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会心理学小抄

2022-09-11

第一篇:自考社会心理学小抄

自考心理学00031重点、自考小抄、自考笔记

名词解释题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3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进简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6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坏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7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8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9

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10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11 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12 日节律: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13 催眠: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14 感觉: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15 感受性:是人们对刺激物感觉能力。 16 感受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7 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觉察差异。

18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恒常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

19 知觉的选择性: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

20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21 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2 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3 晕轮效应指人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24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25 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26 组织策略是指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促进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 27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8 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称感觉寄存器

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29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

30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31 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32 倒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33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

34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35 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36 比较: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7 抽象: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38 发散思维: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分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答案。 39 概括: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40 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 41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42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43 智力: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等。 44 能力: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45 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基本的能力,使用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留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46 特殊能力:指某项专门的活动所需的能力。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 47 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为了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就是智商。

48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坏境的测验度量。

49 晶体智力:指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及问题解决等测验量度。

50 信度:既可靠性,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验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测量结果应该保持不变。 51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验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52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标准,有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53 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54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55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56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57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58 道德感: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人的认识、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9 理智感:是在认识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是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60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61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62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63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64 人格特质: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测量单位。

65 人格动力系统:是指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

66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心理特征。

67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是后天再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体现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

68 特质:个体有别于其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最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69 投射测验:以人格理论为依据,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推出若干人格特征。

70 心理健康:广义上,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侠义上,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71 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72 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来保护自己。

73 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

74 认知方式: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75 共性特点: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76 个性特点: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77 沟通:广义的沟通时的是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人与机器的信息交流,与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的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

78 言语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感情、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 79 社会助长: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80 社会惰化: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81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82 社会性发展: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83 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觉到自己被湮灭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活动中去。

84 群体: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各个成员之间

有自己的角色地位,成员直接彼此在心理上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共同感。 85 群体规范;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

86 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得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87 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抉择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

88 从众:是个人的信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89 压力:其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其二是指一种身心反应;其三是一个过程。

90 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使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91 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时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92 压力源;指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其主要包括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 93 文饰: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94 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95 认知:指人队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感知觉、回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和认知成绩。

96 认知发展: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发展。

97 道德认知:指人队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知,

98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99 纵向研究: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100 升华: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 101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102 推理:推理事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103 知觉的选择性: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

104 近因效应: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05 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

106 日节制:人和动物身上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压力、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107 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08 挫折:是指人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是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是,所产生的不

109 非言语沟通:主要是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它倾向于强调情感和形象状态的交流,以及双方谈话的整合。

110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记忆。

111 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便趋于消失。

112 依恋行为:是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关系。

113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们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114 心理定势:指坚定使用原有的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115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

简答题

1. 简述学习心里学的作用和意义答:a

认识内在世界b调整和控制行为c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心理学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

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作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和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3. 简述社会认知过程。答:信息的搜

集与选择信息的整合过程 4. 简述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

点。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

5. 问题解决应具备哪些特征,影响因

素?目标指向性;(2)操作系列性;(3)认知性操作。问题的表征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

6. 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指向

性;集中性。1选择能力,注意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心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能够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2维持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比较高的紧张状态。3调节功能,注意帮助人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

7. 注意和意识的联系与区别:1注意

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2注意与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8. 意识具有哪些状态?可控制的意识

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 9. 简述人格调控中自我调控系统:以

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2主要作用,对人格各成分进行调控,使之完整统一和谐。

10. 创造性思维主要有哪些特征?和影

响因素。创造性思维是指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想活动。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影响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11. 简述知觉的特性:整体性,是指人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2. 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感觉

通道的差异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13. 群体的基本特征:1我们通常将成

员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体称作群体。2基本特征:群体规范、群体的凝聚力、群体中的角色、群体领导。

14. 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主要功

能?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2)功能: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使成员具有认同感;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15. 智力的个体差异:1发展的水平的差

异2发展的智力结构差异3发展过程的不同形态。

16. 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哪五个

阶段?第一阶段为过渡期,第二阶段为轻睡期,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第五阶段为快速动眼睡眠。 17. 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具

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

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力,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与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

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18.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答1从需要的

角度看:情绪更多的是与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经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2从发展的早晚角度看。人出生时就有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3从反应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动机,调控适当 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起促进作用,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瓦解功能,健康,信号

19. 身体语言的功能。答1象征,不同

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常对身体语言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约定俗成的身体语言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2说明,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常作为言语沟通的补充说明。3调节,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在沟通过程中能够调节沟通过程,强化或者弱化沟通者传达的意义、节奏和情感。4情感表露,在沟通中,沟通者的坐姿、站姿、走姿等也传达着很多的信息,特别是情感信息。 20. 什么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本能

需要,合群需要,自我肯定的需要。首先,人的交往时一种本能,是在个体进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其次,每一个人都具有合群需要,适当的人际交往时个体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手段。最后,每一个个体对自身的了解都来源于社会学习过程,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

21. 简述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

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

22. 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需要:(1)包

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2)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利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3)情感需要,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关系的需要。

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

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属、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这些需要时天生的。3一般而言,在底层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高层需要,但有时人也会在低层需要 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找高层需要。 24. 什么是人际沟通?基本功能?(1)

是沟通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而展开的,可以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还可以发生在大众传播中。(2)促使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还具有需要满足的功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25. 说明是人格?人格有哪些特征?人

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功能性。 26.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

些?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生物遗传因素,对人格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2)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3)家

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适当性,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4)早期童年经验。不能对人格单独起决定作用,与其它因素共同决定人格。5自然物理因素

27. 焦虑包括哪几种类型?应对策略

(1)广泛性焦虑障碍。这种焦虑体验在人的持续性害怕,但无法指出害怕什么。(2)恐慌障碍。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3)恐惧症。它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会恐惧症、特殊恐惧症等(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认清焦虑状况,掌握克服焦虑的原则,学会放松自己,运用想像减轻焦虑,进行理性思考,接受专业治疗。 28. 中年危机的表现;1中年人最不接受

的可能最先是自己仪容方面的变化,身体不如以前健壮2进入中年以后,家庭生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小孩长大,生活单调,孤单感增强。3中年时期也是个人成熟与事业收获的阶段,但个体工作满意度会降低。

29. 什么是挫折?挫折后的反应?如何

应对挫折?1)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的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2)反应:攻击行为;冷漠;幻想;心理防御机制。3)勇敢正确的面对挫折,正确认识挫折;改变不合理观念;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30. 简叙人格差异的表现?认知方式差

异;气质差异;性格差异。 31. 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

么?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依据为,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2)特征:普遍性;稳定性;可变性;限制性。 32. 智力发展有何特征?(1)智力发展

的一般趋势;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稳定性和可变性。 33. 智力测验的性质:1对象是心理特

质2测量的间接性3测量的有误差4测量工具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34. 思维的主要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 35. 什么是斯滕伯格智力理论中的元成

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指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2)操作成分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3)知识获得成分指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36. 如何理解智力的个别差异?1)在智

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同(2)每个人智力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3)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的形态

37. 简叙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1)

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关联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的得到满足。(2)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38.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和功能.包括手

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表情:表达感情、态度、理解和判断他人的感情、态度;(2)眼行为: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感情;(3)身体语言和身体动作:象征、说明、调节、情感流露(4)服饰:可以为沟通者传达性信息;(5)讲话风格:告诉有关群体成员的信息(6)人际空间:表露人际关系的

"语言".

39. 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有何意义?

(1)各种动机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40. 面对压力如何应对?正确认识压力

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 41.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有

什么影响?因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前提。先天的遗传素质为个体提高心理发展可能性,在后天结合下才能得以正常发展。它们在相辅相成中发挥作用。 42. 意识活动的主要内容?对外部事物

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43. 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收集信息;转

换;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到大脑皮层,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加工为感觉。

44.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有哪些?感

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念得记忆消失 45. 按照作用的性质不同,心理促动药

物可以分为哪几类?镇静剂;兴奋剂;迷幻剂。

46. 什么是韦伯定律?描述觉察刺激的

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间的关系的规律,由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47. 人的知觉内容和特性?内容:对人

的知觉;对社会事件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48. 记忆基本过程?编码;保持;提取。 49. 在思维的过程中,思维操作主要有

哪几种?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50. 创造思维主要有哪些特征?敏感

性;流畅性;灵活性;再定义性;洞察性;独创性。

51. 智力和能力的关系如何?联系:任

何能力都包含有智力因素,一定的智力是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智力的提高。区别:概念不同;影响因素不同;生理基础不同。

52. 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任务(1)求

职与升学或继续学习(2)婚恋与生育。

53. 问卷法进行心理调查的优缺点:优

点能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资料,省人力省物力。缺点,不能保证回收率及被调查者的认真合作。 54. 长时记忆需提取线索,线索的有效

性主要依赖哪些条件?(1)与编码信息相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与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55. 什么是人格测验?试举三例。是在

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探察和鉴别受测者心理及行为的方法;主要人格测验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高夫的青年性格问卷。

56. 人格测量的方法:1测验法,是在

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主要形式有问卷调查法。2投射法,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者可以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测验者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若干人的个性特征。 57. 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1)收集信

息。(2)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3)将

感觉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4)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58. 长时记忆是如何存储与建构的?首

先是归类,它表现为对于相关或相似的项目,无论在有序或无序条件下呈现,都要按照一定的类别组织起来记忆的。其次,当各种信息在概念上有一定层次的逻辑关系时,在记忆中就会按照它们的共同特性构成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体系,这种有层次的组织结构可以有力地提高记忆效果。这样,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即图式。 59. 什么是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被试者通过对所给刺激材料的分眨眼析与综合,并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首先提出一个目标相一致的假设,然后再根据主试者的反馈和对新材料的分析,检验和修正所提出的假设,最终形成概念。

60.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

特征。主要观点:(1)华生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2)华生认为,强化很重要,只要找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强化,使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就可以预测、控制改变人的行为。(3)斯金纳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特征:(1)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行为主义的诞生。(2)华生只强调行为,否认心理、意识,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3)行为主义不仅在客观研究方面得到肯定,在当前行为改造、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的方法任占重要地位。

61. 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有什么规律?

具体规律是: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的很快,后来逐渐减慢,到了相当时间,记忆保持的分量较少了,几乎不再遗忘。

62. 什么是频率匹配学说?对于1000赫

兹以上的中度音高的声音,不只是由单独一个神经细胞,而是由一组神经细胞组合起来构成与之相匹配的频率,也就是说,神经细胞分成数组,各自以轮班的方式发射神经冲动,不同的组分别对声波压力产生神经冲动,各组同步发放,产生对高频声波的识别功能,称频率匹配学说,也称排发说。

63. 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

特征?观点:(1)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2)他们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特征:(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2)他们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功能,故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64. 成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成年

期是指从20岁左右到65岁左右这一段时漫长的时期。特点是(1)个体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情绪也趋于稳定,人际交往趋向于成熟。(2)随着个体经济地位的独立,个体的诸多心理感受和生活状态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恋爱,婚姻以及养育子女已经成为成年人的重要任务。

65. 什么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它们

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社会助长时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因为在他人在场时增加了个体活动驱动或动机,这种驱动或动机的增加对作业成绩的影响依作业性质而定。(2)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在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 66. 简述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个系统,

并非由单一特征所构成,是由多种特征的组合,成分有(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上述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人格构成一个整体。同时五种人格系统成分的独特结合,也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人格。 67. 能力可以划分为那些类型?按照倾

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2)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人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按照在生活动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68. 情绪的基本形式有哪些?人类具有

四种基本的情绪(1)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2)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体验(3)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4)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69. 动机分为哪几种?生理性动机和社

会性动机在我们生活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2)根据性质不同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动,是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它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性动机推动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社会团体,并在其中获得认可、地位与成功感。社会性动机是认得某些高级需要所产生的,所以,如果社会性动机长期得不到满足,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出现某种心理障碍。

70. 毕生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生

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应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曾强和减弱的情况。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不同。(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71. 引发压力的原因有哪些?压力会带

来什么样的身心反应?人际交往造成的压力是最主要的来源。心理学家提出四种类型的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2)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分面。压力下的心理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3)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

72. 青少年时期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

点是什么?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充分表现了个性发展的特点,1自我

意识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了解自己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进入主观化的自我阶段。2情绪表新的矛盾特点,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其情绪的表现形式也不再单一,但有不同于成年人那样稳定。因而表现出两面性,即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3人际交往发展的新特点,对友谊非常重视。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使其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观念上的对立,代沟,同时也对异性产生兴趣。

73. 成就动机的特征有哪些? 成就动

机是一种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动机,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动机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讲成就水平较高者有以下特征a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b具有坚定的信念c正确的归因方式。

74. 群体极化和群体决策造成什么影

响?a通过群体讨论,使群体的态度或意见出现了极端化,使群体的态度或意见倾向朝向两级方向运动,是原来不同意见之间距离更大。 B一旦群体思维产生了,凝聚力高的群体的成员就会过高估计群体的权利和道德权威是对立意见定型化,使错误意见合理化,并产生虚假的意见来压制不同的意见导致群体出现错误的决策。

75. 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a自上而下。儿童首先发展与头部有关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和下肢的动作。B由内而外,儿童发展先头部和躯干的动作,然后发展双臂和双腿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较细的动作c由简单的无意识的到复杂的、意识控制的动作。儿童开始发展的动作是简单的大动作,意识参与的成分比较少,以后在此基础上才发展起由意识控制的精细的复杂的动作。

76. 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a合

作,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这种合作式的交往多是以某一件或活动为基础的,人们通过完成某一活动、处理某一事件而在一起,活动完成后,一些 合作恳会停止。但如果通过合作之后建立了情感联系,就可以进一步建立亲密的交往b情意,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因一些情感因素而喜欢与他人在一起c归属,人们总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认可。这种归属于某一团体的交往需求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77. 心理学主要有哪些分支?1)心理学

的理论领域的分支有: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儿童发展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哪些内容?(1)依恋行为。交往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得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感的关系(2)性别社会化。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社会文化对自己性别行为的区别对待。(3)道德判断的发展。它的发展对道德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78. 举例说明说明是心理防御机制,有

哪些表现方式?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用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具体表现为10种方式: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升华。 79. 去个体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

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行为,自制力变低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原因有:匿名性;个体处于群体中,瑟吉欧外界因素

的影响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自我意识。

80. 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

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与他人合作共处是我们社会文化所价值所鼓励的东西。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2)情谊。这种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力性的特点。(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认可。

81.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1)动

机产生由内外两种因素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的根本原因,外在则为诱因。(2)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3)当人们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82. 智力检测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智

力检测与性向检测和成就检测的区别是什么?(1)根据实施对象的数目划分为个别检测和团体检测;根据检测题目呈现出的方式不同划分为文字检测和非文字检测;根据检测要求划分,速度检测和难度检测。(2)智力检测一般注重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稳定的一般能力,如言语能力,数学能力,记忆能力等;性向检验泛指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测验,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潜在才能;成就测验主要考察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83. 何谓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二者在

发展上有什么区别?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指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流体智力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是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

84. 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及特

征?观点:(1)弗洛伊德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对其谈话作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源。(2)他还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还有无意识的活动。(3)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特征:(1)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创始人弗洛伊德。(2)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在我国更受到长期的批判。(3)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任然继续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的那个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物。

论述题

催眠的原理是什么?与睡眠有睡眠区别?

催眠原理:催眠师角色扮演;催眠师意识的分离;

(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一种特殊情境下又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是一种特殊意识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非停止,知识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有几个主要的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简述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比较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概括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2)形成原因:认知者总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论;每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接触机会的限制;满足人们需要还可以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3)在社会认知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4)社会刻板影响不是一层不变的,人们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对社会刻板印象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叙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一注意复习的策略。首先在复习上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其次在复习的次数上,要注意过度复习,一般过度学习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最后在复习方法上,要阅读与背诵相结合,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进行记忆。第二是组织的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谈谈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合创造性思维的信念;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运用例子;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的儿童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影响,早期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影响途径有多种,最显著的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有哪些?

