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影评

2024-04-28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影评(共9篇)

篇1: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影评

看这部电影的演出阵容,就挺期待的,今天去看了一下,感觉还是挺震撼的,虽然可能和历史有点偏差,但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唐盛世,高耸入云的通天浮屠,鸟瞰洛阳的海上繁荣贸易景象,炫目的武打动作,还是在视觉上给人很大的冲击。

它确实是一部带有悬疑奇幻色彩的武侠动作片,开始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到是沙陀一手策划的,总以为是武则天的`残忍手段,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这样的啊,恍然大悟的感觉。呵呵,可能是自己看电影没怎么用脑子吧!

赤焰金龟、见光自焚、大佛像压塌圣殿等神奇段落,。在国产片子中感觉还是挺让人振奋的。

电影拍得不错,但有一点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狄仁杰在通天塔里沾了一身的那个神奇的甲虫的毒,接着在塔外活蹦乱跳半天居然没着火,别的角色都是占着点再加点阳光就化成灰了!他的主角光环也太强大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总之,这部电影还不错把,视觉上我是挺满意的,剧情方面一般般吧!

篇2: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影评

今天,上完两节课后,学校组织去工人文化宫看电影。我们走在路上猜想着电影的名字。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我们从名字就断定出这部电影很好看,便兴高采烈地进去了。电影主要讲在唐朝时有一位女皇帝,名叫武则天,她是自古以来的第一位女皇帝。在她登基大典前命人建造了一尊大佛,支撑大佛的是一根通心柱,这柱子入地百尺,地面高度六十六丈,无论是地动山摇还是狂风海啸,只要通心柱不倒,大佛就不倒。大佛建好了,外国的一位将军前来参观,可等他到了顶层,遇见阳光时,便突然从内部自然,不一会儿就烧成灰烬。几天后,监工贾大人也这样死去。后来,武则天让狄仁杰判理这些案件,最后断定出死者是中了赤焰金龟毒。狄仁杰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可谓智足多谋,简直是古代版的“柯南”。他也是一个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人,片尾狄仁杰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住了武则天,使武则天在登基大典时安然无恙。另外,狄仁杰武功高强。这使得他在困难重重时得以脱险。

狄仁杰是我心目中的榜样,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像狄仁杰那样报效祖国。

篇3: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影评

电影, 是时空的流光飞舞, 是历史的沧桑嬗变, 是亦真亦假的梦幻缠绵。说道影片的叙事, 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讲故事, 这偏重于故事的种类和主题;二是如何讲故事, 这涉及到一个导演的风格问题, 即如何结构故事和使用怎样的视听手段来实施设想。

人处俗世中, 既有江湖, 有江湖就有恩怨情仇。朝堂也好, 市井也罢, 都注定了与江湖牵扯不清, 在徐克版的江湖中, 总少不了几许侠骨柔情、儿女情长;在徐克版的古装世界, 历史无所谓真相, 只是用以构造古典意境来表现浪漫才思的一个平台。

长安宫阙重, 建都百载, 极尽繁华;歌舞升平, 异域流光。随着高达六十六丈, 象征至高皇权的“通天浮屠”渐进完工, 登基大典业已就绪, 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此时正是“皇图霸业只手间, 只待临门一脚”, 不想朝廷发生惊天“焚尸案”, 无人能破, 武则天收到法力高强且多年来与她关系密切的国师陆离的指示, 只好再次起用狄仁杰, 剧情到这, 即将进入正题——破案。

身为钦差大人的狄仁杰, 连同大理寺少卿裴东来、皇帝身边首席女官上官静儿, 三个代表不同身份、不同立场的人开始了一场英雄与美女、阴谋与欲望、爱恨与情仇的全线缉凶。三个本无交织的人, 因为命运的使然, 人生原有的航线就此发生了偏离, 或死或伤。

狄仁杰, 恰英年, 凭三尺利器, 心有所系傲云天;御鬼魅, 不畏征途险, 却难了人心离乱;落英缤纷再聚首, 怎料潇潇故人心已变;天意昭烔, 我自独行;天意虽不容我, 心安即是归处。

裴东来, 宫门内外红尘路, 长安城中踏马行;旧日故人再相见, 各为其主不相识;红墙之内, 牡丹落, 宫门之外, 烈火焚;此生无缘再聚首, 花落人亡两不知。

上官静儿, 雾中素衣倾肃颜, 为君效命生死间;滴水入湖涟漪起;忧心烦扰女儿顔;曲终人散亦无悔, 菱花镜中风尘淡;香消玉殒弹指间, 渺渺身影若云烟;再度回首君不在, 故道已是无人归。

线性的叙事结构, 以故事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 以时间为线索, 戏剧化地展开情节脉络, 追求剧情结构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完整结局, 强调外部冲突和动作强度。在这部影片中, 无一不与正常的线性叙事要求相符, 然而, 在徐克的镜头下, 一切是那么的富有魅力, 正规却不落俗套。张国荣曾说, 徐克导演的电影, 包含一些哲学的、政治的思想, 即使画面很昏暗, 总是在某一个地方存在希望和光明。我想, 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对徐克的电影如此痴迷的主要原因吧。

戏剧性的冲突, 此片中首先以武则天这个人物为例。叙事者将她打造为一个既温柔、又刚硬, 既让人敬佩、又让人憎恨的双重矛盾角色, 她更类似于徐克影片中的东方不败, 是威震一方的首领级人物, 但被很多“正义之士”所诟病, 想要除之而后快, 但却为观众所认同和关注。她执政八年, 为大唐带来了一个国泰民安的盛世。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但同时, 她也是一个心狠手辣、有勇有谋的霸主, 她既主宰着光明, 肩负稳定天下苍生、发展帝国大业的重任;也掌控着黑暗, 依附国师这一挡箭牌, 铲除异己、痛下杀手, 血洗皇室宗亲。一方面执行“至亲亦可杀”的信条, 一方面用着胆识和能力, 将盛唐推向又一个高潮。从人之个体方面看她, 她未必算得上是一个好女人, 起码从传统意义上看是这样, 但从国之大义、民族长足发展来看, 她不过是走着每一个开国帝王所走过的同样的一条路:累累白骨、血流成河、杀鸡儆猴、稳定大局、唯我独尊!她用为人所不齿的方式——至亲亦可杀, 将整个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个体的纯粹的小善, 个体的不择手段、铲除异己的小恶, 与确保国泰民安的大善, 祸国殃民的大恶被同时放在了同一个平台、同一个女人的身上, 更为重要的是, 她是一个帝王, 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帝王, 那么, 武瞾以个人之恶换取国泰民安之善, 无可厚非。

