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4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实验教学改革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本文阐述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和长期性,论述了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轻化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轻化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篇1:

轻化工程造纸工艺实验A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 要:造纸工艺实验A是轻化工程制浆造纸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造纸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从基础理论向实际生产的转型过渡。本文首先分析了该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方式和考核手段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探索。通过新教学方法的初步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旨在为轻化工程一流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教學模式。

关键词:轻化工程; 造纸工艺实验A; 教学方法; 改革与实践

南京林业大学轻化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学科)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隶属于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林业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目前每年招收制浆造纸工艺、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等方向学生百余人,为国内制浆造纸企业培养了4000余名具备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管理等能力的高级科技与管理人才。其中,造纸工艺实验A是制浆造纸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造纸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造纸工艺过程、纸张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等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从基础理论向实际生产的转型过渡,该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及将来对工作的适应能力[1]。

造纸工艺实验A作为一门必修的实验实训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和检测方法多,包括打浆操作方法、纸张抄造过程中的添加工艺、纸页抄造的操作方法以及纸张各种物理性能的检测方法[2]。学生很难在32学时完全掌握课程全部内容;(2)由于课程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但学生仍未进入工厂参加生产实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大量知识学习后难以转化利用,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效果;(3)大量本专业学生为调剂生,对造纸专业缺乏兴趣,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进而近一步降低课堂学习氛围;(4)不同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存在差异,讲授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多少存在差异;(5)教学仪器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操作需要,无法满足部分学生对新知识“好奇心”的实践需求[3]。上述几点是典型的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板书、媒体放映等方式进行课堂讲解知识对高等院校培养学生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日益进步,传统课堂教学,尤其实验教学的问题越发明显起来,不适合当前高校培养一流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4]。基于《造纸工艺实验A》这门课程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造纸系教研组教师对该实验实训课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和实践研究。探讨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的新关系,寻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总结出一套“课前模拟+课堂实践+期末考核”的新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慕课(MOCC)模拟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英文直译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是2008年美国George Siemens教授首次提出,其特征包括广泛的开放性、透明性和优质资源易获取性。利用MOOC,优质资源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进行共享,促进学生全面学习、终身学习,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成果及时促进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5]。

制浆造纸实验课程专业性较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方面灌输专业知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MOO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上课方式,该模式下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同时指点学生的个性化提问和课程存在的难点。学习者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讨论和交流,学习的互动性和学习效率均得到提高。

结合MOOC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造纸教研组教师首先通过让学生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自主预习慕课造纸专业课实验,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学生通过视频或三维动画提前了解造纸工艺步骤及实验设备和工作原理,完成线上答题和评分,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帮助学生解答问题。教师将课程中存在的难点、重点内容提炼出来,以公告形式通知学生,提醒他们重点学习。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经过MOOC课预习后,教师线下结合预习内容进行课堂讲解,从而解决预习不充分及实验课时偏少等问题,同时对学生线上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及时给出详细的解释,使得他们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均得到改善。通过预习,很多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浆料水分测定、助剂添加量等)学生都已提前完成,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更有利于实现课程的学习目标,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也能提升教学质量。

二、理论授课、实验室参观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造纸工艺实验A是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需要学生将《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及《制浆造纸工艺学》等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各种工艺参数融会贯通,这门课程要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要紧密结合,但是由于授课时间安排在学生工厂生产实习之前,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困惑,即使通过课前MOCC课预习,仍有很多造纸设备和测试方法不能及时消化吸收。教研组教师采取了理论授课和实验室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规划教学教室和实验室相对位置,根据课程进度,带领学生进入相关实验室参观。例如在介绍常用打浆设备的打浆原理及结构后,立即分小组带领学生按批次参观各种打浆设备,如瓦利打浆机、PFI磨等,学生可自己观察各类设备内部结构,剖析打浆设备的工作原理,再回顾课堂上介绍的相关理论知识;在介绍快速纸页成形系统结构及组成后,带领学生参观抄纸实验需要使用的纸页成型系统,了解各部分构造及原理。通过上述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吸收授课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对于一些现场无法进行的实验,教研组老师可下载并分享相关虚拟仿真软件,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造纸过程的各个工艺参数以及和纸张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包括设备认知、工艺参数设置和故障处理等实验环节,可精准模拟纸张生产情景,解决了实验教学中造纸设备难以可视化监控及连续性质量监测等问题,学生可依据数学模型和工厂模型进行自主设计、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加强和巩固学生对所学课程造纸工艺实验A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非连续性工艺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虚拟仿真软件采用互动性、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将思维导图、头脑风爆引入实验教学当中,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开展互动探究式的交流,用思维导图理顺造纸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综合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真正做到理论授课、实验室参观与虚拟仿真相结合。

