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课程标准

2022-08-25

第一篇:森林生态学课程标准

森林生态学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森林生态学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森林生态学大纲

本课程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基本规律;非生物因子

如光、水、温、土等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森林种群及森林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变化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森林的地理分布等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和综合实习两个环节

本课程是林学、森林保护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农林院校课程中自成体系

需要具备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环境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 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综合性强 在教学中应重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学生综合理论分析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章 生态系统的概念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本章要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

本章要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储存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产率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第一节: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 第二节: 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化学循环 第三节: 主要化学元素的循环

第四节: 森林经营对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本章要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森林经营对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森林生态系统地力维持的生态学基础和必要的人为干预措施

第四章 太阳辐射 第一节: 光照的时空变化规律

第二节: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其植物的生态适应 第三节:树种的耐荫性

第四节: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的理论基础和途径

本章要点:树种的耐荫性及其影响因素;森林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的理论基础和途径;光因子在林业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 温度因子

第一节: 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第二节: 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 第三节: 温度的空间变化与树种分布 第四节: 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对树木的影响 第五节: 温度的非节律性变化对树木的影响

本章要点:温度的空间变化与树种分布;气候相似性原则在树木引种中的应用;温度因子在林业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 水分因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节: 水分的生态意义

第二节: 水分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对森林植物的影响 第三节: 森林对水分的影响

本章要点:树木对水分的需要和适应;森林对降水及其分配的影响 森林在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中作用

第七章 土壤因子

第一节: 土壤的理化性质对森林植物的影响 第二节:森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本章要点:森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森林土壤的肥力及其维持; 不同特征的地形地貌下影响森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主导因子

第八章 大气因子

第一节: 风与森林植物的关系

第二节: 全球大气问题与森林的关系(温室效应、酸雨、大气污染等)

本章要点:大气及其存在问题与森林的关系

第九章 火因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节: 林火的类型

第二节: 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节: 森林防火的生物措施

本章要点: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防火的生物措施 第十章 森林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及其调节 第三节: 种群的生态对策

第四节: 种群生态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

本章要点:种群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及其林分种群调节;种群的生态对策

第十一章 森林群落

第一节: 森林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二节: 森林与非森林群落的交错区 第三节: 森林群落中的种群关系 第四节: 竞争排斥原理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本章要点:森林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森林群落中的种群关系;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十二章 生态演替

第一节: 森林群落的发生和发育过程 第二节: 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和类型 第三节: 森林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第四节: 群落演替的的顶极学说

本章要点:森林群落的发生和发育;森林群落的演替原因和类型;长江中下游常绿阔叶林演替;演替原理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 第一节: 森林群落分类目的 第二节: 群落分类的途径和原则 第三节: 生态学的林型学 第四节: 中国森林立地分类 第五节: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本章要点:生态学的林型学分类体系;植被分类的途径,中国植被分类的系统;中国森林立地分类

第十四章 全球森林地理分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时:4学时

第一节: 森林分布的三相地带性规律 第二节: 世界主要森林类型的地理分布

第三节: 中国主要地带性森林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

本章要点:森林分布的三相地带性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中国主要地带性森林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李景文主编.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生态学》.1994 (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1)李景文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生态学》.1981(第一版)

(2) 叶镜中主编.《森林生态学》.南京: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 1984(第一版)

(4)贺庆棠主编.《森林环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第一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为该专业的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用系统的观点和思维认识森林的形成、发展、演变、分布、林木的生长发育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地位与作用机制

学习森林生态学需要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课程为基础

同时森林生态学又是专业课程(如森林经理学、营林学、森林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 因此

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和分布 从总体看

其重点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基本规律)、自然环境和生物环境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非生物因子

如光、水、温、土等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森林种群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演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原因、类型和森林的恢复机制)

本课程的难点主要是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机制和途径、森林种群的增长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二篇: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青城山景区

川农林园院水保05.1赵万君XX1648

1.自然环境特征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15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5.2℃,最热月极端温度34.2℃,最冷月极端温度一7.1℃;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225.1mm;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2.植被概况

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根据青城山样地调查资料、野外路线踏勘记录的植物种类及《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中所记载的青城山植物,初步估计植物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其中裸子植物7种6计青城山约有维管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

青城山森林植被可以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但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况不良。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据此可以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3.青城山森林植被种间联结的特点

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达到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可以预测,随着植被的发展,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对生境有相同或相似反应的物种之间,可以利用群落中的共同资源而形成极显著的正联结,或者一个种依赖另一个种而生存,也呈现出正联结性;与此相反,两个对生境有不同反应的物种,便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形成显著的负联结。另外,如果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形成种间显著的负联结。

4.结论

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各种测度指标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各森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常绿阔叶林大于暖性针叶林。植被类型相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植被类型不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因此,物种多样性能反映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等的差异。除环境因子影响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外,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对物种多样性的大。因此,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植被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众多,种子植物属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在这里相互交触,充分显示了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

第三篇: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1.自然环境特征2.植被概况

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青城山森林植被可以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但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况不良。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据此可以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3.青城山森林植被种间联结的特点

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达到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可以预测,随着植被的发展,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对生境有相同或相似反应的物种之间,可以利用群落中的共同资源而形成极显著的正联结,或者一个种依赖另一个种而生存,也呈现出正联结性;与此相反,两个对生境有不同反应的物种,便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形成显著的负联结。另外,如果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形成种间显著的负联结。

4.