再以此片所刻画的狄仁杰为例讲述冲突所在。狄仁杰八年前因反对武瞾执政被打入牢, 而今, 却为武瞾效命, 在外人看来, 确是晚节不保, 与他己身, 也对自己的这一行为有所疑虑。一方面是感到被命运所摆布的无奈:在狱中的时候, 他曾经说, 很多事情本不想理会, 可它偏偏总是逼到你的面前, 这很像胡宗宪在浙江反对改稻为桑时的心情, 同时面对君臣之恩和民族大义, 中间夹杂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 心里千方百计的想避开, 然而自身所处的位置, 却容不得你袖手旁观, 陪伴狄仁杰多年牢狱生活的狱友则说道, “你会发现外面还不如里面清净”, 则表现了另一种观点——避世, 独善其身。然而历史是容不得狄仁杰这样的人才去躲清闲的, 注定他要兼济天下。另一方面, 是对先皇的死存有疑虑, 对武瞾始终难以完全信任, 也不敢信任。好吧, 既然天命使然, 我则顺应天命!武瞾要我查案, 我查案;李宵送我亢龙锏, 我接锏;朋友因私人恩怨选择继续造反, 我理解。我只在乎国家的稳定与否, 如果于国有益, 我在必要的时候会选择沉默, 甚至给予支持;如果于国有害, 我势必一查到底, 全线缉凶, 至于功过是非, 自有后人评说。

如果说以武瞾为代表的冲突的立足点是个人权利与欲望的争斗;狄仁杰为代表的冲突的立足点是道德理念与国家大义的取舍, 那么以上官静儿为代表的冲突的立足点则是忠义与情谊的较量了。上官静儿, 集武力与智力于一体, 本是一个巩固皇权的杀人机器, 因为碰见了爱情, 心, 不得不动摇了, 危急时刻, 君臣知遇之恩还是向爱情屈服了。“香消玉殒”, 是惩罚, 还是必然的归宿已不重要, 留给观众的只是同情和不胜唏嘘。

最后一分钟营救式的剧情高潮, 在影片中, 以绝对正统的姿态出现在了片尾。浮屠倒塌, 武皇危矣, 关键时刻, 狄仁杰挺身而出, 以命相护, 成功解救目标人物, 剧情因此顺理成章。武瞾从对狄仁杰的必杀之心转化为感激之情, 而狄仁杰也因以民族大义为重而认同武瞾, 但是于己身, 则因身中剧毒, 必须隐入地下——鬼市。归隐山林的出世风格, 不得不说是徐克版武侠剧圆满结局的一贯手法, 虽然这样的落幕有些出人意料, 但细想之下, 亦在情理之中, 于此, 我们所能做的, 也只能是抚掌一笑, 其中滋味, 各自修行, 各自体味了。

在徐克版的故事布景中, 天马行空的场景随处可见, 在这部影片中, “鬼市”的存在更是让人不得不提, 这是类似于《歌剧魅影》中地下宫殿一般的神秘空间, 是一个充满了地府般魔魅气息的世界, 精彩的武斗也在如此压抑、紧张的氛围中展现, “武”在这部影片中, 超越了一般视觉上的认知, 动作设计并不是一招一式的真功夫, 而是将武功神化、幻化, 通过特技和剪辑手段制造人体极限以上的高难度动作, 为观众营造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视听盛宴。更讨观众喜欢的, 裴东来与上官静儿的暧昧戏也在这个“鬼市”中发生, 徐克在他的精神空间中, 尽可能的使剧情更加饱满、丰富, 在大的故事构架中, 穿插情感戏这一暧昧的小段分线索, 使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同时, 还有一些精神上的小放松, 佐料虽少, 却使得破案这顿大餐变的更有滋味。

因此, 可以这样说,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所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办案过程, 它更是一个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而且出人意料的悬疑故事。

池水映, 月光摇, 轻纱舞对阁台绕;荷花点, 涟漪波, 风轻云淡斜阳倾。舞榭歌台茶楼酒肆, 无一不浸润了徐克的才情, 他的生命力与情怀。他不断以怀旧式的电影文本, 书写着沟通过去和现在生活的桥梁;他所构想的江湖世界中, 充满了欲望与冲突, 天命的无常和人性个体的无奈。在这部影片中, 中国古典文化的侠义精神被天马行空的浪漫元素表现的淋漓尽致, 异端与主流、惊险与平淡这些似乎是对立的东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相互渗透、转化发展。

天下风云出我辈, 仗剑江湖踏马行;笑看人间多少事, 静迎浮生千重变!

摘要:电影一门视觉与听觉的艺术, 但叙事是其根本, 叙事方法千变万化。电影最基本的戏剧结构是:序幕、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关键词:电影叙事,人物设置,场景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显杰《电影叙事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

[2]宋杰《影像与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篇4: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影评

已故香港著名演员张国荣生前曾说过:“徐克导演的电影,包含一些哲学的、政治的思想,即使画面很昏暗,总是在某一个地方存在希望和光明。”

狄仁杰的前世今生

又一个梦幻般的中国历史人物角色从此在大荧幕上被定格,不管他是否完美,也不论今后有多少个版本接踵而至。不可否认的是,它注定会掀起一阵“狄仁杰热”,让我们对这个有着“东方福尔摩斯”美誉的唐朝神探宰相有了更深的探知欲,进而对那个年代的那个帝国有了多一步的认识。但追根溯源后我们难免会略感沮丧,因为这番热潮的最早引领,仍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这正如现如今我们想要了解中国历史,不得不去求助的权威版本却是美国编纂的《剑桥中国史》。把狄仁杰从历史的尘埃中带向世界的是一个荷兰人,他的汉语名字叫做高罗佩。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彼时供职于外交界的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正在中国担任荷兰政府驻重庆使馆一秘。对中国文化痴迷的他在这期间读到清代的一部无名氏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小说中主人公狄仁杰屡破奇案的情节让他大为折服。对西方侦探小说和中国公案传奇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后,高罗佩认识到书中所描写的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事侦讯本领,无论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侦破奇案的能力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素养方面,比起福尔摩斯、格雷警长等现代西洋大侦探来,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不久之后高罗佩便决定,一定要将这些不为人知的东方文化带到西方。他先是将《武则天四大奇案》译为英文。后来,也许是受强烈的创作冲动驱使,高罗佩以狄仁杰为主角用英语创作了《铜钟案》、《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等十几部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最终构成了高罗佩的“狄仁杰系列大全”——《狄公断案大观》(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即《狄公案》),包括15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全书约130万字。

高罗佩笔下的狄公迥异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青天大老爷”,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他有自己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此外,作者对中国文化、艺术、法律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渊博知识在《狄公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书中在叙述狄仁杰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任职侦破疑难大案的同时,还广泛展开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民情风习的深入描绘。

《狄公案》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译成十多种文字,甚至包括瑞典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小语种。“Judge Dee”(狄公)也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接下来的事显然顺利成章,既然狄公是中国的宰相兼神探,那弯弯绕饶的肯定会回到中国来。20世纪80年代,《狄公案》被介绍到中国并译为中文。自此,狄仁杰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潜在艺术形象便于纸面中静待着合适的机会呼之欲出。前些年《神探狄仁杰》等一系列电视剧在荧幕上的流行应该视为这次大荧幕改编的铺垫,真正把这件事从一点一滴的想法到完整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陈国富。

