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阵地建设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德育阵地建设范文

抓好德育阵地建设

德育基地建设经验材料:

抓好德育阵地建设,发挥德育阵地作用

工农中心学校2012——2013(2)

工农中心学校位于铁力市工农乡二屯村,多年来,学校以“为学生一切成长铺好第一块基石”为办学理念;以“全面加特长”为培育目标,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确立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努力使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我们在培养人的工作中始终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工作者能够认真学习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我们把抓好贯彻落实看作是我们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德育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和观念、方法、活动上的创新,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把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也有许多好做法和经验。

1、 坚持不懈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而德育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质量的高低,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

1 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师德素养,是我们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树立优秀教师的典型,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每学年都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推广德育工作先进经验,形成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教书育人风气,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品德的舆论氛围。

一是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我们要求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引领人、贴心人,把握好学生成长过程中跳动的脉搏,做学生的贴肉布衫。学校建有班主任工作制度,有班主任工作例会,定期研究和交流班主任工作。二是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基本功。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们更好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提高德育教育能力。同时我们注重树立师表形象,需要学生有什么样的品行,教师首先应该明白具有什么样的品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三是注重校际协调,配合联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幼之间,中小之间的配合协作可以尽快让教师熟悉了解学生,可以尽快有的放矢开展德育工作。

2、有的放矢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活动

寓教于乐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学生最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一是通过举办节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我校每年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进团结,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培养正

2 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德育教育。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和秋游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天人合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让学生接受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年邀请交警和派出所民警进行交通法规和法律讲座,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学校还请有关专家进行预防爱滋病,远离毒品的教育,组织参观有关图片展览。三是重视民族传统节日,进行针对性教育。如:,妇女节开展为妇女做一件小事活动,开展尊重妇女的教育。教师节开展尊师教育。重阳节开展尊老教育等。

3、千方百计抓好青少年德育基地建设

德育基地建设是学校课本教育的延伸,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构建过程中,我们依托社会资源,开辟了多个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一是依托吴文化资源,开辟泰伯陵德育教育基地。鸿山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先祖泰伯至德、谦让和开拓、开发精神是吴文化的精髓,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时代意义。学习泰伯精神,就是学习做人,学习进取。二是依托敬老院资源,开辟尊老德育教育基地。学生通过为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简单劳动等服务,培养青少年尊老意识。三是依托市里文化设施,如电影院、公园等,开辟德育教育基地。学生每月一次电影,从故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参观家乡,接受热爱家乡,力主建设家乡的教育。四是依托学校现代化资源,开辟学校绿色网吧基地。五是依托学校现代化资源,加大投入建立了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利用闭路电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六是依托现代农业资源,开辟德育教育基地。我乡农业资源丰富,虽然这些农业资源没有正式挂牌成为德育教育基地,事实上,学生通过参观访问,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七是依托每周一升旗仪式,开辟德育教育基地。每周一升旗仪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能够精心组织国旗下讲话,开展好学校德育教育。

4、科研探路在教育实际中探索德育教育之路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我们注重了科研探路,在教育实际中探索德育教育之路,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成年人一样日渐突出,及时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班,建立“知心屋”,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校园心理安全,首先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二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三是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四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五是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和保护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和身心健康;六是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适应性训练。

5、充分发挥少先队主阵地作用,形成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新亮点。

少先队工作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是我校又一工作亮点。积极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模式,增强少先队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创造性,提高少先队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实效性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为主的实践路子。

4 一是传统教育系统性与创造性相结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系统地、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如植树护绿、学习雷锋、缅怀先烈、尊师体验、歌颂祖国、队知识宣讲、敬老爱幼等,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在活动中扩充知识,提高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其他教育活动:如: “六一”演艺活动。二是阵地建设规范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少先队大队部倡导队员发挥主体作用,做好日常队务管理工作,搞好阵地建设。每个中队每学期至少向同年级开放一次主题队会活动,并推选一个优秀队活动进行全校观摩。随着少先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好学校广播站、电视台、队报、搞好红领巾小事业成了我校少先队工作的重点。广播站每周三中午准时播出,从审稿到播音,从写广播稿到音乐监制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广播成了少先队员们最青睐的朋友。

