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2024-05-05

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精选8篇)

篇1: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黄老营小学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6人,学生的最大有点是: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大部分的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少数民族,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先进的班集体。本册教学总目标:

1.认识21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服饰等特点。

2.了解21个少数民族的概况、风俗习惯。

3.体会民族与民族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才能建设出美好的家园。

4.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5.培养学生懂得各民族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我们才能有一个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本册教学重点:

1.认识21各少数民族的名称、服饰等特点。

2.了解21个少数民族的概况、风俗习惯。

3.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本册教学难点:

1.体会民族与民族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才能建设出美好的家园。

2.培养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我们才能有一个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开展讲座、手抄报比赛、知识抢答赛、儿童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快乐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每月开展“民族团结小标兵”评选活动,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3.与家长紧密联系,创设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共同培养学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篇2: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为保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工作取得的成绩,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引导教职员工维护民族大团结,深化和提高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要使全体师生“汉族离不开民族、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离不开”的观念,牢固自觉祖国、反对民族歧视、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根据我校工作实际,现将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为依据,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反对和打击民族分裂,非法宗教和恐怖势力,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二、主要措施

1、继续加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即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广泛开展“四个认同”教育,即:使各族干部职工达到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干部职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用坚定的信念和共同的理想团结、凝聚全局各族职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以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为榜样,对广大师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3、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分层次组织好学习,重点组织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相关领导讲话的学习。

4、学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全校营造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光荣,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可耻的范围,在全校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风气。

篇3: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根据纲要 (试行) , 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要保证10~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每学年保证8~10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学年保证12~14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纲要 (试行) 明确了各年级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小学三四年级要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 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小学五六年级要开展民族常识教育, 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高中阶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 要开展民族理论常识教育, 使学生在职业生涯和交往中具备较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初中阶段 (七八年级) 要开展民族政策常识教育,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能遵循并运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高中阶段 (普通高级中学高年级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 要开展民族理论常识教育, 使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 纲要 (试行) 要求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 使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校、班集体和个人。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 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纲要 (试行) 要求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并强调, 未经审定的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资料、图书、音像等一律不得进入学校。

篇4:论落实双语教学,加强民族团结

【关键词】边疆幼儿;双语教学;培养模式

一、边疆幼儿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关注幼儿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关注幼儿语言行为是否合乎规范,更要关注幼儿的语言活动所带来的心理体验,关注他们的内在情感和信念是否拥有了一种潜在的意识。边疆的幼儿从小在民族的语言环境中成长,父母和亲人都是用民族语言和幼儿交谈。因此,幼儿园自然就成为了培养幼儿民族情感的第一站,我们必须要创造条件,引导幼儿在汉语语言实践中去体验爱国的情感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语言教育”的实践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幼儿树立学习汉语的骄傲感和成就感。一种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提高孩子素质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不忘民族情,一方面又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因此,“双语教学”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合格的“人”。学识的培养,能力的培养,终究要升华成高尚人格的形成。对于我们幼儿园的这些少数民族幼儿而言,迫切需要老师担任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一个品格优秀的人。

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语言的教育就更不例外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过一个长久的积累。终有一天,他们的创造力会如银屏炸裂,爆发出让我们震撼的力量。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坚决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让孩子们树立一种热爱汉语学习、善于学习汉语的“养成教育”长效机制。这样有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最终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健全孩子的心智发展。

二、边疆幼儿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案

1.胸中有丘壑,放眼望全局——“目标激励自我”是关键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首要任务就是为孩子培养目标。目标是一个人期望未来能达到的状态,目标是对一个人目的的说明和界定,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目标。小到琐碎的日常生活,大到人生,不能没有目标。

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目标组成。想让孩子有一个积极的、正确的人生,就必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目标清晰的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对于我们来说,幼儿语言培养的目标,就是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积极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能力,坚决落实双语教学,让孩子在双语中健康成长,让语言成为孩子通往未来的第一条道路。这样,孩子才不会在生命的航程中徘徊不前,才不致在未来的人生中迷失方向和自我。

2.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语言习惯养成”是核心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一世的基础,是一个学校至始至终的任务。我们的习惯养成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我们要求从老师做起,积极养成双语习惯。我们幼儿园有很多民族老师。每月,我们都会对民族教师进行培训和汉语学习,提高汉语水平。让老师们成为汉语的宣传者和引导者。