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子,说明如何克服焦虑。

首先要认清焦虑状况。即要认识焦虑的症状;其次,要坚持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即不回避、正面迎战和做纪录;第三,要学会放松自己;第四,要运用想象减轻焦虑;第五,要进行理性思考;最后,要接受专业治疗。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特征?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2)特征:名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描述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1)感知运算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次理论得到心理学家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巨大影响但也有人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但也有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亚杰用于得出此结论的实验情境是儿童不熟悉的,问题的难度也不适合于儿童,因此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并不像皮亚杰所说自我中心那样的思维。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儿童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对梦的研究有哪些?梦有哪些特征? 关于梦的研究有:(1)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他认为梦诗欲望的满足,梦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2)梦的内容方面,霍尔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他发现大多数的梦具有一般世俗的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特征加以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 梦的特征:第一自我为中心是梦第一个重要特征;第二,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说明如何对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师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其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

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Z理论。

措施:(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激;(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要;(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4)提高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学时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即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自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1)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知;(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分析比较舒次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舒的三维理论:首先舒认为每一个主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人际关系解决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其次个体在表现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划分为六种。 (2)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认为,在社会互交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交换还包括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换。

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特征?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2)特征:名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义,并对如何培养提出建议。

意义: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谈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这7种智力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2)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发展。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播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和其他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相似性与互补性;人们倾向与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在个性品质和行为方式上某些相反的、互补的特征,有时也能满足相互的需要,都能表现为相互吸引。(2)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交往者的内在品质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的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容易成为知己。

说明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2)合群需要: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3)自我肯定的需要: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个体的评价、态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使个体从中了解自己,界定自己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的观念3加强修养,用于实践4强化自我人格品质。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着影响,早期 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检测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学校教育对智力有显著的影响,影响途径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方面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如何对群体内部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测量?1社会测量法是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两个步骤,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

第二篇:自考心理学史总结小抄

1.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境。 人。 12.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2.人类心理学思想最早萌发于原始社会末内省法、实验法、比较法。

期的万物有灵论的观点。古希腊、罗马时期13.詹姆斯认为本能是无需经过教育就能自的心理学思想沿着三条线索进行:一是原子动产生的一种动作机能,其被掩盖有两种情论的心理学思想,以德谟克利特为创始者,况:①被习惯压抑了②本能的表现具有暂时以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为系统化者,经历了性的特点。

萌芽、奠基、发展、形成四个时期。二是理14.詹姆斯认为情绪实质上是对于身体所发念论的心理学思想,最远可追溯到毕达哥拉生变化的感觉。

斯对数的思考,集大成者是柏拉图。三是升15.詹姆斯认为经验的自我主要有三种:物级论的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德。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把灵魂分为的自我指能知道一切的那种东西。

理性、勇气和情欲三部分,是欧洲心理学史16.霍尔采用问卷法提出了采用生物进化论上最早的知、情、义三分法;亚里士多德,观点说明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论。

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著《论17.卡特尔的研究主要包括:①关于反应时灵魂》,认为灵魂有两种功能,即认知功能的研究②关于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研究和动求功能,提出了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心理测验一词在其一论文中首次使用并成知与义二分法,把感觉分为触味嗅听视五为心理学的一个专业名词。在1902年发明种,认识到触觉是一种复合的感觉;中世纪了次序评量法)③关于心理物理学的研究④的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的最高权威,认为关于知觉和阅读过程的研究。

自我审视和启示是获取真谛的两个途径;中18.鲍德温的理论包括三方面:①个体和种世纪的阿奎那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消系发展论②认知理论(个体认知发展是有基极方面,对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本机制的)③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内部包响。文艺复兴时期有产生于英法的经验主义括自我和他人关系两个部分)。

思想,代表人物是笛卡尔和洛克,笛卡尔认19.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①杜威,认为为心身交互作用是通过松果体来实现的,洛反射弧只是一个回路或者器官②安吉尔③克提出白板说,认为观念来自感觉和反省;卡尔,把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为适文艺复兴时期还有产生于荷兰和德国的理应性行为,就是有机体对于具有能满足其动性主义,代表人物是威廉莱布尼茨和克里斯机条件的那种特定的物理环境或社会环境提安沃尔夫,威廉强调心理的活动性、自因的反应。

性、发展性和统一性,在欧洲心理学史上有20.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①桑代克,相当的贡献;克里斯提安沃尔夫则把心灵分利用迷香实验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论,用实为人之官能和欲求官能。 验的方法代替自然观察来研究动物,为动物3.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①在天文学中,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②伍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于1823年计算出人差沃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部活方程式。②生理学在脑机能的研究方面和对动,包括人的意识和行为,还认为刺激和反神经生理学、感觉生理学的研究对心理学的应之间的模式是S-O-R模式,S代表刺激,O独立做出贡献。③物理学在直接和间接两方代表机体,R代表反应。他还把心理动力学面对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作用。 思想引入心理学研究中。

4.冯特的《对感知觉理论的贡献》和费西纳21.行为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产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视为促进心理生背景:①时代的呼唤②哲学的源泉(i英法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ii实证主义哲学的影5.约翰内斯谬论被誉为生理学之父,概括出响,这一理论把科学阶段即实证阶段称为人八条感觉的一般规律。赫尔姆霍次发展了视类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新的科学任务在于觉三色说。韦伯打破了前人对于阈限的哲学描述一切可观察到的事物,然后揭示事物的思辨,关于最小可觉察的研究,韦伯定律的一般规律,达到预测和控制自然的目的,iii发现有重要意义。费西纳发现了身心之间的实用主义和新在论的影响,实用主义的基本函数关系,提出了费西纳定律,还在心理物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基本出发点,把采理学中首次使用最小可觉差、正误法、均差取行动当做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做法,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引入心理学,提最高目标。)③自然科学之壤(i物理学的楷供了感觉测量和心理实验的方法和理论。 模作用ii进化论的催化作用iii俄国学派6.冯特最大的功绩就是把生理学和心理物的奠基作用。谢切诺夫是反射学的俄国先理学的一套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他设定了驱,别赫切列夫提出了客观心理学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对经验或意识的元素进行分④心理学之乳(i动物心理学的哺育ii机能析和结合,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滋养:安吉尔真正使机能主义方式和规律。冯特提出了情感三维说:运动成为一个实际性学派iii内省心理学的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他认为困境)。

情感是动态的,每一特定的情感都是这三个

22、1913年华生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的维度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既可以在单《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一的维度上发生变化,也可能在三个维度之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行为主间发生变化,情感的这三个维度是彼此独立义革命的开始。华生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或目而不相同的。 标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从7.心理复合体的形成:联想和统觉。心理复而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者根据反应-推知合的规律:①创造性综合原则或心理产物的刺激,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原则;②心理关系的原则;

23、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①观察法8.冯特的贡献和局限:贡献:①冯特最大的(无帮助的观察,借助仪器的观察)②条件贡献是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②冯反射法(用以获得分泌条件反射的方法,用特培养出一批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为心理于获得运动条件反射的方法)③言语报告法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冯特(又称口头报告发,是正常人观察自己身体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独特的见解。局限:①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口头报告的冯特把经验作为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犯了一种方法)④测验法⑤社会实验法(两种一主观唯心主义错误;②冯特的内省法限定了般的程序:改变或操纵社会情境,考察人们他的研究课题;③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有行为的变化;社会实验是知道了反应,并且混乱。 此反应也为社会所认可,反过来考察引起该9.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①机能主义反应的社会情境或刺激) 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后期一

24、华生关于具体问题的理论:①习惯论,批来自欧洲的移民来到美国,为了能够给自习惯是一系列复杂的反射,儿童或成人遇着己的生存方式找一个哲学的解释,创立了美相当的刺激时顺次的活动。他将习惯分为两国式的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美国的心理学大类:外显的习惯,内隐的习惯。后来又以研究者学习了冯特的新心理学不知不觉就习惯系统的不同将习惯分为肺腑的习惯即将其发展成美国特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②情绪,喉头的习惯即思维,肢体的习惯即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③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作。②人格论。人格指一个人在反应方面的影响。 全部资产而言。这些资产包括:已被组成的10.詹姆斯于1875年开设了《生理学与心理各种习惯的总体,可塑性和保持性。用另一学的关系》这一课程,是美国人开设的第一种方式看,资产就是个人的资具中使他当前门心理学课程,并建立了美国第一个供教学的环境内得以保持顺应和平衡并且当环境用的心理学实验室。 发生改变时得以重新进行顺应的一部分。③11.詹姆斯认为意识有五个特征:①意识是本能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教育和早期训私人的;②意识是变化的;③意识是连续不练功不可没。④情绪论。实验发现重行条件断的;④意识具有选择性;⑤意识的机能或作用法或解除条件作用法是消除不良情绪目的是使人能够进行选择而较好的适应环反应最有效的方法。⑤思维论。提出了边缘

思维论。将思维分为三类:问答式思维,习惯性无声思维,构造计划性思维。

25、华生的其他心理学应用研究:①进行了一些广告及消费行为的研究。②对于性行为的研究。③行为治疗。《行为与精神疾病的概念》一文奠定了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他认为精神病症状是不适当条件作用下的条件反射。他提出的语言训练法是支持心理疗法的雏形。他认为改变病态人格就是以新的习惯系统代替旧的紊乱的习惯系统。④涉足自杀领地。预防自杀的两种方法:培养积极反应,改变生活条件。⑤儿童行为教育。持自然主义的儿童教育观,认为应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习惯。⑥作为心理学界的普罗米修斯。

26、华生心理学的功过:影响①客观心理学的建立。I竭力主张将可观察和控制的人与动物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II华生坚持客观的方法,明确将条件反射作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III华生主张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目标的任务,预测和控制则通过S-R公式实现,这体现了严格的客观主义原则。IV华生是乐于检验自己观点的务实者。②心理学领域的拓展。③心理学应用的深化。不足:①对人非人化的处理 ②研究问题与途径的萎缩 ③主题性的迷失 ④个体性的丧失。

27、对华生心理学的修正与发展:反对观点①麦独孤:对不使用内省的发难,对环境决定论的发难。②格式塔心理学分析主要在研究对象和学习理论方面。修正①赫尔引入定义系统②托尔曼认为行为有目的性,选择性,顺序性,可教性等特征。③斯金纳认为研究行为只需直接观察和研究行为本身,并且对行为进行分析,发现规律。他选择了一种保持行为的自然连续性的实验情景,不仅描述行为,并且想控制和预测行为。④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四个子过程组成: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过程。

28、其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①魏斯的生物社会行为主义,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主张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形成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过程。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追寻人类从婴儿发展为社会成人的过程。②亨特的人类行为学,第一次使用时间迷津来研究动物的运动学习过程。③拉施里的大脑机制论,他以对动物的脑摘除的实验研究闻名于世,并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大脑活动的均势原则和整体活动原则。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表达对内省加以改造。他认为连结概念不能够说明全部事实。

29、新行为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②心理学自身发展的要求③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形式公理和理论数据的操作定义,找到了心理学走向科学的新思路;首先,其次,将理论以一组理论公示表达出来,由此到处预测;再次,从事实验,检验这些预测,用操作性定义把理论与观察串联起来;最后,依据观察结果对理论进行修正。30、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托尔曼提出目的行为主义,把行为区分为整体的行为和分子的行为。作为整体的行为是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的,行为的目的性是指由于尝试错误而带来的学习进步,行为的认知性是指目标的性质、位置以及刺激情景等先决条件的变更对习得行为的影响。整体的行为有以下可描述的特征:他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它总是利用环境的帮助作为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它总是选择那些较短的路径或较容易的手段 。

31、1932年,为了弥补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的不足,托尔曼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他认为行为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去描述因变量与自变量连接起来的函数形式。他认为中介变量就是推断出来的处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过程。最初,托尔曼认为人和动物有两种中介变量:需求变量,实质上就是动机;认知变量,决定行为的知识能力。1951年受格式塔的影响,提出了三种中介变量:需要系统,指生理需要与内驱力;信念价值符号排列矩阵图,指选择某种目的物的欲望的强度和这些目的物在满足需要中的相对力量;行为空间,指行动者在某一时刻内所感知到的,含有不同位置的物体并具有距离和方向的空间。

32、学习的“符号格式塔”模式是托尔曼全部学习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说明行为的目的性、整体性、行为的期望和预见性。

托尔曼提出的期待,位置学习,潜伏学习的概念:期待是指有机体关于目标的意义的知识或信念;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景的意义,这就是位置学习(根据位置学习的几个实验,托尔曼阐明学习者从起点奔向目标,是根据对情景的认知,在所有选择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地图);潜伏学习是指由机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在某一阶段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

33、对托尔曼的评价:最有用贡献是提出中介变量。托尔曼的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等概念都使行为主义多样化了,弥补了华生行为主义的缺点。同时,托尔曼从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出发研究动物和人类的认知学习,为认知行为主义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他兼收并蓄,对一切新见解都保持他特有的友好态度,这是他成绩斐然,也使他未能建立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托尔曼的记忆性期待和推理性期待。

34、新托尔曼的认知行为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塞尔曼。加西亚、波利斯。波利斯提出了有机体学习的三类事件,构成了两种期待:S-S*期待,是认知活动;R-S*期待,个体预示着在生物学上有意义的后果行为。

35、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赫尔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试图产生一种能够思维的心理机,另一方面他试图建立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他的著作包括1940年的《机械学习的数学—演绎的理论: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行为原理》 。

36、赫尔将内驱力分为两种:原始内驱力和继起内驱力,原始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相伴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继起内驱力是指某一中性刺激由于曾伴随的原始内驱力的降低因而也就具有内驱力的性质。这两种内驱力实际上就是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37、赫尔的学习理论:赫尔认为学习的性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在进化过程中有机体产生两种不同的手段,一种是应激状态时的顺应机制,用S-R表示;另一种是有机体去自动获得具有适应性作用的感受器,效应器的链接即学习。赫尔提出学习的基本条件是接近和强化原则。习惯强度指感受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联结力量,它的形成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试刺激与反应在时间上的接近,另一方面是受强化的程度和强化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制约的,两者成负相关。赫尔将强化分为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两类,初级强化是内驱力降低的过程。可见蹙额系进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在强化条件下的刺激与反应的接近,这是赫尔学习理论的核心。

38、赫尔提出影响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一,抑制和消退率,消退现象指一个反应在未强化的情况下组建消弱以致消失。抑制分为两种,一种是反应抑制,另一种是条件抑制;二,反应阈限和不相容反应,反应阈限指恰能引发某种反应的临界状态。不相容反应指个体无法同时表现出两种反应。

39、对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的简评:一,他希望提出一种无所不包的关于行为的学说并以此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他力求精确和数量化,他的体系既有注重理论又注重经验的数量化;二,他的理论体系缺乏概括性,数量化的术语也容易失去精确性。

40、赫尔的继承者:斯彭斯,米勒多拉德,莫勒

41、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体系:行为的真正原因应该从环境中寻找,他主张把内驱力简单的当做一种环境因素的效果。他认为发现环境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最佳方式是运用实验,他认为控制是一种最后的检验标准。

4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包括:一,反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二,强化,它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中心概念,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对一种情景做出反应后相应的增加某种东西,负强化是一个反应发生后从情境中撇走某种东西。惩罚的一般结果是抑制一个在前发生的行为。三,条件性强化物指如果一个中性刺激和基本强化刺激相匹配联系,那么它也具备了强化物的性质。条件强化物的强化力量与相匹配的原始强化物的配对次数成正比;四,强化程序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间断强化分为固定强化和非固定强化,固定强化分为定时强化和定比强化。研究指出将固定强化和非固定强化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4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一,操作条件56似动现象的关键在于两个刺激在时间上反射的建立,二操作条件反射的消退,如果发生了一种动的互交作用。整体先于部分,原来反应非常固定,那么消退的时间较长。且大于部分之和,并决定着个部分的性质。三,分化。四,泛化,指当行为在一个特定57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直接经验的刺激下出现时,它也被具有相似属性的其(直接经验就是主体直接感受到或体验到他刺激控制。 的知识,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来源和基础。

44、操作强化原理的应用:一,言语行为,他又把直接经验分为两种:客观经验,主观二,有机控制方案;三,理想社会;四,程经验。)②行为(考夫卡将环境分为两类:地序教学和未来的学校,五,行为矫正,行为理环境,行为环境。他又将行为分为三类:矫正技术就是使用操作条件作用的强化和真正的行为外显的行为,现象的行为,第三消退原理消除个体的不适当行为。 种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4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交互58格式塔的研究方法:格式塔采取的是一种决定论用三合一的交互因果关系解释了心纯粹的经验观察法,要求对特定时间内主体理社会的作用,认为个人的内部因素处于其所观察到的经验材料不加任何粉饰,力求如中的环境和从事的行为都作为交互决定因实详尽地进行描述。考夫卡认为存在着两种素而双向的相互影响:首先,行为倾向和环观察:客观的观察和经验的观察。

境之间是相互决定的只有在特定的行动使59同型论就是认为生理历程与意识历程在之现实化后才起作用;其次,人的内部因素结构的形式方面彼此完全等同。由海林和马与行为作为交互决定因素而相互起作用;最赫提出,认为心理、生理、物理现象之间是后,人的因素与环境也是相互作用的。 同型的,即相互符合,彼此统一。

46、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替代学习)60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形——背景原则直接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图形与背景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接察学习。 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人们的知觉47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一注意过程,(影响对残缺不完满的图形,有一种填补缺口使其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的因素①相关的示完满的倾向);完全趋向原则(把不完全的范行为②不同原型的示范行为③示范形式图形视为完全的图形);共同原则;简单原的奖赏功能)二保持过程;则连续原则。

四动机过程(操作是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下出61苛勒的实验类型:迂回实验,利用现成工现的,在这方面有三种诱因:直接诱因,替具实验, 代性诱因,自我诱因。) 建筑实验,利用中介物的迂回实验,格式塔48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就是一个自我强化操纵实验。

的过程,人们认为自己确定某些行为标准,62格式塔对试误说的批判:桑代克设计的实以自我奖赏或自我惩罚的方式对自己的行验情景过于复杂,反对桑代克的练习率和效为做出反应。他认为自我调节分为三个过程果率,指出桑代克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渐进的操作,判断过程,自我反应。自我调节机制变量过程是错误的。

