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外企求职潜规则?

2024-04-07

如何应对外企求职潜规则?(共11篇)

篇1:如何应对外企求职潜规则?

如何应对面试潜规则

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这是外企常问的问题。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其实,外企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这些都可以和学习无关,也可以和学习有关,但要突出积极的个性和做事的能力,说得合情合理外企才会相信。外企很重视一个人的礼貌,求职者要尊重考官,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都说一句“谢谢”。外企喜欢有礼貌的求职者。

2、你认为你在学校属于好学生吗?

外企的招聘者很精明,问这个问题可以试探出很多问题:如果求职者学习成绩好,就会说:“是的,我的成绩很好,所有的成绩都很优异。当然,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有很多标准,在学校期间我认为成绩是重要的,其他方面包括思想道德、实践经验、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也都是很重要的,我在这些方面也做得很好,应该说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果求职者成绩不尽理想,便会说:“我认为是不是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多元化的,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我的表现也很突出,比如我去很多地方实习过,我很喜欢在快节奏和压力下工作,我在学生会组织过××活动,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有经验的招聘者一听就会明白,外企喜欢诚实的求职者。

3、在学校你最不喜欢的课程是什么?为什么?

这个问题外企不希望求职者直接回答“数学”、“体育”之类的具体课程,如果直接回答还说明了理由,不仅代表求职者对这个学科不感兴趣,可能还代表将来也会对要完成的某些工作没有兴趣。这个问题外企招聘者最想从求职者口里听到:我可能对个别科目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正因为这样,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门课程,通过学习对原本不感兴趣的科目也开始有了兴趣,对于本来就有兴趣的科目我自然学习得更认真,所以各门课的成绩较为平衡。通过这样的问题,外企可以找到对任何事情都很感兴趣的求职者。

4、说说你最大的优缺点?

这个问题外企问的概率很大,通常不希望听到直接回答的缺点是什么等,如果求职者说自己小心眼、爱忌妒人、非常懒、脾气大、工作效率低,外企肯定不会录用你。外企喜欢求职者从自己的优点说起,中间加一些小缺点,最后再把问题转回到优点上,突出优点的部分。外企喜欢聪明的求职者。

5、说说你的家庭。

外企面试时询问家庭问题不是非要知道求职者家庭的情况,探究隐私,外企不喜欢探究个人隐私,而是要了解家庭背景对求职者的塑造和影响。外企希望听到的重点也在于家庭对求职者的积极影响。外企最喜欢听到的是:我很爱我的家庭!我的家庭一向很和睦,虽然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人,但是从小,我就看到我父亲起早贪黑,每天工作特别勤劳,他的行动无形中培养了我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勤劳的精神。我母亲为人善良,对人热情,特别乐于助人,所以在单位人缘很好,她的一言一行也一直在教导我做人的道理。外企相信,和睦的家庭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6、说说你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

外企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只有有备而来的求职者能够过关。求职者可以直接在网上查找对你所申请的行业部门的信息,只有深入了解才能产生独特的见解。外企认为最聪明的求职者是对所面试的公司预先了解很多,包括公司各个部门,发展情况,在面试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提到所了解的情况,外企欢迎进入企业的人是“知己”,而不是“盲人”。

7、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

外企很想知道未来的员工能为企业做什么,求职者应再次重复自己的优势,然后说:“就我的能力,我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在组织中发挥能力,给组织带来高效率和更多的收益”。外企喜欢求职者就申请的职位表明自己的能力,比如申请营销之类的职位,可以说:“我可以开发大量的新客户,同时,对老客户做更全面周到的服务,开发老客户的新需求和消费,

”等等。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外企的这个问题看上去可有可无,其实很关键,外企不喜欢说“没有问题”的人,因为其很注重员工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外企不喜欢求职者问个人福利之类的问题,如果有人这样问:贵公司对新入公司的员工有没有什么培训项目,我可以参加吗?或者说贵公司的晋升机制是什么样的?外企将很欢迎,因为体现出你对学习的热情和对公司的忠诚度以及你的上进心

9、就你申请的这个职位,你认为你还欠缺什么?

外企喜欢问求职者弱点,但精明的求职者一般不直接回答。他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求职者:继续重复自己的优势,然后说:“对于这个职位和我的能力来说,我相信自己是可以胜任的,只是缺乏经验,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进入公司以后以最短的时间来解决,我的学习能力很强,我相信可以很快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进入工作状态。”外企喜欢能够巧妙地躲过难题的求职者。

10、你期望的工资是多少?

外企的工资水平是很灵活的,何种能力拿何种工资。外企喜欢直率的人,但这个问题却不能正面回答,外企希望听到:“以我的能力和我的优势,我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我相信我可以做得很好。但是贵公司对这个职位的描述不是很具体,我想还可以延后再讨论”。外企欢迎求职者给其定薪的自由度,而不是咬准一个价码。

那么找工作是,还有那些事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呢?

睁大眼睛看“花招”

在职介所,有部分求职者向记者反映,他们说,如今在许多地方,求职者进人才市场应聘,大多要交这样那样的费用,如门票费、报名费等,对于这样的招聘费,求职者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不交,就可能错过一次机会;交了,很可能是白花钱。求职者说,如果是真正的招聘活动,交点费用也认可,令人气愤的是,有个别不法分子以欺诈的手法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不久前,某超市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向本报电话投诉,4月16日,兴华宾馆对面某职介所有人摆设展位,并打出“某超市招聘多名男女营业员,年龄在25岁以下”字样的招聘信息。奇怪的是,该超市人力资源部竟然不知道这件事,直到有人拿着招聘信息广告找到这家超市人力资源部进行咨询,他们才知道,在职业介绍所里有人冒充他们的名义在进行欺诈招聘。

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正是为了赚取多种费用和人气,一些居心不良的中介机构及不法之人,往往玩起“虚设展位、只招不聘”的花招。可怜的是,求职者交上一叠个人资料,说上一大堆好话后,最后的结果却是受骗。

业内人士提醒“慎重法则”

深圳大多数职介所和从业人员都以自身的规范化运作,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优良的服务。

职介所负责人戴景华先生提醒,求职者在应聘当中要注意用人单位提供的工种岗位,如果用人单位提供多项工种的人选,如文员、司机以及其他多种技术人员等,这时求职者就要慎重,因为包罗多项工种的招聘信息,可以为招聘者带来较多的不明白内情的受骗者。再有就是地址落款以写字楼这种不确切的、没有实际工作地址的招聘单位也不可信,正确的要求是招聘单位应提供详细的工业区名称和楼栋编号。同时,职介骗子一般不提供固定电话号码,而只向求职者告知手机号码。

大学网指出,不法职介骗子在面试中往往对应聘人的工作经历不重视,了解得不详细,同时很容易向应聘人作出承诺;再一个就是男女不限,凡是应聘者一律都招收。目前,他们发现职介骗子多以在热门行业中提供岗位需求招揽求职者,或者是以培训干部的名义行骗,因为一些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由于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往往看好那些可以提供岗位培训,待本人条件成熟之后再给予安排工作的单位,其实培训的背后就是永远不成熟,永远没有岗位。

更多有关如何面试的热点文章推荐,敬请参考:如何阻止面试官跑题如何面试容易制胜面试应该如何收尾

篇2:如何应对外企求职潜规则?

