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教学反思

2022-10-18

第一篇:促进民族团结教学反思

《民族团结》教学反思

优 点:

1 《爱我中华》的歌曲导入调节了课前的气氛,恰到好处。

2 通过几组民族服饰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完成了能力目标。同时,使学生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下一环节“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通过“各民族共同发展”这一环节的教学,提高同学们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各民族的热情。

4 教师适当拓展内容,让同学们了解到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为各民族共同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国家对一些西部大开发的项目加大投资力度,为祖国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开辟了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等。 5 教学步骤紧密,整体时间安排恰到好处。

6 教学课件较新颖。

缺 点:

1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较少。

2 贯穿整节课的问题应该更连贯。

3 最后一个环节,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留给同学们的发言时间不够充足。

第二篇:民族团结教学反思

第15课《民族团结的加强》教学案例反思

长炼学校 陈静影

一、教学设计分析:

本堂课的题材以爱国心,民族情为线索,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民族风情、交往和民族政策及民族情感四个环节进行探究,并结合当今时事和个人理想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

二、教学设计回顾: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又升华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以一首《爱我中国》导入,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结尾又以一首最新歌曲《永远不离分》,既体现了当今的时事热点,又体现首尾呼应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既照应了开头,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2、用知识抢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仅体现在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本堂课教学,学生充分调动地理知识,通过设置“民族知识打擂台”的砸金蛋的抢答形式,形象直观地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服饰、风俗习惯,让学生看、听、思相结合,从而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认识到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下文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用故事激趣,在故事中明理。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课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同时又充分学习文中动人的孔繁森的故事,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开放与自主。

4、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师进行大量

1 的讲解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形式自主学习,掌握课本中提供的基础的历史信息。重视在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应用中的引导作用。把课堂中的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教师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一些教学活动,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了教学内容的理解。

5、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教学设计反思

1、对于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缺乏。在第三环节和第四环节学生自我展示时,学生没有完全投入,有点流于形式。可以多角度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力。

2、本堂课教学侧重于提问,有常识性的提问、有归纳整理性的提问、也有设思启疑的提问,有的提问比较直接,学生很快能领会教师的意图并且给出比较合适的答案,有的提问问题的设计本身不明确。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有利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并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环境的变化,进行一问一答式的互动,还是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对第一环节“民族知识大擂台”的知识抢答赛组织形式考虑不周全,如学生表演民族舞蹈缺乏经验时,应该给予一段视频进行提示,再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既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4、对教学环境缺乏临时应变和调配,教师电风扇声音太大,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课堂气氛受了影响,导致听课效果打了折扣,以后要吸取经验,随机应变。

第三篇:《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反思

承德县二中孙晓冬

这节课经过精心备课,我认为总体上还是很成功的。

导入部分:通过课件播放宋祖英的一首激昂高亢的视频歌曲《爱我中华》作为导入,让学生从喧嚣的课间迅速集中精力回到课堂上来,学生边听歌曲边看画面,听完歌曲后,我用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实践结果证明这种导课方式是很不错的,学生们可以满含激情进入教学过程。

整个的教学环节,基本上可以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与自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是起到点拨的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目标展示和自学指导,使学生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本节课最精彩的部分是组织学生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和通过对新时期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了解谈感想,学生踊跃发言,表示自己也要努力学习,为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贡献,为祖国大家庭的共同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是整个课堂进入大高潮,我认为这也达到了这一课的最终目的。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电化教学的优势,课件设计的也很新颖,内容充实,和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很成功。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主要就是板书的设计上太传统,没有什么新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上也把握的不是很准,有一些拖沓,今后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能够更成功的驾驭课堂。

第四篇: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谷素琴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促进民族团结》。这是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的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侧重国情和国策教育,本节内容主要是讲民族国情和民族政策,是国情国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本节课的教学是大纲要求中的重点,民族关系问题在中招考试中一直占很大的比重。一直是中招考试中的热点,难点。并常常与当年的时政材料和新闻热点相联系,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自身的言行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最终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民族政策之一,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③知道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最基本的要求。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②在合作、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 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理解并认同我国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难点】

①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 ②中学生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教法分析

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教法的选择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观点。考虑九年级学生的情况,他们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缺乏完整理论框架,而纯粹的理论讲解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乏味感 因此,本课教学选择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学案教学法,具体是名言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重难点易混点采用比较法、讲授法等。选择任何教学方法的落脚点,都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学。即指导学生学会,指导学生会学,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

三、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学东西最好的途径就是亲自发现它,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让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研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愉快和进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前收集的关于团结的名言。

提问:读了这些名言,对你有什么启发?或者说你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团结很重要,我们要互相团结。也要促进民族团结。由此导入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名言导入,易于学生接受,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热情。也符合由易到难,温故而知新等学习的一般规律。

(二)讲授新课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交流 《学案》第1题: 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的原因、重要性) 强调:要多方面、多角度回答

设计意图及效果: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的团队意识在瞬间增强,每一位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的踊跃,带动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悦参与的过程中,很快以高

2 昂的情绪进入新课的学习。自觉维护民族大团结,以培养激发学生心中浓浓的爱国之情。同时,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也是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当然,空前的民族大团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靠的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在座的每位同学的辛勤付出。请思考第2题。

2、党和政府是怎样促进民族团结的?(党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并注意和以下两个题比较:(可以讨论、交流)

3、国家应该怎样促进民族团结?

