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实践科学发展观范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二十字”是一个体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综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区供销总社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区委“蹲点调研摸实情”活动的统一部署,分别对下陈街道永胜村等村进行调研,现将相关情况形成如下材料。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着力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如果把新农村建设比做一幢大厦,经济发展就是大厦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上不去,再美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近几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步伐的加快,##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人均收入不高、群众生活还不富裕。我们通过对联系村的调研,发现还有近1/3低收入人口和一些极端贫困人口。在这样的基础上搞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抓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结合本地区情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动员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通过土地整理项目、以工代赈项目、扶贫项目的实施和拉动,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一个较大的改善,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二是立足优势,围绕效益搞调整,发展特色种养业。要以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依托,在蔬菜种植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富民主导产业,尽快使水浇地每亩经济效益达到20000元以上。还要搞好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猪禽养殖,加快周转,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三是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和“谁有带动能力扶持谁”的原则,鼓励规模小、实力弱的经营企业和公司外引内联,力争每个产业发展都挂靠一家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建成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四是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新载体,逐步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五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六是发展劳务经济。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调查村劳务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超过30%。不少打工者“一年解决温饱,两年换上新装,三年盖起砖房”。但是我们也看到,外出务工的农民还主要集中在“苦、脏、累、险”行业,其特点是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工资待遇低、风险大。七是今后要在劳务经济发展上,要从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着手,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整合劳动力培训资源,完善培训内容,健全培训机制,扩大培训规模,打造劳务品牌。要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实现集中组织,规模化输出。与此同时,要加大维权力度,对外出劳务人员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农民出得去家门、学得到技术、有个好的经济收入。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善镇容村貌。村镇面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改变村镇面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结合调研村的实际情况,以改善镇容村貌为切入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群众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打开工作新局面。从目前情况看,相对城镇而言,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庄建设浪费大,水平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新农村建设应当从改善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设施着手,从“治缺、治乱、治脏、治空”上下功夫。治缺,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抓住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加快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广播电视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治乱,就是要稳步实施村庄改造。按照节约用地、适度集中的原则,采取村民自愿、政府扶持、分批推进的办法,对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村组,实行整治改造,建设新型村民小区;实施村庄整体拆旧建新,建设新村庄;在人口集中、交通比较方便、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社区型农民新村。通过村庄整治,基本消灭特困危房户,每个村形成几个相对集中的居民小区。治脏,就是要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全面开展改厕、改灶、改栏,突出抓好房前屋后、河沟池塘、猪圈牛栏、厕所粪坑等污染源的整治。对村组内排灌沟渠进行生态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治空,就是要充实服务功能。以建立农村服务中心为主要形式,按照便民利民、实用有效的原则,整合社会力量,建设卫生医疗、村民购物、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幼儿教育、文体活动等服务点和公益设施,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四治”,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村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美化、村貌整洁。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塑造农村文明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倡导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良好民俗的形成,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有一些地方健康文化缺位,赌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文化使淳朴的乡风遭到破坏,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原因就是农村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农村文化,塑造农村新风貌,要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一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以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重点开展“讲文明、改陋习、创新风、树形象”活动,依托各种讲座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创评星级文明户、农民致富竞赛等多种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革除陋习,抵制迷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力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在实践中注重引导干部群众弘扬诚信守诺精神,褒扬诚信典型、营造诚信风气,使重信、守信正在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议在加强和完善农村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以促进村民自我管理为目标,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计划生育协会、种植养殖协会、经纪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制定和完善村民公约,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建立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结合创建“平安村镇”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维护社会稳定纳入镇村两级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取缔邪教组织,教育农民树立“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的新风尚,维护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为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要注重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以民间文艺团体培育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为核心,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促进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对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农村“土生土长”的文化发展壮大起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划为龙头,着力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建设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必须“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的要求和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积小成为大成;“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就是把经济基础好、交通条件便利、群众积极性高、工作难度不大的村作为试点,优先实施,以点带面,不搞全面开花;“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就是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村庄实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突出民风民俗和田园风光特色,不搞“多村一面”,不搞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机制为保障,着力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村镇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二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涉及各个领域,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的紧密配合。要建立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做到新农村建设开展到哪里,部门的责任就落实到哪里,形成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三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能源交通、农田水利等新农村建设资金适度集中投放、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改变直接补贴的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的各项建设,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对新型住宅区、养殖区,实施集中供水管理,可以按市场化办法运作,充分调动镇、村、农民和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农民投劳、民营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四要积极探索村民自主建设机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受益主体和创造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通过村民推举党员、干部、农村能人中有声望、有公心的人组成新农村建设专门组织,政府指导其制定章程、建立制度、规范运作,支持其自主管理、民主决策,负责处理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维护好农民的自我管理权、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和经费知情权,保护好、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红楼梦中人0整理 谢谢下载!