新人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你的老板一般不会交给你一个独立负责的项目,尤其是还没什么作品和经验的新人,一般情况下都会让你给前辈们打打下手,比如帮忙建个模,或者做一些不是作为主体的小细节什么的。在跟了一两个项目之后,老板对你的能力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判断,才会放心的交给你一些小项目。

在这段试用期内,职场新人一定要好好表现,能不能过试用期,能不能得到肯定就看这一段时间了。但是这段时间你一定会感觉特别乱,因为不是系统的跟进一个项目,有可能会同时跟进两三个,如果这个时候,你想好好完成目前手头的工作,而推掉又指派给你的活的话,那你就是最傻的。因为跟老板打交道的时候,你可以说目前活多晚点交,但绝对不能拒绝老板,一旦拒绝就会留下“能力不够”的印象,老板不会管你各种客观原因,他只想知道你的主观意愿:你能不能干。

你可以将安排给自己的活按照轻重缓急排开,以免造成前辈跟你要东西的时候,你一脸懵逼的说“还没做完呢”,从而影响公司对你的正确评价。

2.与同事玩耍远比跟朋友玩耍重要

也许这个观点你会反驳我,说朋友是一辈子的,同事只是暂时的。这就确定说明了你不知道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朋友关系你可以慢慢修复,因为你们的关系已经稳定,但是职场人际关系不同,同事的关系,破坏了,就修复不了。

团建虽然只是吃吃玩玩,但的确是一个拉近和同级以及上级关系最方便的途径。好多新人在刚入职的时候,可能最熟的就是坐在你周围的人,但是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和其他组甚至是其他部门打交道,俗话说得好“有人好办事”,如果你能打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跟同事的关系都比较要好,对于以后的工作、升职等事情都是非常有益的。

3.新人的职责范围包括:All the little things

你是做包装的,老板哪天突然给你一个平面设计的活,你不相干你也得干,不要跟老板强调你的职责范围是什么。说白了,你的活都是你的老板给的,你老板说你是干嘛的,你就是干嘛的。尤其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事,讲句难听的,你是新人,不使唤你使唤谁?

只要一天摘不掉“新人”这顶帽子,你就永远都是“新人”。

如果发生这种公司事情和私人事情撞车的事,你最好还是选择参加公司的活动,不然就会留下不合群、高傲等莫名的帽子。

作为新人就要有新人的觉悟,要懂得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要想当爷爷,先得当孙子。”职场就是这样,不要在职场里考虑这是不是该我干,而是发现需要有人干的时候挺身而出。

篇3:从潜规则角度看如何应对商业贿赂

关键词:商业贿赂,潜规则,对策

商业贿赂, 是以获得商业交易机会为目的, 在交易之外以回扣、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报销各种费用、提供境内外旅游等各种名义直接或间接给付或收受现金、实物和其他利益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国社会对正当规则的普遍忽视和对“潜规则”的热衷, 更加剧了这种情形, 可以说商业贿赂在今日的中国社会可谓无处不在:小到出租车拉客的“回报”、医院中的药品“回扣”, 大到公司向官员行贿。尽管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 但商业贿赂大多数作为一种潜规则, 长期游离于执法部门的视野之外。据统计, 近年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案件逐年上升, 但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占同期所有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数的比例却始终非常小, 尚不到1%。与此相对应, 商业贿赂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 据联合国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全球范围内, 商业贿赂使得合同成本提高15%左右, 而在中国, 这一数字可能更高。商务部的统计资料表明, 仅药品行业作为商业贿赂的回扣, 每年就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 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

一、前言

社会对商业贿赂的广泛关注开始于一些“标杆企业”的频频失范。如最近的葛兰素史克一案、IT业的“朗讯风波”、银行业的“张恩照事件”、医疗领域的“美国德普事件”、旅游业的“香港谢瑞麟父子回扣事件”等等。这些商业事件纷繁复杂, 背后的商业逻辑与规则却有迹可寻:商业贿赂潜规则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就连被《海外反腐败法》熏陶了近30年的美国公司, 也不得不入乡随俗。安邦咨询引用的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在华行贿的事件近10年来一直上升, 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案件, 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许多跨国公司的违法口实是, 商业贿赂迫不得已, 这是中国经济领域的潜规则。从现实情况看, 潜规则的现实压力确实存在, 但不能成为企业进行商业贿赂的抗辩理由, 因为毕竟不是每个跨国公司都成为潜规则的俘虏。近一个时期以来, “潜规则”一词在媒体中频频出现, 但在对潜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上却有很大误区, 潜规则不等同于“陋规”, 更好的理解潜规则的作用规律才能指导我们的现实活动。

规则是规范社会人和组织人的准则, 是社会和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总是在一定的法制条件下运行的, 市场竞争的重要规则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维护, 当竞争规则以法律法规形式认可和实行, 就成为市场竞争的“显规则”。一般来说, 显规则是市场竞争的正式规则。显规则由国家 (政府) 明文规定并按一定的立法程序颁布, 强制实行, 如果违犯将受到法律或者行政的处罚和制裁。除了国家层面的显规则 (法律法规) 之外, 市场中的各个组织 (例如企业) 也可以制定自己内部的显规则, 例如公司章程、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 作为组织的正式规则。

在现实中, 除了显规则外还存在大量的“潜规则”。潜规则是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规则, 具有默认性和习惯性, 受到社会文化和具体竞争环境的直接影响。如果正式规则不很完善, 潜规则会发挥很强的作用;即使在正式规则比较完善的条件下, 潜规则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 正式规则永远不可能将市场竞争的所有细节都进行明确规定, 使所有的行为都有界线分明的标准。而且, 正式规则的执行也永远不可能硬性到没有任何弹性。一般来说, 凡是显规则不尽完备精准之处, 潜规则就大行其道。潜规则具有广泛性和弥漫性, 是市场竞争关系和竞争过程的灰色地带。同显规则一样, 在组织 (企业) 内部也存在各种潜规则。显规则的不完善和滞后, 使潜规则的存在成为一种合理;而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 以及人性的复杂, 也决定了潜规则存在的必然。潜规则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 积极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具有互补关系, 消极的潜规则是对显规则的蚕食性破坏。积极、健康的潜规则可以在组织中不断发扬, 总结成比较好的规章制度, 上升为组织文化, 服务于组织的持续和谐发展;反之, 消极的潜规则, 则需要引导和化解其不利影响。

