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汉字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可爱的汉字范文

可爱的祖国,可爱的家乡

金沙县大水学校 赖瑞含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可爱的祖国,可爱的家乡》 沧海桑田,岁月流转。新中国成立已有六十多年,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如同爬山虎一般,不停地向上攀登,她有一个信念:墙有多高,我就会爬多高!世界有多强,我便发展到多强!没有什么能阻止我的快速发展!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深深烙下了一句话:“贫穷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

历史的教训,告诫我的祖国,必须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她,在改革开放中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她,在新世纪太阳的照耀下,民富国强。

看,河山美丽而辽阔,民族勤劳而勇敢。望祖国,长江澎湃汹涌,黄河雄浑悠长!看今朝,人民幸福安康!国人驾神舟探月,奥运火炬燃胸膛,南海雄风腾巨浪。

在祖国美丽而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金沙,她就是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坐落在黔西北高原上,她,土地肥沃,风景优美,特产丰富,气候宜人。

我的家乡有肥沃的土地,有棒槌一样的玉米,有沉甸甸的稻谷,有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当年奢香夫人敬贡朝庭的清池茶!

家乡有如画的风景,美丽的乌江、碧波荡漾的三丈水,倒映着两岸秀美的群山,年轻的渔夫,驾着轻舟捕捞着肥美的武昌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奇丽的冷水河,古老幽静的原始森林里,珍禽异兽相互嬉戏,多种的珍稀植物散布其中。这里的浅滩、细流、瀑布、深潭错落有致,或深或浅,清澈冰凉,夏日徜徉其间,让人暑意全消。

家乡有十里杜鹃,一片片,一簇簇,一朵朵,五颜六色,漫山遍野,这里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这是大自然给予家乡最珍贵的馈赠!

老师们,同学们,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金沙生育我们,金沙养育我们。吃着喷香香的龙坝米,喝着甘甜的矿泉水,品着清香的清池茶,乐在青山绿水间,我们有理由不爱金沙吗?没有!我们是骄傲自豪的金沙人!

金沙有丰富的煤碳资源,“西电东送”的黔北电厂,享誉全国并被誉为二‘茅台’的金沙回沙酒,荣获省特优产品称号的康星植物油、冠

1 香坊调味品、禹谟醋等,为家乡创下了丰厚的财政收入,让金沙跃进全省十大经济强县行列。青山下,绿水前,一排排,一幢幢,高大、素雅的黔北民居,那就是金沙现代农民的住房。

腾飞的金沙,紧跟时代的步伐,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箭般迅速,如雷般震撼。新城区的建设、工业园区的建设、生态酒城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建设正日趋完善。

你看,气势恢宏的瑞杭高速横贯金沙,二号路、三号路、四号路、景观大道„„四通八达!

你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正在铺设,一座座厂房正在落成„„我的家乡已经插上腾飞的翅膀,正向更高更远的目标飞翔!

来吧,朋友!我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美,道不尽的好,甘醇的回沙酒,一定会让你没喝就醉倒在板桥飘香的葡萄架下!

喝好酒,来金沙;想旅游,来金沙;想发展,来金沙,想交个好朋友,也来金沙吧!

第二篇: 汉字的结构与对外汉字教学

摘要:

汉字不同于线性排列的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平面图形文字。汉字是由笔画或部件按照一定的数量、度量和空间配置,构成结构单位,再将结构单位按一定的布局搭配成字。而汉字部件和字形复杂多样,所以汉字内在结构的复杂性很高.留学生要学好汉语, 就必须通过汉字这一关。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汉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汉字教学中应强调对汉字结构的讲解,分析构字部件的意义和构字部件的搭配习惯,以使留学生掌握辨识和记忆汉字字形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汉字结构方式 ;汉字特点 ;实验 ;留学生 ;教学

一引言

1.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受到与汉语教学同样的重视,汉字难学、汉字难教并不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轻视或者避开汉字教学的理由本文从汉字结构的特点出发,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应注意的内容,来提高留学生习得汉字的效率, 并使他们通过汉字的学习学好汉语。 2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研究,学者们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汉字造字的理据性上,即通过汉字的音、形、义的理据性来进行汉字教学,且取得了一些成果。 这里介绍几种国内较具启示意义的对外汉字教学方法: (1)“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

