养殖比例逐年上升, 2011年全省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4.06万户, 比上年增长11.23%。适度规模养殖出栏量达到56%, 比上年提高5.92个百分点。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逐步成为全省畜牧生产主导形式。同时要清晰地认识到现阶段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已发生了转变, 抓好规模养殖户的动物疫病防控就是抓住了当前的关键。做好规模养殖场的免疫、监测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当务之急。

因此, 要加快转变兽医工作方式, 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管理手段, 强化为基层服务的意识, 大力探索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防控规律, 以服务养殖户为立足点, 以发挥专业技术支撑作用为切入点, 构建专业、便捷、多样化的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 形成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二维一体的服务格局, 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化水平, 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3 推进动物疫病社会化服务的思考

3.1 普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进场

规模养殖场驻场兽医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大型规模养殖场有专业兽医, 业务水平较高, 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驻场兽医水平较低, 有的场甚至没有驻场兽医。因此, 各级疫控部门要以场为单位, 明确责任技术指导员, 对不同规模的养殖场要进行养殖安全和疫病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和管理。创立技术指导规模场, 定人帮扶适度规模户, 拉网服务散养户等新模式服务, 以帮助其真正做到科学防控。要结合实验室工作, 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和抗体水平监测, 并对辖区内动物疫病发生趋势和防控要点通报到场。

3.2 实行规模养殖场定点专家联系制

组织全省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和技术骨干到规模养殖场开展定点动物疫病防疫技术咨询服务。先在省内16个猪病监测点和6个畜禽监测点的规模养殖场中设立定点联系专家点, 再逐步推行至全省。定点联系专家根据养殖场饲养品种、规模、管理水平等情况科学指导整个养殖过程中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科学指导用药、疫苗使用, 提升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提高养殖场主抵御市场和疫病风险的能力。

3.3 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 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

各级动物疫控机构要结合当地养殖需要, 定期组织辖区内专业技术人员和规模养殖场驻场兽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免疫操作技术、实验室技能和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等, 及时学习新知识并转化成能力, 注重培训的实践和成效, 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基层防疫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 特别要注重驻场兽医和村级防疫员的培训。

3.4 激励县级兽医实验室开展疫病检测服务工作

县级兽医实验室是疫控部门服务基层的第一窗口, 要充分发挥县级兽医实验室的作用。应有效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人才优势, 在完成日常工作、定期监测任务的同时, 开展疫病防控咨询服务和血清学抗体检测工作, 逐步创造条件开展病原学检测, 对养殖场内出现的动物疫病进行快速诊断和指导, 为养殖者提供便捷的诊疗服务。

3.5 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

把加强机制创新作为动物疫病防控公共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切入点。通过机制创新, 提高各级疫控机构参与和开展动物疫病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整合服务资源, 促进服务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促进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一是加强动物疫控机构之间的整合与协作, 做到仪器设备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二是加强与大型养殖企业的合作。建立“中心+养殖企业+农户”、“中心+专合组织+农户”等服务形式, 形成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协作, 做到技术成果、疫病信息资源共享, 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动物疫病防控事业。

3.6 加强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篇4: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十分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引导、组织人民群众发挥作用的基本单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我党提高履行职能和自身建设的水平,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政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基层组织建设的水平如何,关系党领导和执政的基础是否稳定、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基层战斗堡垒能否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此,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人才匮乏

目前,我县企业普遍存在着青黄不接、阶梯人才队伍不够合理的现象。受整体各行业环境影响,大多企业都没有多少青年人进入,在此情况下,开展党员工作有如缘木求鱼,许多企业党务大幅滑坡。

(二)基层党组织地位下降

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在基层单位中普遍存在着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部分领导眼里党组织成了“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岗位。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削弱。由于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和场所,党组织对青年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不少党员不愿参加党的活动,不按时交纳党费,认为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把技术搞好就行了,党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由于企业改制、精简机构等原因,对党员干部编制产生较大影响。部分企业党干兼挂现象长期存在,党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下降,党组织地位被忽视,导致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影响。

(三)活动内容单一,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党员活动缺乏制度化、规范化,许多工作都是想到了干一下,想不到了就过去;上级有安排就干,无安排就不干。无制度可循、无模式可依,存在盲目性、被动性、滞后性而缺乏独创性和灵活性。这种党内活动的单一化和青年党员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形成一定落差,党组织活动不能吸引青年党员参加,更谈不上服务青年党员、教育青年党员。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

