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病人护理常规

2022-06-29

第一篇:肺炎病人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概述

新生儿肺炎(pneumonia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大多数新生儿肺炎是生后感染引起的,称晚发型肺炎,主要是家庭中与新生儿密切接触的成员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通过飞沫传播给新生儿的;少数是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感染的。

主要分为吸入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两大类,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并存,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性肺炎。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感染的称为宫内感染性肺炎,于出生后感染的称为生后感染性肺炎,或称新生儿早发型肺炎(出生7 天内发生的肺炎)和晚发型肺炎(出生7 天后发生的肺炎)。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0 万~200 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急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3.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与感染、环境温度变化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与严重缺氧、酸中毒有关 护理评估

1.患儿性别.年龄,出生体重

2.医疗费用问题

3.父母职业 文化程度 健康状况

4 身体评估 包括孕周娩出方式 孕期病史

5.患儿一般症状 肌张力 呼吸 心率 体温 原始反射 皮肤黏膜 血压等

6 社会心理状态

住院费用 家属对患儿生命预后担心 持续评估

1. 生命体征

2血压 血糖 出入量 体重增长情况

3肺部听诊情况痰液情况

4 药物使用情况

5生化检查情况

6 有无并发症

7.患病期间患儿能获得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8.住院期间家长能表达出焦虑失望感 积极求医 主动配合治疗

9有无皮肤完整性受损

干预措施 1.清理呼吸道无效

1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

2、吸氧间歇氧气吸人,多采用面罩或头罩法吸氧,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但浓度不易过高,时间不易过久,以防氧中毒。一般缺氧者l~2 L/min.严重缺氧者2~4 L/min,并密切观察用氧效果。

3、雾化吸入每天对患儿进行雾化吸人1次/4 h,每次15~20 min,在雾化吸入中加入a一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有利于痰液吸出。

4 、翻身和体位引流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通过改变体位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4 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此外,在翻身的同时可叩击背部,促进分泌物松动排出。

5、背部叩击通过有节律的叩打,对呼吸道一肺部直接震动,使附着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叩击的动作轻快,我们常用叩击器,软的面罩或是护理人员的手指、手掌。叩击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及口唇是否青紫。胃管喂养后30 min内不能进行此操作。在喂养或吸痰前30~45 rnin改变体位后再叩击。叩击前可适当提高氧浓度10%~15%。对于使用呼吸机的危重患儿48~72 h及有肺出血、体重低于1.0 kg的早产儿不能进行此操作。

6、吸痰每次体位引流,拍背、雾化后给予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先吸口腔内再吸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

入肺部。吸痰压力为100 mm Hg,每次不能超过15 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吸痰时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粘稠度以及颜色、而色及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

7、用药护理每日液量均匀输入,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3~4滴/min,最快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每分钟2滴,严禁在短时问内输入大量液体。以免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应用强心药

时,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方法及时间,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做好心电监护。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并发症观察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180次/min以上、心音低弱、喘憋、紫绀加重等心衰的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应用强心、利尿及镇静等药物。并执行心衰护理常规,使患儿保持安静、减轻心肺负担、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并发硬肿、出血、脓胸、肺脓肿、败血症等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及时实施对症处理。 2.气体交换受损

1、胎头娩出后立即吸尽口、咽、鼻粘液,无呼吸及疑有分泌物堵塞气道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并通过气管内导管将粘液吸出,再吸氧或人工呼吸。

2、室内空气宜新鲜,保持湿度在60%左右。分泌物粘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分泌物,使之易排出。雾化液可用生理盐水,也可加入抗炎、平喘、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每次不超过15分钟,以免引起肺水肿。

3、胸部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肺部炎症吸收。①头高位或半卧位以利呼吸,肺不张者取健侧卧位。经常翻身、有条件多怀抱;②拍背: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用弓状手掌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大气道;③吸痰:吸痰负压75~100mmHg。有下呼吸道分泌物粘稠,造成局部阻塞引起肺不张、肺气肿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术吸痰;④根据病情和胸片中病变的部位选用适当的体位引流,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或胎粪的清除;⑤病程迁延者可行胸部超短波或红外线理疗。