中国市场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 各领域中的竞争秩序还远没有达到有效合理的状态, 不完善也不健全, 因此存在着许多所谓的商业潜规则, 有些阴暗的东西就很难避免。商业贿赂这种消极潜规则破坏公平竞争、搅乱市场秩序不仅侵蚀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 更是对民主法治、社会正义的挑战。商业贿赂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 我们要坚决纠正商业贿赂是“润滑剂”的错误观念, 增强治理商业贿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齐心协力采取有力措施, 营造守法、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商业贿赂的危害

其一, 商业贿赂行为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 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发挥正常作用, 阻碍了市场机制的运行, 从而破坏了市场的交易秩序。商业贿赂使诚信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影响了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现实中, 面对这样的“潜规则”, 企业自身往往无力对抗, 只能屈从“潜规则”以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

商业贿赂破坏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同时, 商业贿赂无不伴随着相关产业领域行政人员的“权力寻租”, 从而导致社会经济也趋向于披着市场经济外衣的“关系网经济”。在国际上, 有一个估计商业贿赂严重性的方法叫腐败指数调查。短期来说, 存在商业贿赂的国家其市场效率将下降一半;长期内, 差距更多。假如一个国家比较廉洁, 而另一个国家比较腐败, 则20来年以后, 这两个国家的GDP差距可以达到4倍。

其二, 商业贿赂还损害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 很大程度上演变为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想象, 一个依靠商业贿赂发展壮大的企业, 能打造出真实的竞争实力, 一个漠视正常市场游戏规则的公司, 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长远发展。近年来, 中国是全球投资的首选地之一, 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展望未来, 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 未能满足的市场需求比比皆是。要保持这种发展势头, 中国就需要远离商业贿赂, 毕竟, 没有投资者愿意进入商业贿赂盛行的国家。

其三, 商业贿赂不仅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内伤”, 而且也引起国际舆论对我国商务环境的不利评论, 进而影响我国国际形象。“朗讯风波”、“美国德普事件”虽然是发生在我们国家的案件, 但均由美国通过《海外反腐败法》查处。由于背叛商业文明, 许多跨国公司开始面对本国公众的拷问, 而犯事的跨国公司则齐声作答:中国的“游戏规则”令世界痛苦。

三、如何应对商业贿赂

首先, 观念之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为规则之区别。中国特殊的文化和制度环境, 企业商界长期以来的“习惯性沉默”是导致商业贿赂盛行的主要原因。商业贿赂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 其危害是妨碍正当竞争。可国内存在着普遍的行业保护, 很少有企业基于破坏竞争的理由对同行进行起诉, 大家都默认这个潜规则。零点调查集团曾于上世纪末对中国北京、上海、广州三百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商业伦理指向的随机抽样调查。尽管已过去数年, 但其中的结论仍接近我们的普遍认知:为了自身利益, 办妥一些事情, 许多企业给政府部门和上级送礼 (礼品、礼金) , 这种行为获得26.7%的企业经营者的完全赞同和理解;另有52.3%表示赞同, 认为尽管这种行为并非出自本愿, 但是为了办好事情, 自己不得不采取这种做法。

解决这样的潜规则很不容易。在英国和美国, 由于这两个国家文化的问题, 如果你把人际关系运作到商业运营中, 或者运用到和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 被认为很不道德, 人们对这样的潜规则充满敌意。公民社会的自主管理和约束, 可以成为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有力工具, 我们要注重形成重契约、重信用、重廉洁的价值观念, 提高廉洁者的道德满足感。现在不少大公司, 员工的评价系统依然崇尚业绩至上而忽视价值观塑造, 员工即使想遵循公司固有的价值观, 但也可能受到利益驱动而铤而走险。所以, 公司的激励系统除了考虑业绩外, 也要鼓励维护公司形象和长远利益的举动。中国一些知名企业开始重视企业伦理方面的制度建设, 万科公司有职业行为准则, 华为最近也制定了《商业行为准则》等。

其次, 面对商业贿赂“潜规则”的盛行, 人们需要检讨法律体制。对于商业贿赂, 我国制裁的法律似乎并不缺失。早在1993年, 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条款就写进了《反不正当竞争法》;1996年, 国家工商总局又颁布了《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在刑法中则规定, 行贿罪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但是, “朗讯风波”、“美国德普事件”均由美国查处并处罚。有专家认为, 中国执行层面的配套法律缺失是关键。虽然政府痛下决心多部委严打, 但整饬商业贿赂的长效结果, 似乎还要看立法的完善、执行的有效等关键因素。

许多人都知道, 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该法在世界上最早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惩罚规定。而美国的《海外反腐败法》则是最严厉的法律之一, 它于1977年在美国颁布。美国为何制定这样一部法律?其根本目的还在于维系企业和公民对于自由市场制度的信念, 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海外腐败行为损害的不仅是当地企业和居民以及他国竞争对手, 往往也损害了美国企业与公民。美国很清楚, 如果只有美国执行《反海外腐败法》而他国并无同类法规, 那么必须保持清白的美国企业将面临不必保持清白的他国企业的不平等竞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才是有生命力的规则, 在美国积极推动下, 几乎所有的欧盟国家以及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都已采纳美国这部法律的内核, 有的是采取新立法的方式, 有的则对原有的《刑法典》进行修改和补充。2003年12月10日, 43个国家在墨西哥梅里达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其中第十六条就将“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定义为犯罪行为, 此外还规定了详细的管辖、司法合作以及引渡等具体条款。

第三, 商业贿赂问题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法律问题, 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在一个缺乏有效竞争的环境中, 面对不正常的市场, 如果价值观念得不到实际体现, 就会出现一种灰色的机制把这种差距拉平, 商业贿赂作为一种潜规则就起了灰色的平衡机制作用。以此为视角, 我们不难理解商业贿赂为什么在“医疗、电信、金融、建筑等行业最为普遍”。显然无论是垄断性质的电信、金融行业, 还是市场开放透明程度不高的医疗、建筑行业, 所以能成为商业贿赂的“沃土”, 背后不规范的市场运作无疑都是基本背景。这就要其我们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宏观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 更加注重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减少行政权力对大量的具体的经济活动的干预, 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商业贿赂发生的机会。

在中国的商业文化环境中, 潜规则在竞争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潜规则包围着显规则, 对显规则的实行产生着重要影响, 而对潜规则的研究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 需要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得到符合客观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有效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也许彻底消除商业贿赂并不可能, 但我们至少可以努力避免使它成为“潜规则”!