系联法教学是在学习者具备一定认字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形似而联、音近而联、因义而联的方式,以旧带新,因同辨异,从而揭示规律,加强记忆。系联法的论依据有两个:一是汉语言文字学的“字说”理论;二是第二语言习得规律。成人的机械记忆能力不如儿童,但理解记忆能力远远高于儿童,系联法正是利用汉形义在一定程度上的理据性,有利于成人汉字的习得。但系联法汉字教学有个前提,即学习者须掌握一定的汉字知识, 通过具有相似性汉字的对比和辨析来加强字的记忆,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系联法既可以用于生字的教学,也可以用于学期末汉字的复习和巩固,但是只适用于初级以上程度的学生, 对于零起点的初外国留学生,很难采用这种汉字教学方式。

(2)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方式“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固然不符合汉字教学的规律,但汉字独立设课也不是解决汉字教学问题的最佳选择。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方式, 它的特点是:跟精读课一体、相对独立、长期”。 针对目前通用对外汉语精读(或综合)教材在汉字教学处理上的特点,王汉卫认为应该从精读课里预留出汉字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克服传统精读教材处理汉字不足之处,从而提出了精读课框架内汉字教学的新构想。这种汉字教学的构想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以精读课为依托,二是汉字内容相对独立,三是汉字内容贯穿于初、中、高三个学习阶段。这种方法主要从宏观的教学结构来探讨汉字教学的路子,着眼汉字教学的整个体系,不再单单局限于就汉字本身的特点讨论汉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有利于从整体设计上来考虑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实施。 (3)其他方法

对于汉字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成果,但相对于前两种来说,系统性有所欠缺,多为利用汉字的某一类特点来进行教学的方式。如根据汉字的造字法进行教学,象形字可强调用图画的形象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认知,会意字与指示字可通过意义的理解来讲解,形声字可利用其形旁与声旁的联系进行汉字的记忆和理解;或者利用汉字的结构进行教学,从独体字到合体字,根据合体字不同的结构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半包围结构对汉字进行分类,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等等。这些方法充分利用了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汉字的教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操作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选用不同的汉字教学方法。总的来说对外汉字教学仍处于滞后的状态,有关汉字与汉字教学的论文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所占的比例很低。汉字教学也缺乏总体设计,更缺乏适用的教材。

3研究意义:汉字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拼音文字相比, 汉字自有特点。留学生要学好汉语, 就必须通过汉字这一关。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汉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西方学生来说, 汉字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一种文字形式, 觉得写汉字就像画画儿一样, 而且特别难记, 往往是记住了读音不认识汉字, 或者记住了汉字又读错了音, 如“青、清、情、请、倩”这几个字, 样子看起来差不多, 但它们的读音和意义却都不一样, 这让留学生很迷惑, 要分清楚它们就更难了。再比如“赢、羸”,“颐、卧”, 留学生看到它们更是头疼。确实, 有的汉字形、音、义联系并不大, 再加上汉字数量众多, 笔画、结构也很复杂, 这就使外国留学生觉得难上加难。其实,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一个系统, 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规律, 并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 识记起来就不那么难了.

二、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 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中华民 族发展至今, 汉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是与其自身的特 点分不开的。

一字一形, 结构复杂

汉字对应语言, 一个字一个形体, 字与字之间个性十分突出, 易于辨认区分。汉字的形体千姿百态, 笔画多, 曲折多, 在写汉字时, 常常要写很多笔, 但看起来却整齐美观, 给人视觉印象深刻, 尤其是在阅读时能一目了然, 清晰可辨。汉字的结构多种多样,有的是独体字,有的是合体字, 有的是由几部分合体字组成的; 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等。虽然汉字一字一形, 但是相近字也很多, 例如“戊、戌、戍”, 一时也很难分清。 ( 三) 以形声字为主, 数量众多

汉字的数量众多,《康熙字典》中收楷书汉字47035个,《说文解字》收汉字9353个, 1988年国家语委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汉字7000个。从构造方面看, 汉字的构造方法是 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其中形声字的比例最大。冯丽萍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2905个汉字的形声字进行了封闭性统计, 确定1920个形声字, 这些形声字占《大纲》中全部2905个汉字的66.1%。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 形旁标注了字的意义类属, 声旁标明了字的读音,因此, 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形旁、声旁, 就能从字的声旁知道字的音, 从形旁知道字的义。将音义结合就可以做出判断, 这是汉字的规律, 也是汉字易于理解记忆和掌握的特点。 三汉字的结构方式

在现代对汉字构造的理论中, “六书”说的影响最为巨大。但是现代学者认为这套理论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 因为“六书”说是由战国至秦汉时的学者提出来的, 主要用来分析小篆的形体。但是, 由于汉字由秦汉到现在, 经历了隶变、简化等各个阶段, 这种理论运用到现代