陈国富的创作博弈论

陈国富,中国台湾人,电影导演和监制。他以导演身份创作的作品不多,比较知名的是刘若英主演的《征婚启事》和票房创下台湾十年来开画纪录的《双瞳》。但从电影市场角度来说,他在监制的领域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说起狄仁杰和陈国富的渊源,依然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2000年,在哥伦比亚公司担任监制的时候,他收到一个外国人的建议:去拍一下那个在西方非常有名的古代中国侦探“Judge Dee”。在看了包括高罗佩的《狄公案》在内的几个人的小说后,陈国富发觉狄仁杰的形象在东西方的不同刻画中总有一些不同程度的缺憾,东方的一些故事更是因为过于强调怪力乱神而丧失了悬疑推理精妙的逻辑美感。最终,他还是决定自己用自己的创作描绘心中那个文武双全的神探宰相,两三年后,他完成了剧本,这个最初以狄仁杰为主角的连环杀人案的故事,是之后所发生的一切故事的起点。

也许在2009年那部机关重重但赚尽口碑的谍战悬疑电影《风声》之前,大家对陈国富这个名字还略显陌生,因为在此前华谊的一系列卖座影片中他担任的是监制,一个幕后推手的重要角色。这一情况在拍摄《风声》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从幕后走到的台前,与高群书一起拿起了执导筒。

这个看似平常的举措,不仅为《风声》的成功在一开始就奠定了基础。在我看来,这个合作模式实在是中国电影制作发行的演进过程中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众所周知,中国电影产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工业内部的各个角色专业化分工非常不清晰,很多情况下,导演一人兼着制片、监制甚至是部分发行的工作,这种情况或者使得导演分身乏术以至于艺术创作受影响,或者造成导演权力畸大没有制衡导致影片的成本与质量严重不成正比。总之最终的结果都是作品水准的层次不齐。

陈国富深知这一点,他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同时又非常清楚电影市场运作机制。他了解作为影片艺术保证的导演的创作冲动,也明白作为票房支持的观众的内心期待。如何在二者之间做出权衡,从而达到最优的效果,这便是他目前对自己的定位,也是深值当代中国电影人借鉴的可贵之处。

这一点在《风声》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他虽然名为导演,行得却是监制之实。他给了高群书导演充分的创作自由,同时又在故事的整体把握及某些关键细节上给予建议。于是最终完成的作品呈现出了这样一种效果,紧张急凑的节奏和演员们张力十足的互动,贴着醒目的高群书标签;而人性的挣扎和百转千回的悬疑推理,又流露出了典型的陈国富气质。最终,《风声》在两个导演的创作博弈下取得了双赢,这是两种风格碰撞,两种思维激荡之后的优化结果。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创作显然延续了这一模式。

这次身兼编剧与监制两职的陈国富很清楚将心中符合当下审美观念的狄仁杰故事完整地还原在荧幕上的困境:离奇曲折的案情可以设计,逻辑推演的过程可以完善,主演的表演状态可以磨练,但大唐盛世的宏大背景,激烈新奇的动作场面,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这根本不是一般导演能够一同驾驭的。再加上如果想精准表现出狄仁杰的侠义性情,导演最好也是同道中人,因为只有信,才会真。于是综合这一系列考虑,放眼整个华语电影界,有可能胜任这一工作的恐怕也只有一人,被世人封为电影界老怪的徐克。

徐老怪的盛唐电影梦

徐克是华语电影界最值得浓墨重彩述说的导演之一,不仅是因为他拍摄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武侠电影带动了同类型电影成功走向世界,更是因为他在对电影的满腔热忱支持下,对电影技术和电影类型的不断探索和开拓。

从1979年革新武侠概念带动香港电影新浪潮的《蝶变》开始,徐克一直以先锋的思想和电影技法引领着华语武侠动作电影的走向。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市场疲软,香港电影整体式微的前提下,以创新为生存法则的徐克也慢慢进入的创作瓶颈,虽然仍然在尝试不同的类型,但包括《蜀山传》《七剑》《深海寻人》和《女人不坏》在内几部风格迥异的作品,却不再受到市场的认可。对熟悉他的观众来说,徐克仍然是一块招牌,但大家在心里细数的却仍停留在这块招牌早年的那些经典。

“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也许徐克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本能的感受到形式要不断的变化才能负载他脑中翻腾的想象力,保持创作冲动是保持想象力不枯竭最好的方式。所以他在那些外界看来不甚成功的作品中腾挪转移,尝试着新的技巧,探索着新的方向,积蓄着新的能量。《狄仁杰》在这个时候出现,更像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徐克崇尚武侠,也心仪那个年代。所以唐朝自然是能够满足他想象的绝佳背景,不仅仅是因为繁华的经济和恢弘的建筑,更是因为那种万国来朝的包容和气度。这样的时代,空气中都弥散着自由和浪漫,更适合老怪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其中怒放。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晚年曾试图建巨大佛像,被当时的宰相狄仁杰阻止。为了复原想象中的大唐,徐克坚持将这段史料搬进电影,为片中的武后铸造高66丈的通天浮屠。这是除了构建人来熙往的洛阳城之外,徐克为了表现盛唐和武后气势所贡献的绝佳意象,通天帝国的形象只需一眼便可深潜入心,胜过洋洋洒洒的万言描述。

围绕着这尊象征极致权力的大佛,接二连三发生的人体自燃案让朝野上下惶恐不安但又无计可施。武后只得遵从国师指示放出曾反对她当政的狄仁杰以断奇案。于是引出了西域的一种毒虫赤焰金龟,追随着这条线索他们来到了与通天大佛相对的入地鬼市。在这个牛鬼蛇神躲避人世的地下黑市里,经历万险的狄仁杰一行人最终找到了易容的赤焰金龟主人--前太医“汪驴”。从他身上得到的消息,直接间接地都将矛头指向了一直隐藏在幕后神秘莫测国师,那个借神鹿之口传话的人。

在这桩奇案之中,除了鬼市的概念是陈国富原先的剧本之外,大部分元素都是由徐克后来添加的。他信手拈来的这些情节极大丰富了一个“奇”字,但另一个“案”字同样不可忽略,如何将这些素材用合理的逻辑推理穿插起来,这是避免影片落入清人那些志怪的公案小说窠臼的关键。这个时候,陈国富和他的创作博弈论再次凸显出其重要性来,他时刻铭记着狄仁杰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已经被神化为一个传奇,但他其实仍然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断案如神仍然是将经验和规律有机结合之后的效果。把握着这个原则,即使动作场面天马行空,部分情节匪夷所思,整个故事依旧能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不断合理演进。

