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际关系论文

2022-05-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和谐人际关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分歧。如何建立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成为本文所要思考的问题。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一)家庭关系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家庭关系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为家庭中自然形成的不平等。由于生养的主客体不同,家庭中自然形成一种生养者和被生养者即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第一篇:和谐人际关系论文

构建和谐健康高校宿舍人际关系

摘要:高校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是否健康和谐,直接影响宿舍成员是否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成长氛围。本文通过对个案的访谈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建设大学和谐健康宿舍人际关系过程中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宿舍;人际关系;宿舍氛围

作者简介:易敏(1985-),女,土家族,湖南常德人,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助教。(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YBA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目前大学里的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许传新(2005)从宿舍交往、沟通、冲突、主观评价和满意度几个角度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比较高。有的学者则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持悲观态度,王荣(2005)认为现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是个不争的事实。目前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宿舍管理的加强,宿舍人际关系总体状况是呈良性发展的。但是,高校宿舍人际关系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宿舍内部成员关系紧张、校外租房、网游扑克通宵达旦。种种现象都反映出,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离和谐健康的标准尚有距离。本文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宿舍,对目前影响高校建设和谐健康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影响高校和谐健康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1.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

在人际认知上,大学生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狭隘性。第一印象、刻板效应、晕轮效应等人际认知偏差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随处可见;在情绪情感上,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冲动性、情境性,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和教育偏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身上具有一些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些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主要有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狭隘敏感等。这些个性心理品质特点和缺点,使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经常化、多样化,很难避免。

2.宿舍成员之间经济背景差异

家庭经济背景是影响高校宿舍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受到此种影响,宿舍中很容易出现以下现象: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与家境相当的学生来往,家庭条件不好的也只与同类同学交往,或独来独往。两类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出现在后一类学生身上。贫困学生在大学生中属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困难,贫困生要靠打工、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这样的反差很容易让贫困大学生在其他同学面前感到自卑,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封闭自己。在学生群体中沉默寡言,不愿意也无条件参加社交活动,无法与周围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便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影响了他们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3.宿舍成员之间的习惯差异

大学生受所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固定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里,具有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必然会彼此不适应甚至冲突。

4.宿舍成员缺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特别是处理人际危机的技能

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和后果。第一,正面冲突。包括吵架、打架、斗殴、伤害对方身体,这种类型影响极其恶劣,很容易使矛盾升级化、扩大化。第二,损害对方财物。表现为偷盗或损害对方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乃至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第三,诋毁、排斥对方。通过其他交际渠道散播对对方不利的言词,贬低对方形象;或者拉拢宿舍其他成员,达成“统一战线”,共同在宿舍乃至其他生活、学习场所排斥对方。第四,采取“冷战”形式。表现为矛盾双方断绝一切来往,不说话、不接触,并且在其他场合和空间也形同陌路。第五,逃避矛盾对方。表现为凡是对方出现的场合尽量不出现,凡是对方参与的事情不参加,凡是与对方有关的事物不理会等。以上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后果都可以说明现在大学生缺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特别是处理人际危机的技能。

5.宿舍成员中存在大量无集体生活经验的独生子女

现代高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家庭成员注意力的聚焦点,这让他们具有极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善于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他们进入高校宿舍生活后,不再是集体生活中的焦点,加上在原来的生活环境中缺少宽容、谦让、合作和换位思考等心理品质的积淀,导致他们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同时,独生子女更注重与舍友进行行为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在宿舍中更注重情感上的融洽,在情感上的沟通要比非独生子女的频率高。正是因为这种高期望在宿舍生活中较难得到满足,他们的宿舍生活满意度就会降低,从而缺失和谐健康宿舍人际关系的良好心境。

6.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更多的利益,一些人往往不择手段。激烈的社会竞争已经蔓延到大学校园,引起大学生之间的利益之争,这是引起大学生宿舍人际矛盾重要的客观原因之一。目前,高校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是否是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党员,是否获得过各类奖学金,是否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和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资本。为了争取更多的就业资本和深造资本,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很多大学生暗地里展开了各种较量,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另外,家长们对学生期望过高,从小就在他们头脑里灌输竞争意识,使他们在潜意识中把身边每一个同学看做自己潜在的竞争者,导致了宿舍诚信危机,宿舍成员往往互不信任,不能坦诚相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构建高校和谐宿舍的应对措施

