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曝光潜规则

2022-07-28

第一篇:赵丽颖曝光潜规则

售楼小姐曝光房地产行业潜规则

售楼小姐曝光房地产行业潜规则,告诉你怎样买房才能不会上当。

1)大家购房所付的保险费其实是可以打八五折的,不要在售楼处买保单,外面的保险公司都可以为你打折。

2)开盘绝对没有好房子,好的房子全部被保留,然后每个月推出几套,但单价升得很快,要么就是你有关系,我们才给你好的房子。

3)广告没有一个是真的,千万别相信其中的外立面颜色,很多造出来比画的难看多了。

4)售楼员会用许多方法来逼你买房,让你无时无刻感到紧张,这时你千万要冷静。要自己看中才买。

5)别以为高层中的九到十一楼不错,那你大错了,这些楼层正好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我们是不会告诉你们的。

6)别对景观抱太大希望,树和草是在交房前一个月从外地买来直接插土进去的,所以能多多存活就不错了。

7)别以为面砖的外墙是好的,其实面砖漏水比涂料漏水的几率大多了,在国外都是用的高级涂料,没人用面砖当外墙。

8)别以为实测面积是对的,其实测绘局都被我们买通的,少你一个平米你也看不出来,但是国家就只承认他的测绘报告..

9)绿化率,容积率大多都是与实际不相符的,千万别相信我们,我们只是听工程部随便说说的,能对八成就不错了。

10)漏水和外立面的材料根本没关系,你们要关心的是桩有多深,因为新房漏水大多是因为房屋沉降过大,造成外墙裂缝才漏水的。

11)开盘的时候售楼处会有许多四五十岁的人在模型边上说这个房子好,千万别信,这些人大多是公司的领导来捧场的。

12)注意,有人代理公司来代理的楼盘他们通常花样最多,比如排队买号等,但是开发商直接销售就不会搞很多花头,那是因为代理商想赚开发商更多的代理费。

13)为何上海的所有凸窗看上去很大,但是能通风的只有很小一扇,我们说是为了安全,其实是整个上海的开发商都是为了省钱而内部统一那么做的。

14)如果报纸广告上的哪个楼盘单独印了一个房型,那你千万不要去买这个房型,不是卖不掉的就是位置有问题,我们叫最后冲刺,你想啊,他干嘛不印其他的呢?

15)到售楼处后直接问售楼员看一样叫销控的本子,这样你才可以确切的知道哪些房子是真的没了,哪些房子还在,这本东西特别准,只有少数楼盘会做一份假的。

16)一个好的施工单位关键是看他的工地是否干净,建材堆放是否井井有条。

17)不要相信物业管理会是广告上的外资单位来管理,通常只买他们的一个名字,然后叫物业顾问,这些外资物业公司通常只为单价在一万以上的楼盘来服务,别的其实都由本地公司来管理

18)不要相信建筑设计是什么美国或加拿大的公司,这也是假的,国家规定外资设计单位不能单独参与一个楼盘的建筑设计,而必须是外加一个国内设计公司来共同设计,但是真正做出房型的就是国内公司,弄个外国名字只是满足你们的崇洋媚外的心理。

新手买房注意事项

一、买房目标的确定

理性和有规划的消费--购房的前提。根据自己的收入、支出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楼盘。不要一买房就是要买三室两厅,做到一步到位;而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好好规划一下,其实能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就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额外负担,而培养有梯度的消费观很重要。

二、买房首付款的积累

买房首付款的积累--购房的关键。首先初定一个目标,比如毕业后5年内支付一个首付款,那么就为了实现自己这个目标,合理的分配一下你的收入。每月固定的留出一部分资金出来,制定出一个定期定额的计划。因为如果开通了定期定额的强制储蓄计划,那么每个月必须得固定提出一笔资金,从而意味着可用资金必定减少,那么消费一定可以更加理性。点点滴滴的积累就是一笔财富。此外,建议也可先向父母借首付款,日后陆续返还,缩短积累时间和降低潜在的涨价成本。

三、买房常识的学习

学习一些地产基础知识--购房的必需。房屋因为涉及的金额巨大,购买它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行为。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有着成熟和专业的房屋经纪人可以为个人购房者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也比较规范,个人买房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过程也比较轻松。但是,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培养出这种专业的针对个人购房者的房屋经纪人。因此,买房前学习一些房地产基础知识是必需的。

四、买房范围的筛选

选择适合自己的楼盘--购房量力而行。 面积小、首付少、总价底的楼盘适合年轻人。建议可购买市中心的二手小房子或是新开盘的小户型。二手小房子的优势是交通便利、配套方面成熟、价格相对优惠;此外,由于年轻人的工作流动性还相当大,所以考虑一个交通合适的地方,即使工作变换而搬迁,出行还能依旧方便。新开盘的小户型的优势是户型更合理、居住舒适性较高、未来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

五、出行时间成本的节省

购房前还应考虑出行的时间成本。因为我们不难发现,穿越城市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正变得越来越昂贵。如果每天花费2小时在交通上,那么1月=60小时=2.5天,1年=730小时=30天,50年=36500小时=1520天=4年。

开车或乘公交车的上班族,若平均一天有两个小时花在交通上,一年就有约一个月的时间待在车里。如果把这每天花掉的两个小时集中起来,连续不断地坐一个月车,或不眠不休地开一个月车,就能体会其时间数量的可观了。反之,如果把这些时间花在工作上或其他方面,则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如果再将时限放大到50年,时间成本的价值就显得惊人了。

