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24-05-08

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精选8篇)

篇1: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县围绕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xx的总目标,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落实,全面实施以党建为引领,“雪亮村庄”、“专调联调”、“政法大数据”为措施,更多共建共治共享特色亮点为基础的xx社会治理创新。

一、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全县上下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使社会治理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要通过探索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团结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两项工作,把党建和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治理内容紧密连接,制定“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党组织领导全县各级社会治理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抓示范带动锻造先锋团队,着力构建党员示范岗、示范团队、示范单位、示范产业等示范体系,开展担当作为好班子、好干部评选,引导党员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当先锋、作表率;通过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进一步修复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通过抓党建宣传筑牢思想防线,建好用好智慧党建平台。全面增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全县社会治理创新有推力、有动力、能落地。

二、以“专调联调”为根本,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坚持以维护稳定为目标,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全县持续推进医疗纠纷、交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物业纠纷、劳资纠纷、环保纠纷、消费者权益保障纠纷等xx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实体化运作,确保重点系统、重点领域覆盖到位。进一步整合调解资源和调解力量,在发挥调解组织群众性、自治性基础上,吸收志愿者和专业人士加入,完善专家库人才资源储备,配齐配强调解员队伍,使专调会、行调会发挥第三方调解机构的重要作用,通过提前预防、主动介入、及时化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打造集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速裁快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分流化解大量简易和适宜调解的案件,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缓解诉讼压力,破解“案多人少”难题,提升办案质效,进而推动诉源治理。当前,政法部门尤其是司法行政部门不断推进“专调联调”各项措施实施;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密切配合,推动传统解纷方式向现代解纷方式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以“智慧政法“为导向,科学实践“政法大数据”

坚持以促进公平正义为核心,强化政法领域科技创新力度。持续运行好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对大数据在具体执法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进行有益探索,通过制订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毒品等5类刑事案件统一适用的证据指引标准,打通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数据“孤岛”,实现“一把尺”办案,减少司法任意性,规范执法办案,加强执法司法活动监督,促进司法公开公正,提升办案效率和司法公信力。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政法各部门在将“政法大数据”办案平台作为5类刑事案件办理必经程序的基础上,实践更多更标准的证据指引,丰富平台使用功能。通过科技运用,最大限度减少案件人为干预,缩短案件时间,提升办案定性准确率,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四、以“乡风文明”为灵魂,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力量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群众需要和工作职能,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在“自治”方面,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升村(社区)自治效能,进一步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安民创;在“法治”方面,多途径开展“无访村”、“无诉村”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德治”方面,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家风,引导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努力形成崇德向善、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进一步实践“党建+”、“德育乡风”、“道德讲堂”、“爱心超市”等一大批“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项目持续落实落地,进一步提升xx县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篇2: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今年,我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平安镇原、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着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全面提速、科学发展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造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为了加强环保局党支部对本单位政法综治工作的领导,确保政法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们成立了环保局政法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全力抓、负全责,并确定专人办理综治业务的工作责任体系,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确保政法综治工作严格按照《2012年度镇原县社会综治、维稳工作责任书》要求,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推进政法综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深化法制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和法制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质。我们组织学习了全县综治维稳工作会议精神及县委《2012年政法综治维稳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同时,从本部门职能出发,积极做好相关法律的宣传

工作,我们重点把新颁布的环保法律法规作为宣讲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切实提高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严防违法犯罪及违纪行为的发生。积极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平安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氛围,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和大局意识。

三、强化安全管理,靠实工作责任。

为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治责任制,我们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落实安全保卫措施,从年初开始,综治工作和环保工作一起安排部署,一起确定措施,一级抓一级,一级监督一级,对重大事项下发督办通知,把责任目标分解到人。同时,定期召开综治工作碰头会,研究每一阶段综治工作措施,解决突出问题。通过不间断地抓和促,使全局综治工作形成了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上下协调、分工合理的工作局面。

四、履行行业职能,确保环境安全。

针对环保工作职能,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

(1)为积极预防并及时、有效、稳妥的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确保

2环境安全,我们制定了镇原县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工作职责。配备监测仪器,成立反应迅速的应急监测小组。(2)加强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的整治。严把审批关,凡采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工艺、装备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不发生污染事故。(3)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危险废物进行全面摸底,积极配合省、市环保部门做好辖区内医疗单位及部分企业固废处置工作,先后组织了对辖区内医院进行调查、摸底、现场检查,督促产生废物的单位尽快与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签订合同,(4)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继续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专项环保行动和信访工作,不断提高我县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5)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油烟污染问题。对全县城区小饮食业开展调查摸底,组织执法检查,主要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装修业噪声污染,娱乐场所噪声污染等进行全面检查。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降低了群众投诉量。(6)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的环境安全大检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和责任感,我们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的文件,针对辖区内各种重点污染源事故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并将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的排查列为日常环境监察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确保万无一失。(7)加强放射源等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我们主

