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成果

2022-12-04

第一篇: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成果

高校党建工作方法创新

高校党建工作已经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党建工作也有某些不适应。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站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政治高度,从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实际出发,结合高校实际,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运用创新思维的理论与方法,大胆进行方法创新,切实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和党对高校的领导能力。

一、构建党建工作新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以一种深入持久的方式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既有积极的可以利用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面。现实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高科技、面向新知识,主动迎接信息化、网络化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党建工作要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创造、构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我们必须树立战略眼光,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运用互联网、宽带网、局域网等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使网上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辐射力越来越强,通过开展网上党建理论研究、党建论坛、党建报刊、党建数据库、网上党校、网上党课等活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党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在实践中,高校都在探索利用网络构建党建工作新载体。比如,清华大学在校园网上开通“红色网站”,其宗旨定为“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砺报国之志”。它从建立之初一个面向十几个党课学习小组成员的网页,发展成为一个面向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课学习小组成员的全校性的网站,成为清华大学学生党建工作全方位的平台和窗口。(《光明日报》,2005-03-22)“红色网站”之所以如此发展迅速,是因为,一是它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了方便,成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工具。二是它增强了学生理论学习的自主性。网站把从互联网上能够找到的资源,提供到每一个同学电脑的平台上,让同学自己去查找、去选择,使他们有发现的乐趣。三是它更贴近学生。网站本身是由学生办的,对同学们的关注热点、上网习惯比较了解,因而提供的东西、组织的活动都比较符合同学的需求,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四是它可以作为思想交流的平台。网络交流,同学们可以坦诚地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清华大学的创新做法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产生着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积极抢占网上制高点,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我们要努力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受学生欢迎的主流网站,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使互联网成为党建工作的新载体。

又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学生党员中开展的“树好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的“五个一”活动,实现了党建工作的三个延伸:一是在党建工作范围上,使原来仅在院(系)范围发挥的学生党员作用延伸到学生生活区;二是在党建工作内容上,由重点抓党务工作延伸到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学生生活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延伸到学生生活区。这就使得党员的作用从“一个点”扩展到了“一个面”和“一大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分制下现有院(系)学生党组织工作上的一些不足,形成了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

二、拓展党建工作新阵地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大学生管理模式与管理阵地发生新的变化。由于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年制,高校中年级的概念、班级的概念正在逐步淡化,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管理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大学生的集体活动方式、生活居住方式以及对学生的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学生公寓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主要场所,原有的基层支部设置,党建工作方式和工作网络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拓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按照有利于正常开展学生党员的各项活动,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习工作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的原则,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区和学生社团建立党组织,努力做到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进公寓、进社区、进社团,消灭党的工作的“空白点”或“真空地带”,做到哪里有学生,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南通大学在学生住宿公寓化以后,就着手考虑党建工作进公寓,在学生公寓区建立了党的工作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协调公寓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育学习活动,以楼栋为单位建立党团机构和学生自管组织,学生党员宿舍实行挂牌承诺制,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这一创新做法,有效地把分散在公寓区的学生党员组织起来,既为学生锻炼提供了舞台,也有力地推动了公寓区精神文明建设。

抓学生党建工作,绝不仅仅是以发展学生党员为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学生党员,让他们在学生队伍中发挥示范作用。有的学校在学生党员中建立“党员挂牌承诺”、“党员示范公寓”、“党员接待室”、“党员先锋岗”等制度,学生党员牌上写着“我是共产党员,请向我看齐”。这些创新的党建形式和活动内容,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党员在联系群众、促进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光明日报》,2005-02-20)

三、创建培养教育新方法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建党积极分子的队伍迅速扩大。为贯彻全国高校第十二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各高校不断加大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党员人数不断增加。面对新的情况,原有的集中在学校党校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一是完全靠学校党校已经无法完成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育的任务,二是实行学分制以后,很难保证培训对象有统一的时间来参加学习培训。因此,必须探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新方法。

