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间全双工通信

2022-08-07

第一篇:单片机间全双工通信

单片机实验三 双机通信实验程序

实验三 双机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UART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应用

二、实验实现的功能

用两片核心板之间实现串行通信,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

三、系统硬件设计

实验所需硬件:电脑一台;

开发板一块;

串口通信线一根; USB线一根;

四、系统软件设计

实验所需软件:编译软件:keil uvision3;

程序下载软件:STC_ISP_V480; 试验程序:

#include sbit W1=P0^0; sbit W2=P0^1; sbit W3=P0^2; sbit W4=P0^3; sbit D9=P3^2; sbit D10=P3^3; sbit D11=P3^4; sbit D12=P3^5; sbit DP=P1^7; code unsigned char table[]={0x3f,0x06,0x5b,0x4f, 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 0x39,0x5e,0x79,0x71}; sfr P1M1=0x91; sfr P1M0=0x92; sbit H1=P3^6; sbit H2=P3^7; sbit L1=P0^5; sbit L2=P0^6; sbit L3=P0^7; unsigned char dat; unsigned char keynum; unsigned char keyscan(); void display(); void delay(void);

- 1 L1=1; L2=1; L3=1;

H1=0; if(L1==0)

return 1; else if(L2==0)

return 2; else if(L3==0)

return 3;

H1=1; H2=0; if(L1==0)

return 4; else if(L2==0)

return 5; else if(L3==0)

return 6; H2=1; return 0;

} unsigned char keyscan() { static unsigned int ct=0; static unsigned char lastkey=0; unsigned char key; key=getkey();

if(key==lastkey) {

ct++;

if(ct==900)

{

ct=0;

lastkey=0;

return key;

} } else {

- 3

第二篇:无线双工对讲机制作报告

无线双工对讲机

abing 摘

设计基于无线通信原理制作无线双工对讲机,采用高频管9018两级放大拾音信号,电容三点式振荡产生谐振高频载波,通过天线发射进空中;接收部分采用直接接收方式,采用LC振荡网络检波,检波后的的源信号再由集成功放LM386两级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声。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易行,无线对讲机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无线通信

振荡网络

检波

功放

一、引言

无线双工对讲机在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广泛应用于保卫系统等实现短距离通信,其中的无线通信原理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更加侧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其他科研领域。本次设计完成的无线双工对讲机要满足如下要求:

(1)采用集成运放和集成功放及阻容元件等构成对讲机电路,实现半双工通话(话筒和扬声器分开,且开机后处于守听状态),电源电压+9V,工作可靠,效果良好。

(2)实现无线传输,方式任选,音量连续可调;通信距离>10米,在保持通信距离和通信质量的情况下,让发射功率尽量小。

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设计框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无线双工对讲机系统框架图

声音信号经MIC拾入,经过调制放大器,即低频放大器放大,经过振荡器及放大电路,将输入的低频调制信号和振荡产生的高频载波信号变换为高频已调信号(调制),并以足够大的功率输送到天线,辐射到空间;再由天线接收到空间的游离信号,先经过选频网络选出发射频率,再经高频放大器对其接受到的需要频率信号进行初步的选择和放大,以便抑制其他频率的无用信号,再经过声音接收专用集成电路,解调出原发射信号,最后通过低频功率放大器输出。

二、方案设计

1.设计思路

为达到设计要求,采用集成运放和集成功放及阻容元件等构成对讲机电路,实现半双工通话。设计的难点在于选频网络的预置和检波电路的设计。

2.方案论证与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拟定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整个系统电路全部采用集成运放,接收部分采用超外差接收方式。用专用收音接收芯片D1800和集成功放D2822以及外围阻容元件组成。D1800作为收音接收专用芯片,内部集成了FM混频、本振,低通滤波,FM中放、鉴频和静噪、一级功放于一体,具有高稳定性。集成功放D2822作为第二级功率放大,进一步放大功率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方案一原理框图

方案二:系统以集成运放为主,部分采用分立元件搭成,接收部分采用直接接受方式。发射部分采用高频三极管和阻容元件搭成,接收部分采用电容电感自制选频网络和检波器,用集成功放LM386作为功率放大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3所示:

