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原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经济学原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课程的内容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决定了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构建和教学改革方向。选择合适的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及形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一篇:国际贸易原理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案例教学是《国际贸易原理》 课程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应用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国际贸易原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几点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效果;应用技能

如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精通外贸相关知识的人才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关注、探索和运用。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界定(case method of instruction)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不论何种模式,都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实施环节。只有有效实施这些环节,才能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

1.教学前的案例准备。案例教学法围绕案例来开展,选取的案例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素材,准备好案例。考虑到类型的多样性,案例可分为引导案例、实务操作案例、角色扮演案例、辩论型案例等。教学中要根据需要编选某类合适的案例。 引导案例在教学中适用于主题的引导,例如:在“外汇倾销”的讲解上,引入当前热门话题——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案例,帮助顺利导入理论知识体系,以启发学生思考。角色扮演型案例,由学生按照要求来扮演角色,模拟实际活动过程,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并获指角色感受的经验。例如:由学生分别扮演中美两家公司的业务代表进行价格谈判,讨论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美国公司在什么幅度内的降价仍可保持比贬值前获取更多的利润等问题。辩论型案例,指根据问题和素材,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提出对立的论点和论据,通过辩论,扩展相关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例如:组织学生辩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利弊等。

2.学生的准备。 根据案例类型的不同,课前或上课时学生的准备要求也不同。如引导型案例,需要学生课前根据题目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如角色扮演型案例,需在课前把角色扮演资料分给要出演的学生,让学生熟悉角色,必要时先进行排演。辩论型和实务操作型案例,可进行分组。分组时可实施自愿组合。针对不同案例,可以由各组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比赛抢答,也可对各个组分派不同的任务,如要求几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其他组进行评论等。

3.案例分析。 根据案例类型的不同,分析的要求和形式也不同。辩论型的案例,正反双方的辩论过程就是一个分析讨论的过程,辩论结束后,也可再组织学生进行补充。角色扮演型的案例,学生能从角色扮演中获得体验,扮演结束后可再组织分组讨论。实务操作的案例,一般可先由学生个人分析,再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也可由一名学生主讲,接受其他同学询问。

4.案例总结。 该阶段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教师来实施。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分析可能不到位,需要由教师来补充和总结。教师要适时地把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点引出,指出案例讨论思路的正确与否,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指出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必要时与学生进行再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内容,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激励。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角色问题。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案例教学不再是一个单向沟通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过程。显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着参与方即主要的角色,而老师则充当着引导方即次要的角色,并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两者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国际贸易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的目的却是希望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自己所讲授的系统化知识。为了避免学生的主观性,教师不自觉地控制了案例教学的过程,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再者,学生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种期望会影响学生在案例教学课堂上的主动性。更有甚者,学生害怕自己的观点、经验受到教师或小组成员的质疑,有时也认为自己零散的知识在案例讨论中所起作用不大,而不愿意参与讨论。

2.案例教学的案例选择问题。 要在课堂上成功地使用案例教学法,课前选择好合适的案例是首要条件,因为案例的适宜性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我们教学当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来自于图书市场上销售的案例汇编等书籍。这些案例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已成型的案例,大多是从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这些案例往往比较复杂,缺乏针对性、典型性、实践性和时效性。学生会因其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二是一些根据新闻报道、报纸评论改写而成的案例。这些案例内容较新,学生对由实事改编而成的案例有浓厚的兴趣。但这类案例由于缺少系统地加工,案例内容不完整且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导致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

3.案例教学的组织问题。国际贸易的案例往往涉及面广,跨度大,因此案例讨论过程的控制较难把握。常见的情形有:要么是提不出任何真知灼见的泛泛议论,要么是没有脱离理论主题漫无目的的谈论;要么是教师或个别学生谈得太多,讨论的内容枯燥无味,大部分学生充当旁听者,没有积极参与讨论,走过场,存在部分教师一味地分析案例,一味地把教师的思路和想法和盘托出的现象。教师没有掌控案例讨论整个过程,讨论过程出现节奏把握凌乱,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不科学。此外,也确实存在相当部分的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的问题。学生原本一直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突然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学生既缺乏心理准备,又缺少必要的知识技能,以至感到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此时,教师若不能很好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必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教学的失败。

