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2024-05-25

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精选8篇)

篇1: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下午好!欢迎大家莅临西河镇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西河镇人社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西河镇位于淄川区东南部,面积130.6平方公里,辖6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5.38万人,交通位置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气息浓厚,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先后被授予“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之乡”、“全国民政工作先进乡镇”、“省级文明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体育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西河镇始终以“保就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中心,以保障就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平台服务职能,延伸平台服务内容,提高平台服务能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为富裕、文明、殷实、和谐新西河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镇党委政府投资30余万元,加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总投资16万元,面积130平方米,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20多件,工作人员9名,村级群众工作室,新建63处,配置协理员63人,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同时镇人社所制定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工作职责》、《服务大厅工作制度》、《“123”服务制度》、《档案管理和保密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实现了管理服务规范化、制度化。今年,镇人社所圆满完成区级新农保与国家新农保并轨工作,共收缴13618人681万元保费;做好335名企业退休人员、85名供养直系亲属、107名异地退休人员及遗属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完成辖区内80余家企业劳动保障年检及劳动用工检查工作;并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共组织4600余人参加全区春季、秋季劳务招聘会,举办培训班8期,受训人员达5000余人,并为194名就业失业人员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业务,全镇新增就业人数达3200余人,劳动人事调解、城镇医保、劳动仲裁等服务正在逐步开展中。

各位领导,下一步我镇将以这次达标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探索创新做好人社的新思路、新办法,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推进城乡一体化”作用,全力为西河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篇2: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今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力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根据上级的要求,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从机关干部中抽调了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开展这项工作。在全乡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征收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圆满完成了个人缴费登记、缴费证与领取证发放、人员信息输入、缴费金额核对、上报数据等各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提早发动。县里会议结束后,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召集乡村两级干部召开社会保险法普及会议及新农保保费征缴工作动员会议,在认真学习社会保险法的基础上,对今年新农保保费的征收标准,征收对象及相关优惠政策进行了全面解释。为每村制作了宣传标语和社会保险法、《新农保政策要点解答》宣传明白纸,在宣传中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轧制传车入村宣传,提高参保率。二是讲究方法,行动有效。在征缴工作中,全乡4个管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管区采取“以村为主”,由村干部家家户户上门做工作;有的管区行政村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在包村人员的带领下,村干部、党员、小组长各包一片,负责到底;有的管区采取“分阶段、分任务”和先易后难的作战方法,集中突破,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加强督查,奖惩促动。乡里成立了督导小组,不定期对各管区进行随机抽查,每天通报进度,使各村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征收工作结束后,按照完成任务比例换算分值,计入年终考核,与绩效工作和评先树优挂钩。

截止目前,全乡征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258万元,参保人数1.2万人,参保率达88%。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28万元,下一步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收缴任务。

基层平台服务建设情况

篇3: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1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1.1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

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深远意义。中国的经济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为了促进国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各个地区人们的经济收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方面,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助于中国贫困区域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缩减社会转型期一些社会体制的缺陷以及城乡区域间的贫富差距。

此外,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能促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实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达成效果,也是各乡镇区域农民向政府反映社会保障实行背景下一些实施问题意见和自身就业状况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政府针对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下一步的建设规划,使其满足广大社会群众的集体需求。

1.2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自古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就是改善各个地区经济收入差异的主要手段措施之一。针对目前繁重的就业压力,如何促进就业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之间良性的循环发展一直是各级政府领导人员思考的核心问题。然而在实际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还面临一些实行体制的缺陷,以及一些偏远地区人民难以就业的问题,再加上因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不完善导致的劳动纠纷等问题,造成当下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陷入发展困境。由此可见,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非常必要。

2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2.1针对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问题的相关建议

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给社会群众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建设中需要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和配合,以此促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序进行。然而,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管理中由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使得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陷入管理困境。而今,在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管理上还存在着 “一岗兼多职”“一人多岗”的管理问题,加大了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也因为工作人员精力有限,很难对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上的管理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造成管理工作的延迟。

2.2采用科学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的建设

从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来看,其对现今的网络技术应用还不是很多,有些乡镇地区的办公设备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当下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设备配置标准。因此,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想优化发展,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运用。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改善当下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困境,完善农村区域的计算机网络设施,实施联网化的网络管理,进一步的实现各个地区间共享式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的管理,另一方面能促进人力资源部们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各类社会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统计和分析,方便日后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信息管理。