确定5公里生活圈

提醒要买房的朋友,把握5公里生活圈,是衡量购房效益和购房质量的一个有效参数,支出的成本越小,表明所购房屋的性价比越高。这样一来,买房后额外付出的钱也会越来越少。

六、购房费用的了解

在确定了买房的目标和范围之后,一些购房的基本费用是一定要提前计算的,虽然这些费用表面看起来似乎不多,还有些是固定值,但是与以后的房屋总价结合起来计算的话,它们的费用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交易费用

契税:普通商品住房120平方米以下1.5%、120平方米以上3%,公寓、别墅等高档住宅为3%,当房屋的实际成交价格高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的1.2倍以上,契税按3%收取。

登记费:每套80元

印花税:5元

手续费:3元/平方米

贷款费用

贷款保险:按贷款额的万分之六×趸交保险系数收取,趸交保费系数根据

保险期限的长短而变化

抵押费:贷款额×1.4‰

登记费:80元

印花税:5元

备注:以上只是通常所需交纳的购房费用,而买不同的房需要交纳的费用是因人而异。

七、购房费用具体实例

(一)

某购房者购买一套商品房,报价为每平方米5500元/平方米起价(现房)。现假设该购房者选中了一套位于5层,面积为81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其价格为5700元/平方米,那么购买这套商品房的费用应包括:

一、房价款:5700元/平方米×81平方米=461700元

二、应交税费:

1、在交易过户过程中:

(1)契税:买方缴纳房价款的4%,等于461700元×4%=18468元;

(2)买卖手续费:买卖双方各交成交价的0.5%,等于461700元×0.5%=2308.50元;

(3)印花税:买卖双方各缴纳合同金额的0.5‰,等于461700元×0.5‰=230.85元。

三项合计为:21007.35元。

2、在申办产权证件过程中

(1)登记费:每建筑平方米0.3元,等于0.3元/平方米×81平方米=24.3元

(2)房屋所有权证工本费:每证收费4元。若房屋产权为2人以上时,还应办理房屋共有权执照,每证收费2元。

(3)印花税:每件5元。三项合计为33.3元

(4)公共维修基金:购房款的2%,等于461700元×2%=9234元。

八、购房费用具体实例

(二)

三、物业管理费

依照《北京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的规定,新建小区必须统一实行物业管理。既是使用人又是产权人的购房者根据《北京市居住小区(普通)委托管理收费标准(试行)》的规定,应缴纳的费用有:

1、进住手续费:2元(一次性)。

2、装修垃圾外运费:20元/居室×6=120元(一次性)。(注:两室一厅外加厨、厕、阳台视为6个居室)

3、保洁费:36元/年·户。

4、保安费:24元/年·户。

5、各项费用统收费:12元/年·户。

6、自行车存车费:48元/年·户(以每户有两辆算)。

7、共用电视天线费:39.84元/年·户(以每户有两端计)。

8、生活垃圾外运费:7元/年·户。

9、化粪池清淘费:24.3元/年·户。

10、管理费:113.4元/年。

11、小修费:155.52元/年。

12、中修费:554.32元/年。

13、小区公共设施维修费:81元/年。

14、供暖费:1296元/采暖季。

备注:因该套商品房属多层普通住宅,所以物业管理费中不含电梯、水泵费,费用中也未考虑产权人拥有机动车所需交的存车费,此外具体收费还具有时效性,这只是一般费用展示。

从以上的计算可知,在购房消费中除房价款461700元以外,还要缴纳相关税费,物业管理费等。同时在购房以后每年仍需缴纳2381.38元的物业管理费。

提醒:购买商品房入住后需缴纳的物业管理费是大多数购房人未能考虑到的,而以上所列收费标准只是普通住宅的标准,其它高级公寓、别墅区的物业管理收费实行市场价,标准还会更高一些。因此提醒购房者在购买前应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发展商或中介商在销售房屋时对这一问题也应明确告知购房者。

九、购买二手房费用的了解

在确定了买房的目标和范围之后,一些购房的基本费用是一定要提前计算的,虽然这些费用表面看起来似乎不多,还有些是固定值,但是与以后的房屋总价结合起来计算的话,它们的费用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购买二手住房

中介费 一般为买卖双方各1%,看房费每次10元。

测绘费 有土地证的,测绘时不需交费;没有土地证的,需交13元测绘费

评估费 持证房屋(私房)的评估费光过户为5‰,如需贷款为7‰;已购公房光过户不需评估,如需贷款评估费用为2‰

交易费用

契税:普通住房1.5%,高档住房3%。已购公房除按1.5%交税外,还应按实际购买价和评估价差额的1%交纳土地收益金。

登记费:每套80元

印花税:5元,买卖双方均需缴纳

手续费:3元/平方米,买卖双方均需缴纳。

营业税:个人购买并居住不足一年,按销售价减去购入原价后的差额的3%缴纳,由卖方缴纳。

贷款费用

贷款保险:按贷款额的万分之六×趸交保险系数收取,趸交保费系数根据保险期限的长短而变化。

抵押费:贷款额×1.4‰

登记费:80元

印花税:5元

注意:假如在购买时,卖方申明所卖房屋的标价为净价,则意味着在双方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税费均由买方承担。

备注:以上只是通常所需交纳的购房费用,而买不同的房需要交纳的费用是因人而异。

第二篇:赵丽颖和冯绍峰结婚:嫁对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http:///

赵丽颖和冯绍峰结婚:嫁对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赵丽颖冯绍峰结婚#10月16日10点07分,赵丽颖在31岁生日当天大方公开与冯绍峰结婚证,配文“官宣”正式宣布结婚喜讯。卡在双方生日的时间点,也是很甜了!赵丽颖冯绍峰合作过《西游记女儿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多次被网友偶遇拍到同框,却始终未承认过恋情,如今直接公布婚讯。

冯绍峰还特地在赵丽颖的微博下评论了一句:“老婆,生日快乐!”