的形成一般有两个途径:标准内化;模仿,63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的特点:①问题解决前模仿个人向社会情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②从问题解决前学习的过程,模仿的对象称为榜样。 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度是一个突发性的质49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一行变的过程③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为成就,指通过操作获得的信息或直接经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验。二替代性学习,指个体从观察他人的行整体④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为中获得关于行为的认识。三社会的劝说和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⑤由顿悟而掌握的学鼓励,是指他人的劝告或自我规劝说服个体习原则有利于适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相信自己的能力去执行某种行为而达到确题。 定的结果。四情绪唤起。 64迁移是由顿悟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50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的评价:他的观察学习印刻在大脑之中,当以后面临类似情境时,模式是他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并同经典条记忆痕迹就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使之选件反射一起被称为解释学习的三大工具;他择类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迁移并非共同要形成了开放的理论框架,也导致了他未能建素的迁移而是整体关系的迁移。 构一个有内在逻辑体系的大理论框架。 65惠特海默将思维分为三类:①a型思维,51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①社会历史条分聚焦和在聚焦两个阶段。②y思维阶段,件②哲学背景(1康德的先验论,康德把客盲目尝试错误的思维。③b思维阶段,介于观世界分为现象的此岸世界和物体的彼岸a和y之间的,是一半有步骤有计划,一半世界,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盲目的。

沟;2胡赛尔的现象学的主要特征是一种新66格式塔的考夫卡将心理发展分为四个方的、描述性的哲学方法,它包括两种含义:面:运动方面的发展,感觉方面的发展,感一种先验的心理学,一种普遍的哲学。现象觉运动的发展,观念的、行为的发展。考夫学包括三个方面:卡认为行为场有两级:自我和环境。

观察的方式即直觉。要想凭直觉掌握本质,67对格式塔的评价:贡献①整体观具有重要要经过以下步骤:把历史的观点搁置起来,的方法论意义②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领把存在的知识搁置起来,感性的还原,本质域研究的核心③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的建的还原,先验的还原,3怀特海和摩尔根的立④人本主义心理学受益匪浅⑤现代认知影响,怀特海主张有两个世界,摩尔根的突心理学的先驱。局限与不足①陷于主观唯心创进化论)③物理学中的场论(场是一个限主义境地②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③对定的域,是一种新的力学结构和实体,是一其他学派的批评有失公允④实验不够严谨。种整体的存在。)④心理学内部的影响(1马68勒温把人的需求分为两种:客观的心理需赫的影响,宣称感觉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是求和准需求。

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2形质是存在于人脑69.勒温的场论:①心里紧张系统,(是勒温之中,独立于个体感觉之外,属于另一种组心理学中的基本动力概念)②人的生活空间织形式的新的性质,即为整体所具有的形式(人和环境共同组成了他的生活空间。心理和性质。3狄尔泰等人的影响) 动力场中的三种冲突情景:趋近——趋近冲52格式塔主要代表人物:惠特海默,突,回避——回避冲突,苛勒。 他还提出个体的行为将随着人与环境的变53格式塔的性质:既不是相加成的事物,也化而变化,还提出了一个基本动力原则,“实不是混沌的现象;格式塔的性质不含在其部在的即是有影响的”意思是存在于生活空间分里;格式塔各部分具有功能上的联结;不中的事物或因素,都必然对个体当时的行为是一切格式塔都具有移位不变的性质;格式产生实际的影响。以此为原则,他提出了生塔为其周围的事物所影响;格式塔指具体的活空间中的三种事实:准无力的.准社会的事物;格式塔不限于知觉领域。 和准概念的事实)③人格组织(勒温认为人54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刺激,被个格在场理论中这很大的作用,人和环境一起体知觉为从前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一个刺构成了场,人是场的一部分,而且是场的中激的位置运动的现象。这个实验是惠特海默心部分。

建立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实验依据,也是格70.团体动力学的基本含义是把团体作为一式塔学派创立的开端和标志。 种心理学的有机整体,并在这种整体的水平55惠特海默对似动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观上来探求团体行为和团体过程,或人的社会点:似动现象不能用眼球运动来解释,似动行为的潜在动力。其根本目的是要科学的研现象不可能由推理产生,似动现象不能用错究和理解团体生活的本质。

觉来解释,似动现象也不是由于后像所致,71.贝克认为团体实在三种基础上形成的对似动现象也不是被试注意点由一处转移到其他团体成员的喜爱,由于团体成员资格富另一处所致,似动现象不是因为被试对两条裕成员 声望而喜爱团体,由于团体是达到线之间的空隙没有加以注意引起的。 个人目标的手段而喜爱团体。

72遵从与交往是影响凝聚力的重要变量。如

果要改变个体,通过改变其所在的社会团体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的多。高度内聚的团体可以有哪些对团体活动具有中度到高度兴趣的参与者组成。

73勒温认为改变社会最好分三个阶段;①解冻,减少与团体过去标准有关的联结②引进新标准③坚实的建立在新标准上的在解冻过程。

74对勒温的评价;贡献①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心理学体系②用严格的实验实证方法研究问题,使他们常为实验心理学的合法研究领域③创立了团体动力学④是一位实践理论家。不足;①混淆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的界限②滥用了自然科学的概念③忽视了个体过去的历史④理论缺乏精确性,统一性差。

75认知平衡论;还得提出了P-O-X模型,P是认知主体,O是作为P人质对象的另外一个人,X则是与P和O海德认为,这个模型中存在着单元关系和情感关系这两种关系。单元关系表示单元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由于相似,接近,因果的形成的关系。单元关系又分为两个类型,即接近,所有,情感关系也分为正向情感关系和负向情感关系

76海德认为认知结构是否平衡取决于情感关系是否一致,以及情感关系与单元关系之间是否一致。在P-O-X模型中,有四种不平衡状态,寻求平衡的途径有两种;改变其与O声望情感联系,改变其与X的单元关系。 77认知失调论;费斯汀格提出,他认为认知系统是个体对环境,他人及自身行为的看法,信念,知识和态度的总合。把基本的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种可能性;协调,不相干,不协调。78减少认知失调的方式:改变本身行为,使主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改变态度,使主体的态度符合他的行为:引进新的认知元素,使之与原有的认知元素协调一致。 79卡特莱特的社会权利场论:将权利定义为个体b通过一种心理的力量对另一个体a产生感应力而个体a设法抗拒这种感应。一个人发生影响的权利部分取决于以下因素:o能够表现出的行为,o与pp的动机基础,p的生活空间的认知内容。 80精神分析的主要特点:①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是在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的。②从研究对象上来看,是治疗失常的人。③从研究内容上看,注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④从研究方法上看,运用临床观察法。 81精神分析包含的主要内容:①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主张人的心理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结构组成。潜意识是指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替代物。前意识是潜意识中可招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意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他还提出了人格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按照道德原则行事)②以性欲论为基础的人格发展论(广义的性包括三点:从概念上来看,除包括许多涉生殖器方面的活动以外还有更广泛的内涵;从范围来看,它是从婴儿出生便已经开始;从功能上看,性还包括从身体其他区域获得的快感。力比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冲动,它是推动个体一切行为的原始内动力。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I口腔期,自信而不依赖别人,易于与人和谐相处的特点,发育不好则易形成口欲综合型性格和口欲施虐狂性格。II肛门期,整洁、吝啬、固执。III性器期,易形成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IV性潜伏期V弗洛伊德人格发展思想的两个特点:把性欲要求与养育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人格发展的决定性原因,极其强调婴幼儿时期的发展状况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③本能论(本能是人的生命与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主要有四个基本特点:本能的根源性、目的性、对象性、动力性。早期认为人有两种本能: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后期对本能划分改变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弗洛伊德提出本能论的意义在于:他提出本能论的新视角和新建解,他提出具有辩证思想的本能二分法,在重视和维护人的本能作用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人的自然性、贬低人的社会性,陷入生物

主义的本能决定论。)④焦虑论(弗洛伊德前后期对焦虑的不同解释:前期的,早期焦虑论,本我是焦虑的根源,神经症首先出现为因,焦虑症出现后为果;后期的,自我焦虑是根源,焦虑先存在为因,其他症状为果。根据焦虑来源的不同,将焦虑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症焦虑和道德焦虑。为了缓解和防治焦虑,弗洛伊德提出了防卫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压抑、投射、内向③射、反向形成、升华、认同、合理化、解脱、固着、退行。)⑤梦论(梦是被压抑的愿望伪装的满足,人的梦境分为显性梦境和潜在梦境。梦的工作方式有四种:凝缩,几种隐义用一种象征表示出来;移置,一个不重要的观念或小事在梦中却变成的大事或占据重要地位;象征化,以具体的思想代替抽象的思想;润饰,把梦中无条理的材料在醒后加以系统化来掩盖真相。)

82.阿德勒的个体分析学:①追求优越(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②自卑与补偿③生活风格(重视家庭行第、出生顺序、家庭气氛对于生活风格形成的影响。晚年又提出创造性的概念。)④社会兴趣(人的社会兴趣最初是由儿童同其父母间的早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83.阿德勒的心理整体论,主观目的论和社会文化定向,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84.荣格的分析心理学:①人格整体理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荣格认为,心灵或人格结构是由意识、个体潜意思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直觉的部分。自我是意识的中心、自觉意识和个体化的目的所在。个体潜意识主要由具有情绪色彩的情结所构成。集体潜意识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沉淀物,与个体潜意识有两点区别:是种族先天遗传的,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集体潜意识的内容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主要的原型有四种:人格面具,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阿尼玛,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基本特征或特质;阿尼姆斯,女性中的阳性原则;阴影,具有兽性的低级种族遗传。另外荣格体系中还有两个促进整合原则:自我和曼达拉,自我指先天潜在的整体和代表人格部分的平衡发展、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渗透。曼达拉指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

②人格动力说(把力比多分为性和营养两大类。后来逐渐用心理能代替了力比多,指出心理能主要服从于物理学和力学两大定律:能量定律和熵定律。

③人格类型说(可分为内倾和外倾,内倾的心理能量常常指向内心世界,外倾则指向外部世界,提出人格的功能类型:外倾直觉型,外倾感觉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思维型。

85 新精神分析产生的条件:美国本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承认,新一代精神分析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修正。

86 “耶鲁小组”是站在美国学院心理学家的立场上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行为主义进行综合的最为系统和最有影响的尝试。对传统精神分析的修正主要是针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和泛性论。人格的房展阶段 87 霍妮的主要贡献是神经症的理论和她的女性心理学。她认为竞争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导致恐惧。神经症是偏离了社会文化所规定的正常行为模式。霍妮神经症理论的核心是基本焦虑。基本焦虑和基本敌意交织在一起,形成产生神经症的温床。

88 神经症人格包括:顺从型,攻击型,退缩型三种。与此形成的三种交往方式:接近人,对抗人和回避人。 89 霍妮将自我分为四种:⑴真实的自我(个性潜在的可能性,也成为可能的自我)⑵理想化的自我(个性凭空在头脑中设想的理想形象,是不可能实现的纯粹虚幻的想象)⑶可鄙的自我(个体产生的有关自已的那些不符合理性化形象的可鄙形象,他与理想化自我一样不现实)⑷现实自我(个体此时存在的总和)。

90 霍妮解释神经症的过程:一切神经症发展的过程中核心问题都是脱离自我。

91 霍妮重视早期的亲自关系,主张把分析治疗集中于病人的神经症需要与人格结构,实现与他人和自我的和谐关系。倡导自我分析霍妮你精神分析的的一大贡献。霍妮认为

女性嫉妒的是男性的特权,男人和女人的人在与社会的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一方面是自格差别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我成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受社会的92 霍妮学说的影响:创建了一种新的神经要求和限制。)(3)人格发展八阶段:基本的症病理学,倡导自我分析与自我实现和女性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主动对心理学理论为精神分析和女权主义思想做内疚,勤奋对自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出了重要贡献。 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整合对绝望。93 沙利文的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⑴人格97.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的贡献:(1)埃里克动力观,森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这种模式重复出现,成为有机体的生存特用(2)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征。儿童的基本倾向是回避焦虑,到整个生命周期,突破了其他自我心理学家⑵自我系统,(是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仅仅描述幼儿早期人格发展的局限性。第一形成的,用于避免焦虑程度提高的经验组个提出全面的生命周期观并为精神分析所织,它主要是一种防御机制。有好我,坏我接受。(3)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和非我组成。焦虑的本质是个体满足需要的等概念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概念。

方式受到重要他人的谴责)⑶人格形象(指98.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对自己,99.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1)动机他人及各种事物的心理意象。人格的意象主论(驱力说明了需要一个方面的特征,体内要包括:对自己的意象,对他人的意象,对平衡的失调。一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不在有事物的意象,对某种观念的意象)⑷经验模人的动机的力量。他将需要分为5种层次,式(经验模式是个体的认知方式。儿童先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获的以下三种经验模式:原始的经验模式,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需要是并列的经验模式,综合的经验模式)⑸人格高层次需要的基础。)(2)自我实现论(自我的发展阶段(Ⅰ婴儿期,口腔是婴儿与环境实现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的核心交互作用的主要部位,哺乳提供了最初未分自我实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完美人性的实化的人际关系经验。Ⅱ儿童期,从掌握语言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自我实现者大到寻求玩伴需求的产生,主要掌握的人际关都是中年人或较成熟的人。最有效的教育是系是家庭关系,会发挥防御焦虑的功能。Ⅲ一定限度内的自由。马斯洛描述了自我实现少年期,寻求同性同伴,具备初步的经验综者的特征:1能认清现实并保持与现实的良合模式,自我系统在支配行为过程中能习惯好关系2能接受自然、他人和自己3自发、性的避免焦虑。Ⅳ前青春期,在9到12单纯和自然4以问题为中心的态度5有独处突出特征是结交同性密友。Ⅴ青春期初期,和独立的需要6能欣赏生活,对生活有持续需要异性间的亲密接触。Ⅵ青春后期,需要的新鲜感7自主而不依赖环境8关心社会,发展长期的性关系。Ⅶ成年期,建立自己的热爱他人9民主的特性10富有创造性。六职业生涯,发展成人间的友谊。沙利文认为条自我实现的途径:1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在人格发展中有三种过程起着作用:动力的、活跃的无我的体验生活,全身心的献身论,人格意象论,认知过程。) 于某一件事而忘怀一切。2自我实现是一个94 沙利文认为精神分裂是有失败的人际关连续的过程。3要勇于承担责任4自我实现系造成的。 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一个人的95 沙利文理论的影响:证明精神分裂症是潜能的过程5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可治愈的,强调了迄今认为人所忽视的作为刻6通过努力发现自己的生物学本性。马斯人格重要方面的自我系统。 洛对自我实现的类型作出两种区分:一是健93卡丁纳的精神分析人类文化学:卡丁纳提康型自我实现,主要指更实务、更能干的自出了基本人格结构,是指同一文化或制度背我实现的人。二是超越型自我实现,主要指景下的每个人都具有共同的人格特征。性格更经常意识到内外价值、生活存在水平或目是指同一文化或制度中的个人独有的文化的而具有更丰富超越体验的人)(3)价值论特征。他将制度分为初级制度和次级制度。(马斯洛对价值体系失败做过三种解释:一初级制度是指儿童出生后既面临的基本规是从人自身的外部去寻求价值观念或道德范。塑造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的基础。次级意识的来源;二是把社会文化和个人对立起制度是基本人格结构的投射物。 来;三是虽然意识到人的内在德性,但这些因此,基本人格结构是初级制度和次级制度理论是不科学的。马斯洛用潜能来说明人的之间的一个中介而能动的环节。(1)初级制内在价值,他的目标是建立规范生物学和规度塑造基本人格结构,(初级制度的执行者范社会心理学,他的价值论大致可以概括为主要是父母,人对挫折的反应方式构成基本以下几点:@人的本性是好的;@在生物进化的人格结构。)(2)基本人格结构构造创造次的阶梯上,心理潜能高于生理潜能;@人的需级制度,(基本人格结构能够创造和影响次要和动机有高低不同的层次结构,高级动机级制度或适应性的文化。投射作用就是主体的出现有赖于低级需要的基本满足;@高级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过失或不能满足的欲望需要包括爱的需要或社会的需要;@健康的归咎于某一客体,以便减轻内心焦虑的过人有自发追求潜能实现的内在倾向,并有以程。) 此为依据的自我评价能力;@人的潜能和价95.卡丁纳理论的影响:(1)卡丁纳的文化与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人格相互作用的理论,强调文化因素特别是100.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①人本主义现社会的初级制度对人格形成的决定作用,对象学(人类趋向于实现自然倾向,理解人类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进行了突破性的修正。行为需要了解这些个体对现实的感悟)②健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论,具有较康人格的特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这多的合理性。(3)在基本人格结构与初、次类开放的经验都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这种级人格关系上,卡丁纳重视的是单向投射的人更加自觉的获得与现实相一致的经验,他关系,忽视了次级制度对基本人格结构的影的自我概念与他的整个经验是和谐一致的,响。(4)完全接受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论。 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以一种独创的方96.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1)自我及其统式适应每时每刻发生的新经验,能够做到同一性。(2)人格发展渐成的原则(个人出生后别人和谐共处,相信自己的机会评价是指导

其满意的行为的可以信得过的依据)③患者中心疗法④教育改革论(强调过程的学习方式。学习理论内容: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自我发挥,学习本身对学习者来说是有用的,有价值经验的学习,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 101.罗洛梅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①存在主义观点②焦虑理论(焦虑所威胁的是人的存在和与之有关的价值,爱是两性之间一种成熟的关系,它包括关心对方和对方承担责任,空虚和孤独也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将焦虑划分为正常焦虑和神经性焦虑。)③人格理论(将人分为四个阶段:天真阶段,婴儿期。反抗阶段,2-3岁和青少年阶段。自我意识发展阶段。自我创造阶段。) 102.皮亚杰理论的来源:①受到早期德国的哲学家康德的认识论思想的影响。②受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影响较深(心理发展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除了表现出同型性质以外,还表现在作为认知发展基础的动作对神经系统的依赖。)③还深受恩师克拉帕德瑞的生物学和机能主义观点的影响。