参考文献

[1]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

[2]项文.什么是潜规则什么是不道德.环球企业家, 2004 (9)

[3]王德应, 张仁华.潜规则的管理学思考.财贸研究, 2005 (3)

[4]孙丹青.从西门子行贿案看跨国企业在华商业贿赂.经济导刊, 2011 (3)

篇4:女性求职就业潜规则

“全职变成兼职,收入也按上班天数算,看起来是在照顾我,其实是老板在变相逼我辞职!”张女士是福州一家私企的普通员工,就在她将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老板后,公司对她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原先基本工资两千多元加业务抽成,现在按天算,每天50元!”據了解,张女士这样的遭遇在福州并不罕见,女性在职场上经常受到“隐性歧视”。

“我学的是市场营销,大学期间也从事过销售工作,而且业绩不错,可想不明白的是这家公司注明只要男性。”小李是福建师大应届毕业生,几个月来,她不停地找工作,遭遇过种种“歧视”,“不是性别问题,就是个子问题,总能给你一个理由。”

记者浏览了一些招聘广告,不少都有“男生优先”的字样。“由于社会舆论影响,我们在打招聘广告时,尽量不使用‘男性优先’等字样,但在实际挑选中,还是男性优先。”“其实我们这样做也有道理。”这位徐姓经理说,女员工要生孩子,休产假需要几个月,生完孩子后,心就在孩子身上,难免会影响工作。因为这些原因,他们在招聘面试时,会刻意地选择男性。“只要招聘上不出现被法规禁止的歧视女性的文字,实际怎么操作,谁也管不着。”

记者调查发现,企业在招聘女性员工上基本遵循“已育胜过已婚,已婚胜过单身”的原则。不少企业狭隘地认为,一些工作只适合男性,而女性受制于家庭,会对工作造成影响。“未婚女性虽没有家庭拖累,但她们做事不够成熟,想跳槽就跳槽,就算会在公司稳定下来工作,她们还是要经历产假的‘阵痛’;女性生育后家庭比较稳定,多了一份责任和承担,工作会更踏实,无需产假,对企业来说会节约一笔不小的成本。”

面对歧视,大多数女性选择了“沉默”,“怀孕后被公司辞退,本想跟企业较真,但自己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要么选择一家‘要’自己的,要么干脆在家里待产。”福州市民刘新新也有过这样的遭遇,但她认为,打官司需要耗费许多时间、精力、金钱,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童梦22)

篇5:聪明女人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

一、背后说同事,领导坏话的事,我可不干

如果大家细心的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一间办公室按着能力和是否服从管理无非就是划分为这四种类型:服从又能做事的人、服从但不做事的人、不服从但会做事的人、不服从也不做事的人。这四种人就是这间办公室的生态系统,各自充当着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和调节的角色。所以聪明的女人小心你说的话,那些分解者会将你说过的话重新加工分解之后传递给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无成本的生产,也没有平白无故的消费。

二、和领导只谈交情不玩友情

聪明的女人时刻都会谨记领导是自己的上司,上司交代的工作即使再难,也会竭尽全力完成,但会给领导预留指导的空间。可以和领导推杯换盏,可以和领导共同分担工作上的重担,但不推心置腹。

三、绝不贪图小便宜,钱咱自己挣

长相漂亮点的女职场达人,遇上不怎么正经的男上司,难免会被骚扰,有的上司或许还会拿出豪车、豪宅、大把的钞票作为诱饵!聪明的女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免费的wife,面对诱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坚决维护自己的原则,对他SAY NO!当然有钱的姑娘,这个时候请一定抽出几沓毛爷爷狠狠的甩在桌上说:钱咱多着呢,哪凉快哪呆着去!

四、穿的得体点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

职场女性!office lady!穿的漂亮时尚点是起码的,但是切记不要穿暴露奇特的衣服,暴露奇特,无非就是故意的吸引男人的目光,让不安好心的人起了歹意啊,如果你是个性格软弱的妹子,人家就会想就算是对你做了什么事你也不敢声张,所以在办公室穿着得体,注意仪表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办公室或者也可以是一个游戏乐园,在这里每个游戏玩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聪明的姑娘要掌握他们的游戏规则,让自己得以安然生存!

1.聪明女人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

2.女性职场潜规则

3.23条最新职场潜规则

4.职场女性爱情潜规则

5.新人如何应对初入职场?

6.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潜规则

7.教你职场七大“潜规则”

8.教你4招透析职场潜规则

9.职场女性晋升潜规则

篇6:网上求职投递简历潜规则

网上求职投递简历潜规则以下文章来源于应届毕业生求职网www.yjbys.com,在写简历的同时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你推荐一篇个人简历别瘦骨如材为模板参考。现在的求职者都不知道怎样写一份求职简历,那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您提供求职简历写作四点说明为写简历模板。注意一切请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求职简历,请继续详细阅读以下文章。

1.千万不要把简历只作为附件发出去

我首先要提醒求职者的,就是千万不要把简历只放在附件里发出去,因为这在很多时候,都相当于自己给自己的求职成功率上打了一个折扣。一个职位的招聘信息发出去后,会有大量的应聘邮件塞进邮箱,这对于HR来说简直是对耐心的巨大考验。当他好不容易熬到打开你的邮件,居然发现还要再打开附件才能看到简历。要知道,打开附件又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很可能就在这段时间里,HR终于不耐烦了,轻点鼠标“删除”了。

2.对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写简历

如今教写简历技巧的书很多,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窍门,就是对照着用人单位刊登的.职位招聘要求写简历。很多求职者都忽视了这一点,罗罗嗦嗦写了很多,但其中对上用人单位胃口的却很少。用人单位要的是什么,不就是招聘广告上的那几点吗?所以,研究他的招聘要求是很重要的。

3.用私人邮箱发主题鲜明的应聘邮件

确实,每天都有大量的应聘信件,放眼望去,满目的“应聘”字眼。要在第一眼就和HR对上,建议在邮件主题上做点文章,突出自己的应聘优势。如要应聘的是市场部经理,对方要求是最好有4A广告公司经验,而你正好有,那么在邮件主题上就写上“具有5年4A广告公司市场部管理经验”。当然这种邮件是针对用私人邮箱发送的,如果是直接通过招聘网站上的系统发送,那么对方收到的只能是统一的“应聘**”的字样。所以建议应聘者,如果非常中意对方公司,不妨用自己的邮箱发送简历。

4.在招聘网站填写资料时姓名一栏加上简短的特长自述

如果是用招聘网站系统发送,建议求职者在填写招聘网站的资料,在姓名一栏加上非常简短的特长自述,因为他们是有字符限制的,所以只能是很简短的几个词。所以最好还是用自己的邮箱,发送的时候,可以不用附件形式。

篇7:女性怎么正确应对职场潜规则

但做人人都能做的十件小事,都不如一件有影响力的大事。能做一件有影响力的大事表明你的无可代替性,表明你的能力不差于男性,只有这样,老板才会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获得升迁的机会。

4.做得多不如说得多

职场是非常现实的,做得多不如说得多,做得好不如说得好在职场里,有些人明明做了很多,却不懂表现,以至于没人知道,甚至功劳被人抢走,这种人就算累得半死也没人会同情,只有自己生闷气去了!