4、你准备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强调:注意角度和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样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让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研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愉快和进步! 师生互动交流,完成以上问题。

教师过渡:我国省一级的行政区划有34个,其中,省23个,自治区5个(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市4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特别行政区2个(香港、澳门)。都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划,为什么还要专门设立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阅读课文,自主完成

5、6题。

5、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6、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设计意图及效果:这两题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通过自学可以完成,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三)、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张扬了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巩固练习

通过做课堂练习,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让学生提出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3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学案教学模式,用名言导入,问题引导,启发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1、名言导入,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又升华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课用团结的名言导入,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避免了把学案教学变成习题课。

2、学案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课堂中的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掌握本节知识,提高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五篇: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名族团结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民族团结 促进和谐发展

系 部:机电工程系

班 级:普高11电子信息及应用电子 班主任:张红梅 班长:朱军 团支书:赵霞

二0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活动主题: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和谐 活动时间:2012年05月14日 活动地点: 2314教室

活动班级:普高11电子信息与 应用电子 参加人数:26 指导老师:张红梅 主持人 :朱军

活动背景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活动目的

1、使全体学生认识到: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各民族都为祖国的统

一、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新中国成立62年的历史,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共同致力于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

2、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宪法和法律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基本保障。法律是打击暴力犯罪、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有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下,才能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民族团结才有坚实的基础,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才能不断巩固。

3、使全体学生认识到:“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各民族早已结成了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就要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滋润各民族学生的心田,打牢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4、使全体学生认识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学院的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也进入到关键时期。为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了完成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任务,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多彩。

5、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各级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的带头人,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载体;是学校、教师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和得力助手;是班集体建设的有利保障和守护者。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也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礼让,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活动步骤: 一 开幕词

二 演讲《民族团结一家亲》 三 促进和谐发展的措施 四 小组讨论 五 小组讨论总结 六 班主任总结 七 课后反思

一、开幕词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二、演讲《民族团结一家亲》

新疆历史的宏伟画卷中,曾一次次写下爱国主义的光辉篇章。积淀至今的这种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热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光芒。

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情感,集中反映了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你才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才因此变得更加和谐。感恩与报恩紧密相连,有着因果关系。有感恩之心,才会有报恩之举;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将感恩化作充满爱意的行动。

感恩是一种美德,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伟大祖国关系的正确认识。

从来就没有无源之水。如果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随后在“中国特色”方面与时俱进的探索,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如果没有祖国大家庭内从中央到各兄弟省区对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支援,你绝对难以想象新疆漫长的历史长河会在这一时段激荡起这样一朵朵精彩的浪花,会有这样一种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迅猛发展。

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是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新疆经济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繁荣,新疆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走得如此自信、如此坚实。

崛起的新疆,让世人刮目相看。有位西方学者甚至撰文评论说,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存在,中国将成为21世纪亚洲的重要因素„„

曾在新疆师范大学留学过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朋友说:“新疆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我在这里了解到了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实在令我惊奇。” 对啊、对于生长在新疆和田的我,我想我更有发言权。我们可以看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新疆在告别封闭的同时,也摆脱了贫穷、落后,走向进步,走向富裕,走向和谐稳定。近60年来,天山南北用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诠释着祖国大家庭内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走向共同繁荣的必然趋势。

我们坚信,用一颗感恩的心报效伟大祖国,使爱国主义转化为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坚强行动,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新疆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构建和谐发展的措施

一是营造氛围促创建。进一步加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宣传教育力度,依托街道办事处、社区、楼院三级组织网络,书写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板报,组织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各族群众的法制意识,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是创新机制促团结。在落实好组织协调、培训教育、表彰惩戒、不安定因素排查调处等工作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平台作用,不断健全民族事务协商议事制度,加强汉族群众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共商民族事务,共议发展大计,进一步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维护稳定。

三是搞好服务促发展。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搞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基础,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扶持辖区清真餐饮、牛羊肉零售等民族服务行业,不断壮大民族经济规模,提升民族产业档次。 四是扶贫帮困促和谐。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群众集中居住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积极帮助下岗失业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再就业,定期开展针对少数民族特困群众的救助、慰问活动,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进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感情,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小组讨论

一.民族团结的意义? 二.民族团结的优势?

三.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五、小组讨论总结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中国民族关系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明确指出,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把"和谐"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顺应少数民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定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六、班主任总结

今天我参加你们的活动后和你们一样触很深,我更相信这次主题班会后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更理解对方,我们班再不会出现下课时,汉族同学和民族同学各聚一堆的场景了,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

七、课后反思

同学们反响积极,都能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表示,作为大学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活动,只有民族团结了,才可以和谐发展;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知识,成为国家靠得住,用得着的人才,报效祖国。

班主任签字

及应用电子

2012.05.14普高11电子信息

上一篇:参加群体体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创建平安家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