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总体介绍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课程总体介绍范文

美术教材总体介绍

义务教育美术教材

总体介绍

一、 指导思想

1、 高举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要面向 现代化, 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为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大国,佃租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服务。

2、 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与要求,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遵循“新课标”要求,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学校,面向全体一,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基础的课程教材观,即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践性为本,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引导老师实现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转变,促进老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 修订目标

通过本次修订,使本套教材达到以下目标:

1、 教材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要形成本套教材的特色。,

2、 教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材内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社会的新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新进„„

4、 教材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符合学生学习心理 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教材设计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关注学生不同的生活和文化背景,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个性特点,体现教育公平。

5、 教材结构体系更加科学平衡,同一学科内的各册教材保证知识和能力体系的连续性,层次性。与相关学科教材之间充分沟通与协调,发挥整体效益。

6、 精选教材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练习量过大的部分进行调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 修订依据

1、 全面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

经过近十年的实验,“新课标”有了极大的提高。其目标体系更加科学完美,教学内容与要求更加符合学科目标与教学要求;理论表述与实质要求更加破例,尤其是基评价体系和具体建议,更符合新课改的整体精神,数得上晚为具体,可行。因此,本套教材紧紧扣住“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在美术学科改革与教材质量上,均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2、 重视教材十年实验的平价

本套教材此次修订的一个最好的条件是,实验期颠簸。由于实验地域广阔,实验条件多样,所以实验周期很长,因此,认真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甄别实验中的资料,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教学指导机构和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成为本套教材修订的重要依据,这将大大提高本套教材的品质和适用性。

四、 基本架构与编写体例

1、 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套教材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如一年级(上册)《我的新朋友》一课,从学科角度看公公是一节人像写生课,但是课程表现上首先强调了“观察”,从学生生活出发,紧紧扣住“新朋友”,通过“观察”既可以加深对新朋友的了解 ,又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最后把大家的作品摆在一起是一次作品的展示,又是一次朋友的聚会。以“看想画说”的过程表现,淡化了以作品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传统教学模式。

2、 教材编排以活动方式进行,改变了以知识结构为框架的体系。

本套教材体系是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循序渐进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和练习为辅线,两者密切关联,穿插并行。它改变了以往美术教材以美术知识结构为框架的体——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体系设计。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一年级至六年级的起始课程大都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且游戏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从一年级简单的点线面和基本色彩的表现,逐步过渡到立体造型表现和较复杂的色彩表现。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又能逐渐提高学生美术表现的能力,形成了一个螺旋式提高的体系。

3、 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使老师和学生有充分的选择问余地。

本套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和弹性。一至六年级的绝大多数课程都没有指定特定的工具和材料。一半以上的课程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选择适合的表现内容,工具和材料,如一年级(上册)的《大家都来做》。

4、 在评价方式方法上的新尝试。

本套教材每册的后面还有根据学生年龄段而设计的学习评估表格。评估方式灵活多样,便于操作,具体实在,可以有效检验学习内容和三维目标。

五、 编写思路

根据十年来教学实验的结果,依据“新课标”对美术课程性质新的定位,本套教材的修订在总体内容上仍坚持了原有教材的课程进度架构;趣味性较浓的内容开始涉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容跟随一侧重内容表现的内容为主轴,特色手工课和电脑美术课压轴-以综合探索课程和美术鉴赏课程结束,但是在具体课程的安排上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进行了微调。如一年级(上册)第4课题目原为《淅沥的小雨》,现改为《下雨啦》。目的是淡化先入为主的概念(淅沥)灌输,强化情感的投入(啦)。导入文字原为“淅沥沥,沙啦啦,小小雨点不停地下”,它是点,还是线?我们都来画一画。以设问导入,旨在引导学生对生活情景进行加快,而点与线的提示又和前后课程的内容有机衔接。教材结合导入文字选择了中国家利用“点”与“线”表现雨的作品,以便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借鉴。为了尽量避免学生简单地描摹艺术家的作品,教材特别选择了题目中都含有“听”的作品,以便老师更多地从人文与艺术表现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表现。而本课的“学习要求”也从简单的“画画下雨时的感受”拓展为“想一想:你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找一找:用什么线条可以画出雨的样子?试一试:画画雨的样子,也可以画画下雨时你看到的情景”。通过三个层次的要求使得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是以加强。围绕学习要求,对学生作品的选择进一步侧重了表现形式和积极的表现主题。

3、 在课程内容和版式安排上,本次修订借鉴了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美术教材的设计优点。每课的视觉程序基本上采取了左右,上下,的结构,欣赏作品,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知识呈现都在版面的左侧或上方,而”学习要求由都与“学生”混搭在版面的“右”侧或“下方”。这样的设计延续到六年级下册,以便师生在使用时形成一种习惯,特别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也方便老师的教学引导。如一年级(上册)《五彩的烟花》的版式安排的顺序是在左上方的导入文字下面,配合导入文字所强调的“”,设计了“一朵”和“一组”两幅演示“绽放”的示意图。下面是北京奥运开幕式焰火图片,旁边设计了一个暗含有色彩知识的示意图,但是通过“你认识这七种最常见的颜色吗”?你觉得用哪几路画五彩的烟花最合适设问,让学生自己体会,自我选择。这其中并没有谁对谁错的答案,为未来的相关知识学习提供一种研发认识基础,片面的右侧上方是“学习要求”,下方安排了表现烟花的学生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以线条为主表现的,也有以色彩为主表现的,它们正好吻合了学习要求。