结论

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各种测度指标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各森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常绿阔叶林大于暖性针叶林。植被类型相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植被类型不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因此,物种多样性能反映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等的差异。除环境因子影响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外,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对物种多样性的大。因此,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植被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众多,种子植物属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在这里相互交触,充分显示了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

第四篇: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 森林生态学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森林生态学 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

学时:40 ;学分:3 ;实验课时:8;实践教学:一周。 适用对象:生态学、林学本科。

先修课程: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

本课程是林学、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林学和生态学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森林群落的静态与动态特征、林木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森林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等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态学原理来全面地、综合地认识、分析和解决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课程牵涉到多门基础课的内容,应安排在植物学、树木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数理统计学、测树学之后进行。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和能量和能量流动规律;森林群落演替的概念、分类及机制;森林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增长模型。

难点:森林群落演替顶级学说、森林群落的分类方法和流派,林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这些学科是学习森林生态学的基础;另外,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学是学习生态学必须掌握的数学工具,一些重要的生态学模型的建立及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的掌握都离不开这两门学科。同时,森林生态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他是造林学、森林经理学等学科的基础。

四、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 生态系统(2学时)

基本要求: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基本特征。 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难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

第二节 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征

第二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学时)

基本要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动态和储存,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

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生物量、生产力等概念,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规律。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储存 第三节 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学时)

基本要求:物质循环的三种基本形态,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主要元素的循环过程及人类活动对其循环过程的影响。

重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 难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 第一节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二节 主要元素的循环过程

第三节 森林经营对生物地球化学的影响

第四章 生态因子概述(2学时)

基本要求: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环境及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其分类。 重点: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 难点: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 第一节 生态因子的概念 第二节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第五章 太阳辐射(2学时)

基本要求:太阳辐射及其时空变化,太阳辐射的生态效应,森林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重点:太阳辐射的生态效应,耐阴性及光周期等概念。 难点:耐阴性的概念。

第一节 太阳辐射特性及时空变化 第二节 太阳辐射的生态效应

第六章 温度因子(1学时)

基本要求:温度因子及其时空变化,温度因子的生态效应,森林对温度因子的影响。

重点:温度因子的生态效应,物候、温周期等概念。 难点:温度因子的生态效应。 第一节 温度的时空变化 第二节 温度的生态效应

第七章 水分因子(2学时)

基本要求:植物对不同水分环境条件的适应类型及其适应特征,森林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重点:植物对水分环境的适应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平衡方程。 难点:植物对水分环境的适应特征,森林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环境的适应 第二节 森林的水分平衡 第三节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第八章 土壤因子(2学时)

基本要求: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生态作用,森林对土壤的影响。 重点:土壤的生态意义。

难点:土壤的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第一节 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林木的生长 第二节 土壤的化学性质与林木的生长

第九章 风因子(1学时) 基本要求:风的时空变化,风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森林对风的影响。 重点:风对森林植物的生态意义。 难点:植物对风的影响。 第一节 风对植物的影响 第二节 植物对风的影响

第十章 火因子(2学时)

基本要求:火因子的生态作用,火灾的类型,火因子对林业生产的影响以及调节控制方法

重点:火因子的生态作用。

难点:植物对火的适应及林火的评价。 第一节 林火的类型和发生条件 第二节 林火的生态作用

第十一章 种群生态学(6学时)

基本要求: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增长模型,生态对策,种群调节。 重点:种群的概念,生态对策的概念分类及其特征,种群增长模型。 难点:种群增长模型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

第三节 种群的生态对策

第四节 种群生态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森林群落(6学时)

基本要求:森林群落的结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种间竞争,竞争排斥理论,物种多样性的概念的理论。

重点: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群落的结构,群落中物种的种间关系。 难点:生态位的概念及其应用,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二节 群落中物种的种间关系 第三节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第十三章 群落的演替(4学时)

基本要求:群落演替的概念、分类、演替的原因,演替顶极学说, 森林群落的发生过程,发生途径,生态系统功能在演替中的变化。

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其分类,群落演替的原因,演替顶极学说。 难点:群落演替顶级学说及其使用范围。 第一节 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群落演替的原因 第三节 群落演替顶级学说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变化 第五节 群落演替的实例