1.高校学生需进行正确的角色转换

高校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首先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正确认识自我,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其次,独生子女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积淀宽容、谦让、合作和换位思考等心理品质,从自身做起,从思想品质源头上防止人际紧张、冲突的产生;最后,独生子女为了实现自己较高的情感交往期望,应该主动为大家做事,营造融洽、共鸣、归属等良好的氛围,而不是被动地、理所当然地接受,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稳定的行为和情感沟通。贫困大学生应该正视自己的经济状况,通过勤工俭学来自力更生。同时也要正确地认识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切忌因为自己盲目的自尊心而拒绝别人。贫困大学生要学会帮助别人,更要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样才能赢得真正的自尊和自信的人际交往。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物质生活上可以不受拘束,而家境贫困的学生则通常比较节俭。因此,家境好的学生也要学会谦虚、大方地表现自己的经济优势,而不要在室友面前显摆。

2.学生应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能

高校学生首先应该正确看待这些冲突和矛盾,这些摩擦和冲突有利于释放宿舍内部的紧张情绪,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更为强烈的沟通方式,可以促进宿舍这个群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其次,大学生应该学会自省,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避免“牛角尖”式的极端思想。再次,大学生遇事应该尽量保持冷静,作为成年人,应该学会控制情绪,避免事态的扩大化甚至白热化。最后,问题产生时不能回避、压抑,甚至转化成暗损他人物品,背后诋毁等阴暗的冲突方式,而是要主动进行语言沟通,通过沟通化解中间的误会,加深彼此的了解。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的确难以改变。但是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规范和约束的。宿舍成员可以共同商定一个宿舍制度,进行自我管理。制度中可以包括卫生值日制度、就寝作息时间制度等。同时,适当的理解和接纳也有利于彼此的适应,但是不能盲目地放任。

4.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宿舍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宿舍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的整体功能是育人,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守法观念、道德观念、审美意识和人格修养等方面。学校应努力营造优美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把学生宿舍办成文明、卫生、优雅、舒适的大学生之家。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大展赛”、各类文娱体育比赛等,既能活跃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沟通和团结协作意识。通过创建“文明宿舍”、“优胜宿舍”等活动,潜移默化地使宿舍的人际关系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5.高校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

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要对新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准确的摸查,合理安排每间宿舍的成员组合。如城乡多元化组合,一间宿舍有来自城市的学生,也有来自农村的学生,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求同存异,相互补充;二要做好如何处理高校人际关系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关于人际交往技能的专题讲座、主题报告等渠道引导大学生学会包容、理解,树立宿舍成员正确的人际交往思想和团体观念;三要利用系统链接,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反映问题,快速解决问题,扼杀不良萌芽、及时疏导。

三、结束语

建设和谐健康高校宿舍人际关系是需要学校和大学生本人来共同完成的任务。在建设和谐健康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存在积极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消极的因素,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因素,找到合适的应对措施。高校要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及时宣传应对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出现冲突以冷静、理解、包容、自省和换位思考等心理面对。同时大学生也要加强自我修养,在建设和谐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中从我做起,就能在宿舍这个小社会单元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身心健康发展,拥有美好的大学宿舍生活。

参考文献:

[1]宁敏.论大学生宿舍文化中的排他性[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4):100-101.

[2]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4):6-9.

[3]王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新探[D].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3):64-67.

[4]燕燕,燕炯.浅析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24-125.