5. 正确的金钱观

篇8:市场“潜规则”的根源及应对

关键词:市场,潜规则

一、市场“潜规则”的根源

人类社会, 事事处处都有规则。与“显规则”相比较, “潜规则”具有不成文的、隐蔽的、甚至非法的特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规则, 包括“潜规则”, 同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潜规则”盛行, 主要是我国市场经济, 目前还很不成熟, 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 供求矛盾突出

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 这个矛盾不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 而且在一定时期的某些领域, 还表现得相当突出。

(二) 市场体制不健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上层建筑、经济基础, 呈现多元利益并存矛盾, 相关政策法规欠缺, 自由相对有余, 平等相对不足, 效率与公平难以兼顾。

(三) 市场监管不到位

法律法规执行方面, 仍有许多真空地带。机构设置、人员配备, 均不能有效满足市场监管的需要。同时, 计划体制的弊端仍在显现。由于收入差距大, 一些权力部门的消极腐败现象严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生产关系是由社会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不发达, 供求不平衡, 必然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必然导致某些领域竞争不规范, 或处于相对无序状态。在这种环境条件下, 社会责任感、公平诚信意识都处于一种较低水准。从而使市场“潜规则”有了相应地滋生基础和生存空间。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指出的:“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 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 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生活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 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 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便深刻地揭示了市场“潜规则”存在的根源。

二、市场“潜规则”的本质

在“潜规则”的作用下, 通过正常途径或正常操作方式, 往往得不到机会或达不到目的;通过非正常途径或非正常操作方式, 相对更容易获取机会或达到目的, 这便是所谓的“排队买不到票”的现象。“排队买不到票”的现象, 即是“潜规则”作用的结果, 又是“潜规则”存在的理由, 其因此也成为“潜规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

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标准, 可以对市场“潜规则”做不同的分类。为了剖析市场“潜规则”的本质, 将其归结为“交易型”和“非交易型”两类。

(一) 交易型“潜规则”

指欲获取利益或机会的一方与掌握利益或机会的一方 (或多方) 达成默契, 建立特殊的利益交换关系。“排队买不到票”现象的背后, 隐藏的就是典型的交易型“潜规则”。

1. 交易型“潜规则”的主体分类。

(1) 机会确保者。比如:完全符合录取条件的某些艺术类考生家长, 因担心招生方暗箱操作, 使其子女失去录取机会, 无奈借助“潜规则”。 (2) 机会争取者。比如:几家投标单位资质、规模、装备、技术、产品质量均等, 其中某投标单位, 为了捷足先登, 主动借助“潜规则”。 (3) 机会掠夺者。比如:某开发商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和信誉, 不可能通过公开投标, 得到某宗土地的开发权。于是千方百计、甚至不惜违法犯罪, 通过“潜规则”使权力倾斜, 掠得土地开发权。

交易型“潜规则”的主体划分, 有利于区分不同的利益群体, 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加以限制或惩处。

2. 交易型“潜规则”的客体分类。

(1) 技术支配者。比如:接受“潜规则”的医院专家、外科主刀等。 (2) 资源支配者。比如:接受“潜规则”的招生负责人;招标负责人;掌握就业岗位资源的单位负责人等。 (3) 权力支配者。比如:接受“潜规则”的政府公共权力执掌者。

交易型“潜规则”的客体划分, 有利于针对劳动者与资源占有者、公权滥用者的本质不同, 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加以限制或惩处。

3. 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

有些情况下, 此事件的主体或客体, 同时又是彼事件的客体或主体。对于市场“潜规则”来说, 同样如此。

(二) 非交易型“潜规则”指某行业领域对盛行的违规违法行为, 相互效仿, 心照不宣, 形成默契

如食品行业的掺杂使假行为, 矿难事故的瞒报行为都属于这一类型。非交易型“潜规则”不存在交易问题, 但却存在着拿消费者利益和自身信誉作赌注的问题。获利的是生产企业或商家本身, 受损失和受蒙骗的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非交易型“潜规则”盛行的原因, 主要是企业经营理念不端正和外部监管不到位。

(三) 市场“潜规则”的本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市场“潜规则”的本质, 实际上就是不同的市场主体为了获取各自的利益, 而采取的相互默契的违规违法行为。这种违规违法行为是以侵害或严重侵害他人利益、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秩序为前提的。根据这一结论, 可以做出如下界定:

1. 一般道义责任, 对他人利益或社会秩序侵害轻微或无侵害。

未违规违法, 只是道德良心上或受谴责。有“机会确保者”或“技术支配者”参与的交易型“潜规则”, 通常属于这一类型。

2. 违规违法, 对他人利益、公众利益造成明显侵害。

发生在“机会争取者”与“资源支配者”或“权力支配者”之间的交易型“潜规则”, 通常属于这一类型。

3. 严重违规违法, 对他人利益、公众利益侵害严重。

发生在“机会掠夺者”与“资源支配者”或“权力支配者”之间的交易型“潜规则”, 通常属于这一类型。

根据上述界定, 违规违法或严重违规违法, 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造成侵害或严重侵害的市场“潜规则”, 应当属于严加禁止和依法惩处的范畴。以上列举的三种情况, 同样适用于非交易型的“潜规则”。

三、市场“潜规则”的特征

市场“潜规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有其明显的社会特征, 可以概括为:

(一) 行业普遍性

与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对应, 除商业方面的“潜规则”外, 还有政治方面的“潜规则”和其他方面的“潜规则”。从个体商贩到垄断行业;从社会基层到党政机关, “潜规则”渗透蔓延, 影响着系统机能正常发挥运转。

(二) 利益复杂性

当今市场条件下, 企业、单位、个人所面对的社会关系呈多条线、多层面、多方位, 多角度关联状。而由于公共权力介入多元利益格局, 使得原本的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三) 行为商业性