2、依据“新课标”对美术课程基本理念的定位,本套教材修订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学习要求”部分,原教材中的“学习要求”是以明确的形式呈现的,而且大过于直白,简单。既不便于老师的教学操作,也不宜激发学生的学习与表现的兴趣,新的教材将“学习要求”以“找一找”“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看一看”“乐一乐”作为学习提示,以这种比较中性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参与的角度,并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及优秀文化的关注,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搭建相对广阔的平台。在具体安排上,以适合每课学习为前提,一般选择三个学习提示,最少两个,最多六个(主要用于“综合。探索课程”。其中)“试一试”是每课必有的,相当于原教材的“学习要求,”但是“试”字的运用又淡化了作为“要求”的过于“学科”和过于“严肃”的色彩。

3、“新课标”规定: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牲,而美术的视觉形象主要来源于古今中外无数的经典美术作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获得审美并提高素质,本套教材加大了适于学生欣赏的经典作品的呈现力度,以优秀艺术作品,特别是中国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为主,同时以优秀的学生作品作为创作范例,便于学生理解。”

4、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主要承担的是审美和素质教育的任务,但是美术本体的学科特点不能也不应该被抹杀,否则美术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但是也不能让学科完全成为课程的主导,因为过分强调学科就可能失去审美和素质。我们的教材应该以适合学生充满兴趣地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素质为本,相关的学科内容作为技术支持循序渐进的呈现,在这一点上,2001年编写教材时大家基本达成共识。本次教材修订,在这个方面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充实。修订后的教材基本将相关的学科技术支持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类是用示意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保护层需要的知识点,如一年级(下册)《走进大自然》中呈现的五种开关,此类,知识点是美术表现的基础,在每册书中一般出现一两具。但是在大部分课程中都会有所应用,让学生在反复体验和潜移默化中掌握。第二类是以力求加文字解释的形式呈现的绘制或制作方法,它起到了传达课程内容需要的基本表现方式与方法的作用。在很多课中有意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既一目了然,又方便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如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就吃不开,了从整体开始画和从局部开始画两种表现方法。第三类是以图像的方式呈现的“参考知识”,供学生表现时参考,这类知识一般不要求有统一的结果,且大多数学生未来会学习到的“知识点,现在的呈现更主要的是为了感受和体验而百步民。如一年级(上册)《五彩的烟花》中关于“一朵绽放的烟花”和“一经且绽放的烟花”的图示。“知识点”和“参考知识”,每册教材中都会聘,循序渐进就会将美术的造型与色彩及创作表现的基本知识系列呈现,使得我们的教材有明确的学科支撑。

5、 “拓展”内容也是本次教材修订的一个重点,在原教材中一年级(上册)没有设计“拓展”,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才设计“”,而且在内容的选择上也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在教材原有内容或形式的基础上转换内容或增加材料。本次修订对此进行了比较大突破与尝试。首先是将类似教材中从未有过的鉴赏性的欣赏性的欣赏或愉悦性的欣赏内容增加到“拓展”的部分。这类“”既增强了趣味性,又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加的另一类“拓展”就是让学生利用自己刚刚学到的知识或技——举一反三。如一年级(上册)《小挂饰》的拓展是建议学生用学到的制作“小挂饰”的方法将会原来简单的挂牌进行美化。对于“拓展”是建议学生用学到的制作“小挂饰”的方法将原来简单的挂牌进行美化。对于“”。这次修订采取了将同类内容或形式的简单增加尽可能地融入到“学习要求”中,抓住能够提升学生创意思维和审美意识或为将来学习打下感受与体会基础的内容进行“拓展”,如一年级(上册)《会动的小纸人》和前面的小纸人有些不一样,你能做出来吗“的市况,让淡定生自己感受和体会折叠方法的多种表现形式。”

6、 艺术课程重在自我表现,美术课程重在利用视觉形象的自我表现。教材的可操作性是一把“双刃剑,过于明确的提示或示范有可能束缚珠自我表现,而过天天马行空的内容和过于空泛的要求则有可能让学生束手无—。所以,本次修订教材时特别对每课的导入文字进行了反复的斟酌修订,甚至推翻重写,”力图达到发戏能给课程的导入一个切实的抓手,又不会束缚学生的自我表现,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使用学生认识的字并力求朗朗上口。如一年级(下册)《影子的游戏》原来的导入文字是阳光下,影子随着我们摆,文字表述过于宽泛,且将影子定格于阳光下,有失偏颇,现在必定为我走你也走,我停你也停,一对好朋友,随形同舞动,既强化了情感,又点出了影子的特点,配合舞蹈家杨丽萍的舞姿和手影游戏,孙悟空皮影造型的图片,更增强了该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7、2001进行教材编写时,因数时间关系或资料的匮乏,教材中有些图片或作品的选择不够准确或有差异,本次修订都一一进行了更改或补充。如一年级(下册)《摸一摸画一画》中原有一幅学生作品《爸爸带我去打针,很痛》虽然很有意思,但是不属于“摸的体验。现在全部换成了表现“摸”的感受的学生作品,同时增加了学生“摸”的情境图片。原一年级(下册)《有趣的汉字》中的“鱼”“羊”选用的是彩陶与青铜器编校,这样就很难准确体现我们的祖先“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这次修订将课题改为《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增加了鹿马车等字,同时补充了对应的源自大自然和真实生活的图片。

9、我们教材的最大量使用者是乡村学校的师生,因此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听取了乡村师生的意见,其中,应把握城乡区别,具有地域性,民族性,这三点意见较为集中。针对这些意见,在本次教材修订时我们特别注意增加了适合乡村学生参与的内„„如年级(上册)《大家都来做》,原教材没有对活动使用的表现材料给予明确提示,图例体现的也是城镇学校的活动特色。本次修订一方面增加了五种线条的形态作为“知识点,”另一方面特别选择了用秸秆,树枝等拼摆的作品。一年级(下册)《走进大自然》也是如此,在保留原教材利用材料特色的前提下,特别提示要从大自然中寻找材料,同时又给出了相应的五种开关作为“知识点”。在图例上也特别选择了向日葵,棉桃,土豆等自然形态的材料。这样一来,一方面方便了乡村老师就地取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也给城镇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对美术表现的发散性认知和对生活内容的拓展性认知。