3结语

篇4: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关键词: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定期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我国政府应该从基层做起,从而真正解决基层群众的民生问题。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服务型政府主要指的就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的一个概念,它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应该坚持以人文本,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出发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找到有效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满足群众的需求;同时,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实现民主管理,做到政务公开。另外,从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劳务分配依然存在不公平现象,公共服务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便于政府为群众服务,同时,政府要定期对人民群众做沟通,体现出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与群众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现齐抓并管

我国政府为了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就应该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并将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相关政府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坚持“三严三实”原则,实现齐抓并管;另外,我国政府还应该强化组织领导,优化人力资源,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专业知识,分配不同的工作岗位,正确做到不浪费人力资源,加强对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和指导。

(二)明确服务体制,凸显工作内容

对于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来说,明确服务体制,凸显工作内容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它是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政府应该按照所管辖范围的不同进行工作内容的划分,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比如,针对乡镇或街道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来说,可以把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因地制宜,从而满足群众的需求;其次,政府还应该根据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对人才进行相应的分配,同时,定期对所管辖的范围进行排查,与群众进行交流,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馈群众需求;最后,政府应该优化硬件配置,统一网络安全监管,保证群众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

(三)推进网络建设,优化服务品质

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我国相关政府应该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不断优化服务品质。对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来说,必须要有完善的信息网络设备,并且还要有完善的软件设备,比如,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要把相应的人力资源信息和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进行网上业务工作,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一旦群众遇到任何问题,那么就能从网上共享信息中反映出来,从而更好的为群众服务。除此之外,推进网络建设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保证在最短的时间能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总之,推进网络建设是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必可不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重视硬件和软件设备的革新,不断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从而优化服务品质,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因此,相关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不断推进网络建设,优化服务品质,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刘延光,田刚.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和建议[J].中国劳动,2013,07:33-34.

[2]张晶.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J].人才资源开发,2016,04:174.

[3]王伟刚.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4:30-31.

[4]张庆国,杜海涛.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建设[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2,10:19-21.

篇5: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创建充分就业区汇报材料

一、东丽区概况

天津市东丽区地处市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位于全市改革发展的前沿。全区总面积为447平方公里,分八街一乡,共有社区47个,自然村114个。常住人口59.87万,户籍人口33.09万,其中农业人口19.99万,非农人口13.1万,在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为17万。其中农业户口11万5,非农户口5万5。已实现就业人数为15万5,未就业人数1万

5。其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人数为1万人。

二、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区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率先发的需要。

随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处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前沿的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推进。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我区人民带来了众多实惠的同时,随着市、区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目前已有25个村被批准整体撤村,而且在今后的几年内东丽区将有80%以上的村被征用。大量的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已就业的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我区将折除500多家中小企业,就业又转为失业,大量的失地农民、失业人员的产生使就业再就业问题已成为 1

不争事实,形势严峻,短期内难以缓解,统筹城乡就业迫在眉睫。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都希望能够有效地控制并降低失业率,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就业率,这样社会才会稳定。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针对我区实际情况提出要立足新起点、追求高水平,大胆尝试,全面创建充分就业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区活动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是以人为本,为民解难的具体体现,是对我区率先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实践的检验,是落实我区就业工作“十一五”规划“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未就业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郑重承诺。

三、创建充分就业区的几项具体工作措施。

1、完善平台建设,选聘专职工作人员。

我区于2006年底已全面建成区、街乡、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区保障中心服务大厅和9个街乡保障中心服务大厅累计面积达3299平方米,平均面积达330平方米,其中街乡中心面积2934平方米,平均面积达326平方米,总投入资金为1262.7万元。9街乡所属的47个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平均面积已达到40平米以上。但我区是涉农区县,自然村数量远大于社区数量,农村劳动力数量也远远大于城镇劳动力,要统

