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急状态下的血液保障策略与措施

2022-09-12

众所周知, 输血是医疗救护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而如何在非正常状态下, 尤其是在突发性灾害、战争等应急状态下保障血液的紧急供应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内, 特别是在“428铁路事故”及“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事件之后, 人们普遍意识到建立完备的血液应急预案和反应机制, 切实保障应急状态下的血液供应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血液保障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及危害严重等特点, 因此世界各国卫生组织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与完善, 特别是血液应急预案, 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主要根源于血液本身的特点。作为一种特殊资源, 血液具有不易获得、不可替代的特点, 同时血液离体后保存周期短, 运输条件严格, 这些决定了血液保障体系具有特殊行业的特点, 即有强烈的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在这个过程中, 血站的工作举足轻重。我国《血站管理办法》要求:“血站应当制定紧急灾害应急预案, 并从血源、管理制度、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等方面保证预案的完整实施。”同时规定“血站应当制定紧急灾害应急预案及实施细则, 并从血源、管理制度、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等方面保证预案的实施, 在紧急灾害发生后如何保证调剂血液处于冷链控制中运输、及时入库、合理储存、准确发放, 避免血液报废”[1]。

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经验:澳大利亚就是在国家高度协调下实行采供血服务, 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 保证了各州之间血液的调剂和发放[2];日本在红十字社的统一管理下, 形成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 管理层全面掌握各血液中心采供血情况, 使得各县可以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充分实现相互调剂;美国的采供血机构通过集约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的模式, 实现了垂直管理, 做到了信息灵通, 在应急状态下调度灵活, 并已经受了突发性事件的考验 (如“9·11”) 。建立血液应急保障体系, 既是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更是行业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现阶段无论政策、制度以及各采供血机构目前参差不齐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都决定了我国现有的常规血液保障体系在应对紧急情况时的缺欠,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过是凸显了对紧急血液保障体系的迫切需求。

2 应急状态下血液保障的策略与措施

为确保在任何应急状态下血液及输血的保障要求得到满足就必须实行从国家层面到省级层面、再到各级采供血机构的中央集约化管理。首先, 建立国家级的血液中心来执行面向各省的集中组织和协调, 形成国家血液中心、各省级血液中心、各地方中心血站的三级垂直管理体系;同时可成立由中央政府牵头, 由卫生、公安、交通、铁路、航空等行政或行业领导部门以及红十字会、输血协会等共同参与的血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突发紧急情况时, 由国家血液中心协调各省级血液中心制定血液调配和紧急献血招募方案, 再由国家血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指挥完成具体的运输、发放及其它辅助工作。

作为基层血站, 为保障在灾害应急状态下血液安全、充足供应, 首先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采供血应急预案。我们中心于2006年制定了采供血应急预案, 每年对员工进行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同时还进行灾害应急状态的演练, 提高员工对灾害应急的认知程度和技能。采供血应急预案启动后, 立即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各省直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主任任成员的小组。同时, 确定紧急献血宣传方案, 明确宣传内容和途径, 联动媒体呼吁。确定和建立应急无偿献血队伍, 制定无偿献血应急者和单位招募名册, 重点联络驻地部队、高校和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此外, 拓宽采血窗口与渠道, 确保24h全天候全方位开放献血屋及献血点派出流动献血车以方便市民献血, 组织应急采血队伍登门采血, 同时建立多个献血热线, 方便市民预约及献血。并及时向同级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液管理部门报告血液储备和供需情况, 利于统筹安排, 调剂血液及血制品;对择期手术采取延期等限血措施, 充分保证伤员急救用血。最后, 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同时, 做好人员、通讯信息、水电、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由于措施及时有效, 在几次灾害期间均未发生因为血液问题导致的抢救失败的医疗纠纷, 有效的满足了临床急救用血需求。

当然, 要取得如上效果, 关键是应该确保有足够的献血者并且保证“召之即来、来之能献、献之能用”, 将招募应急献血者工作贯穿于采供血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各基层中心血站, 重视加大献血宣传力度。 (1)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在电视媒体方面播放献血知识和公益广告, 在报纸媒体方面刊登献血知识、典型事例和人物宣传, 再利用中心网站, 直接与献血网友进行交流, 了解献血者的需求, 传递献血工作动态。 (2) 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市区主干道喷制墙体广告、利用公交车车体和候车亭宣传无偿献血。 (3) 在公共场所大量发放制作精美的献血宣传资料, 并利用节假日、纪念日举办系列献血活动。 (4) 增强献血招募能力。 (1) 保证充足的招募人员数量、提高人员素质; (2) 设立对献血者的激励政策, 如建立见义勇为和无偿献血者救治困难基金, 解决无偿献血者的实际困难; (3) 严格执行无偿献血补偿规定; (4) 完善献血者保留措施, 每年向献血者发送生日及新年贺卡; (5) 定期召开座谈会和组织联谊活动; (6) 提高献血纪念品的品位。

在此过程中, 还要进一步提高献血服务质量。 (1) 要求采血工作人员熟悉业务, 技术精良, 使服务达到专业标准。 (2) 要求采血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熟练运用文明用语, 使其服务言行达到礼仪化。 (3) 献血前、后的服务, 要求做到细致观察、周到服务、跟踪随访, 使献血服务全过程达到无微不至。

3 结语

从常规状态下满足临床用血的正常需求, 到应急状态下对采供血及输血救治的紧急处置, 这一发展标志着我国的血液保障体系迈入更成熟的阶段。所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和技术基础, 尽快健全紧急血液保障机制、完善应急状态下保障的各项措施, 做好应对任何突发性事件及灾难来临时的血液保障是目前医疗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摘要:如何在应急状态下保障血液的紧急供应及输血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实践, 主要探讨建立应急状态下紧急血液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应急状态下血液保障体系确保血液安全等问题, 呼吁尽快健全紧急血液保障机制、完善应急状态下输血安全的各项措施, 做好应对任何突发性事件及灾难来临时的血液保障和血液安全。

关键词:应急状态,血液保障,策略,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S].2006—03—01.

[2] 高东英.澳大利亚采供血服务特点及启示[J].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2) :183~184.

[3] 岳友宝, 张艳, 李舟军.金融行业的灾难备份与恢复[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6, 23 (2) :110~112.

上一篇:企业研发能否抑制僵尸企业形成下一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