(一)加强青年员工思想建设

如今,企业每年新进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青年大学生,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被分到企业的基层单位从事技术工作。因此,基层组织建设对于青年员工思想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浮于表面工作,更不能用“拿来主义”来说教,而应从企业文化更深层面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如定期邀请大学教授或者优秀的企业员工给企业青年员工讲课,让他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认知水平,使他们渐渐的融入进来,实现人企相长。一个木桶盛水多少在于它最短的那根木板,青年员工思想建设也正如木桶上的一根木板。基层企业要利用组织的载体和活动,切实和青年多沟通交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彻底改变对青年说教多的工作状况,把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带给他们,使他们真正把集团当成是自己的组织去热爱、去信赖,从而引导他们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二)搭建新型沟通平台

实现宣贯平台由“说教型”向“实效型”的转变。企业基层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青年党员思想价值取向多元的特点,少点灌输、少点说教,多点引导、多点启发;少点大话、套话,多点实话、实事;少点空口许诺,多点解决困难。只要教育得当,引导得法,企业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照样是有吸引力、号召力的。实现宣贯平台由“灌输型”向“引导型”的转变。调整过去组织在思想教育中一味灌输,过分强调政治,导致当下青年党员无法全盘接受的问题。在新的思想教育上,立足于引导青年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施如生存训练、室外拓展等活动,从而提升其抗压能力。与树立勤于奉献、善于钻研、勇于开拓的精神联系起来,通过论坛、辩论等形式,让青年党员在适当交锋中增加了解和认识,同时,把精神转化为行为,为企业在业务上提供新的增长点。实现宣贯平台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降低以会议、授课为主的宣贯比例,针对不同类型的青年党员、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工种,实施多元化的思想教育。在技术部门,要青年党员树立创新意识、发扬认真负责精神;在生产部门,要青年党员树立竞争意识、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在服务部门,要青年党员树立服务意识、发扬果敢奉献精神;在机关部门,要青年党员树立团队意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三)激发青年党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开展青年人才开发活动,扩展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通过“优秀青工”、“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活动,发现和树立一批青年典型;通过身边的优秀青年党员带动整个组织。再就是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断树立青年良好形象,满足青年的人生成就感。此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青年文化活动、青工创新创效等品牌互动更要为激发青年党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供载体。

根深则叶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新时期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应该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的新共识和薪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更加广泛地团结群众,更加勤勉的造福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华涛.新形势下组织帮助青年成才的几点思考[J].西安金融,2011年12期.

篇5: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沅江市漉湖学校创建合格学校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漉湖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漉湖学校是一所沅江市教育局管辖的九年一贯制全日制学校(2015年九月组建),学校地处沅江市最北端,毗邻东洞庭湖,地理位置偏僻,但有优厚的自然资源。校园绿树成荫,雕塑、读书亭以及宣传橱窗,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以她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校园景色,务实的工作作风,突出的教学质量,展现出了漉湖学校与时俱进的特有魅力。我校自创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校以来,通过漉湖中心校和漉湖学校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建设和管理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综合自评,我们认为已经达到了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校评估验收的标准。下面就我们的工作汇报给大家,敬请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8648平方米(28亩),现有9个教学班,在岗教师29人,在籍学生232,其中留守儿童102人,占43.9%.学科教师配备合理、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除病休教师外,全员上岗。学校按照编制标准和学科要求配备学历合格的专任教师。学校有市级骨干教师1人,中心校级骨干教师3人。

学校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体育场占地面积7820平方米(11.74亩),设置了200米环形跑道,两个篮球场;绿化占地面积2111.5平方米。学校校舍面积3720平方米,校舍安全,无D级危房。学校现有音乐教室1间、美术室1间、多媒体功能室2间、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1间,物理科学实验室一间66㎡、准备室一间21.78㎡、仪器室实验员室一间21.78㎡、科技美术室一间66㎡,生物园地面积达到1864.8㎡。学校有31台计算机室一间,一体机教室9间。有符合要求的学生餐厅(在建)。学校公共教学用房较充足、各专用室制度齐全,做到了充分利用。

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基本达到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要求,存放于仪器室,布置存放合理。专人负责仪器的管理,有详细借用报损等记录,按照《湖南省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湖南省中小学生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及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要求配备了专用器材。

有图书室、学生阅览室1间,图书馆面积66平方米,藏书达3000多册,其中H、I类占比重最多,其次是J、Z类。阅览室,宽敞明亮,可容纳35名学生进行阅读活动。阅览室每天向师生开放。