徐克想通过大佛通天,陈国富想借助鬼市入地,此二人平衡之后的结果是,观众在天上地下纵横驰骋一番之后,最终回到了人间。

神探、女皇与通天帝国

几乎所有的侦探或断案题材小说中,都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料事如神的大侦探左右,必须有一个陪衬。或者是愚笨的警察或者是迟钝的助手,比如福尔摩斯身边的华生,比如东野圭吾小说中伽利略侦探身边的警察,就算是动画片《名侦探柯南》里,也一定会存在一个几乎每次都猜错的毛利小五郎。有些时候这可能是作者对公权力的讥讽,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神探的才能,只有对比才能表现出真正的深度,也只有互动才能将故事更流畅的演绎。

影片中同样存在类似的角色,大理寺的裴东来是代表大唐帝国督查此案的官员,但在技高一筹的狄仁杰面前常常捉襟见肘。心高气傲的他又不服气,动则想将怒气诉诸暴力,却每次都被狄仁杰平静化解。一动一静,平添几分谐趣。但他最后用性命换来破案的关键证据,惨烈地化为灰烬,让人不胜唏嘘。铮铮铁骨,是条汉子。

和裴东来一样,一代女皇武则天也并非是个非黑即白的人,他们身上都充满了某种矛盾的复杂性。为了获取权力,她用了相当残忍的手段消除异己。这也是狄仁杰反对她并因此被关进大牢的原因。但她登基之后显示出不输于男人的治理国家的能力,于是国泰民安,大国气象。所以,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她,才能还原出这个女人的真实内心。我有理由相信,相对于狄仁杰来说,徐克更感兴趣的,是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如果对徐克有一定了解的人会发现,他最好的作品中都有一两个极为出彩的女性角色,《倩女幽魂》中的女鬼聂小倩,《青蛇》中的妖娆的白素贞和小青,《笑傲江湖》中的中性打扮的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中的市井老板娘金镶玉,《梁祝》中的痴情女子祝英台。这些女子性格各异,身份不同,有得甚至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女性,但她们却将一个“真”字体现的淋漓尽致,她们中也不乏温柔娇媚之人,但确定目标后、面临困境时,无一不冷静、坚韧、决绝。相比之下,影片中很多男人却显得虚伪而渺小。在奉行男权主义的当下,徐克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可能老怪的思想不拘一格,能看到很多常人很难注意的侧面,他心中所憧憬的,正是女子心中那股柔韧的阳刚之气。

如此以来,武则天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影片中刻画的武则天的状态,已是告别杀戮时刻的平和阶段。她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几百年的封建礼教压力登上了皇位。在这个平台上她终于能够一展内心的抱负,用以回应所有人对她的质疑。效果如何?狄仁杰在焚字库烧掉的八年的奏折里看得异常清晰。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武后的观念开始有了改变。他当年反对他,是因为他认为女人当政社稷江山必定混乱,最后只能是黎民百姓承受苦难;但事实证明,这个女人拥有的内心能量显然足以安抚天下苍生。只要百姓安乐,天下太平,男人女人谁来当政又有何区别呢?

如果单纯作为神探,狄仁杰恐怕无法看到这一层面;但他同时又有将相之才,胸怀社稷与苍生,如何抉择其实早已决定。这也是片中计划刺杀武后,一切案件的元凶沙陀的悲哀之处,他同样拥有过人的智慧,但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忽略了一切身外之事,最终走向了孤注一掷的自我毁灭之路。他是恶人吗?恐怕并非如此。也正是因为他本性向善,狄仁杰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才如此痛心。

岿然屹立的通天浮屠最终在轰鸣中倒下,大唐帝国的盛世却迎来了新一轮传承的希望。因为在一片废墟之中,武后答应了狄仁杰将来会将让位于正室,而狄仁杰答应辅佐武后作为回报。在那一刻,他们二人仿佛同时看到了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不可觊越的规律,忤逆者将付出的将是社稷崩坍、生灵涂炭的代价。

尘埃落定,倒坍的大佛残骸,遮不住逐渐透射而来的东方的阳光。

身中奇毒,不能再现于日光之下,狄仁杰却步入了鬼市的幽暗之中。

“天敌昭炯,我自独行。天地虽不容我,心安即是归处。”我们或许不必沮丧,因为这句话便是希望。就像最暗的夜,最亮的光。

篇5:《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观后感

《狄仁杰通天帝国》其实只是一个焚尸案。主要讲了武则天为了庆祝自己登上皇位,便叫人搭建一座通天浮屠,不料,通天浮屠在搭建中负责检查的人却自焚而死。武则天知道有人想抢她的低位,便叫静儿把狄仁杰叫出来(只要是活的)。狄仁杰被叫出来后,便让他专门办焚尸案。在狄仁杰去之后,李大人在竞技场内也自焚而死,在案子变得越来越复杂时,狄仁杰打听到了一个词“赤焰金龟”。狄仁杰便去鬼市找汪驴去了,不过,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假国师,后来,狄仁杰和汪驴先走一步,东来和静儿去追假国师,可那假国师却消失了,他们便和狄仁杰俩到了一个地方汇合,一问汪驴才知道,赤焰金龟是当年汪驴丢下的,可能还没有死光,被人养了。狄仁杰便让东来去负责检查的人家里搜索关于通心柱的设计图,想不到书房被烧了。不过通心柱设计图是在另一个地方的,东来拿到后便去跟狄仁杰汇合,想不到东来也自焚而死了,不过他已经看到设计图了。狄仁杰也看到了通心柱设计图,便去了通天浮屠,最后狄仁杰突破重重困难|、弄清楚思绪,把案子给破了。可是狄仁杰也中了赤焰金龟之毒,只好去了鬼市。

看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部电影,我十分震撼。我感到电影中的特技十分逼真,像人自焚而死,好像真的被烧死一样;通天浮屠向下倒下去,好像是一座大佛真的倒了下去,后来,脸部又飞了出去,也十分逼真;还有和假国师对战时一根根木头向上飞了出去,十分逼真。这些特技太逼真了,又充满想象力,这些都是电影幕后制作人的高科技手段,从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影片的气魄和武侠电影的神韵,也深深的觉得现代高科技的发达。看了这部电影,我也深深的被影片中的人物震撼到了,特别是武则天和狄仁杰。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性皇帝,她是一个传奇。她十分威武、聪明、睿智。在唐朝男尊女卑的朝代中,她勇于向传统政权挑战,虽然有万般阻碍,朝廷上的官员处处反对刁难,甚至自己的亲人都想置她于死地,可是她还是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令人敬佩的超人胆识,比如这部电影中的重大阴谋也是针对她的,最终在她六十岁的时候终于当上了皇帝。狄仁杰是唐朝一位文官,但他却经常破案,而且破案如神,大公无私,不畏强权。

篇6:狄仁杰通天帝国观后感1000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跟历史有关的电影或电视都是带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去看的,太明显的历史漏洞或是太现代化的风格把我对古装片的好感推向了谷底,期待一部以历史为主的大片,可是却没有找到新的。

新三国拍了,里面的一切不知道是导演不理解三国还是我从来就没有读懂过三国的缘故,看那个让我感觉对三国那么陌生!我很茫然,究竟是我错了还是导演错了?是我误解了三国还是从来就没有懂过三国?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新的红楼梦,新的西游记,都有了,可是我迷茫了,在大家都在为新老的好坏而争论的时候,我更多的迷茫。新的处理技术高了,更虚假了,老的演技很好,但是处理和化妆的技术稍微有点落后了,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呢?