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村队没有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是不行的。为此,我们于2007年开始着手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在07年开展试点村建设的基础上,于2008年全面推开,至今已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106个,其余3个今年上半年也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所有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站标准都参照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标准建成,配备了办公桌椅、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档案柜等必备的办公用具,有些条件好的村队还为工作站配备了空调、饮水机和照相机,现代化的办公用品为开展好劳动保障工作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在建站的同时,我们还考虑了队伍建设。以前村队没有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只在村委会班子里选聘1名兼职就业信息员,每月给予100元工资补贴。由于人员是兼职的,所以多从事村委会工作,劳动保障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况且每月100元的补贴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积极性。为稳定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队伍,我们在2008年开展了选聘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工作,根据各村人口资源数不等配备1至3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标准是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配备1名协管员;人口在2000—5000人的,配备2名协管员;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配备3名协管员。选聘的人员经培训并参加统一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专职从事劳动保障工作。考虑到各村经济基础不同,待遇有所差别,我们没有规定协管员的具体工资,而是采取了工资补贴的形式,补贴标准为天津市

最低工资标准,今后也将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而不断提高。目前由于选聘的协管员身份不一,所涉及的保险险种不同,暂时无法合并,所以没有给予协管员保险补贴,今后将随着新政策的不断完善逐步增加保险补贴。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选聘工作一方面变兼职为专职,工作的专业性更强,另一方面工资补贴纳入了区财政预算,待遇有了保障,工作积极性高。目前我区共有劳动保障协管员270名,其中社区协管员96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174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选聘本着既稳定队伍又有利于工作的原则,使队伍尽量年轻化和高素质化。174名协管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52人,30至40岁的70人,40岁以上的52人,平均年龄为35岁。所有协管员学历都在高中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7人。高素质的协管员队伍为今后劳动保障工作整体上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落实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为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我局于2006年11月出台了《东丽区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意见》(津丽党发

[2006]38号)文件,建立东丽区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对于成立公益性公司、劳务派遣公司、企业吸纳、自主创业、免费职业介绍和培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奖励和补贴政策。两年来累计向区财政申请各项就业再就业资金1000余万元(其中就业方面资金476万元),可以说较好地发挥了政策促就

业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大政策促就业力度,我们于2008年下半年又出台了《东丽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通知》(津丽劳发[2008]40号)文件,文件提高了部分鼓励政策的奖励标准。比如企业吸纳政策由原来的每吸纳一名农村劳动力给予150元一次性奖励,其中“4050”农村劳动力给予300元奖励,提高到企业每吸纳一名一般农村劳动力一次性给予1200元奖励,吸纳一名失地人员一次性给予2400元奖励,吸纳“3545”等十类就业困难群体一次性给予3600元奖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农村劳动力标准也由原来的150、300提高到鼓励企业吸纳的标准。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奖励标准由原来的给予3000元奖励提高到一般农村劳动力给予3000元奖励,失地农民给予4000元奖励,就业困难人员给予5000元奖励的标准。而且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我区还出台了十条政策,对一些后置性奖励、补贴资金改为前置,如企业吸纳由原来的签订并履行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奖励改为签订合同当月即给予奖励;公益性公司、劳务派遣公司由原来的经营满一年以上给予开办费补贴,改为成立之日起即给予开办费补贴等。可以说又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确保东丽稳定就业。

3、完善基础,强化管理,开展对辖区内未就业群体情况调查。

摸清底数,建立完善劳动力资源、求职登记、用工信息、岗位开发、就业安置、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等就失业管理台帐。做到定期更新,动态管理。“一户不丢,一人不漏”,为政府提供可靠信息,为求职人员提供优质就业服务。为便于管理,同时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我们请软件公司专门设计一套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现在软件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调整和试运行。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一方面可以减轻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数字准确、动态管理。

篇6: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双台子区2011年8月底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

截止8月底,市下达年计划发布空岗信息6000条,实际完成8267条,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37.8%;市下达年计划就业总量14000人,实际完成15452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10.4%;市下达年计划劳务输出1000人,实际完成1889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89.9%;市下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际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市下达年计划创业带头人80人带动就业500人,实际完成创业带头人96人带动就业61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0%、122%;市下达年计划培养创业小老板500人,实际完成607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1.4%;市下达年计划创建社区就业实体600个,实际完成570个,完成年计划指标的95%,预计年底前完成创建社区就业实体600个;市下达年计划创建社区就业实体从业人数3000人,实际完成280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93.3%,预计年底前完成创建社区就业实体从业人数3000人;市下达年计划引导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到社区服务业实现就业 2900人,实际完成310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06.9%;市下达年计划培训9000人,实际完成1092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1%,其中:市下达年计划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000人,实际完成366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2%;市下达年计划培训进城务工农民1500人,实际完成1815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1%;市下达年计划培训在职职工4500人,实际完成5445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1%;市下达年计划创业培训350人,实际完成42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0%;共审核、申报小额担保贷款11户,申请贷款资金60万元,预计年底前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回收率达95%;市下达年计划检查用工单位110户,实际检查170户,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54.5%;市下达年计划上报就业工作信息60篇,实际完成92篇,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50%。