我校生均公用经费按国家标准按时到位。

二、为创建合格学校,我们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了漉湖学校合格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献春

副组长:范学文、吴丹

成员:林桂莲、彭孝成、李向阳、蔡霞、徐佳洪 资料员:徐佳洪 管理员:瞿汇林

(二)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提高基础设施达标。

1、地方政府投入137万元。【学校公路建设:24万元;中学搬迁2万元;学校建设3万元,企业投入28万(主要用于花园建设);土地划拨15亩,投入80万元。】

2、市局财政投入:【教师周转房135万;教学楼218万;学生食堂77万(基础设施70万,添置7万);学校改造60万(新建围墙,门卫室,门楼,旧教学楼改造等);路灯建设10万;运动场建设88万,(预算中);公租房(2016年项目,32套,将近200万);绿化11.5万】

3、场部扶贫帮困,助学奖励5.5万

(三)、正确把握办学方向,努力打造学校特色

A、办学理念明确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以科研创特色,以改革求发展,以全人教育为目标,使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一直处在市局的中上,近年来,学校把“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倡导学生快乐学习”作为办学思路,把“尽爱,尽责,反复把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不平凡。”作为每个教师的工作原则,以“学习型校园”为突破口,以“乐、善、美、博、新”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注重学生的行为修养、注重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B、管理水平提高

学校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建立了一支“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具有“专家型、学者型”素质的干部队伍。多年来,学校班子坚持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模范引领,充分体现“制度育人、情感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风貌。

校长,益阳市级优秀教师,多次荣获省、市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获益阳市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按规模设置分管教学、学生、后勤等部门。设立学科组、年级组。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年召开会议。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教务、学生、后勤等工作部门以及年级组、学科组、图书馆、实验室、档案室等都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责任人。

C、办学特色突出

学校注重和谐发展,努力打造漉湖学校办学特色:

一、德育一体化,坚持文化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相结合,紧紧围绕我校“快乐学习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线,积极组织开展“感恩”小义工主题实践活动和“我会更好”评价活动,丰富“生存教育”的内涵,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的一体化德育网络,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

二、科研培训一体化,学校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加大投入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以“体现学校特色,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学生素质,让学校成为师生快乐学习,幸福工作的乐园”为目标,围绕“快乐教育”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逐步进行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班级管理、实施教学活动。

(四)、德育课程一体化,提高学校育人实效

A、完善育人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我校力求使德育管理由“管理型”变为“体验型”,德育工作形式多样,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班队活动、“感恩”小义工、我是值周员、班级责任点(学校行政蹲点到班)等德育活动始终做到常态化。

1、培训提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以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着重抓好班主任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如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德育工作例会,团、中队辅导员培训等,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学校建立和形成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部署实施,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工作的良好格局。

2、建章立制。为使德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规章制度,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过程管理。学校制定了《班主任管理规程》,修订了《班主任考核条例》、《班主任工作职责》、《教师值日制度》等,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漉湖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成立了“团队监督岗”,开展黑板报评比,办好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坚持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每月一次的主题团队会,每学年一次的德育工作总结表彰会制度,使德育工作更趋规范化。

3、考核评价。学校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对班级的常规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检查评比,根据检查结果评选出优秀班集体、常规示范班(卫生流动红旗、纪律流动红旗),其次,扎实开展了“雏鹰争章”、“三好学生”、“优秀队干”、“优秀班干”、专项“积极分子”等评选活动,树立了学生身边的学习榜样。

B、重视学生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行为素养。

1、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以“漉湖敬老院”为德育基地,开展了做“文明好少年”评比活动,每周评为文明好少年的同学,将其事迹在升旗仪式上的荣誉时刻给以公开表彰,以此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开展了“我为校园争光添彩”、“创建节约型校园”、“知荣辱、做真人”、“爱心助学”、、“感恩小义工”、“漉湖小公民”、“绿色校园、循环利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弱势群体健康成长。团队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单亲留守学生,贫困家庭和残疾儿童家庭子女,给以更多的心灵交流与行为引导。并建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教师爱心要求明确。一是热爱学生,即有童心、爱心、耐心,爱所有的学生,给特殊学生(身心有障碍的,单亲的,后进的„„)以特殊的爱;二是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情感、需求、爱好”。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即和学生交朋友,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发扬民主,正确评价学生,老师有错也要自我批评,老师也要向学生学习。无时无处不让学生感到爱,享受到爱,同时使学生从中学会了爱,爱生活、爱集体、爱他人。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务自己管,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还推行“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的管理模式。