汉字中, 并不完全适用。所以, 现代的学者们提出了新的汉字构造和分析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汉字字型以部件为核心, 共有三个层次, 即: 笔画、部件和整字。这叫作部件分析法根据部件分析法的界定, 在研究现代汉字的构字法时, 人们把构字法分为了7 类:

1、独体表意字: 由单独的一个意符构成, 从形体上能知道它的意义, 这类字在现代汉字中很少, 例如:凹、凸、丫;

2、会意字: 会意字是合体字, 一般由两个意符组成。有的来自古代的会意字, 以形会意, 如:从、伐、库;

3、形声字: 合体字中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字四.构字是形声字。例如: 懊、枫、湖;

4、半意符半记号字: 这类字中有不少本来是古代的形声字, 由于音符不能准确表音, 而字义古今没有很大的变化, 就变成了半意符半记号字。如: 布、蛇、灿;

5、半音符半记号字: 这一类主要来自古代的形声字, 由于意符不再表意而形成。如: 球、诛;

6、独体记号字: 主要来自古代的象形字。由于形体的演变, 古代的许多象形字已经不再象性。例如: 日、月、手;

7、合体记号字: 古代有些象形字, 经过变化不再象形, 成为合体记号字。如: 角、龟、它。我们看到, 在以上所列举的几种现代汉字的构字方法中, 我们又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 独体字与合体字。事实上,根据统计,在现代汉字中独体字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根据贺九盈、胡双宝等主编的《中国汉字文化大观》, 汉字形体结构根据汉字中部件与部件之间 的方位关系来分, 汉字的结构可分为14 种, 并做出了相应的统计:

从上表中我们看到, 单体字( 独体字) 所占比例是非常小的, 而左右、上下、包围、包孕等具有对称结构特征的字数却占了总统计字数的95% 以上。从构字法的7 种类型看, 除了独体会意字和独体记号字是单体字, 占所统计汉字数的2.19% 和4.75% 四汉字结构对留学生掌握汉字能力的调查 1实验设计

采用熟字、生字两类汉字,每类汉字又分为上下结构字、左右结构字、包围结构字三种方式。因变量为被试对各种结构方式汉字的识别成绩。

2实验对象

西安地区的十名留学生 3实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汉字信息字典》的上下、左右、包容和嵌套四类结构分类模式,因为这四种结构是现代汉字结构的基础。研究显示,在四类结构中前三种结构方式占汉字总数的95.22%。分析证实,留学生所掌握的字形也是以上下、左右、包围三种结构为主,因此,本实验着重研究留学生对这三种结构方式汉字字形的识别。实验选用了笔画在4-12画之间的留学生熟识的和陌生的汉字各36个为识别实验用目标字。熟字和生字均包含上下、左右、包围三种结构方式,每种结构方式的实验字为12个。另外选用72个熟字和72个生字为实验用于扰字,干扰字与目标字为形近而音异的字,以免在字形识别中受到汉字读音的影响。实验用字采用4~6画、7~9画、10~2画三个笔画段内的汉字,因为容易观察之字笔画在1~10之间,笔画11~15之间有易观察者,亦有难者,视其字形之组织以为定。另外,实验用字全部由2~3个部件构成,因为汉字合体字绝大部分是由2~3个部件构成,其构成数约占合体字总量的70%左右。

4实验程序

在安静的环境里进行。与留学生轻松交谈,以消除被试的紧张情绪,先做练习。请留学生看清楚最先出现的一个汉字,然后,从随后同时出现的三个汉字中迅速指出刚刚看到过的那个汉字。如“旦”,显示时间为1秒,随后拿出三个汉字(其中一个为刚出现的目标字,另外两个为结构方式和笔画数相当的非目标字),如“目旦且,展示时间仍为1秒,要求被试在1秒内指出刚才出现过的汉字。36个熟字的识别测验。 5实验计分

被试在1秒内正确指出一个目标字,记1分,在1秒内没有正确指出目标字,记0分。根据上下、左右、包围这三类汉字结构方式,生字识别测验和熟字识别测验都分为三个分测验分数,每个分测验的最高分数为12分 6结果