完善和规范党校培训,是完成政治理论培训的基本条件。建立两级党校——学校党校和院(系)分党校,是完成政治理论培训的基本保证。在培训对象上,学校党校主要负责干部培训和党员教育,分党校主要培训申请入党的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培训制度上,对大学生入党实施“分级教育”,即对新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对学生作“怎样写入党申请书”、“如何创造条件向党组织靠拢”等一系列专题讲座,使学生一进校,就能感觉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明确前进的方向,将此称为一级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建党对象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称为二级教育;对预备党员集中进行“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系列专题教育,称为三级教育。“分级教育”中的后两级教育都要实行考试、结业发证制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发展入党或按期转正。通过这种时间上相对间隔、内容上明显有层次的入党“分级教育”,使要求入党大学生在入党前后不同发展阶段,能接受不同深度的党的知识教育,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从而使发展的学生党员在质量上有了保证。

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培训,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培训方法上,要坚持继承传统与与时俱进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不断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发展的,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发展的。只有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适应新时代要求,及时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对高校育人为中心工作的服务组织作用。高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并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科学的。然而,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1] 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厌恶单调、枯燥,喜欢变革和丰富多彩,我们应该适应教育对象的特点,使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过去较为传统单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偏重于内容而忽略形式转变为既讲求内容的政治思想性,又力求形式的生动多样性。比如,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形式。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了解中国社会,切身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从而立志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学生,他们创造了“人大模式”:注重前期的培训与辅导,中期的跟踪与指导和后期的分享与交流,通过社会实践激发大学生奉献社会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光

明日报》,2005-02-21)

要坚持正面灌输与双向交流相结合。灌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方法,它的本质是思想理论的系统教育和宣传。灌输对于一切思想教育的对象都是必要的,有其应有的教育效果和历史作用,它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马列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纯洁性和主导性地位,在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实行灌输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改变方式方法,改变以往只注重教育者的努力,而忽视受教育者的能动,只重视党的思想理论观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需求意识的培养和开启的被动局面。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和利益观念的增强,要科学地实施灌输,就必须把灌输教育与双向交流相结合。双向交流方法的特征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地位平等,教育过程中信息是双向流动的,教育者十分重视教育对象的信息反馈。教育者通过获得的信息,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培养教育还要与制度规范相结合。思想教育是内容、是基础,而制度用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二者缺一不可。将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贯穿于制度规范建设的全过程,是把握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的具体体现。如:健全和完善团内推优制度、党员联系积极分子制度、谈话制度、汇报制度、培养人责任追究制度、党员发展公示制度、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保证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

除了抓好集中培训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新途径。针对大学生中一些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素质。可以通过分别召开大学生代表、学生辅导员、院(系)党总支领导、相关业务教师等若干座谈会,确定主题,制订活动方案,邀请专家论证,由党委审定通过,使主题教育活动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在活动中,既注重通过讲座、编印小册子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理论灌输,更注重寓教于乐,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取辩论赛、演讲赛、网上征文比赛、知识抢答赛、案例展览等各种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明确要求全部教师参与育人,全部大学生参加活动,达到全部大学生思想受益的效果。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型活动为纲,校、院(系)、班三级互动。改革过去习惯的自上而下的灌输教育方法,实行从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的校、院(系)、班与学生个人互动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大学生自主对教育主题进行深入理性思考,将有效改变一些大学生“思想教育就是讲大道理”的思维定势,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对大学生实施早启蒙、早教育、早培养的培养教育方法,是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创造。以往的学生党员发展大多集中在毕业班,他们来不及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锻炼就走向社会,同时在学校内,也难以充分发挥这些学生党员的作用。为了实现全国高校第十二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的“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目标,必须及早落实培养措施。大学生在校的时间只有四年左右,只有抓早、抓好学生党建,才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塑造出最优秀的人才。从学生一进校起,就要建立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联系班级、党员指导党章学习小组活动等有效制度,使“三早”方针落到实处。一个合格的学生党员只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锻炼,才能不断增强党性,提高综合素质,从而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3.