第二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践载体

深入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实践特色,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确定活动实践载体”,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经研究决定我单位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是“立足档案事业,坚持科学发展,创新服务机制。”

一、确定载体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争当西咸经济一体化排头兵,争当关中率先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要实现和谐三原,必须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长远谋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不动摇,坚持“五抓一创三确保”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不动摇,坚持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总抓手不动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立足档案事业,坚持科学发展,创新服务机制,实现三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

二、预期目标

根据中央、省、市、县委要求,我单位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以下三方面取得实效:

1、党员干部受教育。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改进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者;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走在前列、争当先锋,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科学发展上水平。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新提高,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在创新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绩。努力实现“三个发展”(统筹城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三原发展的理念、思路和具体措施。

3、为广大群众服好务。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理念,努力为广大群众解决邻里矛盾、庄基纠纷、工资、工龄、离退辞等切身利益的疑难问题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岗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以展示档案资料为主要内容的档案文化服务。

三、具体措施

1、扎实开展学习培训。采取以领导辅导、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专题研究讨论、撰写心得、举办学习专栏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为主,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特别是深入学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精神等。切实做到学习有安排、有制度、有组织、有记录。把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争当两个排头兵”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坚定信心,促进发展。

2、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在查阅利用工作中,推行首问责任制,按照党员示范岗要求,坚持服务承诺创新制度,对来馆查档的同志热情接待,百问不厌,对来往信件及电话查档者按照要求提供服务,及时反馈信息。在具体业务指导工作中,大力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按照单位制定的《学习实践活动信息报送工作计划》,及时、准确报道单位学习活动进展情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增强学习效果。

3、广泛开展调研活动。

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分发征求意见函、谈心交流等方式,开门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查摆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各股室成员要紧密联系个人工作实际,通过个人查、群众提、领导点、互相帮的方式,认真撰写自查分析报告。深入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活动,确保主题活动不走过场。

4、创新服务机制

学习兄弟县区先进经验,结合我县档案工作实际,应该努力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要把创新服务机制与实现建设经济强县,共建和谐三原的目标任务相结合,要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善于抢抓机遇,及时调整服务方向,找到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新农村、社区、民营企业、民生工程等新领域建档工作,做到服务及时、优质、高效。

二是要把创新服务机制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夯实业务基础相结合。

第三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围绕服务建设新农村

-----倍加造镇“双学双比双服务”

工作队工作总结

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的“双学双比双服务”活动,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在活动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我们倍加造镇工作队自4月30日进驻该镇以来,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平安和谐、生态宜居、文化繁荣”四大奋斗目标不放松,在镇党委书记阎合山、镇长刘海平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下,通过学习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服务推进农村发展,在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1366”工作思路。即: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促发展、保稳定、解民忧为重点,认真做好黄花基地、舍饲圈养、村容村貌、劳务输出、土地承包、扶贫解困六篇文章,努力实现农业创品牌、养殖搞专业、村容有规划、农民能增收、土地可流转、群众得实惠六大目标,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围绕舆论氛围,制定宣传活动方案。

倍加造镇紧邻城区,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区位优势明显,流动人员众多,为了大力宣传中央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省委“三个发展”战略部署、市委“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新思路、县委四大目标,使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县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工作队首先制定了一个“1124”宣传活动方案,即:全队集中筹办一块学习阵地,每村定期出版一期板报,每天早晚两次广播,每月集中四次宣传。在宣传活动中,我们先后发布用工信息45条,支农惠农政策20条,小额贷款政策4条,家电下乡政策10条。其中在家电下乡政策中群众累计得实惠达6000余元,对外输出青壮年劳动力31人。

二、 围绕产业发展,培育黄花养殖基地。 我县“七蕊黄花”因肉厚、角长、味香、质优而久负盛名,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这一龙头产业、特色农业。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6月3日至9日我们工作队与县农业局一行10人深入全镇九村实地测量黄花种植面积,在测算过程中,我们采取“集中地块、逐户登记、逐地测量、现场上表”的“卷地毯”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全镇507户1284.94亩黄花面积这两个数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真实保障。在田间地头,我们又主动向群众宣讲县委、县政府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下决心扶持黄花产业,提高黄花的补助标准,帮助群众分析黄花市场走势、栽黄花与种玉米的优劣,鼓励群众放心栽植、形成规模、集约经营、主导市场。伴随着御东新区的崛起,倍加造镇西骆驼坊村的养鸡业前景更加看好,但是进入2009年,该村一家一户的散养鸡舍被列入大同市雁同街东延段的红线范围之内,为了不挫伤群众的养鸡积极性,我们工作队及时与工程指挥部联系,帮助群众解决鸡舍补偿问题,又与县土地局、城建局联系以调换地块的方式建立新的养殖园区,新养殖园区不仅可以成片经营,扩大规模,而且以“村委会牵头、土地所监督、自愿合法”形式出现,杜绝了因土地流转而出现的上访告状现象。