我想看国内的片子,可是现实一次又一次的让我对国内的电影失望,拍的好的也有很多,只是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最近在中国风里插入了很多西方元素,这是文化交融的很好的现象,可是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古装片里也要加入那么多的西方元素呢?历史上记载的武则天死了,她没刻碑来留名,只是留下了一个无字碑,如今无字碑头携字满,不同的人对她有不同的理解,可是《通天帝国里》的她怎么会下令铸自己的铜像呢?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登基时会铸铜像的是匈奴,汉族从来没有这种风俗,更何况是武则天那个年代了!

有一种无语的感觉,导演说那是融入西方元素!这些都有必要么?把皇宫设计得跟现代的鬼屋似的,王爷府设计得跟圆明园的西洋楼似的,这是跨时代创作?还是创新的结果?或是文化交融的产物?这就不得而知了。看完《通天帝国》后,我没有对其的`所谓的华丽所震撼,也没有为其中的大规模的戏服而吸引,我想到的只是那20xx多吨水,那些资源的流失,不止是这部电影里这样,现在国内的电影都是耗费大量资金来完成的,可是有没有人想过那些资金是资源呐!是我们的所谓大国的资源!就没有人想过要节约那些没有必要的资源么?我们只讲排场,比华丽,却令外国导演汗颜,为我们的浪费汗颜!《满城尽待黄金甲》里的那些菊花,完全可以用特技做出来,可是我们不会,做不好,只能用真花,说是那是为了真实,可是你们没有看过《20xx》么?那拍的不真实么?人家用把地球都毁了么?他们真的造了诺亚方舟了?这不见得吧。

哎算了,感慨总是很多,但终究只是感慨,没人会在乎,没人会理会,因为她只是一个人在感慨罢了

尊重历史,创新总是好的,只是创新需要有行业之分,有内容区别,历史是不会因为创新而改变的,但是会因为人们对他的创新而被曲解,从而变得混乱,扰乱人们的判断。

篇7:《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名物释义

影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台词在一定程度上用文白夹杂的方法体现了一些历史感,糅合的基本自然,总体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这方面成功的影视剧作品还有新、老版《红楼梦》,老版《三国演义》,新、老版《西游记》以及《水浒传》,可见编剧和导演对待影视剧制作的态度是认真的,对观众是尊重的,对文化是有良知和敬畏之心的。

作为观众,我们常常抱怨和批评某些华语片只有场面没有内容,这里内容的表达有很多的因素和层面,但最终情节的延续和表达主要体现在台词上,最典型的如《无极》和《十面埋伏》。电影的剧情故事好比人的大脑,镜头画面好比人的脸面。一个人看上去漂漂亮亮,但通过大脑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却很愚蠢弱智,这对其他的关注者来说会形成极大的反差和失落感,笔者观看此片后认为,这两部电影的画面色彩艳丽,道具精致,就视觉层面而言是唯美的,吸引人的,但是配上台词后的效果却是大煞风景,让人从内心深处不能接受,自然产生厌恶和排斥感,造成观众不是不想看而是不想听,台词与画面展现的情景的逻辑关系是割裂的,哪怕多么精炼有诗意,多么具有文学性,都是徒劳的。

正如书画作品中题跋,现代题材的书画就不适合用古文来题跋落款,古代题材的书画不适合用现代白话文来题跋落款,这是书画家的常识,文化人的共识,姑且不论题跋落款的语言文学水平高低,那要视书画家文学修养高低而定,但至少截至目前,在国内没人会去尝试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知道那是根本行不通的。就连一个字的错误都会贻笑大方的,比如林岫先生曾专门撰文指出现代很多书画家落款惯于写“某某书之”、“某某画之”,这里用的“之”字从文言语法上是讲是错的,这样写只能说明某某不懂文言,他所想表现的文化修养反而会大打折扣。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台词中出现了大约二三十处较为生僻的名物词汇,使得很多观众一时好奇和不解,笔者好事,兹择其要者做一梳理和解释,以期为部分有疑问的观众释疑,不仅能看懂电影,且能听懂此片的台词。

1、唐东都洛阳、通天浮屠及明堂等

大多数人知道唐代的都城是长安,不知道还有洛阳曾一度作为唐代都城。

从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驾崩洛阳到公元706年11月唐中宗还都长安这23年内,除公元701年10月至公元703年10月,武则天政权住在西京长安外,其余21年全在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建明堂、天堂和天枢,是唐代东都洛阳皇宫内核心区最高大的建筑,是武则天时代无与伦比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武则天不仅在这里举行国家大典,而且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佛教活动,每举行一次,用钱万缗,热闹非凡。

据《旧唐书卷二十二志第二》记载,垂拱三年春(公元687年春),武则天力排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就其地创建明堂。历约一年,垂拱四年正月五日(公元688年春),明堂建成。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约86米),东西南北各三百尺(约88米)……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亘之以铁索。圆盖顶部为鸾鷟,黄金饰之,势若飞翥(亦说是飞凤,高一丈,约2.94米)。刻木为瓦,夹纻漆之。明堂之下施铁渠(铁筑成环水渠),以为辟雍之象。号万象神宫。”

“天授二年正月乙酉……时则天又于明堂北隋大业殿处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余尺。始起建构,为大风振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佛堂灾,延烧明堂,至曙,二堂并尽。”

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武则天于正月十六日在明堂举行法会,十七日夜,天堂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到明堂,待天明时,巍峨壮丽的天堂、明堂和天堂内的大佛全被烧毁。

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6年)三月,重建明堂,改名为通天宫。四月,由武则天亲自主持祭祀之礼,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万岁通天元年。重建的明堂有铜铸造九州鼎和十二生肖神像,陈列明堂内。

《旧唐书卷二十二志第二》记其事曰:

“则天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明堂之下,圜饶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天册万岁二年三月,重造明堂成,号为通天宫。四月朔日,又行亲享之礼,大赦,改元为万岁通天……其年,铸铜为九州鼎,既成,置于明堂之庭,各依方位列焉……鼎上图写本州山川物产之像,仍令工书人著作郎贾膺福、殿中丞薛昌容……九鼎初成,欲以黄金千两涂之……”

这段记载大概就是影片中通天浮屠的名称,其象征意义,其壮丽豪华,以及从修建到倒塌毁坏明堂故事情节创意的依据,而被火焚身的贾大人和薛大人在这里也有原型依据。而通天浮屠的另外一个创意来源或许可以与武则天敕命修造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联系起来。

武则天大建明堂天枢,寓意武则天以道德感化天下,民众都像众星始终朝着北极星一样,对她感恩戴德。由以上的记载来看,影片中武则天对明堂极大佛的建造的重视程度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明堂以南建造天枢,主持建天枢的是一位伊朗人“阿罗撼”,《唐代墓志汇编》载《阿罗撼墓志》,说阿罗撼:

“族望波斯国(伊朗)人也。显庆年中(656-660),高宗天皇大帝以功绩可称,名闻□□,出使召来至此,即授将军。……又为则天大圣皇后召诸蕃王建造天枢。”

这位伊朗人“阿罗撼”大约就是片中沙陀的部分原型了。

2、国师陆离

“国师”是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国师的称号,在印度和西域早已流行。《大宋僧史略》卷中《国师》条说:

“西域之法,推重其人,内外攸同,正邪俱有。昔尼犍子信婆罗门法,国王封为国师。内则学通三藏,兼达五明,举国皈依,乃彰斯号。”

“国师”一般以北齐时代法常为始。此后历朝都有,一般都是帝王出自公心即统治或民族、宗教团结的需要,或出自私心即追求长生不死的需要而封赠,认为这些人有异能神技等等。历朝大多数国师都是方外高人,不参问政事的。

元代法洪所撰的《帝师殿碑》说:

“古之君天下者皆有师,惟其道之所存,不以类也。故赵以佛图澄为师,秦以罗什为师。夫二君之师其人也,以其知足以图国,言足以兴邦,德足以范世,道足以参天地赞化育,故尊而事之,非以方技而然也”。

恰好只有元代的国师,兼有政教的权力;由于朝廷过分宠信僧道,造成了许多流弊。《元史释老传》记当时国师的权力说:

“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于是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虽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为之膜拜。……其徒怙势恣睢,日新月盛,气焰熏灼,延于四方。”

直到清代,乾隆时代对于章嘉国师虽极礼遇,但章嘉不问政治。清末,章嘉虽世袭国师称号,实际上只是在蒙藏地区从事宗教活动而已。

现今人们印象中的国师形象大多有邪恶的力量与目的,大概是受金庸等小说家的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形成的。

关于陆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左玄冥而右含靁兮,前陆离而后潏湟。”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

“皆神名。”

唐书中并不见陆离的名号,武则天时期的国师也没有号陆离的,可知影片中的国师陆离是杜撰人物,此名与成语“光怪陆离”相关联,《百家姓》中陆姓也属人口不太多的姓,况且法号一般与姓名无关,故使人听起来有神秘感,这也显出编剧的用心。

3、平安符及陀螺仪原理

平安符是古代宗教符箓的一种,由图案和文字共同变化组合而成,其图案的构成及象征意义颇是复杂,体现着浓厚的宗教文化和神秘文化色彩。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符箓的神秘作用是深信不疑、深入人心的。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出现的平安符图案或曰文字造型直接取材于法门寺地宫门上的护符,唐代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法门寺地宫封门时曾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在第一道石门外用白粉书写了神秘的符号。此符号至今无人辨识,成为难解之谜。

法门寺地宫还出土了一件金银器与本片有关,名为鎏金双蛾纹银香囊,系唐僖宗所供奉。香囊囊盖、囊身各作半球状,上下对称,以子母口相扣合,一侧以铰链连接,另一侧则以勾环相连。香囊内有一个钵状香盂及两个平衡环,香盂用短轴铆接,内、外平衡环间也以短轴铆接,在圆球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转动而香盂的重心始终不变,使香盂面始终保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装置,与现代运用于航海、航空上的陀螺仪原理完全相同,这种陀螺仪原理,欧洲17、18世纪才掌握,而我们的祖先早在8世纪之前已熟练的运用了这种技术。影片开头部分贾大人向大秦使者介绍通天浮屠时说:“这支通心柱,是大佛最要紧的机关,总长八十二丈,犹如人的脊骨,一体浇铸成形,周围连有八十一根钢索,遇强风地动,便逆向摆荡,稳定浮屠。”

这段台词是编剧导演的有意安排,意在引起具有崇尚科学传统意识的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惊叹和折服,对于国内不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史的观众还具有文化推广和增加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除此之外,本片中出现的大量生活道具,其造型纹饰都取材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皇家器物,这些器物的出土印证了当时文献“穷天下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的记载。可以说是尊重历史,懂得从传统文化中发掘素材的做法,自然会受到好的效果。

4、云麾将军、彍骑、金吾将军、左右街典等

片中开头部分武则天观看军队演练时的有这一段台词:

“秉天后,正进场的是云麾将军姚易,率领来自陇州的彍骑两百,番上勤王。紧接其后的是左金吾将军丘神绩,率左右街典六百,执禁护主……”台词中出现了几个比较生僻的词,如“云麾将军”、“彍骑”、“金吾将军”、“ 左右街典”、“执禁”等,兹做简介如下。

云麾将军

《康熙字典》记:《周礼•春官•巾车》:“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注:“大麾,其色黑,夏后氏所建,以四时田猎者也。”麾是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冠以云字形容其高耸威仪,后来成为将军的名号,始置于南朝梁,陈隋沿设。唐宋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唐书法家李邕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和《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李氏功业的碑铭。南京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勋章沿用此名。根据1935年6月15日公布的《陆海空军勋赏条例》的规定,凡陆海空军军人,对于国家建有勋绩或“镇摄内乱立有功勋者”,均得颁给云麾勋章。

彍骑

彍,读作郭,意为张满弓,《孙子•势篇》:“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引申为快捷之意:“驾尘彍风,与电争光。”《文献通考•兵三》:

“高祖、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一番。命尚书左丞萧蒿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彍骑。”

后亦指骁勇慓悍、长于骑射之兵。其形象应是带弓骑马,在本片中,由于速度飞快,影像是虚化,具体看不出来带弓的造型,正如这个词语的出现一样。

金吾将军

金吾为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侥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品级历代多有不同。汉有执金吾,唐宋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唐代掌管皇宫宿卫的禁军总称十六卫。唐代十六卫由隋代的十二卫和十六府演变而来,名称几经变更,稳定的称谓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总卫京禁,各有分司,其中左右金吾卫负责京城的昼夜巡警,“以执御非违”,因而任务最为庞杂繁忙。《旧唐书•职官志三》:

“贞元二年九月一日敕:六军先有敕,各置统军一人。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员,秩从二品。”

影片中提到的左金吾将军丘神绩,便是武则天重用的大将之一。曾受武则天指使于巴州害章怀太子,深受武则天的宠信。后来成为与周兴、来俊臣齐名的酷吏。新、旧《唐书》有传。

左右街典

为金吾卫下属的带有仪仗性的职官之一,据《唐六典》记载,左右街典一般为二人,其下“引驾仗三卫六十人,引驾佽飞六十六人,大角手六百人”。

5、鬼市

十三鬼穴之一,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出自《千金要方》。因旧说精神疾患由鬼神作祟所致,治疗穴位均冠“鬼”字为名,又以其数为十三,故称十三鬼穴。其中鬼市穴即承浆穴。

山市,即深山中的“山中蜃景”,又称作“鬼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山市》的文章,出现在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滩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称海市蜃楼,又称“蜃景。”

据《肃州志•西陲纪要》载,在祁连山中也出现过“山市蜃楼。”