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力求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如能用通俗易懂,情节性强,趣味性浓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更容易诱发他们对案例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因此,案例应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学生的认知度较高,便于学生理解、分析。在案例的取舍时,要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从正反不同角度更好地起到启发作用。

2.科学合理地实施案例讨论。案例讨论过程的控制要得当。这个过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该合理分配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合理分配案例说明、讨论、点评的时间。二是要选择好第一位案例讨论发言人。第一位发言人的状态及观点对后面发言人的影响很大。三是要积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教师在整个案例讨论过程要做好引导,切忌从头至尾只顾自己发表见解,不注意调动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切忌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四是要善于倾听,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对正确独到的见解要给予充分肯定。五是注意对课堂纪律的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因观点的不同而激烈争论,严重影响了教学顺利进行时,教师还要加以适当的管理。六是做好教师的总结发言和点评。对老师而言,真正的考验是最后的案例点评。老师应该有点评技巧,才能将案例点评引向深入。

3.教师要转变在教学舞台上的角色。教师要从课堂主讲人转变到案例讨论组织者的角色,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地作为支持人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这样就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思考,促进了知识的融会贯通。

4.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目前情况,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实践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其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加大“双师”素质水平建设,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到企业锻炼,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掌握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员素质和技能要求,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林.优化案例教学的途径及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 :10-13.

[2]黄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23-25.

[3]勇健.《市场营销》教学重在实践应用[J].山东电大学报,2001,(1):35-36.

[4]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35-37.

[5]朱敏.案例教学设计及组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财经科学,2001,(S2):45-48.

[6]张丽梅.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33-36.

[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许蔚

第二篇: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经济学原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课程的内容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决定了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构建和教学改革方向。选择合适的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及形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更加深入的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教学指导方针提出了“厚基础,宽方向”的要求。而经济学原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规则和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构建和开设好这一门课程,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通过对教材、教学手段及课程考查方式的探索、改革和实践,初步摸索出了适合本专业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构建模式。

1 教材的选用

涉及经济学原理的参考书和教材比较多,既有国内高等院校出版的经典著作,也有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如何选取教材,要以新时期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进行选择。我国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贸易来往日益频繁,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要求。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广的国际视野,更加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因此,新时期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1)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虽然属于应用型经济学,但是由于要面对国际经济领域内的错综复杂的变化和形势,必须要具备运用基本经济原理进行认知和分析的能力,以便进行准确有效的经济决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

(2)具备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特色就在于具有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体现在对于沟通语言技能的把握、文化习俗、法律法规的理解和熟练运用等,其中语言技巧是其中的基本技能之一。

(3)实际业务能力。

(4)经营管理能力。

从以上几点要求出发,综合考察了国内外的优秀教材,最终我们选取了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编著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作为教材。选取这本书作为教材的理由在于:

(1)这本书深入浅出,既包含了微观经济学有包括了宏观经济学部分,是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

(2)这本教材比较好的反映了当前了当时经济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3)英文原版教材,对于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语言技能具有裨益。

2 教学方式和手段

(1)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对于语言技能的把握,因此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的就是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模式在我国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英语的深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者是采用英文教材,中文讲解,作业及考试可采取中英文。二者是采用英文教材,板书、课件或讲义、作业及考试用全英文,讲解中英文。三者是整个教学过程都采用英文。采取哪种模式既取决于师资状况又取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综合考虑后,我们采用第二种模式,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经过最近五年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接受度大,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直观性。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进度,授课内容得到丰富,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安排英文课堂讨论,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

(3)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加深知识理解的最好途径,当下很多高校在推广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其中最简便易行的一种。它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总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经济学原理属于基础理论课,涉及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如果辅以案例教学,则更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案例。案例的选择是成功关键,要遵循两大具体原则:第一,案例要选择早有定论的历史事件。案例教学主要是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所以要避免无谓的争论。第二,案例要选择非常典型的事件。案例本身应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所以要精心筛选那些经典的有价值的案例。

(4)课程考查,经济学原理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任课教师灵活运用课堂口语答问成绩、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考查方式。增加了成绩考查中的课堂口语答问的成绩比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和水平也都被计入最终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课程平时作业用英文完成,根据教学进程有目的安排一些问题作答。期末测试试题从试卷库中产生,试卷为全英文,要求用英文答题,以考核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学生的结业成绩的构成比例为:课堂口语,作业等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3 教学效果

经过最近五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难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学生对于英文原版教材的认同率逐渐得到了提高。其次,通过应用双语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应用读、写、说英语的水平。再次,通过开展英文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结语

通过我们对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和改革,建立适合我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构建要从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及手段的运用上等方面结合教学对象的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涛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8,(5).