第十四章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2学时)

基本要求:植被分类的途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及命名法,立地分类和生态系统分类。

重点: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及命名法。 难点: 植被分类途径。 第一节 植被分类途径 第二节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第三节 立地分类和生态系统分类

第十五章 全球森林地理分布(2学时)

基本要求:森林分布规律,世界森林类型及特点,我国植被分区。

重点:森林分布规律,三向地带性。 难点:森林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第一节 森林的分布规律

第二节 中国地理分布及世界地理分布

《森林生态学》实验课内容:(8学时) 实验1 叶量的垂直分布和相对照度的关系 实验2 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实验3 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测定

实验4 多样性指数计算(Biodiversity Index)

《森林生态学》实习内容(一周)

一、植物群落稳定性的观察研究

二、森林植物群落的观察研究

三、森林类型线路调查

四、森林调查和测定的基本方法

第五篇:森林生态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1.森林环境:是指森林生活空间和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2.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影子的综合。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4.物候期:又叫物候相,是指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植物从形态上所显示的各种变

化现象。

5.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的冠下更新和生存

的能力

6.光周期现象:是指动物和植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7.生长期:1年中树木从树液流动开始,到落叶为止的日数称为生长期。

8.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和变化个季节变化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8,.温室效应:指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而引起地面升温的现象。

9.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烟尘微粒、SO

2、CO、CO

2、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排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后,破坏了大气原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平衡体系,使生物受害的现象。

10.种群: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的,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

两种个体的总和。

11.生理死亡率:又叫最小死亡率,是指在最适条件下个体因衰老而死亡,即每

个个体都能活到改种群的胜利寿命,因而使种群死亡率降到最低。

12.生态死亡率: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死亡率,可能有少数个体能活到生理寿

命,最后死于衰老,但大部分个体将因饥饿、疾病、竞争、被寄生、恶劣的气候条件或意外事故等原因而死。

13.生命表:把观测到的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的存活数和死亡数编制成表。

14.种群调节:当种群量偏离平衡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有一种使种群返回平衡水

平的作用,叫做种群调节。

15.种群的自然希疏:同龄纯林中,郁闭的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木株数不断减

少的现象。

16.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而朝不同方向进化获得的生存对策称生态对策。

17.它感作用:也叫异株克生,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

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8.种内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

19.寄生: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

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20.全寄生:完全从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和水分而生存的寄生植物。

21.半寄生:只从寄主体内吸收水分、蛋白质,其他靠自己合成而生存的寄主植物。

22.偏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间共生,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

2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两这相互有利,甚至达到彼此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24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间彼此影响、相

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

25.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26.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称为建群种。

27.亚优势种:是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1

28.伴生种:为群落中常见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

面不起主要作用。

29.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内各种植物的越冬

方式。

30.植物的生活型谱:将各个群落内的各种生活型植物所占的数量百分率统计,即为群落的

生活型谱。

31.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32.原生裸地:指以前从来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

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

33.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34.次生裸地:指植物现已被消灭,但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种的植物繁殖体。

35.气候顶级群落:一个气候区中植物群落演替朝着一个共同的终点,其终点的植物群落是

该气候作用下的最中生型的稳定群落。

36.食物链:生态系统的充分间以食物营养关系所形成的连锁结构,称为食物链。

37.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38.能量流动:以绿色植物固定,转换太阳能为基础沿食物链进行着定向的能量转换、移动,

最后一热能的形式释放的过程。

39.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

态过程的总和。

40.遗传多样性:又叫基因多样性,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不同种群间或同一种群不

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

41.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

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42.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耍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

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

43.森林演替:指在一定地段上,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生态系统都随时间不停的发生变化,

随时间推移优势种发生明显改变引起整个森林组成的变化过程。

二、选择题

1.植物对有毒气体的抗性().

A 白天高于夜间B 白天与夜间一样C 夜间高于白天

2.在理想条件下,亚热带山体的基带植被是().

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3. 植物的物种特性可分为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以下所列植物的()特性属于生态学特性;

A形态特性B 解剖特性 C 耐荫性D生长发育特性

4.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通过()并融解在细胞液中,并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对植物产生毒害.

A根系进入植物体B 气孔进入叶片C 表皮吸收D 叶片吸收

5能量来源完全来自于周围的无机环境的生物属于().

A 自养生物B 异养生物C 腐生物D 分解者

6. 苔藓依附在水杉枝干表面上生长的现象属于(C)。

A化感作用B 寄生关系C 偏利共生D 互利共生

7. 马尾松,落叶松杨树泡桐是(D)

A 耐荫树种B 中性树种C 日中性树种D 喜光树种

8.我国一般年降水量在()mm以上的地区分布着茂密的森林.

A100B 200C 300D400

9.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以草食动物开始的食物链是(A ).

