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赏识教育优化美术课堂

2022-09-13

在国外, 美术被称为“无错误的学科”, 它对错误和新的尝试有着更宽松的态度。在数学中2+3=5, 无需解释, 而在美术中, 黄加蓝就可以调出许多不同的绿。所以学生设计一幅画时, 严格地说是不应有任何限制的, 也不存在什么正确和错误的方法的。学生作品里显示出的想象力和个性特征应得到尊重而且应受到赞赏才好。另一方面, 我们常常告诉学生要创新, 要有想象力, 但是收效甚微。学生束手束脚, 唯恐画错画坏。根本问题不在于学生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是学生没有自信心。从几年的工作中, 我发现正面评价学生的美术活动, 表达对他们与众不同的欣赏, 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常常把学生比作花朵那何不多给他们一点阳光?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必能优化美术课堂。

1 用赏识的态度看待“不务正业”

一般来说, 在教师眼中教材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不容置疑。教材安排什么, 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在开学初的计划中我们已经设置好了内容和进度, 擅自改变便会被视为“不务正业”。然而, 往往存在一些“不务正业”的学生, 他们对课本视而不见, 另有所好。

教《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时, 我安排学生临摹一幅工笔花卉。有一位学生没带工具, 用手指画。经过考虑, 我暂且撇开作品的质量, 给这位“标新立异”的学生评了“优”, 并在课堂上公开表扬,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大胆创新。事后, 这位学生对我说:“老师, 真没有想到, 我还等着挨批评呢!”经过类似的几件事之后, 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充分解放, 他们在课堂上、作业中表现出了更多的创新意识、挑战意识和超前意识, 出人意料的作品不断涌现。

2 用赏识的态度看待“问题学生”

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 教师采取讲授式, 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大多数学生都是“没问题学生”, 他们不敢问、不想问、不善问。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我放下“教师”架子, 甘当“学生”, 常常采用“哦?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们一起来讨论吧!”“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你真聪明”等赏识性语言, 于是课堂中就涌现出很多“问题学生”。

比如, 教《战争与和平》一课时, 当讲到“1808年的屠杀”一画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把灯放在中间, 好像不真实?光源的问题正是这张画的精妙之处。

3 用赏识的态度看待“异想天开”

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知识型的、刻板式的人才, 而是创新式的、开拓型的人才。过去我们要求学生循规蹈矩, 教条式的接受知识, 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了。支持学生的“异想天开”才能培养出有创见的, 有个性的有用之才。

在课堂教学中, 我尤其赏识学生的创意。对于学生的创意, 我的理解是:只要突破了一般学生的思维, 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 便可称为“创意”, 而无须合乎实际, 有时候“异想天开”又何妨。一次课内我讲了“断臂维纳斯”后, 一位学说他根据神话故事把维纳斯修复了, 他给我看了他的画。

4 赏识要落在“点”上

学生虽然喜欢受表扬, 但他们不需要“不切实际”的表扬和赏识。如果学生不加思考地回答问题或作业只是一般, 而老师和家长不是从鼓励进步的角度去评价, 而是敷衍式地、不合实际地去表扬:“做得很好”。这样的表扬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而会被看成是讽刺, 会疏远双方的情感,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表扬应有实在的内容才能体现出赏识者的真诚。

我曾经作过实验, 将学生作业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 在批改A组学生作品时, 仅采用“优、良、中”;批改B组时, 我仅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具体地提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进步, 哪些问题上表现还不错。结果我发现, B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更浓。如下表:

5 赏识更要扩展到面

不光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存在后进生, 美术学科中也同样存在后进生。这些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相对较低。在热闹的课堂中他们似乎坐在某一个阴暗的角落。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将我们赏识扩展到全体学生, 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曾有一位很调皮懒惰的学生, 美术作业常是胡乱涂抹一气便交上来, 或者是干脆不交。无计可施之下, 我尝试着“赏识”他, 发现他只对一些简单的线条画作业完成得比较好。于是, 在一次素描课中, 我发现他完全不按技法要求画, 而是用单线条画物体的轮廓线。我开始放弃原来的要求, 让他就用这种方式, 但要注意物体摆放的疏密高低, 线条也可以用简单的斜线、竖线, 横线。结果令我十分兴奋, 他画出了极具装饰性的图案!

6 赏识教育要和挫折教育相结合

只要“阳光”不要“风雨”是不行的。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 “我这孩子要哄、要捧”。这中教育未免有失偏颇的。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这些, 如果教育者视而不见, 听之任之, 甚至违心地表扬, 这样下去, 学生就会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弱点, 失去努力的方向。所以赞扬中要包含批评, 教育要“赏识”也要“挫折”。

记得有一个学生酷爱提问, 我曾经给予他高度的肯定, 说他思维活跃。他得到了刺激,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只要上课, 他的问题就来了, 我常常被他一个人左右, 一节课变成两个人的对话。还有一个学生好管闲事, 我曾表扬他有集体荣誉感, 并提出大家向他学习。结果上课只要谁吵, 他就会大喊:“不要吵, 听老师讲!”有时候吓我一跳。班上其他学生也跟着喊, 于是就搞不清楚谁在维持纪律谁在捣蛋了。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多虚心胆怯的, 我会在必要的时候让他们听到由衷的赞美, 给他们勇气。对个性张扬的, 我往往只是点头肯定, 并给予细心指导。但是他们做不好的地方我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 让学生明白我的态度。

总而言之, 欣赏学生的创造力, 赞美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 发掘后进同学的潜力, 不要吝惜我们的赏识, 它可以使美术课堂焕发青春活力, 使教师的教育、教学事半功倍。阳光中的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更具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赏识教育使美术课变得生机盎然。

摘要:“赏识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早已摆在了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赏识”即欣赏、认识, 它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教育者应注意挖掘, 积极引导, 激励其发挥最大效力。而在美术课中如何运用赏识教育, 将是我们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中美术

上一篇:面向市场的市场营销学课程评价构建下一篇: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