要就重点企业和城乡医疗机构开展了污染隐患专项检查,对全县22家医疗机构的辐射源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登记率达到100%,所有医疗机构全部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完成了辖区内医疗射线设备的调查摸底和操作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100%。(8)集中开展了油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协调华北公司在原固废填埋场修建了油泥处理厂一处,将含油较高的固废物重新加工处理,达到规定标准后进行填埋,有效排除了污染隐患,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回收处理填埋固废物200多吨。坚持对泥浆池处置不规范,钻井、试油、采油环节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处理环境违法事件15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20份,确保了油区环境安全。(9)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治理。成立了由监察大队副队长任组长、七名监察人员为成员的管护机构,全面负责饮用水源安全问题的监督检查。根据要求,重新制定了《镇原县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方案》和《镇原县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划分了县城一级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落实了防护措施,强化了污染治理。同时组织环境监察人员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进行了全面清查,完成了对保护区内排污口的封堵工作。通过各种监管措施的落实,经监测显示,水源保护区内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规定标准。

五、完善管理体系,推进平安建设

篇3: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 创新治理理念

沙石峪小流域位于河北省遵化市东南二十公里处的石灰岩山区, 总面积12.6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面积9.6平方公里, 人口3067人。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沙石峪人民在“以粮为纲”的思想指引下, 发扬愚公精神, 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 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世界奇迹, 被赞誉为“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 推动了农业的大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以“开山造地、整修梯田”为主要模式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以后,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 大力推行资源经济, 开山采石、建石灰窑、建化工厂等项目,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对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又有了新的需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人居环境和清洁水源的迫切要求, 水利部下发《关于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的通知》, 确定我市沙石峪小流域为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并提出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上, 力求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 与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在省水利厅的带领下, 我们先后到北京的延庆上辛庄小流域等地参观学习清洁小流域的建设经验, 开拓了视野, 增强了信心。

为进一步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在清洁小流域的规划设计初期, 我们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人民群众急需改善基础设施关系, 保证综合治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针对该流域山多地少、沟深坡陡、林稀石多、田地土薄、路窄沟长等自然地理特点, 参加设计人员深入到项目区进行调查, 并邀请村民代表参与探讨治理的重点和想法, 最终形成了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科学发展”为总目标的小流域治理新思路。

二、以“三道防线”为载体, 改善人居环境

(一) 远山实施生态修复

在远山地区落实封禁政策, 设置标志牌, 配备专职护林员, 禁止人为开垦、放牧等生产活动, 减少人为活动和干扰, 发挥灌草植被的生态修复功能, 依靠大自然的力量, 并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 使林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有力改善了山体生态环境, 涵养了水源, 增强了对区域小气候的调节能力, 实现了自然保水。

(二) 近山开展生态治理

1.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实现水利化。

以梯田整修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地下管道配套工程为重点,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提高农业水利现代化水平。在河谷、山麓台地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修建拦、蓄、引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栽植经济林, 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2. 开发特色资源, 发展农业旅游。

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带动, 将试点工程建设与艰苦奋斗的“当代愚公”精神宣教相结合, 旅游观光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样板田采摘园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特色农业与旅游服务业发展相结合, 修建蓄水工程与新的旅游景点开发相结合。建农家院、修水塘, 建设大樱桃、葡萄、核桃等果品采摘园。在果园田坎上栽种黄瓜, 既防治了水土流失, 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将沙石峪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的玫瑰香葡萄加以商标注册, 即“沙石峪葡萄”, 统一包装, 组织集中销售, 创造品牌效益。

3. 整治环境污染, 建设生态家园。

一是建设村级垃圾填埋场,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治理;二是利用人畜粪便建沼气池工程, 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三是实施污染企业拆迁工程, 拆除一座碳酸钙厂, 搬迁一座橡胶厂;四是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五是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 实现水泥路户户通;六是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 对主街主路进行绿化, 安装太阳能路灯;七是实施休闲健身工程,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提高人民体质。