结果表明,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三种结构方式的熟字识别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留学生对上下结构方式的熟字识别成绩分别显著高于左右结构的熟字识别成绩和包围结构的熟字识别成绩。而左右结构方式的熟字识别成绩与包围结构方式的熟字识别成绩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留学生在汉字识别中,相对于左右结构和包围结构的熟字而言,上下结构的熟字最容易被识别。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留学生对包围结构方式的生字识别成绩分别显著高于上下结构的生字识别成绩和左右结构的生字识别成绩。而上下结构的生字识别成绩与左右结构的生字识别成绩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留学生在汉字识别中,相对于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生字而言,包围结构的生字最容易被识别。

形近字也最多,被试容易错将“没、话、准、谈”辨识为“设、活、淮、淡”,导致左右结构熟字的识别成绩较低;包围结构汉字的整体性虽然较强,但因其笔型的结、交、转、合相对复杂,因而导致留学生左右结构熟字识别成绩也较低。

7讨论:

1)汉字结构方式对留学生熟字识别的影响

熟字实验结果表明,留学生对上下结构熟字的识别成绩高于左右结构和包围结构,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在熟字识别中,由于被识别汉字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他们在识别时更倾向于采用整字识别的方法。此时,被识别汉字的笔画或部件的空间关系应该对学生整字识别起关键作用,即笔画的适度相离,比笔画的相接或相交更容易分辨。因为笔

画相离时,字形的离散度相对较高,通透性也相对好些,因而更容易识别;而笔画相接或相交,离散度自然就低些、通透性也差些,因此在感知汉字的细节时就容易出现偏差,造成识别错误。就熟字的三种结构方式而言,在同等笔画数条件下的整字快速识别,字形的离散度对汉字识别有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包围和左右结构的字因笔画大多相交或相接,因而通透度较差,细节部件或笔画不易观察,因而容易产生识别错误;而上下结构汉字的笔画或部件大多相离,通透性较好,更便于快速而准确的感知和识别,所以识别成绩也相对较好。此现象与留学生感觉速度慢、观察粗泛的知觉特点相吻合。其二,由于左右结构占汉字总字数比例最高,为64.93%,因而其形近字也最多,被试容易错将“没、话、准、谈”辨识为“设、活、淮、淡”,导致左右结构熟字的识别成绩较低;包围结构汉字的整体性虽然较强,但因其笔型的结、交、转、合相对复杂,因而导致留学生左右结构熟字识别成绩也较低。

2)汉字结构方式对留学生生字识别的影响

生字实验结果表明,包围结构方式生字的识别成绩分别显著高于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分析发现,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留学生在识别生字时,容易倾向于采用识别生字某一熟悉部件的方法,即识“半边字”。例如,识别“凼、叵、毡、逅”字,他们多是以“水、口、毛、后”等构字部件作为识别基准,而在识别“讦、杪、洎、桧、悌、浜”则以“干、少、自、会、弟、兵”等构字部件为识别基准,因此在生字识别任务中,学生更倾向于察看他们所熟悉的部件,而不是审查整个字。这种识别方法反而提高了识别的准确度。虽然,上下结构生字的大部分部件也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是,由于这些字的结构层次关系比较复杂,如“茔、荼”等字甚至可看成是三个部件的叠置,而“恣”则是由三个部件采用左右和上下混合的结构方式构成,这使学生很难在1秒钟内弄清被识别汉字的构成方式和部件特征,因而影响了识别成绩。其二,在包围和左右结构的字形识别中,有许多部件是被试能够直接称呼的,而能够称呼的部件有利于学习者记忆和再认,所以学生在识别生字时大多采用了能够被称呼的那个部件,而这种方法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包围结构和左右结构生字的识别难度。而在识别上下结构的生字时,像“弁、茔、宦、荼”几个字去掉“一”、“艹”和“厶”偏旁,剩下的“丹”、“臣”、“余”部件是学生无法称呼的(学生大多不认识“臣”和“余”),因而影响了准确的识别与记忆。其三,部件在字形中的空间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识别的速度和记忆。一般认为,汉字各部件所占空间比例如果均衡则有助于被试视觉性知觉与记忆,而生字中的包围和左右结构的字占据主要位置的部件绝大多数是学生熟悉或较熟悉的,因而对学生的视觉刺激较强烈,有利于促进他们快速识别和记忆;上下结构生字的主体位置则较庞杂,边界也不够清晰,这也可能是导致被试上下结构生字识别成绩较低的原因之一。