3.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1.保暖 应根据患儿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于不同保暖措施。每日测体温6次,保持患儿体温36.5--37度,湿度在60%~80%之间,没有条件者,因地制宜,采取建议的保暖方法(如水袋.电热毯等,但保暖防止烫伤和温度过高)

2.防止散热,医护人员的手必须温暖,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隐头部占体表面积比较大,故应戴上绒帽,防止散热。吸氧必须加温加湿。

3 监测体温 每两小时测体温一次,每日体温稳定后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注意体温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潜在并发症

1.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并积极处理 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动脉血气,记录进出量。并注意观察:呼吸系统表现是否改善,如青紫、呼吸困难、咳嗽有无改善。

2.观察有无并发症,如面色苍灰或紫绀加重、烦躁、短期内呼吸明显加快,心率加快,肝脏增大,提示并发心力衰竭,应配合做好给氧、镇静、强心、利尿等处理。如烦躁不安、突然呼吸困难伴青紫加重、一侧胸廓饱满及呼吸音降低可能合并气胸,应立即做好胸腔穿刺或胸腔闭锁引流准备。如出现烦躁、前囟隆起、惊厥、昏迷,则可能并发中毒性脑病,遵医嘱止痉、脱水等治疗。.如腹胀明显,可能存在中毒性肠麻痹或低血钾,予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低血钾根据血钾报告补钾。

3耐心喂养,保证营养供给 患儿易呛奶,能喂奶时应将头部抬高或抱起,并少量多餐耐心间隙喂奶,不宜过饱,以免影响呼吸和引起呕吐、吸入。呛奶严重或呼吸困难明显者可行鼻饲。进食少者根据不同日龄、体重、对液量的具体要求给予静脉补液,重症肺炎补液时适当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诱发心力衰竭。

二、出院指导

病愈初期一般体质较弱,极易重感,因此应指导家长加强喂养,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应及时添加代乳品,以保证营养,增强体质。居室阳光充足,定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新,避免受凉。尽量减少探视人员,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第二篇:关于肺炎的护理查房

儿童xxx科第一季度护理业务查房

时间:2017年2月10日 地点:xx办公室 责任护士:xxx 查房者:xxx 参加人员:全科护理人员 患者姓名:王xxx 病室床号:80x-xx床 护理级别:I级 医疗诊断:

1、支气管肺炎

2、先天性心脏病

3、心功能不全

一、前言:

二、病情介绍:

责任护士介绍病人一般情况:患儿:王xx,男,2个月29天,患儿于4天前无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初为单声咳,后为阵发性连声咳嗽,有痰,夜间咳嗽明显,偶有口周青紫,有鼻塞,流涕,偶有倒奶、呛奶,3天前就诊予宁都县人民医院,拟诊:

1、支气管肺炎

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糖腺苷、多巴胺、氨溴索等治疗,效果欠佳。患儿仍咳嗽、气促,当地医院建议转诊上级医院,现来我院,门诊拟:

1、支气管肺炎

2、先天性心脏病予2月7日10:07抱入院。入院查体:T36.3℃,P140次/分R45次/分W:6.0kg.患儿精神差,可见轻度三凹征,心前区闻及III/6级收缩期杂音。

三、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第一阶段:2月7日至8日

处理:立即于吸氧,行I级护理,病重,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采血标本送检,建立2路静脉通道,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氨溴索化痰,多巴胺静脉点滴。水合氯醛镇静。 辅助检查:肝肾功能、电解度、心肌酶、血糖、血呼吸道病毒11项正常。大便常规、血分析及pcT:0.13。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血流增快。 肝脏情况:肝肋下5.5cm,脾肋下2.5cm。 护理诊断: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不全有关

措施:镇静、强心、利尿;严密观察患儿呼吸、面色、心率及肢端皮肤、尿量等情况,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效果评价:患儿生命体征平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措施:予吸氧,卧位时予取半卧位,将患儿头肩部抬高,以利于肺扩张。