第二篇:高校党建,创新路上青春扬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近八成高校学生有入党愿望——

高校党建,创新路上青春扬

□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一些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青年学生加入其中,唱响了开天辟地的青春旋律。

□ 90多年后的今天,党依然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让跨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展现出继往开来的青春风采。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表示:‚早日加入党组织是我的最大愿望。‛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85.5%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表示赞同,近八成高校学生表示有入党愿望。截至2011年6月30日,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党员总数为305.8万人,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3.2%。

社会转型期,高校党建面临新挑战

5月21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集体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专题辅导课一结束,张中帅等18名学生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真切感受到作为共产党员的光荣,以及作为青年肩负的责任‛,张中帅说:‚我入党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眼下,高校师生入党已经形成热潮,2007年至2010年,高校学生党员年均增长23.6万,年平均增长率约保持在12.3%,2010年新发展学生党员已占全国新发展党员的40%左右。与5年前相比,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整体上已有较大幅度提高。

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不同,陆续踏入大学校门的‚90后‛给高校党建带来了新气象,也带来了新挑战,他们在社会转型期长大,生活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复杂性、价值观的多元化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

‚‘90后’的特点,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一定要切合实际,必须把党建工作同实际问题以及思想动员工作相结合。‛一位专家指出。在江苏,高校党建坚持关口前移,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部分高校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比例超过80%;全省高校建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党建专题网站、博客、QQ群等近千个,日均登录10万人次。

在福建,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党建的有效载体,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仅全面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现实表现,还锻炼了学生党员的思辨和组织能力,为他们不断成长进步提供了舞台。

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团、学生公寓、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等成立党小组,实现了党组织对学生群体的全覆盖。调查显示,将‚追求理想信念‛作为入党动机的学生比例比2011年高出8.3个百分点,连续3年排在入党动机的首位。

‚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一定要覆盖到民办高校的基层,不能有死

角。‛民办高校党建问题引起教育部高度重视。2006年,教育部党组和中组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截至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中专任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已达40余万人,学生党支部6430个。

从战略高度看待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郎坤等先进代表,在学生党员带动下,参与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学生人数呈阶梯式增长……‛谈及学校党建工作的成就,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伟如数家珍。

一个党员一面旗,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突出。日前,‚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10名年度人物中,就有7名共产党员。‚我是共产党员,有困难请找我‛,成了学生党员自豪响亮的口号。

在西南财经大学,确定了600余名‚学生先锋党员‛,组建了150余支‚学生党员服务队‛,建立了‚学生党员朋辈引导体系‛,带领同学共同进步。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36个学生宿舍挂起了‚党员之家‛的红字招牌,学生党员侯玺超说:‚字牌时时提醒我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带头作用。‛

中南大学十分注重在学生党员中培育典型,商学院学生洪战辉用坚韧和自强支撑着不幸的家庭,用真爱和责任演绎着特殊的亲情,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

近年来,江西省树立和宣传了多个学生优秀党员先进典型,其中

包括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华东交通大学国防生徐钢,毕业后亮剑索马里的海军卫士、南昌大学国防生刘强,‚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渝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李潇等,树立了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今天的青年学生就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拥有和发展好这支力量,决定了我们党的先进性质,决定了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个方向性的大事,必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把学生党组织延伸到校园最活跃的地方

电脑屏幕上是一款新型游戏:村里有老人需要照顾,井盖需要盖上,垃圾需要捡走……生动的画面,寓教于乐的环节,让同学们爱不释手。这是大连理工大学的绿色游戏‚八荣八耻‛。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教师蔡江胜的创举。游戏中,同学们懂得了什么是党性原则,懂得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时期的高校党建,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想开展得有生气、有活力、有实效,就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在北京大学,针对考古文博等某些学院学生大三期间要到野外实习的特点,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消除党建盲点;

在南京大学,近年来,先后邀请三任江苏省委书记来校作形势政策报告,还举办‚先进性在基层‛系列报告会,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

在西南财经大学,学生公寓党员先锋队、网络‚红客‛工作室、研究生科研社团党小组……一系列基层党组织成立,全面覆盖学生学

习、生活、社团活动等各方面,把学生党组织和工作向学生活动的最活跃处延伸。

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的中青年教师党员与来自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50%的少数民族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中国传媒大学,通过创办独特的手机党报,利用校园网书记校长信箱、微博、飞信等渠道,把工作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师生、每一个角落;