103.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儿童心理不断产生量变与质变。儿童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二是顺应,即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平衡——不平衡——平衡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同化和顺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04.皮亚杰的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105.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就是在同一活动中各种重复和运用中保持共性的那种结构。

106.同化是个体以其已有的图式或认识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过程。同化有三种形式:再生性同化,再认性同化,概括性同化。

107.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说顺应是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建立一个新的图式以容纳一个新鲜刺激的过程。 108.平衡认知发展的动力因素。

109.皮亚杰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①成熟(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②物理环境(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经验。包括物理的经验和逻辑数理的经验)③社会环境(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是以儿童是否具有适当的运算结构作为前提的)④平衡(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110.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①可以分为几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②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恒定不变的③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④发展的阶段不是阶梯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111.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智力阶段——儿童思维的萌芽,(0-2岁)②前运算阶段(有了质的飞跃,有表象性思维,表象性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刻板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在水平上掌握了数的概念,并使空间和时间的测量活动成为

可能。物质守恒在7-8岁,重量守恒在9-10岁,容积守恒在11-12岁)④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12.皮亚杰的发生认知理论:①认知的心理发生论(认知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②认知的生物发生论(皮亚杰认为内源性认知标志着认知结构的发展层次,其基本观点是内源性重构取代了外源性认知)③认知的结构论(广义的发生学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的事实问题,一是认识的有效性问题。)

113.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錫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指出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休息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的报告这些感觉。

114.认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①心理学家对统治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意。②语言学家拒绝语言获得和行为主义的途径,强调心理过程。③人类记忆研究开始兴旺起来。④皮亚杰构建了新的心理学发展理论。⑤信息加工的发展。

115.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特点:强调知识对认知行为的决定作用,强调认知结构和历程的整体性,强调发生式系统,强调表征的重要性,强调揭示认知历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116.表征指的是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也称心里表征。

117.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实验法(包括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作出明显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眼动实验的原理是通过记录的分析被试在完成某项作业时眼睛活动的情况来探讨人脑内部的思维过程)②言语报告法③计算机模拟的方法。

118.神经生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科。包括外周神经生理学,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学。 119.脑功能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成果:①反射学说的发展(谢灵顿的研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新概念,维纳的反馈)②功能区定位(机能系统即不仅以它结构的复杂性为特点,而且以它所包含的组成部分含有的机动性为特点。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区:调节紧张和觉醒状态的联合区,接受加工和储存来自外界信息的联合区,规划调节和控制复杂心理活动的联合区)③感觉的研究(三个方面的成果:侧抑制,感受阈和功能柱)④学习和记忆的研究⑥生物反馈的研究和应用(生物反馈是借助现代电子仪器,把我们通常觉查不到的身体内部生理活动信息加以放大,并转换为视觉或听觉的信号,从而使我们有可能直观的了解我们自己的机体状态,并设法学会随意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反应。现代生理学中第一个提出生物反馈概念的人是拉兹伦)⑦某些高级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人的大脑在功能上高度分化,各司其职。许多重要的高级功能集中在右半球。)

120.遗传学发展的简况:①遗传学的初期(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②遗传学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细胞遗传学时期,微生物遗传学时期,分子遗传学时期)③遗传学的重要成果(三个里程碑,第三个是脱氧核糖核酸结构模型)

121.行为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行为的结构遗传学,行为的结构生理遗传学,心理遗传学,行为发展遗传学。

122.遗传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优生学,学习与记忆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第三篇:公共政策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

公共政策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P26 2.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的政策思想:

P7 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荀况:君如舟而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管仲:“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李世民:“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3.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可能是《智囊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是《战国策》。

P8 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赫伯特·西蒙,其获奖主要著作《管理行为》一书,被认为是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著作,他在理论上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提出决策的有限理性命题,构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概括出了决策过程理论。 P22,P84 5.拉斯韦尔揭示公共政策学具有的特点:

民主性、逻辑实证性、时控性、跨学科性和动态性。

P27-28 6.拉斯韦尔将政策系统运行分为七个功能活动环节即七个阶段或步骤:情报(信息)、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

P28,P206-207 7.克劳塞维茨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8.20世纪前半期,对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主要条件有:P17-26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1 (4)凯恩思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9.公共政策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P34-43 10.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1)学会的成立 (2)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3)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4)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11.马克斯·韦伯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表现在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P13-15 12.公共政策学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洛尔

P32-33 第二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2.政治系统决策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

P89 3.伊斯顿的政治系统模型表明决策中“暗箱”的存在。 P89-90 4.政治系统理论认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是政治系统运行的周期过程。

P90 5.渐进主义政策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

P85 6.从精英决策模型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政策。

7.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8.“多数人民主”与“少数人决策”这一难于克服的悖论的解释是基于公共政策的精英模型。P92-93 9.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局限性的过程中,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规范最佳模型。

10.试图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起来的公共政策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 2 论是逻辑经验主义。P69 11.“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12.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即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P57-58 13.美国政治学家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性,即合法性、普遍性和强制性。P91 14.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集合体)、政策链(先后制定的同一政策问题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和政策一般。P50-52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与功能

1.著名政治学学者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P108 2.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即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的作为或不作为。P108 3.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P109 4.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P152 5.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 6.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7.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元政策或叫总政策,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P135-136 8.中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在横向结构上的表现形式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 3 行政决策。

P118 9.美国的公共决策(政策)体制在横向结构上的表现形式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10.在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形式构成中,不存在着司法决策这一形式,而美国则存在司法决策这一形式。

11.中国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的形式为: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地方政策是省、市、县三级政权分别制定的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地方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性规章)P128-131 12.我国行政法规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P124 13.公共政策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政策的塔形结构、政策的链形结构、政策的圈层结构、政策的网状结构、政策的矩阵结构、政策的群落结构。链形结构是政策的横向结构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P147-148 14.在我国,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但须经过2/3的人大代表通过。对宪法的每一次修改和解释都意味着我国公共政策的重大变动。P120 15.依政策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将公共政策分为如下基本类型,P141-142即:

政治政策:包括外交、国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力资源、阶级、民族、政党政策,等等。

经济政策:包括产权与经营权、农业、工业、金融、财政、贸易、环境、房地产、区域发展政策,等等。

社会政策:主要包括劳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救助(社会救济)、人口、宗教政策,等等。

教育政策:包括国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政策,等等。

文化政策:包括大众传播、文学艺术、体育政策,等等。

科技政策:包括科技管理、高新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等。 16.政策内容构成的其他分类方法,如:

4 (1)美国学者西奥多·丁·洛维为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而做的一种类型划分,分为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政府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属于再分配性政策)。

(2)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即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3)安德森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分为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

象征性公共政策是指哪些创造情感忠诚的政府行为(爱国主义,如国庆纪念日、忠诚、服从、民族自豪感)或把社会地位赋予社会精英(如授予称号或勋章,“三八红旗手”、“五四奖章”等)政府还经常用某种道德象征(如向雷锋同志学习)来营造一种氛围以支持国家制度。P145 17.政策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P159 1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体现了其调控功能。P163-164 第四章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1.根据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决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及参与决策的方式,将公共政策的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

直接主体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间接主体主要包括在野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选民。

在间接主体中体现一定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功能是利益集团。P167-169 2.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和客体主要依据的是: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的不断循环往复。P206 4.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这七个子 5 系统构成。决策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P171,P173 5.政府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或者说良好的政府治理能力的标志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P190 6.政府能力是指政府将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有效的公共政策制定与强政府能力是分不开的。有能力的政府对某一政治问题能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相反,无能政府对政治问题常常陷入“霍布森选择”中,直至束手无策。无选择余地的“选择”被后人讽刺为“霍布森选择”。P191-192 7.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路径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政策问题。P216 当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涉及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或影响较大时,这部分社会问题就具有了公共的性质,转化为公共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共问题都必须通过政府政策来解决。只有在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并能够进入政策议程时,公共问题才能转化为政策问题。因此,不能一概而说社会问题就是政策问题。P169 8.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有两个基本假定:一是“经济人”假设,即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自私者”,他关心的只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二是交易政治学。P214 9.政策宣示(政策声明):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P210 10.公共政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P195 11.公民(选民、民众)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既是政策的主体,也是政策的客体(政策发生作用的基本对象),即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公民往往兼具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双重角色。

一项合理的公共政策只能是由负责任并且胜任的公共权力机关做出。因此,形式上的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是不可能改变的,即,在多数情况下,公民只能作为政策对象而存在。

6 12.综合西方学者的看法,结合我国的政策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运行一般经过五大环节完成其生命周期,或政策周期。即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结。P208 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所谓问题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非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P216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觉察;(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P218-219 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程度,这指的是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指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P219-220 4.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很多,主要有边界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类别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假设分析法等。P226 边界分析法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它有三个步骤:(1)饱和抽样;(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人,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政策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机理不是依赖于逻辑上的一致性或过程的合理性,而是靠脑力激荡团体成员间的共识程度。P231 多角度分析通常从个人角度、组织角度和技术角度进行分析。 P227 5.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7 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P234 政府议程执照其建立过程中多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四种阶段性类型:(1)界定议程;(2)规划议程;(3)磋商议程;(4)循环议程。P235 6.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条件主要有:(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过程。P236-238 有了正常、民主、开放的觉察机制、过程,一些有可能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地进入政府议程,并不必非等到特别严重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不必非要个别权威人物的认同、支持和提出才倍受关注。

7.政策诉求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策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政策诉求也被称作政策要求、政策倡议或政策主张。P222 8.人们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即直接提出或间接提出政策问题)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方向,提出三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即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P239 9.在现代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程的主要主体是政府。

第六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

1.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有关的重要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定、评估和选择有关政策方案并最终择定的过程。P242 2.公共政策问题得以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确定有关政策目标(非拟定政策方案)。

3.公共政策目标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P242 公共政策目标具有问题的针对性和未来的预期性两大特征。

4.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主要有:(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 8 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P245 “跳一跳,够得着”说明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要具有挑战性与可行性。 5.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为步骤的过程。P247-248 6.为了实现政策规划主体的多元化,不少国家通常采取听证制度,其核心要求是政府在作决策方案时要听取有关专家、有关管理主体、有关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以利于政策规划和抉择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和规范化。

我国个别地方(如深圳)自80年代价格决策领域就引入了听证制度。 公共政策听证与公共政策论证,二者不是一回事。P251 7.公共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有:(1)紧扣政策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3)方案彼此独立;(4)方案要有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

P252-253 8.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标准:(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P255 9.公共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P256 能用于预测性评估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方法,也有定量的方法;有直观的预测,也有非直观的预测;有演绎式预测,也有归纳式预测等。P258 德尔菲法是一种由专家匿名介入的直觉预测法。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归纳式外推或后推预测法,是指根据事物从过去到现在随时间而变化的形态,来为今后该种事物的演变趋势作预测。

10.政策合法化涵盖三方面的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律化。政策内容的合法化要求所制定的政策与既定的法律相一致;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就是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序要求;政策的法律化即政策立法。

政策的抉择过程因抉择主体不同而抉择过程不同,一般有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和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较行政决策程序复杂得多,一般

9 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和公布议案这四个阶段。P270-272 从政策立法的政策范围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要法律化,而是哪些有立法必要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政策,即政策立法所具备的三要件。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1.公共政策政执行是指公共政策被采纳之后,把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P273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实践环节。 2.政策执行的总原则就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P277 政策变通就是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求神似,去形似”是合理、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政策变通的典型范例。P279 把政策的基本精神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政策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政策合理变通的关键所在。P280 3.政策执行理论有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因果理论、管理理论、交易理论和系统理论。P280-281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4.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主要有:P281 (1)过程模型,由美国学者T.B史密斯提出,又称史密斯模型。 (2)互适模型,亦称“互动理论模型”,美国学者M.麦克拉夫林创建。结论:成功的政策决定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而有效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成功的互相调适过程。

(3)循环模型,美国学者M.雷恩和F.拉宾诺维茨构建。他们认为政策执行经历三个阶段,其顺序为拟定纲领阶段→分配资源阶段→监督执行阶段。

政策执行须遵循三个原则,即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共识原则。

(4)博奕模型,以美国学者E·巴德克为主要代表。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 10 前提,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

(5)系统模型,美国学者霍恩和D.米特提出,又称“霍恩一米特模型”。 (6)综合模型,美国学者D.梅兹曼尼安和P.萨巴提尔提出,又称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模型。

5.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P287 制定计划,编制出政策执行活动的“线路图”,明确工作任务指向,使执行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指的就是政策分解。P288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的就是政策实验。

6.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是实施过程的部分中断,而非完全中断。P291 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同时兼有政策执行和制定的双重特征,它属于既有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部分活动,其目的是直接为既有政策的对象服务。P295 7.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思想引导手段 P297-299 8.政策执行偏差的本质属性是政策目标的偏离。

9.“上有对策,下有对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是替代式政策执行。

“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是照搬式政策执行。 10.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的途径主要有: (1)政策修正;(2)政策增删;(3)政策更新

11.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应采取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1)完善管理体制;(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3)科学诊断问题;(4)及时跟踪评估;(5)强化监督控制;(6)加强舆论宣传;(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12.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 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象征式政策执行。主要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阳奉阴违”或前紧手松,或敷衍塞责。其总的

11 特点是政策最终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什么具体的政策问题。

(2)附加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别是执行者在现行政策的目标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目标。“土政策”往往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3)残缺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弃置不顾,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其典型表现就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替代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了与现行政策表面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执行偏差,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5)观望式政策执行。主要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观上面的招数,等新政策出台;观上面的态度,看是否来真的;观左右行动,看是否行动。特点是执行者采取“软拖”的手法,能拖的就拖,实在不能拖的只得勉强执行。

(6)照搬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机械地照搬照抄。“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它的特点是执行者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严重地分离。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是: (1)执行者的认知缺陷;(2)执行者的利益驱使;(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4)执行准备不充分。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有:

(1)政策质量低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政策目标错误或者模糊不清。B政策内容混乱。C政策标准不合理。

(2)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变异性等特征,这些特点给政策执行增加复杂性和困难。

(3)利益集团的压力。

12 (4)政策资源的不足。 (5)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1.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多个阶段、各个环节,对策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P319 政策评估的目的就是取得关于政策过程、政策效益和政策效率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分配政策资源、改进政策系统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2.美国学者J.E安德森认为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P318-319 3.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去向一般可分为三种:(1)政策延续;(2)政策革新;(3)政策终结,无论选择哪种去向,都必须对原有的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作为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P321 4.公共政策评估者是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政策评估主体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政策对象等构成 。P322-323 由于政策对象既是政策的受体,又可能是政策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政策的成败得失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有可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P324 5.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1)政策效率,即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注的中心内容是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小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

(2)政策效能,即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的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注的是通过可计算的政策成本与可比较的政策效果来考量政策的合理程度。

(3)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4)回应的充分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以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13 (5)执行力即政策执行机构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与它投入某项政策的执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6.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健康发展 (3)社会公正

7.影响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一个完整的政策评估系统包含了五个要素,即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政策评估的结果便是政策评估系统的输出结果,那么政策系统的输入情况,政策评估系统的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的外部环境,都要对其评估结果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具体地讲,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下面几个: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涉及面广,要使其得到理解和支持,顺利地通过并付诸实施,就必须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求,而且这些利益往往互相矛盾,政策目标就会很不确定。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一项政策的影响有直接影响或间接的、共时的和历时的,象征性和实质性的等等。政策影响的如此广泛和多样,常使有责任感的评估者感到评估困难,尤其感到对深层的影响和长远的影响做出评估是力不从心的。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这使评估者不易确定某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因果关系。

(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政策评估不但是对政策的价值判断,而且还是对政策主体的行为及其客体化的价值判断。这是政策评估常常遭到有关人员抵制的根本原因。

(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有些政策评估者为达到某种不良目的,可能有意识地夸大或缩小、掩盖或曲解有关政策的某些事实,或试图由看似科学的评估形式将评估引向自己期望的方向。

14 (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评估有赖于充分的信息。但是,在我国政策信息工作刚刚起步,信息系统尚不完备,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可靠性就会有不少问题。

(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获取不易。政策评估者在不接受委托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政策评估,经常面临的窘境是所需经费不易获取。

(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会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约束,而这种意识形态有可能使政策主体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是与政策评估的科学追求完全对立的,因此政策主体会坚决地拒绝和阻挠真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

8.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过程对比法,指的是评估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检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被称之为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因为它概括了政策评估的基本特点和本质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始—终”、“始—中”对比以及“有—无”对比。 在始—中对比分析中要特别注意政策运动规律中政策效力规律的影响,政策效力规律是政策运动的基本规律。政策效力是指一项政策付诸实施后所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实际效力,可分为政策正效力和政策负效力。相应地,政策效力规律也可分为正效力周期规律和负效力周期规律。政策正效力周期规律表明,政策正效力运动过程有三个阶段,即政策效力低效期、政策效力增效-高效期和政策效力递减期。P342 有—无对比法是测量“纯效果”的主要方法。 P343 (2)价值分析法:是对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政策成本,获取政策方案的最大功能。