[5]吴连海,古全美.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基本因子特征调查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6):442-444.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易敏

第二篇:建立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分歧。如何建立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成为本文所要思考的问题。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一)家庭关系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家庭关系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为家庭中自然形成的不平等。由于生养的主客体不同,家庭中自然形成一种生养者和被生养者即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而且在这种关系中,父母会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基于此似乎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不平等:父母和子女即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具有自然形成和不妨碍父母子女间感情交流的双重特征。但家庭成员间的年龄差距通常会产生人们口中的“代沟”。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各家庭成员所受教育不同以及各家庭成员性格和个性的因素,使得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差异,处事方式产生差异,最终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的“代沟”。所以,家庭中自然的不平等会影响家庭成员感情交流。

(二)交友过程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我认为,无论交往双方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如何,都不应影响与人为善的交往行为。就政治法律的角度而言,人们的权利义务都是平等的。交友也是一样,虽然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部分,但交往双方的地位依然是平等的。即使有人犯罪后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即使有人家境贫穷经济状况不好,但人们交友的权利都不应被剥夺,人们的友情都不能被忽视。

但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总伴随着一些矛盾和分歧。有的矛盾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解决,如误会可以用沟通的方式消除,财产纠纷可以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但有的人处理矛盾的方式却异常极端,会做出表里不一的事,甚至会做出故意伤害他人、偷盗的恶行。这种处理矛盾的不当方式大多是由于行为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行为人没有健康的人格品质,才会将原本能够处理得当的事情演变成一次次恶行。这种行为从小的方面来说,会造成行为人自身人际关系紧张;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污点。

(三)师生、医患等特殊关系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师生关系、医患关系是工作关系中比较特殊的,即它们都带有“扶助”的意味。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导学生做人、成才;医患关系中,医生要治愈患者的疾病,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由此说来,“扶助”的意味就比较明显了。但事实上却远不止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和课余生活中会及时收到来自学生对自己教学活动和多种形式的反馈,如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后复习程度等,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需求,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所用。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影响了教师,帮助了教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发生了互换,教即是学,学亦是教,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医生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会不断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患者帮助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不断探索,使医生有能力去更好地实施救助活动,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医生和患者的帮扶关系发生了变化,从而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通过扶助关系中角色的互换,师生关系、医患关系都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然而,师生关系、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这种紧张的关系来源于对彼此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又多伴随着矛盾和冲突。

努力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实现家庭关系的和谐

1.从一个家庭形成时所必须的关系——夫妻关系上来说,自男女双方步入婚姻殿堂,决定结为夫妻开始,法律就首先赋予了双方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如果依靠法律来维系夫妻的共同生活,这样必定有矛盾和冲突,所以,夫妻双方的态度在构建和谐家庭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对彼此不计回报的情感付出是夫妻双方面对的最大课题,只有全身心地为对方考虑,不计较得失,不予取予求,才会营造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良好家庭氛围。

2.从一个家庭的主干结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来说,与上述夫妻关系相似的,法律同样规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区别在于,夫妻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大部分依赖男女双方的爱慕之情,而维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通常是亲情。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亲情之爱,具有明显的不期求回报的特征。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父母的爱置之不理,甚至认为理所应当,那么这种子女通常会被认为是不孝的。所以,虽然父母不期求子女的回报,但子女也要怀揣着感恩之心孝顺父母,付出是相互的,无论多少。各家庭成员毫无保留地对其他成员付出而不图回报,才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3.从邻里关系来讲,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保障。邻里关系似乎应该从社会层面来叙述,但邻里关系是最贴近家庭生活的社会关系,会给家庭产生重大的影響,所以把邻里关系放在这里来讲,也是合情合理。邻里之间互助互让,不计得失,不仅对各个家庭的和谐相处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从更大的层面来说,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实现与朋友之间的和谐关系应具备的品质

1.真诚。真诚字面意义为真心诚意,意同“诚实”。真诚是交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素质,倘若一个人不能真心诚意地交朋友,那么这个人必定也不会获得真挚的友谊。真诚的原则要求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有一种调侃的说法在这里钻了空子,就是:“你可以感谢一个骗子,因为他在真心地骗你。”基于此,我们要提出一个观点,即交友不仅需要精神上的真诚,也需要行为上的真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真诚的表现,是交友过程中必要的品质。