五汉字结构方式对实行对外汉字教学的几点启示

1.利用汉字结构对称性的特征。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习汉字是非常难的。因为中国的文字系统与大多数留学生的文字系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中文是表意的文字, 而大多数留学生的母语是表音文字。这在根本上决定了留学生在学习中文时应当采取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 如对于“家”不单是去“识记”“家”这个字, 而更要去懂得“家”是房子中养了猪的地方。首先, 在教学时, 可以告诉学生, 汉字的数量是有限的、构成是有规律的。《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规定初级阶段对汉字的学习“学习汉字等级大纲规定的甲级字和乙级字1600 个, 讲授汉字的笔画、笔顺、部件和书写规则, 分析常见汉字的基本组成要素。掌握率为90% 以上。”汉字教学中, 除了少量的独体字以外, 大量的汉字是由各个部件由不同的对称结构方式构成的。让学生理性地认识汉字的基本构成规律,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有序的、理性的基础。可以避免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产生对汉字的畏难情绪。那么什么是有序的、理性的呢?“看到一个汉字, 能够从它的部件联想到它的读音和意义, 知道他代表的是什么语素, 这样的字叫有理据。”有序的、理性的基础, 就是知道汉字的构成是有道理的, 并且

是有规律的。他是一有左必有右, 有上必有下, 有外必有内的文字构成系统。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析生字的字型构成, 可以有两个层次:其

一、形声字( 包括半意符半记号字和半音符半记号字) 。告诉学生哪一个为音符, 哪一个为意符。例如“湖”字, 他的音符为“胡”,意符为“氵”。那么这个字跟水有关, 读音为h.., 与音符“胡”一样。固然, 有很多形声字随着历史的沿革, 读音与音符并不一致, 如上面列举的构字法中的半意符半记号字, 对于这一类字,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音符变化的沿革, 如“江”字, 实际上, 它的音符“工”字的字音从古到今发生了变化。如此做的同时, 也让学生对汉字的变化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把这种内在的联系告诉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记忆一定是有帮助的。其

二、会意字与合体记号字。这一类字大多与象形有关, 教学时, 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给出其字的象形, 然后做出解释, 如对“从”字的教学, 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人”在一起的象形, 表示的就是两个“人”在一起, 并且向学生解释“从”的本意是“二人一起行走”。事实上, “从”的本字是, 但是, 在教学中,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且记住一个字, 实际的文字变化可在课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方法,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 另一方面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当然, 并不是每一个字都允许我们有时间进行这样的分析教学, 但是, 这样的分析主要是告诉学生, 汉字的构成是对称的、有序的。南京师范大学肖奚强教授在2002年第二期《世界汉语教学》中, 提到外国学生汉字偏误中学生减损意符的问题, 我想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忽视了汉字的对称结构性特征。但是,在强调汉字的对称结构时, 我们不能忘了一定要加强汉字的部件教学, 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部件的含义, 同时也要注意提醒学生, 对称只是一个对大部分汉字的归纳, 并不是每一个汉字都具有这一特征。其次, 对称性可以体现在教学生写汉字的过程中。很多留学生初学写汉字时, 无法掌握汉字的结构, 有时把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写得左高右低,或是把一个上下结构的汉字写得头重脚轻。笔者的一个新西兰学生曾说: “我写汉字, 简直就像在画画一样。”我肯定了他的这种说法, 因为汉字本来就是从图形变化而来的。这个特点实际上对我们教学是一个有利的影响, 我们可以告诉学生, 写汉字就是在画一幅画, 但是要掌握画画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掌握对称。在写字时有一个全局的观念, 把一幅画的结构掌握好, 注意了左右, 或者上下, 或者内外的对称关系, 写出的字也可以比较工整了。很多学生写“好”字时, 会写成这样, 一个留学生写的“好”字实例, 如“女子”就失去了这个字的对称, 如果我们在教学生写字时, 让学生注意左右的对称性, 那么, 学生至少会注意左右高度要一致。而告诉学生始终要把每一个汉字看成一幅整体的图画,“好”字看起来就不会再像“女子”二字了。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合体字, 而且也适用于独体字。左右结构的字要求左右平衡, 上下结构的字要求站得稳, 而独体字也需要写出来后站得稳, 因此, 写独体字时, 字的两边角也要求对称。提醒留学生在写字时注意, 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 在学生自己平时认字的时候, 对称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我们刚才说到汉字的表意性质, 当学生习惯于汉字的这一特征后, 在阅读或是自己识字的过程中, 就可以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来猜测某一字的读音和意义。例如, 学生已知道“月”为意符的字表示与“身体”有关, 在遇到诸如“腕”、“肘”甚至更难的“腿”等字时, 就可以大概得到这个生字的意思与身体有关, 大大增加了阅读的兴趣。又如“王”字, 如果学生知道了带这一个意符的字与“玉”有关, 那么, 在阅读一些文章时, 就不会因为某一个字不认识而被打断, 那么,学习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实际上, 我们中国人在学习中文时, 教师也或多或少地介绍过这些部件的知识, 让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识字能力。我们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告诉留学生我们的这种思维习惯, 让他们以我们的思维习惯来学习我们的东西,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2主张让学生先掌握500个构词能力强、使用频率高的汉字,并打好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基础。然后以基本字带字,如由基本字“ 方”可带出“ 房、访、放、防”, 或者以偏旁部首带字, 如由偏旁“氵”带出“河、滴、洗、游、江”。