(三) 近水实行生态保护

以河道及两侧为重点, 建设沟道拦蓄工程, 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 抬高地下水位, 涵养水源、净化水源, 维系河道周边生态系统。

对河道垃圾进行清理, 恢复自然河道原貌;进行截潜流拦挡, 将地下潜流变为地表径流;采取河岸生物护坡, 变以往河道疏浚、工程护坡为自然生态保护。通过对河道水系进行综合整治, 改善河道内的水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 使干河沟变成清水湾, 吸引承包开发者, 实现了“治理促开发, 开发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流域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依托愚公故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 2010年沙石峪村与我市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河北沙石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该公司以建设采摘园、葡萄酒加工、接待中心、垂钓园等设施为主进行综合开发, 现已流转土地400亩, 栽植葡萄17万株。

三、加强工作创新, 实现科学发展

经过四年的治理, 实现了四个创新, 即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在思路创新上实现了“五个转变”, 即由个人一家一户治理向鼓励“四荒”大户参与治理转变;综合治理从突出蓄水保土效益向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转变;由人工治理为主向预防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转变;由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向山、水、林、田、路、村共治转变;由水土保持部门独家治理向全社会参与共同治理转变。在模式创新上形成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新模式。在机制创新上, 形成了“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联合、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和“谁承包、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机制。在技术创新上, 创立了雨水集蓄利用等适用技术, 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树立了典型和样板。

在创建科学发展试验示范工作中, 结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探索完成了东陵乡新立村—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模式, 被唐山市委市政府定为推广模式, 沙石峪村被唐山市委市政府定为“生态旅游家园建设模式试验示范点”, 作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科学发展的典型案例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发展报告》。

四、积极探索管护机制, 促进工程持续运行

首先, 对建成的水土保持工程, 与村签定产权移交协议, 由村明确专、兼职人员进行管护;其次是引进大户承包,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开发水土保持工程, 在承包的荒山内建养殖场, 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栽植名优干鲜果品, 签约购销合同, 定期收购果品, 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三是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 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的预防、监督、保护与治理工作。积极推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通过多种方式的实施, 有效保证了工程效益的正常持续发挥。

篇4: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虽然时间很短,但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广东省各级妇联先进新颖的工作理念、创新务实的工作方式、敢为人先的工作举措,让我感触深刻。在亲身体验当地妇联工作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亲身体验当地妇联干部激情四射的工作热情,亲身体验当地妇女组织源源不断的创造活力的同时,也让我倍受启发,从中认识到项目化管理是新时期推动妇女工作发展最有力的手段,是新形势下服务妇女儿童最有效的措施。我把自己几天学习所得归纳总结,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借鉴广东省妇联的成功经验:

一、推动项目社会化,进一步扩大妇联工作覆盖,实现妇联工作转型创新

在广东省大力推动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省各级妇联发挥枢纽作用,主动参与,积极承接政府委托,推动妇女儿童类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笼子,使政府资源向妇女儿童倾斜。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孵化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从项目设计、性别视角、财务制度、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通过“集思公益”项目帮助社会组织提档升级。在帮助社会组织承接项目能力提升的同时,各级妇联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社会组织合作,通过项目链接使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公共社会服务。

从广东省各级妇联的做法可以看到,由社会组织承接项目,有利于撬动社会资源,放大项目效应,推动服务妇女儿童工作的社会化进程。这是因为妇女儿童类工作项目以公开招标、自主申报、集中评审、竞争择优的方式让社会组织承接,在得到妇联方面资源的同时,还获得了街道、学校、企业、社区、机关、慈善机构等的支持,带动了社会人才、技术、阵地、资金等各类资源向妇女儿童类项目流动,推动了妇女工作的服务对象、服务队伍、服务阵地、服务组织、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全部实现社会化。妇女工作触角遍布社会不同层面,妇女工作手臂延伸不同领域,妇女工作拓展覆盖不同群体,妇联的角色从直接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间接服务的推动者和项目实施的顶层设计者,实现了从工作理念、模式、载体等方面的转型创新。

二、推动服务专业化,进一步形成妇联工作合力,切实解决妇女三最问题

从广东省各级妇联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具体实践中还可以看到,在提供公共社会服务时,社会组织在目标策略制定、资源获取方式、方法技术手段以及执行管理评估等方面都具有妇联组织无法比拟的专业优势。因此,由社会组织来承接工作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妇女儿童工作的专业化进程。