黑市,鸡鸣狗盗之徒把窃来之物趁天黑拿出来卖,谓之“见不得光”。旧时的“鬼市”就在一片空地儿上,没有灯光照明,逛“鬼市”的人或提着灯笼,或打着火石,光亮幽幽,照着来往人影飘忽不定;更有奸商乘着黑暗卖一些见不得人的赝品,买与卖全在黑暗中进行,双方交易全凭一厢情愿,因此“鬼市”的名号就逐渐约定俗成了。西安市东门内侧城墙下有条小街,街上的店铺和地摊均以收购和销售旧货为主。旧货市场被西安人叫做“鬼市”。鬼市从古到今在各地一直存在。

本片中的鬼市,由于场景吸引人的需要,把它设计成了一个位于洛阳老皇城地下是个高人出没的地下水城,是牛鬼蛇神躲避人世、黑市交易的地方,是本片出彩的地方,让印象深刻,可谓独一无二。

6、赤焰金龟,亢龙锏

此二名可谓名不见经传,纯属杜撰,读起来上口,富有表现力,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本片中也存在些许错误的名物描述,如:影片开头出现的外国将军是大秦将军,其时大秦即东罗马帝国,已经灭亡;彍骑是唐代宿卫兵名,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由长从宿卫改称彍骑。天宝后,仅存虚名。武则天登基前应无此称;影片中说左右街典六百,据《唐六典》记载,左右街典一般为二人,其下带领大角手六百人,而不能直接说街典成六百;工部侍郎是正四品下,电影里面说工部侍郎从四品,等等。

篇8: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影评

首当其冲的是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该片9月15日点映当天进账只有500万元,但口碑颇好,首周4天票房过4500万元,国庆7天再进账2000多万元,至截稿时票房已过1.4亿元。一周后,决战今年“十·一”档期的三部国产片《精武风云·陈真》《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和《剑雨》接连上映,市场再度出现观影热潮。作为光线影业倾心打造的年度大片,《精武风云·陈真》9月22日上映后赢得观众们争相观看,首周票房高达8200多万元,一举超越《盗梦空间》的当周票房。但该片对陈真的改造显然未让观众满意,而且影片中的不少桥段与《叶问2》相比没有太大新意,首周之后口碑欠佳,再加之过于乐观的发行方没有针对来势汹汹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和《剑雨》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些都让该片票房缺乏后劲,累计票房在1.4亿元左右,与《山楂树之恋》不相上下,让业界大跌眼镜。

而月底上映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来势凶猛,首周票房便过1亿元,国庆节期间票房高达1.5亿元,至截稿时票房过2.5亿元,成为四部国庆大片中的首胜者。早《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一天上映的《剑雨》口碑尚可,但与前两部影片过于雷同,难以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凸显优势,首周票房只有不足3000万元,累计票房在6000万元左右。在这几部国产大片的联手抗击下,《盗梦空间》逐步淡出,至截稿时票房在4.5亿元左右。

篇9: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影评

“有点像007和李白的合体”

拍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以下简称《狄仁杰》),最初是陈国富的主意。这之前,陈国富也许是内地最成功的金牌监制了,《可可西里》、《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都出自他的“监手”。

作为一个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人物,狄仁杰在破案侦探方面的声誉,仅次于包青天。陈国富最初创作这个剧本,是他一个美国朋友提起一系列关于狄仁杰的小说,有各种语言的翻译。但他看了那个中文译本之后,非常失望,只看了半本就看不下去了。

“虽然它也具备了一些推理的元素在里面,但是整个故事比较散漫,比较抒情,而且当时据说这部小说的改编权已经属于一个国外的制片人,我就放弃改编念头了。”

后来,陈国富又看了中国古典文学《狄公案》,觉得这本书有很多怪力乱神的东西,有一种因果报应的理论在支撑整个故事。比如狄仁杰在办案受阻,苦思不得其解时,会有受害者托梦给他之类。这样的故事,不符合陈国富的想象。

为何不自己来开创一个新人物?就这样从开始看各种历史资料,到电影真的拍出来,陈国富一共花了将近10年时间。

“我心目中的狄仁杰,完全不符合过去的章回小说的描述,也不符合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写的狄仁杰,他是我自己编造的一个狄仁杰,有点像007和李白的合体。”陈国富概括。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编造,他后来自己细细想来,可能是狄仁杰这三个字给他一种感觉:“狄”字就有一种侠骨柔情;“仁”,本来就是中国人最强调的一种情操,所以他用的兵器是不开刃的锏,代表他的仁术;“杰”这个字在繁体字里是桀骜不驯的那个桀,所以陈国富觉得狄仁杰还是有反叛因素的。

这个版本的“狄仁杰”甚至有了不俗的武功身手。导演徐克描述,他的武功要比正常人高一点,不是高一点,是高很多。“我们把他演义化了,戏说化了,这才是荧幕上的狄仁杰。”

出演狄仁杰的刘德华,在看完了高罗佩的小说和一些电视剧之后,才决定接下这个角色。当时徐克要他想想,“狄仁杰像什么动物?”刘德华想了很久没有回答,没想到徐克说“像猴子”,因为猴子有很高的智慧,但非常顽皮。

“我拍完之后,觉得这个角色比较像徐克,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刘德华对本刊记者说,话语中不乏揶揄之意。

在最后的拷贝上,《狄仁杰》成了一部披着古装外衣的悬疑大片。盛唐时代,一座高达六十六丈象征至高皇权的通天浮屠渐近完工,“浮屠落成之日,女皇登基之时”。不料,匪夷所思的命案竟接连在洛阳发生!死者无故自燃,都在胸腹间起火,延及全身,宛若炮烙般被烧成灰烬……更让武则天心惊的是,受害者几乎都是她亲政之后提拔的亲信。显然,凶手是在挑战她的权威。为了尽快破案,武则天想起了被自己关在监狱多年的狄仁杰……

这是一部杂糅的电影。如果纯粹从电影类型的概念来想象《狄仁杰》,陈国富用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一个词来概括—“历史警匪片”。浸淫内地电影市场多年,他深知很多黑帮、涉案题材的戏并不好做,而这样一部寓意于历史真实,又要具有强烈的场面感、动作感和悬疑惊悚感的片子,可能会更有空间。

“江湖盛传徐克很难控制”

完成故事,谁能把这个电影做好?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和陈国富都想到了徐克。理由只有一个,徐克可能是唯一一个可以胜任的导演。“我开始也会怕和徐克打交道,因江湖盛传他很难控制,说他思想太跳跃,想法每天都变来变去。但这吓不倒我; 要完成像《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样的一部电影,想象力要非常丰富,对这类型电影的经验要充分,具备这样能力的华人导演非常少。”