4、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学校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好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每学期定期聘请专业人士为全校学生上生动的法制、消防等课程。

C、深入开展德育研究,提高德育理论水平。

学校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主题团中队活动研讨会,大力开发德育校本教研。

D、拓宽德育渠道,营造大德育氛围。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增添了绿化面积;美化了校园墙壁;办好了板报、橱窗、画廊及班级图书角、文化角、壁报等,真正做到了让“草木传情、墙壁说话”。

2、丰富德育资源。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和班主任微信群平台,上传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学校德育等系列视频资源,丰富学校网站德育资源建设,为学校德育教育网络立体化多元化开辟了广阔天地。

3、强化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方位德育。学校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充分发挥德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适时适度渗透德育教育;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重视德育工作。

4、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学校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劳动教育。学校定期举行“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参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听孩子们上课,感受学校的教育氛围。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引导全体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上课,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各班建立了家校联系册。充分利用“家校通”信息平台,教师博客、班级微信群,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支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

(五)科研培训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科研兴校目标明确。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倡导研训结合,以培促研,以研促培,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搭建多元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落实校本教研,科研与教学有机整合。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通过随堂课,青年教师竞赛课、研究课、汇报课、公开课、优课评比、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组织参加市一级的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加强新教师培训,使教龄不满三年的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本岗位工作要求,成为胜任型教师,走进教师角色。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业务学习、进行校本研究,配合学校新课程展示活动积极进行集体备课、说课、听试教课、准备优质课等工作;组织开展好本学科的学科活动

B、加强课题研究,增强科研能力。学校鼓励老师们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校园内洋溢着浓厚的科研氛围。骨干教师林桂莲教导主任重视并参与课题研究,由她牵头,数学组教师致力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注意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的开发。我校校本课程就是以“快乐学习”为目标,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由于林老师的突出成绩,今年,她被评为湖南省“最美乡村教师” 先后有“湖南教育基金会”、《益阳日报》报道了她的事迹。

C、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生乐业”的教师队伍。(1)狠抓师德建设,增强团队意识。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严格执行教师从教行为的有关规定。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按时开展政治学习,落实师德规范,强化依法执教。同时,以评选优秀教研组为着力点,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赛课、卫生办公室评比等活动,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一种“争先创优、团结互助”的风气正在形成。(2)加快学历进修,重视技能培训。

我校每学期学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和英语等培训,加强教师外出培训。

(3)出台激励机制,加速业务成长。

一是评比活动系列化。学校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故事、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评比活动,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二是完善希望之星、教研先进个人等评比细则,并做好考核工作,使权利与义务并存,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

三、加大对教科研成果的表彰力度。四是认真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选苗子、压担子、让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近年我校教师有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获得了各级奖励近40篇次,像李献春、周荣寰,邓燕,陈丽敏等老师的论文获得了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六)教学工作扎实有效,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A、健全教学制度,完善教学管理。

贯彻落实《沅江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规范教学行为,学校严格执行上级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学校总课表、班级课表、教师学生课表一致。坚持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制度,行政每学期听课平均20节以上。每学期教导处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使用上级行政部门审定通过的教材;重视体育、卫生、艺术和美育工作,严格制定活动方案、计划。学校文娱活动丰富多采,音乐、美术小星星比赛获得好成绩。加强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教学、科技活动享有很高声誉,获得很多奖项..制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寒暑假、平时作业量按规定执行并督查,严格控制作业量。节假日从不组织学生补课;没有统一发放规定以外的教学辅导资料;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规范严谨,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异动手续齐全,保证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B、改革评价制度,注重过程环节。普及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严格执行漉湖学校素质评价方案。全方位培养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考试符合上级规定,学校制定考试制度和考试安排,严格检测制度、严守考风考纪,学生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达100%。

C、体卫艺工作成绩显著。

1、体育工作扎实有效。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班主任、体育老师的指导、组织下,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每年一次的校运会,每期一次的班级体育赛,利用两课两操强化锻炼。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氛围。强化普及,注重提高,学校体育代表队训练常抓不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局各级体育竞赛,获得过很好的成绩。

2、艺术教育再创辉煌。艺术教育始终是我校办学的一扇窗口。一直以来,学校大力发展艺术教育。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班级合唱、朗诵),成立了科技、小主持人、篮球、舞蹈、美术、英语口语等特色小组。