在无锡太湖学院,有许多学生到加拿大、新加坡留学,学院通过QQ、邮件,及时传递党组织活动信息,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生活难题。

为了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江苏省还积极探索建立党员退出机制。选择10所高校作为试点,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的‚三不‛学生党员,按照群众参与、民主评议和支部决定的方式评定为不合格党员。谈到下一步的高校党建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为抓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题,认真落实高校党建工作新任务。‛

高校党建,脚踏实地,点燃了万千青年学生的信念理想;高校党建,锐意创新,让青春与信仰的旗帜一起飞扬!

(人民网记者张烁)

第三篇: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初探

摘要:民办高校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工作在民办高校的办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党建工作,对学校的教风、学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维护校园稳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目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还很薄弱,因此积极探索和创新民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意义重大。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181-02

一、党建工作在民办高校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要认识党建工作在民办高校中的地位,首先要认识民办高校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差别。公办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学校党委代表党和国家在管理高校资产,决定高校的重大经费开支,学校的资产归国家所有。而民办高校的领导体制,一般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院长)负责制,董事会聘任的校长及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民办高校的投资,来源于民间的自筹资金,所以,校务委员会只对投资的董事会负责,体制的不同,决定了民办高校中党组织的地位不同于公办高校。因此,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肯定不能照搬公办高校的做法。建国后六十多年来,公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已驾轻就熟,建章立制,有法可依。而民办高校只是诞生十年左右的新生事物,其党建工作尚处于初创阶段,许多工作仍然在探索中。虽然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体制不同,但办学宗旨和工作性质完全一样,同样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也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因此,民办高校的党委担负着把握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重任,为学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J。民办高校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需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至关重要。

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

民办高校基本都存在着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相对不足,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办学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等特点。学校党组织的工作也多数存在不规范的状态。比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党的工作开展和组织活动时有时无、时紧时松,存在随意性;党的活动缺乏计划和系统性,加之内容简单、陈旧,以至工作实效不明显,得不到党员的认可,难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另外,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的规定,为了加强民办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院系党组织应至少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对兼职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应计算工作量。然而,很多民办高校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更有甚者,有的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只是一名“光棍司令”。即使配备了一二位党组织负责人员,往往也是身兼数职,工作量太大,常常陷于事务和疲于应付,很难专心思考研究党务工作。学校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不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三、学院党建工作的新举措和新途径

鉴于上述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现状的分析,学院党委立足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围绕教学科研中心任务,积极探索学院党建工作的新举措和新途径,尽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有利于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发展的原则开展一系列党建创新活动。

1 科学优化设置了学院的基层党组织,扩大组织覆盖面,形成网络严密、功能健全的组织体系。学院党委下设12个党总支、40个党支部,其中10个教学系都成立了党总支,为各个教学系配备了1名专职党总支书记,担任各系的主要领导,全面加强了各系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以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同时主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全系的学生管理工作、宣传工作、招生以及就业工作等。专职总支书记的设置是学院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为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基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每个系分别都成立了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教工党支部把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参与专业、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学生党支部由党员辅导员任支部书记,在联系、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方面发挥政治优势,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适合大学生特点、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统一思想的引领作用,团结学生的凝聚作用,塑造优良校风、维护校园稳定的促进作用。

2 为了加强对各系党建工作的指导,学院党委还出台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挂钩联系各教学系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各系的党建工作、教风学风的建设以及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挂钩的委员积极深入到各系,协助各系开展各项工作,使各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学院领导的管理意图,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3 民办高校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抓好组织发展工作,在学生中大力发展大学生党员,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所在。学院非常重视抓好学生的组织发展工作,学院党委学工部为各系选拔配备了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辅导员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每个系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党课和党日活动,宣传党史、党章知识,党的光辉历程,增加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积极培养和发展优秀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鼓励其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实现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目标,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新格局。