在此,我们必须讨论真诚与人们平常所说的“善意的谎言”之间的关系,因为有的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向别人说“善意的谎言”是否背弃了真诚的原则。说谎通常被认为是不好的行为,是不诚实的表现。但哲学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善意的谎言”不违背真诚的原则,因为对别人说“善意的谎言”大多数情况下是为对方着想的,是从对方角度的利益出发的,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行为,是一种善良品质的表现。而真诚的目的也是与人为善,二者实质上是殊途同归。

2.信任。信任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素质。信任从字面意义上来讲,便是“信”和“任”两种层面,即,相信和任由某人做某事——相信一个人,任由他去做任何事情并能够对其持肯定态度。在此,我要阐释一下“信任”和“相信”的关系,即区别和联系。区别在于,信任强调行为,相信强调感受。联系在于信任包括相信,相信是信任的基础。只有在相信对方的基础上,才能任对方去做自己认为其能够做到的事。

对于是否要信任一个人,是从两个方面出发的。一是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一是对对方的信任程度。一方面,心理学上认为,过度的不自信,也就是自卑,会导致对他人也有不信任感。因为这种人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恐惧,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心理,害怕别人会伤害自己。这是主观因素,侧重于信任方。另一方面,对方的言谈举止,也是需要纳入考虑范围的。如果一个人经常做出心口不一的事情,而且为人所知,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不足以令人信任的。这是客观因素,侧重于被信任方。基于上述两方面考虑,可引出感情中信任的对等问题。我们信任那些信任我们的人,不信任怀疑我们的人;对于自己已经给予信任的人,就要抹去对他的怀疑;而对于信任自己的人,就要努力做到让对方满意,不辜负对方对自己的信任。

3.宽容。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上,引出了交友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第三个品质——宽容。其实,在做到了真诚和信任之后,交往双方已经达到了应有的默契:有了真诚便没有故意欺骗,只有诚心相待;有了信任便没有误会发生,只有对彼此的信心。但为什么会引出“宽容”的品质呢?因为交往双方的世界里不仅有彼此,还有除交往双方之外的第三人。遵循了真诚和信任的原则,只能保证在交友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交往双方的优良品德,却无法判定作为非交往主体的人的品德如何。有时第三人在主体双方的交往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不利的影响。此时对于交往主体来说,他们之间的友情就会遭遇到挑战,而宽容就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着交往双方的相互信任。

交往主体之间的关系不仅受第三人的影响,还受到周围环境、所遇事物的影响。交往主体遵循真诚原则后,发现彼此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真实坦露后与自身存在很大差异,处事原则有巨大的差别,甚至出现不认可对方处事方法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无法继续遵循信任原则而信之任之。此时,使友情继续维持的方法,便是宽容以待: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变换自己的思考方式,宽容大度地理解对方。相互的理解和包容是维持感情长久存续的一剂良药。当然,这必须是在双方的行为模式不违反法律和道德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贯彻宽容的原则。我们不支持违法犯罪的事,也不赞成伤风败俗的事,一切都是要有度的。

(三)实现师生、医患等特殊关系的和谐

我们可以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这个角度来谈实现师生、医患关系中的和谐。

首先,从教师、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讲。遵守各自的职业道德,是身处各行各业的人必须做的。教师的职业要求是教书育人,医护人员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这是他们的职业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所以,遵守他们各自的职业道德,正确履行法律和道德赋予的义务,为学生、患者等需要他們帮助的群体做出贡献,是作为教师、医护人员的职责。

其次,从学生、患者的角度来讲。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尊师重道,对教育者的辛勤工作给予肯定并努力学习,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自己的病症得以治愈,也是从另一方面肯定了医护人员的工作。

最后,从师生双方相互关系、医患双方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讲。不论是师生双方还是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离不开师生双方纯粹的相互之间理解、尊重、支持的情感;提高医疗水平,同样离不开医患双方相互之间的理解、尊重、支持的情感。只有双方都本着向善的、为对方着想的情感,师生关系才会更进一步,医患关系才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党校党建理论教研部)