3充分地利用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汉字独体字少,合体字多;在合体字中,形声字最多。据有关研究统计,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80%以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是: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如:方——访、纺、芳、肪、舫、坊、房、妨、防、放、仿、钫等一组字,在字形结构上大都有基本字(声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义旁),就构成新的合体字。这就是汉字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这种构字特点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是汉字的优越性。在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中,集中识字较充分地利用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克服方块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的弱点,化难为易,把十几个形声字放在一节课学习。这样,儿童在掌握了汉语拼音、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含少量合体字)和偏旁部首之后,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按规律成串地认知汉字。例如教学“根、跟、恨、狠、很”这一组生字,因为规律明显,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留学生理解了这些字的左边是形符标义,右边是声符标音的规律,就能作出如下分析:“根”字,一根木头,所以是“木”字旁;“跟”字,当“跟着”讲,因为用脚跟着走,所以是“足”字旁;“恨”字,可恨的恨,所以是竖心旁……。这样识字,为留学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心理条件,便于产生学习迁移,简化留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3采用观察汉字结构对比的方法。比如“日、曰”、“未、末”等, 这些字都是留学生学习中常常忽视的。笔画上的细微差别, 多一笔少一笔, 或者长一点短一点都可以形成不同的汉字。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 既可以提醒留学生注意这些易错的汉字, 也可以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结尾

由此得知:第一,要加强留学生空间知觉训练和注意力的培养。结合留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强调空间知觉的先期训练和注意力、观察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空间方位概念的掌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分辨力。构字部件所占空间位置的比例留学生识别汉字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应加强对汉字笔画或部件空间关系的观察指导和讲解。第二,应重点帮助留学生辨识、记忆字形。在未来的识字教学中,应重点帮助留学生辨识、记忆字形。在低年级阶段应着重强调笔画和基本结构,以使学生熟悉笔画并对字形基本结构形成正确的认识,便于学生熟练、牢固地掌握基本字形;到了中高年级,在其具有了一定字形结构认知的基础上,多采用部件分析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以提高对相近字形的辨识能力。第三,应特别注意对左右结构字形的分析。本研究发现,留学生对不同结构方式汉字的识别具有自身的特点:即识别熟字时喜欢采用整体识别、整体识记的方法,而识别生字则喜欢采用部件识别、部件识记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识别方法,左右结构的识别成绩都不是最高的。这说明,虽然左右结构的汉字是最多的,但其结构方式也是最为复杂的,而对留学生而言识别组合关系异常复杂的左右结构汉字难度较大。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左右结构字形的分析和归纳,强调左右部件位置的搭配方式和意义,强调形声字声旁的读音作用,以使留学生在学习某一生字的初始就建立正确的字形方位意识。所以空间知觉、构字部件所占空间位置比例等因素对留学生识别汉字具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加强留学生空间知觉的训练,让其更全面地掌握辨识、记忆汉字字形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吕必松1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论[M]1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1 [2]吕必松1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1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1 [3]北京师范大学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2004 年8月第3 期,作者刘建梅

[4][5]安子介 郭可教 汉字科学的新发展 [M] 香港 瑞福有限公司 1992 [6]田本娜 汉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 [J] 课程教材教法 2001-03-17 [7]论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于茜(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110034) [8]肖奚强. 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J] . 世界汉语教学, 2002, ( 2) . [9]杨寄洲.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M ] .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10]苏培成. 现代汉字学纲要[M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第三篇:对汉字和汉字教学的思考 谢蓓

汉字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触目可见,须臾不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通过书写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通过阅读来汲取知识,获得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从19世纪末叶以来,汉字一直是革命的对象,虽然汉字输入技术的突破解除了汉字“必须走拼音化道路”的死刑,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对汉字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不能消除以往对汉字的种种误解,比如汉字至今仍戴着“难认、难记、难写”的帽子。