三、围绕平安和谐,调解矛盾防灾减灾。

自09年春季以来,独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直被占地款的发放所困扰,不时有上访现象发生,我们工作队积极联系土地所、司法所,征求群众和村民代表意见,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帮助村委会发放占地款160万元,接待来访群众80人次,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我国首个防灾减灾宣传日,我们工作队积极主动与县地震局联系,组织了一次主题为防灾减灾“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系列活动,活动中队员们先后深入到全镇九村散发了农村防震减灾知识读本、震前预兆、震时避险、震后救援等九大类十五种宣传资料约9500份,在倍加造镇中学组织学生进行了疏散撤退、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实用性模拟演练6次,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学生应对地震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 围绕生态宜居,开展村容村貌整治。 为了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社会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小康目标迈进,全面落实县委对倍加造镇提出的率先成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率先成为“平安和谐”的样板区、率先成为“生态宜居”的示范镇、率先成为“文化繁荣”的领头雁的新要求,在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率领下,我们工作队组织10名青年志愿者、100多名群众于5月20日、28日两次在倍加造村小学街和109国道南北两侧、东起解庄西至倍加造飞机场入口长达5.2公里的战线上展开了环境卫生大会战。这两次会战先后出动洒水车1辆,铲车2辆,清除垃圾100方,掩埋垃圾200方,恢复公路安全防护墙260米,平整路基300米,清扫路面2300米,集中成片粉刷墙壁6570平方米,书写标语30条,这不仅达到了净化美化家园的目的,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倍加造镇的对外形象。

五、 围绕文化繁荣,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倍加造镇谢疃村、郭家窑头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经济收入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我们积极联系县文体局,为该村争取回水磨石乒乓球台两套,扭腰器、健骑器、跑步器等大众性健身器械8套,并在村委会大院内邀请青年农民和学生代表组织了五场3人制篮球赛和五场循环制乒乓球赛。

六、 围绕热情服务 开展免费义诊活动

为了解决农村群众就医难,看病难,有病不知情,小病耽误成大病的实际困难,我们积极与县人民医院联系并于6月18日在该镇郭家窑头村举办了第一场免费义诊活动,在活动中,为了保证义诊的有序开展和老弱幼残群众人身安全,我们及时印制并有序发放就医顺序卡216张,同时又扮演起护士和助手的角色,配合医师们现场解答了群众咨询的有关碘缺乏、冠心病、老寒腿、高血压、胆结石等农村多发病症方面的问题100人次,与此同时我们向群众散发了甲型H1N1流感预防资料600余份,告诉大家预防流感时要做到四到位: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不扎堆。这次义诊活动先后诊断发现风湿性心脏病1例,胆囊炎病2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10例,关节炎20例,利用拔罐为1名群众驱除了背部、腿部的痛痒,通过B超为2名孕妇检查了婴儿的胎位。工作队员们朴实的语言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结,热情的服务架起了干群连心的桥。

七、围绕为民分忧 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在第60个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工作队组织镇团委、妇联来到倍加造小学,为6名贫困儿童捐送了价值达1000余元的学习用品。

郭家窑头村小学有学生102名,教师9名,因为缺乏足够的电脑该校的计算机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课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积极主动、多方联系,最终与大同市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共识,在6月26日,由联创公司捐赠10台电脑,帮助郭家窑头村小学建立了第1个微机室。

09年高考结束后,倍加造镇任家小村出了两个本科生,然而赵德清和刘存这两位家长的脸上始终挂满了忧郁。赵德清与妻子离异后,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艰辛度日,10亩玉米是他家唯一的经济收入。刘存这位普通的小学老师,不仅负担着自家两个高中生的全部费用,而且多年来一直照顾着患尿毒症的弟弟和年事已高的老母亲,7000多元的开学费用使他俩倍感压力的沉重。我们工作队积极与市、县两级团委联系,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取得同煤集团南郊乔村煤炭发运站的大力支持,8月28日,站长马小宾将4000元现金送到两位家长手中。“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俺娃真的上不了大学”50多岁的赵德清老汉眼含热泪地说。

