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2022-09-12

随着计算机等数码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课堂上图片、动画、视频过度使出,表面看来生动活泼,实际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负面作用明显。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设计与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使之真正地为教学服务?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1 把握教材内容特点,合理设计与运用现代媒体手段

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常常是对文本进行肢解和琐碎地分析,灌输定律、概念等,学生接触的不是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的文本,而是语言枯燥、高度概括的“天书”。在现代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之后,则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明确文本中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地方是学习的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与运用现代媒体手段,这样才能取得理想效果。比如像“氧气”、“氧气的制取”等教材,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实验,因此就无须使用诸如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而如果使用则会让学生失去了感知实验效果的良机。再如,教学“燃烧和灭火”,教师首先设置问题情境:“燃烧是生产、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但是燃烧一旦不能被我们所控制就会形成火灾,那么在面对火灾时我们应该如何来扑灭大火呢?通过学习,我们已懂得燃烧需要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接着,教师播放一段消防员灭火的消防安全教育片,然后追问:“如果我们发现了火灾或被困在火场中,该如何处理呢?”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又播放消防安全知识及自救的图片和漫画,然后再问学生:“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知道了在面对火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这一案例中媒体的设计与运用,丰富了教学内涵,调动了学习热情,有助于促进理解与感悟。教师首先利用录像,向学生展示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火灾实例和灭火方法。由于无法在课上模拟相关实验,所以通过录像中鲜活的事例和消防员的具体做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灭火的方法,远远比教师口头讲述有说服力和专业性;然后借助漫画,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火场自救的措施,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生存常识。利用这些多媒体手段改变了教师照本宣科的死板教学,使教学文本更形象,更丰富,更生活化,使学生能从生活实践中学得知识,同时又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2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合理设计与运用现代媒体手段

多媒体技术手段融声音、图像、视频等为一体,表现形式丰富,但是这些手段并非万能,教师不能对所有文本都采用相同的手段和方式来展现和活化,机械式地生搬硬套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文本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像对于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教学,由于这些粒子的特殊性,无法用普通的仪器观察到,这时就可以较多地采用动画模拟的手段来向学生展示,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相关内容加以活化。比如,教学“原子的构成”,笔者播放电解水和水蒸发的动画导入新课,并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动画演示,想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意义上有什么区别,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一步一步引导思考:如果原子可以再分,那么原子可以分成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原子的构成”。接着,笔者运用媒体呈现相关图片,来向学生简介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史过程。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播放动画,由远及近地展现了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情况,再进入原子核内展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动画展示,引导学生明白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为新知的导入作好了铺垫。而后面的教学中所涉及的原子是学生没有任何直观印象的知识点,初中生又缺乏相应的空间想象能力,因而利用动画这一手段则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原子的微观粒子,“看清”原子的内部结构,将微观粒子宏观化,有效地活化了教学内容的文本,使学生理解性地记住了原子的结构而非教师灌输式的死记硬背。

3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合理设计与运用现代媒体手段

合理设计与运用现代媒体手段,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但不管采用什么手段都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某种教学手段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一是学生因素。有些学生知识面开阔,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较强,学生完全有能力去接受大信息量的教学;而有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则需要长时间、不断重复地学习,此时,教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逐步展开,甚至是重复讲解;还有些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那么动画、录像等教学手段的使用就要合理、慎重。二是教师的个人因素。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所有的教学手段都需要靠教师来掌控,教师只有结合自身的特点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人为本”的原则,还要求教师在使用现代媒体时要避免手段的单一,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没有趣味或出现审美疲劳。比如一些教师喜欢使用教材上的图片,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感觉不到新意和吸引力。像“炼铁”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对于教材上相关的图片学生都已熟悉,而此时如果能够用动画的形式模拟高炉炼铁,就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各原料的用途,高炉中发生的反应等相关内容。教材中像概念类和原理类的很多知识点,教学时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分析和对比,用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同时也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理解消化,而如果过度地使用诸如视频一类的多媒体手段,就会剥夺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机会,漏掉很多重要的讲解,使知识点的教学流于形式,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动画这一手段,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原子的微观粒子,“看清”原子的内部结构,将微观粒子宏观化,有效地活化了教学内容的文本,使学生理解性地记住了原子的结构而非教师灌输式的死记硬背。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策略

上一篇:论高校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下一篇: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