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2022-09-10

1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概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由森林及其周围环境和附属物构成的,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干扰后保持原有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一般包括抵抗力 (Resistance) 、恢复力 (Resilience) 、持久性 (Persistence) 和变异性 (Variability) 等4个方面的内涵。森林生态系统要实现它的功能就必须保持好良好的稳定性,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际上也是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分为天然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 不同生态系统, 稳定性评价方式也不同。

2.1 天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据文献统计显示, 对森林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主要集中在天然林。对于稳定性的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都是以具体的研究对象为标准来确定的。即使是同一个学者在研究对象不同的情况下, 使用的稳定性测度方法也不相同。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测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M Godron法, 该方法起源于法国, 是法国的生态学工作者在工业生产中发现的, 将其引入植物生态学研究。它的计算方法是对研究的植物群落中的所有植物种类的数量与频度进行计算。M Godron法只能显示出群落的稳定状况, 不能很好的反应群落的发展情况。

演替比较结合法, 该方法的创造者是郑元润, 他利用阳含熙的转移概率公式, 也就是Pij=种i林冠下种j断面积之和/种i林冠下全部断面积之和, 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反应群落的发展情况。

此外, 彭少麟[1]以植物群落的年龄结构为标准对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岳天祥、马世骏[2]在生态系统研究中应用热力学稳定理论, 为研究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赵勇、李树人[3]等在主成分分析理论、模糊聚类理论和逐步回归理论等多元方法的基础上, 研究了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郑元润[4]以生命表和生殖生态学为基础, 利用种群生态学的反馈调节原理, 对沙地云杉种群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见, 稳定性研究的方法会以研究的对象的某特征为依据来进行, 如对种类成分的稳定性研究、对种群密度的稳定性研究等。

2.2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人工林起源于中欧, 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工林面积逐渐增加。到1998年, 世界人工林面积大约为1.35亿hm2。我国的森林资源在新中国成立时, 森林覆盖率只有8.9%, 是一个少林国家, 在中国政府的号召下, 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 现在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上升到16.55%, 人工林的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因此, 人工林的稳定性问题也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对于人工林稳定性的研究, 较早的有马兴洲[5]以刺槐的保存率、林相不齐和干梢率为指标对人工林的稳定性进行衡量。尤文忠[6]等以樟子松等为指标, 对人工固沙林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对人工林的稳定性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将人工林的稳定性标准归结为以下6个方面, 分别是:人工林的成活率、人工林的正常生长状况、人工轮的寿命长短、人工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人工林林分结构的合理性和人工林林分生产力的大小。王豁然[7]在阐述外来人工林的稳定性的过程中, 阐明对人工林林分稳定性产生影响了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分别是:遗传材料、栽培措施和立地环境。盛炜彤[8]从其他的角度对人工林的不稳定性表现进行了探讨, 认为其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分别是:对异常气候的抵抗能力变弱;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变弱;容易发生地力衰退现象。

冯耀宗[9]利用40余年对热带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尤其是对热带的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认为, 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综合特性, 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3种, 分别是人工生态系统的运动效率、人工生态系统的抗性和生物要素与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3 结语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一直在向大自然索取, 对森林的砍伐就没有停止过。实际上对森林的合理采伐并不影响森林的正常生长。但千百年来, 掠夺式的砍伐, 使世界上的森林越来越少。目前, 地球上每1 min就有20 hm2的森林被砍伐, 1950-1985年, 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就减少了1/2。人类将森林作为索取对象, 使森林受到极大的破坏, 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恶化。因此, 正确认识森林的作用, 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 具有重要作用, 这就需要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目前, 我国的人均绿化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灾难, 全球沙漠化的面积正在越来越大。而森林能够防风固沙, 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植树造林。1978年开始, 我国“三北”防护林, 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 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由此可见, 维持森林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 保持其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就必须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进行监测以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摘要:森林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 生物多样性丰富, 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作用。因此, 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稳定性评价

参考文献

[1] 彭少麟.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与我国发展战略[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

[2] 岳天祥, 马世骏.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J].生态学报, 1991 (12) .

[3] 赵勇, 李树人, 阎志平.城市绿地的滞尘效应及评价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6) .

[4] 郑元润, 徐文铎, 齐淑艳.沙地云杉种群性状变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5] 马兴洲.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稳定性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86 (4) .

[6] 尤文忠, 刘明国, 曾德慧, 等.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00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

[7] 王豁然.关于发展人工林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探讨[J].林业科学, 2000 (5) .

[8] 盛炜彤.人工林的生物学稳定性与可持续经营[J].世界林业研究, 2001 (12) .

[9] 冯耀宗.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及其指标[J].生态学杂志, 2002 (2) .

上一篇:高职院校贫困生人际困扰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下一篇: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经济管理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