(七)、切实加强后勤管理,保障学校持续发展

后勤人员牢固树立“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责任落实,职责分明。一是财务制度健全,严格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二是经费使用合理、有效,确保重点,注意开源节流。三是抓好防病、防疫工作。食堂从业人员参加健康体检均获“健康证”,持证上岗。学校食堂工作接受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及沅江市疾控中心验收,被评为合格。四是学校卫生制度健全。五是抓好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六是校舍、设备维修及时,各类器材一直处于安全、有效的使用状态。七是严格校产管理,建立校产登记使用制度,责任落实,杜绝人为损坏和流失。八是日常后勤工作中及时服务教育教学,随时解决有关问题。九是增收节支,争创教师福利,教职工福利待遇有较大提高,工作环境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八)、工会工作扎实到位,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工会工作以“想全局,凝人气;重维护,办实事;强素质,做助手;聚力量,促发展;建教工之家,做教工之友”为宗旨,积极开展工会工作和工会各种活动,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一是突出维权职能,为特困职工办实事,解决具体困难。二是配合学校,积极开展提高教职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的教育活动。三是积极参政议政,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搞好校务公开,教职工满意率高。四是立足本职,勤奋工作。五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六是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探望慰问生病住院教师,慰问退休教职工。七是关心职工疾苦,减轻工作压力。

三、创建工作中的不足

(一)学校建设虽然受到了教育局局党委以及中心校的高度重视,投资力度大,但施工方施工进度部分缓慢。

(二)中小学的合并,学校管理上还存在不足,特色效应不强。

四、学校发展的思路

(一)、努力提升教师的工作幸福指数,积极倡导学生快乐学习,以民族和地方经典文化为主线,把学校建设从书香气息浓厚的校园。

(二)、按照沅江市教育局确定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方向,打造漉湖学校课堂品牌。

篇6: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一、完成六项工作,实施六个创新

1、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上创新,开展管理者培训,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户素质明显提高。实行分级培训,市负责管理人员培训,区负责经营户培训。市在2006年对农贸市场经理培训的基础上,对培训教材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局与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共同举办了6期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培训班,有 人参加培训,并由浙江省委党校培训部给参加培训的人员颁发了结业证书。为农贸市场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奠定了基础。

2、在农贸市场业态形式上创新,积极引进优质农副产品和经营(生产)商。先后2次召开了农贸市场与优质农副产品经营(生产)商对接会,组织农贸市场经理考察祖名豆制品、河南三全食品等生产基地和企业。构建双方合作平台,推进了青山湖豆芽、知味观卤味、景阳观酱菜、万隆酱品、杭豆、祖名豆制品、尚舒兰、南村无公害蔬菜、联合康康、浙江粮油进出口公司家禽分公司进入农贸市场。全市今年改造的农贸市场都引进了上述不同的名优农副产品和经营(生产)企业,农贸市场的商品和经营户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比例结构更加优化合理,商品放心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业态得到提升。

3、在管理手段上创新,推进使用现代设施设备。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都安装了市场监控器、大屏幕显示屏、多媒体信息查询及后台支持系统电脑,市场管理手段更加先进,提高了市场的管理效率。一是大屏幕显示屏公布市场当日蔬菜等农副产品指导导价,每日蔬菜等重要农副产品农药残留等项目检测情况,较好地解决了蔬菜等时令鲜货,无法明码标价的难题;二是市场监控器加强了市场时实监控,加强了市场运行和现场管理,为防止和解决买卖纠纷,加强保安提供了帮助;三是多媒体触摸器为消费者查询经营户诚信状况提供了方便,为2008年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对失信经营户和商品实行退市制度打下了基础。

4、在农贸市场识别系统上创新,开展农贸市场标识征集活动,农贸市场标识系统统一形象。通过公开征集、公开评审,确定了以绿叶和菜篮子为基本形象的农贸市场标识系统。2007年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已全部使用。

5、在硬件改造上创新,推进农贸市场商场化发展。针对农贸市场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我局按照“划行归市,合理布局;有利经营,方便购买;实用美观,便于清洁;通风良好,光线明亮”的总体要求,制订了20条标准,按照市场管理商场化的要求,对农贸市场的内部布局、摊位设计等硬件设施全面创新,在一无经验,二无可参照的条件下,依靠广大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户的聪明才智,实现了摊位设计上的新突破,改变了以往农贸市场摊位几块砖、几块板一搭就是经营摊位的状况,经过改造农贸市场的摊位、营业房,既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对食品卫生、疾病防治的要求,又较好地解决了商品摆设、防水、防臭等问题,农贸市场已具有商场化的雏形。我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在硬件设置方面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商务部的充分肯定,有关人员参与了国家农贸市场设置与技术规范的制订。

