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总体评价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市政协总体评价范文

总体评价

学生综合评价及教学计划

1总体评价:

学生性格外向,对于知识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思维敏捷,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强,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对知识的系统性缺乏统一把握,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固,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无益于学生自信心的激发。发散思维较强强,有助于现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但是集中思维有些欠缺,对问题缺乏集中、整体理解,需要加强对集中思维的训练。于此,首先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集中阅读,理解分析文章上多花精力,组织语言,编写答案花的时间就少了,而且保证正答率),书写习惯其中渗透对于基础知识如字词、句式等的讲解,对于作文加强素材积累,训练基本构思方法,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使文章通顺流畅。

开学后,学生升入初中,初中知识难度明显高于初中,所以在暑期,做好初中衔接工作,缩短在重点班的适应时间,同时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集中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所以,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集中学习初中语文的基本内容。具体分解成基础知识部分、积累运用部分、阅读部分和作 文部分。

一、 基础知识部分,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做知识的系统化处理。字音字形、成语俗语运用、

语句连贯、病句训练。这部分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把握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理清语段的主要意思;学会判断句子病因并掌握病句基本类型的修改方法。

二、积累运用部分,主要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的学习,这部分具有时代气息,综合性最强,

设计范围最广,难度较大,学生在这上面花时间很多,效果不够理想。分解为概括信息、活动设计、提看法建议、广告语或标语的拟写。

这部分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依据设置的情境和提供的资料,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简单方案的设计;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

1、散文阅读主要包括叙事抒情、写人记事、小小说类文章,是考查重点,需要重点讲解,并且针对学生自身对于文章结构分析不透彻,中心把握不明,语言表述不到位的的缺点进行强化训练。

这部分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1)对词语或语句进行点评或赏析;品味词语的内涵之丰和语言的形式之美。

(2)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3)掌握文章或段落在领起下文、总结上文、衔接过渡、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结构常识和技巧,并明确其作用,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4)能够理清文章的线索、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5)根据作品的内容,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等特点;根据人物形象去理解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主旨;对人物形象作出赏析性的评价、启示性的联想等. (6)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说明文阅读:

这部分题型相对单一,考查角度相对简单,学生小学也接触很多,掌握相对容易,主要加强学生的理解词语、概括、归纳信息能力。

这部分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的顺序,归纳或在文中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判断说明方法并能分析相关说明方法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联系生活实际,开放探究。

四、作文部分:

1、练习审题,合理安排结构,养成写作文提纲的好习惯。

2、注意锤炼语言,使语句通顺简练,运用修辞,增加文采,熟记优美语句,培养语感。

3、文章详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加强细节描写训练。

这部分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生动。

最后,希望在家长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改善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2总体评价:

学生活泼好动,对于知识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思维敏捷,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强,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对知识的系统性缺乏统一把握,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固,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无益于学生自信心的激发。发散思维较强强,有助于现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但是集中思维有些欠缺,对问题缺乏集中、整体理解,需要加强对集中思维的训练。于此,首先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集中阅读,理解分析文章上多花精力,组织语言,编写答案花的时间就少了,而且保证正答率),书写习惯其中渗透对于基础知识如字词、句式等的讲解,对于作文加强素材积累,训练基本构思方法,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使文章通顺流畅。

开学后,学生升入六年级,面临升初中,读什么样的初中,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甚为重要。所以在暑期,打好基础,同时注重能力培养是必要的。集中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所以,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集中学习小升初的具体内容。具体分解成基础知识部分、积累运用部分、阅读部分和作文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

一、汉字部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此部分略讲,需要2个课时);

二、词语部分,包括理解词语、词语分类及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成语积累、关联词语、短语及搭配(此部分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确定详略需要2到3个课时);

三、句子,包括句式转换、修辞手法、仿写句子、修改病句、理解句意与排列句序(这部分需要加强训练,需要2到3个课时)。

积累运用部分:

一、 文学常识、名句背诵、内容理解、中心概括(此部分略讲,需要1个课时) 阅读部分:

一、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此部分有难度,重点训练,需要8到10个课时)

二、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此部分难度不大,略讲,需要2到3个课时)

三、童话、寓言、名著阅读(此部分有新意,着重于把握中心,需要4到6个课时) 作文部分:

一、口语交际、应用文(此部分重在把握方法,需要3到4个课时)

二、写人记事类(重点)、想象作文(把握写作思路)、看图作文、话题作文(简单涉及)(共需要5到6个课时) 最后,希望在家长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改善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3总体评价:

属于聪明孩子,课外知识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风趣幽默,思维敏捷,一点就通,领会较强。但是掌握知识不太扎实,缺乏仔细分析文章以及深入思考的习惯,导致在学习中方法不明确,花费大量时间在组织答案上,而不是轻松从文章中获得相应提示。

其次,学生非常渴望学习的成功,希望把每件事情都同时做好,但是毕竟精力是有限的,可以每天都前进一小步,不必对自己太苛刻,比如对待作业的问题,要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并不能机械完成,而要在自己掌握不牢的或者很难理解的部分上下功夫。学生对自己总体素质要求较高,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老师平时课间要多与学生交流,尤其是考前,放平心态最为重要,帮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摆脱心里很在乎,表面却很浮躁,学不下去的不良心理影响。

所以,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每周平均1次课。开学后升入初二,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的训练。计划如下:

一、 基础知识部分,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做知识的系统化处理。字音字形、成语俗语运用、语句连贯、病句训练(学生此部分问题不大,主要是方法的掌握,大概需要3到4个课时);

二、积累运用部分,主要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的学习,这部分具有时代气息,综合性最强,设计范围最广,难度较大,学生在这上面花时间很多,效果不够理想。分解为概括信息、活动设计、提看法建议、广告语或标语的拟写、(大概需要4到6个课时);

三、现代文阅读:

1、散文阅读主要包括叙事抒情、写人记事、小小说类文章,是考查重点,中考由去年的11分提高到今年的13分,需要重点讲解,并且针对学生自身对于文章结构分析不透彻,中心把握不明,语言表述不到位的的缺点进行强化训练(大概需要6到8个课时);

2、说明文阅读:

由去年的9分降到今年的6分,由原来的3道题缩减到今年的2道题,这部分题型相对单一,考查角度相对简单,学生掌握程度还可以,主要加强学生的理解词语、概括、归纳信息能力(大概需要3到4个课时);

3、议论文阅读:

今年与去年分值保持不变,都是7分,具有稳定性,主要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理清论证过程、分析语言特色。这部分学生规范性答题能力较弱,就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大概需要大概需要4到6个课时);

四、作文部分

这部分学生的强项,可以淡化处理,主要从学生的素材处理,结构安排,语言应用上指导(大概需要2到3个课时)

1、练习审题,合理安排结构,养成写作文提纲的好习惯(大概需要1到2个课时);

2、注意锤炼语言,使语句通顺简练,运用修辞,增加文采,熟记优美语句,培养语感(大概需要2到3个课时);

3、文章详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加强细节描写训练(大概需要4到6个课时) 最后,希望在家长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改善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4总体评价:

属于能轻松地掌握知识的聪明孩子,背诵识记能力较强,思维敏捷,举一反三能力较强,但是语言组织、运用能力较为欠缺,尤其阅读中能把握把握基本思路,能明确答题角度,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在作文中,句子缺少生动性,欠缺具体的细节描写,这些方面需要加强训练。还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所以,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每周一次课。开学后升入初三,需要复习原来学过的文言文,加强对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的训练。计划如下:

一、 重点文言文集中复习,初三文言文有计划预习,比如:《送东阳马生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曹刿论战》《出师表》(大概需要6到8个课时)

