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2022-06-29

第一篇: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工程测量实习》教学大纲

《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实习》教学大纲

Sampling Surveys and data Practice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实验实习实训/必修 适用专业:统计 开课学期:6 总学时数:2周 执 笔:李大红

总学分数:2 编写年月: 2007.6 修订年月:2007.7

一、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统计学专业《社会调查实践》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根据所需要的目的,展开小规模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实际工作的知识技能训练,具有初步的社会调查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到政府统计部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进行专业的实践或相关管理工作等。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调查,对当前事业企业单位中出现的现象及不足进行分析。

3综合应用各种社会调查方法与工具参与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社会调研等各种活动。

4参与有科研课题教师的科研活动,帮助进行基本素材和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等。

三、实习基本要求

1基本掌握和初步运用观察法、访问调查、文案调查等调查方法和问卷、录音、录像和电子计算机等实用技术,参与各种社会调研活动,

2利用统计学原理、统计调查理论与实务中的各种统计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搜集;利用有关资料的类型、编码、分类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利用统计学原理中有关描述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的分

1 析;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的数据分析和深入的推断统计分析。 3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实习地点:深圳市索迪统计事务所

中国移动集团 广东有限责任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广州市电子数字交换中心

实习组织:由学院与实习基地共同协商组织实习。

或由学生团体与社会调查公司、政府部门联系并经专业教研究所认可组织调查

四、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总结报告占70%、实习地点或小组意见鉴定占30%

五、本环节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先修课程:回归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抽样调查

后续课程:多元统计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统计的决策与预测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冯土雍等编,《抽样调查》,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2月 [2] 杨义群编著,《抽样调查与抽样检验》,学苑出版社,1993年6月 [3] 樊鸿康编,南开大学出版社,《抽样调查技术》, 1995年1月

[4] 张小蒂编,《抽样调查技术与应用》,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1年7月

第二篇: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讨论稿)

根据我院事业发展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1号和教育部2号文件精神以及河北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经学院研究决定,在我院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现就实施该工程提出如下方案。

一、实施质量工程的意义

(一)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既是我院教育发展形势需要,也是办好让社会、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实施质量工程,是提高办学能力与水平的需要。几年来,经过本科教学基本建设,使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实施质量工程,是我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1号文件和教育部2号文件精神

1 以及教育厅、财政厅冀教高[2007]28号文件的重要举措。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院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四)实施质量工程,需要调动学院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上。各单位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积极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切实解决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实际问题,为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1号和教育部2号文件以及教育厅、财政厅冀教高[2007]28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我院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深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明显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我院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

2 需要。

三、建设内容

(一)专业建设

1、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展专业内涵,构建专业链、专业群平台为目标,充分整合、集成各方面优势和资源,统筹协调加强专业建设,重点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优势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创新高地。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全面启动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精心打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辅射作用的品牌特色专业,带动学院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十一五”期间将建设院级品牌、特色专业5-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3个,力争全国重点建设特色专业有所突破。建设省本科教学创新高地1-2个。

2、积极做好专业评估及专业认证的准备工作。“十一五”期间力争使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通过专业评估,其他工程技术专业加快做好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的准备工作。

3、加强专业整合。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专业或专业方向。积极申报新专业;对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要做大;对具有明显特色和学科优势的专业要做强;对竞争力不强且贡献力不足的传统专业要加以大力

3 改造和调整;对某些建设不力而办学质量难以保证或具备条件但市场需求状况不好的专业,要限期整改,或暂停招生,直至撤消;对学科相近、重复建设的专业要进行整合。

(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1、继续推进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按照“全面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应用、强化特色”的建设原则,在保证全部开设课程达标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带动全院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十一五”末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将建设到60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到40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到6门,争取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2、加强教材建设。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制定教材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有计划地组织编写一批反映学术发展前沿,适应新世纪教学改革要求,内容新、水平高、特色突出、实用性强的精品教材。完善教材评审、评价与选用机制,加强对教材的建设、选用等的过程管理。“十一五”期间学院将着力建设院级、省部级规划教材40-5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5-10部。力争有2-4部教材能进入教育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

3、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实施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使我院的校园网建设成为面向全院乃至全省高校的精

4 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成为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国家、省、院级精品课程及重点建设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网上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1、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全面规划和设计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和布局实验室,突出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以学科或学科群为基础的跨系跨专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和完善实验室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院(系)与行业联系,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对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平台管理体系和实验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十一五”末建设3-5个左右院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成各类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100个以上。

2、继续开展各类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对应于国家、省组织的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积极组织院内的预赛和培训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落

5 实好已有奖励政策的同时,在场地和设备条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3、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学院每年将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基金,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支持大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支持大学生利用自己的成果进行创业,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

4、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调整学分、课时,强化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加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完善本科培养方案的管理,切实保证培养方案的执行。最终形成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形成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5、英语教学改革和双语教学。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改革英语教学模式,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6、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研究。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改革研究管理模式,激励广大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全面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确立与建设高水平建筑院校相一致

6 的本科教学的定位、思路和特色,力争在各级教学改革立项、教学成果评奖均有较大幅度增加,院级及其以上教改立项超过100项,院级及其以上教学成果奖超过50项,省级教学成果力争有所突破,在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严把教师队伍质量关,完善和落实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我院工作;开展院级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有效的团队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完善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机制;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实施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十一五”末我院将建设10个左右的优秀教学团队,并有2—3个左右的教学团队成为省内一流的团队。培养院级教学名师15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1、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与机制。将网络技术引入教学质量控制环节,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完善已有的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院级督导等制度。强化教学质量过程控制,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与保障,实现全过程的质量调控与管理。形成包括教学目标监

