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森的诗译文及练习

2024-04-16

狄金森的诗译文及练习(精选2篇)

篇1:狄金森的诗译文及练习

李白《东鲁见狄博通》译文及赏析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东鲁见狄博通

李白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写作背景】

此诗是天宝五载(746)李白在鲁郡瑕丘(今兖州)所作。

天宝中叶,自玄宗天宝元年(742)到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的七十九年里,是唐朝从政治上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这段时期,唐朝国事益非:内则屡兴大狱,屠戮驱逐忠良;外则穷兵黩武,内政不修,滥事征伐。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流落江湖,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勉强维持生活。所以李白的忧愤情愫极为深切,时常有抨击时政的诗作。

【译文】

去年我们相别,有人传话说您游江东去了。

又说您挂帆东海,直渡沧溟,一路上平安无事,风平浪静。

【注释】

东鲁:鲁郡之别称,唐属河南道,即今山东兖州市。如鲁国、鲁中等。

狄博通:户部郎中光济之孙,李白的好友。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是梁国公狄仁杰的.孙子。

江东:长江流至芜湖,呈南北走向,江以东为辽东,即今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

挂席:挂风帆。

沧海:此指东海。

却来:返回之意。

“谓言”:这两句意为:本说渡海,而今返回,当是无长风之故。

【赏析】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运用铺叙手法,讲述诗人与久别重逢的友人狄博通的亲切慰问,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别我向何处”、“传道游江东”为李问狄答,增加了诗人与朋友间的相思离别之苦。诗词新颖别致、平淡无奇,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客套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紧扣上文,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关爱之情,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抒写了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深切怀念和重逢的喜悦之情。“度沧海”能表达李白凌云之志,“长风”,则形容在大浪袭来时的情景,飘逸洒脱,无拘无束,豪情万丈。诗人运用“长风破浪”的意象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这恰恰是突显出诗人所追求的人生气质。比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诗人与久别重逢友人狄博通的深厚友情,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足见李白清新脱俗的诗风。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信口成章,借用“挂席”、“度”、“沧海”、“长风”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生动诙谐地描写了友人狄博通“挂席度沧海”、“游江东”的形象,亦似是喻已,侧面衬托出诗人不满足于“孤臣孽子”的现状,向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冲天豪情,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想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此诗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体现了李白与友人狄博通之间相互关心的真挚友谊,抒写出诗人见到从江东归来的好友狄博通的欣喜心情。

篇2:狄金森的诗译文及练习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合。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公义答曰:“奉诏不敢有私。”及至扬州,皆无所纵舍,暕衔之。及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因言公之短,竟去官。

(《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A. 以功除岷州刺史( ) B. 皆以床舆来 ( )

C. 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 D. 讼者多两让而止( )

18.(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 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D. 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19. (2分)下列四句,与其中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后人有遇病者B.宋人有得玉者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0.(6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2)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21.(2分)本文表现辛公义的什么样的品格

22.(3分)依据文本,请概述出辛公义在岷州、牟州、扬州做官时的事迹:

A.在岷州刺史任上:

B.在牟州刺史任上:

C.在扬州道黜陟大使任上:

参考答案:

17.(4分)A. 授予官职 B. 抬 C.同“瘥”,病愈 D. 双方,两方

18.(2分)D(所以:……的原因)

19.(2分)C(A.B.D均是定语后置)

20.(6分)(1)每月集中到皇帝面前,让他和大儒们讲论道义,多次受到赞叹,当时的同辈人仰慕他。(得分点:御前 数 嗟异)

(2)后来升迁为牟州刺史,他一到任,先到狱中,露天坐在室外监牢旁边,亲自查验审问犯。)(得分点:下车 露 验问)

21.(2分)勤政爱民

22.(3分)A. 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B. 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或:辛公义不辞辛劳审理案件,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或:辛公义的辛劳感动了老百姓,以后再有要打官司的人,就相互忍让体谅对方而停止诉讼。)

C. 辛公义不愿意徇私舞弊,得罪了豫章王,后来豫章王的部下在隋炀帝面前说了辛公义的坏话,使他被撤职。

参考译文

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公义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抚养,母亲亲自教授儿子读书识礼。北周天和年间,朝庭选拔清白人家的子弟入太学学习。公义在太学学习期间因勤奋刻苦而受人称道。北周武帝时,辛公义受朝庭征召进入露门学,这使他接受了更深地道义熏陶。当时武帝每月都召集辛公义与大儒们在御前讲学论道,辛公义的学识常常为大儒所叹服,被认为是奇才,同辈也都很敬慕他。

辛公义从军平定陈国。因战功被授予岷州刺史。岷州当地的习俗畏惧人得病,一个人一旦有了病,全家就都躲避他。即使父子、夫妻之间也不尽互相侍侯照料的责任,孝义之道全都断绝。因此病人很多都死掉了。公义对此深感忧虑,打算改变这种陋习。于是分派部下巡视检查岷州各地,凡有得病的,都用床抬到刺史府内,安置在刺史办公的.大堂上。当时正值暑天,疾病暴发,病人有时多达数百人,大堂甚至走廊全都安置了病人。公义给自己在厅堂上安置一榻,就在此办公休息,夜以继日。公义自己每月的薪酬全都用来给病人买药。为病人请医生诊病治疗,亲自给病人喂饭喂药,(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病人差不多都治愈了。到这时,公义才召来病人的父母亲属告示他们说:“人的死生是由命运决定的,和亲人得病没有多少关系,以前你们的亲人一旦得病你们就抛弃他,所以病人只有等死罢了。现在我把得病的人都聚集在一起,我自己早晚坐卧在病人之间,如果说传染的话,那我怎么能不死呢?病人又怎么能痊愈呢?你们再也不要相信惧怕病人的陋习了。”那些病人的子孙亲属都满面惭愧,道谢后离开。这以后岷州地方人有得病的,争相到刺史府找辛公义,病人在岷州当地无亲属的,公义就收养他们。人与人互相之间慈爱的风气开始形成。而畏惧病人的陋习遂得以革除。全岷州的人都称呼公义为慈母。

上一篇:应急演练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