10、本套教材的修订特别注意运用本年龄段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和内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一方面是在课程活动中尽可能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强化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进行学习和表现。如一年级(上册)《我在空中飞》是学生们喜欢的,启发想象力的课程。本次修订在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供欣赏的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中国画《嫦娥奔月》和中国航天员的图片。一下子将原有课程从公公是鼓励大胆想象,转化为对优秀文化的感受及提升民话自豪感基础上的社会青年表现活动,我们这一代人实现了古人飞天的梦想,另一方面是从内容的编排和设计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如将一年级(上册)《繁忙的大街》(原为《繁忙的交通》)的导入文字从祖国建设工作忙,大马路上车队长。叔叔阿姨急上班,警察叔叔指挥忙。必写为大车小车满街跑,红灯停来绿灯行。你来我往班马线。有呈有树有房屋,还有匆匆行路人。仔细观察来感受,画出繁忙的景象,并特别增强了学生头戴小黄帽过马路的图片和表现警察送学生过马路的学生作品,既改变了原来较空泛的内容,又注意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体现出美术课程的特点。还有一年级(下册)《妈妈的节日》中,增加了妈妈节日礼物的照片及《妈妈喝茶我劳动》等学生作品为图例,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作和生活态度。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三年级下册)架构分析

现对《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三年级下册)进行总体架构分析,以便老师们在备课时既能突出每课的特色,又能把握教科书的整体。 易于教学进展的课程设计

和一年级及二年级四册教科书一样,为了保持全套教科书总体架构的一贯性。同时为第四学段(中学阶段)教科书做良好的铺垫,作为第二学业段中起始年级的本册教科书基本采用了较为统一的课程进度架构,但起点较第一学段略有调整。

以感受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寓教于乐的内容为开始以贴近学生生活,侧重对观察,想象进行表现为主轴,以造型,表现课与设计应用课相互穿插,相互支持,以强调特色,注重趣味的设计应用课和属于造型表现的电脑美术课压轴。以注重活动情趣和文化内涵的综合探索,课和既贴近生活,又展示经典作品的欣赏评述课作为结束。 本册课程的具体排列结构是: 第1课

水墨游戏(造型。表现)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造型表现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的要求安排了本课。本课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水墨画的魅力。又为他们将来的水墨画学习打下了兴趣基础。 第2课 重重复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第3课 曲曲直直(造型.表现) 第4课 平平稳稳(造型.表现)

这三课可以视为一个学习画面,“造型”基本技巧的小单元,它们承前启后,相互补充,既充满乐趣,又可以层层递进地增强学生对整体画面处理的能力。均属于“以感受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寓教于乐的内容。”

第5课 感受音乐(造型.表现) 第6课 多彩的梦 (造型.表现)

第 7课 (变幻无穷的形象)(造型.表现) 第8课 未来的建筑

(造型,表现) 第9课 难忘的朋友

(造型 .表现) 第10课快乐的节日(造型。表现) 第11课动物的花衣裳(造型,表现) 第12课多彩的窗户(设计应用) 第13课彩线贴画(设计应用) 第14课立体的画面(造型表现) 第15课我们班级的标志(设计表现) 第16课家乡的桥和塔(造型表现)

这十二课晒册教材的主体课程,是一个以贴近学生生活,侧重对观察,想象进行表现为主轴和以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互穿插,相互支持,的大单元,部分课侧重造型表现部分课侧重设计应用其中的《动物 的花衣裳》《立体的画面》等课需要,设计,应用的支持,而第15课《我们班级的标志》是典型的“设计应用课,但是也需要造型表现的支持,《家乡的桥和塔》由必须让学生在了解设计应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表现。

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 (设计 应用 )” 第18课 电脑美术 喷笔画画造型表现

《会表演的玩具》属于强调特色,注重趣味的设计应用课,也是一二年级,会的玩具的延续,,只是本课需要会的内容从突出科学性转变成了一个动态表现。此系列会延续至五年级。

而本册压轴的电脑美术课和前面的第

2、

3、4课所学的画面,造型能力,以及《快乐的节日》《动物的花衣裳》等课内容遥相呼应,既强化了造型表现又丰富了设计应用。

第19课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综合,探索 ) 第20课认识图形标志(欣赏评述)

《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作为“注重活动情趣和文化内涵的综合探索课,”从人类现实生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保护动物导入,以中国珍稀野生动物为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地收集关注对象的有关资料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进而运用自己喜欢或掌握的美术表现方法进行表现,用自己的美术特长为社会服务。

《认识图形标志》作为“既贴近生活,又展示经典的欣赏评述课,由让学生

通过常见的图形标志,认识和了解标志设计的知识。” 有利于教学操作的版式设计

在课程内容的版式安排上,每课的视觉程序延续了一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册)书的风格,基本上采取了左右上下的结构,导入课文,欣赏作品,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知识点都呈现在左侧或上方,而学习要求基本都与学生作品在右侧或下方。这样的设计会延续到六年级,以便师生在使用进形成一种习惯,特别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方便老师的教学引导。

左面在导入文字的下方和右方安排了摄影,绘画,雕塑四幅欣赏作品,便于老师引导学生感受曲曲直直。

右页的上方是一幅曲直线组合的示意图,并配有相应的说明文字,示意图的右边和下边的五幅学生作品,既展示了学生的作业,又表明了此课使用的工具,材料和呈现形式是开放多样的,所以在学习要求中特别写也了找一找,在你身边可能找到哪些直线,曲线材料的要求,而相响应的就是试一试,用直线,曲线材料组合新形象。 便于学生投入的学习要求