效果评价:患儿气促、三凹征等症状较前改善,呼吸平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粘稠,患儿体弱、无力排痰有关

措施:予吸痰,嘱家属经常予患儿变换体位,促进炎症吸收,给于雾化吸入,并嘱家属 予患儿多饮水,使痰液变稀薄利于排痰,指导家属正确的拍背方式。 效果评价:患儿没有发生痰堵,气道保持通畅。

4、有窒息的危险:与呛奶、呕吐有关

措施:嘱家属喂奶时应耐心,将头部抬高,少量多餐,喂完奶后竖着抱起患儿,空掌心轻拍背部;出现呛奶或呕吐时,告知家属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并立即按铃通知医务人员。

评价:患儿未出现窒息

5、活动无耐力:与哭闹时缺氧有关

措施:予患儿上好护栏,防坠床,患儿哭闹烦燥,遵医嘱予镇静药,以减少氧的消耗。 效果评价:患儿口周无发绀,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丢失过多有关

措施:遵医嘱准确及时用药,嘱家属喂奶时应耐心,将头部抬高或抱起,以免呛入气管发生窒息。

效果评价:患儿无呛奶,能按需哺乳。

7、焦虑(家长)

与患儿病程长、病情重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等有关

措施:让患儿家属参与诊疗计划,让家长对患儿的治疗有更清楚的了解;并向家长解释病情,提高认识,减轻焦虑;评估家属知识水平,做好健康教育,做好微笑服务。

8、并发症:

呼吸衰竭

第二阶段:2月9日到至今

患儿精神较前好转,予停吸氧,面色口周无发绀,口唇红润。呈阵发性咳嗽,可闻及痰鸣音,呛奶好转,未出现并发症

处理:仍行病重,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氧气雾化,补液等对症治疗。

辅助检查:痰培养及血培养正常,咽拭子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巨细胞病毒IgG抗体阳性,单纯细胞疹病毒IgG抗体阳性。 护理诊断:

1、低效型呼吸形态: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患儿反复咳嗽使肺通气功能不好有关

措施:保持室内环境舒适,每天早上七点钟及下午三点钟开窗通风一小时,穿宽松柔软 的衣服,以免影响呼吸,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如发现呼吸费力,咳嗽无力,及时通知医生。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患儿体弱无力排痰有关

措施:予雾化吸入,指导家属常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告知家属少量多餐的喂养,以免造成腹胀,不利于呼吸。

效果评价:患儿现无鼻塞,咳嗽较前好转。

3、有感染的危险:与患儿抵抗力低,致病菌感染有关

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循操作流程;认真执行手卫生,告知家属病房陪护人数,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评价:感染在预期目标内控制,未出现发热。 4睡眠形态紊乱:与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有关

措施:告知家属病房内陪护人数;夜间病房内予九点钟关灯,并嘱家属在病房内不要大声喧哗,所有治疗集中进行。

评价:患儿精神状态较前好转。

5、焦虑:家属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费用及术后的愈后有关

措施:对家属提出的疑问积极回答,消除家属对疾病的恐惧,综合评估家属的家庭经济情况后,给家属介绍几家做先心手术较好的医院,并告知家属愈后的一般情况。 效果评价:患儿家属对疾病有基本的认识,能积极配合治疗。

四、本病人护理难点:1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拍背的力度无法掌握。

2心输出量减少与组织灌注量减少的护理诊断应以哪个为准。 责任护士汇报完毕, 其他护士有无补充?

五、护士无补充,到病床查体

六:查体结束,对责任护士基础护理评价

七、温习相关护理知识 1 肺炎的护理措施

2.心功能不全病人护理观察要点 3.肺炎的分类

九、整改措施

提问:

1、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2、心衰的诊断依据

3、心衰的治疗原则

第三篇:吸入性肺炎护理查房

查房内容: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病例讨论 时间:2013.11.28 地点:病房

主查人:王玲娣 参加人:

主查者:朱大伯您好,您现在怎么样了?我们来给您作一次护理查房,给您和家人一些护理方面的指导,您配合一下,好吗?