汉字难写,这是事实。

汉字的难写不仅因为它比拼音文字笔画多,单字多,更主要的是因为它是具有艺术性的文字,人类审美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美的规律乃至对各种矛盾的哲学思考,在汉字中都有所体现,虽然我们不清楚唐代为什么要把“书法遒美”作为选拔官吏的4项标准中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绝不是简单的考虑字是不是美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汉字艺术美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美感,是学生在学习汉字书写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得到诸如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等素质的培养。

改变对汉字的偏见,认识汉字“易认、易记”的特点,承认汉字难写的事实,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改进汉字教学,发挥汉字开发智力,尤其是开发幼儿大脑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字容易认读,因此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常用的汉字的问题,使儿童较早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广泛阅读各类书刊,这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意义。

汉字不容易书写,因此在学习时应该由基本笔画和基本偏旁开始,严格要求,写好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偏旁,这样就可以为写好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用汉字易认、难写的特点来看当前的汉字教学,我们就会发现,当前汉字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认读和书写不分,认识若干字,同时就要会默写,这样做的结果是,既认不多也写不好。如要求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认识“学校”“五星红旗”并不难,但要写好“学校”“红旗”就很难,翻开小学语文第一册,像这样难写的字很多,结果只能是要求写对,难求写好。

汉字教学应该把认读和书写分开,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形声字系统的特点编写认读教材,先认常用形符100多个,再用常用声符大约400个为纲认读相关的字,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干”字,配上不同的形符就组成了汗、肝、杆、赶、竿、刊、岸等多个字,如果再结合词(如赶路、河岸等),认的字就更多了,以声符为纲来一组一组的认,还可以注意解决读错音,写错字的问题,比如“怠”和“怡”,“心”符的写法不同,位置不同,读音和意义都不同,放在“台”部下认读,就可以分清并记牢,当然认读教材绝不能限于字和词,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配上图画、诗、文以及对联、字谜等等,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汉字书写的教材要根据汉字结构的规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编写,由笔画、构字部件、独体字(多数部首)到合体字,按照结构美的规则一步一步地学习。这里所学的构字部件是从书写角度提出的,如“口”就是常用的部件,上宽下窄,写好了“口”再学写“只”、“田”、“由”、“甲”“申”“尚”、“高”、“告”等字,至少“口”的形态不会有问题,以往的书法教学关注的主要是字是否美观,练习的只是字,缺乏辅助训练,理想的习字教材应该加强对美的规则的理解和训练。

汉字的认读,应该从幼儿开始,让幼儿在小学之前基本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现在一些家长让孩子3岁开始学习英语,殊不知汉字是“复脑文字”具有开发幼儿全脑的功能,许多学生的家长都为孩子写不好作文发愁,殊不知写好作文的根本原因是孩子读书太少,如果认字早,读书多,还愁写不好作文吗?

汉字的书写不论从什么年龄开始,一定要少而精,写一笔,就要写好,如果写的很多,却挑不出几个好的,这是在培养孩子不好的书写习惯,有百害而无一益。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认识它,珍爱它,利用它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 《遨游汉字王国——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诣、殷、挫、抑、隶”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进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古老、丰富。

3、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努力学好汉字,继承和发扬汉字文化的优秀传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祖国的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它不仅历史悠久,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并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引起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读课文,要求:

边读边认记生字,读通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抽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并随机理解“浩瀚如海”、“凝滑如脂”等词语的大意。

【设计意图】只有初步了解课文,只有通读课文、认清字词,才能更好把握课文的脉络,才能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刚才大家初读了课文,那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中国汉字的喜爱? (生自由谈)

2、教师相机板书:☆ 独特的性格

☆ 诗化的灵性

☆ 存在的价值

3、小结:是啊!在作者的眼中汉字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带给人诗的灵性证实了自己存在的价值,难怪会如此喜爱!作者写着写着常常为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4、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你们和作者一样也为这一个个方块字动情了!那作者还从哪里表达了对汉字的喜爱呢?请大家可以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特别打动你的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简单作批注。 【设计意图】把课文的总体脉络梳理出来,才能更有条理的学习本文,才能有个整体认识。并以“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引领全文的教学。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交流一:

1、“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理解:“精灵”,在你的印象中精灵是什么样的?