[2]金巧兰. 浅谈国际金融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3]于泽. 我国本科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9,(4).

[4]陈家新.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18(2).

[5]许晓红.经济学原理实行双语教学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

[6]何东霞,熊红芳,陈根.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讨[J].科教文汇,2006,(6).

作者:李霞

第三篇:"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课程建构原理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四川天一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能够接触到国际经济贸易并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在当下该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中有着相当大的价值与作用,对于能够实现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下该学院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存着一定的问题与误区,阻碍着该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按照“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来进行该课程的改革,最终能够对该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一带一路”;课程建构原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引言

世界的经济发展在不断的曲折中前进,在这个大环境之中,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希望能够对地区合作产生有益的积极影响。“一带一路”所涉及到的范围涵盖了亚欧非三座大陆,同时其中进行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以及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与想法顺应了当下许多的国家经济发展与争取更高的国际地位的要求。同时“一带一路”不断深入,这样一来给许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要求高校能够培养出适合当下发展形势的高素质人才,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则是能够与“一带一路”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适应在这个背景与环境之下的岗位需求,但是该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其最终的培养效果无法达到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的需要,因而本文探讨了基于课程构建原理下,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改革的方法,最终能够适应各企业的岗位需要,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

一、课程建构的概念

将建构原理作为课程的设置原理与基础,则课程的整体设计之中能够分为多种环节,这些环节为课程的生成、管理、组织、实施以及对于课程的最终评价等。在课程的生成之中主要是找到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涵盖着多方面的要素,包括:教学的具体模式、教材的选择与编撰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等;而课程管理与最终评价主要是为了能够保障教学质量,其中所涉及到的诸多要素,例如:课程的教学效果、管理以及评价等。课程的构建想要成功并能够达到较为良好的效果则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与研究,针对其课程构建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决,并对其进行改进,保障能够达成既定的目的[1]。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构建中存在的误区与制约因素

(一)课程设计理念无法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中体现

1.教学内容无法体现课程设计理念

当下四川天一学院针对“一带一路”下对于物流管理的市场岗位需求以及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分析,将该课程的定位在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与能力,其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相当清晰,进一步展现出该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岗位针对性较强的特征。因而在该学院之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理论知识、技能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形成等。但是能够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之中发现,‘放宽基础教学、强化技能学习以及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并为能够完全的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之中。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学的理论课程内容无法应用到实践之中,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的学习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而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比例失调,往往实践课程的比例要远小于理论课程,这样一来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是针对外贸知识与业务流程的讲解与传授过重,而对于学生核心技能与专业素养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忽视现象,无法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最后是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下来,但是对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课程之中的方法教学有所忽视[2]。

2.教材建设与选择无法体现课程设计理念

从四川天一学院对于该课程的建设与选取来看,尽管该学院对于教材的时效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程度较为重视,但是仍然能够发现有些教材的内容质量不高,教材之中对于业务流程顺序较为注重,而业务环节之中的操作技能的编写却不突出,这样导致教师在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安排,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外贸实务经历,对于学生展开实践的过程中,无法有效进行指导。同时教材之中较难体现出国际贸易的特点与“一带一路”的相关背景[3]。