和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一样,在学习要求内容的上体安排上,以适合本课学习为前提,一般选择三个学习内容,本册共有十六课的学习要求有三个学习内容,两课的学习要求有两个学习内容;一课的学习要求有五个学习内容,一课没有设置学习要求,和第一学段相比,学习要求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但是针对第二学段学生能力的提高,在难度上有所增加,主要是强调了想一想,突出了说一说,加入了比一比,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主动观察的基础上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主地完成学习,而试一试则是每课必有的,但是试字的运用,淡化了学习要求过于学科和过于严肃的色彩。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20课认识图形标志没有设置,学习要求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走出教室,以社会实践实现课程内容。 适用美术欣赏的经典作品

本册书共选登了四十多幅(件)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本册教科书插页二以赖页篇幅选登了优秀的美术作品。 插页一选登的是中国宋代定窑的孩子瓷枕。

定窑宋代北言的著名瓷窑,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孩子瓷枕在当时确实是当枕头用的,是成年人的夏令寝具。瓷枕最早创烧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宋代时南北方的瓷窑均曾大量烧造,较为流行的有几何形枕,兽形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

教科书中选用的这尊瓷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孩子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挂一个两边打有蝴蝶结的乡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图案色衣坎肩。榻边有模印的云纹。枕身釉吃不开牙黄色。 插页二选登的是古埃及著名建筑,卡纳克迪庙柱厅。

卡纳克神庙是古埃及人们为他们所崇拜的阿蒙神所建,遗址在念埃及中部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神庙始建于中王国,完成于新王国,系一综合性巨大建筑群。其著名建筑群占地约5000平方米,顶由134根石柱支撑,中间再排的12根最高大。每根石柱的直径达3.56米。高2米,上面承托着9.21米。重达65吨的石梁。该建筑这之在,实属罕见。

基于学科内容的技术支撑

本教材基本将相关的学科技术支持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类是用示意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所需要的知识点,这类知识点从第二学段开始逐渐增加,从第一学段每册的一两个,增加到本学段每册的三四个。如本册就有第1课的墨分五色示意图,第2课的重复组合示意图,第3课的曲直线 组合,示意图和第4课的对称与均衡,示意图等同时还增加了用文字表述的相关知„„

第二类是以图文加适度文字解释的形式呈现的绘制或制作方法,这是本册教学呈现的关键。本册书中的大多数课程都设置了绘制或制作的方——这些方法起到了传达课程内容所需要挟基本表现方式及方法的作用。

第三类是以图像的方式呈现,类似参考知识的内容,供学生表现时参考,这类知识一般不要求有统一的结果,县域大多是学生将来会学习到的知识点,现在的呈现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硬受敌体验,而非掌握。在本册教材中有第1课关于文房四宝示意图,第16课“画面构图安排”的示意图等。 敢于尝试表现的拓展内容

举一反三,能力的养成,是对素质教育的最难。就美术课程来说,能否将课堂中学到内容或方法主动合理地运用珐适当的美术创作活动中是一个关键。本套教材书在部分课程后设置了拓展环节,抓住能够提升学生创意思维和审美意识东为将来学习打下感受会期担保人内容进行拓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自己刚刚学妻的知识或技能举一反三。

本册教材书包含拓展的有第4课《平平稳稳》,第8《未来的建筑》、第9课《难忘的朋友》、第10课《快乐的节日》、第12课《多彩的窗户》、第13课《彩线贴画》第16课《家乡的桥和塔》七课。 除了教科书中明确提出的“”内容外,我们的教学同样不能忽略另一个拓展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此,本册教科书特别注意运用本学段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和内容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优秀的只结传统文化。课程活动尽可能地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强化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进行学习和表现。同前一学段四册教材及前一册一样,本册教科书特别注重对优秀的民话,民间文化的感受与体验,如在第2课《重重复复》、第4课《平平稳稳》中特别选登了传统民间工艺和当代水墨画创作欣赏范围,既很好地萍踪了课程内容的需要,又增加了对传承与创新的感受,第16课《家乡的桥和塔》选择现代的上海黄埔江大桥和唐代的云南大理崇圣寺三 塔作为欣赏范围也是同理,而第14课《立体的画面》则对著名的九龙壁和古铜镜作为代表性的欣赏作品,第17课《会演戏的玩具》完全紧中国传统民间玩具的造型特点为基点的,学生既学习了与艺术表现相关的科学知识,又强化了对优秀民族传统的认识,第20课《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作为“欣赏.评述”的主各,在内容选择上更是注意了以中国珍稀野生动物作为核心。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每册教科书的最后,我们都设计了“我喜欢的课”和“我的收获”两个自测表。为了适合教科书的循环使用,我们设计了三组相同的睚测表供先后使用本教科书的三年级学生填写。“我喜欢的课”可以用画

的方式填写,也可以在旁边结合三个提示写上自己想说的话,我的收获,第一个空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或特长进行填写。第二个空需要从教科书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写,第三个空则是一个拓展题目,需要在老师辅导后填写。填写后的“我喜欢的课”可以为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结果提供一个数据参考,而“我的收获”则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学期学习完成后进行一个自我评价,为自己将来的美术学习提供参照。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会保留学生的答案,可以让后面使用教科书的学生了解前面学生学习的情况。

第二篇:铁路设计院总体介绍

一、 总体情况

目前,全国范围内铁路设计院总共有十二家,其中综合型设计院为七家,分别为铁

一、

二、

三、

四、五院,中铁咨询,上铁院;以上七家设计院均拥有铁路勘察设计甲级资质,承担了国内绝大多数的铁路勘察设计和相当份额的地铁勘察设计任务;另外专业型设计院为五家,分别为大桥院、隧道院、中铁工电化院、中铁建电化院、通号院,这五家设计院主要承担铁路某一专业领域的勘察设计任务,下面就上述设计院逐一进行简介。