患者家属:好的,谢谢!

主查者: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朱大伯的病史与发病经过。

责任护士小周:患者朱金富,男,77岁,因“一周前跌倒2次,呛咳4天,气急3小时于2013.11.25入院。当时诉无头晕、呕吐,无昏迷及抽搐,来我院查头颅CT示:左基底区陈旧性腔隙灶,心胸CT:双侧间质性肺炎伴胸膜肥厚。请神经内科会诊后考虑脑梗塞。患者有高血压及脑出血史。入院查:T:37.0℃, P99次/分,R26次/分,BP119/63mmHg。神志清,精神软,口唇微绀,左侧胸廓略塌陷,两肺呼吸音稍粗,双肺可闻及大量湿性罗音,左下肢缺如,双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巴氏征(+)。初步诊断:吸入性肺炎、脑梗塞、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入院后予一级护理、病重、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抗感染止咳化痰补液对症治疗,留置胃管。急诊血气分析示:PH:7.35 氧分压:62mmHg 二氧化碳分压:56mmHg 氧饱和度:90%。汇报完毕。

主查者:嗯,那我们根据以上责任护士汇报的病史来分析一下哪些证据支持患者是吸入性肺炎?

护师章琳:患者原有脑出血史,现因进食后呛咳4天,跌倒2次,伴气急、咳嗽入院。查体:双肺闻及大量湿罗音。神经内科会诊诊断为脑梗塞。以上这些就能支持患者是脑梗塞后发生了吸入性肺炎。

主查者:小章分析得不错。那吸入性肺炎是怎样形成?

护师小吴:是吸入酸性物质、动物脂肪如食物、胃容物以及其他刺激性液体和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后,引起化学性肺炎。该患者的误吸物为胃内容物。胃容物吸入后,由于胃酸的刺激,可产生急性肺部炎症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胃液中盐酸浓度、吸入量以及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有关。吸入液的分布范围越广泛,损害越严重。同时吸入胃容物后,胃酸立即引起气道和肺部化学性灼伤,从而引起支气管管壁强烈痉挛,产生支气管上皮的急性炎症反应和支气管周围炎性浸润,进入肺泡的胃液迅速扩散至肺组织,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破坏、变性,并累及毛细血管壁,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渗出,引起水肿及出血性肺炎。同时由于肺泡毛细血管壁的破坏,形成间质性肺水肿。吸入食物或异物时,若将咽部寄居菌带入肺内,还可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形成肺脓肿。提示我们注意防止患者再次误吸。 主查者:小吴回答得很全面。现在此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

护师小章: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无力咳嗽、咳痰黏稠有关。2.潜在并发症:再次误吸;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包括饮食注意事项等

主查者:对的,那我们如何预防吸入性肺炎?

护师小吴:朱大伯的家属也来听一下:首先我们要评估患者是否在吸入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朱大伯有卒中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病史;此次病情危重、有吞咽困难、饮液体时咳嗽或喷出情况。那我们就更应注意了。进食时体位很重要 ,进食或饮水时至进食后2小时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进食时头部可适当前屈。饮食予密度均

一、有适当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部和食管时容易变形且吞咽的食物,一般认为最容易吞咽的是泥状或糊状食物。如经常会出现进食或饮水呛咳,应禁止止经口进食。进食时不要讲话,缓慢进食,以免呛咳。不能使用吸管,因为吸水管饮水需要比较复杂的口腔肌肉功能,如果手杯子饮水,杯中的水至少应保留半杯,因为水过少时,病人需要低头饮水的体位会增加误吸的危险。

主查者:对的,进食的体位很重要,朱大伯知道了吗?

朱大伯的家属:知道了,谢谢!