6、切实指导青少年双休日和暑寒假休闲生活

学生在双休日和暑寒假的休闲时间是比较多的。从青少年休闲生活的调查来看,他们休闲意识贫乏,休闲方式单

一、落后,甚至是有害休闲。为此,我校觉得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休闲生活的指导,是开创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指导好学生双休日和暑寒假的生活,学校组建有假日雏鹰小队,假日雏鹰小队经常性、自主性地开展活动:小雏鹰们以就近原则五六成群,开展家庭服务、爱绿护绿、捡废、敬老院义务服务、啄木鸟纠错字、小小安全宣传员等活动。学校将假日雏鹰小队活动引导到以愉快而有意义的休息为目的,以优化组建的小队为单位,以家长带领辅导为条件,以家庭与户

5 外活动为形式的假日休闲教育。学校还聘请家长,轮流担任小队活动的辅导员,成为假日活动的后盾。通过双休日和暑寒假的休闲时间的生活指导,使学生远离社会网吧,远离游戏机房,远离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场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我校对德育工作的清醒认识,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并用了现代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貌似抽象、枯燥的德育搞得生动活泼,深入人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德育工作任重道远,我校将按照时代对学校提出的育人要求,不断探索,为培养跨世纪的新一代而努力!

第二篇:坚守德育阵地 打造精品校园

郭河镇明德小学是一所标准化的乡镇中心小学,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以德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特色兴校,发展强校”的办学思路。在德育内容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采用“关爱、理解、互动”等方式,抓住德育关键,突出德育主体,优化德育载体,使学校德育形成“真情德育”、“爱心德育”、“快乐德育”、“实践德育”和“全员德育”的特色。

由于长期坚守德育阵地,打造精品校园,郭河明德学生的道德修养明显提升,文明行为习惯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走进我们的校园,孩子们会主动让路、打招呼;发现地上有纸片,随时会有人弯腰捡起;近1000名师生的大课间活动秩序井然;学习雷锋、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已蔚然成风„„

郭河镇明德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凌华坤等教师被市县评为师德先进个人,学校2001年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2009年被庐江县委授予县级“文明单位”;2011年被授予安徽省示范家长学校、巾帼文明岗;2011年获庐江县少年儿童中华红色经典诵读展示大赛三等奖;2012年学校党支部被中共庐江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学校被庐江县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2014年学校被合肥市教育局授予“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联合村镇为特困学生捐款

组织卫生评比为优胜班级授旗

组织学生在“预防溺水从我做起”横幅上签名

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

丰富多彩的六一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一庆祝会展示师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组织学生到乡镇文化站进行经典阅读

组织留守学生参加合肥工业游活动

教师主动承担学生的护路使者

学生着装整齐参加校会

加强师德教育推动效能提升

学生踊跃参观禁毒图片展

组织经典美文表演朗诵比赛

庐江县关工委领导来校指导慰问

学校军鼓队走进社区表演,传递正能量

我校留守儿童韩舒静获庐江县优秀留守儿童称号

组织“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律知识竞赛

学校请派出所干警进行防溺水警示教育

组织开展假期安全专题家长会

留守儿童之家老师耐心辅导留守学生做手工剪纸

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精心组织开学典礼

和铁路公安联合开展铁路安全进校园活动

值日领导在晨会上进行安全教育

学校每周组织升旗仪式强化思想教育

组织开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演讲比赛

学校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深入人心

千人经典诵读的声音响彻整个校园

组织开展千人经典诵读活动

组织学生在“安全第一珍爱生命”横幅上签名

学校组织开展养成良好习惯研讨会

县领导来校调研指导,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组织师生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辅导学生表演合唱《红星闪闪》获得庐江县合唱比赛一等奖

郭河明德崭新的校园,文化引领彰显特色

郭河明德新教学楼、综合楼顺利落成

安凯“乐暖心声”捐助活动在郭河明德传递爱心

育人氛围浓厚的郭河明德新校园

学生清除校园草坪上的杂草主动认养绿地

学生精心演绎《弟子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篇:主题班会——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阵地