女神结婚了,从懵懂少女到步入婚姻,每个女人对爱情都会感慨万千。

是觉得自己嫁给了浪漫,小日子过成诗?还是嫁给了平淡,生活细水长流?亦或是嫁给了纷扰,每天过得磕磕碰碰?那么婚姻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嫁对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1 十年了,他一直是我的专职司机 @小狸,结婚7年

嫁对人大概就是:人家以为我俩天天在秀恩爱,其实那都是生活日常。

从谈恋爱开始他就每天接送我上下班,到今天为止10年了,一直是我的专职司机。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2 不知道一天要被叫多少声老婆 @青儿,再婚

因为我爱喝粥,所以家里早饭晚饭基本上都熬粥,而老公的饮食习惯是爱吃米饭。该出现在中饭的米饭,有时也被我爱吃的稀饭馒头霸占了。

幸福大概就是这样简单,他只做你爱吃的饭。

“老婆,我出去了。中午你自己热排骨汤喝,小心汤里的碎骨头。”

“老婆,你吃饭了吗?记得按时吃饭。”

“老婆,快多喝点水。”

“老婆,今天想吃什么,我来做给你吃。”

不知道一天要被叫多少声老婆,甜甜的。

http:///

3 我喜欢听的歌,被他重复播放 @琳琳,结婚5年

今年是我和老公在一起的第十年。

老公平时经常出差,但无论在哪儿出差,无论多晚,总会第一时间回家。

尽管周末经常加班,但只要他有空,就会尽量陪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陪娃去玩。

开车的时候,会不经意地放我无意间提起、最近喜欢听的歌。

4 嫁对人就是可以一起笑 @江苏苏州网友,初婚

5 工资只保留生活费,其他全交给了我 @四川成都网友,宝宝1岁

他在家的时候都不要我进厨房,每次我进厨房问他需要我做什么,他都回答:需要你离开这里。

他会容忍我的小任性,晚上11点多,会陪我出去吃夜宵。

宝宝1岁了,偶尔会打我咬我,他只要一看到,马上会去“收拾”这个小家伙。

他的工资只保留生活费,其他的全部交给了我。他一直在努力工作,为了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6 老公把我当宝贝,公婆把我当闺女 @巧巧,结婚2年

娘家在甘肃兰州,远嫁到浙江杭州。本以为因为语言不通、生活习性不同、饮食不同等问题,我们可能会相处不融洽。

没想到,他们全家会为了我讲普通话,为了我做饭放少许辣;而我,为了能融洽相处,也可以吃清淡的饭菜……

老公把我当宝贝,公婆把我当闺女。

目前我们相处得非常和谐。公婆给我们买了房子,装修得很好,但我们仍然跟公婆住在一起。

每天下班回家我一开门,婆婆、公公、老公、球球(我们家的小狗)、笑笑(我们家的小鸟)

http:///

都会来门口迎接我。

当然偶尔会有小矛盾,不过我态度一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不记隔夜仇。

哎,就是觉得,有一点点对不起自己的父母!

7 睡觉都是笑着睡的 @小芝,结婚18年

对的人是要培养出来的。一个女人可以培养出一个对的人,也可以培养出一个错的人。

在我培养多年的情况下,老公终于成了对的人。

就在今天早上,老公还问:“看到你脸上幸福了,我就开心了。你不开心了,我也会失落。我是不是太没有自我了?”

还有,昨晚我生病了,他给我倒了好几次水,给我盖了无数次被子。

他在身边时,所有的小事我都不会做:鞋带不会系,水也不会倒,连吹头发也不会了。我只负责撒娇、耍赖和表扬,让家里充满了欢笑。

当然,他不在家时,我什么都会做,而且做得特别好。把老公喜欢吃的、用的都安排得细致周到。

这样的婚姻,让我下班就想回家,想起家就笑。内心安全而幸福,睡觉都是笑的。

8 新男友,对我儿子视如己出 @Euni,离婚后谈恋爱

离婚后,谈了个男友。在相处的两年中,一直很迁就我,对我儿子视如己出。

我经常会安排出游计划,他负责出钱出力,带上我妈,牵着我儿子,背着行李。

有一次,儿子半夜生病了,他陪着吊水直到上午10点。儿子脚骨折,也是他背着上医院,还嘱咐医生用最好的支架。

他经常对我儿子说,以后找老婆就要找像你妈妈这样的!

9 俩中年人在地铁旁若无人地乐呵 @广州网友,结婚23年

http:///

结婚这么久,肯定会有怄气的时候。

可是一个个幸福的瞬间,结成网,兜住了那些日常细碎的冲突,比如:地铁上,我坐着,他站着,我鬼使神差端详起他的面容,他感觉到了,冲我绽放一个灿烂的笑容,我也忍不住乐了。

俩中年人,就这样旁若无人地乐呵着停不下来。

休息日,他指挥我做早餐,还一副大爷气派。我觉得犯困,嘟囔了一句想睡,他就自己去做了。

我的朋友会介绍给他,让他知道我日常与什么人来往;他和同事朋友一起吃饭会带上我,让别人知道他老婆是谁。

我越有成绩,他越自豪;他很爱吹嘘老婆,绝不自谦。

当我自甘平庸,他比谁都不愿意。

10 打着呼噜说晚安 @浙江网友

昨天晚上,躺下后,老公从后面抱着我。不到三秒就听到了他轻微的呼噜声。

过了几分钟他突然迷糊地拍了拍我肚子,说:“老婆晚安!”

我笑道:“你是睡着了又醒了吧?”