主查者:那病人一旦发生误吸,怎么处理?请小陈来回答一下。

见习护士小陈:首先马上安置病人于侧卧位,头低脚高位,叩击其背部,以咳出口腔、气管内的异物。必要时给予吸引器吸出或气管插管。

主查者:对的,请小陈再补充一下如何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见习护士小陈:还要做好口腔护理,因为口腔、咽部的细菌是老年人感染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予饭前、饭后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使口腔保持碱性环境,抑制真菌在口腔内衍生;餐后充分洗牙和清理上下腭、舌面,定期清理牙垢和牙菌斑,保持咽、口腔的卫生。还要教会患者咳嗽、咳痰,鼓励他有效咳痰,避免痰液潴留。

主查者:嗯,对的。现在朱大伯留置了胃管,谁来说说鼻饲注食的相关注意事项?

护师小陈:鼻饲注食的相关注意事项有:①置管时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在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10cm,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②注食时、注食过程中和注食后2小时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③若需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者应在管饲前进行;④管饲前先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并了解有无胃内潴留及导管堵塞;⑤在鼻饲中及鼻饲后1-2小时内尽量不进行吸痰操作;⑥减少每次鼻饲量、减慢速度和增加鼻饲次数,每次200-300ml为宜,每2-4小时鼻饲1次;⑦鼻饲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8-40℃为宜;⑧应按规定定期更换管道,如每个月更换鼻胃管1次。

主查者:回答得比较全面, 请同学小陈回答一下插胃管时有哪几种方法确认胃管在胃内?

实习生小陈:有三种方法可确认:1.一种是抽胃液;2.第二种是向胃管注入温开水,听诊有气过水声,证明在胃内;第三种:把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有气泡溢出证明在气管内。

主查者:同学回答得不错。如果朱大伯康复出院后,除了指导正确进食、保持口腔清洁、有效咳嗽咳痰方面外,我们还能给予怎样的康复指导?

责任护士小周补充:朱大伯还可以做一些吞咽方面的康复训练:如取直立坐位进食、收缩下巴、缓慢吞咽。①咽部冷刺激:用冰棉签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提高其敏感谢性;②喉抬高训练:将手指置于训练者的甲状软骨上缘,在训练者吞咽时,感觉其向上的运动,然后让他照着镜子将手指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20下,每天2次;③舌肌运动训练:指导做舌部前伸、后缩及侧方摆动和舌背抬高卷曲运动,若自己不能运动,家属可用干净纱布裹住舌前部做不同方向的牵拉运动10下,每天2次;④口腔肌群运动训练:如鼓腮、嗑牙、微笑、吹气球、吹蜡烛等训练,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持续10-20分钟,每天3次。

朱大伯的家属:知道了,谢谢!

主查者:还有朱大伯如果有消化不良或胃食管返流时应服用一些促进胃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吗丁林等,可在一定程度预防吸入性肺炎。朱大伯平时在家如果身体允许应多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家属要了解病情监测,

吸入性肺炎症状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及肺部湿罗音。如神志不清时吸入常无明显症状,但1-2小时后迅速出现发绀和低血压,常咳出浆液性痰或痰中带血,或餐后体温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特别注意“沉默性”吸入。这次查房我们给了朱大伯很好的指导,希望朱大伯早日康复!谢谢您和家人的配合! 查房到此结束!

第四篇: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

重症肺炎病人个案护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韩萌

概述 •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况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它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 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肺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为了便于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放射性和化学性肺炎等。目前,肺炎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病原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

• 重症肺炎日益增多: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还经常并发败血症、脓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病因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凡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导致肺炎。细菌感染的有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真菌和原虫等。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经血行入肺。 病理生理

病原体入侵肺,引起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从而影响换气和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储留,为增加通气及呼吸深度,出现代偿性的呼吸与心率增快、鼻翼扇动和三凹征。重症可产生呼吸衰竭。由于病原体作用,重症常伴有毒血症,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及毒血症可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症状以及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诊断标准 • 1 、症状:病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突发寒战、高热可达39~40℃,咳、喘症状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性(黄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的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重症肺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严重者出现嗜睡和烦躁,亦可发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素作用,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心功能不全。