9月25日,在建国六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工作队积极联系大同县武警中队和大同县永健铸造公司、大同市科信网络公司、大同市东欣达电子公司三家民营企业,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捐赠活动。全中队41名武警官兵从个人生活津贴中拿出2000多元现金,为东骆驼坊村的小学生们购买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类图书100余册和书包、文具等24套学习用品,并表示他们将自愿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与学校建立长期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坚持为孩子们上好国防教育课。三家民营企业负责人现场捐赠了3000元人民币,并用他们的创业经历为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总之,在这次“双学双比双服务”活动中,我们全体工作队员们借助县委搭建的这一平台,虽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也锻炼了自身,提高了能力,加深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更深切地体会到当前党所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个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舞台。

2009年10月28日

第四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在全市老干部工作暨“双先”

表彰会上的讲话

张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在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明

(2009年10月25日)

同志们:

在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的喜庆日子里,在欢度“九九重阳”老年节之际,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老干部工作暨“双先”表彰会议。这次会议旨在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市的老干部工作,明确今后老干部工作的目标、任务,对在老干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优秀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以新的思想理念,新的工作思路,新的机制举措,切实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重视、关怀、支持老干部工作的强大合力,真正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力促全市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为促进永济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几年来老干部工作的简要回顾

二00五年以来,遵照党和政府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老干部部门和广大老干部工作者的努力工作,我市老干部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干部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的各部局领导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诚挚地祝贺!

几年来年,我市老干部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是: ——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按照中组部和山西省委老干部局的要求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以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文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了以“争创先进”活动为载体,以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的老干部党建工作,切实增强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依托原单位建立市直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干部党支部由原来的32个增加到39个。党员人数达到461名。这一做法得到中组部和省委老干部局的肯定,成为我省老干部党建工作组织设臵的一种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二是党支部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对市直党总支和各单位老干部党支部班子及时进行了换届选举,把一批相对年富力强,有威望、热心党务工作的同志选入支部班子中,支部班子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了组织生活、学习培训、报告工作、党费收缴管理、走访慰问、党员联系群众、考评激励、监督检查等八项制度;坚持每月25日党日活动雷打不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使离退休干部党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三是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各单位普遍建立了单独或联合党员活动室,为老干部党员学习、活动提供了便利和保证。四是“争创先进”活动成效明显。近年来,我们在老干部党支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对老干部党员实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奉献型的老干部党支部,使“争创先进”活动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去年,市直老干部党总支在全省老干部“争创先进”活动表彰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成为全省先进单位。市财政局、公安局、教育局、政府口老干部党支部同时受到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的表彰。市直老干部党支部在全市老干部工作中起到了核心和带动作用。

——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政策进一步落实。在政治待遇上,以强化党组织建设工作为重点,做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理论武装,及时组织学习,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坚持双节慰问,定期走访探望,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坚持通报情况,召开座谈会,经常征求老干部意见;坚持为老干部检查身体,了解健康状况,做好健康服务;坚持组织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与建设成就再教育,让老干部共享改革成果。在生活待遇落实上,着重解决了三大热点问题。一是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离休费全部由财政负担。按月足额发放,离休干部医疗费由市财政拨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帐管理,按规定实报实销。二是退休干部养老金,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基本得到落实。于2005年和2008年,分两次补发了历次调资欠发的工资。交通局、粮食局、引黄局、林业局、水利局、市社等单位都相应解决了本部门下属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的社保、医保问题。三是建立了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落实了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退休干部的护理费也得到较好落实。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老干部,通过原单位帮助、民政部门救助、老干部局补助的办法给予帮扶。仅老干部局每年用于老干部困难求助款达三万余元。

——老干部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年来,我市老干部工作年年都有新突破,年年都有新变化,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基础建设极大加强:投资近百万元,新建了老年大学教室和老干部活动室;新增图书室、象棋室、台球室等文体娱乐活动室12个;为老年大学架设了网络光缆,购臵了电脑,为开展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2008年底依托老年大学成立了中共永济市委老干部党校。目前,我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占地3866m,建筑面积3000 m,为老干部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一些市直单位、镇(街道)也都十分重视老干部活动的硬件建设。城建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交通局的老干部活动室皆达到100 平米以上,器材设备较为齐全。学习资料与活动经费逐步得到落实。各单位普遍给老干部支部征订有多种报刊杂志。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法院、广电中心等单位为每个老干部订阅一份《山西老年》或《老友报》。多数单位每年划拨给老干部专门活动经费至少达到500元以上。公安局实行实报实销,年支付活动经费5000余元。交通局、粮食局、农业局、市医院等单位年支付老干部工作经费超过一万元。老干部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日趋规范。市委、市政府、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都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分管领导