各系的学生党支部科学制订了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实现目标管理,定期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创新了党支部的活动方式,丰富了活动内容。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观察,使学生党组织工作既符合党的要求、体现党的性质,又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公示制度,在支部讨论、通表前,利用本系办公室前橱窗、其所在宿舍楼下宣传栏及学院党建网站,对发展对象进行公示,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经公示无异议后方提交支部大会通表,有效地保证了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

抓好学生的组织发展工作,是民办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发展青年学生入党,凝聚与稳定青年学生群体,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是增强民办学校的吸引力,为社会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的基础。学院近年发展学生党员175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500人,建党对象2 373人。学院党委先后被肇庆市委授予“固本强基工程创新成果奖”,被肇庆市委组织部定为“肇庆市‘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被肇庆市直属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委”称号。

4 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民办高校特点,民办高校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利用有效活动载体,突出发挥“三种作用”,即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系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教职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党员易于接受、师生欢迎的党日活动,推动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创先争优,比如“党员风采展示”“争当教书育人模范”等活动,增强学校党员的地位和荣誉感,更好地树立标杆示范作用。以创建“师德高尚,业务精干,能力较强”教师队伍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爱一奉献”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了争做“三大骨干”的良好氛围,即争做教学工作骨干、争做学校管理工作骨干、争做“创红旗党支部”骨干,推动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把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和宣传典型作为实施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每年“七一”、教师节集中表彰一批优秀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根据部门职能任务和党员岗位职责,结合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党员先进性标准量化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5 以党建促团建,加快优秀学生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发挥学生党支部、团组织、特别是学生党员和团学干部的作用,以党建促团建,要求团学干部密切关注广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协助辅导员做好信息收集反馈及网络的监控工作;要求辅导员深入教室、食堂、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学生QQ群中的讨论,正确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校、爱集体、爱学习,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以党员、建党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假期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开展电脑维修、法律宣讲、社会调查、义务支教、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丰富形式、拓展渠道、增强实效。力争在平时的管理和活动中发现政治思想觉悟高,入党动机纯洁,入党意愿迫切,学习工作表现好的积极分子,发现苗子后及时地进行引导和培养,争取早日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实际的党建工作过程中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整合和优化,并从党建工作理念、制度、管理、过程和体系上进行创新,实现党建工作的程序化控制、标准化考量、持续化改进,从机制上保证党建工作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责任编辑:陈树)

第四篇: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

作者:冯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35期

摘 要:高校共青团需要结合新形势下青年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创新共青团的工作方法河途径以及工作领域,以便适合高校团员青年的思维特点和他们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只有找到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和团员青年的思维变化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才能更好地组织和服务青年学生。

关键词:高校 共青团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所培养青年团员的创新能力须正确理解共青团工作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时代性,从而指导高校共青团的开展,促进团员青年创新性潜能的开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 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高校党政工作大局,坚持党建带团建,履行共青团四项职能,发挥了团组织联系广大青年团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广大团员青年、促进学风建设等方面探索,品牌特色活动如:“挑战杯”大赛、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员青年素质拓展训练、青马工程等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深入改革,高校的共青团工作外部环境和工作内容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团员青年社会化成长、公寓化住宿、高校办学定位、毕业生市场化就业以及网络文化的冲击、90后团员青年的涌现等,都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团组织建设和工作模式面临着挑战。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清醒认识团组织以往所取得的成绩,又要深入调查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共青团事业作为高校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团员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应紧密结合时代特点,结合国情,做好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正确把握科学方向,突破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期建立更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党建服务,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2 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共青团工作也是如此。怎样才叫创新?是否是只要是新的东西都可为团组织工作所用、都能够促进团组织工作,只要是团员青年能接受的新生事

物就都正确、都应提倡的?答案是否定的,必须辩证地看待。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遵循的原则就是能否为共青团事业的目标服务,能否促进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健康发展,能否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大计,能否保障团员青年的成长

成才。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团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团组织完成的,共青团作为高校思想引路、校园文化的主要工作,工作途径有多样性,没有工作的创新不可能培养创新人才。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学校作为科教兴国的主要阵地,共青团工作必须尽快实施创新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国家兴旺和民族复兴的要求。