2、 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呼吸浅、快、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早期肺部仅闻呼吸音变粗,以后可闻到中、小湿罗音,后期可闻细小湿罗音或捻发音。当肺炎病灶融合扩大时,肺部叩浊,并听到管状呼吸音。胸部一侧明显叩浊和呼吸音降低,应考虑有无合并胸• • • • • • 腔积液。严重者气急、紫绀、嗜睡、血压偏低。败血症者,皮肤粘膜可有出血点、神志恍惚等。心率突然增快、肝脏进行性增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3 、实验室检查: 特异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年老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加,但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痰直接涂片以及痰培养上,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3)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有小斑片状浸润阴影,以两肺底、中、内带,心胸角居多,亦可融合为大片状阴影,可见于细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常规检查: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

治疗常规 • 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 若中毒症状明显,或严重喘憋,或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注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 • 防治并发

抗生素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根据药物敏感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中注意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与非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使用上的差别,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机率。

机械通气治疗 • 无创通气:给予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吸气压10~15cmH 2 O, 呼气压3~5cmH 2 O,吸氧浓度(FiO 2 )为50%~100%,持续使用。 • 有创通气:呼吸困难无改善,氧合情况恶化,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顽固性降低,X线胸片示病灶迅速进展或无改善,患者有意识障碍或分泌增多等情况,改用。模式多采用压力控制模式+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正压(PEEP),以减少人机对抗和气压伤的发生。按ARDS的治疗标准进行脱机,脱机后继续间断无创人工通气治疗,直至病灶基本吸收或病情基本改善。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 重症肺炎可由ALI发展为ARDS,为了减轻ALI的炎症反应,可采用激素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 • 重症肺炎消耗性极大,需保证有足够的能量供给。根据病情均衡各营养成分的摄入,综合运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保持血浆白蛋白在正常水平,特别是有创通气患者常规给予静脉滴注白蛋白20g/d 增强免疫功能 • 重症肺炎患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是目前较为确切的免疫调节治疗。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 1. 意识障碍。

• 2. 呼吸频率≥ 30 次/分。

• 3. 少尿,尿量< 20 ml / h 或 < 80 ml /4h 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 4. 动脉收缩压<90 mmHg。

• 5. PaO2< 60 mmHg,PaO2/ FiO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 6. X 射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 48 小时内病变扩大 >50%。

• 7. 并发脓毒性休克。

• 8. 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分析 PaO2< 60 mmHg,PaCO2> 50 mmHg,PaO2/ FiO2< 300。

• 9. 消化道出血、抽搐、肺外感染( 包括败血症) 、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一般资料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6岁,学生,于2007年11月19日因发热,腹痛三天伴呕吐腹泻入院,查体:神志尚清,两肺呼吸音低,闻及湿罗音,咽部充血,无药物过敏史,体温37.6℃,脉搏100/min,呼吸21/min,血压80/60mmHg,主诉:腹痛,头痛,恶心,呕吐,诊断为“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11月20日查胸腹CT提示中毒性鼓肠,心肌酶谱示中毒性心肌炎,SPO2快速下降,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骨穿有中毒症状,红白细胞增殖低下,有巨幼性红细胞,造血系统改变,测血糖偏高,胰岛功能受损,一过性肺水肿,肝功能受损。

二、病理生理分析

肺实质的炎症。因感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等引起。它通常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相应表现。

三、治疗

入院后遵医嘱给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护,面罩给氧,后改为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治疗以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纠正代谢性碱中毒,一方面胃内减压,另一方面给予鼻饲营养支持,同时用大量丙球,阻断毒素,用白蛋白支持,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经过治疗护理,病情好转,现基本抢救成功,呼吸功能正常,曾出现的心包、胸腔积液已消失,肺衰竭也基本消失,主诉基本正常。体温正常,造血功能基本恢复,病情稳定,患者于2周后正常出院。