价值分析分为三个基本步骤:(1)分析对象的选择;(2)功能分析与功能评价;(3)制定和实施改进方案。

价值分析功能评价公式为V=f/C(其中V为功能值,C为某功能的实际成本,f为实现该功能的最低成本)。

15 9.政策监督的主体是从事监控活动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大众传媒、利益集团以及政党和公民等。P346 10.我国日前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 :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 (2)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 (3)纪检,监察部门; (4)审计,统计部门; (5)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

11.政策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采集和分析政策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找出偏差和错误,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

12.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政策控制的程序由三个步骤组成,即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

1.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以实行。P355 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政策僵化。P355 2.政策的变动有两种类型:断裂型和渐进调整型,断裂型的政策变动是原政策的部分或全部终结。政策调整是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对实施中的政策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补充、删减和修证。P359 3.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P360-361 政策调整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涉及公共政策的各个子系统,主要包括:(1)主体调整,这指的是公共政策主体系统发生的变更;(2)客体调整,这指的是政策问题的调整;(3)目标调整;(4)方案调整;(5)关系调整。

4.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应在政策的上升期。

5.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 16 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在政生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6.政策缩减是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政策的目的。

7.阻碍政策终结的力量有:

(1)政策制定者,政策终结的决定是由决策者自己做出的,他们作出判断时会权衡利弊得失。首先,制定者在心理上会有顾虑,抵触情绪。其次,政策制定者不愿付出太大的代价。

(2)政策执行者,这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执行者也像决策者一样,不愿承认政策的失败,尤其是终结某项政策,危及他们的利益时,抵触会更为强烈;二是执行机构产生的阻力。

(3)政策受益者,这些即得利益者包括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和普通大众,他们囿于既得的利益,担心政策的终结会使自己丧失已有的实际利益,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8.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过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9.政策终结及其对象、方式与作用。 (1)政策终结的定义,详见前第5点。 (2)政策终结的对象:

A、功能,功能的终结就是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B、组织,组织终结指伴随着政策终结的组织缩减或撤销。

C、政策,政策本身的终结指承担政策活动的机构依然存在,而政策所承当的功能则由新的政策来担负。

D、计划,计划终结指的是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对象中,计划的终结最易达成。

17 (3)政策终结的方式:

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终结,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一些阻力较小的局部的、渐进的终结方式。主要有:

A、替代,政策替代是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种种需求基本不变;

B、合并,政策合并指的是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政策中去。

C、分解,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划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

D、缩减,政策缩减是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

(4)政策终结的作用:

A、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自然资源和社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及时终止一项已经过时或是无效的政策,那将是对有限的政策资源的极大浪费。

B、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当一项政策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时,旧政策的终结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的提高。

C、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D、政策终结可以促进政策优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二是政策组织的优化。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应用

1.公共政策的研究指的是对公共政策进行的分析和预测行为。

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科学的研究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政治与社会活动者共同合作的场所,是融科学、知识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形式。

18 3.改进政策制定、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终目标。

4.公共政策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解决公共问题的适当方案。 5.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侧重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结合的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

(2)沃尔夫分析模式:侧重从政策过程和步骤分析公共政策分析过程。 (3)邓恩分析模式: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过程。 邓恩认为,公共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即事实、价值和规范。 6.作为一种方法论的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RAND)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提出并加以使用的。P400 7.PPBS,即“计划—规划—预算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P400 8.现代公共政策分析中定性方法的核心是专家技术或称智囊技术。P404 9.公共政策分析的常见的定性方法有价值分析、可行性分析、超理性分析、创造性分析方法、辩证分析方法。

对公共政策进行直觉、灵感、洞察力分析是一种超理性分析。

10.公共政策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有趋势外推法、专家评估法、模型预测法、动态分析法(又称历史分析法)。

趋势外推法属于定量预测方法。P428 11.公共政策咨询按其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决策咨询与政策信息咨询两类。 公共决策咨询是自上而下的思维视角而进行的政策咨询。 政策信息咨询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进行的政策咨询。

附:

案例分析

1.A市著名的风景区燕湖原本风景秀美,近年来由于游客太多,管理混乱,

19 湖水已严重污染,加之附近有一棉纺厂,该棉纺厂没有污水排放管道,途经燕湖向远郊的河里排放污水,经过燕湖的管道闸门因年久失修已有泄漏,造成了泄漏排放染色废水事故,使湖水污染更加严重,经市环保局现场勘察,采集有关水样检验、监测,证实燕湖的水质已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附近的居民和游客对此很有意见,纷纷呼吁政策机构着手治理燕湖。

你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呢?为什么? 答:一项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应具备下列一些条件: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燕湖水质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引起了居民和游客的强烈不满;市环保局也对此问题进行检测,证实水质确实不符合要求,该市政府应对此严重明朗化的问题有适当的反映,而且燕湖是风景区,保护区内的水污染问题更易引起政府的重视。因此,我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应该能进入政策议程。

2.A市是一个古老的工业城市,有化肥厂、选矿厂、棉纺厂、钢铁厂等许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没有采取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清泉河,近年来,由于大部分企业扩大了生产能力,使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清泉河水质严重污染,河中的部分鱼虾和植物已经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由于问题的日益严重,2001年元月A市政府决策采取措施治理清泉河。

请你帮A市政府拟定清泉河污染治理的政策目标。

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清泉河污染治理目标可被具体界定为:

(1)到2002年底,确保清泉河流域各工业企业及沿河的宾馆、饭店等单位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到2005年底,使清泉河的水质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实现清泉河

20 水体变清。

(3)到2010年基本解决清泉河富营养化问题,河区生态系统转向良性循环。 3.黑龙江某县土地肥沃,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县,由于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不前,虽然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该县依旧摘不下“贫困县”的帽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该县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下列四种政策方案。

(1)全县继续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通过科学种田来提高产量。 (2)全部种草代替种粮,全力发展黄牛、兔子等养殖业。 (3)全部土地用来种植蔬菜,尤其要重视大棚蔬菜种植。 (4)一部分土地种粮,一部分土地种草,另一部分土地种蔬菜。 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是最优方案,为什么? 答:方案(4)是最优方案。

政策方案评估择优应遵循的基本标准有:(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度尽可能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尽可能小等。

根据以上标准,方案(1)几乎不能实现政策目标,因为虽然粮食产品产量会有所增长,但涨幅毕竟有限,对农民脱贫没有实质性影响。方案(2)和方案(3)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风险程度和副作用都较大;消耗的政策资源也可能较多,相比较之下,方案(4)把地区优势与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风险程度低,副作用小,有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是最佳选择。

4.某年7月29-31日,岭县连降大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水位迅速上涨,3月22日岭县水库蓄水量已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而且水位仍在上涨,县抗洪抢险指挥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经过讨论,大部分人认为:炸坝泄洪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当即电告在水库指挥抢险的冯兴同志,但冯兴同志表示:炸坝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并说自己在现场,对坝上的情况了解的最清楚,因而提出了不仅不要炸坝,而且还要增调民工坚持保坝,他的理由如下:

一是认为水库水坝的负荷虽已达到设计承受能力的极限。而且天还要降雨,

21 据预测,水位最大限度还要升高37厘米,但水库水坝的负荷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将大坝迅速加固,加高,大坝一定能够保住,现在也具备在大洪峰到来之前迅速加高大坝的条件:充足的人力和抗洪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抢险人员的誓与大坝共存亡的精神。

二是权衡利弊,还是保坝比炸坝损失小,无论在哪个地段炸坝,都至少冲毁三个自然屯和3000亩庄稼,若保坝,可能会使上游淹没2000亩庄稼。

三是即使退一步说,大坝经过抢险没有保住,水库上游虽然会受到一定的危害,但可以延缓洪水冲击下游的时间 ,使下游的群众及其财产转到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

冯兴同志没有完全执行县指挥部的命令,带领民工经过紧张的抢险,大坝保住了。

你认为冯兴同志在执行政策中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是政策执行的合理变通。要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必须注意如下三点: (1)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2)摸清实际情况;(3)上情、下情有机结合。 冯兴同志的作法是与以上三点相一致的。县委炸坝决定的精神实质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少受损失,冯兴同志的保坝作法比炸坝更能实现这一点。因为冯兴同志在抗洪现场对实际情况更了解,是根据当时情况做出的决定。正是把政策的基本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冯兴同志才做了保坝的决定。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把1978年统计:政府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为97%,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为94.4%,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在为99.7%。而由中央政府直接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就占70%。

摘自《当前几项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电视系统讲座专辑》

材料2 目前生产资料价格80%以上,农产品90%左右,市场零售商品价格90%以上,都是在市场上形成的,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主确定。

22

搞自《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材料3 有的企业借税制、汇率和价格改革出台之机搭车涨价;有的地方、部门乱收费用;有的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漫天要价,垄断价格,欺行霸市,牟取暴利。

某地服装大厦,一件紫貂皮大皮在“让利销售”活动中,从原价46.8万元降至9.8万元,竟“让利”37万元;某地一家夜总会饮料标价:一小杯“人头马”338元,一瓶矿泉水40元,一听青岛啤酒45元,一瓶“大享”果茶50元,一杯茶水35元。

据测算,1993年在社会零售物价上升13%的总幅度中,自发涨价部分为6.8个百分点,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价格秩序混乱而引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经济日报》1994年5月4日

材料4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的通知》。监审是指:通过调价备案制度,监测其价格走势,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必要时对其中的部分品种提价行为进行审核,并视情况进行管制干预。监审价格的具体种类,包括面粉、粳米、食用植物油、猪肉或牛羊肉、鸡蛋、牛奶、食盐、民用煤、自来水、学杂费、医药费、市内公共交通费等20项。

国务院决定1994年继续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制止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度上涨。

国家计委发出《关于加强钢铁产品价格管理的通知》,1994年5月20日起执行,规定铁路专用钢材继续实行国家定价,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的基建生产用钢材用及军用、农用钢材实行国家指导价,对重要的钢铁产品实行企业调价备案制度,其他钢铁产品,继续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请回答:

(1)在计划价格机制向市场价格机制转变中,材料3反映出了政策执行的

23 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

(2)材料4属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什么情况,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答:(1)材料3的一些情况说明出现了政策执行偏差。产生这些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有:A、执行者的利益驱使;B、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价格问题涉及的领域很多);C、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2)材料4属于政策执行再决策。其作用和意义有:A、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B、再决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取得更好的效果。使计划价格机制顺利向市场价格机制过渡;C、再决策有利于后续政策的科学制定。

6.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建国以后人口增长尤为迅速,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控制人口的问题,但该问题及其政策建议直到70年代末才得到应有的重视。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1981年3月6日设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并提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这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希望到2000年总人口能控制在12亿以内,这段时间,人口增长有所减缓,1981年为10亿,1988年达11亿,1995年突破12亿,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若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可能在1987年就达到12亿了。现在党和政府对提出到21世纪中期要把总人口控制在16亿以内,因此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仍长期继续执行。

请回答:

(1)马寅初对人口问题的察觉及政策建议为什么没有被政府采纳? (2)从78年至今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计划生育政策为何能持续执行? 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执行有哪些积极效果?

答:(1)仅有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是不易于建立政策议程的,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而马寅初的建议恰恰在当时是毛主席所反对的,所以不会被政府采纳。

(2)计划生育政策长期持续执行是因为这项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中国人

24 口问题仍未解决。

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会带来很多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A、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明显的成效;B、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C、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成本

7.据报载,人大代表,山东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雄介绍了本企业由于实行股份制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介绍说,1993年企业搞了股份制改造,共募集定向股合4500万元。以前习惯于对上级、政府负责,有事也是找主管领导。1993年根据上年盈利650万元的情况,定下当年盈利850万元的目标。可再一算细帐,4500万元的募集股,如无1000万元的利润,第二届股东大会根本没办法向股东们交待。当时他们真是紧张,这时才真正理解股份制带来的不仅是资本金的扩大,更意味着责任。企业也正时从这时开始大刀阔斧走向市场,先是从内部改革做起。把企业的部门,由37个减少到只剩下12个。各部门负责人任免要经历重新考核,普通电工也要竞争上岗。1993直及1994年连续两年,企业纯利润以78%的速度递增,目前,企业正式职工虽只有900人,却与众多的超大型企业同列全国企业500强。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属于政策终结的哪种方式,结合题意说明这种终结方式有何作用?

答:它属于政策替代。

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是政策替代。它可以促进政策优化。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由于政策替代意味着人员的裁减与更新,因此终结旧政策有利于优化政策人员,提高效益。二是政策组织优化,传统国有企业制度政企不分,企业是行政机构的下属单位,没有自主权。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8.我国的户籍政策一直建立在城市和农村二元对立的基础上,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甚至成为市场经济的阻碍力量,必须尽早予以调整。改革开发以后,随着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限制以及物价、特别是主要食品价

25 格的全面市场化,城乡之间的制度化壁垒有所松动。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城市的就业、住房、医疗、福利、保障和教育等方面,仍然与城市籍身份密切相连。农民越来越意识到,户籍身分带来的福利差距是一种社会分配的不平等。城乡之间的利益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1985年-1995年,城镇居民平均生活费收入从685元增加到38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578元。二者的比差(以后者为1)从1.7:1扩大到2.5:1,同期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差从2.3:1扩大到3.4:1。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的住房、医疗、物价等方面所享受的补贴待遇。1995年,仅国家财政用于价格补贴支出就高达365亿元。为了减轻国家的城市福利负担,国家采取了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政策,并鼓励农村实行“离土不离乡”式的就地工业化。但付出的代价是,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分散的农村工业成本甚高,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严重。而且,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民工进城的潮流又难以阻挡,经济规律在自发地调整着城市化水平滞后的状况。

以上材料说明政策持续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会导致政策僵化,请你根据材料说明政策僵化的内涵。

答:政策僵化是指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和障碍,政策僵化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户籍政策的僵化付了惨重的代价,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9.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是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对于保障广大干部职工生活、稳定社会秩序、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根据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变动体现在:

(1)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原来社会保障的对象仅为城镇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干部和固定工,覆盖面窄,要建立一种所有劳动者都能合理、平等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

(2)国有企业职工的保障经费,原来一般都由企业直接支付,是企业的沉

26 重负担。现在要逐步还社会保障以社会办保障的本来面目。

(3)原有的社会保障项目不够完备,如没有失业保险这个项目。 (4)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渠道过窄,需要建立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

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的原因主要有:

(1)政策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也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原有的保障制度必须改革。

(2)政策资源方面的原因。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少,资金来源少(而且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很大负担)、项目也不完备,经过调整后在人、财、物各方面都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0.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民“看不起病”、“看不了病”、“看不好病”的病困现状普遍存在,试分析这一现象背后包含的农村公共政策问题?你所在地农民就医状况如何?对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构建你有何政策建议?