社会组织提供的各项服务,从服务内容上看,涵盖了妇女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公益等类别,涉及权益维护、家庭服务、关爱特殊妇女群体、儿童成长防护等内容,融合了妇女发展、就业、价值认同、贴息贷款、环境保护等新型社会需求。关注重点从一般的援助关爱拓展到“助人自助”以及女性自身发展,更多地注重社区融合、深层需求、多元参与,更好地聚焦和满足妇女儿童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特殊化。从团队建设上看,不少项目建立了妇干+社工+义工联动的工作团队,甚至还联结了律师、老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等专家群,有效解决了妇联工作专职人员少的关键问题,带动了社会专业力量共同为妇女儿童提供服务,形成了妇联工作合力。从运作模式上看,社会组织采取小组、个案、讲座、调查、陪伴分享、热线、工作坊、外展等社区专业方式,能够策划更多新颖有趣的活动主题,组织更多灵活多变的实施方式,丰富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内容,从而使得各项服务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更能直接地关注妇女的“三最”问题,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解决服务妇女儿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更多的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受惠。

三、推动手段多样化,进一步增强妇联工作活力,有力提高妇联工作实效

广东省妇联工作不拘一格,不固定模式,而是示范带动先行,任务分类指导,鼓励试点创新,对待珠三角地区的妇联组织采取鼓励支持的措施,重在指导这些地区勇于创新,探索经验;对待省内欠发达的地区采取倾斜扶持的举措,重在安排人力资金帮助他们完成任务,使得各地(市)妇联工作形式多样,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工作模式等方面探索出符合各地实际、各具特点、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在组织建设方面,佛山市妇联率先试行将村(社区)妇代会改为妇联,使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妇干队伍更加完善,提高了妇女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好地促进了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在队伍建设方面,顺德区妇联大力发展义工队伍,通过“助人自助”吸收了更多力量充实妇联队伍,增强了妇联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阵地建设方面,中山市将镇(区)一级妇女之家“嵌入”由政府建设的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利用中心的场地形成工作枢纽,将村居、企业、楼宇、工业园区的妇女之家联成网络,在扩大社工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的同时,也解决了镇(区)妇女之家阵地和持续发展的困境。在工作模式方面,顺德区妇联创新性地将妇女之家注册成为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这一平台,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调动了妇女之家的积极性,使村(社区)妇女之家空前活跃,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妇女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多样化的工作模式,使困扰和制约妇联工作发展的组织、队伍、阵地建设等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推动了妇联工作更加务实,提高了全社会对妇女发展的关注度和妇联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通过“公益创投”、“网络众筹”这些最新式的、最具时代感的工作手段,不仅扩大了妇女儿童事业的资金来源,培养、锻炼、聚集了一大批懂得经济和市场运作的妇女工作者,使妇联工作队伍更强,工作阵地更牢,工作网络更广,妇联工作充满了无穷的生机、活力与创造力,实现了可持续地创新发展。

学习了广东省妇联的经验,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对下一步推动项目化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一是要抓机遇。抓住当前政府正在试行财政资金购买社会服务的有利契机,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财政资金向妇女儿童事业倾斜;同时,要大力向一些企业家、爱心人士、基金会、慈善组织宣传“公益创投”等新的投资方式,引导他们把以往的爱心捐赠转化为用于公益事业的创业投资,为妇女儿童类项目开辟更多的资金来源。

二是要抓基础。学习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把当前妇联工作中开展较成熟、社会影响力较大、能够常态化进行的一些工作按项目的要求来设计,建立妇女儿童服务类项目库,做好申请政府购买的基础准备。

三是要抓关键。推动项目化的关键还必须要有熟悉妇女儿童服务工作经验、有承接项目能力的社会组织。因此,要积极与民政等部门沟通联系,了解当地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培育一些与妇女儿童事务相关的团体能够注册成为社会组织,并引导他们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

四是要抓根本。能否推动项目化运作的根本还在于有一支懂得项目化运作的队伍。因此,要开展培训工作,把体制外的社会组织和体制内的妇联干部作为培训的主体,帮助他们树立参与项目化运作和社会服务的理念,拓宽他们参与社会工作的视野,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篇5: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六月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挂牌整治工作

开展的情况汇报

县综治办:

根据你办[2010]16号文件精神,现将我镇六月份以来开展的情况汇报于后。

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于6月9日下午召开了党委会和全镇干部职工、镇级部门负责人会议,大会由镇党委书记赵江南主持,并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挂牌整治动员报告,原文学习了县综治办[2010]16号文件内容,并结合我镇情况安排部署了辖区专项整治工作。

二、成立了领导机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赵江南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代宝元、副镇长张光荣、向桂萍担任,五宝学校校长张良、党委委员胡胜、武装部长陈思爱、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综治办,由贺金钟同志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三、广泛宣传:由广电中心、党政办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办理黑板报两期,印发宣传资料150余份,并拟定五府发[2010]118号文件下发各村、各部门,做到宣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对辖区内的治安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和排查,对重点人口、流动人口、重点部位、爆炸品物品使用单位进行了清理登记,做到数目清、情况明。

五、加大了对校园周边社会治安整治工作,对周围摊点的食品进行了安全检查,确保校园安全和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六、加大了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成功调处了罗坝村杜庆轩和杜庆平、王奎、陈强的伤害案件,杜绝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七、认真做好五宝镇原煤矿下岗职工康丕安、覃由安等5人的稳控工作和协调解决其诉求。

八、加大对案件的查处力度,协助公安机关对辖区内发生的两件刑事案件的及时查处。

通过以上工作,我镇治安状况有所好转,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五宝镇人民政府

篇6: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

为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稳步、有序开展,我局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始终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建立健全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党组成员联系分管股室及其干部职工和办公室协助抓落实的机制,做到了“四有”、“四落实”。即: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检查、有创新;机构落实、经费落实、工作任务落实、目标任务落实,为我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一)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法制学习

首先是领导自身重视,把法制学习列入议程,制定了领导班子学习计划,规定每年不少于40个学时的法制学习,同时坚持开展领导集中学法,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其次强化对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制培训。我局及时邀请区法制办主任杨结实,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辛巍巍为全局干部职工讲授依法行政法制课,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了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第三作为政府为民办事的窗口单位之一,要求每一位干部职工都学好法用好法。我们利用每周工作例会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公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行政许可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进一步学习,全面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培育全体干部职工的民主法制观念和现代法治意识。第四经常性组织劳动保障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案例和疑难问题探讨。今年,我们组织全部执法人员均轮流参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培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全体监察员持证上岗,开展劳动执法工作,确保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的合法性;同时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廉政勤政教育,端正行政执法队伍行业风气。

(二)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在认真抓好干部职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同时,我局还注重面向社会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制作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版面和通过悬挂标语等形式,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宣传,结合“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 配合主办单位开展好宣传月、宣传周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结合开展“春暖行动”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等工作,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贯穿其中,达到了相互促进的目的。并积极开展了“送法进企业”、“送法进机关”、“送法进社区”活动。今年我们共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放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5000多份,解答现场咨询600多人次,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讲3场次。普法宣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为减少劳资纠纷、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三)举行全区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

为认真落实“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在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领导下,我局积极配合其他部门,于11月10日在全区举行了公务员法律知识统一考试。全区参考公务员达3500余人,其中县级干部42人,科级干部482人,一般干部3000余人。为达到通过普法考试、以考促学的目的,我们将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考试成绩不合格者,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三、严格队伍管理,规范执法行为

(一)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本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公平、公正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新华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则》和《新华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罚款自由裁量阶次制度》,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按照自由裁量权规则和自由裁量阶次制度,不断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阶次制度;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将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从以重处罚向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形式转变,采取了引导、提醒、告诫的方式,灵活多样的加以处理,注重平衡利益关系,努力化解矛盾。

(二)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我们按照“公正、公开、文明、规范”的要求,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但凡未取得行政执法证的工作人员不得上岗执法。在开展行政执法过程中,我们将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作为切入点来,开展规范执法文明用语、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持证上岗,着装规范;亮证执法,文明执法;用语文明,礼貌待人”。同时,我局严格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失业保险条例》、《劳动监察员准则》、《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等各项制度,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中,严格对照,狠抓落实。今年,我们先后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活动,并组织工商、公安、煤炭、安监、工会等对辖区内小煤矿、小砖瓦窑厂、小石料厂、小作坊及其他使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场所进行拉网式检查。主动检查用人单位310多户,涉及农民工33268人,督促补签了劳动合同2600份;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54.42万元,清退押金10326元,涉及农民工1270人;督促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金34万元,接待来访投诉69人次,立案62件,结案62件,下达责令限期改正62件,行政处罚4户。我们还严格依据劳动争议受案范围、仲裁时效和办案时效,克服自身条件限制,积极主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对所受理案件做到受理一起,及时处理一起,并对每个劳动争议案件做到了立案有记录,结案有存档。截止目前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2起,结案29起,另三起正在调查处理中。