目前,双台子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已基本完成市下达年计划任务指标。主要做法:一是认真落实省、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及盘人社《关于开展2011年“春风行动”活动的通知》、《关于印发盘锦市就业服务进校园走社区活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同时,召开全区就业再就业专题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开展2011年“春风行动”活动的通知》等文件;二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岗位开发,实现新增就业15452人;三是狠抓落实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共扶持潘玉英等96名创业带头人,培养末就业高校毕业生赵 爽、下岗失业人员张美玉等607名创业“小老板”;四是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如:区本级财政投入就业专项资金400万元;五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体就业,确保全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确保困难家庭大学生登记失业当年实现就业;六是扎实有效地开展普惠制培训工作,培训各类人员10920人,其中:针对农民工开展培训34班次,培训后就业率达90%;七是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全区9个街道(乡)劳动保障所、57个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站,12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开展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等服务;八是切实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二、社会保险工作情况

截止8月底,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总量28100人,实际完成2607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93%;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养老保险参保22900人,实际完成21693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95%;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养老保险缴费人数20455人,实际缴费17615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86%;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养老保险扩面3000人,实际完成2191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73%;市下达年计划征收企业养老保险金10015万元,实际征收5910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59%;其中:市下达年计划征收统筹基金6200万元,实际征收3961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64%,市下达年计划征收个人账户 基金3815万元,实际征收1949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51%;市下达年计划企业离退休人员5200人,实际离退休4377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84%;市下达年计划支付养老金6580万元,实际支付养老金3924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60%;稽核率和调查率达100%;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率100%。

全区60周岁以上享受新农保退休待遇有4188人,发放养老金1,413,749元;参加新农保缴费人员有6317人,已交纳养老保险金1,706,388元。

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2356人,征收养老保险金1493万元,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率100%。

市下达年计划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4000人,实际完成2577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64.4%;市下达年计划新增企业参加医疗保险500人,实际完成1750人,完成年计划指标350%;市下达年计划工伤保险扩面1500人,实际完成875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58.3%;市下达年计划生育保险扩面1500人,实际完成882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58.8%。

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失业保险参保12000人,实际完成12788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07%;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失业保险扩面1400人,实际完成956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68.3%;市下达年计划征收失业保险金120万元,实际完成189.9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58.3%;市下达年计划支付失业保险金280万元,实际支付失业保险金71.6万元,完 成年计划指标的25.5%;市下达年计划新增享受失业保险待遇500人,实际完成141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28.2%;市下达年计划稽核企业参加失业保险3750人,实际完成3236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86.3%;市下达年计划稽核享受失业保险待遇188人,实际完成324人,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72.3%;

市下达年计划征收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金40万元,实际完成26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65%。

预计双台子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年底前将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市下达年计划任务指标。

今年前8个月社会保险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二是认真落实省、市社会保险会议精神及盘政《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盘人社《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巩固和完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专项行动有关问题的通知》、盘劳保组《关于印发<加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三是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成立双台子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人社、财政、地税、工商、文教、宣传、公安等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强力推进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四是大力开展稽核工 作,由地税局、劳动监察大队、社保局等单位,对已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进行日常和重点稽核,提高企业的缴费意识,促进企业按时、足额缴费,有效遏制企业少报、漏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行为;五是积极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和新农保工作。

三、劳动关系和执法维权工作情况

截止8月底,市下达年计划执法年检企业330户,实际完成334户,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01%;市下达年计划常规检查企业330户,实际完成334户,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01%;市下达年计划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7.6%,实际完成96.7%,预计年底前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按照市政府[2009]9号文件精神,到目前,全区收缴20户建筑企业工保金675万元。