27

第四篇:宪法学自考小抄

宪法:就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

宪法与普通法的区别: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规定的内容不同2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

宪法分类: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刚性宪法:凡效力高于一般法律、宪法修改须经过比一般法律更为复杂和严格的程序的宪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的宪法。凡是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 不成文宪法:以国家的一般法律、惯例或法院判例形式出现的宪法

宪法实施监督方式:事先审查;事后审查;附带性审查;宪法控诉

:1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3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宪法控诉:公民个人有权就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向宪法法院提出控诉,有权

宪法的作用:1宪法对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利的作用2宪法对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3宪4宪法对经济的作用5它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宪法解释:由法定的机关对宪法条文的的内容、词义以及适用范围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宪法惯例:在国家长期的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涉及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

宪法规范:是调整有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 宪法规范特点: 1宪法规范是最高的法律规范2宪法规范的包容性和概括性3宪法规范的

宪法规范表现形式: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宪法判

1宪法规范的科学性2宪法规范的完备性3适宜的社会外司法审查制度:在实行宪政的国家由法院按照诉讼的程序对某些行为进行合宪审查

: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2在法律效力上与普

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3以“天赋人员”、“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积极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近代宪法正是基于上述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的因素才得以产生的,它是时代的产物

《国旗法》内容: 关于国旗升挂、使用和实施监督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内自管辖范围内国旗的升挂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1954年宪法的制定贯彻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体现了原国经验和外国经验、领导智慧与群众智慧相结合的产物。它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为普通立法提供了原则和依据,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好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部宪法带有过渡性的特征,没有很好地解决宪法的稳定性问题。宪法自身对于宪法的保障与监督也没有用出有效的规定。当我国宪的稳定和严肃性便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内容: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导3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5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6的规定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9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10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811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13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在革命形势的压力之下预备立宪,于1908年9月颁十九信条:1919年重大信条十九条,也称为十九信条,是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公布的

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由中国的宪法性文件。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各项基本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的宪

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大职权:立法权 、人事任免权、国家重大问题的决定权、监督权、应当行使的其他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根据宪法规定的范围行使立法权、解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的审批权 、人事任免的权力、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国家生活中其他重要事项的决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人大代表的义务:1模范的遵守宪法和法律2是同原选举单位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3是保5是接受原单位和群众监督

人大制度是根本制度: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机构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权组织形式,其核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表现在:1我国现行《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充分和比较全面地反映我国的阶级本质。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其他各项制度建立的基础和依据,反映国家政治生活的全貌

人大制度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政权组织形式: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治理社会所采取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形式

所组成的。人民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的使者,能够充分地体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和制: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代表机关即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规定有一定任期意志和利益。人民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接受选民或选举单位的监督2从人民代

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君主立宪制:君主或国王是国家元首,国家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形式上由君主或国王一人掌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国家机构的 核心。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受它监督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 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 中央的原则,才能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才能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中央又不能集权过多,必须充分照顾地方特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 特点,使地方有可能充分发挥它们的首创精神

人大的性质和组成:现行《宪法》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 ”。这表明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其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

地方制度:在国家治理上有关行政区域划分和地方国家机关或自治机关的组织、职权以及力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之上,也不能与之平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全经济制度: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各种经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制基本是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 ( 军队 ) 相结合,而以地域代 表制为主的代表制

经济制度特点:1982 年的宪法是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制定的,在经济制度方面它突破了长地方各级人大会的性质、职权和任期: 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年。职权:1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了四次修改,主要是经济制度方面的内容,宪法的修改对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有非常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我国宪法先后进行不适当的决定2地方性法规制定权3地方重大事项决定权4人事任免权5监督权6其他职要的意义。其中, 2004年修正案在经济制度方面主要增加和修改了以下内容:1 加大私权

有财产保护力度2 继续提升非公有经济地位。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在朝着更深入的方宪法强化全国人大职权的具体表现:1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向发展,其改革的成果必将会在我国宪法中有所反映。因此,我国宪法在经济制度方面还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有关的规定也将还会有所修正和变化

有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在发展经济方面,实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做的部分调整方案。 电大答案,电视大学教学2,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针。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通过计划来有权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等等 配置社会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企业的经营必须要按照国家计划安排,社会的一切经营活选举:由选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推举民意机关代表国家公职人员的政治活动。 动都要执行和遵守国家计划。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是生产者根据市场的需要自主地决定各种: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有关制度的总称 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国家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利用价格、税收、利率以及 各种政策导对市场施加影响和调节。到底用何种方法来建设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对每一个享有选举权的公民,从法律上确认其选民资格的行为 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我国 1954 年《宪法》规定: “ 国家用经济计划导国: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选举权的平等性每个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并只能享有一个的独立和安全。”我国 1975 年《宪法》规定: “ 国家实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社会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在社会生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5选民对代表实际监督和罢免的原则6选举的物质保障和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1978 年《宪法》规定: “ 国家坚持鼓足干劲、法律保障原则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完善选举制度:加强选举制度的民主化1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2改进和健全候选人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以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我国 1982 年《宪法》原来规定: “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4改进和完善代表候选人的介绍办法5健全对人民代表的监督机制6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禁止任除了继续坚持按地区选举的制度外,还可以探索辅之以按界别选举与其他方式产生部分代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 1993 年《宪法修正案》第 7 条表的办法,使民主的选举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将之修改为: “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物质文明: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实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 :1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具有决定意义23持国家性质:的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在政治学上称国体。在宪法学上国家性质一般以有关的实现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特点4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力保障

制度的根本属性。1982年《宪法》开宗明义第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精神文明:是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和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表现:1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人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文明通常的是社会的一种进步状态,是人类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他们都属于人民的范围2状态的标志。社会文明,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其中,精神文明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3神生活的进步。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两个方面 社会事务4通过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这种基层群众性自治编织的形式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5我国人民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还享有各种权利和自由,这些自由 和权利非依法律不得剥夺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从领导权来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性质2从阶级基础来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他们都是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3从国家职能来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一 样,在实现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方面也是一致的4从担负的历史使命来看,我们的人民

国家形式:要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地消灭私: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制,同时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实现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的共产主义。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导下,“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爱国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

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结构的形式: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不仅包括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联盟,而且还包括工人阶级和其他一国家结构形式分类:单一制和复合制

一直存在着这两个联盟

第一个联盟

我国单一制原因:1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无论是相互压迫还是相互友好,中国量。现在这个联盟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这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当前社会变革中3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5根据我国尚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个联盟是全体社会主义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劳动者之间的联盟,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一致性基础上的联盟,它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体总之,国家结构形式是特定国家为实现统治所采取的适合于自己国情的形式。

和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的依靠力量。国内电视大学学生交流社区,提供学习资料复合制国家:以几个有一定独立性的单位组成各种国家联盟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联邦下载,交流,电大就业导等。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其他一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所谓一个国家,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统一的不可的历史条件下这个联盟也有了新的发展,其范围空前地扩大了,它不仅包括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而且还包括了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了广大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和台湾,都不能分割或分离出去,也不能变成任何独立的政治实体。所谓的两种制度,在海外侨胞中的一切爱国人士

我国一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按照传统的理论和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模式,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只能允许一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实行“一国

两制”后,突破了原有模式,形成了在一个国家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两政党制度特点: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这个制度就是中国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国家制度上的一大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结合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体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民族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对于我们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进一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有着重要的意义

内事务的政治制度。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地方制度的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组成一党制: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政党才是惟一合法政党的制部分23民族区域自治是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力

两党制:在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他们通过几年自治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有大会制定的,有关本地区这行民族区域的基本组织原一种制度 范性文件

多党制:就在一个国家里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自治权的范围内根椐当地民

我国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1制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自治权2组织本地方公安部队的自治

4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5管理本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自治权6配备民族干部和培养民族人才的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的统一2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逐步消除民族间发展的事实上的不平衡,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考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地方2有利于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出发,以有利于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生产的发展3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政区域划分既要便于政府工作,同时又要有利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4照顾到历史状况、民族传统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特别行政区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立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又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特别行政区自治权:1原有的政治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2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不变3行政管理权。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基本法的规定自行处理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事务,制定和执行政策,进行人事任免,管理社会治安,编制财政预算和决算,提出法案、议案等4立法权5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6财政独立权7.特别行政区在中央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8除悬挂国旗、国徽外,可使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职权:行政权、与立法有关的职权、人事任免权、中央交办事务的

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的职权:制定并执行政策;管理各项行政事务;办理基本法规定的中法规;草拟行政法规;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代表政府发言等 设立特别行政区理论法律根据:《宪法》第3l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宪法是根本法,它巩固并确认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现在,宪法在行政区域划分中提出特别行政区,无疑说明允许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另一种制度的存在。这些制度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1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群众性的社会组织,不同于国家政权2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一个具有自治性质的社会组织3基层自治组织具有基层性的特点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基层人民政府的关系1层人民政府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导关系2众性自治组织在与基层人民政府的关系中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等等。特点:1鲜明的阶级性2历史性3国家机构是一种国家组织,享有特殊的强制力45协调性

国务院的七项职权:1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权2行政措施的规定权3提出议案权4对所5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组的领导和管理权及对外事务的管理权6行政人员的任免、奖惩权7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国家主席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交权;荣典权 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我国人民法院基本上是以国家行政以有利于审判工作和方便群众诉讼为原则设立的,组织系统:最高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最高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任免本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在人民法院院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从本级人民法院副职领导人中决定代理的人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在省、自治区内按行政公署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任免。人民法院院长的任期与产生它的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相同,均为 5 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我国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组成。(实践中,除军事检察院外,还有铁路运输检察院。) 我国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组成。下级人民检察院在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的同时,还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因此是一种双重领导体制 居委会性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会组织

“政治避难权”或居留权。一国公民因为政治原因请求另一国准予进入该国居 人权:就是作为自然的和社会的人所固有的权利

: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从事一定行为和要球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 政治权利和自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表达对国家事务、

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1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公民的住宅不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享有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平等,即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也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予以保护。而对于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3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人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特点:1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3公

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不可分离的辩证统一关系。公民与集体、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现行《宪法》第 33 条规定: “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宪法的一条重要原则。表现在:公民享有权利和应尽义务是统一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相辅相成

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同改善党的领导关系是:为了坚持党1要改善党的领导,首先就是要加强党的制度的建设2改善党的领导,要实行党政职能分开,革除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端3改善党的领导,还必须要改进党的作风4改善党的领导,还必须解决好党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问题人民政协会议的性质:根据新的《政协章程》的规定,机关,也不属于国家机关体系的范围,但它同国家机关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从人民政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1954年以前人民政协曾具有双重的性质,一方面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起国家政权机关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使在当时,就其性质来说它仍然是统一战线的组织,除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外,它仍然有自己的工作任务。1954年以后,人民政协虽然不再具有国家机关的职能了,但它仍然参与国家事务的协商。自1959年以后,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同时召开会议使他们更便于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和讨论。必要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还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人民政协会议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参政议政: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人民政协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在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

第五篇:自考市场营销学小抄

名词解释: 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的集合。 市场营销:是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的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市场营销者:是指希望从别人那里取得资源并愿意以某种有价之物作为交换的人。市场营销者可以是卖主,也可以是卖主。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可能机会,选择一个目标市场,并试图为目标市场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营销组合。 战略计划:是企业根据外部市场营销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涉及企业管理各个方面(包括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计划。它强调企业组织的整体性,而不仅限于市场营销一个方面。 定点超越:是指企业将其产品、服务和其他业务活动与自己最强的竞争对手或某一方面的领先者进行连续对比衡量的过程。

目标管理:是指把企业的任务具体化为一系列的各级组织层次的目标,各级经理对其目标的实现完全负责的管理制度。 战略计划过程:是指通过制定企业的任务、目标、业务组合计划和新业务计划,在企业的目标和资源(或能力)与迅速变化的环境之间发展和保持一种切实可行的战略适应的管理过程。换言之,战略计划过程是企业及其各业务单位为生存和发展而制定长期总战略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步骤,包括规定企业任务、确定企业目标、安排业务组合、制定新业务计划。 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营销环境和一定的营销方案下对某种产品的购买总量。 市场预测:表示在一定的营销环境和营销方案下估计的市场需求。

市场潜量:是指在一定的营销环境条件下,当行业营销费用逐渐增高时,市场需求所能达到的极限值。 企业需求:就是在市场总需求中企业所占的需求份额。 企业潜量:是当企业的营销力量相对于竞争者不断增加时,企业需求所达到的极限。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与目标顾客建立并保持互利关系等营销管理能力的各种角色和力量。 可支配个人收入:是指扣除消费者个人缴纳的各种税款和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开支后可用于个人消费和储蓄的那部分个人收入。

可随意支配个人收入:是指可支配个人收入减去消费者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固定支出所剩下的那部分个人收入。

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使每一各员工都能最大限度的贡献其积累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参照群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看法和行为的群体。 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驱使力:是指存在于体内使人们产生行动的内在刺激力,即内在需要。 产品差异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生产销售多种外观、式样、质量、型号不同的产品。 目标市场营销:是指企业识别各个不同的购买者群体,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作为目标市场。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组合,集中力量为目标市场服务,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

目标市场:是指企业拟投其所好,为之服务的具有相似需求的顾客群。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进行营销的设计,创立产品,品牌或企业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某种形象或个性特征,保留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位置,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求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思想、注意等。 便利品:是指消费者通常购买频繁,希望一需要即可买到,并且只需花最少精力和最少时间去比较品牌、价格的消费品。 选购品:是指消费者为了物色适当的物品,在购买前往往要去许多家零售商店了解和比较商品的花色、式样、质量、价格等的消费品。 特殊品:是指消费者能识别那些牌子的商品物美价廉,哪些牌子的商品质次价高,而且许多消费者习惯上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购买的消费品。 品牌:是销售者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用作一个销售者或销售者集团的标识,以便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

商标:实质上是指一种法律名词,是指已获得专用权并受法律保护的一个品牌或一个品牌的一部分。 总固定成本: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固定投入成本的总和。 总可变成本: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可变投入成本的总和。 边际收益:是指企业每多出售一件产品所增加的收入,也就是最后一件产品的卖价。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平均可变成本:是可变总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平均总成本:是产品总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相应增加的单位成本。 规模效益: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等比例增加时,对产量变动的影响程度。 替代性需求关系:是指在购买者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项产品价格的小幅度变动将会使其关联产品的需求量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互补性需求关系:是指在购买者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虽然某项产品价格大幅度的变动,但其关联产品的需求量并不发生太大变化。 反向定价法: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计算自己从事经营的成本和利润后 ,逆向推算出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

分销规划:是指建立一个有计划的、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垂直营销系统,把制造商的需要与经销商的需要结合起来。 供应链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内集成不同功能领域,加强从直接战略供应商通过生产制造商与分销商到最终客户物流流动过程管理的体系。 直接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不经过任何中间商转手的分销渠道。

传统渠道系统::是指由各自独立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分销渠道,传统渠道成员之间的系统结构是松散的。

物流:是指通过有效的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促销:是企业通过人员推销和非人员推销的方式,与潜在顾客进行信息沟通,引发并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活动和过程。 广告:是由明确的发起者以公开支付费用的做法,以非人员的任何形式,对产品、服务或某项行动的意见和想法等的介绍。 宣传:是指发起者无需花钱,在某种出版媒体上发布重要商业新闻,或者在广播、电视中和银幕、舞台上获得有利的报道、展示、演出,用这种非人员形式来刺激目标顾客对某种产品、服务或商业单位的需求。

市场营销组织:是指企业内部涉及及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职位及其结构。 市场营销计划:是指在研究目前市场营销状况,分析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财务目标与市场营销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行动方案以及预计损益表的确定和控制。 矩阵型组织:是职能型组织与产品型组织相结合的产物,他是以原有的以直线指挥系统为职能部门组成的垂直领导系统为基础,又建立了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两者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矩阵。 战略控制:是指市场营销管理者采取一系列行动,使实际市场营销工作与原计划尽可能一致,在控制中通过不断评审和信息反馈对战略不断修正。 市场营销审计:是对一个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目标、战略、组织、方法、程序、和业务等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定期性的核查,以便确定困难所在和各项机会,并提出行动计划的建议,改进市场营销管理效果。 市场营销执行:是将市场营销计划转化为行动方案的过程,并保证这种任务的完成以实现计划的既定目标。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共同持有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动准则。

市场营销控制:是指管理者经常检查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情况,看看计划与实际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或没有完成计划,就要找出原因所在,并采取适当措施和正确行动,以保证市场营销计划的完成。

选择题:

市场营销学中来自管理学的概念有:简单化、标准化

在市场营销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心理学界各学派的概念,包括:结构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从市场营销学所研究的内容看,该学科的特点 综合性 实践性 边缘性

在不规则需求的情况下,市场营销管理的措施有 大力促销,协调市场营销,灵活

战略计划过程是企业及其各业务单位为生存和发展而制定长期总战略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步骤,包括规定企业任务,确定企业项目,安排业务组合,制定新业务计划

一个有效的企业任务报告书应具备的条件是 市场导向,切实可行,富鼓动性,目的明确

65为了使企业的目标切实可行,企业最高管理层所规定的目标必须符合的要求有 层次化 数量化 现实性 一致性

如果企业尚未完全开发潜伏在其现有产品和市场的机会,则可采取密集增长战略,这种战略包括 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

多元化增长的方式主要有 同心,水平,集团多元化

企业从事需求测量,主要是进行( )的测量和预测 市场需求,企业需求 企业从事销售预测,一般要进过的阶段是 环境预测 行业预测 企业销售预测

以“人们所说的”为情报基础的预测方法有 购买者意向调查法 专家法 销售人员综合意见法

企业收集到得各种意见的价值,取决于获得各种意见的 成本,意见可得性,可靠性

统计需求分析中,企业经营常分析的因素,主要有 价格 收入 促销 入口

市场营销中介包括 供应商 商人中介商 代理中介商 辅助商

企业市场营销中的竞争者包括 愿望竞争者 一般竞争者 产品形式竞争者 品牌竞争者

企业市场中的宏观环境包括 人口和经济,自然和技术,政治和法律,社会和文化环境

企业营销管理部门在进行经济环境分析是应着重分析的经济因素有 消费者收入,消费者支出模式,消费者储蓄情况,消费者信贷情况的变化

影响消费者支出模式的主要因素有 消费者收入 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 消费者家庭所在地点

企业对所面临的环境威胁可供选择的对策有 反抗 减轻 转移

根据购买者及其购买目的的,可以将市场划分为 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政府,国际市场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社会,个人,心理因素

人们之所以对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知觉,是因为人们要经历三种知觉过程,即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扭曲 选择性保留 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参与购买的角色有 发起者 影响者 使用者 决策者 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下列哪些成员 使用者 信息控制者 影响者 采购者

消费者信息的主要来源 个人来源 经验来源 商业来源

对于变换型购买行为,市场营销者可以采取的决策有 销售促进 占据有利货架位置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动机 知觉学习 信念 态度

企业通常根据哪些情况来决定对于不同竞争的对策 竞争者强弱 竞争者与本企业的相识程度 竞争者表现的好坏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根绝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把企业分为 市场主导,市场挑战,市场补缺,市场跟随者

企业开展目标市场营销的主要步骤有 市场细分 市场选择 市场定位

企业在决定为多少个子市场服务时可拱选的战略有 无差异,差异性,集中性市场营销

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战略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企业资源 产品同质性 市场同质性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竞争对手的战略

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有 产品特色,顾客利益,使用者,使用场合,竞争定位 按照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使用率,可以将消费者划分为 少量使用者和大量使用者 在营销实践中,企业进行市场定位的主要思维方式和常用方法有 初次、重新、对视、避强定位

