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测绘应急保障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创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测绘保障新模式的探索

2022-09-11

近年来, 随着成都市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社会大众、各级政府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规划工作愈发倚重, 科学规划更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保障工作, 作为服务城乡规划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规划编制、审批、实施、验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物质文明建设稳步发展的同时,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科学发展, 另一方面要时刻准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我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 如何使测绘保障服务更优、响应更快、模式更新, 将成为城乡规划、建设测绘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即是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结合自身实际, 尝试从测绘保障模式的角度对近年来参与的重大、紧急的测绘工作进行梳理、展开剖析, 以探索在服务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测绘应急保障模式。

1 概念解析

1.1 测绘保障

测绘保障, 是指为国家经济建设、军事发展及其他相关领域获取、生产测绘产品和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活动。

作为主要从事城市测量、工程测量的成都市属唯一国家综合甲级勘测单位, 我院的测绘保障工作具体指“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50余年来, 我院建立了成都市域12390平方公里的测量控制网, 编制了系列比例尺基本图件资料, 并长期致力于成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测绘应急保障

测绘应急保障, 是指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的测绘保障活动。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在成都市政府加大城乡统筹规划、灾后重建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项目工作力度的情况下, 对围绕上述重大规划项目展开的测绘保障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急在于快, 保障在于优”, 我院的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如时间、范围、对象等) 基于过程的重要节点的专题图数据采集和地理信息服务工作, 也是指以满足规划编制、设计需求为目的的非常规的测绘工作。

2 政策依据

20世纪9 0年代, 我国已出现“应急测绘”、“测绘应急工作”的概念。由于当时测绘服务范围不广和社会影响力不大, 加之因工程项目数量少, 突发事件并没有现在这么频繁, 因此没有被归纳到测绘保障层面。近年来,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和测绘服务领域的拓宽, 测绘保障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5.12地震之后, “测绘应急保障”被明确提出, 而我院在成都市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提供的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也日益增多。

2008年9月2日, 省测绘局印发了《四川省测绘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测绘保障应急预案》, 该预案详细界定了重大突发事件的范围、测绘应急保障服务申请人的身份, 以及测绘应急保障的程序、手续、流程图、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等, 并建立了应急测绘成果储备制度、测绘应急保障工作通信录制度等, 使测绘应急保障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

2009年3月18日, 为健全国家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机制, 加强测绘应急保障管理, 有效整合利用国家测绘资源, 提高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国家测绘局印发了《国家测绘应急保障预案》。预案中提出了制定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组建高素质测绘应急保障队伍、测绘应急保障资金、做好测绘应急保障成果资料储备工作、建设应急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测绘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加快测绘应急高技术攻关、确保通讯畅通等八项具体保障措施。

3 应急测绘的内涵、特点及资源配置研究

3.1 应急测绘的内涵、特点研究

虽然目前对应急性基础测绘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 但一般可以理解为:由于重大事件的可能发生或突然发生, 政府部门在紧急履行各自职责过程中对事发点的地物地貌等自然地理信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而由于现有资料的空缺或不可用, 迫切需要测绘部门通过各种常规或非常规手段在短时间内提供可用的现势性强的基础测绘成果, 以用于事前的预案评估、灾害应对或事后的救灾减灾、损失测算、规划设计等。其特点为。

(1) 时效性强。

在保证应用需求的前提下, 缩短工期、争取时间摆在第一位。“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基础测绘成果早一天甚至是早一小时时提交给相关部门, 就能为其决策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化盲目为理性。

(2) 经济效益突出。

应急性测绘成果施测一次就能为政府多个部门提供决策使用, 实现一图多用, 真正发挥其基础性、公益性、框架性作用, 其重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后续应用得以超常规体现。常常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3) 社会反响巨大。

测绘行业是纯技术型的辅助性行业, 平常默默无闻, 知道的人不多, 理解的人更少。但在应对紧急性突发事件中。其地位得到突显:挂在墙上的地图、摆在桌面的方案、运行于计算机上的地理信息系统, 这些出自测绘人之手的成果不仅用于领导指挥决策, 也逐渐步入普通百姓的视野。

3.2 应急性基础测绘的资源配置

(1) 组织准备。

与常规性基础测绘相比, 应急性基础测绘的时效性极强。具有军事化作业的风格。因而要求高规格配备项目负责人, 除全力组织作业人员外, 还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先遣丁作组、协调保障组等。

(2) 技术装备。

为了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配备当代尖端测绘仪器和相应的计算机及配套软件是应急性基础测绘的必然要求。 (1) 方便携带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及相应的平差、成图测绘软件。 (2) 除常规全站仪外, 无反射棱镜全站仪成为作业队员的首选。 (3) GPS-RTK成为控制测量的主力。