市场“潜规则”所涉及的往往是权钱交易和权利滥用。“有钱使得鬼推磨”, 是对市场“潜规则”的形象刻画。

(四) 交易隐蔽性

由于是通过非正常交易途径或采取非正常操作方式, 所以“潜规则”交易多数见不得阳光, 只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五) 违规违法性

市场“潜规则”不能等同于违规违法, 但“潜规则”背后, 往往都有违规违法、甚至严重违规违法现象发生。

四、市场“潜规则”的危害

市场“潜规则”盛行, 可以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危害。

一是破坏秩序。医疗领域“潜规则”盛行, 会导致看不起病;教育领域“潜规则”盛行, 会导致上不起学;生产领域“潜规则”盛行, 会导致假冒伪劣泛滥;监管部门“潜规则”盛行, 会导致灾难事故频发;党政机关“潜规则”盛行, 会导致跑官要官;司法部门“潜规则”盛行, 会导致冤假错案。如此等等, 必使得制度虚设、秩序混乱, 公平竞争成为空话。

二是损害公信。通过“潜规则”获取利益的, 会更加信奉“潜规则”;而因此丧失利益的, 会迁怒于社会;其他利益不相关的, 也会受其影响。其结果, 必然导致思想混乱, 怀疑制度、不相信政府, 造成社会诚信道德底线动摇。

三是扰乱和谐。没有完善的道德底线支撑, 其他社会乱象就会频繁发生, 导致不安定因素增加。试想面对“潜规则”的肆虐, 那些无助的病人、焦虑的考生和待就业者, 心灵会受到怎样的冲击?将会以怎样的眼光看待社会?而“潜规则”造成的安全质量事故, 又使多少无辜者惨遭不幸?仅“三鹿奶粉”事件, 需要医治的病患儿童就超过了29万人, 其社会不良影响可想而知。

四是腐蚀肌体。其一, 加重了通过“潜规则”获取利益者的投机心理。其二, 腐蚀了通过“潜规则”获得钱财等好处者的灵魂。其三, “权钱交易”或“权权交易”, 滥用的是资源权力, 丧失的是道德良心, 损害的是他人利益。其四, 少数人自身堕落, 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败坏了社会风气。

五、市场“潜规则”的应对

(一) 应对措施一, 正确理解把握规律, 澄清模糊认识

“潜规则”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必然受意识形态的支配。因此, 要应对市场“潜规则”必须澄清以下模糊认识:

一是认为“潜规则”盛行, 有客观必然性和积极的一面。其主要依据是由于生产力不发达, 市场机制不完善, 不可能消除“潜规则”。相反, 在办事效率不高, 官僚作风严重的情况下, 借助市场“潜规则”好办事。

依据这种观点, 必然是“送的有理”、“收的坦然”。到处祭起“潜规则”的敲门砖, 使“潜规则”蔚然成风。然而资源、机会毕竟有限, 于是不得不加大筹码, 送的越来越多, 贪的越来越大。

显然, 这是将事物绝对化的一种必然结果。市场“潜规则”不仅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内涵不相容, 并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的相背离。不能因为有存在的基础, 就不加以限制, 而任其自由泛滥。那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象, 就会成为腐败、堕落的代名词。

二是认为钱多、地位突出, 就该获取更多利益和资源。

按照这种理论, 有钱的、有权的, 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本和地位, 漠视法律法规, 运用“潜规则”攫取资源、强占利益;而弱势群体, 只能坐视观望或拱手相让。这难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正义吗?

三是认为腐败铲除不了, 市场“潜规则”就消除不了。

应当指出, 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切中了时弊, 说明了“潜规则”与贪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没有贪官“潜规则”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没有“潜规则”贪官就很难贪得到。

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官员腐败与“潜规则”盛行, 都只是现象、是结果。应对“潜规则”, 必须标本兼治, 在反腐败的同时, 从源头抓起。靠完善市场机制, 加快社会发展, 从根本上加以限制。

四是认为“潜规则”危害严重, 必须彻底根除。

这种说法脱离现实, 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同样是将事物绝对化的一种表现。

“潜规则”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和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客观存在, 如同其他事物一样, 其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旧的“潜规则”消失了, 新的“潜规则”又会产生。应对“潜规则”, 主要靠“环境”治理, 不断限制、消除它的生存空间, 而不能幻想将其彻底根除。

(二) 应对措施二, 加强研究积极应对, 把握市场主动

作为生产关系的范畴, “潜规则”所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文化。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存在“潜规则”,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同样存在“潜规则”, 只是在表现形式和表现程度上有所不同。只有了解“潜规则”, 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市场、了解社会、了解人们的心理。可以说, 哪个领域的市场“潜规则”盛行, 哪个领域就存在严重的供求矛盾;哪个领域的监管机制就不健全、或存在监督执法严重不到位现象。不研究、不懂得市场“潜规则”, 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就不能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就不能有效地加强监管, 堵塞漏洞, 确保市场体制的正常运作。

(三) 应对措施三,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促进供求平衡

“潜规则”的最终作用范围和作用程度, 是由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或市场保障的实现程度决定的。为此, 必须坚定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确保市场供求平衡。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保障, 也是应对市场“潜规则”的最有效手段。

当前在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 要通过加大投入, 加快发展, 最大限度的解决好这些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减少“潜规则”的作用领域和生存空间。从而实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四) 应对措施四, 完善体制建设诚信, 确保市场秩序

市场的供求平衡只是相对的, 不平衡是绝对的。因此, 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竞争的存在是绝对的。所以, 看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否成熟, 关键是看市场机制是否健全, 各项监管是否到位。机制健全、监管到位, 市场竞争处于有序状态, “潜规则”就无用武之地。相反, 机制不健全或监管不到位, 市场竞争处于无序或半无序状态, “潜规则”就有市场或比较盛行。为此, 应当做到:

1.通过健全法规制度, 完善市场机制, 解决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度真空”和“国民性规则缺失”问题。制度就是规则, 已制订的制度必须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并在执行中不断改进。对于市场急需的法律法规, 必须尽快制定颁布执行。“要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逐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2.加强社会道德诚信建设。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 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 产权为基础, 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 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见《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据统计, 全国每年因诚信纠纷, 产生的资金损失就近6000亿元。这足以警示各行各业加强自律, 端正经营理念, 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共同促进市场道德诚信水准的提升。

3.建设服务型政府,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权力部门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高效履职, 服务到位, 执法到位, 确保市场秩序。在当前, 要特别加强食品卫生和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督监管, 确保消费者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治理“潜规则”, 扼止与其相关的重大违规和犯罪, 让惯用“潜规则”牟取利益, 而不惜侵害消费者利益、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 受到法律的应有制裁。