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 事物、服务、场所、组织、思想

产品整体的概念包含的几个层次是A核心、形式、潜在产品

下列属于产品整体概念中形式产品层次的有 产品质量 式样特征、商品包装 企业的产品组合有一定的 宽度、长度、深度、相关性

在进行品牌使用者决策时,企业决定使用自己的品牌,这种品牌叫做 企业品牌、生产者品牌、全国性品牌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构成因素为 经营理念、经营活动、整体视觉识别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分界是根据产品的 销售量和利润额

市场试验的规模决定于 投资费用 投资风险 市场试验费用 市场试验时间

下列属于早期采用者的特征有 在群体里威望较高 多在产品的介绍期、成长期采用新产品 对创新的扩散有决定性影响 下列哪些情况是供给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需求曲线向下方倾斜 价格提高、市场需求减少 价格下降,市场需求增加 在短期内,利润一般取决于 价格 平均成本 销售量

纯粹竞争应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市场上又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且相买卖的商品只占

市场份额很小一部分 买卖的商品时同质的 买卖双方可以自由地进出市场

寡头竞争与垄断竞争的主要区别是 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同 市场当中的企业数量不同 产品的差异性程度不同

市场营销导论

如何理解客户观念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1)多为客户观念是指企业注重收集每一个客户以往的交易信息、人口统计信息、心理活动信息、媒体习惯信息以及分销偏好信息等,根据由此确认的不同客户终身价值,分别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各自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传播不同的信息,通过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加每一个客户的购买量,从而确保企业的利润增长(2)贯彻客户观念要求企业在信息收集、数据库建设、电脑软件和硬件购置等各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客户观念最适用于那些善于收集单个客户信息的企业,这些企业所经营的产品能够借助客户数据库的运用实现交叉销售,或产品需要周期性地重购或升级,或产品价值很高。客户观念往往会给这类企业带来异乎寻常的效益。

大市场销售具有哪些特点?(1)大市场营销的目的是打开市场之门,进入市场(2)大市场营销的涉及面比较广泛(3)大市场营销的手段较为复杂(4)大市场营销即采用积极地诱导方式,也采用消极的诱导方式(5)大市场营销投入的资本、人力、时间较多 战略计划过程

战略与战术有哪些区别?(1)战术是如何赢得一场战役的概念,而战略则是如何赢得一场战争的概念(2)战术是一种单一的主意或谋略,而战略则包含很多因素,其重点是战术(3)战术具有某种竞争优势,而战略则用来保持这种优势(4)战术相对于产品或企业具有外在性,甚至不是企业自己定的,而战略则具有内在性,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内部组织工作(5)战术是沟通导向的,而战略则是产品导向或企业导向的

简述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对战略计划的贡献?战略计划人员至少需要在五个方面依赖企业市场营销部门:(1)依靠市场营销部门获得有关新产品和市场机会的启迪(2)依靠市场营销部门来评估每个新机会,特别是有关市场是否足够大,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市场营销力量来利用这一机会等问题(3)市场营销部门还要为每一个新机会制定详尽的市场营销计划,具体陈述有关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的战略和战术(4)市场营销部门对市场上实施的每项计划都负有一定的责任(5)市场营销部门必须对随时出现的情况做出评价,并在必要时采取改正措施

企业所规定的目标必须符合哪些要求?为了是企业的目标切实可行,所规定的目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层次化。一个企业通常有许多目标,应按照各种目标的重要性来排列,显示出哪些是主要的,那些事派生的(2)数量化,以数量来表示企业的目标,这样,企业就便于管理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3)现实性,企业应当根据对市场机会和资源条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来规定适当的目标水平,这样规定的目标水平才能实现。(4)一致性,各种目标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就会失去指导作用

一个战略业务单位具有的特征有哪些?一个战略业务单位应具备以下特征:(1)它是单独的业务或一组有关的业务(2)它有不同的任务(3)它有其竞争者(4)它有认真负责的经理(5)它掌握一定资源(6)它能从战略计划中得到好处(7)它可以独立计划其他业务

简述运用多元化增长战略需注意的事项?运用多元化增长战略,要求企业自身具有拓展经营项目的实力和管理更大规模企业的能力,具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具备专业人才作为技术保证,具备关系密切的分销渠道作为后盾或拥有迅速组建分销渠道的能力,企业的知名度高,企业综合能力强等。若企业引用多元化发展战略条件还不成熟,不如稳扎稳打,具备足够实力和条件的企业在运用多元化增长战略时,也不可盲目追求经营范围的全面,具有规模的庞大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1)定量研究是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在市场营销调研中,不许高度重视定量研究,以便使收集到的信息和调研得出的结论能够充分反映市场需求与市场营销环境的客观现实(2)定性研究具有探索性,诊断性和预测性等特点,它并不追求精确地结论,而只是了解问题之所在,摸清情况,得出感性认识。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与几个人面谈的焦点小组,要求详细回答的深度访问,以及各种投影技术等

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一般应具备哪些素质?(1)它能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从事工作所必需的一切信息(2)它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以便使各级管理人员获得与他能够且必须采取的行为有关的信息(3)他提供信息的时间限于管理人员能够且应当采取行动的时间(4)他提供所要求的任何形式的分析,数据与信息(5)它所提供的信息一定是最新的,并且所提供的信息的形式都是有关管理人员最容易了解和消化的 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消费者的评价行为一般设计哪几个方面的问题?(1)产品属性,即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特性(2)属性权重,即消费者对产品有关属性所赋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权数(3)品牌信念,即消费者对某品牌优劣程度的总的看法(4)效用函数,即描述消费者所期望的产品满足感随产品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函数关系(5)评价模型,即消费者对不同品牌进行评价和选择的程度和方法

简述研究和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及其购买过程的意义?研究和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及其购买过程,是营销成功的基础。营销人员通过了解购买者如何经历引起需要、寻找信息、评价行为、决定购买和购后行为的全过程,就可以获得许多有助于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有用线索;通过了解购买过程的各种参与者及其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就可以为其目标市场涉及有效地营销计划

组织市场购买行为有哪些特点?(1)派生需求。组织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及组织机构购买产品是为了满足其顾客的需要(2)多人决策。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往往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组成(3)过程复杂。组织购买的行为将次序较长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4)提供服务。一般来讲,物质产品本身并不能满足组织购买者的全部需求,企业还必须为之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及时交货,信贷优惠等条件与服务

什么事采购中心?应由哪些成员组成?采购中心是指所有参与购买决策过程的人员构成采购组织的决策单位,营销学称之为采购中心。采购中心通常包括五种成员:(1)使用者,即具体使用欲购买的某种产业用品的人员(2)影响者,即在企业外部和内部直接或间接营销购买决策的人员(3)采购者,即在企业中有组织采购工作的正式职权人员(4)决定者,即在企业中有批准购买产品权利的人,在标准品的例行采购中,采购者常常是决定者;而在复杂的采购中,公司领导人常常是决定者(5)信息控制者,即在企业外部和内部能控制市场信息流到决定者,使用者的人员

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即一个企业外部周围环境的因素,诸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前景、市场需求、技术变化、市场竞争、政治与法规等(2)

组织因素,即企业本身的因素,诸如企业的目标、政策、程序、组织结构、制度等。(3)人际因素。企业的采购中心通常包括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和信息控制者,这五种成员都参与了购买决策过程(4)个人因素,即各个参与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个性等

简述中间商购买行为的主要类型?(1)购买全新品种。购买全新品种是指中间商第一次购买某种从未采购过的新品种。(2)选择最佳卖主。选择最佳卖主是指中间商对将要购买的品种已经确定,但需考虑选择最佳的供应商,确定从那家卖主进货(3)寻求更佳条件,寻求更佳条件是指中间商并不想更换供应商,但试图从原有供应商那里获得更为有利的供货条件

简述政府采购是可以不实行招标的例外情况?(1)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2)采购项目只能从某一特定的供应人处获得,或者供应人拥有对该项目的专有权,并且不存在其他合理选择或替代物的(3)原采购项目的后续维修,零配件供应,由于兼容性或者标准化的需要,必须向原供应人采购的(4)因发生不可预见的急需或者突发事件,不宜采用招标方式的(5)经公告或者邀请无三家以上符合投标资格的供应人参加投标,或者供应人没有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而导致招标无法进行的

产品策略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产品可以分为哪些类别?(1)按照产品是否耐用和是否有形,可分为非耐用品、耐用品和服务(2)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分类,产品可分为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渴求物品四类(3)产业用品按照产品参加生产过程的方式和产品价值,可分为完全进入产品和产业用品、部分进入产品的产业用品和不进入产品的产业用品三类 简述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性的重要意义(1)加大产品组合的宽度,可扩展企业的经营领域,实行多样化经营,分散企业投资风险2增加产品组合的长度,使产品线丰满充裕,可以成为更全面的产品线公司3加强产品组合的深度,可以占领同类产品的更多细分市场,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可增强行业竞争力4加强产品组合相关性,可以是企业在某一特定的市场领域内加强竞争和赢得良好的声誉

向下延伸策略的优势?1企业发现其高档产品的销售额增长缓慢,因此不得不将其产品大类向下延伸2企业的高档产品受到激烈的竞争,必须用侵入低档产品市场的方式来反击竞争者3企业当初进入高仿产品市场是为了建立起质量形象,然后再向下延伸4企业增加低档产品是为了增补空隙,不使竞争者有机可乘

延伸策略与品牌扩展策略的区别?1产品延伸策略是指全部或部分改变公司原有产品的市场定位,具体做法有向下延伸、向上延伸和双向延伸三种。2品牌扩展策略是指且利用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瑞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

品牌使用者策略?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1企业可以决定使用自己的品牌,这种品牌叫做企业品牌、生产者品牌、全国性品牌2企业可以决定将其产品大批量地卖给中间商,中间商再用自己的品牌将物品转卖出去,这种品牌叫做中间商品牌、自有品牌3企业可以决定有些产品用自己的品牌,有些产品用中间商品牌 在企业品牌与中间商品牌的对抗中,中间商有哪些优势?1零售商业的营业面积有限,因此,许多企业特别是新企业和小企业难以用其品牌打入零售市场2虽然消费者都知道,以自有品牌出售的商品通常都是大企业的产品,但是,由于中间商也别注意保持其自有品牌的质量,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3中间商品牌的价格通常

定的比企业品牌低,一次,能迎合许多计较价格高低的顾客,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时期,4大零售商把自己的品牌成列在商店醒目的地方,而且妥善储备

企业采取多品牌策略的主要原因?1多种不同的品牌只要被零售商店接受,就可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而竞争者所占用的货架面积当然会相应减少2多种不同的品牌可吸收更多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发展多种不同的品牌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开展竞争,提高效率4发展多种不同的品牌可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介绍期产品的市场营销决策?主要有四种:1快速撇脂策略。这种策略采用高价格、高促销费用,以求迅速扩大销售量,取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缓慢撇脂策略。以高价格、低促销费用的形式进行经营,以求得到更多的利润3快速渗透策略。实行低价格、高促销费用的策略,迅速打入市场,得到尽可能高的市场占有率4缓慢渗透策略。这种策略是以低价格、低促销费用来推出新产品

早期大众这列新产品采用者有何特征?1深思熟虑,态度谨慎2决策时间较长3受过一定教育4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固定收入5对一件领袖的消费行为有较强的模仿心理

意见领袖同其追随者相比,有哪些显著特征?1意见领袖交际广泛,同宣传媒体和各种交易中间商联系紧密2意见领袖容易被接触,并有机会、有能力影响他人3具有略高于其追随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但不能高出太多,否则,二者就难以沟通4乐于创新,尤其当整个社会倡导革新时

定价策略

企业的定价目标的主要类型?1维持企业生存2当期利润最大化3市场占有率最大化4产品质量最优化

如何理解需求弹性?分为需求的收入的弹性、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1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因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的相应的变动率。需求收入弹性大,这意味着消费者货币收入的增加导致该产品的需求量有更大幅度的增加。需求收入弹性较小,这意味着消费者货币收入的增加导致该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加幅度较小。需求收入弹性是负值,这意味着消费者货币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该产品需求量下降2需求的价格弹性。价格会影响市场需求,在正常情况下,市场需求会按照与价格相反的方向变动。价格提高,市场需求就会减少;价格降低,市场需求就会增加3需求是交叉弹性。一项产品的价格变动往往会影响其他产品项目销售量的变动,两者之间存在着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如为正值,则此两项产品为替代品,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此两项产品为互补品

完全竞争的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1市场上有许多买主和买主,他们买卖的商品只占商品总量的一小部分,2他们买卖的商品都是相同的3新买主可以自由进入市场4买主和买主对市场信息尤其是市场价格变动信息完全了解5生产要素在各行业之间有完全的流动性6所有卖主出售商品条件都相同

简述不同形式寡头竞争及其定价策略?寡头竞争的形式有两种:1完全寡头竞争。各个寡头企业的产品都是同质的,用户对这些企业的产品并无偏好,认为寡头企业是无区别的。在这条件下,整个行业的市场价格稳定,但在促销方面竞争较为激烈2不完全寡头竞争。各个寡头的产品都有某些差异,顾客认为这些企业的产品是有区别的,对这些产品有所偏好,是不能相互代替的。每个寡头竞争企业都千方百计的是自己产品变成有区别的,是顾客深信任何企业产品都不如他的产品好,不能替

换。因此那些企业有区别的名牌产品的价格定价较高

纯粹垄断的类型及其定价策略?不同类型的纯粹垄断的定价有所不同。1政府垄断。由于定价目标不同,产品价格定的高低不同。2私人管制垄断。支付对某些私人垄断企业的定价要加以调节和控制。3私人非管制垄断。在这种情况下,支付允许私营企业随意定价。但垄断企业因怕触犯反托拉斯法。或怕引起竞争。或想以低价加速市场渗透,往往不敢随意提价 成本加成定价法优点?1成本的不确定性一般比需求要少,将价格盯住单位成本,可以大大简化企业定价程序,而不必根据需求情况的瞬息万变而作为调整2只要行业中所有企业都采取这种定价方法,则价格在成本与加成相似的情况下也大致相似,价格竞争也会因此减至最低限度3许多人感到成本加成法对买方和卖方将都比较公平,当买方需求强烈时,卖方不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谋取额外利益而依旧获得公平的投资报酬

可供企业选择的价格折扣和折让政策主要有哪几种?1现金折扣,指企业给那些当场付清货款的减价2数量折扣,指企业给那些大量购买某种产品的顾客的一种减价3功能折扣,指制造商给某些批发商或零售商的一种额外折扣4季节折扣。是指企业给那些购买过季产品或服务的顾客的减价5让价策略,主要表现在以旧换新折让、促销折让等

可供企业选择的心理定价策略有哪些?1声望定价。所谓声望定价,是指企业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的心理来确定商品的价格,故意把价格定为整数或高价2尾数定价,利用消费者数字认知的特殊心理制定带有零头的价格,使消费者产生价格较便宜的感觉3招来定价,零售商利用部分顾客求便宜的心理,特意将某几种商品的价格定的较低来吸引顾客。

企业实施需求差别定价法应具备的条件?是指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应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采取需求差别定价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市场必须是可以细分的,而且各个子市场必须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程度2以较低价格购买某种产品的顾客不可能以较高价格把这种产品倒卖给别人3竞争者不可能在企业一较高价格销售产品的市场上以较低价竞销4细分市场和控制市场的成本费用不得超过因实行价格歧视所得到的额外收入5价格歧视不会引起顾客反感,放弃购买,影响销售6采取的价格歧视形式不能违法

引起企业降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企业的市场能力过剩因此需要扩大销售,但是企业又不能通过产品改进和加强销售工作等来扩大销售。这情况下企业就须考虑降价2在强大的专家组的压力之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下降。3企业的成本费用比竞争者地,企图通过降低价格来掌握市场或调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扩大生产和销售量,降低成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往往降低价格

引起企业提价的原因有哪些?1由于通货膨胀,企业的成本费用提高,因此,许多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2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其所有的顾客的需求。

市场主导者争取降价的原因是什么?1降价可以使销售量和产品增加,从而使成本费用下降2市场对价格很敏感,不降价就会是市场占有率下降3市场占有率下降之后,很难得以恢复,但是企业降价以后,仍仍应尽力保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企业应对定价需求考虑的因素?受到竞争对手进攻的企业必须考虑:1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及其在企业产品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程度2竞争者的意图和资源3市场对价格和价值的敏感性4成本费用随着销量和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分销策略

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1调研。指收集制定计划和进行交换所必需的信息2促销。是指进行关于所供产品的说服性沟通3接洽。是指寻找潜在购买者并与其进行有效地沟通4配合。是指是所供产品符合购买者需要,包括制造、分等、装配、包装等活动5谈判。指为了转移所供货物的所有权,而就其价格及有关条件达成最后协议6物流。指从事产品的运输、储存、配送7融资。是指为补偿分销成本而取得并支付相关资金8风险承担。指承担与渠道工作有关的全部风险

进行渠道设计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设计?(1)应考虑的因素:1顾客特性。渠道设计深受顾客人数、地理分布、购买频率、以及对不同市场营销方式的敏感性等因素影响2产品特性。也影响渠道选择。3中间商特性。设计渠道时,还必须考虑执行不同任务的市场营销中间机构的优缺点4竞争特性。生产者的渠道设计还受到竞争者所使用的渠道影响,因为某些行业的生产者希望在于竞争者相同或相近的经销处与竞争者的产品抗衡5企业特性。企业的总体规模、企业的财务能力、企业的产品组合都会影响其渠道类型。6环境特性。渠道设计还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2)一般来讲,设计一个有效地渠道系统,须经三个步骤:确定渠道目标与限制;明确各种渠道方案;评估各种可能的渠道方案