他没理,过了几秒,那阵小呼噜又响起了。我想这就是安定吧。

什么是相爱一辈子?就是浪漫到老吧。

两个人因为爱情在一起,彼此疼爱,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不管是刚恋爱不久,还是老夫老妻多年,他都会始终觉得“我老婆就是最好的,值得被用心地对待。”

最近刷微博,时常看到有网友说:因为见过了爱情最好的模样,就不愿将就了,更不愿意因为所谓的合适、到了年龄等等理由结婚了。

愿我们都能找到对的人。

http:///

第三篇:《潜规则》读书笔记---将潜规则掩埋

将潜规则掩埋

吃百姓之饭 穿百姓之衣 莫道百姓可欺 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 失一官不辱 勿说一官无用 地方全靠一官

--------题记

首先我要说,潜规则的前身是”陋规“。

读完潜规则这本书,让我增添不少明朝历史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分成三大板块分别讲的是:做官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做官和皇上的关系、官场内部的关系。

本书大体是取材明清的历史材料,揭露专制体系下的从皇帝、百官到士绅、国民游戏规则中“灰色”的方方面面。 经典的《崇祯死弯》中,李自成和当年的朱元璋,陈胜吴广遥相呼应,用U型山谷的比喻,充分解构了官逼民反的来龙去脉,书写出一本沾满血泪又不乏黑色幽默的经济帐,令人拍案叫绝。语言很直白,一口气读下来非常之痛快。当然,痛快之余也是体验了一把解剖历史的冷血和残酷。 也预示了治理现代中国官场潜规则重点在中间层,以古喻今,或者以古察今,突然发现中国封建时代的这些所谓潜规则在中国当代社会似乎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案例和模式,从官场的红包,到民间的假冒伪劣生产,无不充斥着内部的利益交换,侵害的是民生,破坏的是秩序。虽然吴思在书中没有给出解决潜规则的具体方法,但却很明显

可以看出,朝代的更替是潜规则治下的社会最终结局。

想起以前曾有人对中国的基层政府给予过强烈的抨击,批评县乡政府官员的腐败和无能。看过这本书后我突然想起,如果说合法伤害权是潜规则的一个权力基层,那么拥有合法伤害权最大的必定会最大化的利用潜规则。我认为当代中国的潜规则问题最严重的不在中央首脑机关,也不在基层的县乡机构,而在省市这一级庞大的的中间层,他们权力高度集中,拥有地方立法权,可以用合法的外衣把一切有利于自已的经济政治审批权揽到自已身上,操作的过程又可以肆无忌惮,无所约束,可以利用合法伤害权有效的盘剥下级官僚和工商界的业主,使自已的权力收益最大化。如果要有效解决官场潜规则的问题,中间层级是重点。

看完《潜规则》觉得很深刻的,尤其是到后头评论分析的多了就精彩多了。开始的读史心得讲的多是贪污腐败,其中提到的抽签法选拔官员让我印象很深刻,确实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唯一一个能减少行贿的方法。我看着书同情那时候没有任何发言权的百姓,他们只能任人宰割,而总是觉得没有办法改变;同情被人欺骗的皇帝,他们有心当个好皇帝却无奈无法传达下去,此时我觉得在管理中还是结构扁平化比较好,毕竟使得信息的传输更加的便捷了;我也同情被迫贪污行贿的官员,他们最初也怀着赤子之心只可惜官场不允许这样的存在,他们必须违背当初的愿望,否则根本无法生存,贪官是杀不尽的,因为有些本质的东西没有变,表象的再压制依旧会春风吹又生的。似乎谁都没有错,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我们该原谅任何一个生命

的偏离,那么就是制度错了,看到后一部分才意识到只有改变这种由上决定下面的制度或许可以改善官场,比如提高百姓的话语权就可以减少贪污,毕竟官们的升迁不光由上级决定,这也是西方选举兴起的原因,这里暂且不论选举的结果是否明智,毕竟百姓可以说话了,让官员也要顾及一下百姓的感受与想法了。

书最后的杂论,我觉得讲得还是很深刻的,讲到老百姓的公德心缺乏提到是因为百姓没有把自己当作主人,因而缺乏了主人翁的意识,所以才如此自私自利。人性是无法改变的,只有真正合适的制度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就像书中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上:一,每个人都归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说人是理性自利的。二,每个人在市场上都有完全的选择自由,也就是说谁都不能强迫谁,只能平等地交换各自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人虽然自利但是还是要顾及到别人,不能为所欲为。西方人没有否认人性,没有要求大家讲究什么仁义道德,不像中国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种伪圣人还是没有的好啊,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们的做法是有合适的制度设置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做了恶事的有规范来给他恶报,而不是想着老天爷来给,那样的迷信只能带来心理的安慰,却不能有实质上的变动,恶人继续行恶,好人继续吃苦。健全法律和监督机制才能规范行为,才能以公正的评判来判断是非,才不会出现通过权力来办事。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下才会有道德出现,而不要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妄谈什么仁义道德吧。

官与民之间的关系、官与官的关系和官与领导的关系,从古至今

都是微妙的。当潜规则变成真实的游戏,而其还能在特定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就要出问题了,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平机制丧失,道德底线被一再的冲破,人们不禁在想: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我由衷的希望每一个身处官位的,官员们都能明白做官真谛。将潜规则掩埋。

编导二班 郭沛然

第四篇:职场-潜规则

人生就象一场游戏,有赢有输,有得有失,没有人会一帆风顺的走完所有的路。而任何游戏都有自己游戏规则,违背这个规则的人,虽然不一定遗臭万年,又或者被黑道、国家机器追杀,但是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还是会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孙子兵法的故乡,一贯崇尚“上兵罚谋”。

