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设想

2023-01-02

1 会计教学改进的必要性

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我国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 四年多的时间内,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国际贸易连年递增, 国际往来日益频繁, 中国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国内市场也逐步转变为国际市场。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迫切需要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也日益国际化, 且国际化也是其发展的大趋势。相应, 会计教学也要面向世界, 培养适应全球化, 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类人才。因此, 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 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适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 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 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 包括1项基本准则, 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而38项具体准则中, 还包括了22项新推出的会计准则, 并对原有16项会计准则作了相应修改, 这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如新会计准则中, 关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不再采用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 只保留了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这样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 存货较大, 周转率偏低的公司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新会计准则体系, 将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相应高校的会计教学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积极宣传和普及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更高要求的需要。从最近几年我国各大人才市场及各种大型的人才交流会反馈的信息来看, 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呈饱和状态, 而供给却呈膨胀之势。目前,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超过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是我国成为世界独有的“超级会计大国”。然而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如会计硕士、博士、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却相对奇缺。在一系列的人才招聘会上, 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 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精神差, 招来后企业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因此, 他们更愿意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学生就业难, 这个尖锐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出现这种情况, 不是学生素质下降的问题, “没有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好的老师”, 我们的会计教育应对这种情况负责。

2 改进会计教学的基本设想

更新教育理念。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和会计准则不断国际趋同的特点, 我们应当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 即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 面向市场经济环境, 适应各类企业及非盈利组织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 不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忽视市场需求的做法。为此, 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学生个人信息档案系统。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 追踪考察其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综合素质提高、以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及学生就业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意见与建议。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的分析, 及时调整和改进会计教学,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1) 加大基础课程比重,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课程包括哲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历史类课程、法学类课程、文学艺术类课程、军事与体育类课程等。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 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分析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 增强表达能力, 积累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国际化知识。2) 强化学科基础课程,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对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与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3) 适当归并和改革会计专业基础课。其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可以考虑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 并将原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控制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课程, 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重复问题。4) 扩大选修课程比重, 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学生在修完会计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选修部分课程, 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新型的会计教学方法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参与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课堂的作用在于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共同交流的场所或平台。在课堂教学上, 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需求为依托, 以培养能力为导向, 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 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在师生双边关系中, 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参与为重点, 根据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要, 制定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工具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还可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认知水平。目前, 在高校的本科会计教学过程中, 实施多媒体教学在多数高校已经得到普及, 提高了授课内容的知识容量和知识理解率。今后, 还应更多地将投影、电视、录像、广播、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及各种先进适宜的财务软件应用到会计教学中, 提高会计教学的软硬件水准。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会计教学的知识、内容和方法, 提升会计教学整体质量。

重视实验教学。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一些特殊的技术知识, 更多地依靠实践来掌握。没有足够的实验室练习或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学生很难透彻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技能。因此, 很有必要加快会计课程的实验室建设, 不断完善实验室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通过学生在会计实验室中模拟企业的会计部门, 分成不同的小组, 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 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模拟练习, 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未来工作的时间, 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单位对就业者有工作经验的要求。

规范课程考核。由于会计教育的中心已从原来的知识灌输转变到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上, 教学方式也由注重结论转移到注重过程上, 因此用一两次考试判定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就显得不合时宜。我们有必要适当推行开卷考试, 试题类型也应由一些记忆性试题和选择性试题改为业务综合题和案例分析题。必要时, 对于一些非常复杂的接近现实的案例分析题, 可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摘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迫使我国经济必须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 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也已不适合新时期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改进会计教学的必要性以及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会计教学,会计准则,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何军峰, 黄红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J].会计之友, 2006, 3.

[2] 陈黛, 李爽.新会计准则全面发布挑战帷幕拉开[J].会计师, 2006, 3.

[3] 陈录.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4.

上一篇:浅析生态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下一篇:浅析农村中学新课改之尴尬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