三、工厂案例分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研组老师根据各自工厂实践和科研经历,在授课过程中采用部分案例教学,如工厂实际打浆设备的配合使用方式案例、造纸化学品(填料、干强剂、施胶剂、助留助滤剂等)添加顺序对纸张性能的影响案例、纸张性能(水分、白度、克重等)在线监测案例等,教师首先讲授理论知识,接着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形式對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根据学生人数,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个组确定1个组长,组长对布置的课程任务进行分解,实行分组讨论(如提高纸张白度的方法、影响纸张挺度的主要因素、提高纸张防水性能的措施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等),安排小组内每个同学的任务,并限定时间将每个同学完成的结果集中汇总,组织全组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完成总结报告。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最后的汇报过程中,平均每组设置约5分钟的汇报时间(每名成员1分钟左右的汇报时间),结合案例,给出最优方案,课堂讨论后要求各组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研讨总结报告。在此过程中,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自由讨论,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学习表达能力和专业水平[6]。

四、课前、课堂、期末多重结合的考核方式

由于受到国内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校的一些考试制度及考试方法也没能发挥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和对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应有作用。实际上,考试不仅要检验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而且还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起着很强的导向作用[7]。我们许多学生羞于表现自我,在课堂上也很少提问和发言。没有交互的课堂,就是一个被动学习的环境,几乎所有在课堂尝试交互的教师都遭遇过无人响应的尴尬。为此,造纸教研组教师建立了一套课前、课堂、期末多重结合的考核方式,这是一种主动让学生以学习为导向的考核制度,以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来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方式具体如下:首先,学生通过MOCC课的预习和线上问题回答,系统根据预习时间和答题正确率直接给出评分,汇总后统一发给教师;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学生出勤率外,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上述为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所占比例为40%;最后,终结性评价为实验报告与讨论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10%和50%。我们认为采取课前、课堂、期末多重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多种考核形式为手段,对试题类型的多种设计能够提升学生在平时进行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渴望能在一个公平、健康的环境里锻炼自己,喜欢在讨论中获得知识与灵感,无论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能有所得,希望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来主动学习。就教学效果而言,多重形式考核是远远好过“授课+期末考试”这种传统形式的。

综上所述,造纸实验教学环节是制浆造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针对造纸工艺实验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新教学方式的初步实践,轻工与食品学院造纸教研组已实现小班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借助“课前模拟+课堂实践+期末考核”模式,使课程的教学方式多元化,激发了学生对《造纸工艺实验A》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造纸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坚定了发扬我国造纸事业的信念。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项目名称“卓越轻化工程专业2.0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nfurcpy009)

参考文献:

[1]赵强,张学铭,金小娟.提高造纸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质量的探讨与实践[J]纸和造纸,2019,38(01):60-62

[2]范建云,谢益民,王鹏.轻化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轻工科技,2015,31(04):143+145

[3]马金霞.《造纸原理与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136-137

[4]曾永安.提高制浆造纸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质量的方法与路径分析[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9,38(06):69-72

[5]赵强.张学铭.金小娟.段东成.“MOOC-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造纸实验课中的应用[J]纸和造纸,2019,38(06):56-59

[6]叶君.《植物纤维化学》中天然高分子教学的改革实践[J]高分子通报,2007(03):67-70

[7]陈凡.李顺意.杨艳燕.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考核方法改革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8):15

作者:卞辉洋 吴伟兵 戴红旗

轻化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篇2:

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实验教学改革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本文阐述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和长期性,论述了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自从中国的高校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却愈来愈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这是无序发展的教育产业化所导致的,迫使大学教育进行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市场错位,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实验教学改革这一课题也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的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改革,至今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很多高校也都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经济建设需要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实验教学这种手段。纵观中国的实验教学改革,各地高校在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的过程中,也探索出了不少可操作性的实验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但是,如何保证实验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如何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及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这个领域坚持不懈地尝试和探索。