6、在农贸市场管理模式上创新,推进农贸市场连锁管理模式。2005年农贸市场综合整治中,市委王国平书记批示:古荡农贸市场能做到的,其他农贸也应该能做到。为落实王书记批示精神,推进我市农贸市场管理提升,我局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典型。在全市农贸市场开展了向古荡农贸市场学习的活动;一手抓农贸市场的连锁管理推进。参照超市连锁经营的模式,在农贸市场的管理上,推进连锁管理,采取了不换脑袋就换人的措施,以实现1家农贸市场变10家,10家变100家的目的。目前古荡农贸市场已连锁管理3家农贸市场,市商资公司连锁管理8家农贸市场,取得示范效应。

二、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1、百姓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经过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优化了设施功能,经营设施设备极大改善,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农贸市场的“脏、乱、差”和“腥、臭、湿”等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环保志愿者朱强荣同志在给市区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来信中说: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出亮点,得人心。市政府对市区100余家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是事关老百姓“肚子”的实事,我们打心眼里高兴。社区代表在视察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时说:市委、市政府对农贸市场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视,把农贸市场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直接提升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我们从心底里拥护,真正感到了生活在杭州的幸福。

2、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增强。一是在市政府为200个以上摊位农贸市场配置和建立蔬菜农残检测的基础上,今年列入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不管是否达到200个摊位,都建立了农残检测室,配置了相应的设施设备。二是摊位功能上更强调有利保证食品安全和防止疾病传播。规定经营冷冻、豆制品、卤味等商品的经营户,必须按食品对温度的控制要求,配备相适应的冷冻冷藏设备,实行冷柜展示、展卖;家禽专卖区实行全封闭定点屠宰、销售,做到了消费者区域与经营区域实行透明隔离,整个交易、宰杀过程既在消费者目视范围之内,消费者又不用经手活禽,保证消费者安全。三是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目前全市有近百家农贸市场推广使用。

3、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改造提升,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为农贸市场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证,促进了农贸市场的管理。今年全市有3家申报一星级,5家申报二星级,25家申报三星级,10家申报四星级。目前全市已有四星级农贸市场2家,三星8家,二星级43家,一星级7家。绿色市场104家,国家级绿色市场8家。

4、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涌现了古荡、东山弄、刀茅巷等一批受到群众赞扬,省、市领导机关肯定的农贸市场。去年11月中央电视台4频道的《今日关注》和中央一台的《焦点访谈》都报道了古荡农贸市场的情况。国家商务部把原定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菜市场建设现场会”调整到我市召开,省工商局先后在东山弄、刀茅巷、万寿亭等农贸市场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先后有北京、福州、武汉、广州等城市到我市考察学习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在农贸市场经理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象古荡农贸市场经理金长一样,热爱农贸市场工作,肯钻研,会动脑,社会责任感强的市场经理。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微利售肉活动中,在我局的积极倡导下,古荡农贸市场积极响应,发起在全市农贸市场开展微利售肉活动,全市农贸市场积极参与,继而其他超市、肉联厂等也积极跟进。据统计,除超市外,全市有80家农贸市场参加了微利售肉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领导机关和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和很多平面媒体都进行了报导宣传。

篇7: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进会汇报材料

为深入推进我县社会创新管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就将我局开展社会管理创建和平安创建工程汇报如下:

一、关于组建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事宜:

一是领导重视。为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就组建我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县委分别召开了两次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成立事宜,会议通过了《xx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施方案》,并具体规定了调解中心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经费保障,另会议研究,同意拨付专项经费8万元,作为中心成立起动工作经费。二是行文规范组建事宜。根据常委会议精神,县委办同时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成立xx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通知》和《关于成立xx县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三个文件组建和规范调解中心事宜。

三是购置办公设备,制定工作流程、制度上墙。我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已挂牌投入运转,所有制度、工作流程已上墙;办公桌椅已采购10套、电脑4台、饮水机2台、传真

机1台、安装电话1部,同时购置了其它办公必需品,保证了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人员安排到位,工作进展有序。根据文件安排,调解中心从县维稳办、法院、公安、信访、司法、法制、信访、国土、林业、环保、农牧科技等9个部门抽调人员已到位,办公地点设在政府一楼,目前已开展接访和信访案件的调查工作。