22和老干部协理员,定期研究老干部工作。使老干部工作更加亲情化、人性化。老干部活动丰富多彩。市委老干部局和市直老干部党总支,先后举办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模范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庆七一”文艺演唱会和体育运动会,组织开展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知识竞赛”、“支援灾区献爱心”、“访千家送温暖”、“创建和谐家庭文明户”、“书画诗联展览”外出考察参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市直各单位也都相应地开展了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使老干部进一步丰富了晚年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也展示了老同志的精神风貌和聪明才智。

——进一步发挥了老干部在“四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市共涌现出模范老干部党员和模范老干部三百多名,为全市广大老干部树立了榜样。在政治建设上,他们立场坚定,永保先进性。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全市离退休干部主动向灾区捐款,仅通过市委老干部局向灾区捐款的就达5万余元,市直老干部党员还积极缴纳特殊党费6万元。在文化建设上,老年大学、老年体协、老年书画研究协会、枫叶艺术团起到了骨干带动作用。老干部积极参加书画、诗联、文体知识学习,写出心得体会与各类文章作品,刊录于市老干部《诗联集观》、《夕阳新篇》、《祖国、祝福您》诗歌集以及《永济报》等报刊杂志上。由老干部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唱遍了永济城乡大地。在经济建设中,市老促会经常深入老区村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老区村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显著成绩。不少老同志积极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参与技术培训、项目策化、组织实施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社会建设方面,“关工委”、“见义勇为协会”、“综治协会”和老干部党支部,组织引导老干部关爱社会,关心青少年教育,主动协调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我市老干部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明显的成效,这里有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也与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亲自抓、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更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扎实工作、热心服务的具体成果体现,为今后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目标任务

遵照党的十七大“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精神,今后,我市老干部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臵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为目标,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以“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加强领导、创新机制、科学管理”为目标,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为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安度晚年、颐养天年”创造条件,使老干部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期,老干部工作的具体任务,概括起来讲,就是:“紧扣一条主线,突出两项建设,狠抓三个落实,完成四项任务”。

紧扣一条主线。就是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统领老干部工作。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紧紧围绕中央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内容,努力推动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

突出两项建设。即: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这是老干部工作中两个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重要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和带动全市老干部工作全面开展。要把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放在老干部工作的首要位臵,把老干部的思想统一在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使老干部成为促进小康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 狠抓三个落实。一是狠抓政治待遇落实,做到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精神上关怀、生活上照顾。要经常组织老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把党的声音及时传达给离退休干部。要适时向离退休干部通报重要情况,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接受新事物,跟上新形势,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落后愚昧思想的影响。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正面引导、解疑释惑和心理疏导工作,切实提高老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二是狠抓生活待遇落实。要继续做好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巩固和完善,确保正常运转。要抓好退休干部“两费”的落实,进一步加大为离退休干部解难帮困的力度。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老干部要给予特别关照,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三是狠抓服务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老干部工作者,都要树立爱老、敬老、为老、利老、维护老干部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关注老干部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及时了解老干部的情况,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顾虑,生活上的困难,为老干部安度晚年、颐养天年创造条件,提供一流服务。

完成四项工作任务:

(一)不断引深“争创先进”活动,着力推进老干部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要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具体落实在四个方面。一是优化组织设臵,扩大组织覆盖面。凡是党员人数符合条件的局级单位,都要组建老干部党支部。解决居住在城区的离退休干部的党组织关系的合理归属问题;调研探索镇(街道)老干部党员组织设臵问题。二是注重理论武装,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市直老干部党总支和各单位老干部党支部都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三是继续完善制度,创新活动内容。要在健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健身、文艺、书画、座谈讨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四是加强阵地建设,确保“争创先进”活动扎实开展。要提倡建立单独的老干部党支部活动室,做到档案、资料齐全,设施及办公用具齐备。力争在三年内使全市80%以上的老干部党支部都有单独的活动阵地,有50%的支部达到省先进老干部党支部的标准。

(二)健全完善老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除继续落实好老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通报情况等制度外,要把“双节”(春节、重阳节)慰问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做到经常走访探望,处处关爱、关怀。同时,要探索研究扶贫解困的新机制,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制度,制定帮扶措施和办法,要加强调查研究,要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家庭争做文明市民”活动,促进社会和谐。2007年以来,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开展的“创建和谐家庭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对推进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谐起到了很好作用,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这次会议要予以表彰、奖励。今后,要按照和谐家庭、文明市民应具备的条件,继续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影响和带动全体市民“创建和谐家庭,争做文明市民”,促进社会和谐。

