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的C语言教学

2022-11-29

1 高职高专C语言教学现状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C语言以其功能丰富、使用灵活、目标程序效率高, 可移植性好, 能对硬件直接操作等优点愈来愈受到程序设计者的青睐。《C语言程序设计》也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广泛开展的计算机类专业的编程基础课。工作几年来, 笔者一直在高职高专院校从事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曾教授过的程序设计课程有C语言、C++、Java语言等。笔者经调查统计得出一般院校C语言课程是放在第二学期作为学生进入大学阶段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来开设。但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学习自主性较差, 很多编程语言里采用和数学相关的题目举例理解不了, 且英文水平较差, 一看到稍长的程序代码就产生退却心理, 另外也是由于C语言的诸多优点如:数据类型较多、运算符丰富、语法结构较灵活等, 使它成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 因此对如何教好此门课程, 也成为笔者几年来努力探究的目标。笔者以自身几年的教学心得, 结合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 就该课程教学全过程提出若干修改意见供大家探讨。

2 高职高专C语言教学方法

2.1 教材的合理选择

传统的C语言教学都是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从概念入手先学习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语句、函数、数组、指针等一般的定义和规定的格式, 然后再通过实例, 应用其格式进行程序设计。按照这样的内容安排, 加上实践环节, 想把C语言讲透, 至少得150课时以上, 而在高职院校一般的也就80~100课时, 其中实践课时占了绝大部分。而且按照这样的教材内容, 大量的语法结构生涩难以理解, 使学生望而生畏, 学习效果差, 因此合理的选择教材很重要。笔者认为, 一本好的教材应以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 故应选取一种采用项目驱动法的教材, 整本书围绕了一个项目展开, 根据C语言的知识体系将整个项目分割成一个个的模块, 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 来逐步掌握C语言编程技巧。

2.2 良好的引导入门

笔者发现, 学生初期都会对一门新的课程充满了幻想和浓厚的兴趣, 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 学生渐渐发现这门课程很枯燥, 老师讲的内容空洞无趣, 慢慢地他们就失去了兴趣, 因此, 初期的引导非常重要。在引导入门阶段, 首先应说明C语言这门技术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 可以通过UNIX操作系统的研发及C语言标准的设定来做介绍, 并说明C语言经久不衰的原因及其在以后相关专业课程中重大的意义。另外, 还要切实消除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和程序设计的神秘感,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学生们所熟悉的某些软件或者工具就是通过C语言开发的, 比如用C语言做出的贪吃蛇小游戏、象棋游戏等, 从而缩短C语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后就是要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期望目标, 学完这门课后, 希望学生能够开发一个大型软件是不切实际的。笔者对学生的期望是通过学习, 能够读懂一些简单注释的程序, 并具有编写500行左右程序的能力。

2.3 课程的课堂实施---教与学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学互动为教学的本质。教与学的互动不仅仅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 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来完成那么简单。比如说:在运行C程序时, 将理论课与TC实际开发环境相结合, 在教学中可随时进入“Turbo C2.0集成开发环境”演示, 使学生对程序执行的过程、结果及程序中的错误有深刻的理解。更加深刻的体会运行一个程序我们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通过哪些命令来实现等。教与学的互动还可以体现在让学生也参加到老师的工作中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参与实验报告和作业的批改、上机辅导、出考题和参加课题研究等。把容易出问题的一些实验报告和作业让学生之间互换批改, 上交后教师再抽查。实践证明, 这种形式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也起到了改错练习的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4 实践环节的加强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验教学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和算法的理解, 提高他们的程序设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实践环节可以分成入门阶段、基础知识训练阶段, 能力提高阶段和小项目开发阶段。在入门阶段学生需要掌握C语言环境的配置, 能够熟练完整的调试出一个简短的程序。基础知识训练阶段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实验内容, 让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练习C的基本语法。在能力提高阶段笔者尝试让学生来读一些小程序, 比如一个用C编写的超市收银系统, 学生可先阅读分析程序, 然后尝试自己修改并运行, 思考结果有何不同。在课程学习的后期可以安排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 分组开发一些小的项目。另外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大型程序, 使他们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 然后再设置一些综合的题目供他们分组研究设计。这样既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2.5 灵活的考试形式

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所以应该改变以往考核成绩只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两部分组成的惯例, 加入上机实践的部分。考核由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期末上机调试组成, 占分比例分别为30%+50%+20%。以此提高同学们对上机的重视, 加强他们灵活应用的能力。这样地变化考试形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

3 结语

在职业教育型学校的C语言教学中, 我们在讲授时应多从初学者的角度去考虑, 让学生能更顺利地理解所学内容, 并能灵活使用所学知识点, 加强程序设计的思想, 培养程序设计的能力, 为学好后续的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C语言教学中的改进方案, 笔者就粗浅地提出以上几点, 希望能对相关课程的教师有所帮助。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 结合作者在教学中的实际体会, 本文从C语言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 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上机实践等方面结合作者的体会, 提出了改进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高职高专院校

参考文献

[1]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9) .

[2] 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三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7.

[2] 石光华.基于案例驱动的高职C语言结构化编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 2006 (5) .

上一篇:当前基层国土资源信访形势及其对策下一篇:急诊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