二、现代文阅读

1、散文阅读主要包括叙事抒情、写人记事、小小说类文章,是考查重点,中考由去年的11分提高到今年的13分,需要重点强化,主要从中考题中把握规律(大概需要9到10个课时):

2、说明文阅读,由去年的9分降到今年的6分,由原来的3道题缩减到今年的2道题,这部分题型相对单一,考查角度相对简单, 主要加强学生的理解词语、概括、归纳信息能力(大概需要4到6个课时)

3、议论文阅读,今年与去年分值保持不变,都是7分,具有稳定性,主要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理清论证过程、分析语言特色。主要训练学生规范性答题能力(大概需要大概需要4到6个课时)。

三、作文部分

1、练习审题,合理安排结构,养成写作文提纲的好习惯(大概需要2到4个课时);

2、注意锤炼语言,使语句通顺简练,运用修辞,增加文采,熟记优美语句,培养语感(大概需要4到6个课时);

3、文章详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加强细节描写训练(大概需要4到6个课时)

3 最后,希望在家长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改善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5总体评价:

学生活泼有灵气,讨人喜欢,对于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敏捷,接受知识快,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强,有自己的见解。学生对自己总体素质要求较高,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老师平时课间要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发散思维强,有助于现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但是集中思维有些欠缺,对问题缺乏集中、整体理解,需要加强对集中思维的训练。

暑期计划:

到7月18号前每周两次课,之后每周一次,集中复习小升初分班考试的具体内容分解成基础知识部分、积累运用部分、阅读部分和作文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

一、汉字部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此部分略讲,需要2个课时);

二、词语部分,包括理解词语、词语分类及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成语积累、关联词语、短语及搭配(此部分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确定详略需要2到3个课时);

三、句子,包括句式转换、修辞手法、仿写句子、修改病句、理解句意与排列句序(这部分需要加强训练,需要2到3个课时)。

积累运用部分:

一、 文学常识、名句背诵、内容理解、中心概括(此部分略讲,需要1个课时) 阅读部分:

一、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此部分有难度,重点训练,需要8到10个课时)

二、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此部分难度不大,略讲,需要2到3个课时)

三、童话、寓言、名著阅读(此部分有新意,着重于把握中心,需要4到6个课时) 作文部分:

一、口语交际、应用文(此部分重在把握方法,需要3到4个课时)

二、写人记事类(重点)、想象作文(把握写作思路)、看图作文、话题作文(简单涉及)(共需要5到6个课时) 6总体评价:

学生活泼有灵气,讨人喜欢,对于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敏捷,接受知识快,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强,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分析解决问题稍微欠缺,语段运用中,句子缺少生动性,欠缺具体的细节描写,这些方面需要加强训练。还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积极掌握知识、主动思考的习惯,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暑期计划:

每周一次课。开学后升入初二,需要预习初二的文言文,培养主动理解文章的习惯,同时需要加强对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的训练。计划如下:

一、 重点文言文集中复习,初二文言文有计划预习,比如:《送东阳马生序》

《小石潭记》《马说》《陋室铭》《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大概需要3到4个课时)

二、现代文阅读:

1、散文阅读主要包括叙事抒情、写人记事、小小说类文章,是考查重点,中考由去年的11分提高到今年的13分,需要重点强化,主要从中考题中把握规律(大概需要6到8个课时):

2、说明文阅读,由去年的9分降到今年的6分,由原来的3道题缩减到今年的2道题,这部分题型相对单一,考查角度相对简单, 主要加强学生的理解词语、概括、归纳信息能力(大概需要3到5个课时)

3、议论文阅读,今年与去年分值保持不变,都是7分,具有稳定性,主要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理清论证过程、分析语言特色。主要训练学生规范性答题能力(大概需要大概需要3到5个课时)。

三、作文部分

1、练习审题,合理安排结构,养成写作文提纲的好习惯(大概需要2到4个课时);