二、县、乡两级视频接访基本建设任务情况:

县综治委把完成县、乡两级视频联合接访基本建设任务作为2011年平安创建的重要内容。根据文件要求,经与地区信访局联系,因地区要统一组建全区地、县视频接访,地区信访局正在筹建和准备。待地区信访局统一安排好后,我局再写出专题报告县人民政府,待经费批复后,具体落实基本建设任务。

篇8: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一、创新管理体制, 改各自为政为集中监管

恩施州现有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总量达80多亿元, 我们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责任主体不明、产权关系不清、缺乏制度约束等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按照“改体制, 立法规, 严管理, 建网络”的目标, 制定了分类实施、统一监管、规范处置、收益统筹的实施方案, 建立了行政事业资产新型管理模式, 实现行政事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的目标。

——分类实施。州直行政事业资产改革分两类实施, 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兴办经济实体, 闲置资产和需处置资产列入首批改革范围和对象;对学校、医院、具有社会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质的机构、州政府直属驻外机构等单位列为第二批改革范围。

——统一监管。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的资产, 由州政府授权委托新成立的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监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进行挂牌竞价租赁交易。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经济实体, 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 根据政策规定, 结合部门和单位实际, 分别采取脱钩转型、面向社会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 实行市场化运作。

——规范处置。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以及需转让、调拨、捐赠、报废、核销和处置的其他资产, 由州政府授权委托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集中统一调剂处置, 采取整体转让、直接拍卖、挂牌竞价等方式盘活变现, 按照可置换的不建设, 要建设的需置换的原则, 引入市场机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处置机制, 公开透明, 阳光操作,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收益统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监管后, 所形成的投资收益、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等国有资产收益, 属政府非税收入, 纳入财政预算,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创新管理制度, 改缺乏约束为制度规范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恩施州委、州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恩施自治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恩施自治州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等。州财政局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开竞价报名规程”、“协议转让 (出租) 规则”、“公开竞价规则”、“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流程”、“出租出借工作流程”、“公开竞价纪律”、“公开竞价监督人员职责”以及“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纪律规定”等制度和办法, 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创新管理方法, 改随意处置为规范运作

——在资产配置环节, 做好标准制定, 促进合理配置。一是测算制定了“恩施州州直部门预算日常公用经费单项定额标准”, 有效地促进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测算制定了“恩施州州直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配置标准”, 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超配置标准的公用房屋和闲置公用房屋, 由州人民政府授权州财政局集中统一配置。2007年, 对5个州直单位的办公用房进行了调剂配置, 共调剂办公用房2868.62m2, 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部分州直单位资产占有苦乐不均的问题。三是测算制定了“恩施州党政机关汽车配置定编标准”, 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超标准配置的车辆, 我们配合州纪委共同集中统一处置。2007年, 共处置超标准配置车辆8辆, 公开拍卖, 实现处置收入133.8万元;对5个州直单位超配置定编标准的6台车辆进行了调剂配置。

——在资产使用环节, 坚持公开竞价, 实行阳光操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对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实行公开竞价。一是规范流程。对州直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 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与单位共同拟定方案, 制订公开竞价文件, 在恩施日报和有关网站发布公告, 组织报名登记。改革以来, 共制订公开竞价文件800多份, 规范性合同文本800多个。二是坚持以州综合招投标中心 (政府采购中心) 为公开竞价操作平台, 严格按照公开竞价规则组织公开竞价大会。改革以来, 共召开了48次竞价大会;对经过规定程序不能形成有效竞价的, 按规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竞争性谈判。新的操作方式不仅公开透明, 且降低行政成本, 得到各级领导、机关事业单位、承租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州民政局局长刘述宣在参加首次竞价大会后也表示, 成交价比底价高出1.4倍, 出乎意料。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价形式, 既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又减少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值得在全州推广。