青年团员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较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基本要求是用最新的科学理论和观点不断更新、充实团组织工作的内容,保证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富有时代性和鲜活性。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与挑战,也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的新的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活动要求主题鲜明、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具有引导性、创新性。建立科学的团组织工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规范团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各项活动的各类决定性因素有参照、有章可循,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团组织各项活动的水平。

3 创新共青团工作

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及时向党委和有关部门反映团员青年的合理要求,急团员青年之所急、想团员青年之所想,努力成为团员青年的“知心人”和“引路人”,让广大学生团员能感受到团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认同共青团工作,进而发挥团员积极性,共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和共青团的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拓宽大学生视野,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团员青年活动之家,发现和展示大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并在共青团活动和学科比赛中推荐人才,赢得广大学生的信赖和拥护,从而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其主要内容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着力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发展进程。青年团员的创新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历史发展的需要。促进团员青年创新教育,大力推进的共青团工作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也是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部署。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行动,开拓创新,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具体工作,已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环境。团员青年工

作仍是团组织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并且要全力扎实推进促进青年团员的创新教育

工作。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途径,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对促进高校校风和优良学风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团员青年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力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需要学校许多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仅教务部门,还有校院二级团委、团支部、宿舍团小组,最后通知到每个团员青年。通过组织宣传各项活动,较为有效地利用了大学生课余时间,可以把部分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是无学习目标而浑浑噩噩的同学吸引回来,使他们能够走进活动,走进实验室,为做好科技项目而认真思索,在营造优良学风的同时也营造了学术氛围,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使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陆昊.在团中央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8-11-07.

[3] 韦柳琴,刘畅.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团学工作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164-165.

[4] 陆士桢.关于“80至90后”及其教育引导:青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

(2).

第五篇:高校办公室工作与创新意识

何智蕴

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党的全面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这要求我们对任何工作都要有创新意识。办公室作为学校的枢纽机构,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保持有所前进、有所作为,必须将创新的精神融入其中,用创新的意识指导工作,用创新举措推动工作,以观念创新﹑工作作风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工作手段创新促进工作。

高校办公室既是综合管理机构,又是综合办事结构,它肩负着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承上启下联络四方的任务,这一切都决定了办公室既是学校的“政务部”或“参谋部”又是学校的“后勤部”或“不管部”。应该说长期以来各高校办公室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办公室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随机,这就对办公室的要求发生了转变,即从偏重于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办事又出谋献策;从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信息又综合处理信息;从经验办事为主转变为实现科学化管理;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在新的要求下,办公室工作的确有一部分经验陈旧过时了,创新的意识会对这四个转变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促进作用。

一:具有创新意识是高校办公室的必备要求

1 观念要创新。观念创新是各项创新工作的导向,它是指形成能够比以前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更有效果利用资源的新概念或新构思的活动。社会的日新月异和高校的快速发展要求办公室人员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敢于大胆试,克服“不敢为天下先”的守旧型的思维方式;克服走老路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努力做到不唯上,不为迎合别人的看法任意裁剪或歪曲客观事实;不唯书,不为本本上已有的结论或已过时的方法所禁锢;不唯洋,在各类信息大量涌入的今天,不盲目的以外国人的是非为是非;不唯己,不以个人的意志和好恶为转移;:不随大流,不随多数人不符合实际的看法所左右。

2 制度要创新。高校办公室因其在校内的枢纽地位,是学校各类制度的总交汇点,又因其本身的工作内容非常繁杂和重要,必须有制度创新意识。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又要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的创新,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新的章程和制度。在进行制度创新时,尤其应注意突出法制性,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突出法制性,就是要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要求具体贯彻到办公室的管理制度、执行制度中;体现科学性,就是要使办公室的制度能反映新时期办公室的规律、特点和要求,真正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就是要通过制度使办公室人员的行为、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标准化、模式化;系统性,就是要对办公室工作涉及到如公文处理、督办、信访、信息、会议、印章、保密、服务等建立健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制度。