(四)进一步强化老干部工作基础建设,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四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要在充实加强各老年组织机构和班子建设的同时,办好老干部党校,组建老年健康服务中心,建立离退休干部人才资源库,并与省内联网,为老干部更好地发挥余热搭建服务平台。要按照省委老干部局抓好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扎实开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贡献的活动,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为服务“三个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

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属于党的建设范畴,也属于社会建设范畴。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既是党的政策的要求,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去工作的实践证明,老干部工作能否做好,根本在认识,关键在领导,核心在落实。为此,我着重强调三个问题: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老干部工作必须始终贯彻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从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去认识问题,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以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去指导、统领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接受党的培养和教育,经受了生死和各种困难的考验,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坚定的政治信念、优良的革命传统、丰富的执政经验和崇高的社会威望,是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同时,又是一个人才荟萃的资源宝库。没有老干部过去的贡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对于他们的历史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

当前,全党全国及各族人民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做好老干部工作,对于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干部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广大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同社会各方面打交道的机会更多了,了解情况更直接更真实,而且每个老干部都关联着一批在职干部,关联着几个家庭,关联着周围的人群,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力、感召力和示范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社会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老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代替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里我们也殷切的希望广大离退休干部要认识到,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安度晚年是你们的第一要务,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力所能及的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广大在职干部做好表率是你们最可贵的政治品质,也是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希望老同志弘扬好传统、好作风、好品格,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树立新观念,跟上新时代。为市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支持在职干部的工作,为实现党的工作任务促进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做好老干部工作,就是要更好地从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广大老干部的切身利益,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把重视不重视老干部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考察各单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一定要带着满腔的政治热情和深厚的革命感情去做老干部工作。要发自内心地对老干部“高看一眼,厚待三分”,常怀敬老之情,常存爱老之意,常有助老之心。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老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千方百计为老干部提供亲情化服务。要像关爱我们的长辈一样关爱老干部,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老干部,像关心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老干部。我相信,大家只要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我市老干部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层层狠抓落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老干部工作是比较重视的,也为老干部办了不少实事好事,但是从工作深度上看,还有差距。在一些单位,一些领导干部对老干部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还不到位。如:对老干部支部建设关心支持不够,和老干部交心通气不够,老干部生活补贴政策尚未全面落实,老干部的困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地给予解决。为此,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做到“三个”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把老干部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范畴。行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经常过问老干部工作;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汇报,及时向一把手反馈工作情况,安排和指导好老干部工作。在对老干部进行慰问走访或遇老干部有重大问题发生时,主要领导一定要做到亲自出马,登门拜访。为了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今后,我们要坚持把老干部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二是支持到位,资金落实。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①为老干部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与学习用具。②建立健全老干部活动阵地。凡有条件的单位要尽快建立完善老干部党支部单独活动室,做到办公设施与活动器材齐备。没有条件的要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③落实活动经费。要像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交通局等单位那样,采取实报实销或划拨一定经费用于老干部开展活动。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做到活动落实。要定期组织开展有利于老干部的学习教育,有利于老干部身心健康的各种寓教于乐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沟通思想,拉近距离,共建和谐,更好地发挥老干部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三)切实加强老干部部门与老干部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老干部工作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与老干部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首先,要充实加强市委老干部局和市直老干部党总支的班子建设。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坚持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的自我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建设一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的高素质老干部工作队伍。

其次,要以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市委老干部局要按照全省老干部工作者行为规范,制定老干部工作者的工作准则,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强化硬件设施,注重服务技能培训,建立科学管理体系,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使老干部工作在创新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第三要善于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老干部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深入调研,要不断总结探索,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结合时代特点,赋予老干部工作新的主题,注入新的内涵,设计一些有特色的载体,不断丰富老干部活动内容,使活动常抓常新。要十分重视培养典型、宣传典型,通过大力表彰先进,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影响、带动和促进老干部工作整体上水平。

同志们,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高度来认识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和指导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层层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强大合力,努力推进我市老干部工作,再创新水平,再铸新辉煌。

第五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地方职院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张建安,熊建武,李圣春

(1.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 413049;2.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1)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在得到前所未有的显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认识偏差不到位、办学设施欠完善、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特色不鲜明、生存发展竞争压力过大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高职教育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的科学持续协调发展,地方高职院校及其主办主管部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加强内涵建设、创造办学特色、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学院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1