(一) 综合设计院

铁一院位于西安,所承担的铁路勘察设计任务主要位于西北地区,例如已经建成投产的青藏铁路、郑西客专、西宝客专、南疆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兰新第二双线、宝兰客专、西成客专等。铁一院在高原高寒铁路、山区长大隧道勘察设计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如果有不懂的同学可以去百度或者找土木的同学科普下)铁路勘察设计方面较有心得,众所周知的青藏铁路就由铁一院设计,以青藏铁路为主要故事背景拍摄的电视剧《雪域天路》曾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播出,其中就有大段的戏体现铁一院为青藏铁路艰苦战斗的情节。同时,兰新铁路乌鞘岭隧道(目前国内第三长的铁路隧道)、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关角隧道(高原第一隧道也是国内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均是铁一院设计,另外还给大家举个例子,2008年汶川地震时,宝成线塌方受损的109隧道,当时抢险现场进行勘察设计工作的就是铁一院。

铁二院位于成都,所承担的铁路勘察设计任务主要位于西南、华南地区,例如已经建成投产的成昆铁路、成渝铁路、渝怀铁路、南昆铁路、渝利铁路等,以及正在建设的长昆客专滇黔段、成渝客专、贵广铁路、成贵铁路等。铁二院在复杂山区地质选线方面很有建树。楼主在交大上学时,老师曾讲到成昆铁路的设计是多么困难、选线是多么复杂,楼主当年没概念也很无知,心想不就是个平纵断面吗,至于这样么?等到楼主参加工作,亲自对一条山区煤炭专用线(还是最小曲线半径300米的专用线!)选线时候,楼主彻底哭了,不是出来桥墩高九十几米的高桥就是最后高程跟既有铁路接不上,楼主这时方懂成昆铁路的艰难,方懂前辈的牛X。 铁三院位于天津,所承担的铁路勘察设计任务主要位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例如已经建成投产的京沪高铁京徐段、京津城际、京广客专京郑段、津秦客专、大秦铁路、朔黄铁路、哈大客专沈哈段、石太客专,以及正在建设的京沈客专、石济客专、长昆客专湖南段、山西中南部煤运通道西段等。铁三院在高速铁路总体集成设计、重载铁路等领域有较高水平。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的勘察设计任务中,铁三院占有相当份额,对了顺便科普下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这是我国快速客运网的主骨架:四纵,京沈哈大、京广、京沪、沿海;四横:太(原)青(岛)、沪昆、沪汉蓉、徐兰,覆盖了我国中东部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和西部主要城市。同时,年运量分别超过4亿吨和2亿吨的大秦铁路、朔黄铁路从新建到历次改扩建设计都是由铁三院承担。

铁四院位于武汉,所承担的铁路勘察设计任务主要位于华中、华南地区,例如已经建成投产的京沪高铁徐沪段、沪宁城际、宁杭城际、沪杭城际、京广客专武广段、合宁铁路、合武铁路等,以及正在建设的杭长客专、合福客专、长株潭城际、九景衢铁路等。四院的优势,怎么讲呢,如果一定要分个伯仲,我个人觉得四院的综合实力是铁路设计院里面最强的,为什么这么讲呢,给大家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有一段时间,铁路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工作较多,(所谓勘察设计招标,就是业主将公开竞选项目勘察设计任务承担单位,跟大家几个人去竞聘一个工作岗位类似),楼主当时参加了几个,事后楼主翻阅了四院的投标文件,不得不承认,四院从对项目的整体把握、到文件的撰写与逻辑关系、再到图文并茂等细节,都让楼主佩服。那段时间楼主担任项目总工程师不久,总有些小窃喜、小得瑟,通过这次比较,楼主发觉高人很多、对手很强大,且干且学习,切勿再有自满之心。

1 以上四家综合设计院为传统老牌设计院,建院都在50年以上,各有优势,却又难分伯仲,相信很多同学会让我比较这四家设计院,楼主只能说:“不错的四家设计院。”如果还要再比较,楼主还是说:“四家设计院是不错的。”

铁五院和中铁咨询都位于北京,铁五院前身为铁道兵科研所(主要从事铁路战备方面研究),中铁咨询原为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要从事铁道标准设计方面研究),上铁院位于上海,原为上海铁路局设计院。这三家设计院都是2000年后成立的,整体实力较前面四家设计院稍弱,不过近年来,这三家设计院通过引进人才与自我培养,同样具备了相当实力。例如上铁院承担了合肥至蚌埠客专、阜阳至六安铁路的勘察设计任务,铁五院承担了宿迁至淮北铁路、连云港至盐城铁路的勘察设计任务,中铁咨询承担了德龙烟铁路、呼和至张家口铁路的勘察设计任务。

(二) 专业设计院

前面介绍了综合设计院了,下面简要介绍下各个专业设计院,简单点说专业设计院就是培养“高精尖、高大上”设计人才的地方。例如大桥院,大桥院位于武汉,她承担了绝大多数跨长江的桥梁设计工作,不仅仅是铁路的,还有公路的,更有公铁合建的,如果不嫌烦,我就来给大伙罗列下:天兴洲长江大桥、大胜关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等等;然后大桥院有三名工程院院士(悄悄告诉大伙,前面七家综合设计院只有铁一院有一名院士),如果你是一名立志在桥梁方面有所成就的工程人士,大桥院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再悄悄告诉大伙,西南交大毕业生在大桥院职工总数中占了很高的比例,不论领导还是基层职工)。隧道院也有类似的地方,隧道院位于天津,她在地下工程和复杂地质地区隧道设计方面有独到之处,例如京广铁路大瑶山隧道、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侯月铁路云台山隧道均出自隧道院之手。最后还有中铁工电化院、中铁建电化院、通号院,同学们可能会不明白为啥两个电化院,因为他们隶属于不同的系统,中铁工电化院位于天津,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行业俗称“工总”)的下属企业,为显示区别,简称其为“电化院”或者“天津电化院”;中铁建电化院位于北京,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行业俗称“建总”)的下属企业,一般都称呼其为“中铁建电化院”;通号院也位于北京。这三家设计院在铁路电气化、牵引变电、供电、通讯、信号等站后专业(这个名词我会在下个章节作详细讲解)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二、专业介绍