7 控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信息监控体系三部分的一个完整闭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初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

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创新教学质量评价的政策机制,落实教学质量评价的操作措施。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专项检查评价和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质量标准,健全严格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六)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总结我院2004年以来试行学年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国内外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学分制运行体系和实施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按学年注册,按学分选课、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位”的教学管理模式。

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结构,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奖惩机制,定期组织教学管理干部培训,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

四、组织管理

(一)学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决定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质量

8 工程的日常工作。各系(部)要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统筹负责本系质量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二)质量工程由学院拨专款进行建设。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院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和评估。

(三)各部门要强化教学质量的“一把手责任”,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作为各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并结合我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影响学院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具体措施,扎实推进质量工程。

9 附件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名单

主 任:王海龙 副主任:李延涛

委 员:翁维素、郭秀云、马立山、白润山、陈忠海、梁建民、桂

垣、董仕君、吕 广、刘建臣、徐丕青、孙宏凯、方合林、赵连成

第三篇:《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土木工程测量

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Surveying

二、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

总学时45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电子技术、土木工程概论 后续课程: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路线勘测设计

四、课程教学的目的

《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测量各种要素(高差、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简单的平差计算)。此外,学生还应熟悉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及了解现代高新测量技术,并具有灵活运用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于实际的测绘、测设工作的能力,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五、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45学时] 1.

绪论(2学时)

知识点:了解本课程主要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以及该课程国内外的运用与发展情况,了解该学科的前沿内容,如:GPS、GIS和RS、全站检测仪的介绍。理解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和测量工作的程序、特点和要求。掌握测量学的定义及格高程、大地水准面和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列的概念。

重 点:高程、大地水准面及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列的概念。 2.

水准仪及水准测量(4学时)

知识点:了解水准仪的构造、检验和校正方法及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理解高程概念、高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及水准测量的原理。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重 点: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难 点: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3.

经纬仪及角度测量(4学时)

知识点:了解经纬仪的构造、使用、检验方法以及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理解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 重 点: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 难 点: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4.

距离测量(2学时)

知识点:了解距离测量的光电测距法、GPS相对定位及直线定向其他方法(真方位角、磁方位角法)。 理解水平距离、方位角的概念。掌握水平距离测量的精密钢尺量距法及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推算方法。

重 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推算方法。 难 点: 光电测距原理。

5.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4学时)

知识点:了解误差传播定律、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以及误差理论的应用。理解误差、观测精度、观测条件、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中误差及相对误差等概念。掌握确定最可靠值的方法及如何进行精度评定的方法。 重 点:确定最可靠值的方法及如何进行精度评定的方法。 难 点:误差传播定律、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 6.

小地区控制测量(4学时)

知识点:了解前方交会、后方交会。理解控制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的概念。掌握导线测量内、外业工作的全部内容。 重 点:导线测量内、外业工作。 难 点: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7.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2学时) 知识点:了解地形图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及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理解地形图、比例尺、比例尺精度的概念。 重 点:比例尺精度。 难 点:比例尺精度。

8.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2学时) 知识点:了解地形图测绘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视距测量方法。掌握地形图测绘的经纬仪极坐标法的程序及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重 点:地形图测绘的经纬仪极坐标法的程序及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难 点: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9.

地形图的应用(2学时)

知识点:了解地形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解析法确定多边形的面积。掌握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应用内容。

重 点: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应用内容。 难 点:解析法确定多边形的面积。 10. 测设的基本工作(2学时)

知识点:了解圆曲线测设的内容。理解测设的概念。掌握高程及点的平面位置测设的基本方法。

重 点:点的平面位置测设的基本方法。 难 点:圆曲线测设的内容。 11. 施工测量(4学时)

知识点:了解施工测量、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理解施工控制测量的概念。掌握建筑物、构筑物的测设方法。

重 点:建筑物、构筑物的测设方法。 难 点: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 材:过静君,《土木工程测量》,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参考书:

1.

覃 辉,《土木工程测量》,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第四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 )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实施质量工程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新体系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启动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教务处积极组织各二级学院,认真研究创建团队合作机制,于2010年9月颁布了《天水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天师院发[2010]74号),并于同月向各二级学院下达了《关于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通知》。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办法》旨在通过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各二级学院的积极配合,教务处有重点、有规划地将建设初期的重点落实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努力加快我院两个教育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和一个甘肃省特色专业(历史学)的建设步伐,突出特色,在全校起到表率作用;二是以专业教师人数及梯队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效果良好的“老牌”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建设课程教学团队;三是在全校通识类和教师教育类公共课程中,整合教师资源,率先建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教学团队。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我校将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等其他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的展开。

第五篇:《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在学生了解了长度单位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的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和逻辑推理,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银行卡,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有多厚,然后实际测量一下,学生一下犯难了,因为银行卡的厚度不足1厘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并让学生感受到了1毫米大约是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学生在直尺上认识了1毫米后,可以测量不是整厘米的较短的物体。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毫米”、“1分米”长的物体。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身份证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大约是1毫米,还有个小朋友说出了10张纸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在生活中学习了数学,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好的收获。

人们经常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教材容易,备学生却难,因为人是活的,他的思维一直是变化当中。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而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你对学生的情况只能是把握一条主线“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才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通过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当我在课堂小结时,有个学生自主提出了一问题,“还有比毫米小的单位吗”,他的话还没落音,有个同学马上回答说:“有,是微米。”还有一个学生竟然说:“还有比微米小的是纳米”,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到很意外,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同学们的知识面还是很广的。

上一篇:管材管件基本知识下一篇:干部作风整顿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