(二)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不足

课程的教学理念、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运用,必须要能够通过课程的组织与管理才能最终落实到位,因而教学模式的进行建设与明晰,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收集与整合,将教学的硬件环境、设施与软环境进行建设与完善,才能够保证课程、岗位以及证书相结合,教學、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当下四川天一学院《国际商贸实务》课程的教学资源与“双一流”院校相比仍然存在着缺少的现象。一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其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不高,基本上很少有教师真的来自于企业的一线工作者,大多都是从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基本上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而在该学院之中进行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来教师实操经验不足,讲解的内容更加偏向与理论课程,而并非进行核心技能与实操技能的训练,在进行实操训练的过程中也很难指导,导致学生无法对自身的错误实操技术进行有效的改正;二是在教学手段方面的运用上,该课程的教师很大程度上将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抛弃,而尝试了多种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进行教学手段的尝试过程中,没有完善的鼓励政策与经费支撑着教师继续开展教学手段的变革,而且在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还是利用学生的期末成绩与评教内容以及学校展开的教学监察等,在实操训练的过程无法进行全面评价。在针对学生的考核之中仍然是将理论性知识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同时将日常的出勤到课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4]。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课程建构原理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思路

一带一路的构建与畅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贸易自由化的水平,这样一来就对于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促使让这些人才能够促进贸易新业态的发展以及新的模式的构建,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出来这些人才,但是存在着的问题与缺陷让该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这些要求,针对四川天一学院存在的问题,基于课程建构原理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对于人才的需求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思路具体如下:

(一)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为了能够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与构建理念进行实现,就是要能够将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升。该课程需要学生自身能够充分将理论课程知识与业务的操作进行掌握,还需要对于学生在岗位之中的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在学校之中所学到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能力都能够应用在业务流程的完成、解决在进行外贸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发情况以及提升业务层次等多种方面。因此需要能够配备一只对于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充分熟悉同时具备着较高水平的实操经验的教师队伍,这样一来能够保障该课程的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具备了源头和根本性的保障。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需要将引进与培养进行结合。首先要能够引进在企业之中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员工在学校中开展讲座,并促使该课程的教师能够定期接受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员工的培训,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另外是与外贸企业开展合作,将教师派遣到企业之中进行业务锻炼与学习[5];再次是要能够和其他有着相同专业的院校开展交流与沟通,并派遣优秀的青年教师去往该课程开设水平较高的院校之中进行学习,进一步将教学教育资源的深度与广度提高;最后是要能够建设一支校外专家与课程教师共同联合合作的教学队伍,促使课程的构建从以教师为建设主体转变为校内外教师与专业人士联合共同建立[6]。

(二)选择和建设合适的教学教材

首先要能够选择科学、实用以及合理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该教材必须要能够将进出口业务流程都进行涵盖,同时要能够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术、实操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囊括,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该教材之中能够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实操能力。另外就是要将该课程的双语教材进行开发,能够在教材之中体现出国际贸易的特征。最后是要针对现有材料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的现象进行弥补,让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特征以及知识掌握,同时教师参与到企业之中开展深入锻炼,掌握最前沿的业务资料与真实的案例的基础上来进行撰写该课程的辅助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以及更加适合当下“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对其的具体需求[7]。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四川天一学院该课程的开展能够对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借鉴,但在借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与岗位职业的需求以及所涉及到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来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要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学生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以及岗位教学等进行充分结合,进一步将该课程能够从传统教学模式之中转变为校内外联合的教学新模式,从单一的课程理论知识传授进一步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要能够将教学方法改变并改善教学设备环境。首先教师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认知程度,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学习[8]。教师要在该课程的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同时亲身示范、启发学生思维、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角色额模拟等,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主动积极的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提出,加强其课堂学习的浸入感,进一步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进行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业务流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物进行扮演,并在这个扮演过程中掌握各种技巧与能力,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9]。

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人才培养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于该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所具备的技能水平、综合素养以及理论知识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四川天一学院该课程的开展尽管顺应了当下的时代发展潮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在课程构建理论之下的学院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及教材的选择等,这些措施能够为培养出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立力.项目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01):191+221.

[2]刘凡,刘红军.“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1):102-104.

[3]刘凡,刘红军.“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2):131-134.

[4]潘素昆.“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究[J].对外经贸,2019(03):122-125.

[5]李根.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01):225-226.

[6]刘丽.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6):150-152.

作者简介:

张露潆(1989-),女,汉族,四川绵竹人,讲师,本科,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方向;毛莉敏(197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講师,硕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方向。

(项目名称: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与设计研究—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省级,18SB0266)

作者:张露潆 毛莉敏

上一篇:基建工程档案论文下一篇:公路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