作为一个人,总是要出来“混”的,打工也好、雇工也罢,很少有人只是吃吃喝喝的过一辈子。且不说老祖宗一贯教导我们,儒家„有为‟,道家„入世‟;就是想想浑浑沌沌的一辈子,也是怪吓人的。

出来,总是要有份职业,也宿有职业人生的说法。也正象游戏有游戏规则一样,职场也有职场规则,只是我们一向称之为职场潜规则。既然是„潜规则„,那就是说在规章制度之外的规则,也不一定会„上纲上线‟的规则。但是,一旦不注意,被人利用,就不再是那么简单。正是只有千日作贼,哪有千日防贼的啊。现在将我能想到的简单几点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参考。

----你是有老板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很多学生,包括我当年毕业时,是何等的目中无人,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经历过事业单位的人事斗争,台湾老板的狠毒剥削,包括现在为社会主义企业打工;这一点感触颇多。

如果你跟错一个老板,一个在人事斗争中只会倒下去的老板,我劝你,要不忍气吞声,投靠到得势的一方,作一个类似„二狗子‟之类的人(就象给当年日本侵略者跑腿的汉奸形象,虽然形象很惨,和中国一向的忠义不符,但保住一碗饭,还是能做到的);要么揭杆而起,舍卒保车,用自己的牺牲为老板争取到最后的筹码。

绝对不要相信,新来的老板还会象原来的老板那样,对你信任、授权、关心(只要做好工作,其它事情全会为你解决掉)。中国有句很出名的话,“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员工对新老板不服气,新老板板对老员工不喜欢(这么不听话的员工,净和自己对着干,有才也就罢了,无德无才,不开你立威,开谁)。所以,历来新老板上任,总是要开除一批人,安排上自己的亲信;之所以现在隐忍不发,只是时机未到罢了,一年俩载,总会把牌洗干净的。

---你只有一个老板。也许有人会说,老板还有老板呢?但是,能指挥你工作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常常拥有对你工资的评议权、甚至直接决定发给你工资的多少。你只需要对自己的老板负责,对其他人和颜悦色一点就好,不必过分的逢迎。毕竟,如果连你的老板都保不住自己了,你更不可能会是那些人的对手;你所要做的就是绝对的支持你的老板。当然,有意见可以提,但一定要在两人单独的场合;而且,老板就是老板,提意见也要用请教的口气。中国古代有句话说的好,„君辱臣死‟;没有这种觉悟,你就永远不会和老板站在同一条战线,成为老板的亲信。

这里,还隐含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你只有一个老板,绝对不要„越级汇报‟。不管你的叛逆精神多强,你的人权平等意识多强,除非你打算和老板对着干了,不然,不要做这种„以卵击石‟的事情。

这有三种结果:

你的老板会认为你不尊重他(她)的权威,会对你尽出杀手;

即使你说的对,你老板的老板会怎样认为呢,放在一个天平上,你不会认为„自己‟比„作为自己上位的老板‟还会重要吧,爬上这个位置,有他(她)的功绩、关系,这是你绝对不能比较的,而且在你眼中的大事,可能只是上位者眼中的一个小菜,又怎能影响到你老板的地位呢,两相比较取其轻,于是你被开除了;

除非,你老板的老板就想开他(她),借刀杀人,小题大做,把他开掉,通常这种情况下,收尾的同时会各打五百,于是你也被开了,就算你不被开,新来的老板能允许这样一个潜在的威胁存在吗。

所以,常见的两种处理方法:

„秋后处理‟,就是说积累到一定的量再处理,这也要明确形势,形势比人强,同样一张牌,在不同的时候打出,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两种效果。

„安然离职‟,笑着和老板讨论辞职的事宜,而且一定要强调都是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绝对与公司的各种制度、处理事情的方法无关,自己对公司的感情很深,如果不是确实有事,是绝对不会离开的,以后去哪还没想好,现在先处理私人问题(比如回家结婚、父母年纪大

了需要照顾、孩子生病需要治疗,等等吧),并要信誓旦旦的说,今后还会回来看大家的。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光棍只打九九不打加一,这样你可以顺利离职,不会受到太多刁难;而且,不会连累平时交往密切的朋友;并且,很多行业说大不大,其实只是那么三五个人的事情,抬头不见低头见,前任老板说你两句坏话传出去,如果不是特别了解事情真相、了解细节、了解他(她)或者你为人的新老板,你的前途就是难免暗淡无光。

---最好不要在本单位处对象。我记得华维当年招人时就说过,公司管理人员以上禁止相互结婚。这是为了避免人事关系过于复杂。要知道,培养一个能干的管理人员,绝对不是几个员工能比的上的,这里面要花费很多明里暗里的培训费用,如果有一天,为了开除他(她),引起其他人员的不满,在背后做点小动作,那你这个老板也不用再当了。挣钱不容易,要你赔钱还不容易吗,你不能赢利,怎么向股东交代,等着炒鱿鱼吧。所以,一般正规的公司遇到这种情况,会两个都开,决不手软。除非你有足够的实力,来保护自己两个;又或者公司不是很正规,只是用来洗黑钱的公司、只是响应党的号召的形象工程(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关系为手段的)、甚至各种机关/事业单位中派系传承。但不论怎样,都至少会带来一点损失,以后你对老板说话必定没有意见,对敌人也不再态度强硬了,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好自己的饭碗。如果真的有哪个人吸引住你的眼球,等换个单位再考虑吧。当然,做为下层的劳动人员,也是一样,只是你所能威胁的人不同罢了。你的存在,给老板带来了威胁,那你就不需要再存在了。