A 捕食食物链(草牧食物链)B 腐生食物链式C 寄生食物链D 分解

食物链

10.森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基本层次有:

A,5B,4C3D,2

三、判断题

1.能量可以从生态系统中上一营养级完全的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也可以由下一个营养级流动到上一个营养级.()

2 植物的物候期只受纬度的影响,而不受经度和海拔的影响.()

3.人工林因为是人为设计的群落,所以不会发生竞争排斥现象.()

4 .K-对策种个体大,寿命长具有较为完善的后代保护机制,所以适于在占领新的生境.()

5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组成成分和生境的不断更替().

6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所以植物都要在较强光照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

四、填空题

1. .<中国植被>一书,将我国植被分为: _寒温带针叶林区_; _温带针阔混叶混交林带区_; 暖温带阔叶林带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热带雨林,季雨林带区;温带草原植被区; 温带荒漠植被区 ;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8个区.

2.森林的生态因子据其性质可分 气候因子 ; 土壤因子 ; 地形因子 ; 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5大类.

3.脑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将植物分为 高位芽植物 ; 地上芽植物 ; 地面芽植物 ; 隐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 五大类群.

4植物群落的旱生演替过程可分为 地衣植物群落阶段 ;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草本

植物群落阶段 ;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4个阶段.

5. 在北半球北坡为阴坡 ,南坡为半阳坡 ,东坡为 半阴坡 ,西坡为 阳坡 。 6植物群落的水生演替过程可分为沉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 苇塘植物群落;苔草草甸阶段;疏林阶段; 中生演替6个阶段.

7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种群密度; ②种群的空间结构; ③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④种群的出生于死亡率;⑤生命表.

8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作用进一步划分为非生物环境;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四类.

9.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抗性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因素的影响.

10森林生态系统与地球其它生态系统相比较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优势。

1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12森林发育过程可分为发育初期(群落形成期);发育盛期(群落发育稳定区);发育末期(群落衰老期) 3个时期.

五、问答题

1.. 什么是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优势?

2. 森林群落的发育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主要特征?

答: 森林群落的发育包括3个阶段:

1. 发育初期(群落形成期)

其主要特征是:种类充分不稳定,每种植物个体数量变化较大,群落的结构尚未定型。

2. 发育盛期(群落发展稳定期)

其主要特征是:分布均匀和具有一致性,群落结构已定型。

3. 发育末期(群落发展衰老期)

其主要特征是:建群种生长势逐渐减弱,缺乏更新能力,一批新的植物入侵和定居,并旺盛生长。

3怎样正确理解“生态因子间的不可代替性和互补性”特征,举列说明

答:植物的生存条件,即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类等因子,对植物的作

用虽不是等价的,但同等重要而且不可缺少,若缺少任一生态因子,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且任一因子不能由另一种因子取代。如植物的矿质营养要素N、P、K、B的功能等。但在一定条件下,某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另一因子增加剂量得到调剂,仍会获得相似的生态效益。如夏季田间高温可通过灌溉得到缓缓。

4 森林为什么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自然条件下,水总是流向低洼地。在流动过程中,所经之地,若无森林植被的保护,雨水对地面的冲击是100%,势必会造成水土流失。

在下雨时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和土壤空隙渗透会减少降雨量的50%~80%;林冠承接降雨量的15%~40%,所以地表径流就只有0%~4%,就不会带走泥沙等,造成水土流失。所以说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 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答: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如下:消失的原因是:

(1)、直接价值1.栖息地的改变、丧失和破碎后

1、消耗性使用价值2.生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2、生产使用价值3.环境污染

(2)、间接价值4.农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3)、美学、旅游、教研和伦理价值5.外来物种的入侵

6.全球变暖

7.工业化的农业和林业

6森林群落中以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数量可分哪些成员类型?

六论述题

1阐明森林对降水的重新分配过程及生态意义

2比较阐明阴坡和阳坡生境和植被的差异.3分析阐明森林对大气的净化作用。

答:森林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如下:

1.吸收有毒气体

在森林呼吸和光合代谢生理过程中,有毒气体被吸收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或富集于植物体内,从而降低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浓度。如柳杉每年每公顷吸收SO2 720kg。

2.滞尘作用

植物群落通过减风增湿使气流携带粉尘的能力减弱。

3.杀菌作用

森林的滞尘作用,减少了细菌的载体,使细菌不能在空气中单独存在和传播;森林分泌植物杀菌素,可杀死周围的细菌。

4.吸收CO2放出O2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对恢复和保持大气中CO2和O2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不完全统计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生产720kgO2,吸收约1t的CO2。

5.减弱噪音

树叶、枝条和树干分散噪音,林地对噪音进行强有力的吸收。

6.吸收放射性物质

7.增加空气负离子

上一篇:诗朗诵梦开始的地方下一篇:设计院经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