“我想《狄仁杰》这样的题材加上徐克天马行空的想象,一定可以创造出全新的电影类型出来。”陈国富说。

而反过来,狄仁杰之于徐克,并非一个陌生来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徐克就对狄仁杰的故事有了浓厚的兴趣。“我自己有个狄仁杰的故事,他(陈国富)也有个狄仁杰的故事,当时我找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创作狄仁杰了,是我们分开在写不同的狄仁杰。后来他问我,对他的版本的剧本有没有兴趣,我觉得有兴趣。”

作为导演,徐克当然是剧组的核心。作为监制,陈国富工作的重点是怎样配合导演去完成他的想象,过程之中的资金分配问题、效率问题,都是他最不关心的,他更在意的是影片本身的质量。陈国富强调:“美国一般导演和监制之间的矛盾在我和徐克身上没有。”

这并不意味着两人总是意见一致。在陈国富看来,狄仁杰是一个桀骜不驯又兼有儒家气质的人。但徐克有他的天马行空,甚至调皮的一面,他觉得这个人物可不可以再“飞”一点,再怪一点。

又比如,陈国富喜欢电影故事说起来要扣人心弦。他认为任何类型的电影都应该做到这一点,让观众坐在电影院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哪怕是爱情电影也应该带有紧张感。而徐克最可爱的地方在于,尽管他经验如此丰富,每次仍会因为希望片子又有这个,又有那个,难以取舍。陈国富的一个工作就是扯住他,让他不要太飞了。“我们可不可以把那些留到下一部,眼前还是先做到条理分明吧。”

影片完成后,陈国富对徐克评价很高,“他绝对是超过了我期待的徐克”。而徐克对这次合作评价审慎了一些,“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可能下次合作会更有效地分工”。

最能表现徐克想象力的,无疑要数女皇权力象征“通天浮屠”和悖论之地“地下鬼市”的场景了。华谊方面的资料介绍说,为从无到有打造“360度”的通天浮屠,剧组整整用了10个月的时间;而为寻找适合的地方作为“鬼市”,剧组历尽千辛寻找到了一处溶洞,并用整整2000吨的水灌注而成。

在一些细节上,《狄仁杰》也试图将大唐气象与当时西方文化相结合。比如裴东来拿着具有打火机一样功能的火把; 在胡人街的市场随处可见东罗马帝国的传教士,印度的商人和大象; 在无极观的墙面上有用当时西域盛行的彝文所写成的平安符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中国观众在一些武侠小说或电影里头常看到的东西,例如易容术、腹语、点穴等,都被用全新的方法表现了出来。这似乎也是徐克所谓“绝不重复别人脚步”的一个注脚。

“五大主演都是第一人选”

刘德华的偶像气质是否适合狄仁杰,还是有很多争议。华谊兄弟的总裁王中磊说:“这部戏里,狄仁杰差不多在40岁出头,所以要找这个年龄段的明星,还需要气场合适。我们觉得华仔很适合这个角色。”

很多人可能会想不到,这其实是刘德华第一次真正拍徐克的电影,之前,他出演的徐老怪监制的《新上海滩》,对方只是拍了一场戏。说到徐克,刘德华首先是不吝赞美之词。“这一次跟他合作之后,我觉得自己在演技上面也往前迈了一大步。”

风传徐克不好打交道,但刘德华感觉并不是这样。有一场拍的是焚字库对决后的戏,杀手都逃走了,狄仁杰向上官静儿等人说:“不用追了。”但是当时的态度是显得狄仁杰无所不知,有点取笑其他人的感觉。刘德华拍完回去之后,觉得狄仁杰应该不是这样的。

第二天,刘德华回到现场,徐克已经把前一天的戏剪接好,坐在那儿看。刘德华坐到旁边,几分钟没讲话。终于忍不住开口:“老爷,昨天那场戏……”徐克就好像知道他要说什么,回答说:“昨天那场戏重拍吧。”

“狄仁杰是一个智慧很高的人,他应该不会因为自己聪明,而嘲讽其他人不知道。所以我们真的重拍了这场戏,改成狄仁杰稳重地解释给现场的人听。”这也是刘德华自己对狄仁杰细微处的一个把握理解。

对于角色和自己的关系,刘德华对本刊记者说“我真的没有解读过自己的戏”。“每一次我都觉得每一个人的思维和每个人的想象力都不一样,每次我都会用我的角度去想一些角色,但是真的没有面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解读刘德华是什么样子的,也不需要,因为从小到现在知道自己不是坏人就够了,没有真正地去解读。”

刘嘉玲出演的武则天是另一大焦点。临近登基,这个时期的武则天已经很历练,而且需要有霸气、不怒自威。王中磊觉得,刘嘉玲身上就有这些特点,“因为她平时也是曝光率非常低的一个明星,她的曝光很多都来自生活的,狗仔那些,那些东西给她带来一种气场和神秘感,大家会很强烈地想窥探,就像我们可能也想窥探皇帝的隐私一样。”

王中磊有个习惯,他经常会问他的司机对电影的感受。《狄仁杰》第一次看内部观影的时候,他的司机也蹭看了一些。出来的时候,他又问司机感觉如何。对方强调刘嘉玲演得好。“她真的可以做到眼神看你的时候,你会不自然地把头低下。”这个比喻,让王中磊觉得特别有意思。

无论如何,由刘德华、刘嘉玲、李冰冰、邓超、梁家辉等五大演员组成的豪华阵容,是王中磊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庆档电影时的一颗定心丸。“这部电影里面的五个主演的选择,几乎都是我们第一人选。”

这部电影“像一场赌博”

“档期之间的竞争不是我能决定的,市场是自然的调节方法,虽然我希望国庆档期只有我一部片子,但是以现在的发行市场很难。”王中磊说。

这是华谊兄弟独资1.3亿出品的,这次国庆档期,它的强大对手先是好莱坞票房冠军《盗梦空间》,接着就是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吴宇森监制的《剑雨》、甄子丹主演的《精武风云》等内地强劲对手。面对这些,王中磊也透露除了“做好自己电影营销的功课”之外,可能要对对方也要有一些了解。

《狄仁杰》无疑有浓烈的徐克风格,场景鬼魅,天马行空,但也仅仅也是他的第50部电影罢了。陈国富强调这部电影的“大无畏的勇气和坚贞的情怀”,但作为一部全然娱乐的电影,观众更感兴趣的可能还是高端声光效果、打斗追逐、迭宕起伏。这些,《狄仁杰》都有了—但有了,不等于足够。

“从选择导演到演员到拍摄这部电影,我觉得都像是一场赌博。”陈国富说。其实,在《狄仁杰》中,所有的人又何尝不是一场赌博?武则天是,狄仁杰是,那个背后的凶手也是。可惜的是,如果把整部电影看成一场赌局,那结局可能过早就被猜出来了—两重阴谋的结构设计中,第二重的真相,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雷霆万钧。

《狄仁杰》很适合做成续集或者系列电影的形式。华谊兄弟已经开始未来的想象了,“是的,狄仁杰的人生走过了太多的阶段,有太多精彩的故事,在一部电影中无法容纳他全部的故事”。这很像一个中国古装版的007系列。

上一篇:图们市公安局下一篇:千湖岛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