四、护理措施

(一)管道护理 病人病重期间有多根管道:气管插管、胃管、深静脉置管、导尿管。呼吸机管道护理方面,妥善固定经口的气管插管,检查插入长度(22cm),固定的绷带松紧适宜,每日行口腔护理,绷带每日更换,牙垫每日更换,定时观察气囊充气情况,确保充气适宜,随时予石蜡油涂搽口唇,防止口唇干裂。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保持在需要的刻度,监测湿化温度,及时倾倒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及管道中的冷凝水,集水杯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吸痰要按需吸痰,之前可配合翻身拍背,必要时湿化,并增氧3分钟,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按流程进行,吸引瓶及时更换,旁边备简易呼吸机以防呼吸机发生障碍。

胃管方面确保在位,插入长度为55cm,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每次鼻饲前抽吸胃液,以温开水、鼻饲液、温开水顺序进行,每次小于200ml。一周后更换另一侧鼻孔插入。

深静脉留置管每日治疗前抽回血,每天用消毒液消毒,换药,确保置管处干燥,固定良好,治疗结束后用肝素钠封管,病人的时间治疗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以确保疗效。根据不同药物调节滴速,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导尿管每日用0.05%黏膜碘进行会阴护理,每日更换尿袋,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引流管始终低于膀胱位,防治逆流,并注意观察尿液情况,定时复查尿常规。拔管前采用间歇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二)基础护理 插管期间,病人无法自行翻身,每2小时翻身拍背,睡气垫床,翻身时防止气插管脱出,进食流质期间病人大便次数较多,多为水样稀便,每次大便给予温水搽净,并用红外线烘干,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高热期间予冰袋、冰帽进行物理降温。用毛巾保护好耳廓防冻伤,病人出汗时更换潮湿衣物,使用约束带期间松紧适宜,定时放松并随时观察约束部位皮肤颜色。镇静期间病人眼睑松弛,不能完全闭合,予湿纱布封盖,保护眼睛,必要时按摩。每次交班详尽、仔细,护理记录准确及时。

(三)心理、安全护理 镇静药停用后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也能比较好的配合,约束带解除。期间病人不能说话,用写字板进行沟通,尽量满足病人所需,每次做治疗、吸痰时,向病人讲清目的、注意事项,征得病人同意,并配合,能较好的确保病人安全、气管插管的在位。并经常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体会

重症肺炎来势汹汹。而且能引起多种并发症,从这一抢救病例告诉我们,医护人员要求有高度责任心,及时、准确、快速、合理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第五篇: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及神经介入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一、住院病人常规护理同肿瘤内科护理常规

二、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TACI、TAE、TACE)

1、向入院病人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协助病人完善术前的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试验、B超或CT、穿刺活检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等,做好检查前的宣教;

2、术前宣教,因人适宜,第一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途径、手术室的大致环境、术中配合、术前应做的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注意事项。多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以询问、复述出以上内容为主;

3、指导术前病人进行胸式呼吸的锻炼,深吸气、憋气默数10秒,为术中造影做准备,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需卧床24小时,患肢要制动,须在床上大小便,如适应不良易出现尿潴留和便秘;

4、碘过敏试验,术中需应用一定剂量的造影剂,预防出现过敏反应;

5、备皮,范围:脐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

6、术前4~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

7、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

8、术日将病人带至介入治疗室,与其护士交接、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所用药物、术中所用片子;

9、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意识清醒者,以协助指导为主,工作人员将转运床摇至与病床平齐,一手压迫患肢穿刺点,保持肢体平直,另一手托其肩背部,利用健侧下肢及双肘支撑,移动躯体完成体位的转移;年老体弱、肢体活动障碍者需由医务人员协助搬运,方法为平车与病床保持平行、平齐、固定,双人,一人托肩背部与腰,一人托腰臀及下肢,同时使力将病人送至床上,(位臵可站在平车侧,也可以站在病床对侧),搬运时注意动作不要过猛,

10、24小时内检查穿刺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的皮温及颜色,穿刺点压迫、包扎是否完整,有无绷带过松或移位、渗血、皮下血肿;