分销渠道的管理内容?1选择渠道成员2激励渠道成员3评估渠道成员4生产者的势力的分析

测量中间商的绩效的方法?1第一种测量方法是将每个中间商的销售绩效与上期的绩效进行比较,并以整个群体的升降百分比作为评价标准、对于低于该群体平均水平一下的中间商,必须加强评估与激励措施2第二种测量方法是将个中间商的绩效与该地区的销售潜量分析所设立的配额相比较。在销售期过后,根据中间商的实际销售额与其潜在销售额的比率,将各中间商按先后名次进行排列。

渠道冲突管理的主要内容?渠道冲突管理的主要包括:预防和避免冲突;控制冲突水平;避免不良冲突发生;利用冲突资源;激励渠道成员;化解冲突危机;舒缓渠道合作关系;切断冲突源头,调整渠道关系。具体来说,渠道管理者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1渠道战略计划和渠道结构的设计2渠道成员的选择3明确渠道成员的角色分工和权力分配4建立有效地渠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机制5合理使用渠道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渠道冲突的概念及类型?渠道冲突,是指某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成员从事损害、威胁其利益或以牺牲其利益为代价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从而引发的争执、敌对和报复等行为。渠道冲突有三种类型:1垂直渠道冲突,只同一渠道中不同层次的渠道成员之间发生的冲突。2水平渠道冲突,指同一层次的渠道成员之间发生的冲突3多渠道冲突,指同一制造商建立的两条以上渠道向同一市场出售产品引起的冲突 防止、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有哪些?(1)信息加强型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1邀请渠道成员参与本企业的咨询会议或董事会议2通过互派人员来加强沟通3通过成员之间共享信息和成果4渠道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和授权5建立会员制度(2)信息保护性策略。1调解2仲裁3诉讼(3)渠道势力策略。1合理使用渠道势力,减少渠道冲突。2利用渠道势力预防渠道冲突3利用渠道势力化解渠道冲突

处理客户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的关系可选择的策略有哪些?1在物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既不改变客户服务水平,而是通过改变物流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充分挖掘物流系统的内部效益2

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不惜增加物流成本,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做法,是企业在特定市场面临激烈竞争时所做出的战略选择3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即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是一种通过充分发挥物流成本效能来追求效益的策略。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

促销策略

广告在产业用品促销中的功能有哪些?1建立知晓2建立理解3有效提醒4提供线索5证明有效6再度保证

使用价值对等法确定广告预算的前提条件极其局限性?(1)采用竞争对等法的前提条件是:1企业必须能获悉竞争者确认广告预算的可靠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随着竞争者广告预算的升降而调高或调低2竞争者的广告预算能代表企业所在行业的集体智慧3维持竞争均势能避免各企业之间的广告战(2)但是,上述前提条件很难具备。这是由于:1企业没有理由相信竞争者所采用的广告预算确定方法比本企业的方法更科学2各企业的广告信誉、资源、机会与目标并不一定相同,可能会相差甚多,因此某一企业的广告预算不一定值得其他企业效仿3即使本企业的广告预算与竞争者势均力敌,也不一定能够稳定全行业的广告支出

人员促销方式有哪些优缺点?1注重人际关系,有利于顾客同销售人员之间建立友谊2人员推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3与广告相比,其针对性强,无效劳动较少4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经常用于竞争激励的情况,也适用于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人员推销策略的概念及内容?人员推销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设计和管理销售队伍的经济过程。具体包括几个方面:1确立人员推销在企业营销组合中的地位,为销售人员确定出适当的销售活动组合2根据企业资源条件和销售预算等确定销售队伍 的规模3根据顾客、产品和销售区域分配资源和时间4对销售活动进行组织激励和控制

如何对企业销售人员进行评价?1要掌握和分析有关的情报资料。情报资料的最重要来源是销售报告。工作计划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到销售人员的未来活动安排,为企业衡量他们的计划与成绩提供依据,看出销售人员规划其工作的能力2要建立评估的指标。评估指标要基本上能反映销售人员的销售绩效。其主要有:销售量增长情况;毛利;每天平均访问次数及每次访问的平均时间;每次访问的平均费用3实施正式评估。企业在收集了足够的资料,确认了科学的标准之后,就可以正式评估。大体上,评估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每个销售人员的绩效进行比较和排队。另一种方式是把销售人员目前的绩效同过去的绩效相比较

宣传策略的作用?1买主可以利用宣传来介绍新产品、新品牌,从而打开市场销路2当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和销售下降时,卖主可利用宣传来恢复人们对该产品的兴趣,以增加需求和销售3知名度低的企业可利用宣传来改善形象4公共形象欠佳的企业可利用宣传来改善形象5国家也可利用宣传来改善国家形象,吸引更多的外国观光者和外国资本或争取国际支援

影响促销组合的主要因素?1产品类型。主要是指产品是消费品还是产业用品。2推式与拉式策略。退市策略是指利用推销人员与中间商促销将产品推入销售渠道;拉式策略是指企业针对最后消费者,花费大量的资金从事广告即消费者促销活动,以增进产品的需求。3促销目标。及确定最佳促销组合。4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促销支出的效果也有所不同。5经济前景。企业应随着经济前景的变化,及时改变促销组合

市场营销计划与组织

企业计划人员在那些方面要依赖企业市场营销部门?1依赖市场营销部门获得有关新产品和市场机会的启迪2益康市场营销部门来评估每个新机会,特别是有管市场是够足够大,企业是够有足够的市场营销力量来利用这以机会等问题3市场营销部门还要为每一个新机会制定详尽的市场营销计划,具体陈述有关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的战略和战术。4市场营销部门对市场上实施的每项计划都负有一定的责任5市场营销部门必须对随时出现的情况做出评价,并在必要时采取改正措施

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的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市场营销组织的目标?1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市场营销组织应该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并对市场变化做出积极反应2使市场营销效率最大化。企业内部存在着许多专业化部门,为避免这些部门间的矛盾和冲突,市场营销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协调和控制的职能,确定各自的权利和责任3代表并维护消费者利益。企业一旦奉行市场营销观念,就要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

建立企业的市场营销文化需要做好哪些工作?1明确要求所有建立都成为消费者导向性经理2建立强有力的市场营销队伍3获取各界指导和帮助4改变企业奖励制度5雇用市场营销专家6加强企业内部培训7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计划制度8建立市场营销评奖制度9将产品导向性的企业改组为市场导向型的企业 市场型组织的基本形态和优缺点?1市场型组织的基本形态是:一名市场主管经理管理几名市场经理。市场经理开展工作所需要的职能性服务有其他职能性组织提供并保证。其职责是负责制定所管辖市场的长期计划和计划,分析市场动向即企业应该为市场提供何种新产品等。他们的工作成绩常用市场占有率的增加来判断,为不是看起市场现有的盈利状况2市场型组织的优点在于,市场营销活动可以按照满足各类不同顾客的需求来组织和安排,这有利于企业加强销售和市场开拓。其缺点是权责不清和多头领导

市场营销组织需要调整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外部环境的变化。它包括:商业循环的变化、竞争加剧、新的生产技术出现、工会政策、政府法规和财政政策、产品系列或销售方法的改变等2组织主管人员的变动。新的主管人员试图通过改组来体现其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3改组是为了证明现存组织结构的缺陷。有些缺陷是由组织本身的弱点所造成的,如管理宽度过大、层次太多、信息沟通困难、部门协调不够、决策缓慢等4组织内部主管人员之间的矛盾,也可以通过改组来解决。所以,为了不是组织结构变得呆板、僵化和缺乏效率,企业必须是当地、经常地对组织结构加以重新调整

市场营销道德

社会公正理论对营销道德建设的意义及其局限性?1社会公正理论对营销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公正原则强调了人的权利与责任,任何一个消费者都有权选择安全、可靠地产品和相应的服务,企业的营销活动应充分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这些权利。差异原则要求树立道德公正的市场营销观念,重视处于弱者地位的消费者的需求,尤其不能以强欺弱,以牺牲小部分贫困阶层的利益来换取整个社会或大多数的利益2但是,这一理论中自

由原则和差异原则有时会相互矛盾,社会公正理论依然不能解决营销活动中的所有道德冲突

产品策略中的不道德行为的主要表现?1产品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产品实际提供的利益较少2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未向消费者披露与产品相关的价值、功能、用途或安全等3产品包装不能提供真实信息,包装所注明的内同与包装内物品不相符以及包装过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4由于竞争,企业采用劣质材料或配件冒充优质材料或配件,或者是企业改用廉价代用品而未告知消费者产品质量的变化等

定价策略中的不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1某些企业为最求利润而变相涨价或漫天要价,掠夺消费者利益2差异价格不一定都是违法的,但如果企业是为了消弱或伤害竞争对手而实行差异性的歧视价格,就是有效不道德的表现3有些企业为了掠夺消费者及打击竞争对手而实行垄断价格,有些垄断性行业对产品实行超额加成,都构成了营销中的道德问题4有些企业利用消费者对价格信息的缺乏而不披露真实价格,目的是欺骗及诱惑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这也是违背道德的典型表现 渠道策略中的不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1如果何有中规定中间商只能销售某企业的产品,而实际上中间商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只要是畅销商品就都去经营,由此产生营销道德问题2按合约规定,中间商在货到后要及时付款给生产者,并及时反馈其库存需求,如若中间商未及时付款,影响了生产者正常的资金营运,便会引发营销道德问题3倘若某些零售商避开合法的生产者和批发商,另外从非法渠道进货,损害了生产者、批发商和顾客的利益,也是营销不道德的表现4加入生产者凭借其自身的产品优势或经营性垄断地位,采用减少或停止供货的手段来平时中间商屈服于自己的指挥,对中间商的销售活动施加种种干预,便会产生营销道德问题 广告策略中不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1为了搞垮竞争对手,经常制作和播发针对竞争者的攻击性广告,并通过这种方式诋毁同行业竞争对手来提高本企业的产品的地位2为诱惑消费者购买自己的才而制作过度夸大产品功能效用的广告或隐瞒产品缺陷的广告,这种广告在药品和保健品上边线的尤为明显3在广告宣传中使用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词句,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真实含义的误解,是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

社会责任对企业营销的影响?(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营销的积极影响1可以促使企业营销策略不仅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且以社会责任为出发点,从而使企业经营目标能将企业利益同消费者利益及社会利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企业短期利益同长远利益更好的结合起来2可以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身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长期可持续发展。(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营销的消极影响1企业往往对某一个群体履行了社会责任,对另一个群体则未能履行社会责任2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及满足某一个群体的需求,均需付出成本。从而使产品成本及价格提高,并将成本的提高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消费者则要求低价高质产品。这种企业利益同消费者利益的矛盾,必然会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市场营销新概念

CRM的获取顾客的功能?1借组CRM,企业可识别并吸引最有利可图的顾客,系统收集顾客的数据资料,然后加以详细分类和分析,从中可筛选出本企业的目标顾客群。给那些重复购买的顾客以奖励,使之从中感受到良好的双向沟通,并认为自己得到了特别关注和奖励,从而增强企业与顾客的交往沟通2运用顾客数据资料来设计开发上述顾客喜欢的产品与服务4提供个性化服务,获针对某一顾客群提供专门服务

实施CRM做好顾客开发,需做好哪些工作?1在顾客需要的时间与地点提供顾客切实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以便最大程度地获得利润收入2了解顾客的价值及其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优先安排营销方案,有效配置服务资源3借助有效手段、促销方式和服务渠道,改进并降低成本4通过销售产品,向顾客个人或家庭实施更大规模的市场渗透,一次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利用CRM数据库,会产生什么成效?1为本企业的顾客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投稿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不断提高企业营销效益2为本企业开展富有成效的市场调研,更加精确的掌握顾客需求现状、发展趋势、满足程度等数据资料,借以改善营销管理3向其他企业提供有关的名单租赁服务,不仅从客户关系资料中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借此密切与战略合作方的互利关系,增进相互信任4为本企业拓展新业务的维持顾客关系提供数据支持,促进企业提高市场营销工作的精确度 绿色营销的实施过程?绿色营销的实施过程如下:1树立了绿色营销观念2手机绿色需求信息3制定绿色营销战略4确定绿色营销组合

网络营销的特点1网络营销最大的优势在于及时、正确的获取顾客的需求信息2网络营销真正体现了目标市场营销的个性化需求3网络营销是目标顾客的范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4网络营销是企业与顾客的地位发生了变化5网络营销是个苦以较低的价格获取产品6网络营销是消费者购物更理智7网络营销需要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做后盾

绿色营销者是如何在营销组合中强调绿色因素的?1注重绿色消费需求的调研、预测和引导2注重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构成中降低公害3注重绿色产品的开发和营销4在定价、分销、促销、服务等个方面都考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

这营销传播过程要经历的主要步骤?1准确、精确的细分市场2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诱因提供有竞争力的利益点3确定消费者在心中如何进行品牌定位4建立品牌个性,以区别同类品牌5寻找理由让消费者相信你所承诺的利益点6挖掘各种有效的“接触点“。贴近消费者7建立责任评估准则8为未来策略的修改作必要的基础准备

交易营销与关系营销的主要区别?1交易营销的核心是交易,企业体内各国修士对方发生交易活动从中获利;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关系。企业通过建立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从中获利2交易营销把其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即各种顾客群;关系营销所涉及的范围则广的多,包括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竞争对手、银行、政府及内部员工等3交易营销强调如何获得顾客;关系营销更加强保持顾客4交易营销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营销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营销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营销却强调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根据营销者和顾客关系的密切程度,关系营销可分为哪几个层次1基本型关系营销,营销人员把产品销售出去就不再与顾客接触2鼓动型关系营销,销售人员鼓动顾客在遇到问题或有意见时与公司联系3负责型关系营销,销售人员在产品售出后,主动征求顾客意见4能动型关系营销,销售人员不断向顾客询问改进产品用途的建议或者关于有用新产品的信息5伙伴型关系营销,即公司与顾客共同努力,寻求顾客合理开支方法,或者帮组顾客更好的进行购买

1、简述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的联系和区别。

答: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市场营销观念忽视了消费者需要、消费者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之间隐含着冲突的现实,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长远利益。

2、简述市场营销的功能。

答:市场营销的功能分为四类:交换功能、物流功能、便利功能、示向功能。

3、简述企业基本的市场经营观。答:基本的市场经营观是(1)生产观念、(2)产品观念、(3)推销观念、(4)市场营销观念、(5)社会营销观念。

4、简述推销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的区别答:推销观念注重卖方需要,市场营销观念则注重买方需要; 推销观念是以卖主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而市场营销观念则考虑如何通过制造、传送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要;推销目的是为了扩大销售,取得利润,而市场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实现企业的利益。

5、简述消费者市场的购买行为特点。答:消费者市场的购买行为特点是(1)消费者市场的购买具有多样性;(2)从交易的规模和方式看,消费者市场的购买人数多,市场分散,交易次数频繁,但每次交易数量不大;(3)消费者的购买具有较大程度的可诱导性,受企业产品及广告宣传影响较大。

6、简述产业市场的特点。

答:产业市场的特点是(1)购买者数量少;(2)购买量大;(3)用户地理位置集中;(4)派生需求。

7、简述企业定价的主要目标。答:企业定价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追求盈利最大化;(2)短期利润最大化;(3)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率;(4)提高市场占有率;(5)实现销售增长率;(6)适应价格竞争;(7)保持营业;(8)稳定价格,维护企业形象。

8、简述企业可供选择的三类市场机会和增长策略。

答:企业可供选择的三类市场机会和增长策略是(1)密集性市场机会——密集性增长;(2)一体化市场机会——一体化增长;(3)多样化市场机会——多样化增长。

9、简述市场细分的作用。

答:市场细分的作用:(1)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分析、发掘新的市场机会,形成新的富有吸引力的目标市场;(2)市场细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得投入较少、产出较高的良好经济效益;(3)从社会效益来看,市场细分有利于满足不断变化的、干差万别的社会消费的需要。

10、简述细分消费者市场的依据。答:细分消费者市场的依据是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受益细分这五种市场细分的基本形式。

11、简述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

答:不同企业,其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大体相同,一般由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营销调研系统、营销决策支持系统这样四个子系统构成。

12、简述产品整体概念的层次。答:产品整体概念由三个基本层次组成: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核心产品是产品整体概念中最基本和最本质的层次。形式产品是指核心产品所展示的全部外部特征。延伸产品能够给顾客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满足。

13、企业的定价方法有哪些。

答:定价方法可以归纳为成本导向、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三类。

14、企业的定价技巧主要有哪些。答:(1)心理定价,即依据消费者购货时的心理制定价格。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整数定价、尾数定价、声望定价、习惯定价、系列定价;(2)组合价格;(3)折扣定价,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现金折扣、数量折扣、交易折扣、季节折扣、促销让价。

15、简述沟通的作用。

答:促销沟通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信息;(2)引起购买欲望,扩大产品需求;(3)突出产品特点,树立产品形象;(4)维持和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16、简述广告的功能。

答:广告的功能,是指广告的基本作用与效能。广告对消费者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显露功能;(2)认知功能;(3)激发功能;(4)引导功能;(5)艺术与教育功能。

上一篇:质控部工作人员职责下一篇:中考前致家长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