(五) 应对措施五, 加强公共权力监督, 确保公平正义

在做好依法用权的同时, 还要做到依法控权。要通过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 确保行政权力部门分工明确, 边界严格, 将公共权力置于各种利益之上, 使“潜规则”无缝隙可钻。

要加强舆论媒体监督, 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周老虎事件的最终解决, 舆论媒体监督功不可没。“潜规则”暗箱操作, 最怕的就是曝光。要通过典型事例揭露“潜规则”的危害。使舆论媒体对“潜规则”的震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六) 应对措施六, 积极作为快速反应, 减轻社会危害

篇9:被“潜规则”的求职回忆录

我的大专是悲怆的,不知道人们是否还记得,本来重点大专还非常吃香的那个年代,我以高出一般本科5 0多分的成绩进入重点大专,却突然遭遇了大学教育“并轨”的改革大潮,一时间冒出成百倍的大学生。那一两年,那么多的大学生,悲怆地听着人力剩余的背景音乐,开始了虚无飘渺而又于事无补的自谋生路,在一番动态平衡作用力下,“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在妈妈身边反省了几年,偏偏我这个不屈服命运的,又做出重要决定——考研。

遥想小女子我当年刚刚考上某某大学的某重点专业某名导的研究生,那是多么风光又遭受到多少绚烂喝彩的时刻啊!往事如昨。

仿佛真的可以得道成仙、逃脱升天一样,我这个原本悲怆的大专生一丝不敢懈怠,早出晚归于实验室中,努力拼搏于图书馆中……近三年之后,戴着某某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桂冠和自立自强的理想在数码相机中留下了扔硕士帽的美丽瞬间后,我晃晃荡荡地加入了毕业生大军中。

有人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说这话的人真是伟人,因为很快,我就发现了自己的致命伤——“第一学历”是大专。

一般参加大型招聘会的时候,用人单位开始对我这个跨专业努力上进的研究生的成绩还颇为满意,可是当看到个人简历的时候,马上把我的简历扔出来说,“对不起,我们只要‘第一学历’是本科的。”

开始,我还不服输地解释说虽然我大学是大专,但是后来怎样怎样……这显然是徒劳的。当然我这么善解人意,知道其实用人单位的HR也有苦衷,看着他们的一个职位有几百人应聘,简历堆得比人都高,当然会找百般的理由拒绝了。

包装从我做起!发了N个电子简历给用人单位,发了N个纸制简历给重点用人单位,一般的用邮寄,次重点挂号,重点的快递,打电话……看着简历照片上的我笑靥如花,心里却只剩下悲凉。

有一次,经过一番拼杀,笔试,一面,二面……N面,我终于从近千位求职者中杀出,挤进前六强,当我这个历经沙场的老将坐在最后一轮筛选的时候,周围只剩下了“王侯将相”身份的强手了。用人单位的HR拿着我的简历对我说:“真是不好意思,你还是不适合我们的要求,你要理解……”我不服气,HR说:“这是综合考量的结果。”可是我明明记得我的面试成绩和笔试成绩都是第一啊,这个综合是怎么考量出来的呢?最后好心的HR姐姐面有难色地拉着我到一边说:“你的‘第一学历’太低了!”

没有办法,“第一学历”——大专,女生,由于坎坷的求学经历,年龄高于应届研究生平均年龄……这些都是拒绝我的理由,可是这些都是客观的,不能说明我的能力。

找工作就是受打击,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好。谁能想到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突然全国的研究生就多了呢?我们这些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出来的孩子,计划生育赶上第一拨,学费上涨赶上第一拨,父母下岗赶上第一拨,就业市场化赶上第一拨,上大学的时候赶上大学扩招,读研究生赶上研究生扩招,来来回回,再面对就业难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好了很多。

记得当年,某大学有三个人因为就业难问题跳楼,我们宿舍的姐妹们戏谑地商量:“要不然,我们也一起跳吧,正好四个人,创纪录了,这样能在我们学校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没准我们学校的就业问题就此受到重视,就业率能提高呢,也算为师弟师妹们做了贡献。”这当然只是个玩笑而已,因为我们宿舍的姐妹们都是个顶个的心理素质好,不过只是风波之后还在茶余饭后唏嘘一番,拿来折射毕业生的惨痛遭遇真是相得益彰。

而今,我终于在一家单位落脚了,这里面还有很多隐忧,从应届转了社招才能走进来,为了从事这个我喜欢的行业,显然放弃了很多,这些付出值得不值得,也不需要评说了。

篇10:如何应对外企求职潜规则?

职场潜规则

女秘书与“潜规则”

有一些可悲的职场女性,为了获得一定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人格和肉体,与好色之徒的上司色情交易。最后“暧昧的职业”的代表—女秘书成了替罪羔羊,渐渐地出现了女秘书被“潜规则”的谣言。

于是女秘书=老板小蜜,女秘书都与上司有一腿的传言越演越烈,女秘书成了“潜规则”的受害者。让很多女秘书在交友婚嫁方面,遭遇“另眼相看”,原因是男士们担心女秘书难免被“潜规则”。她们如何摆脱“潜规则”的污名,走出秘书难嫁的困境?

首先,公众不要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秘书与潜规则只是个别的现象,同时别把生活当成肥皂剧,认为秘书就是上司的“小三”,其实很多企业家最怕公私不分,更不愿意把自己置于潜规则的泥潭中。其次,女秘书们应该坚定立场,端正态度,不做麻雀变凤凰的美梦,不久就能走出被“潜规则”的尴尬。

导游与“潜规则”

吃回扣似乎成了旅游界的“潜规则”,那为何会出现这种说法呢?让事件回顾到8月24日那天:老人小孩参团低价港澳游,遭“潜规则”。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据导游人员说法:他们也要生存,而他们的收入,要在香港、澳门进入多个珠宝首饰店和特产店,地接社的导游服务费和车费也要从这些店里给的回扣中支出。由于香港旅行社认为,老人和小孩不会购买大量的东西,旅行社没太多利润,甚至还要亏本,因此都被划归到购物能力低的行列,要求追加费用。如果他们不想被“潜规则”,可以参加高价位的旅游团。

从上述事件可以了解到旅游界中的各种潜规则都是由旅游业的不正当竞争引起的。因此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应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只要广大游客勇于维权,就会在客观上促使旅行社合法经营、诚信守约,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潜规则”。

领导们与“潜规则”

与领导搞好关系,总是有利无害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混得开,就开始巴结领导。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给领导送礼,就成了巴结领导最好的方式,也是领导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在有些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一些投机分子为了获得更大的非法利益,得到职位上的“肥缺”,就向领导“进贡”。这种种行为,损害的都是企业利益和广大员工的共同利益。但是领导们,贪污受贿没好下场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吧!记住这句话吧,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请不要默认并游走于“潜规则”中!