“三讲”里最重要的一条是“讲政治”,在哪里“讲政治”?哪里都逃不了“政治”,在一向被视为商业第一的公司里,其实也有着激烈的政治斗争,我们称它的游戏规则为潜规则。根据我本人在公司近十年的惨痛教训,总结出以下几条,供各位参考:

潜规则1.CEO就是公司的最大股东

公司以维护股东利益为最高原则,但是在公司谁能看见股东,股东的利益只有靠CEO的个人意志来体现。具体说,董事长是股东大会选出来的,代表了大股东的利益。但有时候总经理也是股东的代表,那么董事长和总经理哪个更有实权,就看各人的道行和历史背景了。所以,各位,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必须明白这一点,公司的老板就是公司代表,听老板的,

就是为公司服务,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为了公司利益,而与老板对着干。他就是你的衣食父母。什么叫尊重资本,就是听老板的话。

潜规则2.老板一定会为公司着想吗?

答案是否定的。老板,任何一个在位的老板,他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能在这个位子上做多久,为了这个目的,他当然会关心业绩指标和考核,但是保持公司的稳定,是坐牢位置的最重要的基础。如果公司为了业务创新,而预计将出现核心人员的变动,或者冒一些不可确定的风险,进而被底下的副总利用,影响到自己的位置,他会第一个起来反对。当然,他会冠冕堂皇地做这一切,让任何人都觉得他是为了公司长远发展考虑。但他考虑的其实只是自己的长远利益。如果没有长远的预期,那他要做的只是在现有位子上,如何扩大自己和管理层的福利,为自己捞取更多的好处,利用公司为自己捞取更多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影响。然后,等公司要对付自己的时候,反过来给公司一刀。

老板想到员工的利益了吗?告诉你吧,从来没有,也不会有,这是小职员的一相情愿的想法。

潜规则3.女老板好还是男老板好?

如果你是女性职员,那么对你来说,最好你的老板是男老板,因为他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和同情弱者的心理,不会把你归入有野心之类,反而会对你格外照顾。如果你的老板是女老板,那可说不好了,女人永远在猜疑中,她会让你觉得她最欣赏你,但是到头来你发现自己一无所得。如果你是男性职员,那么对你来说,你的老板如果是男老板,那么一切按照男人的规则办就好了,没什么麻烦的。但如果你的老板是女老板,那你会有一些问题。与她太近,会有人说小话,但是离她太远,她肯定会有想法。如果她还对你有点意思,那你的麻烦就更大了。所以,总的来说,还是男老板更好些.

潜规则4.老板需要的人不一定最有能力

每个老板需要的人,包括两类,一类是能干活的,一类是忠诚于他的,如果只能干活,而看不出对老板多忠诚的人,放心,你一定没有晋升的机会,你的唯一机会就是继续干活,成为老黄牛。如果你只有忠诚而没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没关系,你总有一天会上去,因为忠

诚与能力更稀缺。如果你能力太强了,即使你很忠诚,老板也会留一个心眼,谁知道明天你会不会取而代之呢?所以你需要有能力,但不一定有很强的能力,但是对老板一定要忠诚,这是晋升的最快途径。

潜规则5.身为员工,你该对谁负责?

身为员工,你给对谁负责啊,这个问题还难吗?对你的工作负责,对你的直接上司负责不就行了。但这个问题也不那么简单。如果你的直接上司能够决定的你的职务和薪水,那么当然,他就是你的贵人,如果你的直接上司的权利并不能决定你的职务和薪水,那么你要弄明白谁是你的贵人。──-给他留下好印象,远比你加班苦干要有效的多。至于这个贵人,别管他是什么的样的人,让他为你服务是最重要的。庸俗吗?庸俗!正确吗?永远正确。潜规则6.为什么你很能干,却得不到提升?

如果你很能干,好啊,继续干什么去吧。但别怪我为什么不提升你。你干得好,说明你胜任这个位置,既然没有人比你能胜任这个位置,我怎么舍得让你离开呢?

第五篇:职场潜规则

这个社会存在一些潜规则,大部分学校不会教,很多时候你我父母也常没想过这些问题。然而,如果能利用好这些潜规则,你会走得比较顺,取得更大的成绩,否则,可能会处处碰壁,一世坎坷。

如果只是自己碰撞、摸索与理解,其实风险是很高的。若运气不好(如背了债、太早有财务负担、或选了个前景不高的工作)、人生搞不好根本就没翻身机会了。

因此,我想更深入地谈几个新鲜人该知道且思考的职场潜规则。尤其当你离开学校,试了几份工作并终于决定要在一个位置上稳定下来时,你更该好好想想下面几件事。

(文章比较长,且作者是台湾人,语言习惯与我们有些不同,为前途计,建议耐心看完)

一、关于上升趋势VS下降趋势 ............................................... 1

二、关于核心职位VS非核心职位 ........................................... 2

三、关于深度VS广度 ............................................................. 3

四、关于大公司VS小公司 ...................................................... 4

五、关于兴趣VS第二专长 ...................................................... 5

六、关于人多VS人少 ............................................................. 6

一、关于上升趋势VS下降趋势

在你选择一份打算稳定下来的工作前,你可能要思考一下这产业的长期趋势。在一个往上趋势的环境中,你就算没甚么天分与能力,也很容易会跟着水涨船高。这包含几个部分:

1、 比方说产业赚钱时,你能有分红的机会。台湾高科技产业爆红的年代,连当生产线的作业员都有可能致富。但是那些同时期在较不景气的金融与传产公司的同学,可能工作一样努力、一样加班与拼搏,却未必得到相同的回报。