2、注意锤炼语言,使语句通顺简练,运用修辞,增加文采,熟记优美语句,培养语感(大概需要3到4个课时);

3、文章详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加强细节描写训练(大概需要4到6个课时)

4

第二篇: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电磁继电器的应用》是初中物理的内容,这节课属于“电磁继电器”这节的继续和延伸。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利用电磁继电器制作出报警电路,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电磁继电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是属于“物理走向社会”的内容,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上,信息技术创设了适当的学习环境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有效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益。

这节课是成功的,具体体现在:

1、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学习者是学习主体的理念;选用了符合物理学科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了探究式模式。教师对教学概述阐述的非常全面和具体,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到位,并能从新课标的角度以三维形式阐述本节课的目标。

2、教学组织形式

既有教师的课堂讲授和演示,又有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小老师角色,同时又有小组使用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复习知识,引入新课环节采用了先行组织者策略,设计实验时采用了情境教学策略,在确立方案,动手制作环节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等。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

本节课采用仿真物理实验室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结构中,创设了真实的物理教学环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新课程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信息化较之常规媒体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信息化也并不排斥常规的教学媒体,我们只有把多种教学媒体按照它们的特质科学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实现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和谐与统一,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优势。

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最后一个环节:“课后反思,课外拓展”要求学生“回去思考”,实际上流于形式,没有实施意义,效果不理想。建议教师利用最后3分钟时间,演示一个继电器应用的有趣例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实验的兴趣。

2、学生动手制作的时间相对较少 ,对培养学生动手技能没有达到目标,减弱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实验的评估不充分。

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一些难点内容,比如让学生设计和完成的实验,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引导才行,不然全体学生不一定都能完成任务。

第三篇: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建立统

一、快速、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以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具体划分标准按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确定。

1.4适用范围

1.4.1本预案适用于**市内涉及跨县级行政区域的,或超出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或者需要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1.4.2本预案指导全市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市人民政府依照本预案组织、管理全市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是本预案的组成部分。

1.5工作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坚持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依法规范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分级负责的原则。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制定和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指挥权限。

——资源整合的原则。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平战结合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广泛动员的原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以地方政府为主,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志愿者队伍参与,充分依靠军队、武警和民兵。

——依靠科技的原则。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1.6应急预案体系

1.6.1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五个层次构成:

(1)市级总体应急预案。该预案是全市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规定了市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用于指导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2)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此类预案主要是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市级专项应急预案见附件7.1n

(3)市级部门应急预案。此类预案是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市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印发,报市政府备案。

(4)县区应急预案。此类预案是各

县区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为应对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而编制的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县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基层政权组织应急预案。县区应急预案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县级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备案。

(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

案。此类预案是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有关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

各类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成种类将不断补充、完善。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成立**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作为我市常设的协调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市应急委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军分区司令员担任,委员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级有关部门、武警**支队、消防支队和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协助市人民政府领导处理有关工作。市应急委组成人员见附件7.3。

市应急委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全市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大措施和指导意见,统一领导各县区、各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宣布启动和停止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或有关专项应急预案,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控制、救助工作,承担国家和省应急领导机构安排的其他应急工作。

2.2办事机构

市应急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应急办")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工作,具体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总值班室承担。

市应急办主任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兼任,副主任由分管副秘书长兼任。

市应急办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修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指导、督促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制定、完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和县级总体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预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信息和重要新闻,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协调全市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协调各县(区)、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承担省、市应急领导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2.3工作机构

市应急委统一领导市级各专项指挥部、领导小组和委员会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防火安全委员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等作为市应急委处置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门应急工作机构,对专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挥和协调。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协调,由市应急委和相关部门负责。

各专门应急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应急领导机构的决定,负责全市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及时向市应急委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制定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负责启动和停止实施专项应急预案,组织指挥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向市应急委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情况,承担处置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日常工作,指导和协助各县区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承担市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2.4地方机构