2.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2.1 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能力为基础(包括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以综合性、探索性及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强调在已有的基础上发现新的事物,创造新的方法,并解决新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听老师讲课,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操作,在自己摸索的过程中可以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不盲从他人的观点,根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在设计新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求新求异,可以勇于质疑现有的知识、探索新的观点,从而发展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 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最终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与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同,实验教学强调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并最终掌握用到的实验操作技能。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摸索实验的方法,从而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为了完成实验就需要不断地分析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并在实际的探索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团队意识是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素质,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团队协作,因为分组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为自己的团队努力,学生在进行的实验活动中就要和自己团队的队员友好协作。在大学教育中的实验,无论是工科类、医学类,还是经济管理类的实验,都往往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一般自己不能单独完成。因此,进化论是哪一个团队中,为了成功地完成实验,学生都要相互合作,这样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以及操作的时间就增多了。实验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依靠团队并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小组的成员之间也学会了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团队协作意识因此得到了培养和大幅度提高。

2.4 实验教学可以缩小中国高校与世界名校之间的差距

世界一流大学都非常重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中,都对实验教学给予了充分重视。比如说麻省理工学院,强调通过实验教学及实践操作“努力培养麻省理工学院每一名学生改造世界的能力及热情,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明智地及有效地工作。而哈佛大学则有这样的教学理念,即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去探索、创造、挑战、领导”,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较晚,因此现在就需要更大程度地对教学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学习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通过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缩小与世界知名高等院校的差距。

3.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3.1 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

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创新体系中,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教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学必须依托于实验室,一所高等学府的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建设档次也基本决定着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实验教学改革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目的。在进行教学改革中,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配备能够满足当前实验教学水平的高素质教学队伍,建设开放性服务、资源共享及仪器配套设施先进的实验室运行环境,制定高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机制,以达到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及实验室效益的目的。

3.2 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改革质量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的,无法紧跟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而各学科之间也缺乏相互交叉、综合化以及相互的渗透。这是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是一个辅助性角色,其教学内容是服务于理论教学的,所以开设的实验以验证性及经典性内容为主。在对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时,一定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起来,所上的实验教学项目要体现现代教学的理念,具备应用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强等特点;同时要大力消减那些陈旧的实验教学内容,尽可能少地保留内容单一、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项目。

3.3 改革实验室的开放制度

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多做实验,强调通过实验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实验室的开放时间长、开放程度高。传统的实验开放制度不利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所以,必须对传统的实验室开放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为了使实验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是必须的,要把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及开放方式纳入常规的教学计划,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科研工作的内容、手段及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让学生能及时地了解、接触该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最新动态。另一方面,把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移植到实验教学中,也可以更好地充实、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最终促进实验教学水平大幅度地提高。

3.4 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组织职能

满足社会需求、为生产服务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而改造实践教学的组织职能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在谈论大学生的素质时,通常会批判高等教育制度,因为大学生的通病是眼高手低且缺乏锻炼。很多大学的教育理念不完善导致的,不能全把责任推到大学生自己身上。现在大学正在进行教育改革,履行实践教学的组织职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任务之一。当前不少大学生都认识到了就业危机,很多学生也在努力尝试各实践,可是鉴于年龄及社会经验的限制,他们自发的实践锻炼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总体效果不尽人意。国家和高校应该共同承担这一职能,国家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企业与高校的密切合作,而高校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通过各种方式拓宽路径,这样才能确保为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4.结语

当前社会上大量需要具有实践技能强、综合能力高的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不但具有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更重要的,实验教学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直接为进入社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这就是说,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改革必须不能忽视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总之,实验教学的改革是长期的,只有不断深入地尝试、研究及开拓,才能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芳.金融管理与与实务实训室项目管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汤泉.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实验教改革[J].轻工科技,2013(10).

[3]郁聪.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3.

作者简介:周广涛,山东协和学院讲师。

作者:周广涛 于志远

轻化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基于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以实验教学改革为主题,提出改善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框架构架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从体制、认识上彻底提升实验课程教学的地位,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应用型创新型多元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发展日趋加快,公司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而且更加注重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忽略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造成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因此,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对于化工类的学生教育,摆脱过去“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切实做好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建设的改革。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须从改革出发,建立一支有丰富的科研经验、熟练的实验技能、责任心强的教学队伍;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一、改善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框架构架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为了适应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教学,必须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并具有熟练的实验教学技能的教师队伍。塑造一批能综合反映学科前沿和高新技术信息能力的教师,才能营造出活跃的学术氛围。因此,需要一些具有多年科研经验、浑厚的专业知识的高级职称的教师参加到实验教师的队伍当中。他们可以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的知识不断地融入教学内容中,把化学学科领域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这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构架要合理,学历低和职称低的教师虽然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但由于缺乏科研经验,不能将学科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引入教学中,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实验教师队伍的设置要合理,既要有高职称人员,又要有低职称人员,既要有老教师,又要有年轻教师。