2、再来,产业受到重视,表示会不断有有趣的工作挑战(如新的案子、新品牌、新产线等)。

3、更重要的,当这产业前景看好时,就可能有很多人愿意投资在这领域上。长期而言,这领域的相关职缺会越来越多、同领域的伙伴会增加、新技术也会不断研发出来。只要你能力不差、工作态度好,你长期的选择就会增加。就算目前待的公司有甚么万一,你也还能跳去别处。

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产业是在你就业时已经过了颠峰,你可能就得要小心思考一下。思考一下这产业的荣景还能延续多久?因为35岁之前的你,若决心要在一个产业中长期待下来,你很可能会在那边继续做30年以上。如果待下来后的第五年或第十年这产业开始走下坡,那就尴尬了:要换不一定容易,待着又越来越没有竞争优势,就可能掉入负螺旋回馈了。

尤其当产业走下坡时,自己的状态通常也可能跟着往下溜。公司可能获利不如以往、公司可能缩编、公司可能缺少动能、整体产业的相关公司也可能减少。就算这些缩编没打到自己,工作Loading最少可能增加、成就感也可能下降、薪资提升率降低、甚至因为组织变小而更难升迁,这些都是可预见的。 所以在你在一份工作上稳定下来前,产业前景恐怕是你优先要思考的问题。

1 / 4

二、关于核心职位VS非核心职位

核心职位指的是在一间公司里,对营运(及营收)有直接帮助的位置。因为就算使用同样技能的职缺,在不同公司里头,都有可能因为是否处在核心位置而影响其权力大小、重视程度、加薪率、以及升迁的畅通度。

比方说,一间以接案为主的公司。PM主要是接触客户,所以你若能把客户搞得服服贴贴,每次案子都能带钱回来,老板就可能授予你较高的权限、你有较高的说话分量、资源取得会较容易、你也可能在公司中升到较高的位置。

但若你在另一个非专案导向的公司。虽然明义上是PM,但其实可能只是帮忙写计画书、做些文书支援、整合其他部门、或甚至只是带些如帮公司安排员工旅游这类案子。做这些,你就很难在组织中取得强大的支援力量、很难接触目前工作以外的事情、很难被高层主管注意。升迁的空间与机会也自然将小的多。

当然,你若只是想找个安稳的位置待着,35岁前你待在非核心的位置上,看似差异不大、薪水可能也不坏。可是就「长期的竞争力」而言,你会比另一个在核心职位的PM差的多。你的眼界与经验很可能都会越来越不如另一个待在核心职位上的人。一旦过了35岁,对方进入管理圈、而你还在做一样事情时,差异就会一年比一年增加了!这是因为非核心职位的部门,升迁空间通常是很有限的。

任何公司中,90%的有影响力的高阶职位,一定是「核心部门」的人升上去的。举例而言,一间做硬体的公司,CEO背景大概不脱业务、工程、设计研发等背景出身。你几乎不太会看到CEO是MIS、行政管理、采购、人事出来当的。至于一间贸易公司,高阶经理人可能多是业务出身;学PM的在那可能就没甚么用武之处。

PM的职涯如果对某些人太难想像,那我举个更通俗的,如「设计」好了。同样学校毕业的设计人才,去设计公司的一位,可能一开始薪水略低,可是能接触的层面广、周围同样技能的人也多,有机会不断成

2 / 4 长。而且设计是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他若在设计公司待个十年二十年,有可能当上总监、甚至公司CEO。反过来说,若设计科系毕业却找个工厂去当网站美工的。则有可能一开始的薪水较高,但整个单位可能就只有一个人会用Photoshop,也只有他会有兴趣关注设计圈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是,在那边做个五年十年,别说CEO了、甚至根本不可能捞到甚么管理职缺。

这就是核心职位与非核心职位上升空间的差异了。

三、关于深度VS广度

当然,没人说你一定要在同一产业待一辈子。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你可能就得考虑一下我这篇接下来要提到的几件事。

首先请思考深度与广度这件事。

深度能让你在一个职位上扎根、往上爬、并拥有安稳感。但缺点在于,长期而言,你往其他领域(甚至同公司其他职位)的切换弹性会缩限。

这点相较于前面谈到的两点,我倒可以给年轻的朋友一个大原则。就是在当你在一份工作上稳定下来后,请最少花三年的时间在那位置上扎根(就是先有深度)。比方说提升该领域所需要的技术与学识技能、多认识那领域的人、认真投入并给别人一个正面与积极的形象。 深度通常是你第一次升迁的关键。

但当你开始当一个小主管后,可能就得开始广度的训练(尤其是管理知识)。比方说学习专案管理、流程设计、了解经营工具、提升沟通能力、强化横向业务的认识。你是设计部门、就试着往前去了解SaleorPre-sale;往后则去了解工程部门。你是工程部门、就试着往前了解设计部门、采购部门;往后就去试着了解QA、QC或是客服的部门。行有余力,继续了解财务、法务、总务、人事对你掌握一个组织运作的能力是绝对有帮助的。

如果你能在35岁前培养这些经验、能选到一个上升趋势的产业、又能处在一个核心职位上,你就有可

3 / 4 能比几乎一半的同学更有竞争力了。

至于过了35岁,你则可以思考到底要参加哪一个量级的比赛。必要时,也可以调换到不同部门(或公司)来做尝试。毕竟有时候,随着时间演变,原本自己的部门变成了非核心部门,这时候手上的资源也少了。这时候赶快跳去另一个部门、公司、甚至产业,恐怕也就是不得不为的行动了。