各县区、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做好本行政区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其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可参照本预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2.5专家组

市人民政府和各专门应急工作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运行机制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各县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

市级各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应急工作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按事件的类型,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分别由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地震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置;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分别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经委、市煤炭工业局、市公安消防支队、市公安交警支队、市交通局、市环保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类突发公共事件分别由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置;社会安全事件类突发公共事件分别由市公安局、市外侨办、武警**支队、市国土资源局、市移民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部门,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分别由市级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任务承担。一旦宣布启动本预案或有关专项预案,各相关部门在预案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也随之自动生效。上一级预案启动后,相关的下级预案也随之启动。

市应急办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与中央、省属驻昭单位和**军分区、武警**支队等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3.1预测与预警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负责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日常监测和初步研判,及时、客观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测分析内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涉及的因素,如发生的时间、地点,所处的气候条件,周边的建筑、交通和人口密度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等;事件的危害程度,如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事件可能达到的等级,以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预测信息确定后,应按照信息报告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应急办在接到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后,应立即予以复查、核实,对可能发生较大(111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的,立即向市应急委报告,同时提交专家组进行研判。

3.1.1预测预警系统

依托110系统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讯中心,改造、整合现有

110、120、1

22、1

19、防洪、防震以及水、电、气等公共事业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建立全市统一指挥协调的应急处置平台。110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报警电话。

依照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发生地域的不同,事发地的县(区)人民政府和事件涉及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为预警的第一响应队伍。各响应部门、单位应将预警基本情况、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可能达到的等级以及需采取的措施等信息迅速上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并提供持续信息支持和保障,做好接警、处警各项准备工作。

3.1.2预警级别和发布

各级政府根据专业监测机构、下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报告,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发生、发展的趋势和危害程度,经报请批准后,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级别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I级(特别严重)、II级(严重)、lII级(较重)和IV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1)县(区)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并实地了解情况后,经市人民政府报请省应急办同意后,发布蓝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

(2)市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进一步核实情况后,报请省应急办同意后,发布黄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较大(Ⅲ级)突发公共事件。

(3)市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对可能发生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的,由市应急委向省应急办报告,经省应急委同意后,由省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和省应急办发布橙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

(4)市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对可能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的,由市应急委向省应急办报告,经省应急委报请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意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人民政府发布红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批准机关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发布后,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势态,预警信息需要调整和解除的,由原同意发布预警信息的机关批准。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公告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讯、网络、防空警报、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医院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新闻、通讯、人防等部门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有义务按照市应急委或市应急办要求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以政务值班系统为主渠道。各县(区)人民政府的应急工作机构、各有关部门的监测机构、其他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单位是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主体。

各级政务值班部门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执行。

(1)发生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在接报后2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县(区)人民政府,由县(区)人民政府在2小时内向市应急办和市级有关部门报告。根据工作需要,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同时直接向市应急办报告。

(2)发生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县(区)人民政府必须在接报后2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和采取的措施报市应急办和市级有关部门,市应急办和市级有关部门视突发公共事件轻重程度将基本情况和采取的措施上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级有关部门。

(3)发生重大(Il级)突发公共事件,市应急办接到报告后,根据本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在l小时内提出处理意见报市应急委,并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接报后2小时内将事件基本情况和处理意见上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级有关部门,同时抄报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4)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市应急办在30分钟内提出启动本预案和相关预案的意见,报市应急委主任或副主任审定后,由市人民政府在2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和处理意见上报省人民政府,抄送省级有关部门,并向市委报告、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通报。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存在的隐患、采取的措施和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等。信息报告分为基本情况报告和后续情况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期间,应坚持重大信息即发即报制度,并可视情况或按上级要求执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

市应急办要及时汇总上报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信息和情况,同时将有关领导同志作出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批示或指示传达给相关县区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送,不受《分级标准》的限制。