四、实行政务公开,开展依法治理

(一)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人劳社保部门作为窗口服务单位,直接面对基层和群众,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我们设立了医疗保险、就业服务、再就业服务、创业服务、工伤认定、病退鉴定、劳动合同鉴证及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等8个窗口,承担全区失业登记、求职登记、用工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特殊群体服务、劳动事务代理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23项服务功能。为了给全区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最优质服务,服务中心大厅公示各项工作制度,公示工作服务流程,公示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随时接受办事群众监督。同时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优质窗口评比活动,全面实行窗口人员ab角匹配制、挂牌上岗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关联审批制、承诺服务制等制度,做到所有服务语言文明,举止文雅,热情周到,工作高效。

(二)建立信访制度,及时解决问题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我局根据信访问题的特点制定完善相关制度,采取“存在问题台帐制、处理问题调度制、排查问题多渠道、解决问题责任制”的工作方式,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同时我们创新工作机制,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的新举措,在新华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法律援助工作站,主要是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4050人员及家庭困难对象等就业弱势群体提供的免费、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确保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篇7: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情况汇报

区治贿办:

根据区治贿办的通知要求,我局对2008年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8年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体情况 自2006年以来,我局按照区和市国土资源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并顺利通过上级验收。2008年,我局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做好2008年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统一部署,继续落实“思想不松、声势不弱、机构不散、力度不减”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自查自纠工作成果,更加注重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一是完善我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小组成员会议,我局领导班子、用地、监察、财务、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参与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办公室负责做好具体工作。二是认真研究部署,对我局2008年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明确要求和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意见。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多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xxx省、市的有关文件 以及有关政策规定等,充分认识商业贿赂行为的严重性和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利用“3·19”矿产资源宣传日、“6·25”土地宣传日等各个有利契机,多渠道多形式广泛进行法制宣传;贯彻六部委文件精神,举办培训班,对街道、居委干部进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专题辅导、讲解政策规定,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在辖区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四是抓好督促检查,按照我局业务内容,重点检查土地出让和矿业权出让和项目发包等方面工作,检查干部职工有无违反规定涉及影响公平竞争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局在办理上述国有土地和采矿权出让中能严格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未发现分局及分局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干预土地、矿业权出让,从中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未发现在土地、矿业权出让审批中索贿受贿行为;未发现违反统一市场原则或国家统一规定,擅自设置准入门槛,排斥公平竞争行为;也未发现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以及其他不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放任、纵容甚至包庇搞不正当交易行为等。五是加强依法查办工作,建立报告制度,每月向市局上报工作进展和有关报表;加强政策和理论调研,完成《对治理商业贿赂、整治行业“潜规则”的思考》、《建立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金平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调研报告》、《试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等多篇调研文章,代表局系统参加在全市会议上作专题调研报告。六是注重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建章立制,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办事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工作。

总的来说,我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扎实推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我局结合贯彻落实省、市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改工作会议精神,重拳出击、全力做好金平辖区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改工作,探索初步建立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实现各部门掌握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最大程度地公开,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我局对自2006年11月以来发生的104宗违法违规用地信息,包括违法主体、违法事实通报给区政府、街道、公安、检察、法院、工商、农业、供水、供电等部门,让以上有关职能部门依法不予违法主体办理工商登记、供水、供电等方面服务,使违法者受到惩戒、违法行为难以得逞。

三、结合纪律教育,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我局充分利用纪律教育学习月的工作平台,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与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一是认真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宣传教育,将党和国家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政策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纳入纪律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干部职工开展依法行政、廉洁自律、提高政府公信力等方面的教育,筑牢抵御商业贿赂的 思想防线。二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自查自纠工作成果,认真对自查自纠检查评估、“回头看”等过程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加强工作研究和监督检查,注重加强与区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长效机制,与区检察院联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与鮀浦检察室召开座谈会,就农村违法用地、非法占地等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土地管理、监督意见。

