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

2022-09-12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而对人才产生迫切需求的产物, 是孕育具有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为了配合高等院校能更好、更出色地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尤其是班级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的职业教育, 则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高效务实地开展所带班级的工作。

班级是高职院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的基本单位, 因此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级管理千头万绪, 管无定法。目前, 在高职院校担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人员是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每位辅导员、班主任老师都会从所带班级以及所管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 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而如何让所带班级的学生既能无忧无虑地享受大学的自由而又不失约束地学习、生活仍是我们每位从事班级管理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班级管理者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此, 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特定学生群体做深入的分析、研究, 不断探求适合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方式及方法。

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1 理论功底不扎实

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 背负着家人、朋友和自己的希望, 挤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 虽然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想。但却因理论功底不扎实与其曾经为之努力过、拼搏过、奋斗过、竞争过的理想大学失之交臂。仍有一部分五年一贯制的学生, 在高中学习时就知道未来将自行转入定点学院就读, 因此缺乏升学压力, 没有时间观念, 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及球场, 所谓学得好的学生也只局限于学习成绩等表面功夫, 而真正的知识积累却很薄弱。

1.2 生理与心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虽然升了大学, 但是心态尚处于中学阶段。同学之间除了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新的人际关系之外, 缺乏了学习模式的改变, 几乎每个学生都将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套路照搬到大学生活中来。自我适应和调节能力与实际年龄不符, 这在90后的高职学生中表现更为明显。

1.3 对思想工作的高免疫性

由于学生来源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说教能倒背如流,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使得这些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甚至有学生会用敌对的态度来对抗老师和家长的好心归劝。同时, 学生极力反感学校对他们的制度管理。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死板僵化, 缺乏人性, 从来不曾从自身找原因, 常常抱怨学校的管理过严, 缺乏弹性。

1.4 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虽然高职学生中不乏有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地为班级服务的好学生,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当代高职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市场经济思潮的冲击。利益机制的驱动, 物质文化高消费的诱惑, 社会分配的不公, 就业机制的转轨。所有的种种都使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中有一部分同学则表现为遇事斤斤计较, 分毫必争, 有着较强的名利性和功利性, 一切均以“金钱至上论”、“荣誉至上论”来衡量。

1.5 学习缺乏动力与自觉性

大多数高职学生所就读的都是与其家人所从事的工种相同或相近的专业, 家庭条件优越。进入大学前, 不少家长就为子女安排好了未来的工作, 有的甚至就是家族企业的接班人。“读书无用论”和“关系至上论”在学生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在生活中, 学生们对学院、系部、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过分地强调自我。在日常学习中, 高职学生常常无故迟到、旷课, 上课不专心听讲, 睡觉、聊天、玩手机等现象可谓是比比皆是。

2 高职院校学生的班级管理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本着探索、务实、求新的精神, 关注人性, 关注人心, 更好地了解学生, 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艺术和素养, 在有统一目标和共同价值规范的前提下,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 切实担当起政治领路员、日常管理员、学习辅导员、心理咨询员、就业指导员的角色, 以身作则, 大胆管理, 使班级工作井然有序, 班级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2.1 尊重学生, 从内心深处真诚地爱护学生

当前的高职学生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 往往比较任性、自以为是,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 家长宠爱有加。因此, 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 以热忱之心去对待学生, 以赤诚之情去管理学生,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 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把我们作为兄长来看待, 最终达到让其信其道, 在点点滴滴中教给他们做人的真谛。

2.2 思想工作为辅, 制度为主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 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环境, 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要有一套科学完整的规章制度, 让学生自行运作, 自行监督, 健康地成长。班级管理必须坚持制度第一的原则, 必须坚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对于屡教不改和屡教屡犯的学生, 要坚决给予批评和处分, 必要时要及时与其家长联系。

2.3 班级制度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积极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 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创造民主的班级氛围, 给学生乐学的空间, 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的空间,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为个性张扬创造机会。

2.4 抓好班级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联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师不可能和学生时刻处在一起, 因此学生干部可谓是班级同学情况的第一知情人。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应不仅能很好的做到传达上级通知, 做好学生工作, 更是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重要渠道和信息来源。班级能否稳定并不是靠老师“发号施令”所能达到的, 实际的工作需要和班级学生朝夕相处的学生干部代为完成。在班干部的使用上, 要让班干部各尽其职, 大胆地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班级。然而“放手”并不等于“放任”。班干部并不是学生中的贵族, 他们没有所谓的特权, 应更为严格地进行管理, 不断强化其服务意识与协作精神, 更好地塑造自我。要创建起以学生广泛参与为基础的班干部动态工作机制, 培养学生的岗位竞争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

2006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 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 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 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一年级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 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三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 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目前, 不少高校不断传来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 丧失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悲剧的消息。可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越来越引起我们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沟通过程。它应以平等为前提, 首先让学生接纳自己, 然后欣赏自己, 进而让学生达到开发自我, 迈向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最终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慰藉、启发、教育和帮助, 消除心理障碍, 实现身心健康。在班级管理中对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总之,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 应根据所带班级的特点, 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 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 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形成管住—理顺—不管自理的管理模式, 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寻找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规律和技巧, 将管理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将学生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个性和班级的和谐发展。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已为我国输送了大量高素质、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在当前新形势下,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者, 能否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合理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班级管理,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张鏐, 李红梅.更新观念.创新班级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5) .

[2] 彭乃韶.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素质及思想教育[J].职业技术, 2006 (14) .

[3] 李国龙.班主任, 学生的心灵牧者——今天我们如何做职校班主任[J].江苏教育, 2009 (27) .

[4] 田海燕.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7) .

[5] 陈武.新时期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

上一篇:《科技资讯》杂志社学术论文征集启事下一篇:浅谈IPVPN客户端故障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