4 测绘应急保障的工作实例

4.1 在抗震救灾中迅速响应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全院干部、职工迅速行动, 连续30余天坚守岗位, 加班加点, 为抗震救灾各部门源源不断地提供技术服务。

截至5月30日, 已先后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包括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等地的抗震救灾工作图共计130余份, 其中1∶5000至1∶50000的地形图90份, 卫星影像图45份;提供了成都市中心城1∶500地形图、市域范围1∶50000地形图、双流县两镇1∶10000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崇州市及其所辖五乡镇受灾群众安置点位工作图, 以及都江堰等五个县 (市、区) 1∶10000地形图和乡镇界等数据的电子文件多份;提供了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所需“开敞空间”十类要素电子文件一套。同时, 我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以成都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为背景图, 制作了《成都市地震灾情图》、《成都市灾区灾情调查图》、《成都市大邑县受灾乡镇情况图》、《成都市崇州受灾乡镇情况图》等专题图;为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制作了《成都市震区道路干网图》;多次为相关部门空投救灾物资提供目标点经纬度。从而为抗震救灾指挥决策, 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4.2 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保障

以配合我市灾后重建规划工作为例, 我院在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下, 全面动员, 调集精干技术力量深入灾区, 绘制了大量规划工作用图, 为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测绘保障。

我院灾后重建规划测绘涉及彭州、都江堰、崇州3个重灾区县的32个乡镇, 拟规划的各安置点和新农村社区分布广、数量大, 工期要求紧。我院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对各安置点测绘工作实行对口包干, 将任务落实到班组, 先后共组织了5个测绘生产科室、30多个作业小组、100余名技术人员、20多台车辆、40余台 (套) 仪器, 全力投入应急测绘作业。从2008年6月初进场作业, 至7月底按时完成了三个重灾区县共184处 (其中都江堰75处、崇州28处、彭州81处) 安置点和新农村社区规划工作图的测绘任务, 实测和转换地形图169.49平方公里, 以最短的时间为规划设计部门提供了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测绘资料。

4.3 在援藏规划中灵活实施

2009年2月中旬, 根据省委、省政府下达《关于开展2009年藏区牧民定居点规划设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精神, 按照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的统一部署, 2月14日我院“支援藏区测绘工作组”便到达测区展开工作。时间紧, 任务重, 尽管准备仓促, 但我院通过与成都市对口支援藏区规划设计工作队积极配合, 适时调整工作方式, 灵活开展作业以达到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终于2月23日完成了成都市对口支援甘孜州康定、德格两县藏区牧民定居点规划设计用图的外业测绘工作, 并以最快的速度向规划设计单位提供43处藏区牧民定居点1:500地形图成果资料, 共涉及9个乡、22个村, 测图总面积4.75平方公里。

4.4 其他重大项目中的测绘应急保障

多年来, 我院不仅为城市各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测绘成果, 而且为成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防洪规划、旧城改造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为成都市地铁建设、地下管网普查、土地调查、市政和基准设施建设、规划执法等各类工作提供可信的测绘保障。

5 应急测绘案例分析

5.1 地理概况

测区距市区约57km, 是镇政府所在地5.12汶川特大地震后, 大部分房屋被震塌残存的建筑物均不同程度受损;测区新建和在建的板房多处, 老百姓自己搭建的各类临时性简易房分布于街头巷尾和一些平坦地区。地形破碎、作业困难。

5.2 点位选埋

点位选在视野开阔、基础稳定、质地坚实的地方。尽可能选在水泥或沥青道路两旁的路面接缝处。钉入直径约12mm、长约90mm、顶端刻有十字丝的特制钢钉;地上用红油漆画出20cm×20cm方框, 标上点名。同时至少保证两点通视, 密度符合规范要求, 确保满足测图需要和长时间保存利用。

5.3 图根控制测量

下述因素促使本次基础测绘采取一次性全面布设图根控制点, 而不采用常规的光电导线测量方式进行逐级布控。这样既能满足测图技术规范的要求, 又能赶时间抢进度, 为后续的规划、设计及施工赢得宝贵时间。

(1) 四川地震灾区应急测绘基准已建成, 可为地震灾区提供实时± (3~5) cm RTK平面定位精度, ± (1~3) cm事后差分平面定位精度及±5cm高程定位精度的起算成果, 能有效满足灾区开展各种测绘工作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放样等工程建设的需要。本次图根控制测量所使用的起算成果即是RTK事后差分的。