图3 方案二原理框图

方案一系统主要部分采用专用集成芯片,接收范围广,信号强度好且清晰,但是采购成本高,在本设计中没有使用的必要。相比之下,方案二接收部分采用分立元件搭成,理论上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它的缺点在于稳定度不高,杂音较重。综合比较,考虑到成本和设计需要,采用方案二。

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振荡及放大电路

变化着的声波被驻极体MIC转化为变化着的电信号,经过R

1、R

2、C1阻抗均衡后,由VT1(振荡放大三极管9018)进行调制放大。C

2、C

3、C

4、C

5、L1以及VT1集电极与发射级之间的结电容Cce构成一个LC振荡电路,在调频电路中,很小的电容变化也会引起很大的频率变化。当电信号变化时,相应的Cce也会有变化,引起频率变化,这样就达到了调频的目的。C

3、C5和L1组成三点式振荡网络,产生谐振频率 fH12πLC ,适当确定电容电感值,使谐振频率约为fH≈50MHz。电容三点式网络及振荡放大原理图如图4所示。

(2)发射驱动电路

经过VT1调制放大的信号经C6耦合至发射管VT2(高频发射三极管9018)通过TX、C7向外发射调频信号,电路如下图4所示。C8和L3组成并联谐振网络,C7为耦合电容,电路提供足够的功率将信号从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

(3)检波电路

狭义的说,检波是指从调幅波的包络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检波电路的功能是从调制信号中不失真的解调出原调制信号。从天线TX接收到的信号经三极管Q、电感线圈L

1、电容器C

1、C2及高频阻流圈L2等组成的超再生检波电路进行检波,电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电容电感组成三点式振荡网络,结合高频三极管9018组成超再生检波电路,解调出原调制信号。

(4)功放电路

检波出来的源信号非常弱,经C19电容耦合进入集成功放LM386,放大200dB,C22为增益调节电容,放大信号经C24耦合推动扬声器发声。C20、C21为电源耦合电容,降低电源噪声对待放大信号的影响。R

25、C23防止运放产生自激。电路原理图如下图7所示:

图7 功放电路原理图

(5)电源模块

设计要求电源供给所有模块+9V电压。电源电路原理图如附录1所示,三端稳压芯片LM317起稳压作用,2200uf电解电容、100uf和0.33uf瓷片电容起滤除纹波作用,输出+9V提供给各单元电路。

三、设计实现

1.LC振荡网络匹配

为了尽可能减小调试时间,我们把发送和接收LC振荡网络参数设置一致,产生相同的谐振频率。

2.音频功率输出

为达到有效功率输出,我们在发射部分添加高频放大模块,使得发送信号强度增大,在空中传输过程中衰减后信号强度比原来大,但是仍然很小。因此我们在末级采用LM386典型放大电路放大200dB,电路原理如附录2所示。

四、系统测试

1.测试条件和测试仪器设备

系统容易受到强磁场的干扰,测试时必须在室温且无强磁场干扰的条件下进行,并要确保供电电源的稳定性,测试仪器设备如下表1所示。

2.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调节电位器调整音量,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压变化,说明音量可以调整。 调整发射模块和接受模块的距离,来测试对讲机的通信距离。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五、结论

综合测试表明,我们的设计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只是通信距离还不够,如果用专用集成芯片,通信距离将能够达到。在设计中,我们采用专用对讲机发射电路,发射频率在49MHz~90MHz范围内任意可调,信号强度稳定,发射距离远。

第三篇:半双工调频无线对讲机实验报告

实验十九 半双工调频无线对讲机

一、实验目的

1、 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频发射机、接收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调频系统概念。

2、 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完成调频发射机整机联调。

2、 完成调频接收机整机联调。

3、 进行调频发送与接收系统联调。

三、实验仪器

1、高频实验箱 2 台

2、双踪示波器 1 台

四、基本原理

半双工调频对讲机组成原理框图如上图所示,发射机由音源,音频放大,调频、上变频、高频功放等电路组成。接收机则由高放,下变频、中频放大、鉴频、音频功放、耳机等部分组成。

半双工是指接收与发送共用一个载波信道,但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或只能接收的传输方式,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发送与接收频率同为10.7M,公用一根天线。收发的切换依靠10号板的J1完成.J1在没有按下去的情况下为接收状态,按下去为发送。为了避免自身的发送对接收的干扰,所以加入了电源控制。电源控制的作用是当接收电路工作时,发送电路关闭,反之亦然。