首先给大家说明,下面谈及的铁路设计院各个专业,楼主基本是按照综合设计院专业设置进行的介绍,专业设计院因为设计资质、工作重点等原因,有些专业是合并设置的,不过总体上与综合设计院大同小异。

铁路设计院的专业设置其实与大学专业设置有类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总体上来讲,设计院的专业可以分为两类:站前专业和站后专业。所谓站前专业,是铁路勘察设计涉及的主要土建工程的专业(不含房建),站后专业,是铁路勘察设计涉及的各项移动设备及附属工程专业。之所以称为站前、站后专业,是因为这两大类的专业分工,尤其是站后专业的工作是以车站为结点的,站后专业多数是服务车站并以车站为主要工作对象的,有了车站,才有这些专业的工作,所以叫站后专业。

为了让大伙更清楚了解设计院专业与大家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楼主给大家画了下面这个表,之所以用图表的方式,是因为设计院的专业太多,要是逐一用文字介绍,过于繁琐,楼主写起来累,同学们看起来更累。阅读前,有如下须知:首先,表中所提及的“适合的大学专业”只是相对适合,没有绝对适合,只是说你在大学有过类似专业知识背景的教育,到设计院

2 这个专业上手可能更容易些。第二,楼主毕业也很多年了,现在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也不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了解很细致,基本是按照楼主在学校时候的专业描述的。第三,多数铁路设计院同样从事地铁、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地铁、公路的专业设置与铁路大同小异。第四,限于篇幅,设计院专业主要工作内容也是选择其重点内容,有些次要内容未予提及;同样,楼主介绍中提及了设计院28个专业,有些专业楼主是合并介绍的,实际工作中是分开设置的,例如楼主所在的设计院就有40余个专业。最后,铁路设计院跟其他现代企业一样,同样拥有人事、财务、档案、文秘、后勤等事务部门,也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不是说,没有在楼主描述中提及的专业就没有需求,不是那样滴,也请同学们嘴下留情~

四、铁路设计主要流程

前面给大家概率性地介绍了铁路设计院的组成、专业、入职等,今天这个章节主要给大家介绍下铁路设计院是怎么工作的。下面某些内容,各位阅读起来可能觉得晦涩和无趣,可能是局限于楼主现阶段水平,也可能是因为铁路勘察设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庞杂的系统工程,楼主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方便大家理解,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包涵。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大宗化的交通工具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大家日常出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社会活动顺利进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铁路设计院更是作为铁路建设的先行官,走在最前列。各个铁路设计院都是以铁路(地铁、公路、市政等)勘察设计为主要工作对象,以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为劳动成果和劳动产品。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铁路项目勘察设计的流程和各阶段工作重点,地铁、公路、市政等其他项目大同小异。

大体上来讲,铁路项目勘察设计分为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投产三个大阶段,这三个大阶段又可分为以下十一个环节:规划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初测(初步现场测量)→可行性研究→定测(定线现场测量)→初步设计→补定测(补充定线现场测量)→施工图设计→配合施工→竣工验收→项目建成销号。其中,从规划研究到可行性研究属项目前期阶段,从定额到配合施工属项目实施阶段,从竣工验收到项目建成销号属项目投产阶段。环环相扣,本阶段

3 必须以上阶段为依托和基础。各环节工作要点如下:

规划研究,主要对全国或者区域的路网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在总结过去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建设任务。这个阶段一般都是比较宏观性的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主要对某一条线路(或者车站、桥隧等重点工程)在区域路网中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研究,说简单点就是确定这条铁路按照什么类型建设,是客运专线、是客货共线铁路、还是重载货运铁路。在此基础上,确定线路主要技术标准(这个词大家可以去百度或者去图书馆借本铁道工程查阅),选定线路的大致走向和主要建设方案,并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匡算。上级部门(业主)在组织审查预可行研究的基础上,批复项目建议书。

初测工作,主要是对工程现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形、地貌、当地材料人工价格、既有铁路平纵断面等进行初步调查和测量,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奠定基础。

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在初测成果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深入选定,并对站前站后(对站前站后不太明白的同学查阅楼主前面的帖子)各个专业进行较为详尽的设计,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并对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测定。上级部门(业主)在组织审查可行研究的基础上,由相关单位履行土地、环保等必要前置手续后,批复项目可研报告。可研的批复是一个标志,意味着本项目经过前期充分论证和调查研究,具备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定测(定线现场测量),顾名思义就是要定线了,设计单位将可研阶段审定的建设方案到建设现场放线,对工程现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形、地貌、当地材料人工价格、既有铁路平纵断面等进行详尽调查和测量(注意对比初测阶段,一个是初步、另一个是详尽),为项目初步设计奠定基础。

初步设计,主要是在可研和定测的基础上,对站前站后各个专业的工程内容和建设方案进行较为详尽的设计工作,对项目投资进行较为准确的测算。上级部门(业主)在组织审查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批复初步设计。

补定测,即在定测的基础上,对初步设计较可研变化的段落重新进行详尽测量,为施工图设计奠定基础。

施工图设计,即在初步设计和补定测的基础上,对项目所涉及的每处工点进行详尽设计,满足现场施工需求。施工图设计是设计院勘察设计各环节最为繁琐、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也是最需要细心的!一旦现场按照你的图纸施工出现问题后,你的责任就难持其咎。