(在各种传说之中,精灵族的特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长寿、高贵,优雅,聪明,美丽,一定程度的洁癖和大自然几乎融为一体,擅长使用魔法和弓箭,居住在森林中,彼此之间平等友好。精灵长着翅膀,总是飞来飞去帮助别人;精灵会魔法,像《小飞侠》、《睡美人》中的小精灵都能施魔法;精灵都是很机灵、很可爱的……) 交流二:

2、“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A、太阳——热和力 月亮——清丽的光辉 ( 阳光让万物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B、轻——漂浮感 重——望而沉坠

(轻会让你想到什么东西?重字呢?----------羽毛、雪花、落叶 、巨石、) C、笑——令人欢快 哭——看就像流泪 (让两个字为什么一看就让欢快、流泪呢?)

D、冷霜——散发寒气 幽深——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师作者把汉字比作了性格独特的精灵,可见他是多么的喜爱啊!

4、配乐感受这些词语的意境美。

5、学生谈谈从这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什么?(意境美)

6、个别读这一段落。

7、男女合作读。

8、你除了感受到这些汉字的意境美,还从哪个字感受到他的字形美?(人)

9、读一读这一段话。

师:一个个方块字细细地看是一幅有影无形的图画,慢慢地品好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地赏仿佛走进了多彩的历史画卷,在书法家的眼里,他们变得更灵动了。

10、边读边想像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11、欣赏:相机出示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课件演示)

师旁白:“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凉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让我们共同进入这想像的空间,尽情飞翔吧!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段,所以用的时间也特别多,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并交流,老师点拨、课件呈现,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意境美、字形美。从而产生对汉字的热爱、敬佩之情。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作者喜欢中国的汉字,除了他是独特的精灵以外,还因为他———— (具有诗的灵性)

1、自有读第三自然段。

2、中国的汉字自身都是一首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 (色彩、声音、气味)

3、欣赏诗歌书法作品。

4、汉字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它让我们读出了一幅幅连绵的画卷!难怪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叹:——师:读最后一句

(我坚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爱)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汉字具有诗的灵性,通过朗读以及欣赏诗歌书法,感受这奇特的汉字之美、汉字之情。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

2、变成诗歌读。

3、体验汉字存在的价值。

【设计意图】这是文章最后一部分,也是抒发作者情感的巅峰之处。所以通过朗读以及诗歌变化配乐读,提升感情,体验汉字存在的价值。

七、活动小结:

1、前印度总理尼赫鲁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中国的汉字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而且可以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难怪作者如此喜爱——读: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2、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所学校开设中文班,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达3000万人之多。到2010年,这个数字已增至上亿人!

当今世界,为何会掀起如此强烈的“华文热”呢?细加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外因,即中国日益强盛而各国民众为了与我经贸文化交往而学习华文。二是内因,即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而产生的魅力和吸引力。

3、让我们与神奇的“汉字”去尽情地对话,用心去体会“汉字”的无限魅力,让我们都去爱“汉字”吧!

【设计意图】以汉字在世界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促进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汉字,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

7、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 独特的性格 ☆ 诗化的灵性 ☆ 存在的价值

第五篇:汉字的起源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最早的文字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出现的,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表意字是中国汉语形成历史中最早的一种文字,汉字经历了表意字,表音兼表意,变音字,三个历程。其中表意字是指根据所概括内容的意义 所创造的字,在汉字的初始阶段,没有笔画,没有字母,从画图和实物记事慢慢发展,很自然的把依靠最多的意义首先融入字体。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最初的甲骨文,已经具有很大程度的抽象意义。而埃及等文明古国均无此程度,这是为什么呢?许多科学家认为:1.还有更早的文字没有被发现;2.甲骨文一开始就是有抽象意义的。如果是后者,那么为什么埃及等文明古国均无此高度?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这就是"甲骨文"现代汉字的祖先。至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而可以解读的有一千多个。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后来如秦时的小篆与秦隶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至今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将文字统一。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称之为--"汉隶。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西汉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楷书"尤为盛行,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

"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 ,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被毕升改进为活字印刷术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相同。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字体,这就是仿宋体"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其发展十分迅速。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在印刷品还有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黑体"也诞生了,这种字体醒目大方,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尖,使人易于阅读。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黑体字型。在中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通常称为黑体,这时这个词的范畴和无衬线字体(Sans-serif)是类似的。所以在中文字体中常用"黑体",在西文中常用"无衬线体"的称呼。而宋体就可以被称作衬线字体。 "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Goshikku-tai(直译即"哥特体")。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上一篇:可持续经营范文下一篇:刻骨的爱人范文