23【关键词】职业教育;地方职院;可持续发展;思考

1999年国家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和地方各种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以来,通过实施“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我国高职教育,特别是地方高职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形成了一个地区1-2所、一个大的行业1所以上高职院校的网状格局,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毋庸置疑,反思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和行业主办的高职办学,也出现了认识偏差不到位,忽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国家的高校布局和调整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导致地方出现投入不到位、办学设施不够、生存竞争压力大、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特色不鲜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令人扼腕叹息的问题。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地方职院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实现创新,迎接挑战,持续发展,已日益成为各级领导,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主办领导和院校领导自身需理性思考与决策并亟待科学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

办学定位是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高校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

[作者简介]张建安(1964—),男,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熊建武(1962—),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李圣春(1984—),男,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需要以及学生需要,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高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过纵横向分析与比较,在清楚认识自己的根基,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并确定服务方向、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实践证明,能不能找准办学定位是各级各类学校能不能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致命性问题。那么如何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呢,我们认为至少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办学方向的定位。高职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二是培养目标定位。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象牙塔”里的学术型、科研型人才。三是社会角色定位。古人云:有所为,有所不为。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是“万能型”学校,这就要求高职学校要找准自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融入当地经济的发展,切实地增强地方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并实施区域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提升规划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培训创业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目前,有些地方高职院校的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现偏差,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办学理念和教育制度,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师资配备、学生指导与管理等诸多方面都还处在摸索和建制过程中。他们打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号,实际上还是按照原来高等专科教育或中专模式或职高模式那一套在办学,把高职教育办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型” 或中职类教育的“面包型”,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

这不仅是对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和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差异上的否定,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准确定位,而且也不利于地方高职院校长远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坚定正确的办学理念,找准办学定位是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内涵建设

近几年我国的高职教育,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在数量、规模上发展很快,但相应的办学资源与办学能力却与之难以适应,地方高职院校与校址在省城的或者归属省一级政府与大型行业企业主办主管的高职学院相比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状况,不利于地方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的要求和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实践表明,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达到适度规模后,其内涵建设自然应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一是要下狠决心建设一支与高职教育规律相适应的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要一手抓现有教师的培养提高,一手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一批有实力的专业带头人和拥有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同时,还要努力建设一支高效、精干、乐于奉献又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员队伍。二是要重视科研工作,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地方高职学院要进一步深化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探索“双证沟通”的新型途径;要进一步面向市场设置专业、调整专业结构;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包括课程整合、精品课程建设。如果离开了科研作支撑,这些改革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的。三是要加大投入,抓好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设施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观念,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坚持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加大实训投入和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锻炼提高。四是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地方高职新形象。在校园既要努力结合地域特色的实际建设优美的自然景观,更要重视挖掘当地的文化积

3 淀,如益阳的“三周”文化、“国基”文化、梅山文化、湖湘文化、伟人文化等的挖掘、传播与熏陶,使益阳职院、益阳医专等学校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使之成为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品位高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校园,使之成为更有利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

三、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鼎力创造办学特色

所谓特色,简单讲就是独有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果你有、我有,大家有,千人一面就难出特色,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实践经验证明,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应从两个角度来考察:

首先,高职教育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普通高等教育担负着研究型、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培养任务,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面身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两者的办学定位明显不同。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在专业领域、个体劳动技能与职业能力等方面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要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相反,如果高职教育的发展步普通高教的后尘,或者办成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就会失去自己存在的基础。

其次,对各高职学院,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来说,也应该有各自的办学特色,不可能千篇一律。因为,在办学领域和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同行竞争是最直接的,也是更残酷的。然而,同行竞争只要各有特色,就不怕出现你死我活的局面,反而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连锁餐饮业里的肯德基、麦当劳两巨头的竞争和发展就是有力证明。长沙民政职院和长沙航空职院,益阳医专、益阳职院与湖南工艺美术职院(院址:益阳市)在同一地域办学的生存合作和共赢发展也莫不如此。因此,各高职学院应该在分析自身学科与专业优势的前提下,结合办学历史与社会需要,特别是要紧扣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建设特色专业、扶植特色学科,突出

4 地域特色,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途径。总之,办学特色是地方高职教育的生命。有特色,才有活力。高职教育要立足在特色中体现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扩大自己的社会声誉与影响,这应是今后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

四、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出政府角色

在高职教育的办学实践中,政府应充当什么角色?这一问题很值得深思。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用两个关键词对政府角色作了较准确的描述,即在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强调“政府统筹”;在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中,强调“政府主导”。