配合施工,设计单位派出较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设计代表到现场配合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施工作业,及时协助建设单位办理变更设计等。

竣工验收,铁路项目在完成各项主要工程内容建设,并顺利进行联调联试后,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各类验收(包含环保、工程质量等等诸多方面),合格后对铁路项目颁发相应证明。

项目建成销号,铁路项目在获得验收后,正式开通运营,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客货运输服务,并运营一定阶段后,对项目各专业(主要是概算)进行归口,最终销号,即这个项目已成功完成建设。

以上就是铁路项目勘察设计的十一个主要环节,各位可能看烦了,但是楼主有话要说:一个铁路项目从规划研究到建成销号,短则数年,长则十余载甚至二十余载,例如著名的京沪高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规划研究到2011年建成投产,历经20余年。

4

第三篇: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设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一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优化学习过程。要在发展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力求使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跨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构成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设计思路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建立和目标设计与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英语课程总体目标

英语课程的目标设计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体现出更加清晰的三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课程分级目标和课程分级标准。总目标提供目标的总体框架结构;分级目标在整体框架下按五个级别描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表现;分级标准进一步细化总目标和分级目标,根据五大组成部分按主要级别描述各部分的标准;分级标准之间是递进和涵盖关系,高级别自动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课程总目标的框架结构与修订前相比在形式上没有变化,但其内涵较之前有所丰富,阐述也更清楚。课程总目标首先指出:要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对总目标核心的描述突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展现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同时也凸显了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关于总目标、分级目标与分级标准

   总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部分构成) 分级目标(从五个构成部分对一级~五级进行目标的综合描述)

分级标准(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描述二级和五级的能力标准,对语言技能描述一级~五级的能力标准。

(二)英语课程分级目标

分级标准力求概括性地从五个方面描述一至五级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由于概括性比较强,不可能面面俱到,一般可用于对整体级别水平的综合评价。但对于每个级别的具体教学和评价指导,应参照分级标准执行。

关于一至五级的分级目标请参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四、解读对英语分级标准的调整及原因

(一)分级标准的分类方式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要求,本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提出了五个级别的不同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出了二级和五级的目标要求。

“分级标准”中对总目标的五个方面的描述请参照下面的表格。

(二)对分级标准修订的出发点:

1.适当降低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修改文字表述,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3.调整标准要求,更好地体现外语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求。

(三)调整后的分级标准

1、对语言技能标准的调整

对语言技能标准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基本没有变化。调整的原因:一是为了降低难度,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希望通过调整,更好地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例如:在一级技能标准中,删除了做手工,因为做手工涉及到材料的必要的条件,但因各地教育资源不平衡,使得一些地区、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和农村地区,这一要求不具可操作性。再有,减少了对歌曲和歌谣学习数量的要求,以减轻一定的学习负担。删除了表演歌曲和童话剧,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在写的技能方面,补充了模仿范例写句子的要求。在二级技能标准中,对口语表达中的语调要求有所降低,增加了对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的要求,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写的方面要求小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并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降低了对歌曲和歌谣的数量要求。

《标准》分级语言技能目标各个级别虽按照听、说、读、写等分项进行具体描述,但它们相互之间是密切相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比如二级目标中围绕“故事”设置的目标在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等部分都有涉及,且相互照应。

《标准》分级语言技能目标各个级别的具体描述体现了语言技能目标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比如第

二、

四、五级中关于读的技能具体描述:

(1)第二级: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2)第四级: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3)第五级: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从上可见,学生阅读技能从“简单的阅读à朗读à获取直接信息的阅读à归纳分析式的深层阅读”的发展过程。同时,各个级别的具体描述也保持与“分级目标”的一致性,体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整体性。

2、语言知识分级标准的调整

1)语音知识标准(黑体部分为调整部分)

二级

1. 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 2.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3.了解单词有重音,句子有重读;

4.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 (删除: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五级

1.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2.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3.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 4.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

(删除: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修订后的《标准》对语音知识的标准的调整强调了解语音知识的意义,而未强调对语音规则的掌握;同时还强调了语音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如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而不是语音知识本身(如有多少个元音、多少个辅音等);音标只是用来拼读单词的工具,音标本身不是目标要求。

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应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因此,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为学生提供大量听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以利于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应为学生提供根据重音和语调变化理解和表达意义的机会。英语有不同的口音,如英国口音、美国口音等。应让学生在基本掌握一种口音的基础上,适当接触不同的口音,为他们发展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2)词汇知识标准

词汇知识的标准主要调整了二级的要求,五级没有变化。因此,下面只列出对二级词汇的调整内容。

二级

1. 知道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2. 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

3. 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

修订后的《标准》提供了小学二级应学会的423个词汇的核心词汇表,但是没有提供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这是因为:(1)英语单词的词性和词义是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许多英语单词具有多种词性和中文释义,列出单词的哪些词性和中文释义缺乏可靠的依据,且中文释义与英语单词并不完全对等。单纯、机械、脱离语境地简单罗列词义和词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利于语感的形成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2)标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有可能导致部分教师脱离语境地教授词汇, 学生脱离语境地学习单词的词性,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造成学习效率低下;(3)不列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符合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有利于教材编写的灵活性;(4)单词的词性和词义可由教材编写者根据选材的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需要标出。 3)语法知识标准

对于语法知识的调整重点是明确规定了小学二级的语法学习内容,并进一步强调: (1)要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2) 要关注语法的语用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本身。 (3)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

二级规定的语法项目包括:

         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

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

简单句的基本形式。

五级语法知识标准

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 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 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4)语言功能知识标准

二级: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功能的语言表达形式:问候、介绍、告别、请求、 邀请、致谢、道歉、情感、喜好、建议、祝愿等。(黑体为新增加功能项目)

五级:包括更加广泛的内容(见《标准》附录4)

5)话题知识标准

二级: 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等。

五级:话题更加丰富(见附录5).