五、实验步骤

1、 准备两台实验箱,分别在关电状态下按下表连线: 发送部分:

接收部分:

2、将3号板S1拨为“01”,S2拨为“01”,2号板SW1拨置“4.5M”,SW2拨置“OFF”;5号板SW1拨置“4.5M”;10号板SW1拨到上方。

3、打开电源,将1号板信号源调到6.2M,RF幅度最大。

4、调整3号板的W2,使TP8频率接近4.5M。

5、将2号板的W3旋到1/2处,10号板的W1,W2旋到1/3处。

6、将拉杆天线接到10号板Q1接口。

6、按下10号板的J1,对方应能听到音乐声,然后微调各单元电路,使声音最清晰。

7、将话筒插入10号板“MIC1”,SW1拨到下方实现两台实验箱人声对讲。

在实验中,我们用一号板产生1V,3KHz的低频信号代替语音输入信号 发送部分:

音频信号:1V,3KHz

正弦波振荡器输出:133mV,4.4MHz

本振信号:527mV,6.21MHz

双平衡混频输出:940mV,10.5MHz, 频偏20KHz

可以看到明显的正弦带与频偏

功率放大器输出:5.0V,10.75MHz

接收部分:

接收信号:1.54V,10.8MHz

单调谐小信号放大输出:4.1V,10.6MHz

本振信号:500mV,6.17MHz

混频输出:450mV,4.58MHz

可以看到明显的正弦带与频偏 选频放大输出:720mV,4.52MHz

解调输出:960mV,2.991KHz

恢复了原有的音频信号的频率,适当调节放大倍数,可恢复原来的振幅。

六、实验分析,结论,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基本掌握了调频发射机、接收机的组成原理,3KHz左右的音频信号经正弦波振荡器,将频率提升至4.5MHz左右,与6.2MHz的本振信号混频输出10.7MHz和频信号经天线发出。接收端由天线接收到信号,经过单调谐小信号放大电路进行选频放大输出10.7MHz信号,与6.2MHz的本振信号混频输出(经4.5MHz选频放大输出)4.5MHz差频信号,将携带信息的载波通过正交鉴频解调出3KHz左右的音频信号。虽然对原理很清楚了,但是实践起来对电容、电感、电阻等器件的取值等还是还调试很久!由此深知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第四篇:单片机课程中单片机实验教学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学习将造就一批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的工程师、科学家。一些中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单片机课程设计及相关的课程。在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单片机课程实验环节,改革教学方法,虚拟仿真实验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论文关键词:单片机;教学;仿真实验

“单片机原理”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电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把微机接口部分、汇编语言部分、通信技术部分的知识点等综合在一起,属于逻辑性、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作为电类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电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需全部自动控制类知识结构的载体,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然而,传统的单片机教学一般注重课程本身的体系结构和前后的逻辑联系,均以学科体系为出发点,忽略了“可学性”,致使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却没有显现出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全国将单片机列入单独的比赛项目,在考查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加之社会需求高技能人才,许多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在不同的专业开设了单片机课程,然而单片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实践,但有的学校教学设备有限,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仿真实验课可以让学生在单片机工作室里做中学,真正玩转单片机,也同时解决了学生学起来枯燥,老师教起来吃力的尴尬局面。

目前单片机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单片机课程理论为主,实验教学多是进行验证性实验。单片机实验室存在场地和时间限制,学生除了课上,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所需要的设备,如仿真器、实验板等,个人配备成本太高,个体无法承担。而且实验箱只能验证试验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就无从谈起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单片机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速度发展迅速,然而单片机教材陈旧,实验设备很容易落后、老化等问题,必然会带来耗资等问题。

由此可见,构建成本低廉的单片机仿真实验系统对于单片机教学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降低实验设备投资,而且能培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我们不单要突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否则就无法体现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由于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系统的工作环境往往是比较恶劣和复杂的,其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必须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否则将导致控制误差加大,严重时会使系统失灵,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

影响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的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气干扰,以及系统结果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制造工艺和外部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干扰后果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误差加大。(2)控制状态失灵。(3)数据受干扰发生变化。(4)程序运行失常。