二、从体制、认识上彻底提升实验课程教学的地位

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必须提高实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首先应该明确实验的重要性,认为实验课只是对于该课程对应理论课程的简单重复,简单验证,忽略了实验课程真正起到的作用,而且,往往实验课为非独立设课,只占课程总成绩的一小部分,这样,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相比, 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们学校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即分类管理,将实验教学的地位等同于理论教学,而且实验教师的职称评定划分与其他教师的职称评定相同,均采用教授、副教授以及讲师制度,不再是实验师、高级实验师等,只有从体制上将实验课程的地位提升上来,才能使广大师生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三、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不重视化学实验,对实验不感兴趣的现象。本科毕业后还不了解最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常识,例如,汞中毒应该采用什么急救措施,酸滴到眼睛里应该怎么处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于本科生的需求,首先看重的是学生的基本素养,更加注重对于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进行实验课前,应该把实验室安全知识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内容,并列入考试范围,这样学生才能够重视,否则,出现突发事件不能采用有效的处理方法,同时也给用人单位留下极坏的印象。

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不能正确规范操作最基本的简单实验仪器的现象也很普遍,例如,在大三时,尽管前面已经做过无机实验、分析实验和有机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吸量管和移液管,用大拇指堵住管口,移取溶液很费劲;不了解哪些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哪些不能直接加热,哪些是准确计量容器,哪些是粗略计量仪器等。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原因不是教师没有引导正确使用方法,而是由于没有作为考试内容,或者是操作只是占课程考核的一小部分,学生不会重视,按照自己的习惯使用,不愿意去正规操作。将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及其操作方法的掌握列入学习范围,并纳入考核内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不至于在工作岗位上出现“什么都不懂”的笑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从最基础抓起,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印象和地位。

学生通过验证型实验教学可以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能够正确地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具备正确观察、记录、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为综合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一定数量的验证型实验也是很必要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践中产生,对于化工类的学生,实验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首先,应该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要为了考试而学习,考试成绩只能表明一时,而创新能力却可以受益终生。要把过去灌输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型实验和小论文实验是较好的两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善于动脑筋。设计型实验采用教师给出题目以及实验原理,学生根据实验室的现有条件自主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讨论等内容。小论文实验采用教师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给出大的研究方向,确定其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等,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论文撰写等内容,小论文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难度较大,可以多个同学合作完成,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可以从五个方面做起:实验安全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以及小论文实验等,既要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会引导学生,学生会按照考核的重点进行实验,如果教师将实验误差即结果的准确性作为评价学生实验好坏的重要部分的话,那么学生就会一味地追求结果,而不会去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际上一个实验的好坏并不能只看结果,更应该看重的是实验过程、实验心得和体会等。因此,考核方式的制定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应该将实验室安全知识以及基本的仪器操作使用规范作为一个单独考核的内容,引起学生的重视,避免出现大学毕业时连最基本的实验常识和操作规范都不清楚的现象。分成几个部分考核学生,包括:(1)前期调研以及文献总结,此部分比较重要,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占较大比重;(2)动手操作能力部分,此部分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在团队中起到的作用,主要看能否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4)实验结果及讨论,实验结果是否达到满意的效果很重要,但教师不要过分重视结果,主要看学生对于论文的收获,这部分比重不要很大;(5)撰写小论文,这一过程是对学生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文中按照公开发表的论文格式进行撰写,包括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以及结果讨论等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论文的格式、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对于化工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必须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包括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设计等内容。只要学校的管理层和广大师生能充分重视实验教学,能够认清实验教学在本科生教学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我相信,实验教学会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耘.务实致用:对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2]黄驰,侯安新,席美云,程功臻.“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一些教学改革实践和体会[J].宁夏大学学报,2007,(28).

[3]杨屹,王桂花,张常群,杜洪光.以大学化学实验推进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4]阳太林.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改革高校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

[责任编辑:碧瑶]

作者:朱春玲 李梅 冯静 王君 陈玉金

上一篇:略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房屋地基处理建筑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