3、情感态度分级标准的调整

1)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还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2)对情感态度分级标准的调整

修订后的《标准》 细化和丰富了二级的情感态度的标准,如: ●英语学习的乐趣;

●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 ●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 ●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

●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 ●遇到困难时能大胆求助;

●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 五级标准中补充了两项内容:即: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

4、学习策略分级标准的调整

为什么要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 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英语学习也不例外。 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改进外语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

 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学习,以便他们走入社会之后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

 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

教师研究学习策略可以促进教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学习策略标准的调整主要有:

 

在二级标准中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原为“练习和实践”)。还补充了“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以及“能够初步借助工具书学习英语”。

五级:在认知策略中补充了“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调控策略中补充了“制定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计划”和“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原为“学习的主要内容”)。

5、对文化意识分级标准的调整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语(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对二级文化意识标准的调整主要是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对五级文化意识标准的调整既有删除,也有增加和修改。如下所示: 删除:

    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 了解常见动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 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增加

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传统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修改:

“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个人隐私习俗”修改为“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人际交往习俗”;

结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课程价值、课程理念、课程性质的阐述,反映了对英语课程认识的一个新的高度,对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意义重大。在总结十年课改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标准》对课程目标和要求上也做了重要调整,为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广大教师要在实践中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实施好新的《标准》做好准备。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案例:

民权县孙六镇刘炳庄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课程。是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亮点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目前尚待继续完善的年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只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的社会生存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前一段时间我们通过课题引领有了一定的积累,今后要继续开发课程资源,完善课程管理体系。把它和我们的校本课程相结合,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性相结合。形成我们自己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因此,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我校特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2、课程内容上,我们立足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课。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

三、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的回归青少年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四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技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4)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进行小课题研究。

3、组织、师资保障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由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组长:王培勇 副组长:李启伟

组员:郝月玲及各班班主任

(2)成立综合性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研组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组长:孙丽

组员:王培勇、郝月玲

教师采用专兼结合的办法,专职教师上好每周统一实践课,兼职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上好学科整合课。专职教师要对兼职教师的学科整合课进行指导和协助。

4、课程实施

(1)课程安排:

七至九年级各班每周一课时,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每学期各年级拟进行三到四个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每个实践约为一个月。其余时间为方法指导课。、

(2)主题确定:利用语文出版社出版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挑选3个适合学生开展的主题3个,自主开发一个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资源主题。

四、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 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起终身学习的愿望。

(2)教师评价:对教师的知道方法,课程资源开发进行评价,优秀资源编入校本资源包,推荐全校使用。

2014.9

第五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夏邑县实验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其内容及教学方法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结构时,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的社会生存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我校特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

三、课程目标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设计”、

“想象”、

“反思”、

“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2、课程内容上,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四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一)指定领域

所谓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做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开展“家乡的变革”“家乡特产”、“家乡名胜古迹”“家乡文化名人”及河流、家庭生活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⑴小组合作研究。学生按学习小组或经过调整组合成4——6人的课题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尽其能,协作互补。⑵个人独立研究。一般采用“开放式作业”形式,由学生根据已选定的课题,各自独立的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或半年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信息,开展研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念后,再通过集体辩论,分享初步的成果,由此推动个体深化研究,之后形成各自的课题报告或论文。

各年级在开展好研究性学习课的基础上,要认真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各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做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考察身边的环境、帮助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帮孤寡老人干家务等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光荣院打扫卫生、清扫街道、开展“大手拉小手”等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护社会环境,关心社区的发展。

3、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有:

⑴自我服务劳动

中年级: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会穿脱衣服、系鞋带;会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会削铅笔、订本子、包书皮,能整理自己的书包,在教师

指导下做好值日生等。

高年级: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衬衣、裤子等小件衣服;会使用针线钉钮扣,缝小手帕、沙袋等简单的布制品;能有条理地摆放课桌、凳,自觉打扫教室、学校卫生;能在教师

指导下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

⑵家务劳动

中年级:

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铺床、叠被、刷洗碗筷、扫地、倒垃圾等。

高年级:能主动地扫地、拖地、抹家具;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帮助家长摘菜、洗菜、淘米,在家长指导下,会做简单的饭菜;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

⑶简单生产劳动

中年级:学会拉花、剪贴小动物、手提袋等简易作品的制作;指导学生认识花生、玉米、小麦、苹果等主要的农林作物和家兔、鸡、羊、牛等畜禽。

高年级:会使用刀、剪、尺等工具制作纸风车、五角星,会用橡皮泥或泥巴捏制泥鸭、小狗等作品;能利用易拉罐等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能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使用部分劳动工具学习花生、小麦、地瓜等当地农作物的种植和复收;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能给学校、家庭种植的花草浇水、除草、消灭害虫;能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采摘苹果、树种等采集活动;能对损坏的课桌登进行简单的维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学生饲养家兔等小动物,教师指导学生在劳动基地种植花草或花生等农林作物,搞好勤工俭学。

4、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段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⑴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⑵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⑶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⑷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⑸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3、(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组长:

副组长:组

员:

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研组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组长:

组员:

教师采用专兼职结合的办法,专职教师上好每周统一时间课,兼职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上好学科整合课。专职教师要对兼职教师的学科整合课实施进行指导和协助。

4、课程实施

(1)课程安排:

一至六年级各班每周一课时,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每学期各年级进行三到四个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每个活动时间为一个月。其它时间为方法指导课。

(2)主题确定:利用省编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挑选3个适合学生开展的主题3个,自主开发一个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资源主题。

五、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2)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指导方法,课程资源开发进行评价并评奖,优秀资源编入校本资源包,推荐全校使用。

2013.8

上一篇:客户推广计划范文下一篇:夸领导三句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