各县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共享机制,在可能发生或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除另有保密要求规定的以外,要及时互通情况,通报所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突发公共事件中有外籍人员或港澳台同胞伤亡、失踪、被困的,由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外事部门报告。

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2.2分级负责

市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按照以下规定分级负责处理。

(1)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并负责处理,市级有关部门进行指导。

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超出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事件发生范围跨县(区)的,由市人民政府责成市级有关部门启动市级相关专项预案或部门预案进行处置。

(2)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

较大(Ⅲ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超出市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事件发生范围跨市(州)的,在做好处置工作的同时,由市应急委迅速向省应急委报告,请求省级有关部门援助、支持。

(3)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同时报请省应急委启动省级预案进行处置。

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范围涉及与我市毗邻的其他省的县(市)的,在做好处置工作的同时,市人民政府迅速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由省人民政府报告国务院进行处置。

(4)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或有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市应急委主任率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动用全市力量,采取应急措施,全力处置,同时迅速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启动上级预案,加强处置力度。

3.2.3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即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得到确认后,在尚未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之前,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本级相关预案,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公安、武警、民兵、医疗救护等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先期处置,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在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下列必要的应对措施:

(1)立即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内应急资源;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

(5)向社会发出避险警告或预警信息;

(6)向可能波及或受到影响的其他县(区)通报情况;

(7)迅速向市应急办、市级专项应急工作机构报告。对无力处置或需要上一级政府支持、帮助的,同时提出明确的建议。

(8)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达到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的,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处置,市级各专项应急工作机构进行指导和协助。

3.2.4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或者需要由市人民政府协调处置的较大(III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应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的请求或市级有关部门的建议,市应急办提出处置建议向市应急委报告,市应急委视情况,由市应急委副主任宣布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或由市应急委主任宣布启动本预案及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抽调人员到市应急办集中办公。

(2)发布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指令。

(3)对事发地人民政府作出具体指示,责成市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成立现场指挥部。

(5)调集专业处置力量和抢险救援物资增援,必要时请求驻昭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给予支援。

(6)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和发展势态,市应急委副主任赶赴事发地现场指挥。必要时,市应急委主任到现场指挥。

(7)向市委和省政府报告,必要时请求省政府或省级有关部门给予援助、支持,向周边市、县、区通报情况。

(8)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指示,及时将有关领导指示传达到事发地各级政府和市级有关专项应急工作机构。

(9)保持与事发地的联系,跟踪了解事件发展动态,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报告的情况,达到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的,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同时向省人民政府请求援助、支持或报请省应急委启动省级预案进行处置。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报告的情况,达到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的,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市应急委主任率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调集全市力量,采取应急措施,全力处置。同时,迅速报请上级应急机构启动上级预案,加强处置力度。

本预案或市级有关专项预案启动后,市应急办和市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立即组织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预案要求研究部署有关行动方案,责成各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立即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组织指挥机构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应急保障物资到位。

本预案或市级有关专项预案启动后,市应急委和市级专项指挥机构负责人到达事发地后,要认真了解先期处置的情况,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研究制定各种应急处置方案,指挥协调现场抢险救援,组织指挥人群疏散安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保障和支援。现场指挥部可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以下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对现场情况进行统计、综合、传递和上报,协助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工作。

(2)抢险救援组:由公安、国土、交通、供电、水利、煤炭工业、地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进行现场处置。

(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卫生、农业等部门组成,负责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心理救助和人畜间疫情控制等工作。

(4)交通管制组:由公安、交通、铁路、民航、水运等部门组成,负责事发地交通管制工作,确保运输畅通。

(5)治安警戒组:由公安等部门组成,负责实施现场警戒,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6)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民政、公安、教育、人防、建设等部门组成,负责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必要时可采取强制疏散安置措施,领取和发放生活必需品,保证被疏散安置人员的基本生活。

(7)物资和经费保障组:由发展和改革、财政、民政、粮食、供销等部门组成,负责应急工作经费,调集、征用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