作者:道仁图雅

第三篇: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句话的由来是看国内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的一本书名。回首自己的经历,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共识,你与谁的感情深厚,谁就可能对你的影响巨大。平时,一个你敬重的人表扬或批评你,你会非常在意,而一个你不怎么敬重的人说的话,在你心中的分量也就比较轻。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协调好人际关系,在集体中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关系到他们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潜能能否全面开发。在集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集体成员的和睦相处,增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乐趣;相反,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往往在自己和他人、学校和社会之间划上一道鸿沟,把自己置于集体大门之外,关在一个狭小的个人小天地里面。在这样的自我封闭中,学生自然不能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和周围的人,也不能清楚地认识自我。时间久了,学生会产生孤独、自卑、自傲等不良的心理,导致心理障碍,严重者还有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因此,教会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交往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浅谈一下我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教育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自卑感是一种常见的人格缺陷,会限制一个人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从而阻碍潜能的发展。由于自卑,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交往能力、做事能力以至自我形象都缺乏自信,连平时说话都要思前顾后。再者,自卑会导致敏感,影响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他人的评价和批评。与人交往,总存在一种防御心理,很难与人形成密切关系。学生自我认识的形成受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周围人对待他的态度决定的。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和评价往往会变成学生的自我评价。当老师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学生时,学生也会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这就要求老师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孩子,不因一时一事而全面肯定或否定孩子。

二、引导学生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大度,一种豁达,也是一种谅解,一种尊重。这种容正是现在许多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共同缺少的品质。学生各方面能力、品质的可塑性都很强,这要求着老师要正面、耐心地引导、教育。首先老师应该学会宽容,给学生一片自由宽松的空间。我在带班级过程中一直说,只要是学生犯的是这个年龄段可以犯的错误,我都会理解,都能够原谅,多给予理解、尊重、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而不是严厉地惩罚或者施行“高压”政策,否则不但教育不好学生,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由于师生建立平等关系,学生学会了宽容,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也会对同伴们宽容。这样发生在学生之间的小矛盾、误会就会很快地消失。从而心胸狭隘,极好嫉妒的学生会逐渐变得大方、豁达,不再把同伴之间友好的表示看作敌视或蔑视行为。学生的性格、心理发展也逐步健全,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学生学会诚实待人和尊重对方

诚实是做人应有的优良品德,诚实是成功交往的基础。诚实包括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空话,说到做到,不欺骗愚弄别人。首先,学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良好地教育。例:我们有2个男生住在免检寝室,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整个班级扣分最多的就是这个寝室,而且这2位同学的成绩也不稳定,我就跟政教处的老师商量把他们从这个寝室调到我们自己班级的寝室。可能当时摄于我的威信也换了,几周后我下寝室发现他们2个搬到了原来的寝室,而且其他还有同学换寝。当天下午我就把3个同学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把自己为什么换寝的真实想法写出来,然后我再决定怎么处理。从交上来的文字中我读出有2个同学写得很真实,有一个还是一味说自己如何错了,对不起老班级,对不起班主任之类的,写得可谓感人之至,但是后来我肯定了其他两位同学并且告诉他们这次能有这样的认识不会影响他们的期末考核,当然期末的时候我也实现了我的口头承诺。对另一位同学我推荐了几篇文章让他看,让他明白一些伟人是如何做到诚实的,同时以诚实为主题开了一次班会,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明白不诚实的行为是多么可耻,从而做到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相待,心心相印。尊重对方,就是要有礼貌、讲文明。日常相处,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长处、虚心向对方学习,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极力做到求同存异。同于每个人所生活的环境不同,性格不理,因而要教育学生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爱好,特别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同时,让学生懂得,不尊重别人,自己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自以为是,心胸狭窄,是无法合群、难以与人很好地相处的。

四、创设正常交往的条件和途径

在取得学生认同之后,班主任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首先对于学生之间包括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我是支持和鼓励的,而且我经常利用班会课、班级和团支部集体活动,努力创设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条件。我还在组织节假日让同学们男女搭配,自由组合。在我们班,男女生之间关系非常和谐。我认为,男女生之间正当的交往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带来很大的益处,会减少早恋现象的产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听别人说话,学会同人说话,学会礼貌待人,学会替人设想,学会欣赏同学和老师”。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瓯海区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作者:吴国珍

上一篇:园林景观工程论文下一篇:工程测量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