(2) 整个测区面积不是特别大, 但线路特别长。平面和高程控制均采用RTK方法测定。使用Leica smart rover GG RTK接收机l+l台套进行观测, 因测区范围不大, 基准站自始至终架设在同一个固定点, 点位选于测区中部;为了减少因立杆不稳而带来的误差, 接收天线架于三角架上;为了后续成果的计算, 对所有的已知点位和待求点位进行RTK观测。

观测点点号和仪器高等数据通过键盘手工输入仪器手簿中, 观测数据则通过天线与手簿间的蓝牙链路直接存入, 最后通过USB线将数据从手簿导入计算机。

整体平差前对提供的已知点成果进行检查验证, 只有点位精度符合要求的已知坐标点才能真正成为测区起算点, 个别存在明显粗差的控制点予剔除。本测区起算点采用A1, A2, A6, A16, B1l~B16, E3~E6, E8, E9共计16个点, A 7号点作为检核 (△X=-0.035, △Y=+0.032, △H=-0.040) 。本次控制测量成果平面点位最大中误差±2.1cm, 最小中误差±0.4cm;高程点位最大中误差±5.3cm, 最小中误差±0.4cm。点位精度满足1∶1000测图规范要求。

5.4 碎部测量与数字化成图

(1) 点位测定。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3维坐标, 现场输入编码, 结合草图进行野外数据采集;个别坡底线、河岸线、植被范围线等全站仪不方便测最的地方采用RTK方式采集点位;少数隐蔽地物采用钢尺量距方法定位。

(2) 测绘内容。

全要素测绘地物地貌。即测绘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植被与土质以及各类地形特征点;调注道路、街巷、河流、居民地、机关单位等名称。

(3) 内业成图。

采用南方CASS7.0软件按图式规定进行图形编辑。根据外业采集的点位、地物编码、绘制的草图拾取软件的相应菜单, 按提示要求进行操作即可。

6 测绘应急保障的经验特点

2009年初成都市测绘管理办公室提出“面向需求、促进应用, 创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测绘保障新模式”。我院秉持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宗旨, 牢牢把握“面向需求、促进应用”这一方向, 根据各级政府、各部门和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要求, 积极参与社会需求迫切、事关民心民生的各项测绘应急保障工作。

我院在各类规划测绘工作中探索出的测绘应急保障模式, 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

6.1 灵活编制标准, 针对性强

根据各类应急测绘工作的不同需求, 我院有针对性地编制了相应的“规划专题地形图标准”。在测绘成果中, 恰如其分地反映规划、设计所需的地理信息要素, 并以此指导野外数据采集、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具体工作, 制订具体的标准。保障了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保证了资源成本的较低投入;发挥了产品资料的应有能效。

6.2 丰富产品信息, 可用性高

以支援藏区牧民定居点规划专题图测绘为例, 我院除了向相关部门提供单一的矢量图资料外, 还附带提供了每个规划点位的数字影像、图片资料, 以便内业设计人员增加对测区人文、环境的直观了解, 建立感性认识, 明确设计理念。“狠下苦工, 增加产品信息量;突出实用, 提升服务保障力”是我院对各类测绘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

6.3 拓新工作方式, 时效性好

同样以援藏测绘工作为例, 德格测区所有定居点的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均由市规划局系统下属的勘测、市政、规划等多家单位协同完成。工作队充分尊重当地政府意见, 把握“自愿、就近、从优、特色”的原则, 在现场踏勘的同时, 即完成了专题地形图测绘、市政配套初步设计、规划基本数据收集等工作。既实现了围绕规划产品的保障服务优化、能效转换加速, 又实现了规划测绘成果的形式灵活、质优高效。

7 结语

总而言之, 测绘保障工作在服务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管理流程中, 应充分发挥其信息采集、编制实现的职能作用, 在提升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的同时, 遵循城乡规划整合、经济、安全、美学和社会等原则, 并从中汲取经验以完善服务制度、运营方式和产品内涵。

在此基础上, 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应更多地着眼于城乡规划中需求迫切、关系利害、影响长远的任务和项目。越是重大紧急, 越应把握“灵活编制标准, 丰富产品信息, 拓新工作方式”的特点, 为城乡规划提供最及时、最可靠、最坚强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创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测绘保障新模式。

摘要:本文从服务城乡规划、建设的实际出发, 就测绘应急保障的概念解析、政策依据、工作实例和经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与探讨。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围绕“面向需求、促进应用”, 在“创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测绘保障新模式”方面获得了初步的经验与思考。

关键词:测绘应急保障,规划,测绘,服务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测绘局.四川省测绘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测绘保障应急预案.2008, 9.

[2] 国家测绘局.关于下达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应急测绘保障计划的通知.2008, 7.

[3] 国家测绘局.国家测绘应急保障预案.2009, 3.

上一篇: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异象成因及对策研究下一篇:关于术中输血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