四、完善制度建设,认真落实整改

针对目前我市国土资源要素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以及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我局认真抓好在自查自纠检查评估中提出的改进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勤政、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分局结合开展排头兵实践、推进依法行政等活动,积极加强队伍法制教育、思想建设,增强队伍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意识,保持队伍的纯洁性;积极与区检察院联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滋生;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我局建立健全了会议制度,落实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办公费用和财务管理规定》,严格财务制度;制定《关于加强金平辖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形成“动态巡查国土所为主、执法查处监察股为主、上下联动协作”的执法监察机制;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将工业用地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范围,从根本上杜绝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结合落实“四个全面延伸”、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国土所职责、岗位职责、办事程序、考勤制度、工作人员反腐保廉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规定、首问负责制、二次终结制、责任目标管理、动态巡查登记、汇报及来信来访等制度的同时,规范对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的报告工作,加强与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两级的沟通和协调,以促进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严格监督管理。按照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抓线、职能部门包项、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行政效能监察等有关规定查办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防止和遏制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四是加强对国土资源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好国家、省卫片执法检查,落实违法用地的整改工作;做好上一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考核自查工作,落实土地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责任制、重视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行总结。

五、今后工作打算

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从制度建设、法规建设、诚信建设、深化改革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巩固治理成果的目标。今后,我局将继续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和执行相关制度,改进管理方式,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更有效地防止和遏制商业贿赂的发生。在我局层面,今后要重点 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不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反腐倡廉形势教育、法制教育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对党员加强严格遵守党章、认识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在干部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教育。广泛开展有国土资源特色的廉政建设文化活动,以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反腐倡廉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有效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树立“政令畅通、严格执法、优质服务、勤政廉政”的行业新形象。

2、健全和完善从源头防治腐败的各项制度。包括对权力运行实施严格的监督,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领导议事规则,规范对干部调整、重大工程建设立项和其它重大工作决策议事规则;加强国土资源财务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方案,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制止铺张浪费;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考核、考察和选拔程序;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政务公开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工作,处理好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

3、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征地制度,维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按照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 为民谋的要求,确保征地补偿安置经费足额、按时支付到被征地农民手中,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行为,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效防止和遏制群体性事件发生。

篇8: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社会工作教育改革与创新十分必要

作为社会矛盾减压器和润滑剂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治理本来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社会创新的新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形势要求、社会工作发展及社会工作教育演进过程中自身的天然不足、社会服务本土化要求等众因素呼唤社会工作教育改革、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一)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首先,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观、工作领域和方法是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社会治理是为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与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社会工作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除困扰、回归正常生活的服务是在促进社会正义和进步,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是一种相依关系,“就社会工作而言,它可以在狭义的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通过解决问题、增强社会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来实现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促进社会秩序。”[2]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力量的组成部分可以对社会治理发挥制度性协同和功能性协同两种作用。

其次,社会工作服务在社会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社会工作通过服务理念、过程、内容和评估机制介入社会治理创新,使社会治理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而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关键变革力量[3]。社会工作对于特殊人群的服务是社会治理的主要方面,社会工作要“开展社会关爱行动,对流浪儿童、精神病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和矫治,帮助他们修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4]”,这是社会治理中源头治理的基本内容。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重点领域之一[5]。

第三,社会工作服务以基础———服务型治理参与社会治理并发挥作用。社会工作通过基层服务来解决民生问题,通过以社区为平台的多领域、全覆盖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和一批扎根社区、面向家庭、服务居民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途径来推动社会治理[6],以社会中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等在利益上受伤害的最基层民众为服务对象,向城乡贫困者、失依老人、残障人士、精神病人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困难人群施以援手,解决困难并促进问题解决,以达到源头解决的效果,这正是社会工作基础-服务型治理的基本内容。

第四,社会工作的社会化运作方式将政府的刚性政策转化为温和的社会治理服务,同时,社会工作进行社会倡导来实现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关怀,通过政策建议呼吁改善或改变政策以对困难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予以整体关注,更好地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发展,有效传递社会公共服务。

(二)创新社会治理对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国家政策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有较高的要求。为推进社会治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成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的必然趋势,社会治理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基础上增设了社会工作人才,他们成为社会建设和治理的六支人才队伍,明确提出“到2015年培养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20年培养3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目标。政府明文要求要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社会关爱行动,关心帮助困难家庭和个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7]。政府官员也撰文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以此作为社会建设的人才支撑[8]。