——在资产处置环节, 科学制定流程, 强化监督管理。改革启动后, 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行为, 严把资产评估、主管部门审核和财政审批、确定底价、公开竞价、收入进专户五道关口, 资产出售一律到州综合招投标中心 (政府采购中心) 进场交易。改革以来, 对州直单位申报的102个项目国有资产进行了规范处置, 其中处置车辆29辆, 实现收入346万元;处置土地、房屋建筑物实现收入1537万元;处置一般设备实现收入60万元;处置事业单位改制资产实现收入979万元。通过规范处置, 加大了政策执行力度, 有效遏止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随意性, 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在收益管理环节, 强化征收管理, 实行收支两条线。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方式进行管理, 采取直接收缴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直接收缴, 是由财政部门按合同规定的期限, 由州国资办开具“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缴款义务人凭“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书”到指定的代理银行缴款, 缴款义务人凭代理银行盖章的“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书”收据联, 到有关职能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集中汇缴, 是由受同级财政部门委托的单位履行委托征收职责, 向缴款义务人出具“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票据”, 在收取款项后, 开具“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书”, 将所收款项通过银行集中汇款至财政专户。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 收入实行比例调剂, 对拨付给单位的收入, 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这样操作, 不仅做到应收尽收, 增加了财政收入, 又调动了部门和单位有效利用资产的积极性。改革以来, 州直共征收国有资产收益6388万元, 其中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3466万元, 比单位原合同年出租收入2446万元净增1020万元, 增长42%;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入2922万元, 比资产评估 (鉴定价值) 2320万元净增602万元, 增长26%。

四、创新管理手段, 改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一是开展资产清查, 摸清家底。我州共抽调6800多人, 组成1600多个资产清查工作专班, 采取“以物对账, 以物查账, 见物就点, 见账就清”的方法, 对全州1613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 清查面达100%。清查结果, 全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82.54亿元, 比账面资产总额74.02亿元净增8.52亿元, 增长11.5%, 其中行政单位资产31.48亿元, 净增4.84亿元, 增长18.2%;事业单位资产51.06亿元, 净增3.67亿元, 增长7.8%。为保证资产清查不走过场, 全州组织40个核查小组, 对全州405个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查工作进行抽查, 抽查面达到省规定的25%。同时委托中介机构对其中160多个单位进行重点核查。通过资产清查, 为建立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了初始数据, 为单位编制部门预算创造了条件, 为稳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是运用信息技术, 推进动态管理。结合我州实际, 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台账为突破口, 组织专班深入单位帮助指导固定资产建账建制。2007年, 州直各单位建账建制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 建立资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 免费为全州1613个行政事业单位安装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1669套 (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安装使用面达100%。

五、创新工作措施, 改监管缺位为齐抓共管

——加强政策宣传, 优化服务。一是举办培训班。讲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策, 改革以来, 共培训资产管理人员7000多人次, 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0000多册。二是服务上门, 宣传政策, 收集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改革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州直有的单位领导原来对这项改革不理解, 认为集中统一管理手续复杂, 程序太多。经上门宣传解释, 同时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主动派员到财政部门办理房屋 (门面) 对外出租和资产处置手续。三是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资产清查和管理改革工作中的典型, 在《恩施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

——搞好部门配合, 形成合力。一是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相结合。凡州直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 全部纳入年度部门预算, 一律通过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完成购置任务, 杜绝了擅自购置现象。二是加强与部门的协调, 凡涉及资产报废、损失的, 单位要说明原由, 对价值大的, 须有相关部门的技术鉴定;凡资产调剂划转、交换、出售、转让等行为, 须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对资产处置, 未经财政部门批准, 房产、国土和交警部门不得办理房产、土地和车辆过户手续;工商部门不得办理年检登记;财政国库收付中心不受理收支业务;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加强纪律监督, 对造成资产损失和流失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这些措施, 增强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约束力和责任感。

六、创新绩效管理, 改重投轻管为投管并重

一是加强领导, 健全和完善工作组织体系。为进一步做好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2007年4月, 恩施州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为组长的“恩施州人民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财政局。重新调整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专家咨询组, 并向新增加的49位专家颁发了聘书, 健全和完善了州级财政支出专家人才库。为我州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资源保证。在此基础上, 按照省厅要求, 结合我州实际, 制定了《2007年州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和《恩施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2个方案。同时, 选择3个不同的财政项目, 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综合分析判断相结合的方法, 结合国家和省颁布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目标, 参考项目的共性和个性, 分别制定了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完成了“恩施州卫生事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鹤峰县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咸丰县瘦肉型生猪重点产业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有效地推进了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组织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2007年, 我们按照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完成了“鹤峰县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项目支出”、“咸丰县瘦肉型生猪重点产业化项目支出”、“中央政法补助专款项目支出”、“州政协办公楼维修改造项目支出”等4个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

上一篇:村级协防员考试题下一篇:令人难忘的教师节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