由于受到干扰后计数器的值是随机的,因而导致程序混乱。通常的情况是程序将执行一系列毫无意义的指令,最后进入“死循环”,这将使输出严重混乱或系统失灵。

随着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面对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质量能力与规模能力不相适应,教学信息化程度低,古老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仍应用普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缺乏完善性,科学管理水平和改革创新能力就提到了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基本办学规范不健全,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达不到标准,学生成长的“通道”不畅通。

从新的教学要求来看,这类课程仅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原理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开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配套实验课活独立的实验课程,让学生有足够的实验机会。那么对于单片机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就相应提出了高要求。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单片机仿真实验应运而生。

二、“单片机仿真实验”初探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各种仿真系统,为各种实际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保证,同时为很多学校、企业等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仿真工具,如课堂上用到的各种EDA工具;模数混合仿真的Protel、Multisim等常见的电子应用仿真软件,数字系统设计的Fundation、MaxplusII、Expert等。

所谓“仿真”,就是通过开发工具真实地模拟用户系统的运行环境,使用户能够在透明和可控的条件下观察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和结果,仿真实际上也是一种软件和硬件的综合调试手段,它能提高应用系统开发的效率。

用通俗的话来描述“单片机仿真实验”就是在一块虚拟电路板上按照真实电路的设计构想放置一些虚拟的元器件,并模拟实际烧ROM的过程链接上程序代码,“接通”电路观察效果,如果不理想的话可以反复修改电路或程序代码,直至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仿真实验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没有仿真实验的年代,每架构一个真实的电路都需要费时费力费钱,稍有不慎还有可能前功尽弃,再加上单片机中的ROM芯片是有擦写次数的,而一段程序可能需要修改擦写多次,无形中减少了ROM芯片的使用寿命。仿真实验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可能会费点儿电),以上问题都不存在,而且就现在的仿真软件来说,仿真出来的电路效果与真实电路一模一样,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仿真是成功的,就可以直接下工厂的流水线生产了。

三、单片机仿真实验效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参与探索、参与汇报,都能动起来,使每位学生都能进入最近发展区,都能有所收获,具有成功感。”为使这一核心理念能得到有效落实,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逐渐发现单片机仿真实验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只学不练的矛盾,也缓解了部分学校的设备建设压力。

首先,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职业学校专业不一样,男女比例天差地别,在上课过程中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在仿真实验里所见即所得,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高涨。仿真实验中减少了实验中实验板,实验内容不能更改的局限性,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虚拟基地。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发展,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次,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锻炼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是职业学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较为重要的。传统的实验中往往忽略学生的设计能力,只是一个验证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理论无法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实践中,有一些学生有些许的遗憾。采用仿真后,采用建设工程的形式将设计理念融合到软件中,投入少,实际问题却能得到验证和推敲,节省了硬件的损耗。再次,硬件投入少,经济优势明显。单片机的课程除了开设8051系列单片机课程之外,还开设AVR系列与MCS51等系列的课程,三菱、西门子等不同系列和型号的单片机。

要想保证相应实验的开设,必须要有配套的实验系统而且要保证一定的实验硬件设备套数,那么这将是一笔非常大的经济支出。所以这将使单位和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硬件设备的更新和硬件设备的维护等工作。考虑经济和其他方面的种种因素,引入单片机软件仿真系统,就可以大大降低经济的支出,减少硬件设备的购置,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硬件设备维护的工作量。为单位和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经费,缓解了很大的压力。

先通过软件模拟成功后再投入硬件,经济优势明显改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板的投入,接口的投入,系列的不同,仪器的投入等,仅仪器的维护也是非常繁琐的,更何况资金的投入了。因此采用软件仿真,其经济优势很明显。

单片机仿真实验的瓶颈之痛。长时间的课程教学之余,总觉得留下了许多遗憾。虽然单片机仿真实验让笔者和学生们获得了一些成功的体验,但久而久之,也产生了一丝厌倦,毕竟假的成不了真的,整天面对着这些毫无生气的电路图,无法接触电路实物的痛苦与日俱增。

有鉴于此,兼顾教学设备的投资现实,仪器老化问题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下面两个方面学校可以参考改革。