其次,对孩子也严格要求,上课时都使用汉语教学。我园民汉孩子在一起学习汉语,每个班都配有一个民族老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使用的是汉语教学。教师上课的时候,特别注意教授民族孩子说一些简单的汉语,给他们提供听、说汉语的机会。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后来,随着环境的影响,民族孩子慢慢地会说或者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汉语日常用语。此外,我们还进行“一帮一”结对子工程,让一些汉语说得好的或者能听懂的民族孩子帮助能力弱的民族孩子。

第三,请求家长配合,在家也尽量说汉语。我们接园时让民族孩子的家长回家后给孩子进行汉语学习。要求家人尽量用汉语讲话,尽量多看汉语的电视,提供一个良好的汉语环境。

最后,我们还“以赛促学,提升效果”。为了提高双语教学,每学期我园都会进行“双语比赛”,例如讲故事、朗诵诗歌等形式,鼓励民族孩子学习汉语的兴趣。

对于民族的孩子来说,我们要积极培养他们的心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出发点,加深对少数民族孩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使少数民族孩子通过语言学习,增强自身的民族感和归属感,在今后的日子里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民族情感培养”是归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幼儿,应从热爱祖国的语言做起,少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因此,对孩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树立“汉语文化教育”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层面的理解有限,我们需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实践生活中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普通话是语言的交流最重要工具。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从而培养孩子热爱民族的情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才是从语言到品格的养成关键所在。

三、结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幼儿教学实践中,语言的教学是树立幼儿情感的第一要素。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坚决落实“双语教学”,加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孩子的情感意识,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语言习惯和情感目标,长大以后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幼儿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黄向阳,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0

[3]贾晓明,幼儿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王秀兰,教书育人——幼儿语言教学的主旋律[J],开封大学学报,2010(2);5-9

篇5:三年级民族团结故事演讲

民族团结一家亲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三年级二班的阿和特列克,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民族团结一家亲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便有无尽的感慨。因为身边的邻居和伙伴总是能在你无助时给你带来温暖与帮助,那么我就说说我的邻居给我带来的帮助吧。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其实这句话是甚有道理的!邻居张阿姨就是一位好邻居,现在我的汉语说的这么好,就是在张阿姨的帮助下不断提高的。

记得刚上学时,我几乎听不懂汉语,在班里,老师讲什么我都不太理解,老师经常给妈妈打电话,说我的情况,但是妈妈的汉语也有限,最后我就常常把书带到邻居阿姨家问她,张阿姨向老师一样耐心的教我,从拼音到生字,都逐一给我讲,慢慢的学多了,我的汉语水平提高了,在班里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呢,老师说我的语文进步最快,我心里特别高兴,很感谢我家这个好邻居。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汉族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民族团结之花将会越开越美丽。

篇6: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计划

和硕县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 苏少兰

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我与结对亲戚争做民族团结好伙伴,以“走亲戚,访亲戚,聊家常”为主要形式,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来往活动。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我与结对亲戚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深化和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创建平安、和谐社会。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根据对民族团结工作的要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健康、文明、安全和谐为目标,全面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实际工作,深入开展结亲对象之间、民族团结进步,争创民族团结模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发展,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三、工作措施

1、走亲戚:加强学习,加强联系,定期探望结亲家庭,宣传民族团结工作。共同受教育,使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落到实处。

2、访亲戚: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资源,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国家繁荣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巨大作用。

3、聊家常:大力倡导与结亲家庭在生活工作中互相支持、了解情况,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

4、做到民族团结一家亲与党的政策相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与结亲家庭实际相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与社会和谐实践相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

5、充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新疆做出贡献。

科级领导干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帮扶计划 和硕县第一中学党支书记 苏少兰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促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结合实际,现就开展“结对认亲、互动帮扶”活动制定如下计划。

一、活动目标

以结亲帮扶对象“生活有所依、子女有学上、患病有医就、老来有所养、致富有项目、权益有保障”为目标,创新扶贫帮困形式,加大帮扶力度,促进领导干部围绕 “察民情、解民难、排民忧、化民怨、保民安”的主题,深入基层联系困难群众,努力为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对党员和群众的关心。

二、活动内容

按照为民服务、注重实效的原则,切实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对困难家庭实行“一帮一”结对帮扶,具体做到“六个一”:即每月电话联系一次,每月到家走访一次,每半年慰问一次,每年帮助解决一个发展致富项目,帮助办一件实事,解决一个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

1、济困。切实发扬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美德,关心困难群众的工作、生活,在重大节点,亲自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慰问,并通过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或实物帮助,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度过生活难关,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

2、励志。深入做好困难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自强自立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并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有关帮扶政策,确保让他们得到切切实实的关爱和帮助。

