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

2022-09-11

《羊城晚报》曾有过这样一则消息:广州的几所学校联合进行了一个主题为“什么事情使我最感动”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54%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个不容易被感动的人”或者“不知道什么是感动”;在“你曾经做过哪件事令父母最感动”一题中, 不少学生交了白卷;关于“先进人物”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只有28%的同学被革命先辈或者先进人物事迹感动;“老师在班上讲雷锋的故事, 同学会?”一题中, 不少学生都选择了“雷锋故事很老土、很过时”。问卷调查的结果实在是令我们学生教育者感到难堪, 孩子们的感恩缺失到底是谁的过错?“药家鑫肇事杀人”、“李启铭肇事逃逸”等恶性案件的发生, 难道真的只是孩子本身的原因?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知恩图报, 历来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 这一传统美德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是父母的过失?是学校教育的过失?还是社会的过失?其实, 孩子感恩意识的缺乏, 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都难辞其咎。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社会发生的很多关于“富二代”、“官二代”变成“负二代”, 比如“我爸是李刚”、西安的“药家鑫”事件等, 都是感恩教育的缺乏的体现, 对于社会是冷漠。感恩教育的缺乏原因众多, 感恩教育的缺乏, 首先与父母无原则的溺爱有关。现在的大学生, 95%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父母当然也就不能亏待, 更不能让他受委屈。于是便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一味纵容迁就。在这样的娇宠下, 自然造就一批以自我为中心、互助意识很差的孩子。不懂对父母的付出满怀感激, 更谈不上回报。如今孩子的自私、任性无一不与家长的溺爱、纵容有关。因此, 孩子感恩意识缺失, 责任首在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最好的榜样, 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记得以前, 中央电视台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忙完家务事后给他的婆婆洗脚, 年幼的儿子看到后也效仿着端来了慢慢一盆水, 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 洗脚”, 妈妈的眼里满都是泪花, 这是幸福的眼泪。然而现实生活中, 又有多少孩子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医院的诊室里面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候诊室里的老人很少有家属陪同, 但儿科那里的情景却截然不同, 一个孩子来看病, 爸爸妈妈一路陪同不说, 还有爷爷奶奶, 姥姥姥爷等亲戚来探望, 照顾。孝敬老人不足爱护子女有余。更有一些家长送礼成风, 不论办什么事, 总是大包小包的提很多礼品, 更有甚者本着“花钱办事”的原则给自己的领导送钱送礼, 或者为了孩子在学校能多被照顾, 给学校的老师包红包、请客吃饭之类的, 这俨然已经形成了社会上的一种风气了。不知道我们的父母想过没有, 如此的身教, 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要想自己的孩子懂得感恩, 家长就必须做好表率。从自身做起抵制歪风邪气。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 应当充当学生感恩教育的先锋。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 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对学生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肯定, 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心里, 分数才是自己唯一的追求, 对于有恩于自己的父母、师长, 他们却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

为此, 我校积极倡导组织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去感受爱与被爱的那份心情。

在学生中开展主题为“感恩从心开始, 让爱温暖人间”的班会,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 加强学生对于感恩文化的理解, 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关爱同学, 让大家掌握真正的感恩情怀, 懂得父母恩情, 关心父母, 感受父母的艰辛, 激发学生奋斗的动力, 让学生找到让父母幸福的力量。大学生应该加强自理精神、自律精神, 远离父母, 独立生活, 时刻铭记父母在关心着我们, 虽然有时候觉得他们很唠叨, 但还是觉得很幸福。我们关心父母也是理所当然的, 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 也很少回家看望我们, 他们在外赚钱也很不容易, 所以说, 体谅关心父母是我们的职责, 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此次班会举行得很成功, 大家通过这次班会深深懂得了自己以前从未思考过的某些问题, 深深反思了以前自己在对待父母方面的错误, 大家表示要以此次班会为起点, 真正学会如何去感恩。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 我们的学生当然也不例外, 但由于他们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 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而这影响又是非常巨大的。

受社会上追求奢华、虚荣的不良之风影响, 一股拜金主义的奢侈之风已经悄悄潜入了我们的校园。“非名牌不穿”已成为许多学生追求的目标。尽管有的家庭还不富裕, 当父母满足不了他舒适生活的要求时, 早已把父母对自己的奉献视为天经地义的宠儿们开始抱怨。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的孩子甚至做出了伤害父母、亲人的事情。这是在让人感到悲哀, 但在这悲哀中我们更应该值得引起反思。

在一些成人的世界观里, 自己的成功是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与他人无关;人与人之间是互利的, 只是一种利用关系。于是, 一个人对别人施恩总是被认为是另有所图, 或是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老师被认为是为了饭碗而教学生, 所以不必感恩;父母被认为是为了养老而养育子女, 所以不必感恩;见义勇为的人被认为是为了名利而救人, 所以不必感恩。如此想来, 这个世界上是否还存在着值得我们去感恩的理由?在这种氛围下, 感恩实在很无力很苍白。“人走茶凉”“好人不得好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成为了生活的信条,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 耳濡目染, “感恩”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今的社会, 学校和家庭, 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文教育, 仿佛这个时代只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使得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无暇顾及读书给人们带来的人文精神的提升, 让人们看见的只有金钱和物质的消费, 很难领略到人文发展的魅力所在。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发展到最后都归根于人文的提高和品质的差别。其实,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也应该时刻感谢那些帮助你的人。一个人的成长, 要感谢父母的恩惠, 感谢国家的恩惠, 感谢师长的恩惠, 感谢所有人的恩惠。

感恩不仅仅是在于班会时同学们讲的点点滴滴。让感恩走进心灵,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和报答, 感恩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因为有感恩, 才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真谛。常怀感恩之心, 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 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 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 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 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 而多一分欣赏。

总而言之,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强化感恩教育, 培育学生感恩的情怀, 是贯彻以德治国重要内容的体现, 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 感恩绝对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 回报社会, 他更是一种责任, 一种自尊、自立, 乃至健全人格的体现。

摘要:感恩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 但当代一些大学生却日渐淡忘感恩美德, 崇尚个人主义和功利思想, 漠视亲情、友情和恩情, 心存抱怨、仇恨和对抗, 感恩意识淡薄。这种现象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药家鑫肇事杀人”、“李启铭肇事逃逸”等恶性案件便是典型的证明, 这也给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高校作为

参考文献

[1] 蔡万红, 陈艳梅.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5) :58-59.[1]蔡万红, 陈艳梅.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5) :58-59.

[2] 张天宝, 范效东.当代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 (23) :21-23.[2]张天宝, 范效东.当代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 (23) :21-23.

[3] 李彦磊, 苗双, 张丽红等.立德树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 (8) :89-90.[3]李彦磊, 苗双, 张丽红等.立德树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 (8) :89-90.

[4] 卢引生.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浅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陕西教育:教育, 2014, (10) :23-23.[4]卢引生.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浅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陕西教育:教育, 2014, (10) :23-23.

[5] 刘玉琼.浅析中职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贵州省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 2011, (3) :88-90.[5]刘玉琼.浅析中职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贵州省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 2011, (3) :88-90.

[6] 程亮.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 2014, (Z1) :25.[6]程亮.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 2014, (Z1) :25.

上一篇:宿县、临涣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下一篇: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中职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中职英语阅读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