(8)应急通讯组:由信息产业、人防部门和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组成,负责保障现场应急通信畅通。

(9)生活保障组:由事发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负责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10)社会动员组: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宣传、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组织组成,负责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11)调查与评估组:由安监、公安、监察、民政、地震、保险等部门组成,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评估,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原因和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12)新闻报道组:由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单位组成,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请政府新闻发言人适时向媒体发布事件进展情况和处置情况,组织新闻媒体向公众做好自救防护等知识宣传。

(13)涉外工作组:由市外侨办等部门组成,负责涉及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的有关事宜,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新闻媒体的采访。

各工作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其协作关系如下:

抢险救援组——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

交通管制组——安警戒组人员疏散和安置组——活保障组

物资和经费保障组——活保障组应急通信组——合协调组

社会动员组——闻报道组新闻报道组——涉外工作组

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各单位和个人均应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现场指挥部各工作组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工作中要做到互相联动,互相支持,密切配合。

在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现场成立的专家组要迅速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处置方案和建议,供市应急委、市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和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

3.2.5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状态解除,根据市应急委领导同志指示或者实际需要提出,或者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或市级有关部门提出,经市应急办审核后,报市应急委或者市级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状态解除,按上级人民政府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办理。必要时,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应急结束的信息。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中伤亡人员、紧急调集或征用的安置场所、应急物资的所有人,给予相应的抚恤、补助或补偿,敞好救援物资的保管、登记、发放、使用等工作。

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受灾人员安置及转移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饮水、食品、衣物的调集和发放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对事件发生现场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发生次生事故,积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保险公司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根据投保合同及损失情况,及时做好理赔工作。对拒不履行保险合同、不承担给付义务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3.2调查与评估

市级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单位和涉及的相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突发公共事件调查组应当及时、准确地查明事件性质、事件原因和责任,提出防范和改进的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应急工作结束后,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要及时将应急工作的全过程记录整理后,形成系统的书面材料上报市人民政府和省应急办,为今后的应急处置工作积累经验。

市应急办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于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3.3.3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根据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恢复重建经费由事发地县(区)级财政安排,市财政视情况给予补助,必要时申请省和中央财政补助。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鼓励并支持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救助捐赠工作机构、工作网点和仓储设施,接受各种社会捐赠。

3.4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一般、较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根据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或现场指挥部新闻报道组提供的情况,在省政府新闻办的指导下,由市人民政府发布。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通过各级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或者有关政府网站发布信息。

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或损失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救援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以及下步工作打算等。

新闻报道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做到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各新闻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严格把关,不炒作,不扩大,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

4.保障措施

4.1通信与信息保障

由市信息广、业办,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网络系统,维护管理好通信设备和线路,制定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现场指挥部及其他重要场所的通信保障方案。

4.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调查、掌握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现状,建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的维护、保养和调用等制度,建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并确定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执行应急任务时,必须对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

4.3应急队伍保障

由市公安局、市地震局、市卫生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煤炭工业局、市供电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等部门依各自职责分别牵头做好应急队伍保障工作,高危行业、企业组建的专业或预备应急队伍负责配合。充分依靠军队、武警和民兵,充分发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并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先期处置队伍、后续处置队伍的组织保障方案,制定保持应急能力的措施。

4.4交通运输保障

由市交通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动态数据库,确定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建立应急期间调用或征用交通运输工具等制度,制定交通管制和线路规划、道路设施受损的抢修保通等保障措施。应急期间,有关责任单位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器材和人员能按时输送到指定位置。

4.5医疗卫生保障

由市卫生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疾病控制监测网络的优势,根据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业特长,建立动态数据库,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措施、医疗卫生队伍和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动等方案,认真研究、整合院前急救网络,合理布设和建立急救站。

4.6治安保障

由市公安局牵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制定应急状态下维持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集结、布控方案、值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加强社会面控制,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周围区域开展治安巡逻控制。对重要场所、设施和目标采取严密的警卫措施,严防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乘机捣乱和破坏,及时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