3、助业。采取选送学习资料、进行个别辅导等形式,让困难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对有一定技术和文化基础的困难群众,要进行技术和智力帮扶,为增强他们创业脱贫提供条件。

4、助学。对子女上学难、因子女上学致贫的特困家庭,要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在每年两个学期开学前上门家访,了解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困难家庭的助学措施,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5、社保。要详细了解被帮扶家庭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并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好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养老等方面的政策,努力做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方法措施

第一步“认门”。与帮扶对象的家庭成员结成“亲戚”。带领家属自找家门、主动攀亲,带着真情和责任走进帮扶对象家庭,一对一与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交心谈心,面对面倾听帮扶对象家庭的意见和要求,询问冷暖,倾听呼声,了解结亲帮扶对象的困难情况。

第二步“问情”。找准问题摸清情况。与结亲帮扶对象保持联系,勤走、常走、走近、走亲,定期不定期深入到结亲帮扶对象家中去,全面了解其所思、所想、所盼,把“结亲户”的基本情况和困难原因摸清楚、搞明白。

第三步“研究”。在具体详实了解“结亲户”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实际困难和产生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

第四步“解困”。“认亲”后,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达到拓宽致富渠道、提高致富能力、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

科级领导干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思想沟通计划

和硕县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 苏少兰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有力抓手和载体,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渠道,是保障改善民生,争取民心的迫切需要,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密切党群关系,夯实基层基础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结对认亲走访活动对民族团结的意义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通过结对认亲不仅是代表党代表国家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关怀和关爱,把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给他们,倾听他们的呼声,感知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更是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稳定,民族的团结,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

篇7:三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活动的工作安排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3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在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新形势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月促年抓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对于筑牢各族干部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上级工作部署,现结合市**局实际,就开展好第3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作出如下安排部署。

一、活动主旨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主题,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思想,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式地走动互动,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以民族团结的新成果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二、主要内容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市委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深刻理解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

手拉手、兄弟情;根连根、骨肉情;心连心、鱼水情)要求,广泛开展‚安装一套民族团结教育宣传软件‛‚组织一批送医送药送健康‘下基层活动’‛‚制作一期民族团结主题展板‛‚组织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观摩‛‚开展一堂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讲座与测试‛‚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结交一位少数民族朋友‛‚举办一场民族团结教育演讲比赛‛‚选树一批民族团结模范集体个人‛‚逐级争创一批民族团结模范单位‛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走动互动起来,加强交往交流交融。

二是开展“访惠聚、结对子、交朋友”活动。充分发挥下派‚访惠聚‛住村工作组作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趣味体育比赛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切实推动各族干部群众走动互动、交往交流,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增进感情。

三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精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创建活动进机关,引导各族群众在创建实践中增进相互信任、密切血脉深情。

四是集中宣传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先进事迹,在教育月期间重点宣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民族团结典型。认真开展‚身边的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用群众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褒奖凡人善举,推动形成从我做起、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

五是举办基层干部双语口语大赛。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层层开展基层干部双语口语比赛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推进基层各族干部互学语言,增进了解,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篇8: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一、让学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历史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域。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册。例如:在进行青藏地区一节教学时,我就讲到了布达拉宫内的《文成公主进藏》壁画,它反映了藏汉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面编排的“读一读”。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我国民族团结历史悠久,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史观。

二、让学生懂得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有些青少年学生认为,民族团结仅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在讲述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时,就正确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8%),但分布地区很广。就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紧接着我问这种空间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这时学生思想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开导下,终于得出了“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融洽,谁也离不开谁”的结论。

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新疆汉族人越来越多,会不会影响我们民族经济的发展?显然他们对加强民族团结持怀疑态度。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不但不能说服学生,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力求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例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国家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长期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兴建了许多大工程。像乌鲁木齐-库尔勒铁路的铺通,吐哈油田的开发,独山子乙烯工程的兴建等,无不体现了国家对我区所做的巨大努力。使我区大部分人开始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

四、用民族团结方面的典型事例,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课堂上引用小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进行西藏教学时,我就讲了孔繁森的事迹。我们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离开了年迈的母亲和体弱多病的妻子,两次进藏,历经十载,和藏族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他收养两个孤儿,向病人献血,给藏族同胞看病,无不体现了他高尚的情操。这样讲解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得熏陶。难怪有的学生听后立刻表示:长大后我也要去西藏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民族团结宣传月”,民族节日期间举行的“茶话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内容的教育。总之,备课时处处要留心,决不放过任何德育因素。

上一篇:警察感悟下一篇:开学教师会上的校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