一是改革办学形式。通过“联合办学、合并小的机构、多校共建”等方式推动规模化办学,加强建设,建成规模大、实力强、声誉好的示范学校;组建职教集团,发挥对农村和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及西部的帮扶作用。

改革教学形式,积极采取场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形式的针对性。

改革培养形式,深入推行校企一体、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改变单一,强调连续学习,为连续学习和分阶段培养相结合,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人继续学习模式。

创新专业设置。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建设面向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民族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

二是创新教学环境。重点建设现代化的专业技能性教室,创设功能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并存的,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和企业的文化和专业的融合。改革教学形式,建立导向性的学校评价模式和能力性的学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新措施、新途径,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全面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的导向性;更新教学手段,构建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能够支撑随时学习;创设生产实习的模拟现场设置,特别是通过模拟流程、虚拟现实、数字仿真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性、技术性和生产服务岗位的可行性。

创新教材的应用能力,开发延伸性、补充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岗位的校本教材;实现多种教材的立体化融合,使学生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改革队伍建设,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社会中的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方向和多元化。

改革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完善招生、教学、资助、免费、就业、财务和资产等学校业务管理办法。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是单片机教学的优秀实验平台,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单片机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实验成本,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结束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虚拟仿真实验,电子专业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认知水平、专业技能等有了明显提高。利用仿真系统,可以节约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利用仿真系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减少了成本,也是学校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有益的尝试,不必为了比赛换新机型而惶惶然,更不必为时间的局限性,地点的局限性而担忧。有利于促进课程和教学改革,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从经济性、可移植性、可推广性角度讲,建立这样的实验室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五篇:单片机原理

1.一个完整的微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2.8051 的引脚RST是IN脚(IN脚还是OUT脚),当其端出现高电平时,8051进入复位状态。8051一直维持这个值,直到RST脚收到低电平,8051才脱离复位状态,进入程序运行状态,从ROM0000H单元开始取指令并翻译和执行。

3.半导体存储器分成两大类:RAM ROM,其中RAM 具有易失性,常用于存储临时性数据。

4.求十进制数-102的补码(以2位16进制数表示),该补码为 9AH。

5.PC存放_CPU将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ROM单元的地址,具有自动加1特性。在8051中决定程序执行顺序的是PC还是DPTRPC?它是16位?不是(是,不是)SFG?

6.123=01010010 B= 52 H。

7.8051内部有4个并行口,P0口直接作输出口时,必须外接 上拉电阻;并行口作输入口时,必须先将口锁存器置1 ,才能读入外设的状态。

8.MCS-51的堆栈只可设置在 内RAM低128B区,其最大容量为128B,存取数据的原则是 先进后出。堆栈寄存器SP是8位寄存器,存放堆栈栈顶的地址。9.中断处理的全过程分为以下3个段: 中断请求、 中断响应、 中断服务 。

10.定时和计数都是对 脉冲进行计数,定时与计数的区别是定时是对周期已知的脉冲计数;计数是对周期未知的脉冲计数。

1.MCS51的中断系统有几个中断源?几个中断优先级?中断优先级是如何控制的?在出现同级中断申请时,CPU按什么顺序响应(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写出各个中断源)?各个中断源的入口地址是多少? 答:MCS51单片机有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中断优先级由特殊功能寄存器IP控制,在出现同级中断申请时,CPU按如下顺序响应各个中断源的请求:INT0、T0、INT

1、T

1、串口,各个中断源的入口地址分别是0003H、000BH、0013H、001BH、0023H。

2.已知单片机系统晶振频率为6MHz,若要求定时值为10ms时,定时器T0工作在方式1时,定时器T0对应的初值是多少?TMOD的值是多少?TH0=?TL0=?(写出步骤)

答:定时值为10ms时,定时器T0工作在方式1时,定时器T0对应的初值是1388H

TMOD的值是00000001B,TH0=13H;TL0=88H。

3.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资源有哪些?说出80

31、8051和8751的区别。

答:MCS51系列单片机上有1个8位CPU、128B的RAM、21个SFR、4个并行口、1个串行口、2个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等资源。80

31、8051和8751的区别是8031内无ROM;8051内有4KB的掩膜ROM;8751内有4KB的EPROM。

上一篇:地面硬化承包协议书下一篇:多媒体大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