职位转换虽然想像起来难度似乎很高,但某些位置「社会意识」会低估转职的难度,并在机会上提供不同的差异。比方说,有十年经验的资深工程师要转业务,虽然实际上是很难的;但一般人会觉得应该有可能,公司也通常会愿意给你这机会。但十年经验的业务要转去技术部门,一般人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有那能力,公司也未必敢给。所以选择一个弹性大的进入点,始终是非常关键也重要的一件事!(像我自己当年就是先当工程师,后来则开始当Pre-sale的)

另一个要提醒的是,别太早提升广度。如果一只脚没站稳,却有太多不同工作的经验时,往往会造成后面工作的妨害。一个简单的测试:若到30岁以后,履历表拿出来还没有办法勾划出一个「有一贯性」的发展路径时,你将会让自己只剩下自行创业一条路。

四、关于大公司VS小公司

另一个新鲜人该思考的是你想为自己累积甚么东西。

大公司提供了某种虚幻式的生涯保障,好像能有组织的学习与成长。但实际上大公司分工很细,有可能你进去三年了,做的事情只是一个无聊的小事情(如不断帮新人加保;或是不断帮新人装电脑)。若你没有太大的工作野心,找个在上升趋势的大公司,做些简单的小事,机会就只能一股脑的赌在经济产业未来的荣景上。唔,我也不会说这不好,毕竟确实很多人采取这策略。

唯一的问题,只在于35岁后,这选择的风险有可能越来越高-如果产业没有爆发力、自己又还是只当个小职员时,突破的机率就越来越小。毕竟大公司有能力的人多,卡位激烈、升迁并不易。

小公司则因为人少,所以若你有能力,其实很容易出头。你若真有能力,六个月到一年内就有可能掌

4 / 4 握到足够的资源。像我每次跟来找我抱怨工作的年轻朋友都会建议,你若真觉得自己能力被埋没,就去小公司试试看。如果一年内一样没能出头,那保证就不是没有伯乐的问题了。

小公司因为人少,所以有可能甚么事情都得自己来。要找个包商,从询价电话开始就得自己打、提需求也是自己、甚至写合约看合约也是你自己、执行时监工怕也是自己、甚至最后厂商要请款、跟会计连络怕也得是你自己(这其实不就是PM了吗?所以小公司主管更该学专案管理)。但好处在于,你若自己愿意学,常常一下子就能把整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摸过,个人成长性绝对较高。而且你若办事能力强,一下子学会且能办得服服贴贴,老闆一定重用你。所以如果你真有能力,半年到一年左右必然就能出头。 另外一个间接好处是,小公司出身的、真做出点成绩,你能继续待着、能创业、也能去大公司。但大公司若待到40岁之后的,几乎会没办法去小公司了。因为很多基础的事情别人都帮忙你处理妥当了,一旦出去会发现甚么都要自己来。可是这时候你不可能真的还自己去做所有这些杂事(也很难重头学起),工作成果就会落差很大。我自己看过好几个大公司抱着光环出来小公司当高阶主管或是带个案子的,几乎结果都不太好。

五、关于兴趣VS第二专长

再来我要提醒,年轻人不要用兴趣来决定自己的工作。因为你最有兴趣的,未必是客观上最有长期发展的一个产业领域。你可能投入很多心血,可是社会并不给你任何回报。这一方面在经济上打击了自己,另一方面也消磨了自己对兴趣的那份感情。

能的话,尽量把自己的第二擅长的能力当成选工作的优先考量。第二专长虽然未必是我们最喜欢的;但这最少能在经济上带来回报。而带来回报后,拿收入继续滋养我们的兴趣,其实是风险最小的一条路。你一方面提升第二专长的竞争力,也透过这样子继续滋养你的第一专长。万一你这第二专长的选择不成功,你还能退一步继续用你的兴趣与热情,去开拓另一条路。这也是增加自己弹性的一种做法。这也是一种人生层面的风险管理!

5 / 4

六、关于人多VS人少

上面给的建议,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既有规则上的出牌原则。但我始终相信,你走在人多的地方,其实就已经很难在地上捡到黄金了。找一条能累积深度、有前景、培养自己多方能力的路,恐怕才是下一时代胜负的关键。

当然,听我这样讲,有人可能质疑,这选择有这么好找吗?

我的感觉是,时代是一直轮替的。当过去10年大家都一窝蜂来读大学研究所时,专业技术性的人才其实已经越来越缺乏。像最近一些被广泛报导成功的人、如吴宝春、牛尔、九把刀、或昨天Bryan在FB粉丝团分享的三星主厨等这类人,做的并非是甚么了不起的高深知识。都是你我愿意去学也做得到的事情。

只是他们选择一个跟别人略为不同的路、尝试一个不同于传统的运作模式、加上认真、投入、以及付诸时间,最后就成为一个顶端的星星。

我不觉得现在社会比之前更难混。我相信这社会还是会对愿意投入的人提供充分的养分。唯一只在于,你想怎么样去争取。但肯定的事情是,若你只是想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你就很难突然跑到前头去。给自己正面观点,并尝试不一样的路线,恐怕才是年轻人应该尝试的路。 结论:

环顾四周,有人混的好、有人混的差。我要提醒的是,不要极端地把别人混的好与坏都归咎于运气;但同样的,也不用消极的认为是因为别人天赋比我们好。

选择的路线其实一样重要。因为有些路线真的比较好走,你能取得较大的成绩;顺风的路、不用用力划桨也能一帆风顺,是所谓事半功倍。但有些路真的崎岖的多,你很难取得胜利所需的资源;逆风行驶、用力划船都可能翻船到转,是所谓的事倍功半。

而到底甚么策略适合自己?其实是年轻人应该在毕业后的三年内,好好思考,并付诸实行的!

6 / 4

上一篇:赞美教师的三句半下一篇:中煤北京煤矿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