其次,高校要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为人才培养提供动力和保障。高校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是其本然的职能所在,具有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具体言之,人才培养是高校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木功能。高校要从适应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人才培养、富有前瞻性的社会治理领域的对策性研究和引领社会治理事业发展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构建。高校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可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功能,为社会培养大量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创新能力、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社会治理人才。同时,通过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培育和提高社会公民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9]。第三,社会工作服务要多样化地发展。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社区要从实际出发,结合理论与实践开展特色服务,重点围绕应急管理机制、特殊人群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动员、流动人群服务等六个方面进行治理创新,探索本土化实践模式。社会工作机构要立足当前社会转型与变迁的现实,从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战略目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目的出发,分析自身现状,探索与社会治理相适应的发展路径[10]。

第四,学界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多样化要求。作为与社会治理理念相契合的社会工作在服务上具有自身的一定优势,但要能够与社会治理协同作用,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社会工作者还要有社会管理的知识和能力,社会工作人才还要有社会管理的素质,还要培养社会管理型社会工作人才,在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上尝试管理与服务等不同方向或增设管理方面的课程[11],加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的改革,突出社会治理素质教育,培养社会治理型社会工作人才。

(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现状需要进行改革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正在探索中的人才培养途径,需要不断研究与改革。

首先,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专业人才培养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正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指出的那样,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紧缺;全社会希望深化教育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是教育改革的普遍要求,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务之急。

其次,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教育先行性”和“后生快发性(较短时间较多大学办社会工作专业)”已经致使社会工作教育不适应社会工作一线服务,这种状况源自于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拿来即用”与“食洋不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内在决定”而非“内外结合”的历史原因,较少考虑国家和地区社会变迁的需要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需要[12]。这就需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改革闭门办学的传统育人模式。

第三,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处在政策、教育人才、社会有效需求等资源短缺的境况和国家绝对行政主导的社会工作职业化模式之中[13],这些是阻碍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四,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实际社会需要,轻视专业实习环节使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理念难以培养,需要思考课程改革或重置、注重实践教学[14]。面对如上难题与困境,需要研究社会发展需要,思考如何开放办学,定位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教育改革的意义、目标、任务、内容与要求

面对当前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和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有弱势、劣势,自身存在先天不足,是时候认真全面考虑社会工作教育改革了!在社会工作教育界动手改革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很多,首先要在认识上重新认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的意义与价值,即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与改革?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其次,要考虑如何改革,即改革的内容、方法、步骤,主要思考如何做以及取得好的改革的效果?具体要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创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时期社会治理创新的形势要求?如何将社会治理理念、价值观、思想化作人才培养的实践?如何实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引领作用和社会治理协同作用?如何在专业教育实践中办出学院特色?如何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辐射作用?第三,还要考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评估问题,谁来评估?什么时候评估?评估的标准是什么?总之是要考虑: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新形势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机构重新思考学院人才培养的意义、目标、任务、内容和模式。

(一)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为教育政策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以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为基础而进行的理论探讨,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因而本项目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高等教育宏观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而且也可以为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或教学方案提供理论依据;2)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虽然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整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至今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来支持或指导实践。改革要对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理论上的准确把握,改变长期以来人才以“专”与“通”区分的较为单一的状态,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多样化与多适应性方向发展。在吸收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奠定理论上的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3)创新社会工作教育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与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相呼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包括根本任务、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形式、非教学途径等,使他们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从而指导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本项目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高校实施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多途径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探索性的贡献。因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社会工作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

第一,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要以创新社会治理为背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现行本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探寻一条提升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道路,实现学校与社会组织的零磨合,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未来社会治理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实现学校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社会治理创新形势下的社会工作教育改革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社会工作教育教学要求进行,同时要完成以下一些任务:研究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体系及评价方法;构建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社会工作教育根本任务、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活动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管理混乱、缺乏评估的问题,尤其要突出以下研究重点:一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二是创新社会治理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能力重估及评价体系构建;三是创新社会治理形势下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目标重构,课程的开发与整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四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管理与评估。第三,社会工作教育改革的内容:要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规范;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健全实习督导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经验和做法,借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

(三)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要重新思考,进一步深化认识

第一,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是什么,存在何种问题;第二,创新社会治理对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提出了哪些新的能力要求;第三,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各种能力之间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何,怎样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教育者要思考能力考核及评估方法;第四,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及其保障思路实施的有力措施;第五,科学定位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任务、目标,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内容补充、深化,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及其结构;第六,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专业教学活动体系,含教学方法、学习途径等;第七,发挥各院校资源优势,探索社会工作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学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势领域;第八,探索评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

(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上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合规心得下一篇:市场销售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