是的,潜规则是双方的相互行为,有主动的,有被动的,或是被迫的。无论什么情况,离

它远点儿,它就像一个蛀虫快乐地生存在大多数人的生活工作成果里,而且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信任与秩序,为社会乱相埋下祸根。如果人们在思想上把“潜规则”当成一种社会常态,就会在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遵循、依从“潜规则”。这样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倘若形成恶性循环,只会加剧“潜规则”现象的猖獗泛滥。

篇11:如何应对外企求职潜规则?

做事容易,有规章可循,一望见底,清清楚楚,最好是机器人管理,那就一切量化的一是一,二是二,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识做人就难了。我们常听到人说:做事容易做人难。在职场上,或者更准确说在中国职场上,可能会做人的重要性绝不比会做事的分量轻。从某种程度上说,学做人也就是要你用心体会潜规则。如此看来,掌握潜规则比工作本身还重要。不得不让人无奈。

在我们之前所做的两期潜规则的系列报道中,有专家曾明确表示:办公室政治不能归类到潜规则当中去。办公室政治应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学术上,这或许并无异议。但是在生活中,那些防不胜防的冷枪暗箭,那些摆不上台面的明暗交易,那些令人恶心的口蜜腹剑,我们不得不把它统统归类到潜规则中去。潜规则这个词或许是被大众错用了,越用越贬义,那就让它也随着大众的意思而彻底变负面吧。不是说人民创造历史么?那么人民改变一个词汇的性质也并不为过吧。

潜规则的核心是人事

广东劳动学会、广东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理事,广州号角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曾文先生对记者表示,潜规则在全世界都存在,不过中国公司的潜规则更多一些,除了制度还不健全,管理相对落后等因素外,这和中国几千年历史传统,人与人之间的形成的观念也都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公司里,潜规则常常围绕着人事关系,如老乡、同学等小圈子展开,办公室政治的核心,也可以说是人事。

曾文给记者举了一个案例,在广州开发区的一家小企业里,一共有5名员工,但是其中的三人拉起了山头,于是每年评选优秀员工时,这三人轮流做,就是另外二人的“少数派”则常年被冷落在一边。这就是一种内部潜规则的表现。

对于职场新人,曾文则告诫:最好不要参与办公室政治,因为你还不知道水有多深。但是由于潜规则的存在,长期来看,如果不适应公司文化或者潜规则,工作也很难开展。“小企业也是大社会,如果在一个办公室政治十分严重的企业里,想置身事外或洁身自好确实不容易。结局无外乎两种,要么被做为一种平衡力的存在而保留,要么最终被排挤出去。”曾文说。

选好自己的位置

帝王职业顾问首席顾问,高级培训师李见明对本报记者表示:潜规则在公司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没有一套特定体制机制,很难辨别谁是优秀的,谁是在做表面工作的。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做表面工作、看领导眼色行事的得到赏识,被看作是“人才”;而一些优秀的做实事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认为做了就能得到领导赞赏的,往往会在这种潜规则下成为受害者。

不能适应潜规则,处理不好办公室政治的一个直接后果,可能就要属冷暴力了。

职场冷暴力据说是职业人感到受害最多的潜规则之一,冷暴力以一种无法言说的压力将我们孤立起来,让人感觉不寒而栗。

此前人才网也曾做过职场冷暴力调查,近七成(67%)被调查的白领表示自己曾经遭遇过职场冷暴力,而这一暴力的主要实施者是上司。遭遇职场冷暴力后,只有16.9%的人表示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38.1%的受害者表示自己会整日郁闷,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20.9%的职场人则以冷制冷。将近2成受害者则选择了黯然离职。

为尽可能防患于未然,求职时,求职方和用人方除了简历、背景等硬性指标考察彼此外,还应对公司文化,以及个人价值取向等软性指标进行考虑。

李见明先生告诉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气质问题。首先要分清个人价值取向和兴趣在哪里,是否能够适应公司文化。每个人都有不可改变的潜在因素,关键是要选好位置,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公司文化。另外,职员要调整好一定的心态,一般来说即使是适合自己的公司,其工作如意度也只有80%,所以员工方面也不必过于急躁,应平常心对待。

对公司来说,李见明先生认为,人力资源招聘人才不能仅仅从外职业生涯入手(如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等)招聘人才要把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同等对待,内职业生涯包括个人性格特点、职业取向、兴趣爱好等。若只考虑外职业生涯,容易造成人员流失。

专家支招

面对防不胜防,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尤其在显规则欠缺的条件下,职场人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记者通过收集专家意见并根据国内外公开资料整理了一些应对潜规则的套路。曾文表示,这些招数很好,可为职场人所借鉴。

1)换位思考,时时自省。

任何事情都有因由,遭遇冷暴力时不妨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学会自我检讨,防止同事对你产生敌意。很多时候如果你不适应办公室政治,不是因为你的同事有问题,而很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

2)努力适应

提高自身“免疫力”。同事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只是自己的假想。对他人的态度过分敏感,容易让自己受伤。倘若再回以同样的态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任何进入工作岗位中的人都会有对新的职场生活的憧憬和幻想,冷暴力会给我们泼一盆冷水,很正常,冷暴力不可能绝对消失。要有这个见怪不怪的觉悟。

3)积极应对

不要等着忍不住了才去解决,而是当自己在职场中第一次受挫,就应该积极考虑解决方法,至少要有一个积极应对的意识。主动沟通并积极沟通是尤为重要的,其实在冷暴力的战役中谁先主动谁就是胜利,并且这个沟通必须是积极的,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要开诚布公,就问题展开讨论。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不喜欢被冷落、被排斥,同样,别人也不喜欢。想避免办公室冷暴力,首先,不要让自己成为“施暴人”。

5)保持乐天

要知道,情绪是会传染的,快乐也不例外。在一个充满愉悦氛围的环境中,谁还有心情去搞小阴谋?坦然面对职场冷暴力,不反抗就是最好的反抗,在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我们先不去理会,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往心里去。永远保持自己的乐观心态。

6)思考双赢

利益冲突是公司政治的起因之一,我们知道有人赢就必然有人要输。我们担心别人赢,因为那可能暗示自己是输的那一个。事实上,这个世界并非如此。试着从“如何在同一情况下双赢”的角度思考问题,这要求你首先理解别人在这一情况里的利益,其次理解自己的利益,尽可能使双方都能接受和互利。

7)先去理解人,再求被理解。

上一篇:共青团100周年征文下一篇:樊城区教育局老干部支部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