主题班会的正常开展对于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的教育,意义很重要,也很特殊。一堂成功的主题班会,往往可以改变一个现状,扭转一种局面。总的来说,一堂成功的主题班会课,其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觉悟学会做人

从教育意义上讲,主题班会主要是使学生明确、统一和强化对某问题的认识。例如,在思想上,增强判断正确与错误的能力;在道德上,提高对善、恶的识别能力;在审美活动上,提高对美丑的认识能力等。

2.发挥特长发展个性

一般来说主题班会往往要利用学生的特长,有特长的学生也都会利用这个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所以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爱好,并予以安排角色,为同学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3.提高学生 获取信息提高能力

主题班会比其他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时代性,学生在主题班会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自己动脑、动手去琢磨,去思考,锻炼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主题班会无论是准备过程还是实施过程都是锻炼提高学生的过程,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转化作用更大。

4.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来实现的,主题班会课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实施途径,每一次主题班会课的成功召开,都会使班级向它的总体目标跨进一步,所以,也可以说主题班会是班集体发展的基础,同时它能使班风、班纪和班级的人际关系得到强化和巩固,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但是许多班主任在利用班会课的时候往往忽略让学生主题参与的意识,而把每堂班会课都成了训斥式班会。 带着一肚子火,带着不良情绪,把一些问题移植给学生,上来是一通指责、训斥,态度激昂,言辞尖刻,学生像沉默的火山。这种情况只能在学生特别不听话的时候难得用上,次数多了,很多学生可能就会麻木不仁;当然也有些班主任班会课就是上台毫无准备,上台东拉西扯,兴致高时40分钟收不住,没兴致时就改自习。这样的班会课则是起不到什么效果,可以说是班会课的重大误区。在时间,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提倡每学期依照几个主题,多展开几次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课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如果组织得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觉得主题班会的开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如何确定主题班会的主题

在明确了主题班会的作用之后、就要确定一个好的主题来实现班会的目的,怎样确定主题班会的主题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

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以确定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适时地帮助学生澄清是非,提高认识。针对新组建的班级可以开展例如“我的理想是什么”主题班会,

2、 针对个别学生自曝自弃时可以开展“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主题班会,用我们身边和社会上的一些典型事例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使他们认识到“人生不可能都是鲜花、掌声,还会有艰难困苦,还会有煎熬与委屈。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主题 “五四”期间以“弘扬五四精神,刻苦学习”召开主题班会9月10日教师节、9月20是全国公民道德宣传、10月1日国庆节,12月是是全国法制宣传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的很好载体。

3、利用一些典型事例、事件确定主题

二、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

1、“双边”性原则

就是在设计主题班会时,既要体现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种作用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的引导作用,主要是把握班会的主题和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成为主题班会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是学生积极参与班会的设计和实施,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这里,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为此,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善于指导,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给学生,并转化为他们的心理需要,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当主人的能力。

2、教育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结合的原则

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前提,是灵魂,但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如果形式呆板,发掘不深,则无法吸引学生,无法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所以,主题班会要注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教育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相结合,从而使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

要做好充的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开主题班会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1)向同学们说明班会的意义;2)提前大概一周布置任务,让每一位同学都做准备。如:“告别坏习惯”主题班会,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则名人告别坏习惯的故事,要同学思考自己有哪些坏习惯;如何改正坏习惯两个问题;3)确定发言对象。如:辩论式主题班会要选出正反方的辨手;以“学习经验交流”为主题的班会要选出每科成绩拔尖的学生来谈他们的学习经验;4)召开班干部会议。发挥班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班会的程序,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

四、要注意结果的反馈

主题班会结束后,班主任要及时研究反馈信息,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为下次班会提供经验。同时,也要了解班会的作用与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总之,搞好主题班会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动学生,做到寓教于乐。相信在我们各位班主任的辛勤播种浇灌下,一定能让主题班会在德育的百花园里开得更加绚丽夺目,艳丽芬芳!