首先,政府统筹什么?具体来说,一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要求,统筹研究制定地区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高职院校的数量、规模、结构和整体布局;二是统筹高职教育发展政策,完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规范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行为,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促使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取得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为高职教育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同时,要督导、规范高职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维护正常的办学秩序和招生秩序,避免职业类学校间的“生源大战”和恶意竞争。三是统筹社会资源。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追求高职教育办学效益的最大化,防止低水平重复,浪费本来就十分稀缺的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四是统筹资金投入。据测算,高校每增加一个学生需要投入经费4.5万元左右。近几年,高职学院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1999年比,如果按每校增加规模5000人计算,仅基本建设费每校就需投入2.25亿元。显然,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了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高等职业教育尽管属非义务教育,适当收取学费,弥补办学经费不足是合乎情理的,但如果学费偏高,会让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急需职业培训的广大农家子弟可能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就读。为确保高

5 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社会积极参与、学校多方筹资等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使“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逐步按生均经费标准落实公办职业院校经费,确保公办职业院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等振奋人心的势在必行的规定和政策落到实处。

其次,政府主导的作用如何发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发展快,但毕竟只有10年左右的历史,还算“新事物”,具有本国特色的高职理论研究还未定型,缺乏系统性,比较成熟的高职办学实践经验也不多,现阶段高职学院特别是地方职业院校的办学实践大多处于“摸石头过河”的状况。这时候就迫切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一是通过建设一批示范院校、骨干院校、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开发示范教材,引导高职学院的办学行为,少走弯路,降低改革成本;二是针对产学合作的难点,政府应通过立法手段,让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的研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运行过程、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科研教学工作中来;三是面对高职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现实,政府要加大投入,在切实发挥投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制定激励性政策,出台各处优惠措施,充分调动以企业为主的社会各方投资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四是“双证沟通”容易凸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但又面临两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是随着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不断“升温”,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纷纷“闻风而动”,有的纯粹以淘金为目的,靠卖证赚钱,泡沫“证书”、能力“渗水”现象滋生。如果不果断刹车,清除违规者,必然造成“证书”泛滥,给正在建立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带来巨大隐患。因此,政府应引导和督促行业制订标准,对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的机构进行初始资格认定,严把准入关;同时,要实施动态跟踪管理,通过检验评估,对条件不具备的机构要亮黄牌,责令整改,或直接取消其认证资格,对制假贩假证书的人员要绳之以法、严厉打击,以维护“证

6 书”的社会公信力。

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证出多门”。目前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布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有人事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人才《执业资格证书》,也有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相关技能考试认证。此外,还有不少行业颁发的证书,如旅游业、商业、计算机信息行业等。证书多,表面看起来给学生提供了选择学习和获得就业技能的机会,事实上,学生因所学专业的限制真正的选择余地不大。“证出多门”,有时又互不认账,这样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为此,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成立综合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国的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推出类似银行系统的“银联卡”一样的新的职业资格证书,使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不同部门间相互认可,全国通行,或直接与国际接轨,为高职教育实施“双证沟通”铺平道路。

五、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随着地方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各校纷纷把系合并组建成为分院,或直接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改革。但囿于主客地方面的原因,相当多的分院仅仅只是改了名称,而管理功能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实际上是一个放大了的系。直接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学院,因办学经验与惯性问题,更多的是行政管理。学院和分院(系)之间的关系,责任、权利和义务不够清晰。一方面,学院领导管得太具体,分院(系)的积极性和能量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分院(系)过多依赖学院,发展的动力不足。于是,学院发展的压力主要落到了学校领导的身上。学校规模越大,领导负荷就越重。因此,应该改变领导方式,建立合理的权利分配结构,把管理中心下移,让分院(系)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要建立调动地方高职院校内分院(系)的办学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允许分院(系)提出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学科重点,在学院总的方针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允许分院(系)根据教师不同的贡

7 献确定不同的待遇。

除此之外,地方高职学院还要加快人事分配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只有这样,多管齐下,“四轮驱动”,地方高职学院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永葆青春,充满活力,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前新,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学[M]. 舢头大学出版社,2003. [2].段文平.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研究[J].成人教育,2005,(12). [3].卢联珍,黄宾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03). [作者简介] [1].张建安(1964—),男,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2].熊建武(1962—),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 [3].李圣春(1984—),男,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理讲师。 [联系电话与地址] [1]联系电话:张建安 0737-4625618 13873739388 [2]联系地址:湖南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镇新塘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3]邮编:413049

上一篇:微党课学习笔记范文下一篇:生态养殖策划书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