今年前8个月,双台子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扎实有效推进维权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区劳动监察大队按照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加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充分利用其行政执法手段,配合地税、社保部门到企业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养老保险扩面2191人;二是建立完善8个三级网格,每两个网格配备一名监察人员指导工作,共采集企业信息2440户、录入企业信息2140户;三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检查力度,执法检查了16户建筑企业,涉及职工4500人,其中:对8户建筑企业下达了整改 指令;四是认真接访、受理上访案件,共接待来访200余人次,受理上访案件2件,结案率100%,其中:清退风险抵押金500元,追讨拖欠劳动者工资137855元,涉及劳动者63人;五是加强劳动合同签订力度,签订劳动合同率达应签订劳动合同人数的96.7%,劳动合同备案率达100%,已签订的集体合同备案率达100%。

四、公务员管理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情况 今年,双台子区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全面实施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各项公务员管理制度。一是认真做好考试录用工作。全区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坚持凡进必考,组织、人社部门根据核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数调配人员,凡是无空编的单位一律不允许调配干部,严格控制超编进人,今年,全区经省、市公开招录公务人员11人;二是强化公务员考核工作,全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有1538人参加考核。确定优秀等次181人、称职109人、合格1229人、不合格1人、不确定等次18人(16人见习期,2人行政记大过处分),6人未参加考核;三是完善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继续严格执行竞争上岗制度,全面推行各单位中层领导职务竞争上岗,有20人通过竞聘到中层任职,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加强交流转任,以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公务员的锻炼成长;四是积极开展公务员基本功能力培训,组织全区公务员重点学习《公务员基本功训练》,认真做好今年全市公务员基本功暨公务员法知识竞赛的前期准备工作;五是加强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进一步提升干部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干部业务经办能力。

按照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今年重点推进医药体制改革。2010年2月10日,区政府下发了《盘锦市双台子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双区政发[2010]6号)。按照区政府文件精神,双台子区东风、铁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0年2月23日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共有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步积极稳妥地推进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一是实行领导职务聘任制;二是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全员聘用;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四是全区建立了以服务质量、数量、纪律、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五、人才工作情况

截止8月底,市下达年计划登记失业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安置率95%,实际安置率100%;市下达年计划高校毕业 8 生就业率95%,实际就业率95%;市下达年计划孵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4家,实际完成3家,完成年计划指标的75%,预计年底前完成孵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4家。

目前,人才工作已基本完成市下达年计划任务指标。主要做法:一是根据市里下发的《关于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的通知》精神,选派一些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同时,根据省里有关“三支一扶”工作的要求,又征集了2个“三支一扶”农村工作岗位。在9月份,这20名大学生将全部上岗工作。另外,全区对未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还采取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就业推荐、就业见习及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阶段性安置等援助措施,确保全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当年年底前100%就业;二是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下发的有关大学生就业文件精神,全力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逐步搭建为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实现自主用人、自主择业的平台,有效的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减轻就业压力;三是2010届高校毕业生已通过国家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教育系统招考、人才市场交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以及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基本实现就业,就业率约为95%。对于2011届毕业生,全区根据国发[2011]16号、(盘人社发[2011]81号)等文件精神,有针对性的组织开 展各项活动。为区域内的规模企业及一些民营企业(双益百货、永利房地产、荣华物流、耸正公司、华塑集团等)相继推荐了相关专业80多名优秀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也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区的经济发展,我们还认真组织、积极联系区域内的耸正公司、宏业石化、华塑集团等几家规模企业,为其召开专场大型人才招聘会。同时,还与市人才服务局相关人员一同为其召开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座谈会。这样以来,更有利的促进了我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了就业率;四是有效的利用已设立的创业孵化基地,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以双益百货为主的大学生示范实习基地,共吸纳大学生65人。

篇7: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天平村有12个村民小组,422户人家,农业人口1525人,党员57人。村支两委共7人,2009年被市、县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天平村坚持基层组织建设服务服从于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和全面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做好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全村社会政治稳定、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展情况

1、党务、村务、事务公开情况

按照镇里的统一安排,在本村人流密集区设立党务、村务、事务公开栏,对本村的党组织成员分工以及基本职责、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等情况进行了公示,将党组织的工作置于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村党组织工作透明度,党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严格按照社财务管理制度,村财务开支由民主理财小组讨论后通过公开栏、召开会议、发放资料等方式,对村重点工作、财务收支情况等进行公开。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后,增强了干部工作透明度,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保证,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干群关系得到改善,村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

2、党员干部教育管理

一是用制度管理干部。针对干部中存在的开会迟到、会议纪律差、财务制度不完善等现状,制定了责任追究制、首问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用

