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尝试

2022-12-27

现代中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而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的因素,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 应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因素, 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心理教育的渗透

就语文新课标来说, 十分重视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所谓“完美人格”, 就是既要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 又要优化心理品质。 语文教材既具有思想感化的内容, 又具有心理疏导的内容, 利用这些内容加强心理品质的培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 这也是语文学科三维目标之一。

从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 陶冶品德的过程和制约因素来看, 重视渗透心理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知识是人们头脑中的经验系统, 知识的掌握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来实现的。 其中感知, 记忆, 思维, 想象等心理活动构成掌握知识情感过程;确立求知目标, 克服求知困难, 达到求知目的, 构成了掌握知识的意志过程。 因此, 西方一些心理学家很重视“人格因素”对能力发展的影响。 可以说, 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的都和他们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语文教学要达到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 陶冶品德的目标, 就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从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来看, 重视渗透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人的心理是随着身体的发展, 知识的积累, 能力的发展, 参与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发展完善的。 虽然当代中学生心里有比较好的发展趋势,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心里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差, 容易在复杂环境和不良环境的影响下, 产生心理障碍, 影响全面发展, 心理品质还未完善。 因此, 在教学中重视渗透心理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尝试

2.1 在 “组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为了明确学习要求, 激发兴趣, 指导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常常设置“组织教学”这一环节, 并作了在这一环节渗透心理教育的尝试。 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相比, 相差一个很大的台阶, 初一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 虽经教育有一些心理准备, 但经过初中阶段的测试, 学生的成绩会和自身的心里定位产生一定的落差, 他们便会焦虑、紧张, 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心里挫折。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及时组织教育并渗透了关于心理挫折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明白:人生八九是逆境, 学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受到挫折是难免的。 受到挫折后丧失信心, 垂头丧气, 一蹶不振是错误的态度, 决不可取。 正确的态度是面对现实, 调整目标, 加倍努力, 在逆境中奋进。 通过教育, 吹散了学生受挫折后的阴影, 大多同学正视现实, 重新振作,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2.2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训练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都包含着多种心理成分, 心理学家把这些心理成分叫做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的个性差异叫做心理品质。 人的心理品质是在实践认识活动中 (也包括教学活动) 发展、完善和优化的。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作了渗透心理训练, 优化心理品质的尝试。

例如, 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磨炼意志, 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 现在有许多初三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存有畏惧心理, 由于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因而, 作文时常为没有材料而发愁, 作文的内容贫乏, 论据单调, 有些同学甚至丧失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学会观察, 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分析写不好的原因, 介绍写作的技巧、方法, 在笔者的鼓励下, 一些学生重新树立了信心, 开始了一次次的训练,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同时, 也磨练了学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意志。

2.3 在课外辅导中渗透心理教育

在对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时, 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心理辅导。 有一次在对一位学生进行辅导时, 他问我:“老师, 我是不是班内语文成绩最差的学生? ”听了这话, 笔者觉得他心理负担挺重, 就笑着对他说:“你不是最差的学生, 你只是学习语文的进度比人家慢了一点罢了。 根据你的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你学习语文的进度还可以快许多, 有什么原因吗? ”他说:“都怪我以前学习不认真, 后来就听不懂了, 越是听不懂就越怕学, 越怕学就越不想学, 就这样, 学习语文的进度也就拉下来了。 ”听到这里, 笔者对他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认知、情意、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 你是行为的不认真, 导致认知上的怕学, 又由情意上的怕学导致行为上的不认真, 形成了恶性循环。 打破这种局面, 必须从认知、情意、行为三个方面入手。 现在我们一起努力把你的语文的进度拉上去, 希望你以后喜欢这门功课, 认真对待这门功课。 ”经过几次辅导和他自己的努力, 这位学生跳出原有的“知、情、行”恶性循环的怪圈, 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学习成绩慢慢上去了。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笔者体会到:

(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确实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达到。 具体表现在:①存在某些心理障碍的学生, 在老师的疏导下得到及时排除, 从而排除了课堂教学中这一隐含的干扰因素。 ②学生逐步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有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自觉参与心理训练, 学生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 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后, 很多学生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学习积极性高, 自信心足, 学习情绪比较稳定, 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2)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要注意三点:①必须有针对性, 要针对学生已经存在的心理障碍渗透心理教育。 ②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 重在让学生明白道理。 ③要言简意骇, 切忌噜苏。

(3)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其次, 要钻研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材, 使心理教育有“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 王啸.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语数外学习, 2014 (2) .

[2] 孙修永.初中搞笑语文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 2014 (8) .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中的作用探讨下一篇:壳牌气化炉灰渣熔融特性研究及助熔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