11、移至病床后,休息1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常规记录3天出入量,体温术日起连续监测3天,每日4次,正常后为每日1次;

12、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决定是否立即进食,如:有饥饿感,无疼痛、恶心、呕吐,可即刻进食以半流食为主如:面片汤、米粥、菜粥、等,少量多餐,温度适宜,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及奶制品,以肠胀气;如果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有恶心、呕吐情况,建议不要立即进食,需先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1小时方可进食,饮食原则:术后3天以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3天后如无特殊不适转为普通饮食,但仍应避免辛辣、刺激、过咸、过硬的饮食;

13、术后活动指导:术后4~6小时后协助患者床上翻身,一手压住穿刺点,一手托患者肩背部,主要靠另侧肢体用力,可以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以术肢肢体不受压为宜,指导陪护人员按揉背部与腰部的肌肉。

14、术后12小时医生可拆除加压绷带,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压迫24小时,指导患者四肢伸展、双腿缓慢屈膝,然后再坐起,如无头晕不适,再下地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如:蹲位猛然站起,踢腿等,仍需观察穿刺点愈合情况;

15、 卧床期间加强巡视、观察,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遵医嘱完成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指导;

16、 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恶心、呕吐: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要观察并记录呕吐的量、颜色、性质,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空气新鲜,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有助于减轻呕吐;

(2)、发热、疼痛:为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热:肿瘤缺血坏死后产生的吸收热,疼痛:肿瘤缺血坏死内脏神经牵涉,按发热的护理常规、疼痛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7、 心理护理:介入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方法对于初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还是陌生的,因此术前的宣教,和术后的护理尤为关键,尤其在术后出现多种综合征后,一定要耐心讲解,细心护理,使之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18、 患者出院前详细做好出院指导,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正确服药、定时进行复查、出现情况如何处理等。(详见介入科出院指导)

三、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PTCD)

1、同TACE护理常规;(常规护理);

2、术前观察记录黄疸、血胆红素指标;

3、术前抗生素预防感染;

4、备皮范围:右锁骨至脐上,右前正中线至右后正中线,包括腋下;

5、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6、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导管位臵、深度,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密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便颜色;

8、术后患者避免进油腻饮食;

9、穿刺点无菌换药1次/周或根据情况,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胆管1次/日;

四、食道支架成形术

1、同TACE护理常规;

2、术前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确定狭窄部位、范围与程度;

3、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除钡餐透视外,还应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肿瘤复发;

4、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10~20mg;

5、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或静脉麻醉;

6、术后饮食指导:术后2~4小时禁食水,饮食原则先流食、后半流、再软食;

多咀嚼、忌过凉、过热,进食后适量饮水,目的为冲刷黏附在支架上的食物残渣;

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副反应主要有,支架部位疼痛、异物感,出血,多为少量,少数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

8、心理护理:支架术后,患者因为可以顺利进食感到高兴,但有时又会对支架所带来的上述副作用感到恐惧、焦虑,一定耐心讲解,上述症状会因身体的日益的适应有所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过程中安慰患者,缓解焦虑,顺利度过适应期;

神经外科疾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一章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一、概述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在计算机数字减影机的监视下,利用一定手法,经过患者经股动脉,将导管送到脑血管并将造影剂注入到动脉进行造影,使血管显影,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门来诊断脑血管病的方法。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全脑血管造影的方式方法。

2.术前准备:备皮,脐下至大腿1/3,两侧腋中线,及双侧腹股沟区域。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前8h禁食水,如急诊可经麻醉师酌情适当缩短。 3.术前用药:术前30min给予镇静药,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

(二)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 2. 2kg沙袋压迫穿刺点6小时。

3.测足背动脉搏动: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足背动脉位于足部第

1、2跖骨之间,少数偏向内侧或外侧,与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相交),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4.穿刺点观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双下肢末端皮肤温度、色泽情况,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5.体位:术后平卧8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

6.促进造影剂代谢: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大于1000ml)。

上一篇:房屋装修合同纠纷下一篇:服务态度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