制度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了干群、党群关系。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在农村基层组织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增强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需要。根据《党章》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确定了每季度一次集中学习,每半年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的制度模式。同时按要求做好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规范党员电教化教育工作。明确管理员的职责和任务,以保证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取得成效

1、提高参与积极性。通过村上建立的村规民约、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等的实施,村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务有了进一步了解,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有了保障,都积极支持村两委会工作,对村级事务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

2、干群、党群关系得到改善。在村干部中实行承诺就职和民主评议后,村干部的工作置于大家监督之下,农民群众有了监督权,承诺的工作完成与否,群众心中有数,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工作干劲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密切了干群关系。

3、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经过培训,干部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承诺就职、民主评议等方式,工作执行力和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班子整体战斗力得到提高。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干部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3、在公推直选中还应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面,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强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

2、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篇8:西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要求我国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更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事关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人力资源, 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 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 且对价值创造做出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社会保障则是指国家通过立法, 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 保证无收入、低收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 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 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从国家层面来说, 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从省市层面来说, 各省市也有自己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机构。目前, 从全国范围来看, 基本都建立了相应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笔者收集相关材料整理目前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们也越来越习惯通过网络完成各项工作生活事宜。特别是手机移动设备与网络的结合, 更让网络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人们习惯使用手机进行工作生活事务, 用手机查阅文件、发送消息甚至是购物消费, 网络无所不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也正是基于网络的不断扩大而建立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 但在现实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第一, 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发展水平不均衡。从全国范围来看, 基本各省市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但东西部发展不均衡, 即使是同一城市, 各个区之间的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市区, 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也只停留在“摆设”的阶段, 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第二, 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尚未形成经费保障机制。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离不开经费的支持, 网站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 同时随着网络的运行使用, 也相应的需要一定的维护经费。目前, 在我国尚未形成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这也就导致很多地方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虽然已经搭起架子, 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发挥网络办公的优越性。因此, 为了保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经费的支持, 关于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再好的想法也难以落地。

第三, 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最初从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并非是科班的计算机专业出身, 对于网络建设工作一无所知。近几年,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 已有部分计算机专业人才走进此行业。为了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 就需要不断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让新员工带领老员工共同进步, 培养一支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队伍。

第四, 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滞后。很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还不能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更多是一种消息发布和通告形式。此外, 由于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经费的短板, 网络维护工作不佳, 运行方式比较落后, 速度较慢, 这也严重影响了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民众的需求, 那么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则出现危机。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将结合硬件和软件提升方面、综合服务方面及规范化管理方面, 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第一, 秉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均等化原则, 规范管理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工作。因为各地区、各省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情况参差不齐, 导致人们对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使用难以整齐划一。因此, 笔者认为, 相关部门应通过实践调研, 探索研究一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新路子, 建立相应规范化管理的标准, 以便全国范围内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均等、平衡。

第二, 建立完善正常的经费保障机制, 保证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常规运行。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是保证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常规运行的重要基础,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领域。鉴于目前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滞后性和经费不足等情况, 相关部门建立正常的经费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第三, 提升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工作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21世纪最缺乏的就是人才, 确切的说是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需要一群专业素质高、综合素质强的人, 因此相关部门应广纳贤才, 首先保证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人员配置。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才能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相关部门应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学习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不足, 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同时, 加强新老员工之间的传帮带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老员工指导新员工, 实现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的可持续性。

第四, 开创多方位合作方式, 探索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创新模式。正是“众人划桨开大船”,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有效工作的前提, 探索多方位的合作方式也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一种新型运行模式。通过合作可以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地区、省市之间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实现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均等化发展途径。其中, 主要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需求引导、实时应用、互连共享,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顶层规划设计, 争取相关部门支持, 持续加大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运用市场化手段, 加强与金融、经济等部门的合作, 借鉴金融信息系统模式, 加快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三是拓宽网络服务方式, 将更多就业、社保业务放到网上办理, 形成以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权益记录查询为主要方式的社保业务处理新模式, 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办妥就业、社会保障等多项业务。四是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 实现全国社保一卡通, 扩展社会保障卡功能, 为保障对象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信息。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是事关民生的重要工程, 推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也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文章将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社会职能出发, 总结归纳目前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马兰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01 (23) .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01) .

上一篇:人之初性本善全文下一篇:劳动日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