黄传涛

院东头镇上岩峪小学

第四篇:让班会课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让班会课成为德育工作的施展平台

最近我们学校举办了两堂班会公开课,一堂是郭祥凤老师的班务工作的常规性班会课,通堂课突出一个字“实”。不论是班委的一周总结,还是教师对一周学生成绩进步的肯定,不论是学生对班级综合评价中对自己误评的辩证,还是教师对新的一周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出班级管理者在利用班会课实施德育工作的扎实、踏实、务实之处。另一堂是何芳老师主题班会课《畅谈理想》,由于是初一班,管理者在让学生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发言,一个个农村学生用心描绘了自己的理想,充满上进、充满激情,而班主任最后也和同学一道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用理想激励自己上进。整堂班会课充满了一个字“情”,热情、真情、激情。

同时,我们也在班会课期间在窗外间接了解部分班级的班会课,要么准备不充分,要么通堂对学生批评,更有甚者把班会课改为文化课。

由此,想得很多。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通过班会来实施德育工作,如何在教育工作中真正体现班会课的功能。在此就班会课的建设谈三点意见。

一、把班会课作为德育宣传的平台

德育是树人之要,德育实施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德育的实施从小就开始了,而让学生全面进行德育则是在中学阶段,因为,中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方案》把班会课设入其中,可见班会课是贯彻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班会课的核心是什么呢?核心就是全面实施德育教育。关于德育的内涵我已讲得多了,这里就不再说,单就班会课的组织讲一讲。

班会课建设首先要重整体规划和过程管理。所谓整体规划就是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对学生三年的班会课建设和学生成长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初一做什么,怎么做;初

二、初三也如此,这样能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重过程管理是就方法而言,这不单是班会课的问题,这里包含了对规划的管理。比如,初一上学期重点是养成教育,为此我校在如何设计班会,如何通过班会来强化,如何在班级管理各项工作中体现都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制定工作流程。

一个好的规划至少包括了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德育目标的过程管理,二是学生学习目标的过程管理,三是班级整体发展的过程管理。规划做好了要让学生及家长知道,这样便于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去努力,为此我们加强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是每一次活动都能起到预期的目的,同时,在规划设计中,班会课的宣传平台充分体现了德育内容。

我们现在一些班会课组织是松散的,即使有了规划,但班务工作一多,就把各阶段的重点淡化了。不论是对一周常规工作的总结,还是安排布置本周工作;不论是就某一问题的阐述,还是学生自我教育,结束后,预期的效果总不太好。学生为什么总是怕班主任,主要是怕班主任的批评,而班会课上的批评学生是很难接受的。因此,在班会课组织上,在突出了阶段性、常规性工作外,在组织方面就是要突出班主任与学生间的人格平等的关系,这样,班会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和人格塑造两大功能就展现出来了。

特别是在主题班会的组织上,最能体现班主任和学生的平等人格和民主氛围,也最能体现班会课的德育宣传功能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

如初一年级的主题班会《畅想理想》。一群农村的孩子从不同狭小的天地聚到一起,都还太陌生,各自的兴趣爱好、理想目标是什么?聚到一起读书干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初一年级思想教育的着重点。班主任老师选取了一个话题,就是“理想”。让学生充分准备,在这个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发言,有要努力学习当医生的,有要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当科学家的,有要让家乡孩子都读好书当教师的„„而班主任老师受到感染也畅想自己要努力工作成为优秀教师。在平等气氛中,让学生树立了为理想而努力的思想。这对于来自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是思想的鞭策,也让他们彼此更加了解了,而德育的教育、宣传功能也就得到充分体现了。

任何班级管理工作都是有目的的,简单讲就是要使班风好、学风正、考分高。达到目标的途径又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怎样,把班会课当课来上,在平等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动培养永远不能放松。