4.7物资保障

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要做好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制定物资调拨、紧急配送和组织生产方案、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方案,建立市和县(区)物资储备库,加强物资储备,确保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

4.8经费保障

由市财政局牵头,确定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以及日常经费保障措施,相关部门根据职责积极配合。

4.9社会动员保障

各级政府要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社会动员的范围、程序,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

4.10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由市建设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规划和建设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紧急避难场所,城市可将场所的建设与公园、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农村可结合本地地形、地貌特点,在方便生活并较为安全的地区开辟临时避难场所。

4.11其他保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特点,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实际需要,认真研究,积极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

5.监督管理

5.1预案演练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演习并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和修订相关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演习场所、范围、要求、组织等内容应在演习前30天报市应急办(市政府办总值班室)备案。

5.2宣传和培训

宣传教育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危机意识和防范、自救、互救能力。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进行常规性培训,并将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5.3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准确、预警及时、预案周密、处置有力、措施得当、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凄职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6.附则

6.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7、附件

7.1**市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构成及指挥部指挥长

7.2**市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组织体系

7·3**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组成人员

主任:市长

副主任:副市长,**军分区司令员,市政府秘书长

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市发改委主任、市经委主任、市教育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监察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市司法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市交通局局长、市水利局局长、市农业局局长、市林业局局长、市卫生局局长、市商务局局长、市环保局局长、市外侨办主任、市药监局局长、市防空办主任、渔洞水库管理局局长、市安监局局长、市地震局局长、市民宗局局长、市广电局局长、市粮食局局长、市煤炭工业局局长、市移民局局长、市供销社主任、市信访局局长、市信息产业办主任、市交警支队队长、市公安消防支队队长、武警**市支队支队长。

第四篇:对检察院总体评价

对检察院干部考察的总体评价和建议

总体评价:据了解,检察院近年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工作作风及业务素质,而检察工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也在不断提升。区检察院领导班子整体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有较强团队精神,责任心强。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协调较好。特别在廉洁方面,能以身作则,自觉贯彻党风廉政责任制,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对基层单位的纪律教育工作大力支持。例如在今年的纪律教育月活动,区检察院的干部来到XX镇对全镇干部职工进行廉洁教育讲座,我镇全体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纪再教育,增强了对反腐倡廉制度的自觉性和执行力,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廉洁奉公。

建议和意见:希望检察机关能进一步加大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力度,加大检察工作的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多了解和关注检察机关职能。此外,针对目前村一级的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加强,希望贵单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廉政教育指导。

第五篇:考核组对班子总体评价

对 班 子 总 体 评 价

一、基本评价

对班子评价概括为“三个好”、“三个清”。

“三个好”即:大局观念好、民主作风好、团结协作好。 “三个清”即:政治上清醒、工作上清晰、作风上清廉。 具体表现:

大局观念好。主要是围绕全县中心大局去思考谋划工作。 民主作风好。主要是发扬民主、健全制度,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包容。

团结协作好。主要是分工不分家,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达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

政治上清醒。主要是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党的决议决定,与上级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

工作上清晰。做到党建工作有思路、有计划、有重点、有专题布置检查、有总结汇报,有选树典型。

作风上清廉。从客观上讲,工委属非资源部门;从主观上讲在职党员干部都受过党组织的多年教育培养,能自觉做到用廉政纪律制度约束自己。

二、存在不足

在肯定好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上求稳不求进,习惯过去的方式方法,不敢创新 1

工作,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冲劲不足,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

三、努力方面

上述不足方面需要我们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学习领会好《条例》精神,贯彻好、落实好《条例》内容要求;二是履行好职责,切实增强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三是践行好“有为、和谐、平安”人生主题,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应有贡献。2

上一篇:抒情散文的阅读范文下一篇:社区老党员福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