3工作作风创新。学校的快速发展对办公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高要求,必须要有新的工作作风。一是有序的工作作风。办公室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在工作中容易产生忙乱现象。因此应该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作风,做到遇事不推、不拖、不漏,从而形成忙而

不乱的局面,为深化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养成深入观察与思考的工作作风。学校办公室承担协调和谋政职能,应该养成对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过程的观察与思考,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观察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事物的连续性、因果性的内在联系,更有效的工作。观察与思考的工作作风也体现在对领导意图的体察入微,要围绕领导决策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深入调查研究,将重要信息和调研结果及时上报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使领导了解和掌握全面情况,运筹帷幄。

4组织创新。办公室工作要创新,要求人员结构不断创新。一般来讲,梯次的年龄结构、互补的智能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是办公室人员结构的优化模式,板结化的人员结构难以胜任工作创新。因此,办公室应注意吐故纳新,不断的将那些素质精良、才华横溢、有工作闯劲、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选拔进来,在注意人员结构的同时,把那些经办公室培养、全局意识强、表现良好的同志推荐出去,使办公室成为人才库和流动站。组织创新还应体现在营造一钟办公室文化,倡导办公室的每位同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上对下一视同仁,气量、大胸怀宽广的良好风气;倡导办公室内部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良好风气。建立一个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工作环境,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发挥。

二 把创新贯彻到办公室工作的方方面面

1 调研工作的创新主要应体现在选题上。调研工作看起来并不复杂,实际上一项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为领导和群做最好的服务。首先要注意站在领导和全局的高度去观察问题,把握中心、了解大局、研究大局,急领导之所急,做到领导决策我先调研,其次是站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对教师和学生反映的问题保持敏感,善于思考,选择那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既十分重要又未引起学校予以高度重视的题材进行调研,提供给领导。

2文字工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出手快、内容准、文采好上。出手快,就是要文思敏捷,构思快、成文快、修改快。内容准,就是要准确的把握领导的意图和思想脉络,揣摩领导的思维侧重点,用心去感知领导的决策力度、幅度、出发点和期望值,把思维的穿透力和笔墨的表现力结合起来。文采好,就是要在表现领导意图时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要文采飞扬、语惊四座。

3协调工作创新主要应突出“高、细、全”。虽然学校正向“依法治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这并不意味着协调任务的减少。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高校承担的三大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办学资源相对紧张已成为各高校存在的共同问题;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和高校自己进行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而相关的配套措施正处于动态调整;以及由于高校的发展,常规性工作的大量增加,这都要求办公室的协调职能更有效的发挥,“高”就是协调工作是要站的高,胸有大局,吃透学校在资源紧张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分析学校在处理稳定和发展的过程中各段要解决的问题,协调学校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围绕中心、分工合作、相得益彰。常规性工作协调要突出“细”字,办文办得严丝合缝、办会办得滴水不漏、办事办得无可挑剔,这是办公室工作应有的要求。办文,既要协调好文件的内容、也要协调好文件的发文形式,坚决杜决文件中政策不配套的现象;办会,特别是重大活动,办公室应牵头周密部署统一协调;.办事,要绷紧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弦,既要让领导满意,也让教师、学生满意。

4信息工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特色上。信息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服务对象:一是上报上级领导部门;二是提供给本校领导;三是为基层服务。信息工作应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体现特色,向上级上报信息应突出特殊性,旨在求政策;向本校领导报送信息应突出针对性,旨在献计献策.,向基层发信息应突出指导性,旨在教政策和发挥引导作用。

5办公自动化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应用上。现在办公室计算机数量不少,但应用领域有限,往往仅仅实现用计算机编辑、储存、打印、传输公文和上网查询功能,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虽然也有部分办公软件,但往往由于办公室人员的观念、习惯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等问题,无法运行起来,造成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工作的方式方法无法突破旧的框架,陈旧的烦琐的工作流程继续沿袭,管理成本较高、管理效益较低。学校办公室应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上起到率先和示范作用,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实现一些常用的办公应用系统,如:无纸化公文流转系统、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办公信息采集加工系统、协同工作环境甚至视屏会议系统等。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模拟试卷下一篇:公务员考试的录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