二、把班会课作为健康人格启蒙的舞台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都是左邻右舍相互影响比较大,引导并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首先依靠班主任,而班主任如何利用好班会课的形式来组织实施好这一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从众性,对新事物有新奇感想,他们喜好的不确定性使我们在确定这一目标后要利用班级活动和班会课,让他们持之以恒为自己的健康人格培养做努力。比如,平等人格的培养,对问题学生是否有发言的机会,怎样通过同学的评价促使其转变,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如何找准班级中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事物展开讨论,让学生关心、关注集体等等。而这些工作,有必要理论先行,就是我们常讲的灌输。过去在班级管理中一直强调先专治后民主,这个“专治”就是理论灌输和制度管理,后“民主”就是让 学生共同管理班级体,这样,学生就在规范的范围内健康成长了。

因此,把班级建设同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结合起来,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断纠正自己的人格心理,健康成长。

三、把班会课建设同班主任自身素养提高结合起来

学生怕老师,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尤其怕班主任。哪个老师严厉学生就怕哪个老师,这是传统心理造成的,但我们知道,以严厉为标准来评价班级管理的好坏是不科学的。怎么办,就是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如同我们课堂教学一样,讲究启承转合,班会课同样如此。一些教师急,学生一犯错误就整堂班会课都在批评学生;一些老师认为我天天和学生见面,班会课开不开都没有必要,因而把班会课当文化课来上了;一些一堂班会课东一榔头西一棒无规律可言。诸如这类现象在我们的班级中都有,一些出发点是好的,而一些则忽视了班会课的功能。其实,都是自身建设的问题 。

我们当班主任,每接手一个班,在未见到学生前都应对自己有三问:你爱这个班吗?你喜欢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吗?你能使他们都成才吗?在这三个问题中,解决第一问是解决一个态度问题,因为“爱”才全身心投入;而第二问其实是观照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一个整体有好中差的学生,有容易勾通和很难勾通的家庭。一个班主任只有分析学生,观察学生才能真正因材施教。大多数人喜欢优秀生而对问题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看法。其实,真正了解学生后你会发现,作为成长中的孩子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与不足,找准突破口就会让全班同学共同前进。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在说写上下功夫。与学生交流要说,说什么,怎

么说,这些都是我们自身素质建设的大事。其次要会管,管理就如同管学校,有了制度如何执行,制度是死的,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认真分解,逐步推进,不能因为要课堂安静而死管,也不能因为要民主而放任自流。第三要抓关键,班主任首先是科任教师,备课上课、练习布置都有阶段性重点,班级管理同样如此。在自身素质提高上,作为班主任,我们同样主张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三心” ——爱心、耐心和恒心,这是学生心理发展要求的,也是我们把一个班带好的前提。在能让一个班级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上涉及的东西就多了,有班主任的管理能力问题,知识结构问题,敬业爱生问题,对事物洞察问题„„诸多问题。这就得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虚心好学,虚怀若谷。

总的说来,班会课做为德育实施的重要阵地,我们不能松,相反我们要加快,谁放松了班会课建设,谁就很难把班级带好。

第五篇:重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摘 要】2001年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指出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精神。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 关键词 】

德育 课堂 教学 数学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漫漫人生十二载。乐者,弹指之间,终生恩师之美谈;苦者,度日如年,痛斥我们误少年。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需要作好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一、 “身教重于言教”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为人师表,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首先应当是这种人。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需做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学”充分把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就是课堂纪律问题,这其中既有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也和同学在初中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关系。这些都表明了把思想教育延伸到专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德育游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外,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无论是专业知识课堂还是主题班会课堂,我们都要积极探索,将学生思想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让德育在课堂教学中闪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实践方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 1.通过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科学,树立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渗透。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远远早于欧洲;近、现代许多数学家都有杰出贡献,尤其是“陈氏定理”等现代科技成果,无不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有时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反映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应用题。通过习题中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运算结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德育的体验;或以教材内容为题材介绍英模人物。比如讲解一些应用题时,可以通过有关数据,如钢产量、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民年收入的增加等,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再如立体几何中课本以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所成的夹角为例引出了二面角的概念。我根据这一题材讲述了我国研制二弹一星科学家们的一些感人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旦主体将崇高理想和眼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是长久的,其间发挥的潜能更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介绍在家乡的历史上出现的一些有名人物的故事,这样给学生的感受会更亲切,反应会更强烈。例如我在讲解导数时介绍了下面一段史话:

“有着“数学家之乡”美誉的温州,数学人才辈出,温籍数学家已成为中国现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苏步青院士及其弟子谷超豪院士是代表性人物,他们创立并发展了著名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此外,还有一大批在温州土生土长或是祖籍温州的数学家,比较著名的有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祖师的姜立夫。另据不完全统计,在数学方面,温籍教授至少有200人,其中曾担任过著名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达30多人。在同一个城市走出如此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研究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①

教学中我把这些史话讲给学生听,大家都感到很新鲜,为家乡在历史上能出现这些伟大数学家而自豪,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

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或先进人物这些显性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喧宾夺主。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 2.通过数学哲理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

数学中存在着严谨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 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例如,我在讲授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高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成才服务社会而努力奋斗。 再如,在学习函数图像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像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3.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数学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如数学中的“正与负”、“动与静”、“数与形”、“直与曲”,“相等与不等”、“特殊与一般”、“常数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等反映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授业与传道水乳交融地贴合进行,以真情去启迪学生,这样,我们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我们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例如在讲“集合”的概念时,从若干个实例引入,让学生研究哪些对象是正确的,哪些对象是存在的,从而抽象出集合概念;在讲“换元法”时,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方法来源于自然法则,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再如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根据离心率的变化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圆锥曲线,这是一节渗透“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点的好教材。如果仅靠书上的两张图,要使学生理解和相信离心率的变化到一定程度就能引起曲线质的变化确实有些勉强,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当屏幕上显示二次曲线的图像后,让学生参与控制e的变化观察由e<1,e=1,e>1时图形椭圆变为抛物线后再变为双曲线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明了e的“量变”引起了曲线的“质变”,而量变与质变正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性。

德育素材更多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动态,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对培养学生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利用三角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利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从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虽然在纯粹的数学知识中并不带有明显的德育色彩,但从它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形式来看,使人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德育教育功能。由于这些是隐性的,教学时容易被忽视,因此重视教材、习题中唯物辩证思想的揭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隐性德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4.通过数学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 良好品质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 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等。因而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作出……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怯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严格要求书写整洁,有错必改,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之差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鞭策、鼓励学生,去克服、解决一些困难,或者有意设置一些难点让学生去突破,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还可以用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不屈不挠的故事激励学生,用他们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用已经取得的进展鼓舞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在班级中征解,开展竞赛式练习,并及时进行公布表彰。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才会主动积极地不断进取,努力去探索知识的奥妙。

5.通过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数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美的因素,数学美是其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例如,数学结构和谐美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它具有对立性、对称性、对偶性等特征。杨辉三角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又如,数学的奇异美使这个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里常常出现意外的、新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罗巴切夫斯基在几何学的许多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简直是极其荒诞的,然而正是他的大胆想象为几何学的新发展打下了基础。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诸多方面的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如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互为反函数的图像、对称轮换多项式、三角函数中的对偶式……其中呈现出的数学美让人心旷神怡。因此教学时要极时抓住时机针对性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也能学会对数学美的鉴赏。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审美赏美过程,主体在其中也得到了愉悦,完善了品德。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家庞如莱说:“能够做数学发现的,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因而,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和挖掘数学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动力,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以上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开放的德育并非是单纯的说理教育,而是把理性的传授和指导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学习、形式活泼的道德践履结合起来的德育,是完整的德育。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有广阔无限的领域,形式多样,方法多异。我们要主动去琢磨、去思考、去挖掘,把教材、学生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实践,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 [2]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作用[A].数学教学通讯[J].2004-7. [4]郑毓信.审思数学课程改革[A].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2004-(

1、2).

[5]《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http://news.sohu.com/20040929/n222287127.shtml [6]《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现代教学思想的内容、方法、途径》 http://ww.asedn.com.cn [7]中国教育先锋网. 注:①引自《温州晚报》

上一篇:党在我们心中范文下一篇:读自控力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